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论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5-07-04 20:41
摘要 本文认为,推进社会共识,倡导主流价值观。化解和疏导社会矛盾。实施社会预警功能,优化传媒生态等方面,是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传媒 和谐社会 着力点 功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共生、共同参与,其中大众传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让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着力点,通过最合适的途径和技巧努力实现其传播效能的最大化,从而加速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认清时势和目标,推进社会共识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简单的要领化语汇。它是我党和政府在当前社会已明显出现多样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不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几个多样性”趋势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引发社会动荡的因素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多样的社会要实现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广泛共识。媒体传播什么及传播中显露的立场、情感、态度等能否使公众达成共识,关系极大。wWW.lw881.com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发展形势,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是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面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新闻传媒必须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舆论先导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紧迫性、目标定位、政策措施讲清楚、讲明白。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传媒应大力宣传以发展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路,宣传以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保证社会和谐的方略,宣传以“平安”、“诚信”、“绿色”为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真正使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共识。
  
  二、倡导主流价值观,突出团结鼓劲的正回报道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其本身不排斥和影响社会主流价值的存在和巨大作用。既然要动员公众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理想奋斗,媒体就应当倡导一个主流价值观念。这种主流价值观念,不是排斥和打压其他观念以形成“单一观念”,而是包容和保障社会各个阶层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并使之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最终实现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传媒倡导主流价值观,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把握社会主流,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就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向人们展示社会的全貌,反映社会的主流,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世界,特别是帮助青少年从正面认识社会。这既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包括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保证党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集中反映那些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舆论。鼓舞和激励人民。一句话,要唱响主旋律。要通过正面的报道和评论把人民群众情绪、信心和行动引向积极的轨道。
  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说对于我们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缺陷甚至毒瘤可以不揭露、不批评、听之任之。关键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持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揭露和批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新闻要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坚持正确处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力争把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三、化解和疏导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当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矛盾的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现象。比如反腐倡廉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强烈冲击等等,这就使社会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矛盾、促进矛盾的有效解决,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探索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报道方式,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就是新闻传媒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传媒是受众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人们对新闻事件形成的看法,大部分依据来自媒体选择和提供的材料。媒体注解新闻事件的能力、维护政府形象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媒体以什么样标准选择信息,加以什么样的评论,引导怎样的舆论倾向,会对受众如何认识一个国家,如何看待一个事件,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传媒在反映社会矛盾时有责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明确自身的责任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疏导舆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矛盾的神圣使命。媒体报道应在全社会倡导理性和法治,提醒各个利益阶层不要意气用事,而要运用政策、法律等途径反映利益诉求。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在面对某些社会难点问题时,媒体应运用情感劝服的报道方式,来化解人民群众的心理隔阂,创造解决问题的舆论环境;在面对某些敏感问题,媒体学会适当冷处理。选择时机报道。当社会问题处于胶着状态时,媒体不能火上浇油,要待时机成熟时加以正面引导。把舆论热点放在推动问题的解决上。总之,新闻传媒要充当的是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以理性的信息传递构筑理性的公共心态,传播的信息及其中包含的观点、立场、态度、情绪,要有助于矛盾的化解而不是激化。实现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搞好危机传播,实施社会预警功能
  
  传媒要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危机。建立健全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和危机信息的报道能力,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缓解重大突发性事件和危机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安定。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主动,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当中,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及时、全面地报道灾情,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很好地发挥了稳定社会、安定民心的“安全阀”和“稳压器”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社会的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底线。新闻传媒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位,对各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承担应有的责任。对社会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危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组织、协调和开展好危机信息传播活动,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社会预警的功能。
  
  五、优化传媒生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传媒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媒介生态的平衡,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媒介、受众之间的互相协调。传媒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应追求内部自身的和谐管理与和谐运行。在宏观层面,由静态、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动态、集约的企业化管理转变,在运行过程中追求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化、媒介市场制度法制化;在微观层面,传媒应建立和维护一个相对稳定和有效率的框架、模式和制度体系,不懈追求传媒管理的和谐,其中包括信息传播质量的管理(大到整个内容结构的调整。小到每一个版面元素的规定)、媒介组织文化的发扬、人才等传播资源的配置等。
  其次,在外部方面,传媒业同与其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利益)相关的外部环境之间健康、有序、稳定的关系。应是我国大众传媒不懈追求的目标。传媒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利用有关利益群体的资源和影响力,而这些利益群体包括政府、受众、广告商等,还可能包括社区、行业协会、教育机构、设备与技术供应商等。传媒需要同相关的内部与外部社会环境、利益集团与受众之间的互相协调,达到传媒生态的平衡。
  再次,维护和提高传媒公信力。党报、党刊、电视台、电台等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主要喉舌,在弘扬主旋律方而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主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提高公信度和影响力。当前,媒体公信力问题,业已引起各级媒介管理层的重视,新闻行业内部已制定了包括最近“一规定两办法”在内的不少行规行约,要求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新闻观、职业精神利职业道德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和提高传媒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媒介生态环境。
  社会的发展与传媒的发展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传媒提供了空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大众传媒良好的运行状态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从抗震救灾报道中看媒体的历史责任感

下一篇:SNS对人际传播中行动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