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小呆
中医·丹毒丹毒(erysipelas)为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流火。是指以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丹毒常发生在面部或下肢。因皮损部位色红如涂丹状,故名。初起患部鲜红一片,边缘清楚,灼热,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春、秋是丹毒发病季节,见于幼童和老年人。针具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因混合感染形成溃疡,或出现败血症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丹毒的中医病因病机丹毒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伤感染所致。丹毒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丹毒多因血分有热,更兼火毒侵袭,或皮肤黏膜破损,邪毒乘隙而入,火热邪毒郁于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壅遏而成。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胁者,多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则多由胎毒内蕴,外邪引动而发。丹毒的诊断丹毒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全身症状明显,突然发冷、高热、全身不适和头 详见百科词条:丹毒 [ 最后修订于2017/6/14 23:01:43 共878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追梦少年0215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吃不胖的妩媚
中医有好的药方: 丹毒的辨证分析 丹毒的发生,是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致; 或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侵袭而发.而发于头面部者, 多兼有风热;发于胁下腰胯部者,多兼有肝火;发于下肢者, 多兼挟湿热.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凉血解毒,并宜结合外治法. 丹毒的辨证论治 风热火毒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头面部,伴有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 恶心呕吐,纳呆,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 【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佐以祛风. 【方药】 1.主方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方,录自《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黄芩,牛蒡子,柴胡,玄参,牡丹皮各12克,黄连,桔梗, 升麻各9克,连翘,板蓝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 生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 温开水送服. (3)双黄连注射液,每次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肝胆火盛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胁下腰胯部,成大片状.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 目赤,胸胁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脉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 泻肝火,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泽泻,木通,牡丹皮各12克, 车前子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 ,生大黄12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双黄连注射液,每次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 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火毒挟湿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小腿,足背部,或并见水疱,大疱.伴有恶寒,发热, 疲倦乏力,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银花,连翘各15克,牡丹皮, 牛膝各12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双黄连注射液,每次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热毒内陷型 【证见】 病势急骤,除有皮疹之表现外(以发于头面部者较易发生邪毒内攻) ,并见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或黄糙, 脉洪数或弦滑数或沉而数.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凉血.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黄,金银花各3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赤芍,连翘各15克,黄芩,玄参, 栀子各12克,牡丹皮,知母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2剂. 2.中成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 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湿热夹瘀型 【证见】 皮疹反复发作,或形成象皮肿者,伴时有发热,疲倦乏力, 肢体沉重,纳呆.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涩.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 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薜,泽泻,木瓜,忍冬藤,丝瓜络,赤芍各15克, 牡丹皮,通草,防己,苍术各12克,生薏苡仁30克, 滑石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坚肿难消者,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乳香,没药各9克等.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日为1个疗程. 3.单方验方 (1)苍术膏(《朱仁康临床经验集》):苍术1 000克,加水连熬3次,取汁,慢火煎成浓膏,加蜂蜜250克, 调和成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化服. 适用于慢性复发性丹毒非急性发作. (2)苍术防己泽泻升麻丸(顾伯康《中医外科学》). 处方:苍术,防己,泽泻各60克,升麻30克,共研细末, 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2次,饭前用温开水送服. 适用于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常服. 丹毒的外治法 *可选用双柏散,金黄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调制冷敷,每日1~ 2次.也可用新鲜草药,如马齿苋,仙人掌,芙蓉叶,野菊花叶, 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选l~2种捣烂外敷. *大脚风(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鲜乌桕叶,鲜樟树叶, 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记得采纳啊
jessica0930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临床特点〗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Fig1。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预防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胆毒与丹毒只是写法不同其实就是一种病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俗称“羊癫风”.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
中医调理脾胃治小儿厌食 中医调理脾胃治小儿厌食,厌食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长期厌食者,可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抗病力减弱,易患他病,甚至发展为疳证。
因为这些虫子相对来说夏天比较多一点,所以主要发生在夏天;不要去一些长满树木草丛的地方,要经常的清理自己的庭院,尽量去远离这些地方。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