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2

baby晴晴
首页 > 学术期刊 > 辽朝免官制度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开心宝贝萱萱

已采纳

辽朝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俗称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设有北、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类似唐朝的兵部;南枢密院掌管铨选、丁赋等政。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所把持。此外还有北、南大王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夷离毕院等。《辽史??百官志一》说:“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多用来安置汉人的,但是并无实权。地方的燕云十六州等汉人居住区,实行州、县两级制,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徒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177 评论

电风扇啊电风扇

导语: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在内地和港澳地区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一国两制”方针,这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创新性尝试。而事实上早在1000多年的中国辽代就已经出现了一国两制的雏形——辽代南北面官制度。南北面官制度的定义及设立的目的那么,何为南北面官制度呢?《辽史》:太祖分迭剌夷离堇为北、南二大王,谓之北、南院。宰相、枢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皆分北、南,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语辽官制者,可不辨。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卿,朝廷之上。事简职专,此辽所以兴也。幅员万里的大辽帝国根据辽史记载,在辽太祖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南北面官制的萌芽。至辽太宗时灭后晋,并取得幽云十六州之后,改“契丹”国号为“辽”,辽朝成为了幅员万里的大帝国。帝国囊括了汉、契丹、女真、突厥、蒙古、奚族等众多民族,而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辽史》: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适应不同的民族和生产方式 , 发展社会经济,加强和巩固北方的统治, 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国两制)。并依此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在中央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双规统治机构,这就是正式的“南北面官制度”。北面官以“国制” (辽的旧制)统治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 机构比较简单, 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因其官署驻地在皇帝御帐北面,由此得名“北面官”。北面官系统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官署下设: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等。元好问雕像北面官系统是辽朝政权的重心所在。在这种制度下,中央官僚机构被分为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就曾被封为南院大王,记起来没?),南、北宣徽院等14个政府办事机构。其中宰相府和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的核心机构,这其中尤以北、南枢密院为重,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北枢密院主管兵部,南枢密院主管吏部。“南衙不主兵,北司不理民”这是元好问对南北衙职能分工的生动描述。南面官则实行汉制(继承了唐朝官制)来统治汉人和渤海人,由汉族地主和契丹贵族共同 “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其实就是辽朝统治者以汉制管汉人的统治机构。这套制度主要是仿自唐朝,在中央设枢密院和三省、六部等机构, 地方上则实行京、府、州(军)、县(城)系统。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史学界有关于汉人枢密院是否即为北面官之南枢密院的争议,这里依据《辽史》原文记载,不做进一步讨论)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的中书省、门下省等机构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南北面官制下的辽代官员《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 ”。由此可见,北面官虽无六部之名, 却有六部之实, 北面官的权力是远远大于南面官的。南北面官制度对于辽朝统治的影响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是辽代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建立的具有创造性的政治制度,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辽朝的统治和国内的安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关于其主要影响力试总结以下几点:一、民族关系方面:在“因俗而治”的大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南北面官制度,对于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妥善的处理民族事务,进一步巩固辽朝的统治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南北面官制除了在中央官分南北外,在地方官制当中,也是两套制度并存,这就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针对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特点,在地方上“因俗而治”,设立了不同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巩固统治。通过战争虏获的人口组成了辽代的头下军州如辽朝设立的头下军州,就是把契丹的头下制与中原的州县制相结合,而创立的一种制度。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头下军州民户的来源大多是战争俘户、私奴以及部下牧人等,以战争俘户为主。头下军州是一种新的,把本族头下制和中原州县制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的统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为数不多的契丹族统治者管理着人数远远大于他们的各族老百姓,通过掌握头下军州刺史的任命等手段来进行有效统治。二、政治方面:南北面官制度对于两宰相府的权力以及契丹族的世选制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在弱化宰相权力的同时加强了皇权。尤其是契丹北枢密院的建立,标志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也反映了契丹族对于中原制度的吸收和改造曾任过辽国宰相的张俭在契丹原先的官制中, 在北、南枢密院设立以前 , 南北两府宰相是最有实权者 , 其主要工作是辅佐契丹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而北府宰相和南府宰相的铨选原则, 实行的是“世选制”。 在这一制度下, 两府宰相只可能出自皇族和国舅族,这就容易造成皇室宗族把持朝政,且不能保证宰相的执政水平,不利于辽朝的统治。而通过南北面官制度的建立,尤其是枢密院制的确立,不但完善了对国内各种不同文化和习俗的部族的统治、也加强了皇权。最最主要的是建立了一个直接听命于皇帝,统揽军政大权的决策机构。而且,契丹北院枢密使的铨选,在注重民族性的同时还要符合皇帝的意志和要求,要具备一定的经邦治国才能。这就有力的保证了辽朝中央集权统治,也提高了统治高层的执政水平。三、经济方面:南北面官制度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辽朝在建国以前,主要采取的是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以游牧为主,兼以狩猎。民众大多过着吃兽肉,穿兽皮,以车帐为家,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落后。靠放牧和打猎为生的契丹人建国以后,尤其是在采取南北面官制以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在汉人和汉文化的影响下,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畜牧业本是契丹人的传统产业,在辽朝得到幽云十六州以后,特别是南北面官制度实行以后,由于幽云地区大批汉人逃亡或者被掠到契丹境内,由此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这就促使辽朝的农耕经济得到了发展,而农耕的发展则为牲口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又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契丹骑兵而畜牧业发展的目的,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滋蕃群牧,务在戢[jí]兵”,意思是畜牧业的发展根本是为了保证国防和军队力量的加强,畜牧业发达了,综合国力提高了,那么军队力量也会增强,进而巩固了辽朝的国防,同时也为辽朝的东征西讨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四、文化方面:南北面官制的确立,对于辽朝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南北面官制度促进了辽朝学习和借鉴汉文化,而汉文化又反过来对契丹族的行为文化和礼仪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辽太宗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曾依照南北面官制的原则定下了衣冠之制:“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表现在服饰方面,就是在朝堂上的皇族和大臣有一部分是穿汉服的,另一部分则穿着契丹族传统的“国服”。“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其次,受南北面官制影响,原本信奉佛教的契丹人转而开始信奉儒学。为了扩大儒学的影响,辽朝统治者不仅在本国设立了国子监、国子学等,聘请汉儒为其讲学;还倡导“华夷同风、汉契一体”,主张尊孔重儒。萧观音在这种氛围之下,辽代的贵族都以精通汉学为荣。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成辽朝的主流文化,在社会观念上也逐渐的以正统自居。比如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就深受中原汉文化熏陶,具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有一次萧观音随道宗秋猎,到了一个名叫伏虎林的地方,受命赋诗曰:“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其诗文慷慨豪迈,大气磅礴,表现了北方女性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体现出了她高超的汉学造诣。最后,南北面官制还促进了辽朝制度文化的发展。例如:契丹统治者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丞相、司徒、节度使、团练使等官职,对北方故地的契丹人进行管理,并征收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封建制赋税。结语:综上所述,南北面官制是在辽朝这个特殊的时代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它符合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求,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辽朝的统治是具有积极地意义的。辽朝统治者通过对中原汉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促使自身的契丹文化与中原的优秀文化有效融合,从而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契丹的奴隶制瓦解并向封建制转化,到辽圣宗时南北面官趋于统一,这充分说明辽朝的封建制已经逐渐完善,而这正是辽代政治开明的结果。正如日本历史学家白鸟库吉所言:“契丹人的双轨官制,良好的回避了自身的与众不同,同时发扬了中原的长技,合国家一体于二百余年”。参考文献:《契丹国志》《辽史》《双轨制与辽文化》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柚子爱历史,关注我,带你一起了解更多历史趣闻。)

199 评论

稥油菋精

我要写这样的一篇文章,包括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

1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宋朝法律制度及执法形式研究论文

    宋代法律的基本形式是以刑法典为基本形式,在该法典的基础上,将法律分门,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

    小林绿子UU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

    Rita泱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研究论文

    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困难及对策摘要: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各地法院要怎样努力才能进一步扩大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真正立足本地实际、借鉴经验、革故鼎新,发

    j解y语h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的毕业论文

    从他的书目就可以知道可以从什么地方写了吧要是需要帮忙写,就咨询下 QQ 924347849第二章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30) 一、西方公务员

    就是不高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唐朝遗嘱继承制度研究论文怎么写

    唐代社会继承制度分为两部分:一是身份继承,二是财产继承。就其实质而言,前者是政治利益和荣誉的转移,后者是经济权力的转移。就转移的方式看,前者不可以分割,后者则可

    爱dele的Vivi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