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妹渣
布氏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布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发生的,以流产、死亡、胎衣不下、胎膜水肿、恶露不尽,雄性的睾丸炎附睾炎,化脓性骨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布氏杆菌病症状和治疗方法。一、牛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当畜群中有多头牛相继发生流产、死产,死亡胎儿肺水肿、充血,心外膜和脾囊出血;胎衣不下或胎膜水肿,有炎性渗出等;流产后的母牛恶露排出期延长,2-3周后变为浓性恶臭。遇到上述情况,可初步诊断为传染性流产,确诊尚需进一步实验室检验。二、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要点(1)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未感染畜群中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是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方法。为了扩大畜群或引进良种时,必须严格执行包括布氏杆菌病在内的诸项检疫。购进的牲畜要隔离饲养2个月,同时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呈阴性者,才可与原有牲畜混群。清净的畜群还要定期检疫(至少每年1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2)畜群中一旦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母畜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膜外,应尽快做出诊断。确诊为布氏杆菌病或在畜群检疫中检出本病,均应采取措施,将其消灭。消灭布氏杆菌病的措施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三、布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除病理材料的细菌学检查外,牛主要是进行血清学凝集实验及补体结合实验。对无病乳牛群可用乳环状实验作为一种监视性实验。近年来,不少新的方法用于检验本病,包括间接血凝实验、抗球蛋白(coombs)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荧光抗体法、dna探针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四、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1)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2)生殖活动以后,尤其妊娠母牛最易感。初生3个月龄的幼犊受到感染后,如将其移入净化环境可自行痊愈。感染7月龄牛犊,即使移入净化环境,也不能摆脱布氏杆菌病的罹患。(3)在新感染牛群往往会引起大批母牛相继流产,以后再发生流产的数量会大为减少,即使发生二次流产,多数比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大。(4)曾发生一批布氏杆菌病后的牛场,以后发病率虽减少,如果引入易感(健康)牛,还会出现同样的传染性流产。
战斗鸭鸭
病原布氏杆菌共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胞,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布氏杆菌对热敏感,70℃10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流行特点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l个月至1年,多数病牛呈现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牛发生关节炎、黏液囊炎、淋巴结炎、关节肿痛、跛行或卧地不起,膝关节和腕关节常受侵害。母牛怀孕5~8个月后发生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流产后常发生胎衣滞留,并伴发子宫内膜炎甚至子宫积脓而成为不孕症,有的发生乳房炎。公牛因睾丸肿大,触摸时有疼痛。诊断方法除布式杆菌病外,引起流产的还有沙门氏杆菌、滴虫和弧菌感染,一般情况下,畜群中有多数发生流产并有与本章节所述相同的临床症状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必须进行一系列实验室综合诊断。布氏杆菌病实验室通常采用血清学检验进行确诊。初筛试验一般采用动物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式试验用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主要是利用被检奶牛的血清与虎红平板抗原混和,反应后根据凝集程度判定结果。若出现凝集现象,就可以判断是布病阳性。如果是阳性,就要通过试管凝集试验进一步确认。治疗方案1、流产后伴发子宫内膜炎或胎衣不下的病畜,经剥离后,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子宫。每天1次,连续3天,以后隔天洗1次,直到阴道无分泌物流出为止。2、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或磺胺嘧啶钠、硫磺-5-甲氧嘧啶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预防措施1、建立健康群。每年用凝集反应和变态反应进行2次检疫后,结果阴性者归入健康群。2、产后犊牛要立即与病母牛分开,但在隔离站可喂母牛初乳5天左右,在5~9月龄时各检疫1次,2次检查都为阴性时,注射布氏杆菌19号苗后,归入健康群。3、病牛群经加强饲养管理,畜舍定期消毒后,经2~3年,约50%的病牛可痊愈,康复标准为经2次检疫均为阴性。经隔离、消毒后并入健康群。4、此病为人畜共患,搞好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必须用消毒水洗手臂,做好防护工作。5、在布氏杆菌病发生地区,每年要用布氏杆菌19号苗定期进行预防注射。
JasonZhou520
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病。在群体饲养牛群中,传染极快,并传染给人。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牛患了此病后的症状是:母牛大多在怀孕后的5~7个月发生流产,而且多发生在第一胎,流产前数天,一般都有分娩的预兆,流产后多数伴有胎衣不下,阴道内长时间排出褐色分泌物。有的流产以后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因而造成不孕症。流产前一般体温不高,主要表现在阴唇和阴道黏膜红肿。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
公牛患了此病,可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引起睾丸肿胀,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性欲降低,并且失去配种能力。有的病牛患此病时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炎、淋巴结脓肿。
种公牛无治疗价值。母牛患此病后,可采取如下方法治疗:
(1)1%高锰酸钾适量,冲洗阴道和子宫,每天1~2次。
(2)对流产后继发子宫内膜炎的病牛,或胎衣不下经剥离的病牛,可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子宫和阴道,每天1~2次,直到阴道内无分泌物流出为止。
(3)对牛治疗多采用土霉素作肌肉注射,每天5克,用5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并加入普鲁卡因5毫升,一次注射。4~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但总剂量不要超过40~50克。
(4)益母草60克,黄芩35克,川芎、白术、双花、当归、连翘、白芍、熟地各3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5)秦艽、丹皮、巴戟天、川楝子、延胡索各18克,双花、连翘各20克,防己、黄柏、知母各23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可治睾丸炎。
(6)当归、川芎、白芍各32克,白术、党参、艾叶各30克,阿胶、熟地各32克,砂仁、枳壳各16克,黄芪、香附、荆芥穗各33克,甘草17克,共研为末,鲜生姜35克为引,开水冲调,一次灌服。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母畜流产、不孕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1 病原学布氏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根据其病原性
这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 途径广泛,希望你把病人送到传染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这需要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也很高,不要耽误病情或引起其他的传染。
犬布氏杆菌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生炎症,引起流产、不育以及多种的局部病灶。 犬感染本病后,多数呈隐性感染,不表现出临床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102301布氏杆菌病也称波浪热、地中海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如何预防布病?(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