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猫214
没有任何直接间接关系。只是风格类似。宋代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女词人,一个是朱淑真,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了。相比于朱淑真,李清照的名气更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朱淑真就不如李清照。她们天赋才华差不多,而且作词风格类似,所以后代经常把这两个人相提并论。李清照和朱淑真两人的词都是以描写闺怨见长,但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哀愁为中心,到了后期,她的词风变成了对国家败落的感慨。而朱淑真大多表现为一种愁苦之感,比之李清照要苦闷许多。朱淑真的词用得十分大胆,所以在其死后,她的父母怕出事,才将其作品烧毁。朱淑真写过很多的词集,但是很多都流失了。在朱淑真死后,他的父母将其生前所写的稿子都烧了,所以很多朱淑真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朱淑真家境富裕,加上为人又十分聪慧,所以她精通史诗,书画尽晓,诗词文笔很好。可以说,朱淑真没有嫁人之前的生活过得十分安逸。诗词可以在百科里面找得到。
Hexe留恋不往
对两位宋代女词人做比较,个人看法是既要看到她们的“同”,也要看到他们的“异”:先说“同”的一面。两人都是才女,词风属于委婉一派,而且词的取材有许多都是选自闺怨、思夫等家庭生活的内容。因为那个时期妇女地位的总体低下,她们晚年生活都很凄凉。再说“异”的一面。(1)李清照出身于仕宦书香门第(父亲是在京大员),朱淑真只是基层官吏的子女(父亲是浙西的地方官),所以总体来说前者的受教育程度优于后者,而且由于南宋权臣秦桧的妻子王氏是李清照大舅的女儿,亲表姐,所以李清照有出入宫廷饮宴,认识帝后宫眷的机会,这些都是朱淑真不可能做到的。(2)李清照生活年代横跨北宋和南宋,朱淑真只生活在南宋年间,所以前者对社会变迁有更深的认识,能够写出少量风格豪放的,咏史的作品。(3)李清照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生活美满,只是赵明诚去世后她才无依无靠,朱淑真则是从婚后生活就很不如意,抑郁而终。(4)朱淑真只工于词作,李清照在词、散文和金石研究方面都有建树,如她在《词论》一文中认为“词自是一家”,收藏研究的金石拓片数以千计。不过朱淑真的作品数量比李清照要多一些。供你参考!
dreamjennie
守望与绝望——观望李清照与朱淑真的情感流向(一) 大中小 (本文为毕业论文,发表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摘要〕李清照与朱淑真同为宋代女作家,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相异的婚姻状态使她们的作品在花样年华的相似情怀中呈现出相异的情感流向:李清照是守望者,她的诗词看似深婉无痕,却是步步凝眸,凝眸处是相同的身影,身影里是同一段深情,无论步履怎样艰涩流离,她的目光总是专注,哪怕专注的已是幻影,也是以守望终了;朱淑真是流年里的绝望者,她的诗词有过期盼和张望,有过缠绵和炽烈,却因“羽翼不相宜”的婚姻,一一葬送,当游离于婚姻之外的爱情在流年中消散,一切曾有的绚烂如同幻觉,绝望成为最后的姿势。在守望与绝望中,对和谐的追寻成为她们作品的深层底色,对自由的确证成为她们创作的深层动因,在此意义上她们的情感穿越时空趋于永恒。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情感流向;守望;绝望 所有艺术的铺展都是为了某一个瞬间的回望,它的价值在于瞬间后的驻足和驻足后长久的观望。在观望中,每个艺术家都以一种渐趋终极的姿势诠释着生命的历程和情感的流向,彼时的光芒和漩涡汇成此刻沉默外壳下的暗流,用灵魂对话,不动声色。作家亦然。他们以语言为媒,将尘封于岁月的情感以文本潜隐、以诗性阐发。海德格尔说“诗性语言仿佛来自未来,它打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而在另一空间向度上使我们直接面对事物本身以领悟语言启示的原初意义。”[1] 李清照和朱淑真,便是穿越漫长时空以诗语传达情感的作家。情感熔铸成诗语,诗语负载于文本,而文本在时空的坐标系中自行归位,相依而立,在兀立中首先沟通进而聚集起某种统一性,即环绕自身的通路与关联的统一性。这种统一以作家为界,各统其域,以情感为线,各牵其脉。这脉络有着相似的源头和相异的流向,把这种流向纳入感性外观,在感觉向度上予以观望,呈现出的是守望与绝望——李清照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2]后苍凉的守望;而朱淑真,是“哭损双眸断尽肠”(《秋日有感》)[3]后彻骨的绝望。 一、观望的视线 1.观望的基点 纵观中国古代文坛,女性作家屈指可数,而能够穿透历史樊篱、超越历史约规,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坦率展露女性内心、大胆释放个人情感的女作家更是少之又少。李清照和朱淑真作为理学昌盛之宋代的女作家,敢于蔑视封建纲常,突破个体局限,对女性自我予以精神关照,其胆识和勇气本身就足以引人注目。然而历史的底片早已在破碎的光影中斑驳陆离,后人只能以现存作品为入口,在文献资料中回溯流连,做时光下游观望者。通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研究的文献资料,角度繁多,成果丰硕。 李清照声名煊赫,论者甚多。古代研究多见于诗话、词话、笔记或序跋文字,评价多是赞其才华,赏其词章,对其性格则褒贬不一。近代李清照开始作为杰出女作家、女词人进入文学史专著的殿堂,并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研究不断推进和深化。90年代以来呈现出新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将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综合考察,研究视角从“词人词作”拓展到“全人全作” [4]。“全人”即从新的历史高度进行多维审视,考辨生平事迹、剖析思想性格、探寻心路历程、评价文学地位;“全作”即立足于李清照的多种创作文体,对作品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整体风格、艺术特色等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以词为主,兼诗文赋,《词论》的研究力度也逐渐加重。 朱淑真研究相对冷清,但近年来有所升温,除大陆外,港台方面不但有论文发表,而且有香港黄嫣梨女士的专著《朱淑真研究》出版。从整体看,朱淑珍研究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对其身世、生卒的研究,一是对其诗词的研究。统观近十年研究状况,突出特点是“对其生平事迹的考订力求突破史料不足的缺陷,更多从作品自身找内证;对其作品的研究能够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背景下予以审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 [5] 。 具体如下
apple13810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所以你的论文要分析三个方面:首先是李清照的词是女人之词,为女人立传,赞美女性的美,这不同于男人对女人的视角,无论如何赞美也缺乏了某种细腻;其次是李清照的词中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爱情的肯定,对自己生命和生存的肯定,对自由的追求;再次,李清照对自然的热爱做好三方面的功课:第一是熟读并且选出一部分强烈凸显女性意识的词来;第二找一些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尤其是结婚后的一些资料,可以看一下传记和论文;第三具体分析插入的视角,我刚才给你列了具体分析的三个方面,你还可以扩展基于时间和精力我不可能给你写出全文来的。希望我的建议有用。另外这个论文题目写烂了,属于常规题,想写出新意来不妨采取吸收这样几个内容进去:当代女权运动的历史发展;选词深度(常见词和非常见词的组合选用);与李清照几乎同时的朱淑真;李清照晚年失节的历史真相以及古代女性意识抬头遭到的打击(朱淑真和李清照都惨遭打压) ;理学对女性意识的迫害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所以你的论文要分析三个方面:首先是李清照的词是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
没有任何直接间接关系。只是风格类似。宋代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女词人,一个是朱淑真,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了。相比于朱淑真,李清照的名气更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朱淑真就
李清照诗词风格的两面性 既雄浑大气而又不失委婉缠绵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还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对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