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7

地火燎原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与且听风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over冬儿129

已采纳

文/阿七从去年国考的笔试成绩出来开始准备各种材料和面试,到2月底面试结束,整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国考、找工作还有写毕业论文,很多事交织在一起,有很多感悟,想表达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来的第一篇却是关于一本书的感受。 准备面试的时候一直没有时间和心情看书,现在没有之前那么忙,不过最近也没有心情去读那些大部头的书,所以就挑了一些短篇来调整心态。 可能是因为文化上的同源性,日本书翻译过来后读起来不像欧美书那样语句怪怪的,给人的感觉日本人说话平平淡淡但又絮絮叨叨,不过读起来却显得很耐读和自然,其中译者的翻译应该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是我读的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薄薄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孤独这个词在中国被用烂了,这主要归功于那些无病呻吟、顾影自怜的心灵鸡汤畅销书,导致现在很多人看到孤独就恶心。 日本作家对于“人性”、“美”、“死亡”和“孤独”这些主题的追逐是狂热且偏执的,我很有幸读到了这本书,没有无病呻吟,只有淡淡地讲述。 这是一个清新的故事,“我”在酒吧里喝酒,去卫生间时发现一个少女醉倒在地上,“我”遂将她搀扶起来送她回家,第二天清晨,少女发现自己一丝不挂,便以为“我”侮辱了她使“我”有口难辩,机缘巧合两个人又见面了,关系又变得亲密起来,但最终这个少女又消失在了人海中。很简单的小故事,在故事的推进中交织着“我”的独白,回忆,两个人的对话,轻快而又有共鸣。 第一遍读完,合上书,有点懵,这本薄薄的书讲的到底是什么?我的第一感觉是孤独,一种不那么沉重的孤独。去豆瓣上看书评,大家也是这么感觉的,这让我有了些信心,但是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我又读了第二遍,记下了其中的语句,结合我的理解写出来。 “我”21岁,算上这个少女有过四次爱情。 第一次是在“我”17岁的时候,“我”们彼此相信互相爱着,高中毕业后分道扬镳, “ 缘由已经忘了——忘了也不以为然的缘由 ” 。 第二个女孩,她16岁,在“我”的宿舍住了大约一个星期。 “ 她每天睡过中午才醒,吃完饭便吸烟,呆呆地看书,看电视,时而同我进行索然无味的性交。 ” 最后只留下一张写着 “ 讨厌的家伙 ” 的纸条就走了。 第三个女孩是在学图书馆认识的法文专业女生。 “称我的阳物为‘你存在的理由’。” 第四个女孩就是这个酒吧里遇到的少女,“我”和前面三个女孩都 “ 困过觉 ” ,但是和这个女孩却没有,然而却可以看出来“我”是最喜欢她的。 性和爱,代表着人类两性关系中的两个维度,性是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的生理本能,有了性,人类不断繁衍,才有了现在的文明,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性快感就是经过大自然的选择留下的,人们为了得到这种快感反馈就会不断地繁衍生命使种族得到延续,性快感是鼓励和刺激这种繁衍行为的一种积极反馈,性是没有感情的,它的本质就是使种族能够得到延续。而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契合,产生而又限制于人类特有的道德体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触及它的本质。爱情使两个人彼此关心爱护,赋予性以感情,或者说升华,爱到最后是可以超越性的,但是每一段爱情在刚开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潜意识中都会有一种性的冲动。 “我”在与前三个女孩交往时,可能仅仅是为了性快感,除此之外再无精神上的交流。当没有感情的性快感高潮退去,跌入了空虚无底的深渊,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人感到无比的孤独,这便是那句“ 时而同我进行索然无味的性交 ”带给我的感觉。与前三个女孩不同,“我”与第四个女孩进行了非常多的精神交流,在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后“我”仍然念念不忘,而自始至终“我”也没和她有过性。 科技使人与人之间联系越来越方便,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意料当中的那么近。交通的便利使我们的同学遍布各地,互联网让我们有了随时随地工作的条件,但正是这两个东西,一个从空间上,一个从时间上,阻断了我们和朋友们的联系,不再朝夕相处不再有共同语言,拿起手机点开微信却不知道怎么开始这段对话,或许你点开微信能够有说不完的话,终究面对面交流的温度和互动是手机无法满足的。 但是这又是在人类的进步中不可避免的,终究我们要学会一个人生活,如周国平所说,灵魂只能独行。 有一天“我”接到了电台节目打来的电话,说有人为“我”点了一首歌,让“我”猜猜是谁,最终我努力想起了那个女孩,我从她那借过一张专辑,弄丢了一直没还,我记起了,去店里买了一张新的打算还给她,但是翻遍了高中的通讯录终究还是没能找到她,那张唱片,“我”就放在了唱片架的尽头。 巧合的是,在买专辑的店里,“我”碰到了那个酒吧里的女孩,从此开始约会。 在“我”回东京前, 等到“我”从东京回来,女孩已经辞去了工作,离开了那里,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中没有对这个女孩的背景做详细的介绍,但我们从对话中可以想象到这个女孩经历过什么。 这两个孤独的人终究没有走到一起,就如同两条相交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但相交的部分也仅仅只有那一点。 两个灵魂究竟怎样才能走到一起? 村上春树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我们老的时候回头看,我们度过了一个怎样的人生?无论是一成不变还是丰富多彩都可以,成功的人生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有些东西我们能够选择,但是无奈的东西更多,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只要你自己觉得过得还可以就可以了,无需过多考虑别人怎么评价,只是不能因为自己伤害别人。还有一点,千万不要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埋怨是最失败的事情。 相比于宇宙而言,人类存在的时间可以说忽略不计,人类是多么的渺小而孤独,但是人类又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研究生命的本质和起源,生命无法永恒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孤独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是那么的举重若轻。这本书中描写的孤独不像那些畅销书,把孤独说的那么沉重,那么骄傲自豪,那么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孤独在村上春树的笔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为了生活奔波的公司职员穿着西装穿梭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虽然身边行人车辆来往不绝,但是小职员的孤独感使他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土地上,而他身旁的这些与他毫无关系,就像处在不同的空间,这是一种巨大的孤独,但又因为孤独的巨大而显得无比自由。 他在街头怒吼一声,就像寂寞的声音,在空谷深处长久回荡,无人应答。而他身边的这些人也处在各自的维度中,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与身边的人毫无交集。 书中描写的故事一幕又一幕的从眼前划过,如同电影一样。 孤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身处这个艰难的社会中,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被理解,一些人在面对孤独时特别苦大仇深,全副武装,其实没有必要,孤独就像我们的朋友,时不时会来看看我们,我们不必惧怕,打个招呼,然后继续我们的生活。 使我们崩溃的从来都不是孤独,而是在面对孤独时我们所选择的自暴自弃。 用一首词作为结尾吧,读完这本书就想到了这首词,感觉还是很贴切的,以前没有觉得这首词写的有多好,长大了,理解了,也体会到了。 这愁与那孤独,应该差不了多少吧。

81 评论

zhouqian0825

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多以孤独的年轻人展开,但究其写作风格,却只是是懒散什么都无所谓的口吻。而文中的平庸无聊甚至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往往会因为某种力量或者事物的影响转而开始追寻某样东西起来,期间会遇到些个怪人,也有漂亮的姑娘,最后完成类似自我实现或者开始新生活的状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村上春树惯用的一些奇怪却又不得不让人啧啧陈赞的比喻句,短小富有节奏的对话,还有时不时的村上式名言,给作品增色不少。所以比起岩井俊二的作品,村上的作品更为清新明快。村上春树不算很日本。论到“和风”,谷绮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们都比他风味浓郁。村上春树是个很美式的小说家,公认的翻译腔重。生活方式上,他读大学期间搞爵士乐酒吧,29岁才出道写小说,又搞翻译,著名的跑步狂人。很美式。他大学毕业很晚,26岁了吧。在《出租车上的吸血鬼》里,他曾自嘲过“大学上了七年之久”。大学期间他一直在混爵士酒吧,后来和太太结婚了就贷款500万日元开酒吧,直到30岁关张。那段时间,他各类通宵生活极多。这段生活,在《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里都有描写。《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里,男主角干脆就是开爵士酒吧的。长处:惊人的气氛渲染能力和想象力,不错的冷幽默,细节铺陈和状态勾勒笔法出色,敏锐,恐怖的坚持。不足:在驾驭大长篇时不如小短篇出色,实际上许多长篇都由短篇补缀而成。

297 评论

依锦风韵

村上春树与日本内向派文学 Murakamiharuki and the Japanese Introversion Literature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6年02期于泳 , 曹志明 , YU Yong , GAO Zhi-ming村上春树长篇小说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Cunshang Chunshu's Novels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年04期 钟旭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 Haruki Murakami:A Representative of Cultural Hybridity <<外国文学研究 >> 2003年05期 吴雨平 村上春树与日本"内向代"文学的异同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aruki Murakami and Japanese "Introversion" Literature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6年04期曹志明试论日本当代文学的忧郁性 On the Melancholy of the Japa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日本研究 >> 2006年02期 黄志杰在后现代的迷宫中飘荡--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性阐释loating in the Post-modern Labyrinth--A Post-modern Reading of Novels by Murakami Haruki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2期 龚莉红 , GONG Li-hong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Modern Literature in 1987 <<日本研究 >> 2007年03期黑古一夫 , 刘立善 《挪威的森林》的象征色彩Symbolical colors in Norwegian Wood<<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叶岗 , YE Gang 从村上作品看日本文学的西学东渐 <<世界文化 >>2006年12期 周勇也谈村上春树的创作Mulakami Haluki's Creative Writing: A Discussion <<日本学论坛 >> 2001年03期 马军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孤独感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年04期 张俏岩 , 宿久高 命归何处--《挪威的森林》文化意蕴之阐释Where Would Their Lives Go--Exploration on Cultural Connation of Norwegian Wood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1期李满 , LI Man 写在青春的边缘上--析<挪威的森林>畅销之原因Concerning with the Edge of Youth-Analyze the reason that why" Norwegian Forest" sells well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年01期 周淑茹 挪威的森林》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主题的探讨 <<学术交流 >>2007年10期 赵薇 自我与现实的悲剧性冲突——解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The Tragic Conflict between Self and Realities——An Interpretation on Haruki Murakami's Norwegian Wood <<河池学院学报 >>2 007年03期 黄必辉 文明的压抑与压抑的文明--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超理性意识"Depression of the Civilization and the DepressedCivilization--Talk about "Super Reason Consciousness" in" the Forest of Norway" by CUN Shangchunshu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年02期杨皓翔 , 李麟 , YANG Hao-xiang , LI Lin

295 评论

笑寒天下

有人说高考是死后的重生,用我们的身体撞破玻璃剩下一个血肉模糊的自己,也有人说高考是一座独木桥,过了彼岸就前程无忧。而我的高考又是什么呢?是如前人所说的,还是有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现在只能在等待,等待漫长高考的来临,就像一个冗长而斑驳的梦。我身体上所有的细胞,24小时都在为高考做奋斗,为我的前程拼搏。然而,狰狞而强大的高考面前,我的一切奋斗都显得苍白无力,又或者我在无谓的挣扎。 往事留下大多的泪痕,未来兵荒马乱,等待高考就像是个斑驳而冗长的梦。 记得中考那年,是我人生的滑铁卢,落榜的心情是灰色的绝望,我破口大骂命运的不公,我撕心裂肺,可这又能怎么样。命运早已定格,我们谁也无法改变。那年我看得出父母眼中的忧愁,同学的鄙视,周围一切的人仿佛都瞧不起我。天空没有颜色,鸟儿开始远走,杨柳开始枯萎,池塘开始干涸……命运之神在那一瞬间开始崩溃。因为我太在乎胜负,太在乎面子,太在乎中考,以致成为生命中承载不起的负荷。 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伤口,中考的阴影渐渐散去。我读高一了,来到X中学,这个曾被我骂为三流中学。命运何等好玩,那个自诩为天之骄子的我却处处碰壁,更没有显山露水。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增大,血红的分数,再次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白痴。我问心无愧,却辜负了父母一直以来的期望,我真的无能无力。 时间的双手将我推到现在的高二,不容我迟疑徘徊。或者我早已麻木了,早已无心想我的未来,命运掌握在我的手里,可谁能告诉我我的手被谁掌握。 偶然看到汪国真的的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已热泪盈眶,我想我已经明白。看见家中的父母日渐衰老,自己日益长大的身体,我开始感到我身上责任的重大,我没有理由再颓废沉沦了,我也应该勇敢地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无怨无悔。未来的天空等着我去描绘,等我为它描上五彩纷缤的色彩。 同学说,我所读的这所中学考上本科的人数寥寥无几。我苦涩一笑,我想,纵然我考不上本科,我也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尽情拼搏,也许是徒然的努力,也许会创造天大的奇迹。 命运的双手将我推到悬崖我已无路可逃,站在高二时光的肩上,我且听风吟,信仰蓝天,等待高考,相信未来,超越梦想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风烛之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老人与海》中人物分析论文 一、语言风格与老人形象塑造 1.独特的语言风格 正是基于“这种创作上的保留态度,要求他在语言上的适应。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散文就像一

    缘来是你6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背书风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那一天下午

    小怪兽的小胖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且听风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阿七从去年国考的笔试成绩出来开始准备各种材料和面试,到2月底面试结束,整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国考、找工作还有写毕业论文,很多事交织在一起,有很多

    地火燎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倾听书声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边叙边议,以你倾听某个人的心事或叙述为主要线索张开议论,在叙述过程中加进你的一些看法。这样应该可以。

    我们是MJ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且听鹿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赏析】《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

    dragontatto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