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9

winnietang1
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治疗下腰痛病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p1211小窝

已采纳

许多中老年人常有腰酸背痛的毛病,稍微坐久一点、站久一点就不舒服,有时痛到没办法弯腰,天气变化、阴雨湿冷的时候症状更明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伤科医师蓝士哲指出,慢性腰痛是临床很常见的问题,事实上不论男女、年纪大小都可能发生。造成慢性腰痛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姿势不良或长期劳损,腰背肌肉长时间两侧受力不均,或长期处于紧绷牵拉状态,都容易造成肌肉慢性劳损。

蓝士哲举例说明,如:长时间侧背重物(包包、搬冷气、货物),弯腰作手工,电脑族及销售服务人员等需久坐、久站的人,都是慢性腰痛好发族群。其他原因还包括腰椎或下肢的畸形、腰背急慢性损伤史等。蓝士哲说,急性损伤过后,还需要长时间复健治疗,后续仍有很高机率演变成慢性腰痛。

蓝士哲表示,中医治疗慢性腰痛注重整体观、内外合治。骨关节的结构错位,可运用伤科手法整复,减少腰部肌肉受力不均。肌肉软组织、筋膜的紧绷、劳损,可用针灸行气通络,放松深层肌肉。还有拔罐、热敷、薰蒸等外治方式。

必要时还可搭配内服药,如气血瘀滞可用疏筋活血汤行气活血。受风寒湿邪侵犯,天气变化腰酸的人,可用独活寄生汤补气血、袪风湿。肾气虚损可用肾气丸。劳倦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针对腰部可配伍强腰脊、壮筋骨的中药如杜仲、续断、牛膝等。

他强调,面对慢性腰痛,平常自我预防保健更重要,方法如下:

1.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调整适度的桌椅、电脑萤幕高度。

2. 减少单侧负重、用力等运动。

3. 避免穿过高跟鞋。

4. 注意站立、坐卧时间,勿维持固定姿势太久,可适度作伸展及腰部运动。

5. 节制行房,勿纵欲过度,以保存肾气。

同时,蓝士哲还教导民众一个简易保健方法,将双手搓热后贴放在腰部两侧,从上往下摩擦20-30次,以产生热感为宜。此方法可以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减轻肌肉疲劳,预防风寒湿的侵犯。

302 评论

AA佳立航

慢性腰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大类疼痛性疾病,现代医学把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就叫慢性腰痛。它是以腰部一侧或是两侧,或者是腰脊正中疼痛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持续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

翻阅古今医案,中医治疗慢性腰痛大都以补肾为主,兼祛湿、清热、化瘀,也有从肝、脾、督脉、带脉论治的,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腰痛病人。临床上观察在补肾壮骨的同时,综合选用补中、调肝、温督、通带等诸多方法,恢复“筋-肉-督-带”的协调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腰痛的疗效。

腰痛由“筋-肉-督-带”功能链失调导致。一般认为,慢性腰痛病位在腰,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其病性属虚多邪少,而虚又以肾虚为主。近年来,研究者虽然也认识到肝郁、脾虚、督脉虚寒、带脉失养在导致慢性腰痛的意义,但多是从单方面进行探讨,难免有失偏颇。

腰部的屈伸转侧依靠的是肌肉、筋膜的收缩和驰张。中医学的““筋”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筋膜、韧带和肌腱。“诸筋者,皆属于节”,所有的筋都附属于关节,是关节、肌肉的衔接部分,如果“筋不能动”,关节的屈伸转侧受到阻碍,就会导致腰痛。“肉为墙”,“肉”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皮下组织。

此外,督脉走行在整个脊柱正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督脉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甚则“脊强反折”,“脊强而厥”。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也”,故“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慢性腰痛除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关联外,还涉及“筋-肉-督-带”功能链的多个环节。中医骨伤科学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等都归属于“腰骶部筋伤”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便是像强直性脊柱炎,脊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脊椎和椎间盘构成的一种锁链式的柱状,有脊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筋膜、血管等配合,这些组织结构损伤以及发生病变就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腰背痛,这与我们的上述观点也是吻合的。

调肝血可柔筋脉、通带脉

筋的功能依赖于肝中气血的濡养,即“肝生筋”、“肝主筋”之意。肝的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故“肝为罴极之本”。如果肝的气血不足,腰部筋脉收缩、弛张失调,就会引发腰痛。“带脉行于厥阴之分”,如果搬重物伤到腰,瘀血阻滞带脉,也会使人腰痛,表现为腰脊疼,连扯到腹部,腰腹都疼,就像一条带状,病人翻身起卧都费劲。

根据《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阴阳两虚之腿抽筋,引申用于肝之气血不足,筋脉缩张失调所致的腰痛。临床上将原方中芍药、炙甘草的用量调整为白芍30克 60克,炙甘草10克 15克,并加赤芍活血祛瘀,加木瓜舒挛止痛。

《张氏医通·诸病门》中关于带脉病说,“ 腰痛如以带束引痛,此属带脉为病,用辛味横行而散带之结,甘味舒缓带脉之急” 。《血证论》又说,“带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汤”,即芍药五钱、甘草三钱,以“(甘草)甘入血分而能缓中……得白芍药则补脾,甲己化土故也”而名。临证时,我们按上法调整芍药、炙甘草用量,并根据《血证论》原方加减法加入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以利于祛除带脉的瘀血。

补中气可壮肌肉、主宗筋、引带脉

脾胃不仅主肌肉,还主筋,并引带脉。如果脾胃气虚,肌肉失养而缩张失调可导致腰痛,表现为坠胀性腰痛,病人描述像有东西往下扯,时轻时重,屈伸或活动就会加重,喜温喜按等。

根据“虚则补之”、“损则温之”、“劳者温之”以及“脾宜升则健”的理论,选用善补中升阳的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方中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人参助黄芪补中益气;白术“治死肌……和中补气”,“最利腰脐,腰脐利则水湿之气不留于肾宫”;甘草补脾益气以“长肌肉”。四药相伍,补中益气而壮肌肉。当归活血通络,且“润筋骨、皮肤”;陈皮理气调中,可使诸药补而不滞;

为使脾胃之力直达腰肾,可以去掉升麻、柴胡,加川怀牛膝、桑寄生、独活、千年健;为加强脾胃主宗筋作用,可合芍药甘草汤;若腰痛重着,“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可加薏苡仁、白术;带脉虚寒,阴雨天气腰部重痛,兼见 “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可合用肾着汤;如果久痛不愈,当考虑活血通络之法,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温通督脉可强腰脊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因此,督虚寒的腰脊疼不仅要补肾,更要兼顾温通督脉。清代名医叶天士就指出:“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

他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腰痛的姓庄病人,经诊断考虑是督脉虚寒导致的。处方:生毛鹿角片三钱(切片),鹿角霜一钱半,杞子三钱,归身一钱,生杜仲一钱半,沙苑一钱,茯苓一钱半,青盐调入三分。”

这个方子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以枸杞子、当归身、杜仲、沙苑子补肝肾,强筋骨,茯苓、青盐引药人肾的同时,首用鹿角片和鹿角霜。可见此方重在补督脉之虚。叶天士认为: “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胶补督脉之血” ;“古人每以通络,兼人奇经”。如果督脉虚寒明显,脊背疼痛牵及腰胯,可用《温病条辨》参茸汤(人参、鹿茸、附子、炒当归、炒茴香、菟丝子、杜仲)加减。

慢性腰肌劳损,病变在于肌肉、筋膜,以补中气与调肝血为主,兼以补肾;而腰椎间盘脱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是脊柱本身的病变,则以补肾壮骨、温通督脉为主,兼以补中气、调肝血,以阳和汤合乌头汤加减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督灸治疗腰痛病的论文

    参考文献是在药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董小小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治疗腰痛病的论文

    腰痛是常见症状了,生活压力加大的社会中,腰痛也时常伴随着我们,而很多人却对腰痛满不在乎,结果造成久病成疾,为什么会腰疼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腰疼的相关资料,

    樽品爱榴莲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医治疗腰痛病论文

    慢性腰痛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大类疼痛性疾病,现代医学把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就叫慢性腰痛。它是以腰部一侧或是两侧,或者是腰脊正中疼痛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

    不老的传说k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腰椎病腰痛的康复治疗论文

    1.腰椎间盘突出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按摩、牵引、推拿等):(1)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卧床是必要的,卧床可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并减少因活动带来的对神经根的刺

    红颜一笑吧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治疗腰椎病论文

    颈椎病是肝系统的问题,肩周病是肺系统的问题,腰椎病则是肾系统的问题。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脏就在腰的位置,处理腰的问题其实也是处理肾的问题,肾气不足的人腰肯

    我不想说1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