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1

黎明前的静谧
首页 > 学术期刊 > 昭通苗族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234大兄弟

已采纳

一、苗族的服装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苗族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

二、苗族的生活习性

1、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

2、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3、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

4、苗族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扩展资料

苗族的建筑风格:

黔东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楼房。楼房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即按山坡斜度竖桩,在桩上建筑),屋顶为双斜面。顶棚上层贮藏粮食、杂物,吊脚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湘西和贵州松桃等地,采用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3-5间,“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过去,地主或富裕人家还筑有庭院,并砌高墙或石碉围护。

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装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

262 评论

黄黄的树

服装特点:

苗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灿烂多彩的服饰之一。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有一种标志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基本特点为“男子服装或短衣长裤,或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服饰配件多,图案精美,色彩艳丽。

苗族服饰一般都有盛装、常装、性别、年龄等之别。又由于历史条件、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支系差异等不同,各地的苗族服饰有很大的区别,省与省、县与县、甚至寨与寨之间也有不同之处。可以说苗族服饰有百余种之多。

生活习性:

由于居住地区辽阔,各地苗族的节日也不完全相同,有苗年、踩鼓、跳芦笙、花山节、吃新节、龙船节等等,节日的规模与形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把苗族各地全年大大小小的节日都算起来,恐怕要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

节日为苗族青年提供了谈情说爱的好机会,许多青年就是通过节日中的对歌、对芦笙传达爱情,结成美满婚姻的。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有的地区还有父子连名的习惯。

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口头传唱的民间文学相当发达。另外,苗族还是一个喜歌善舞的民族,苗族的山歌与芦笙舞都很受群众的喜爱与欢迎。

苗族人民的主要食品为大米、玉米、红薯、燕麦等杂粮,并喜食酸辣口味的菜肴。

苗族居住的地区盛产木材,因而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建筑,房屋的形式各地不同。最着名的要数山区的“吊脚楼”,既科学、舒适又美观,形成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扩展资料

苗族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

318 评论

黄紫完美搭配

一、苗族人民的服装

以土布为基础面料,色彩讲究鲜艳,特别是妇女的服装。

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十八件套,被形象地称作“十八一朵花”。用色大胆是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其色调以红、黄、橙、白为主,并以刺绣取胜。

配饰主要是各类银器,银饰不仅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银饰同时也财富的象征。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重的可达 8 - 10 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

二、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的权力和地位。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有的地区,有父子连名的习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平时都只呼本名,不连父名。

由于受汉族宗法封建的影响,有的制定字辈、建立宗祠、修纂家谱。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通过“游方”(黔东南)、“坐寨”(广西融水)、“踩月亮”(云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会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择配良偶。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通过亲友撮合,讲门当户对。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在黔东南至今仍有保留。有的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妻姊妹婚”等习俗。

扩展资料:

民族概况

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以湘西为主),有较大的聚居区。在广西大苗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带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则与其他各民族杂居。

苗族村寨少则几户、十几户,多则百户、干户。居住环境各地差别较大,多为山坡地或较平坦的山脚,也有高寒山区。

苗族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长达几千年的迁徙,住地分散,因而苗语逐步分成三大方言,即湘西(东部)方言、黔东(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方言。此外,川黔滇方言内部又分7个次方言。有些杂居地区的苗族,讲汉语、侗语、壮语等语言。

新中国成立以前,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于1956年组织汉、苗语言工作者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现正普及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苗族服饰概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苗族服饰

260 评论

呵呵呵达

苗族服饰最主要的特点一个就是银饰,二个就是蜡染锦织.。苗族的服饰,女装式样最多,达130多种。仅贵州就有一百零几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大领或大襟衣,着百褶裙,比较华丽,内容丰富多彩。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他装饰物,类似云髻为多。其中也有差异:如安顺、镇宁有的挽偏髻于头右上方,黔东南挽髻于头顶中央,黔西南有的挽螺旋于额顶,贵阳地区有的扎蓬髻类似盘边帽,有的扎成狭长的船形髻,有的则在头髻中扎上两头向上的大牛角梳。第二类,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衣缘、衣袖、裤脚都镶“花边”。衣服两肩及胸前、背肩上也绣“花边”,胸前再系上绣花围腰一幅,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也有的用深灰色或黑色。贵州境内的苗族服饰可分四型24式.住所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湘西、鄂西、川东、黔东北、湖南的城步、靖县和广西龙胜等地区,一般住在山麓、河边或田坎边。黔东南和广西融县等地区,多住在河边、田坎或山腰的梯田一侧。贵州中部以西到云南、川南等地的苗族,一般多住山腰,少数住在山顶或平坎、河谷地方。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黔东南、湘西南、川东、桂北的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楼房两种。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多半建吊脚楼。 贵州中西部及桂西一带,瓦房、草房都有。安顺、平坝、镇宁一带为薄石板盖房。云南文山苗宅四壁多用竹条编织,抹上泥土,屋顶盖草。建筑苗族民居建筑,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黔东地区多为木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湘西及贵州松桃等地,多以瓦木或砖木构成平房。贵州中部地区多为木结构房屋;黔西北和滇东北多是土木或草木构成的平房。这些类型,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而成的特点。苗族的公共建筑颇具民族特色。如寨门,在黔东南地区,不少较大的苗寨,都建有公共寨门。在湘西、黔东南等苗族村寨,有公共水碾和水车。在苗、侗杂居的黔东南部分地区,也有风雨桥和鼓楼。 交通苗族地区的交通可分为水陆两道。水道以各式大小船只顺自然河道运输。湘西地区的水道主要有沅江上游的酉水、武水和辰水;黔东南地区的水道主要有清水江、都柳江、氵舞阳河等。另外,黔西南的南北盘江和黔南的蒙江、广西融水的融江等也是苗族地区较为重要的水道。在河宽水深处设有渡船,渡船分为公渡、私渡两种。

332 评论

我有个性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 或短不 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女子服饰式样最多,有130余种,仅贵州就有101种。在贵州、云南、川南、广西、海南岛等地,穿百褶裙,但长短不一,以黔东南差别最大,有的到脚面,有的超过小腿肚,有的过膝,有的仅30厘米左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为普遍。颜色为青、蓝、白,裙面有绣花、挑花、镶花,也有蜡染或素净的。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领的。在湘西、黔东北、鄂西等地,在清乾、嘉时期,因民族暴动失败后,被迫改装,穿长裤、大襟右任上衣,农边、袖口、裤脚都镶花边。在接龙时才穿裙子,平时不穿裙。每逢节日妇女们走亲访友,头部、颈部、手腕都佩戴样式繁多的银饰。推荐答案 2011-3-16 21:23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品种最多、保留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坚持着中公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应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段的同时,交叉应用其余的工艺伎俩,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联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赫然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辨认族类、支系及语言的主要作用,这些形象记载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 看,采取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能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典范,历史层级关联清楚,堪称服饰制作史摆设馆。从用色上看,她们擅长选用多种强烈的对照颜色,尽力寻求色彩的浓烈和厚重的明丽感,普通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凸起主题,只重视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请求。从情势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戴的服装,繁复富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程度。便装,款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练,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衣着之用。除艳服与便装之分内,苗族服饰还有年纪和地区差别。 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距今6 千多年前,便已理解了"饭菜过煮,得肉便烧"的饮食方式。因为地区广大,天然前提不同,饮食习惯也有差异。苗民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豢养家禽牲畜,种植各种蔬菜。 苗家饮食奇特的民族风气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知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长,跟他们深居深谷,缺乏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跟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造酸味食物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成语。苗族简直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栖身的很多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种水稻着称,稻米是其主食。他们除了个别的蒸煮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香竹饭、饵块、米线、米干、棕子、粑粑、炒米,等等。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备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为独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不停的循环往复…… - 博文预览。黄蚂蚁成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滋生。 苗族的烹饪办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点。 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行将食品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姜、盐、蒜等佐料。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广泛。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辨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寄存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需连喝4 碗。 喝茶时,假如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始终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外形,经由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多少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待客时,男女客人离开吃。长者先开杯,佳肴必先敬客。吃鸡时,鸡翅敬客人,鸡头归长者,鸡爪归小孩吃。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争相宴请。用牛角盛酒敬客,是盛大的待客方法。碰到过苗年一类的隆重节日,主寨方家家户户都做迎客筹备,将酒放到芦笙场或铜鼓坪上,把客人拥到寨里,由两人举牛角劝饮,鼓乐齐鸣,客人要一饮而尽。 苗族人普遍爱好饮酒,常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传情,饮酒为乐。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饮,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等为原料酿制。泡酒则是在甜酒的基本上掺入适量净水或冷开水即可饮。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干掺和适量的米饭,参加自制的酒曲拌匀后,入缸密封。半月后酒化,再用木甑蒸馏,可分离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存在消食助气的功能。 "无酒不成礼"已是他们遵照的礼节,酒是待客议事、婚丧嫁娶、起房建屋、逢年过节的必备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涯实际中,苗族国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明。 苗家喝酒,多因时光、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说,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转转酒"、"贺儿酒"、"平伙酒"、"酬劳酒"、"慰劳酒"、"鸡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还极为讲求待客的饮酒礼仪,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两杯,谓"两条腿走路",敬酒者双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两周,敬到最后一人时,双方交杯对饮;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则"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130 评论

土豆泥nice

一、苗族服饰

1、服装

苗族服饰因性别、年龄、地区和宗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苗族男子的服饰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2)苗族妇女的服饰因为地区不同,服饰也有很大的差异。

湘西、黔东北、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苗族妇女服装属湘黔渝鄂型,都是上身着大襟右衽衣或中长衣,下着长裤,衣袖、裤脚和衣领周围都镶有花饰,胸系绣花围腰,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多数包头巾。

黔东型包括苗语黔东方言的全部苗族,女装都尚藏青色,大领衣(少数为大襟衣),不分截的百褶裙 ,衣、裙花饰以刺绣为主,用织锦为饰较为普遍;多数挽椎髻,少数盘发包头。

黔中南型属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妇女服装多为大领对襟和大领左、右衽,着大襟衣的占少数,百褶中裙,长裙较少,衣外多披附属饰件;衣裙多数以挑花、刺绣、蜡染为饰,少数无花。

川黔滇式分布在苗语川黔滇方言的滇、黔、川、桂四省,妇女服装的基本款式为大领对襟或大领左、右衽短衣,部分衣外有附属饰件,部分着外披,大多着百褶多截中长裙,前系裙围,后垂飘带。

2、饰品

(1)苗锦

苗族常用苗锦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母亲送给儿女,表示祝福;姑娘 送给男友,表示私定终身;苗家送给客人,表示友谊长存。

(2)苗族银饰

银饰包括银钗、银芒、银手镯、银项圈、银牌、银鱼、银铃等,是苗族女青年特有的 装饰品。

二、苗族饮食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

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三、苗族民居

苗族一般是聚族而居。村寨的大小,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异。一般三 五户、十几户为一寨。大村寨,一般几十户、一二百户。

1、黔东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干栏。

(1)苗族平房多为竹木结构,以木板、竹片作墙,上盖竹、瓦、木皮或茅草。平房有三开间和六开间之分。

(2)现代干栏建筑主要有全楼居和半楼居两种形式。

“干栏”楼多为两层,实行上 人下畜。楼上屋前伸出部分是晒台,房前有走廊。正屋有三开间和五开间之分,与平房布局 相 同。楼下镶木条为墙,用于饲养禽畜、堆放杂物。

全楼居即典型的全木结构高脚干栏。半楼居多依山而建,劈坡为平台,后半部以屋 基平台为居住面,前半部则立柱悬空为楼,上铺楼板与平台齐,形成半边楼。

2、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

3、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装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4、海南岛苗族住的是长而窄的茅草房,三间一幢,屋檐较长,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墙草顶或瓦顶的房屋。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因迁徙频繁,居住分散,造成各地语言 和词汇的较大差异,形成了几种方言和土语。部分苗族有自己的文字,如“坡拉字母苗文” (俗称“老苗文”),现仍在川、黔、滇部分苗族中使用。另一部分苗族的文字已失传。

苗族家庭多为一夫一妻制。若夫妇久婚无子女,经女方同意,男方可娶二妻(妾),妾之 地位与妻平等。中年丧偶可再婚嫁。男女青年恋爱自由,结婚要征询父母的意见,若父母反 对,青年男女坚持己见采取私逃的办法。有些地方至今还有不落夫家习俗。

苗族除有春节、中秋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如:苗年、吃新节 、中元节、芦笙节、跳坡节等。每个节日和聚会除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外,无不包含男女 青年进行社交活动和谈情说爱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风土人情:苗族

222 评论

馋死宝宝啦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 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苗族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其先民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后迁入西南地区。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距今6 千多年前,便已懂得了"饭菜过煮,得肉便烧"的饮食方法。由于地域广大,自然条件不同,饮食习惯也有差别。苗民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饲养家禽家畜,种植各种蔬菜。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着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苗族居住的许多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不少民族就以善种水稻着称,稻米是其主食。他们除了一般的蒸煮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香竹饭、饵块、米线、米干、棕子、粑粑、炒米,等等。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繁殖。苗族的烹饪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色。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即将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 、生姜、盐、蒜等佐料。 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别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须连喝4 碗。喝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一直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形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几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待客时,男女客人分开吃。长者先开杯,佳肴必先敬客。吃鸡时,鸡翅敬客人,鸡头归长者,鸡爪归小孩吃。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各家争相宴请。用牛角盛酒敬客,是隆重的待客方式。遇到过苗年一类的盛大节日,主寨方家家户户都做迎客准备,将酒放到芦笙场或铜鼓坪上,把客人拥到寨里,由两人举牛角劝饮,鼓乐齐鸣,客人要一饮而尽。苗族人普遍喜欢喝酒,常以酒解除疲劳,以酒示敬,以酒传情,饮酒为乐。苗家的酒主要有白酒、甜酒、刺梨酒、泡酒等。白酒即土酒,苗家人常饮,以大米、糯米、玉米、高粱等为原料酿制。泡酒则是在甜酒的基础上掺入适量清水或冷开水即可饮。刺梨酒是用蒸熟的刺梨干掺和适量的米饭,加入自制的酒曲拌匀后,入缸密封。半月后酒化,再用木甑蒸馏,可分别得到20度、30度和50度的刺梨酒。以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为最佳,具有消食助气的功效。"无酒不成礼"已是他们遵守的礼仪,酒是待客议事、婚丧嫁娶、起房建屋、逢年过节的必备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实践中,苗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苗家饮酒,多因时间、地点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半路酒"、"转转酒"、"贺儿酒"、"平伙酒"、"酬劳酒"、"慰问酒"、"鸡血酒"、"陪葬酒"等等。苗族人还极为讲究待客的饮酒礼节,如主人向客人敬酒要敬两杯,谓"两条腿走路",敬酒者双手端杯,按正、反方向敬两周,敬到最后一人时,双方交杯对饮;又如以牛角杯敬酒,客人如不喝完,则"杯"倒酒淌,使人不能不喝。

81 评论

相关问答

  • 瑶族服饰研究论文

    花瑶舞蹈的基本类型及其律动性成因分析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

    土匪温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云南傣族服饰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传承脉络及其现存形式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

    蓝色泡泡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黔东南苗族论文参考文献

    给你一些参考题目,需要参考文献告诉我 [民商事案件中滥列被告的原因及对策] [民商事案件财产保全比例不高的原因分析] [设立民商事案件执行救助制度的法律分析]

    Yoyo03030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傣族服饰研究论文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

    贝贝克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侗族服饰毕业论文

    沈从文的《中国服饰鉴赏》挺不错的

    芝士大人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