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0

杜拉拉candy
首页 > 学术期刊 > 旁观者效应的研究与实验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idiandian100

已采纳

其实这样只能无视,蝴蝶效应,

213 评论

缘来是你69

发生事情不会向身边人寻求帮助

135 评论

Miss乔大小姐

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

171 评论

ritafanfan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旁观者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苏东坡效应中提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旁观者效应又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当发生某一件事情时,单个人的责任感更强,而集体中的个人责任感最弱,因为在集体中往往会期待别人承担责任,遇到困难会退缩,但是单个人时,由于没有人可以依靠,就会表现的很有责任感。 这个心理学现象也称作“事不关己的责任感”,就是说当还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个人就会觉得自己不用对事情的后果负什么责。事实上,实施救助行为的可能性与在场人数反相关。如果你真的需要帮助,一定不要到人群中去求救。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到具体对象。喊他们的名字,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事不关己。我们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直觉上觉得人越多,越会有人跳出来帮你,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想失望的话,每次求助请选定一个人。责任分散效应,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拉特纳和达利,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发现面临危机情境,需要出手援助时,现场的人数越多,那么愿意援助的人数越少。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解读得出,这是“旁观者效应”:群体规模与采取行动的比率相关。越多人目睹一起事件,个别目击者会自觉责任越少,因为有他人分摊责任,责任扩散的作用加上对举止得体的要求,让人对某种生死攸关的情景视而不见。达利和拉丹以研究大学生适应能力为名,请60多名纽约大学的学生参与实验。他们把每个被试隔离在单独的房间里,只有一个话筒可以对外发声,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每个接受访问的人按照顺序依次发言,没有轮到自己发言时可以听别人的发言,只有轮到自己发言时,才可以通过麦克风谈论自己在大学里遇到的挑战。这个实验让被试有这样一个心理预设,就是他们以为同时接受访问的有60多人,而实际上,被试听到的只是研究人员事先准备的录音而已。实验正式开始了。被试听到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其实是一段录音,他说自己有癫痫病,紧张的时候很容易发病,刚开始他说话还是正常的,接着开始胡言乱语,声音越来越大,呼吸越来越急促,最后上气不接下气,不断呼救请人帮他。实验结果是,采取行动的被试只有31%,剩下的人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行动。如果被试以为当时有4人以上在场,就不会采取行为帮助受害者,如果被试认为癫痫病人发作的时候只有自己在场,那么有85%的人会在3分钟内采取行动。 达利和拉丹推测,如果人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场,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因为有很多人分摊责任,这种现象称为责任扩散。 还有一个影响行为的原因,是人们对举止得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没有完全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如果只有自己大惊小怪会很没面子。 达利和拉丹让4个人坐在一个房间里填调查问卷,然后暗中给这个房间释放烟雾,气体无害,但是会让人觉得可能发生了紧急情况。其中有3个人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表现得好像什么异常都没有的样子。结果在60多个被试中,只有一个人在4分钟内起身下楼,告诉负责人这里有情况,有3个人在实验结束后把情况告诉了负责人,剩下的人完全没有采取行动。绝大多数人把这种情况解释为空调系统的小故障,做出这种判断的一定是旁人的举止神态。 这些实验看完,相信大家可以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众人冷漠事件,然而理解归理解,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这种旁观者效应的发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梅利莎·伯克利博士提出如下建议:1、如果你是旁观者,发现情况模棱两可,一定要忍住观望别人的本能冲动。2、如果你认为有人可能需要帮助,就应果断采取行动,毕竟出洋相只会有几分钟,而你的行动或许可以救人一命。3、如果现场还有其他人,你要意识到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推卸责任,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担起责任。4、当你还需要发动更多的人一起帮忙时,你要指定具体的人具体的指定会打消人们推卸责任的心理。5、如果你不幸成了受害者,需要别人的帮忙,一定要让周围的人明确知道这是危急状况。你要主动让旁观者中的一个人感到有责任帮你渡过难关在一大群看客围观之下,我们以为大声求救肯定会有人出手,但正确的做法是死死盯住一个人,向着他恳求,告诉他你需要帮忙。这会让他突然感到帮你是责无旁贷的,而且会带动其他人帮忙。

146 评论

~~简单的幸福~~

据说,香港湾发生一宗交通意外,顿时尽显人情冷暖。当时,一名女子贪图方便弃用行人辅助线过马路,遭一辆货车撞击被抛弹至5米外,顿时头破血流昏迷倒地,司机见状急忙报警。近百名途人在旁驻足观看。警员到场后,向途人呼吁请求帮忙,就是借一条毛巾都行。不过,众多途人听罢仍只是各自议论纷纷,并无人伸手相助。

请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的际遇吧:长途车上遭抢,因没人反抗,抢匪扬长而去;街头患病昏倒,路人佯装不见,连个打电话报警的人也没有;胡同弄堂里遇到色狼,邻居们的窗户关得比任何时候都严,喊破喉咙也没人愿意听见;要是再碰上什么更倒霉的事儿,简直不敢往下想了……

当有人挨打或遇到困难时,那些能够给予帮助的人却袖手旁观。这种现象不仅使人们从道德角度加以关注,纷纷谴责这些冷漠无情的看客,同时也引起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是“旁观者效应”在作孽。

心理学家拉塔奈和达利于20世纪70年代做了大量实验加以研究。

实验一

一位活泼迷人的女郎被试带进一间屋子,填写一份表格。被试处于四种条件下:单独一人;与一个朋友在一起;与一个陌生的学生在一起;与实验者的表现消极的同伙在一起。

女郎向被试说明如何填写表格后,走进了布幔隔开的里间。在布幔的缝隙中。被试可以看见里间放置着一个高大而倾斜的书架,上面堆满了书和其他器械。

几分钟后,传来了椅子的倒塌声和女郎凄切的尖叫:“哦,我的脚……我的脚脖子肿了,我没法拿东西了。”

实验者观察屋子里被试的反应,结果发现,当被试只有一个人时或者与朋友在一起时,有70%的人采取了助人行为;而当两位陌生人在一起时,只有40%的人跑去助人;而与实验者消极的同伙在一起的被试中只有7%的人采取了行动。

实验二

安排男大学生被试单独或者与两名其他被试(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同伙)等待会见。负责会务的女士解释说,由于会见要推迟几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她先把酬金付给他们。她从一个信封里拿出钱来,问在场的人有谁能换开一张20美元的大票。

这时,隔壁房间里的电话铃响了,她跑去接电话,匆忙中把信封放在了桌子上。女士刚离开,一个“小偷”(实验者的一名同伙)蹭到桌边,虽然他企图掩饰,但在场的人还是都看清了他从信封里拿钱。

不一会儿,女士返回来。结果,与“小偷”单独在房间的被试比有旁观者在场的被试,报告发生了偷窃的人数更多。

拉塔奈和达利的实验表明,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就会减少。而且旁观者越多,利他行为减少的程度就越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是人们最常见的冷漠心理。

这种心理使得当事人觉得还有别人在场,所以就会观察与仿效别人的反应,就会把帮助受难者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也许我不去,别人会去的”。结果,大家都这么想和这么做,就造成一种集体性的坐视不救。

因此,“路见不平”你不吼,那么我也不吼,他也不吼,最后大家都不吼:“该出手时”你不出手,那么我也不出手,他也不出手,最后大家都不出手。由于这种效应使得现实社会的风气越来越缺乏人情味。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英勇救人,面对危险让所有人做见义勇为的英雄是不可能的,做无谓的牺牲也没有必要,但力所能及的小事儿我们每个人总可以做到的吧。比如悄悄跑到一边打个电话报警总可以吧?没准儿,单凭我们一分钟的电话,就挽救了一条人命。

一生中谁能担保自己不会被偷、被抢、遭遇意外?怕事与回避带来的不会是我们所祈求的善良,更不会是愿望中的“平安无事”。一个丧失了“邪不压正”信念的社会,一个充满了冷漠无情的看客的社会,一个各扫门前雪的社会,只能是暴虐横行、人人自危的可悲而又可怖的世界。正如大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所说,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没有旁观者,否则,丧钟就是为你而鸣!

心理学家所作的研究并不是提供给人们可以冷漠旁观的理由,而是让人们澄清自己的误解。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不要观望、等待,赶快伸出自己援助的手!

让我们像先哲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治烦恼与不幸的最佳秘方就是友谊。

95 评论

如果蛋蛋愿意

一面就像旁观者,相遇的话,就是要让自己参与到其中,不要让自己置身于事外

113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内容对应的实验有错误

    不算。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学术不端主要是指抄袭,而高校一般是用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工具来测的,如果你需要检测,可以来我们文天下论文检测网检测。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

    掉进米缸的猫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一篇工作应激的实验研究论文

    会计人员工作压力情况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

    jason8612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实验论文

    企业绩效管理探讨论文 一、绩效管理的环境分析 创新的前提当然是打破陈旧,先进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打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思维,而传统思维从根本上消除,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

    阳光小暖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研究温室效应目的与假设论文

    提纲拟一份发给你做参考

    修中圈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多普勒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

    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作者:边桂萍,… 文章来源:物理教学探讨 点击数:392 更新时间:2006-12-24 “多普勒效应”内容的

    俊之独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