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爱梅
抱歉,偶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汉语言毕业论文确实不知道如何写。但我想,道德即文章,用良知去做文章便好。一个进步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如何通过你的手敲击键盘,用文字的力量去唤起向上的精神、引领积极的主流,便是我们习文的责任。唯有民魂最可宝贵,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唤醒民魂。相信自己,静下来,用心写好你的毕业论文!加油!
~逛吃逛吃
上海女作家张洁的三本书《敲门的女孩子》《穿越你的影子》《神秘园之歌》,少儿社(上海)隆重推出,打的是“月光少女小说”的品牌。用月光来形容张洁的少女小说,真是太恰当、太准确了。张洁的小说多用第一人称,这使她的文体呈现一种真挚、纯情、秀美的叙述调子,能使阅读者迅速得到心灵的感应。对成人世界污垢一面的反感与排斥,与人相处中的失望失意,感受生活的困惑和拙于表达的忧郁,这些少年成长中的敏锐情绪跟少年对纯真美好事物的感动同时共存着,它们显出既丰厚又飘逸的审美效果来。张洁的小说总体上都有空灵飘逸之美,这与作者看待生活与选取素材的视角有关。作者的心中有着一种“既简单又无限”的完美理想,她好奇、困惑、拷问生活,都以那种理想作着依托,一点人性的瑕疵都会为之心痛,但同时也会原谅。少女的心理如天上的云絮绵密翻滚,但她们的飘逸是有着内在定力的。太过流畅的东西,读后会有简单之感。表达与文字过于流畅的话,一般是因为作者对自己要想表达的东西已经圆熟地把握了,它们在笔底下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作品现在已经是太多了。有评论家曾经告诫作家们,在你觉得太流畅时试试要抑制这种流畅。圆熟同时也是一种俗,太过流畅难免效果平面。欣喜地发现张洁是远离了那种圆熟与太过流畅。张洁的文字是美的、准确的,但当她在作品中构造某种意境时,不是居高临下而是身临其境的;她在描写困惑时不是要通过描写来解答困惑,而往往是写的同时正困惑着。我认为张洁作品最出色的东西,不是它要反映的思想,而是作品本身的形象性。用一句文学理论的俗语说: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本身丰腴了,思想才能获得感染力。甚至,我认为宁可形象“毛边化”“毛糙化”,也要强过于形象的被概念化、被干瘦化,特别是对于少儿小说来说。对于我们的文学现状来说,思想已经太多太空也太滥了。张洁的长处正是张洁的文学潜力之所在,它是一种天生的修养,因为特别真挚的态度所致;同时也是一种才能。各种人物活灵活现的对话、生动的纠葛、灵动的场面、缥缈的思绪——它们的成功再现,就是因了以上的两个原因。既是才能,也是修养。因为真挚,就会感同身受完全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与表现;因为才能,便将它们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张洁不但能塑造出与自己同一类的敏感美好的少女形象,也能成功勾画问题男孩一类的形象,《花开的时候》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对人性诗意的珍惜与生命的活力,这两极在张洁的作品中共存着,男孩女孩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活泼、顽皮、跳荡、反抗,有时它们以近似粗壮强硬的面目出现时,不禁令人惊讶它们与作家本人那种纤秀形象之反差。但这是毫不奇怪的,有了更为广阔强劲的生命力的支撑,人性的诗意表达才不会是纤细的、贫弱的,而是具有力度。生命力本身也是一种诗意,它们与作家的敏锐性同样重要与宝贵。当作家的悲悯性与写作题材完好地切合融洽时,或者说,作家找到的叙述角度不多也不少地抒发自己的情怀时,更精致的作品就出现了。我认为《晚茶花香》《人间烟火》《沐浴阳光下》《天堂的孩子》《花开的时候》,包括长篇《敲门的女孩子》是张洁小说中最出色的,它们拥有出色的叙述节奏,形式内容和谐统一,布局结构匀衡而有余韵,就是与成人文学作品摆在一起,它们也是出色的。很巧的是,它们大多是第三人称的,这使我想到,是否第三人称的小说,更能使张洁冷静而有控制。也许找到特定叙述人称的霎那,作家的艺术构思也瞬间成熟。活力地带个人首页 控制面板我的文章 我的相册我的圈子 我的播客给我留言我的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最近更新的BLOG列表■ 细细粒的BLOG■ 四叶草的BLOG■ 泪流在海中央的BLOG■ 生活,不过如此而已……■ About陈嘉丽■ 小猪的BLOG■ Mr銭的BLOG■ 一个仰望天空的女子■ 韩放■ 畅游发表文章拒绝重复自我——论张洁小说的转型(三)2006-08-20 21:17:56大中小五、拒绝重复自我的生命写作者诚如张洁所说“作家的每部作品,都可以看做是他们灵魂的自传。”⑾这尤其体现在张洁的文学创作中,她正是这样一个从不隐藏自己强烈的爱与强烈的恨而真诚写作的作家,她构筑的是她内心真诚的世界,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因此,你在她那里读不出时下文风的暗示,有的只是她个人生活体验变化的过程。而又正由于个人生命的体验总在不断推移变化着,所以张洁的文学创作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着转型。张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方舟》、《红蘑菇》和《无字》(以及她的《祖母绿》等),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上的明显变化。无论是她对爱情与婚姻主题的、从痛苦的理想主义转为清醒的、开放的现实主义,或是女性解放问题上从爱情婚姻的解放达到从事业解放的高度,还是在创作风格上的从正统叙事走向现代主义的片断链接,均无不记载着她创作的蜕变轨迹。当然,作为个人创作的张洁,我们不难在她笔下找出某种共性。如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是张洁最擅长的。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划的一类形象。她们都有较为稳定的社会地位,相当优越的社会身份,足以自立的经济保障及现代文化观念的头脑,这使得她们往往在精神上高于身边的男子。这不仅反映在她那些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里,也反映在她那些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的作品里。从《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女作家钟雨,到《方舟》中的梁倩、柳泉、曹荆华,从《七巧板》中的尹眉、金乃文到《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卢北河,从《红蘑菇》中的梦白到《沉重的趐膀》中的叶知秋,无一不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文化知识层较高的知识型女性。这类形象在张洁小说中的高频度出现,构成了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系列的独特景观。幸福的女人是一样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有不幸。无独有偶,张洁笔下的这群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再考察张洁小说中那些正面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是缺乏行动力的。对于主人公们来说,这些被她们深爱着的男性实在只是雾中之花。钟雨钟情的老干部,叶知秋软敬的郑子云,曾令儿酷爱的左葳……无不是经过女子们想象过滤了的形象。她们对他们的了解那么肤浅,与其说她们在爱这些男性,不如说她们爱的是自己编织的理想,自己打磨的圣象。当这理想是建立在已碎过一次的梦境之后,便更加重了女性自身悲剧的份量。钟雨、梁倩、柳泉、荆华、曾令儿、叶知秋都选择了独身,选择了一条艰辛的、孤独的、禁欲的生活道路,在这卓而不群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女性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的辛酸和沉重的失望。而在这群背影中,似乎总夹杂着张洁的一角身影。张洁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话语的代表作家,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从女作家特有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画,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索给新时期的社会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暴。她的创作和贡献是如此突出,尤在于她自己的小说,推进了女性心理的深度开掘和社会意识的文学表现。注释:①黄秋耘:《关于张洁同志作品的断想》《文艺报》1980年第1期②⑩11张 英:《真诚的言说——张洁访谈录》《北京文学》1990年第6期③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④⑤张洁:《沉重的翅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⑥计红芳:《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与沉思录——论张洁小说》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⑦吕智敏:《张洁:告别乌托邦的话语世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⑧张洁:《祖母绿》 《百苑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⑨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参考文献:〔1〕张洁:《沉重的翅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2〕张洁:《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3〕吕智敏:《张洁:告别乌托邦的话语世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4〕阎纯德:《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褒扬与贬抑——论张洁小说男性形象的塑造张丽明摘 要:张洁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众多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形象则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分析张洁小说对男性从褒扬到贬抑、从建构男性形象到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人物时的情感状态、审美指向,以及女性意识从自觉到高扬的嬗变过程.关键词:张洁;小说;女性意识;男性形象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70(2006)04-0033-03作者简介:张丽明(1980-),女,河南省郑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张丽明(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参考文献:[1]陈瑶,郑晗琳.浅析八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解构[J].江淮论坛,2005(3).[2]孔令云.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男性形象的衍变[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3]周志雄.解读《无字》的意义与叙事立场[J].名作欣赏,2004(3).[4]莜敏.妇女的天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72.[5]胡玉伟.激进与犹疑--张洁小说女性意识评估[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6]张洁与联邦德国记者的谈话录[N].文学报,1986-02-13.
十架方舟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12.《腐蚀》的艺术特征 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31.胡风的诗和诗论 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36.瞿秋白杂文论 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42.试论高觉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5.苏青小说研究 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49.论徐志摩的诗 50.论闻一多的诗 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52.论穆旦的诗 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54.论沈从文的《边城》 55.萧军小说研究 56.论田汉的戏剧 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诗文革新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谢灵运与山水诗 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62.唐诗的精神风貌 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65.论李贺诗的怪诞 66.李贺诗与屈原赋 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71.杜牧的史论诗 72.论韩愈散文的“气” 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75.唐传奇与佛教 76.唐传奇与道教 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95.苏洵散文研究 96.论苏轼的“超然” 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103.论杜牧的咏史诗 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106.苏轼各体词研究 107.苏词的风格 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 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123.明代散曲与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125.《郁离子》研究 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128.《花间集》风格论 129.《花间集》题材论 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134.《水浒传》风格论 135.《水浒传》接受史 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17. 论洪水神话 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19.论神话的影响 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21.论×地的人物传说 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23.论×地的英雄传说 24.论×地的历史传说 25.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32.论×地的嘲讽笑话 33.论×地的幽默笑话 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42.论×地的民谣 43.论×地的民歌 44.论×地的山歌 45.论×地的民间小调 46.论×族民歌 47.论×地的劳动歌 48.论×地的农民苦歌 49.论×地的长工歌谣 50.论×地的工人苦歌 51.论×地的妇女苦歌 52.论×地的讽刺歌谣 53.论×地的情歌 54.论×地的仪式歌 55.论×地的儿歌、童谣 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57.论×地的政治谚语 58.论×地的劳动谚语 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60.论谜语的历史 61.论×地的谜语内容 62.论×地的谜语分类 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64.论×地歇后语分类 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66.论×地相声 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形声字起源试论 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35.主谓间“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赞(101)评论转载(202)分享(116)复制地址编辑
性别歧视这个话题似乎从未停止过。前几天随意翻看报纸,发现一条新闻:俞敏洪因发“不当言论”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女同胞道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2018学习力大会中称,
1.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和她作品中的文化背景。 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首先来自她的父母。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
花溪爱人.....这些书上都有那种都市风的短篇
好写。正文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 摘要:历叱发展新时期,张洁表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呾多变性,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快乐的真蒂。从古到今,许多人曾经试图定幸福的含义,然而纷繁复杂的文化酝酿出了各种各样的幸福观,人们都把快乐之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