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6

阳光77770906
首页 > 学术期刊 > 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天星期天

已采纳

(一)自负心理。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孩子,怎能不让孩子自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二)享乐心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极少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无从体会劳动的苦与乐,更无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再加上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愿,因而,在孩子的意识里,自然就会形成享乐心理。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从不让孩子插手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甚至还替孩子代做家庭作业。具有享乐心理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好吃懒做,学习怕累,劳动叫苦,上学逃课,干活偷懒,拈轻怕重,甚至雇人值日。只知索取,不求贡献。(三)孤独心理。在现代社会,人们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长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挣钱,往往无暇顾及孩子, “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有些家长有时间陪伴孩子,也因“代沟”问题,亲子间共同语言不多,难以有效沟通,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而且,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通常更多地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以为孩子有钱花,吃好喝好玩好了,就什么也不缺了。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心理感受。特别是独生子女,上无兄姐,下无弟妹,孤身一人,更少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没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倾诉的对象,常常感到非常苦闷、忧郁、孤独。孤独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不好活动,沉默寡言,容易多愁善感。严重的孤独感甚至使孩子产生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四)冷漠心理。冷漠即漠然、冷酷、无情,对什么都无所谓,没兴趣,漠不关心。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泡在“糖水”、“蜜罐”里,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没有衣食之忧,没有患难的经历,没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嬉戏、吵闹、帮助、照顾的手足亲情,缺乏集体生活的亲身感受。不懂生活之艰辛,世道之变幻,人间之真情。对来自父母的翔呵护和生活满足,似乎天经地义,他们得之泰然,受之坦然。还有些独生子女生活在残缺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自小失去父爱或母爱,缺乏家庭温暖,愤世嫉俗,冷眼旁观,傲视万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如果父母疏忽了对他的情感教育引导,就很有可能形成冷漠心理。

172 评论

细毛1015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如今,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主流,基本上每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甚至于有些家庭一个也不要。这其中有受欧美国家思想的影响,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多了,那么由于他们带来的问题也就自然出现了。下边是关于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的一些问题。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一、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1、智商高。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8,而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独生子女普遍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2、情商低,功利心欲极强。长期以来,长辈的疼爱甚至溺爱,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形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长辈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谁放纵我,谁就好;谁要求严厉,我就讨厌;一切我们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谁都也别想。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88 评论

杜嘉班纳Ricky

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的全部关爱与呵护都给予了他一个人,独生子女好像使得家庭的压力减少,孩子也幸福快乐,但是幸福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一些问题,就比如说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很活泼、很好动,但是一出了家门,就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即便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时,也都是各玩各的。为什么有的独生子女会像这样不愿意与其他人交往呢?下面柠檬就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几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习惯,作为独生子女,他习惯了只有自己一个小孩的生活。在家里也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过的经验,因为突然间去与其他孩子接触,他可能也没办法一下子接受,更多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第二个原因是心理落差,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家里所有人宠着的小公主或者小王子,这也会使得他们在刚开始与人交往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与小朋友交往时,别的孩子和家里大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每个小孩都是家里的宝贝,没有人会让着他宠着他,如果有孩子不喜欢他,可能就会直接选择不和他玩。这就让他觉得心里很受挫,也不想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第三个原因是孩子家长的过度限制,作为家里唯一的宝贝,家长难免可能会对孩子不放心,怕孩子玩耍的时候磕着碰着,怕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怕孩子自己一个人会害怕等等,于是让他尽可能多的待在家里,不怎么和外界接触。我们或许总觉得:在家里,孩子也不会孤独,也有很多好玩的,他可以玩很多的玩具,可以看动画,我们大人也会抽时间陪她一起等等,但是这样的想法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接触是无法用其他东西来替代的,这种缺失会让孩子逐渐变得不爱与陌生人说话,不爱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

在我们了解清楚了问题来源以后,想必家长也清楚了解到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重要性,而假如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加以引导与教育了,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一般来说,爱交朋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孤僻的性格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环境导致的,家庭氛围很关键。具体做法有三点,下面柠檬就来进行一一分析。

第一,与孩子相处融洽

我们要积极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要过多的溺爱孩子,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在一些日常小事中培养他的交往技能,比如对他人礼貌的问好,对来玩耍的朋友热情接待,包容朋友的小错误等等。

第二,对同伴交往的鼓励和促成

我们要鼓励孩子进行同伴交往,促进他们与其他小伙伴交流。比如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经常带孩子去有很多小朋友的地方,接着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主动询问是否可以加入他们的游戏,一步一步锻炼孩子的胆量与交往能力;我们也可以主动邀请邻居家的小孩来自己家做客,给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

第三,父母对游戏活动的监控

当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如果我们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他们,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而如果我们不在的话,又会担心孩子们受伤,因此,我们可以间接的来监控幼儿的游戏活动,比如偶尔偷偷的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这样比直接介入他们的游戏更好。

虽然孩子是独生子女,但他同样需要拥有同龄的小伙伴、好朋友,孩子的生活少不了父母的陪伴,也需要拥有更为丰富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以后步入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积累经验。

83 评论

牙牙大少

现在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常人的分析是有多少方面的,因为在家庭中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唯一的孩子,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教育和爱上有一些偏颇。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总体而言,整个独生子女群体的心理情况还是很乐观的。但一小部分独生子女对外界的适应性较差、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孤僻、依赖、嫉妒、要求别人注意、爱发脾气、爱不高兴、不讨人喜欢、爱自作主张等等。(一)智商高。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8,而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103。独生子女普遍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机灵善变。什么脑筋急转弯、社会新时尚、时代新名词等等,知之甚多,学之甚快,仿之甚酷,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逐渐半成人化。(二)情商低,功利心欲极强。长期以来,长辈的疼爱甚至溺爱,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型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的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谁都也别想。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长辈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必须的、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谁放纵我,谁就好;谁要求严厉,我就讨厌;一切我们喜欢(三)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家长都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所有需求,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无理的,一概满足去要求,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无形中,就使得孩子成为家庭中物质的“支配者”,容易让他们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辅导员首先,要有责任心。一方面要对独生子女负责,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的家长负责,还要为学校的声誉和自己的良心负责;其次,要有耐心。与独生子女沟通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沟通是双向的。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哦和很长的时间,急了不行,也急不来;其次,沟通需要成心。与独生子女打交道,不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而是平等相待,以成相待。尽管师生有别,但不是水火不容,应是心心相惜,心心相印。厌学。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的传统思想使人们留下了“多所以会造成独生子女的这种心理,以及他们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形态,是令人深思的。

254 评论

金凤吉祥如意

深度剖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独生子女性格与非独生子女性格会有所差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深度剖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独生子女情感负担重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独生子女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独生子女知识面很广

现在的孩子上课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独生子女很善良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

独生子女现实感很弱

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独生子女对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独生子女火灾“第三只笼子”里

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孤僻心理表现为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极少与人交流,喜欢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

厌烦别人打扰,常常独处。产生的原因既有性格方面的,也可能是遭受外界不良的刺激。老师、家长应注意经常找其谈心,引导他们与同学们多交流,安排与其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多接近,尽可能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能发挥其长处的活动,以求渐变。

执拗心理表现为凡事爱钻牛角尖,且听不进劝解,明显的不通情理,不领情面,“一条道跑到黑”碰壁也不回头。

其原因是性格愚玩所至,每与人发生矛盾便成胶着状态,令人难以解决。老师及家长宜时过境迁后再做工作,向其指出这种“犟”劲有害于与人交往,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并激励其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知书达理,以求向豁达转变。

偏激心理表现为凡事爱走极端,说话就抬杠,办事就过火,争论问题脸红脖子粗,死也要争上风。

其原因是性格上争强好胜,而思维方法却是“一点论”。老师及家长要向其多讲解片面看问题的害处,与之讨论“一分为二”的道理。

狂妄心理主要表现为大话连篇,出口就作惊人之语,却不着边际,喜欢想入非非,行为怪异而胆大妄为。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张狂暴戾,又存在不良思想。老师及家长要从尊重入手,抑其无理的一面,扬其敢做敢为的一面,介绍一些有益的书刊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冷漠心理主要表现为面无表情、难得一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极少同情心,无热情参与集体活动。

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性格孤独,极少交往,阅历中见阴暗面太多,或曾上当,身心受过较大的打击,从而消极对待一切。老师及家长要主动热情相待,真诚相处,引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此,不能操之过急,心中的坚冰须一点一滴地融化。安排有相同爱好的学生与之接近,增加交往,也是个突破口。

9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范文独生子女论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 摘要:

    顺其自然00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的家庭养老问题并不在于物质条件,而是在于精神上的陪伴,所以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陪伴父母的晚年生活的问题上,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

    suejasmine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世界上第一篇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

    具体点,太笼统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你。

    华丽的转身15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巢湖石炭系岩性特征研究论文

    在新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1)中,石炭系—二叠系的划分有了较大的变化,石炭系传统三分,现改为二分(范炳恒,1998):下石炭统(早石炭世)

    还有谁没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独生子女论文题目如何定

    我写的是 我国网络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你可以谢谢,比较新颖 我这有资料

    蛋塔阿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