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鱼头
最早对于琵琶的记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而这只是人们对琵琶名字的由来做出的一个记录,琵琶本身到底是怎么演变而成的,或者说琵琶的前生又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发展到现今人们使用的乐器呢?根据参考文献琵琶在古时候被分为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首先来看直项琵琶(秦琵琶)它是土生土长的由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园体、直项、四弦,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传说琵琶产生于乌孙公主下嫁时,汉武帝为了联络乌孙共同抗击匈奴于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昆弥,念其途中思念之苦,令知音的工人参照了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制成了直项琵琶。可见只能说秦琵琶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乐器。而秦琵琶之后却发展为阮咸(晋朝时因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于弹奏被改称为“阮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阮)。那如今的琵琶到底是由什么演变而成的呢?我们只能从曲项琵琶的历史演变或者前身中研究。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横抱用拨子弹奏。这种琵琶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叫“乌德”,(根据一位古代伊斯兰科学家Al-Farabi研究,乌德琴是由创世纪中的传说人物,亚当的第六代孙Lamech所创,传说中Lamech悲伤的将其儿子的尸体吊在树上,而第一个乌德琴的创造就是来自其儿子的骨骼形状。)汉朝的武将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公元前126)逐渐打开了一条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西域诸国的多元化得以进入中原,它对我国南北朝至隋唐的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历来都是各个国家交流的方式,因为它不需要语言的交流就可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所以它被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同样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使着中西方的音乐交流,因此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乌德琴经龟兹(新疆库车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传入中原成为曲项琵琶。而传入西方逐渐演变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乐器。传入日本演变成当今的五弦琵琶、乐琵琶、荒神琵琶、盲僧琵琶。第一个高潮时期:隋唐时期。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琵琶在唐朝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代表人物:苏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是当时的宫廷音乐家)、康昆仑、曹善才等。代表作品:《霓裳曲》、《六公》、《明妃曲》、《杨柳枝》从一些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琵琶的发展程度如: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滕秋鹘”,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演奏者运拨斜挑时如闪电般的快利,声振如春雷,其艺术效果令人叫绝!第二个高潮时期:明清时期。在宫廷音乐中其主要作用的琵琶开始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变横式弹拨为竖式弹拨,进一步丰富了演奏手法和表现力;艺术风格出现了“文曲”、“武曲”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富有的江浙一带,优秀的琵琶名家、世家辈出,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昌盛局面。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像唐代涌现出那么多盖世绝伦的诗篇,然而琵琶艺术却扎扎实实在广大演奏者的手中传承并发扬光大。代表人物:张雄、李近楼、陈牧夫、王君锡、鞠士林等。流派:崇明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汪派等。代表作品:《华秋萍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琵琶新谱》等。比如《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第三个高潮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康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也逐渐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追求。无论是从乐器的制作。人才的培养、到琵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琵琶专家、学术研究者、表演家也在不断推动着琵琶的发展与创新。代表人物:刘德海、林石城、曹安、杨大钧等。代表作品:《彝族舞曲》、《狼牙山武状元》、《春雨》、《渭水情》等。琵琶,这个富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优秀民族乐器,从古至今,充分体现出我们华夏民族对文化艺术的至高追求和卓越贡献,是华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的宝贵文化产物之一,让我们从中继续探寻它经久不衰的原因,启迪着我们探寻它海纳百川的精髓奥秘,也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去找寻事物发展的真相。
北京大妞轩儿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贝贝781213
[1]刘叙武,刘赟,. 从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到传奇《琵琶记》[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徐宏图,. 南戏故里论《琵琶》——2007温州纪念高则诚诞辰700周年暨《琵琶记》学术研讨会综述[J]. 戏文,2007,(6). [3]徐宏图. 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 [4]王菊艳. 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与儒家文化——从高明的《琵琶记》和南戏“四大传奇”谈起[J]. 大连大学学报,2004,(5). [5]俞为民. 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 文学遗产,1994,(6). [6]李中耀. 论《琵琶记》在南戏传奇中的地位与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 [7]冯其庸,. 论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关系兼论其产生的时代[J]. 社会科学战线,1984,(2).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进行实践。 下面的是我分享的与大学生 社会实践 报告 论
唐诗阅读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朗读 张牙舞爪
议论文的构思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联想法 有些事物,孤立去谈,易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这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