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韩哈哈规格化
女性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是这种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是以这种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批评方法,并不仅限于文学,也包括社会、宗教、政治、文化等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批评的形态,可以去包括更多,更大的批评方法。
1.从含义来说:
(1)女性主义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被解释为女权主义,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男女平等。
(2)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性主义作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审美意识,表现了多种文化群落中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生活、命运、历以及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强劲的理性批判,并在逐步建立颇具革命性的文学理论话语。
(3)女性主义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女性主义批评大体上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此外,黑人和女同性恋的女性批评,也以独特的内容丰富了女性主义批评。
(4)英美学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注重社会批评、强调女性自身的文化传统、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强调女性自身的文化传统上,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
2.从来源来说:
(1)女性主义是跟妇女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到19世纪末出现了第一次的妇女解放运动。
(2)女性主义文学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成就显著、引人瞩目的一 支。因此,女性主义文学即使不能算作一个流派 ,至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品种。“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妇女解放运动。
(3)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
(4)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社会发展了数百年之久的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中的发展,主要分为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
扩展资料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却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如果说可以界定“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这个概念的话,那么它在中国创作中真正兴起的具体时间应该在80年代至90年代。但是如评论界所质疑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只能是一笼统的概念,洪子诚先生在他的当代文学史中就给出了四种有关“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
因为它本身在字面意义上缺乏相对的开放性,所以也只能以一种模糊的面目来呈现。可即使如此,“女性文学”的概念还是“以一理论预设限制了女作家的创作。”中国的女性作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这种限制,并努力试图在概念的确定上做出调整,如张抗抗开始所使用的“妇女文学”仅指女作家的作品,排除了男性作家所写的有关女性生活和形象的创作。
但是在后来的西柏林妇女讨论会上,她又认为“将妇女文学看成仅指女作家的作品的内涵太狭窄了,作为一个女作家,如她自己关心的多是‘人’的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这一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作家本身对“女性文学”这个概念的不确定性,这也给界定带了很大发分歧。
喊我11就很好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书店,1997年版。2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4、【美】克拉夫:《女性主义思想:欲望、权力及学术论述》,夏传位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年版。25、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书店1998年版。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等。
开心土豆王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大大大小精灵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超爱吃的丫头
听我娓娓道来~ 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被解释为女权主义,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男女平等.它是跟妇女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到19世纪末出现了第一次的妇女解放运动.此时的妇女运动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争取政治权利.而在20世纪到来之后,全球性的解放已经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到70年代产生了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此次运动一般认为是起源于美国,其目标是要消除男女之间的差别.<<第二性>>(波伏娃)即产生于这一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是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的.19世纪已经有<<简 爱>>这样的著作了. 女性主义批评是第二次妇女运动之后带来的另一结果.这时期对于性别的研究,对于女性主义学术的研究兴起了.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专门从事文学方面的研究和创作.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前者从属于后者.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由于其严酷的对立思想而使男女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致使无数家庭破裂,性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该不该为女性主义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占据了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的领导地位,使得男性认为"母鸡也会打鸣了",女性也在怀疑自己还会不会"下蛋",这样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思想应运而生.也就自然产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有人认为 "女性主义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 "
Cathy傻丫头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研究女性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女权更加的公平功德的待遇,我们要发挥女性在社会当中积极极贡献作用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我也是要写这个题目,现在也正烦恼啊··我的导师说可以从一个细小的方面,诸如文学评论的角度,比如从生态主义看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或者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女性意识与政
在某个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表现;将女性意识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比如《飘》,张爱玲的小说等;或者从不同方面写女性主义,政治生态方面,婚姻家庭方面等都
女性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女性主义文学是这种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是以这种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批评方法,并不仅限于文学,也包括社会、宗教、政治、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