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4

牛牛1223
首页 > 医学论文 > 英国医学期刊报道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乖乖纯00

已采纳

辣椒,是许多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甚至有人无辣不欢,不吃辣就浑身不舒服。但辣椒素带来的“快感”很让人上头,部分人吃辣后会长痘痘、胃痛、甚至是“菊花残”……

实际上,辣椒没你想的那么“危险”,适当吃,反而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少人吃完辣后会出现拉肚子、胃部烧灼感等症状,认为吃辣不 健康 。其实,常吃辣椒的好处有不少。

1、降低死亡风险

《英国医学期刊》报道,每隔一两天就吃一顿辣椒的人,其 死亡风险 比与每周吃辣椒一次以下的人低10%。原因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使血管扩张,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同时刺激活性酶的产生,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发表在美国《力量与调节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增强运动耐力,加快能量的消耗,增加脂肪燃烧,起到减肥的作用。

2、补充维生素、增强体质

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在所有蔬菜中是最多的,而且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也很高,可以补充维生素,提高体质。

3、调节情绪

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对痛觉产生刺激,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来减轻痛感。内啡肽是一种可以让人愉悦的物质,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除了辣椒,生活中让人感到辣的食物可不少,例如花椒、生姜、蒜等。不同的辣,对人体有不同的功效。

1、生姜——活血驱寒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生姜可以健脾开胃、驱寒活血,适用于食欲不振、体质寒凉的人。现代研究也发现,生姜中的倍半萜类物质,可以清除鼻病毒,预防感冒,减轻感冒症状。

2、大蒜——温中健胃

《本草经集注》记载,大蒜可以消肿止痛、温暖脾胃,适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的人。不过要注意,大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要吃太多,以免导致脾胃损伤。

3、花椒——祛湿散寒

中医认为,花椒性辛热,可以健脾散寒、除湿止痛等,适用于湿气重、寒气多的人。

不过,虽然常吃辣对身体有好处,但有部分人不宜吃辣。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辣椒素会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心跳,容易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2、胃病患者

辣椒素会刺激肠胃,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加重病情,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

3、胆囊炎患者

辣椒会增加胃酸的分泌,引起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排泄障碍,加重胆囊炎症状。

4、肾病患者

肾脏是辣椒素的主要排泄通道,肾病患者本来肾脏就不好,食用辣椒之后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进一步降低肾脏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

5、痔疮患者

辣椒素会刺激痔疮,使痔疮充血、水肿,加重痔疮的症状,还有可能引发严重便秘等。

此外,在吃辣的时候,还要留意3大误区,以免产生反作用。

误区一:该留的没留

辣椒籽最辣,很多人在处理辣椒的时候都会去掉,殊不知辣椒籽中含有的辣椒素含量是最高的。此外,辣椒筋中辣椒素的含量也不低,也可以留下。

误区二:高温高盐的烹调方式

辣椒富含维生素,如果烹饪的温度过高,会使维生素严重流失,降低营养。当然,也不要放太多盐,吃太多盐不仅对心血管不好,也会导致辣椒素流失。

那么,怎么吃辣更 健康 呢?

辣椒素属于热性食物,要搭配一些凉性食物,比如鸭肉、苦瓜、莲藕、豆腐等食物,起到中和作用,以免上火。如果不小心被辣到,可以用甜、酸的食物缓解,比如喝一瓶冰饮料、一瓶酸奶,或者吃辣椒时蘸点醋。也可以喝一杯牛奶,牛奶中的酪蛋白可以与辣椒素结合,减轻辣度。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125 评论

黑犬黑犬97

科学家是通过分析这个男子体内病毒基因序列对该男子进行治疗的,这种方法治疗非常彻底,让这名患者成功痊愈。

204 评论

阿达殿下

英国科学家治愈一名持续感染新冠病毒达411天的男子,使用的方法是同时使用帕罗维德和瑞德西韦两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一、英国科学家治愈一名持续感染新冠病毒长达411天的男子

据媒体报道,英国一医学期刊中有一篇关于成功治愈感染新冠病毒长达411天的男子的报道。这篇报道中详细介绍了这名男子的治疗过程,男子因肾脏移植导致免疫系统变弱,2020年12月被初次检测出新冠阳性。男子在经过一段临床治疗,症状虽然消失了,但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的新冠病毒感染依然存在。

医生为了更好对其治疗,采用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对其感染的病毒进行分析,发现男子感染的是最初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最初形态抗药能力不强,医生采用了“抗体鸡尾酒治疗法”成功挽救了男子的生命。

二、使用的是什么办法

新冠病毒已经肆虐多年,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全球数以万计的人因新冠去世。此次被治愈的男子是幸运的,因为他持续感染的病原体是最早的新冠病毒,医生使用了“抗体鸡尾酒治疗法”。

这种“抗体鸡尾酒治疗法”是将两种抗体药剂配合在一起使用,医生分别给男子注射了帕罗维德和瑞德西韦单克隆抗体的组合药。这种治疗办法因治疗对象有限,对目前肆虐的奥密克戎等新变异毒株是无效的,所以并没有推广。因患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两种药剂通过患者鼻腔进入体内,医生们本来抱有多大希望,没想到男子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

三、综上所述

英国科学家治愈一名持续感染新冠病毒达411天的男子,使用的方法是同时使用帕罗维德和瑞德西韦两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314 评论

whippedcream

《英国医学期刊》近日载文透露世卫组织考虑对人体平均每日糖摄入推荐量比原先推荐量减少一半,即从原来推荐糖摄入量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0%减少到5%甚至更少,旨在对抗肥胖和龋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但超量也相对易造成能量囤积、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专家指出,除了糖果,在菜肴、饮料、糕点等日常食物中“隐形糖”大量存在,不知不觉吃多了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孩子,近年来小胖墩、烂牙仔增多,虽然父母有意识地控制他们吃糖果的数量,但对含糖饮料、饼干、蜜饯和点心中的“隐形糖”却容易忽视。日常该如何控制好糖的摄入量?如何发现食物中的“隐性糖”?应如何认清“甜蜜陷阱”?记者找来专家支招——

世卫建议:日均糖摄入量减半

《英国医学期刊》最近有相关报道透露,世界卫生组织(WHO)新指导原则推荐平均每日糖摄入量应减半。报道称,WHO指导原则草案建议政策制定者应当确保所有添加到食物中的单糖和双糖,或蜂蜜、水果糖浆、果汁和浓缩剂中的单糖和双糖最多应当为人体能量消耗10%,而理论上它应当减少到5%。目前,WHO的意见是糖摄入量应当占人体能量消耗的10%或更少。

WHO营养健康和发展部有关负责人称,起草这一新的指导原则目的在于对抗肥胖和龋齿。肥胖影响全球大约5亿人的健康,并且各年龄组人羣肥胖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低、中等收入国家。而龋齿是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它的治疗费用占健康预算的5%。但目前仅少数国家达到10%(约50克),该负责人也承认5%(约25克)会是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趋势:国人摄糖量30年升5倍

中国人吃糖多吗?可能很多人都不觉得。但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糖的消费量逐年上升,有统计指出10年平均增幅达,中国的增势尤为明显。据报道,2002年中国糖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当年国人年均吃糖仅八公斤,不到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一半,确实算少。

2010年,另有报道显示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国人人均一年吃掉的糖已达到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若按人均每年摄入公斤算,国人糖摄入量还低于世界人年均超21公斤的消费量,即便如此,平均下来每人每日的摄入也接近克,已高过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50克的摄入量,跟最近的减半建议量差距更大。当然,这种摄入量因人而异,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羣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国人日常糖摄入量如今也不算少了。

观察:

“隐形糖”大量存在

“我平时基本不买糖,吃的糖很少。”很多人这么想。确实,连续吃十颗八颗糖果,或是将十几块方糖泡水中一口气喝下去,不少人会受不了。但这很可能就是我们每天不知不觉摄入的糖量。比如,喝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就能摄入约35克的糖;喝一瓶430毫升的果汁,就摄入约45克的糖;几块甜饼干含糖约10克,吃100克雪糕,其中可能就有近20克的糖……

“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的糖称作‘隐形糖’。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人们容易忽视它。” 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虽然很多人没有直接吃糖,但生活中的“隐形糖”大量存在。除了这些容易被觉察到的甜味食品,日常烹调中糖还被作为“合百味”配料加入像红烧鱼、红烧肉等菜肴或像老广至爱的“糖水”当中。而在销量一向可观的各种面包、糕点、膨化零食、蜜饯,甚至是西瓜、苹果、橙子等多种健康水果当中,糖的影子也不可忽视。

所以,也许你今天只是喝了一瓶果汁、吃几块饼乾,但摄入的糖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50克。

影响:长期摄入过多糖损健康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可 *** 大脑分泌多巴胺,缓解人的沮丧情绪。适当摄入没什么不好。”王晓波举例说,比如对于饿过头出现低血糖的人,马上吃几颗糖果,或是喝杯糖水,就能快速缓解症状,这是糖的正面“威力”。

但是,长期糖摄入多了也易造成能量囤积、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甚至有研究认为,长期摄入过多糖,大脑习惯通过这种 *** 分泌多巴胺,日久成瘾可能改变大脑功能。上述种种过量摄入可能潜在的危害,是世卫组织调整每日人均糖摄入推荐量的初衷。

事实上,一些人均糖摄入明显超过推荐量的国家已采取各种措施在控制这种势头。比如,在成人肥胖率已从18%升至24%的纽约,含糖饮料被卫生官员指认为最大“元凶”。去年3月纽约出台了一项针对含糖软饮料的限制令,限制单份零售饮料的分量。今年2月,加州甚至提出一项议案,据称警示标签内容拟为:“加利福尼亚州安全警告:饮用添加糖分的饮料可引发肥胖症、糖尿病及蛀牙。”

“虽然中国人对糖的消费量远低于美国人,目前这种担忧还不大,但增长势头确实明显。”王晓波指出,尤其近年来小胖墩、烂牙仔增多,虽然父母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们吃糖果的数量,但对含糖饮料、饼干、蜜饯和点心中的“隐形糖”却容易忽视。对于嘴馋的孩子来说,一天内喝两瓶饮料,同时吃点糖果、饼乾和面包,再来点话梅、吃些水果,天热时多吃个雪糕,一天糖摄入量超过100克并不出奇。

支招:看懂食物标签认清“陷阱”

“学会估算食品中的‘隐形糖’含量,有助于提醒自己控制糖的摄入量。”王晓波说,其实现在一些甜味食品在标签上列有相关的含糖量。如一些可乐或果汁每100克含糖量在10克左右;一些雪糕也标明每100克含糖量约20克。对于没有标明含糖量的,可参考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也称作糖类化合物。比如一些饮料,其含糖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当。只要消费者多留点心,根据比例自己就能算出吃多少才能避免糖摄入超量。另外,在标签中,跟“糖”有关的各种名词还不少,除了最常见易认的如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还有玉米糖浆等。如果这些名词排在该款食品成分的前几位,意味着其“隐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吃起来应有所节制。

201 评论

幼幼熙熙

病人持续感染新冠411天是由于他自己的免疫系统比较弱,研究人员使用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测试出他所感染的病株,再注射相应的抗体药治疗。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国医学杂志报道

    太阳色温为6000K,是白色的.早晚看到太阳是红色的,是因为穿透的大气层距离长,并靠近地面,大气中的杂质吸收或反射了波长短的光线,所以看起来成红色的了.

    chenjialu1988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医学期刊报道方向

    自己问问吧反正我一般都在编辑部论文发表网 或者中国学术论文发表网这两家发论文的你去问问他们家有你要发的刊物没有!

    迷茫老男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英国医学杂志个案报道

    病情分析: 您好,孕妇血糖高如果导致营养过剩,胎儿巨大儿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宝宝出生后比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要高出好几倍。您的检查结果并不是糖尿病,属于妊娠期血糖

    BeiJing我的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

    据说确实是这样,虽然听起来好像很神奇,我记得有人说过身体免疫力过弱和过强其实都是不好的,都会有生病的可能,而且这些人是会经常发烧的。

    joyzhou512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英国医学期刊案例报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英国一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后突然痊愈,感染新冠究竟是福是祸呢? 自新冠病毒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我们都在持续地关注着人体感染这一病毒后的各种危害

    飞天大圣朱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