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小海参
在这个人人都讲“大数据”的时代,似乎大家都开始对算法怀抱憧憬。我们真的信任计算机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erkeley Dietvorst和他的合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让被试根据沃顿MBA学生的申请资料预测他们毕业时的表现,包括学业表现,雇主的名气等等。部分被试同时被告知沃顿的招生办公室基于数百名MBA学生的资料开发了一个统计模型用来做同样的预测。不出所料,变量一样的情况下,模型的预测比被试自己的预测要准的多。但即便如此,只要被试曾见过模型的预测不准,他们就会抛弃模型,选择人为预测,不论预测者是自己还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们对算法的信心不堪一击,但对人的信任却不会被错误彻底摧毁。我看完都懵了。
小悟空harrywang
奇葩论文:论水滴石穿的可能缪误 申明:由于作者没有开展试验研究的条件,所以本文全部都是猜想。 水滴石穿(百度百科解释):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摘要:水滴石穿是中国的古老成语,只水的长期滴落可以洞穿石头,用来做励志比喻。本文试图论证水滴石穿传统理解的物力冲击破坏作用的缪误。 一、水滴石穿物力冲击不可能成立的原理和可能科学依据 因为水没有硬度,同时水滴石穿的屋檐等地方冲击下来的动量也不够,所以水不可能穿透石头。同时石头的硬度远远大于水滴,在受到水滴的冲击之后,任何物体都有反弹的力量,石头既是是微弱的反弹力也能够抗住水滴的冲击后复原。没有硬度的水滴即使冲击力再大,也无法对石头造成物理冲击损害。 而现实中有水滴的地方石头确实会损耗,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但都不是传统理解上的物力冲击效果。 ①化学作用。雨水中可能含有酸性成分,酸性成分跟石头发生化学作用会损坏石头。有人可能说过去没有酸雨,但是古人焚烧东西,以及打雷高温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空气中存在能够遇水变酸的物质。这种雨水酸性含量很少,但是日积月累可能给石头造成水滴石穿的损害。 ②生物作用。有水滴的石头可能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如果遇上一些土壤颗粒,极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微植物,生物的新陈代谢势必给石头造成损坏。 ③物理作用。从屋檐或者高山地下的水滴,可能偶尔参杂着沙石颗粒,或者石头表面有沙石颗粒,在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这两种沙石颗粒与石头发生摩擦,给石头造成损坏,而并非雨水物理冲击石头。 二、几个旁证 ①有人会说河水里的卵石被磨圆了,这其实不是水流冲击石头造成的,而是河水流动带动沙石流动,沙石与石头长期摩擦造成了石头被磨圆了。 ②我听说有一种切割方法叫做水切,是用高压水枪切割很硬的瓷砖等物品,但是实际情况是高压水枪里有很细小的沙粒,沙粒在高压水枪的作用下高速冲击瓷砖,造成沙粒切割了瓷砖,而不是水的作用。 ③切割的原理。切割有两种原理,一种是高硬度的东西在高压强的作用下分割开了低硬度的东西,一中是高速运动的硬度材料通过自我损耗的摩擦效应切割高硬度的东西。显然水不具备这两种原理的作用。 ④水的冲刷作用。水在高速度下很强的冲刷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主要是压力推倒能力,是巨大的压力把东西推倒,而不能产生集中一点的打击力。在水流的强大冲刷能力下,结构不紧密的东西可能被冲击破碎,但是石头和金属这种物品水是冲击不碎的。有的石头的结构不紧密,也可能被冲碎,但还是推倒作用。 三、关于愚公移山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水滴石穿根本滴不穿,所以水滴石穿的寓意也是不成立的,它反而可以论证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硬度,不要跟实力太大和硬度太强的事务相碰,根本不会损害到目标。现实中,很多情况下,都有水碰石头的类似现象,水就算付出足够的努力,也无法伤害到石头。 跟水滴石穿有相同寓意的成语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最后是被神仙把山搬走了,而现实不可能移山。 ①挖山是大问题。山很大,如果从山脚挖会很危险,如果从山顶开始挖上山下山路很长,耗时太多。 ②放土是大问题。就算把山挖了,那挖山之后的土放哪里,愚公所处一定是丘陵或着山地,不好放土。 ③子孙靠不住。愚公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子孙极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不会继承移山事业。 ④媳妇嫁不进来。愚公的子孙要找媳妇,女孩子一听嫁过来要挖山,靠,不嫁了。于是愚公子孙断了。 结论 水滴石穿如果不成立,说明有时候太弱小的东西是损害不到太强大的东西的,但是弱小跟强大斗争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说转变思维用化学生物学方法,或者借助沙石的作用,也能给石头造成损害,但是千万别以卵击石硬碰硬。持之以恒这个励志道理是正确的,但是方向一定要正确,否则就是南辕北辙。
俊之独秀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动作幅度越大的警示牌越有效—驾车者更早注意到警示牌的存在,进而更早刹车。这是因为,人们在看到静态图片时会在脑内模拟实际的动作。所以看似越“癫狂”的警示牌越容易让人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论文写这个不太正常啊。
nanjingyiyi
一直没理解这篇论文是什么意思,预算紧缩之所以会导致消费单一是因为消费者想规避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在其中一个实验中,被试的时间预算被缩减:本来有21天去西欧旅游,现在只有14天了,被试必须缩短他们的行程。研究者试图让他们直接砍掉一些原定的旅游城市,或是减少在一些城市停留的时间。结果发现,直接砍掉一些城市对人们来说是更轻松的选择。也就是说,消费单一化是消费者应对预算缩减的一种情绪缓冲。如果预算缩减没有带来这种购物上的”损失感“,消费也不会变得单一。在实验的最初,也就是被试的预算还没有被缩减的时候,如果这个预算没有用来做消费决策,或是花在了与之后的消费无关的地方,人们在面对后续的预算缩减时也不会体现出消费单一化的倾向。
TracyJunli
其实,毕业设计题目都是老师跟学生深思熟虑过的。我相信哪个老师都不想出丑,有些奇葩的题目可能有大学问。只是无知的人会觉得很奇葩。
工科,机械类专业,本科的时候有过一个比较“奇葩”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是“汽车折叠底盘”。
学生说,折叠底盘是为了占更少的地方停车。
这个题目够新颖的,开题答辩的时候老师们都持反对的票。发动机怎么放,汽车上的各种部件怎么放?折叠之后对安全性有什么影响?
学生答曰,这个东西还没有做出来的,是一种概念。具体怎么做他也不知道。
后来,这个题目好像没开题。然后,搞的他们老师也挺没面子的。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折叠底盘的汽车问世。不过老师不给他过也是为他考虑,一个本科生做这个确实还是有点难度的。
然后呢,因为是研究生,所以经常逛知网。偶尔发现,有的专业的题目还是很有趣的。
比方这个题目 口腔加工对红烧肉口感品质的影响。这篇文章还是国家自然基金支持的文章。很洋气有没有?
当然这篇文章也是很严谨的,主要是说通过口腔唾液处理后红烧肉的口感,我是这么认为的,反正文章写的挺高端的本宝宝一个门外汉是看不懂的。
还有很多文科生写的一些文章。
比方论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个是在婚姻类目下的。本宝宝一个理工科的学生,真的不知道研究这些问题到底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感觉也是挺奇葩的!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
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论文都出现了严重的查重情况,而且也出现了论文造假的情况。
每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程序就是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准备通常是在毕业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有很高的要求,基本要准备很长的时
辩题一:热爱的工作令你秃头,要不要辞职? 东北英语姐: 1.不是我热爱的事不好。我们很多时候会把热爱当借口,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勇气去改变,我们总是怕再也找
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的学生也是普通人,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是和普通人一样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节奏感: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