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1

candy小蔡
首页 > 医学论文 >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陌茉默墨

已采纳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方药辨治特色摘自2016-4-22中国中医药报□吴茂林山西省平定县中医医院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中医杂病辨证论治之典范,其中妇人病三篇是最早对妇人疾病进行专题论述的文献,可谓开中医妇科之先河,特别是其中的方药辨治特色,论述之精妙,效验之非凡,极具临床指导价值。组方治血为主,顾及气水《灵枢·五音五味篇》中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揭示妇人具有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基于此,妇人三篇之组方,多以治血为主,同时兼顾血与气、血与水的关系,其所载方中,药用白芍、阿胶、当归等养血之品者占19方之多,足见仲景养血为先的治病思路。如胶艾汤功擅补血和血,调养冲任,用于治疗月经淋漓不净之漏下、半产后下血不止以及妊娠胞阻,是仲景调血之剂的代表方,后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四物汤,即是在胶艾汤的基础上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历来被誉为补血之要剂,妇人病之通用效方。气与血同源而异流,互为其根,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仲景论治妇科血证尤重兼顾气血,或益气以养血,或行气以活血。此外,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病理机制,仲景又立活血利水之法,成为治疗妇人水血并结血室的一个重要原则。如当归芍药散、枳实芍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桂枝茯苓丸等都寓有气血水同治之思路。制方轻灵为基,药专力弘《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仲景制方遵其旨意,明确指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妇人三篇所用36方中,除温经汤12味和竹叶汤10味外,其他均不超过9味药,更有单味药成方者,皆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用药精炼,可谓简便灵验。如治妊娠呕吐不止之干姜人参半夏丸,用干姜、半夏温中降逆止呕,人参扶正补虚,专治胃虚寒饮所致的恶阻,其用药之妙诚如陈修园所言:“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再如治妇人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枳实芍药散,用枳实破气散结以行气滞,芍药缓急止痛以行血滞,一破一收,破气不伤阴,养阴不碍气,可谓面面俱到。治妇人产后水血俱结血室证的大黄甘遂汤,大黄四两,甘遂、阿胶各二两,甘遂乃逐水峻药,故量亦减半,以防攻逐太过而伤正,又配阿胶养血扶正,使邪去而不伤正,诸般技巧实为后世临床借鉴之源也。看重剂型用量,服法考究方药剂型因病证特点而投,是妇人病三篇的又一治疗特色,包括汤、丸、散、酒、洗、坐药、润导剂七种剂型,尤其用狼牙汤作为洗剂清洗外阴,蛇床子散作为坐药纳阴中,开妇科外治法之先河。至于仲景用药剂量更是奇妙,有大至一斤的,也有用之分毫的,如治妇人妊娠腹痛的当归芍药散,芍药作为君药用至一斤,敛肝、和营、缓急止痛,当归三两为佐;当归贝母苦参丸则是三味等量,体现的是活血润燥与清利湿热并重,诸般技巧实为后世临床借鉴之源也。仲景论述服药亦颇有讲究,有酒煎者,有小麦汁,或大麦粥频饮之者,有用醋浆水者,有炼蜜为丸者,均据病之轻重缓急酌情用之。芎归胶艾汤用酒合煮乃借酒之温散之力,既可暖宫又可行其药力。枳实芍药散用麦粥服之,取保护胃气之义,竹皮丸之制备用“枣肉和丸”也在于“安中益气”,仲景顾护脾胃之理念可见一斑。凡此种种,吾辈自当深究其理,传承其精华,在妇科临床中不断发扬光大。(吴茂林)

241 评论

那个啥来着呢

振雷一味堂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条指出子宫虚寒胎胀腹痛的证治。发热是虚阳外浮,恶寒,少腹如扇,是阴寒内甚,不能温煦胞宫,也导致腹痛。应当温散寒邪,用附子汤。但附子有破坚堕胎之弊,需谨慎辩证,应用准确,方能无殒。或者用干姜代替附子,和茯苓白芍白术党参这些补气血脾胃的太平方药,随证施治,更为安全。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5味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症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症病的治疗。受孕后胞宫逐渐增大,按之柔软不痛。症病胞宫不按月增大,按之疼痛,又见漏下,是瘀积所致。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症。方中桂枝白芍通调血脉,丹皮桃仁化瘀消症,茯苓利水健脾。丸剂力缓,祛邪而不伤正。本方改水煎即催生汤。还可用于瘀血痛经,不孕,产后恶露停滞,胞衣不下,子宫外孕等等。振雷一味堂 病案分析 梁某,男,25岁。多年胃痛,遇寒即发,时吐涎沫,手足冷而麻痹,小便清,大便结而黑,舌淡白,脉沉细。本证系厥阴虚寒证,用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萸,以温肝暖胃为主。处方:当归12克,桂枝6克,杭白芍9克,细辛3克,通草6克,炙甘草克,大枣7枚,生姜2片,吴萸克。服6剂后,胃痛大减,吐涎已止,手足转温,脉沉见起、大便正常,但头晕心悸,夜寐盗汗,唇舌淡白,认为证转太阴、阳虚血弱,再以归芪建中汤扶脾收功。按:本例患者手足冷而麻痹,舌质淡白,大便结,则其厥阴血虚、寒邪凝滞可知;胃痛吐涎,则为肝寒犯胃可知,故用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温肝补血、散寒止痛而取效。至于脾胃虚寒所致胃痛,治用建中汤类。当无吐涎沫,因“呕家不喜甘也”;手足冷而麻痹、大便当溏软,因脾寒不运故也。肝寒血虚则大便结也。至于肝寒犯胃而致胃痛的吴茱萸汤证,则呕吐痰涎、舌苔滑润比较突出,且无厥阴血虚的症状表现。振雷一味堂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主运化,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过多的水分在体内停积,就会聚而成痰。因此,痰能不能形成,脾的功能正常与否是关键因素,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痰为呼吸道分泌物和灰尘、细菌等的混合体,主要停聚于肺系,通过呼吸道而排出体外,所以说,肺为贮痰之器。痰之成由于液之积,液之积由于气不运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适当的津液,才能维持身体内的水液平衡。如果津液有余,就会通过机体气机的运转,把多余的津液排出体外。但当人体气机不利时,过多的津液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停积,而停积的津波进一步就聚而成痰。所以气机不利是形成痰的关键因素。临床上治疗痰证时,常常需要配伍畅气机的药物,如枳壳、陈皮、橘红之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即所谓,“气行水行,水行痰散”。 脾阳虚而浊邪上,则作嗽肾阴虚而气海少纳则生喘 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湿浊上升于肺,损从内生,痰虽多而不咳,故作嗽,治宜健脾除湿。肾主纳气。肾阴虚则摄纳无权,气从上道,呼吸急促,呼多吸少,而气不得续,故生喘,治宜补肾纳气振雷一味堂慢性肝炎病案浅谈病男,35。因为肝区疼痛,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略) 多方治疗一年无效。自述,肝区疼痛,咽喉痛,乏力,小便黄,大便干秘。胎白薄,脉弦数有力,脉有力为三阳证,肝郁化为实热。茵陈蒿汤。肝区疼,小便黄,大便干,大柴胡汤。疼痛日久,桂枝茯苓丸方,柴胡24黄芩白芍桂枝枳壳桃仁丹皮9半夏茯苓12大黄炙甘草6大枣四个生姜三片茵陈24水煎服日一剂。上方连服三月,肝区疼痛只是偶尔仅见。,咽喉痛愈。 病人说大便不干了。但是开始拉稀,疲乏无力更加明显了。证明,实热以去,但血虚水湿盛,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加减方,柴胡18桂枝白芍黄芩川芎当归泽泻苍术9干姜炙甘草6丹参3茵陈24茯苓天花粉生牡蛎12 服一个月,病愈。黄师经验,乏力在肝病中常见,病人乏力同时有小便黄大便干结脉数者,为(湿)热。实证。病人乏力,畏寒便塘者是虚寒(湿)。虚证。肝区疼,烟喉咙痛,脉数,肝郁化 上面实热证,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加桂枝茯苓丸虚寒证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芍药散加减振雷一味堂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芎归胶艾汤主之。、芎归胶艾汤7味(一方加干姜一两)。芎䓖,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妇女子宫出血断续不停,常见有三种原因,一是经水淋漓不断,二是小产后下血不止,三是妊娠胞阻下血。病机总是由于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所致。可以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止血。其中四物汤养血和血,阿胶养阴止血,艾叶温经暖宫,甘草调和诸药,清酒以行药力。还可治腹痛,安胎,为妇科常用方剂。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金匮要略病证论文

    这一篇争议很多,因为里面的条辨散失最多,然而又最重要。 肺在胸阳,胸腔的最上方是肺,肺里面应该有很多的津液。如果里面中风,风一吹会增热,热一增加,嘴巴会干燥

    一1777777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金匮要略治杂病论文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张仲景是中医大家,其《金匮要略》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金匮要略》的学习

    大铭空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论文

    《黄帝内经》讲:“三阳结谓之消渴。”三阳结是指胃过热、大肠过热及胃和大肠过热而导致的中焦过热。心中指胃,病在厥明时会出现消渴之症,病人感到胃里又痛又燥热,感觉到

    主君的太阳So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论文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方药辨治特色摘自2016-4-22中国中医药报□吴茂林山西省平定县中医医院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中医杂病辨证论治之典范,其中妇人病三篇是最早

    汤糖躺烫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金匮要略水气病论文

    这一篇过去在中医里很难解释,因为涉及水的问题,当你了解了中医水的观念时,这一篇就不难理解了。 一、水的气化观念 《内经》里水的气化观念是:肺(金)法象天

    Jacksperol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