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

小坦克秋
首页 > 职称论文 > 史记史料价值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alingxj

已采纳

文学价值:1.开创了记传体,后世很多文人创作都沿袭此体例,如<五柳先生传><种树郭橐驼传>等,这些都是纯文学作品,与史无关,但却是学习了史记的体例.鲁迅的阿Q正传,乃至现在的这传那传的都是得益于司马迁.2.在表现手法上很先进,后世的小说受益很多.如互现法\于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等等,这个很好找了.3.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嘿嘿,姑且也算吧4.开创了发愤著书的先河,后来的文人在失意的时候往往效司马著书,藏诸深山:)史学价值: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世史书开创了体例.2.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下层的游侠刺客等首次和王侯将相一起入史书记载,并按人物真实地位来安排入本纪或世家,有事实求是的眼光,这也是开创性的.3.难得的一部不绷着面孔说话的史书,后来的人哪还写过这样的正史呢,可叹!!!

169 评论

一janice一

希望这几篇论文对你有帮助

篇名: 《史记》《汉书》表体略说

作者: 王令樾

刊名: 辅仁国文学报

卷期/年月: 21 民 页25-51

篇名: 史记研究成果的总汇--《史记研究集成》简介

作者: 陈水福

刊名: 国文天地

卷期/年月: 22:5=257 民 页94-97

篇名: 形象塑造之范式与「史记」叙事艺术--「史记」叙事话语研究(2)

作者: 李秋兰

刊名: 东方人文学志

卷期/年月: 4:2 民 页19-48

篇名: 「史记」中的黄老之学析论

作者: 陈伯适

刊名: 台中师院学报

卷期/年月: 18:2 民 页125-154

篇名: 隐喻与叙事--「史记」叙事艺术探究之一

作者: 李秋兰

刊名: 东方人文学志

卷期/年月: 3:2 民 页13-40

篇名: 「史记.游侠列传序」章法结构探析

作者: 王胜忠

刊名: 中国语文

卷期/年月: 94:2=560 民 页80-85

篇名: 《史记》兵谋探析--以所载兵家及征引兵法为主

作者: 阳平南

刊名: 中国文化月刊

卷期/年月: 314 [民] 页26-70

篇名: 试论《史记》的「越位性谬误」--文化学意义的讨论

作者: 孙世民

刊名: 国立台中护理专科学校学报

卷期/年月: 4 民 页105-130

篇名: 李广:《史记》与《汉书》

作者: 金伟孝

刊名: 洄澜春秋

卷期/年月: 2 民 页51-55

篇名: 「史记」互见法之方式及功用

作者: 魏聪祺

刊名: 国教辅导

卷期/年月: 44:5=367 民 页11-18

篇名: 「史记」与「论语」

作者: 陈桐生

刊名: 孔孟月刊

卷期/年月: 40:10=478 民 页9-18

篇名: 「史记」述「周易」探微

作者: 郭琼瑜

刊名: 中国学术年刊

卷期/年月: 22 民 页33-55 469-470

篇名: 司马迁与「史记」

作者: 叶橘

刊名: 古今艺文

卷期/年月: 27:3 民 页4-11

篇名: 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看《汉代书序》的体制--以「作者自序」为中心

作者: 车行健

刊名: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年月: 17 民 页263-287

篇名: 「史记」「汉书」「游侠列传」较析

作者: 黄榕

刊名: 中国语文

卷期/年月: 84:2=500 民 页64-70

==等概率圆==

篇名 《史记》“戏剧性笔法”探析

作者 李晓风

刊名平原大学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3期(2007/06)

页次60-63

篇名 《史记》编纂体例之数的意义

作者 向燕南

刊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2007卷3期(2007/05)

页次113-118

篇名 清代《史记》的研究成就

作者 董焱

刊名社会科学论坛

卷期/出版年月 2007卷4B期(2007/04)

页次174-179

篇名 《史记》论赞对古代杂文文体的影响

作者 谌东飚

刊名云梦学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卷1期(2007/01)

页次117-119

篇名 《史记》中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的现代意义

作者 马玉琛

刊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8卷3期(2006/09)

页次86-89

篇名《史记》中的处所词语作状语

作者余贞洁

刊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1期(2005/02)

页次64-66

篇名 《史记》采《战国策》略论

作者 董常保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23卷1期(2006/03)

页次86-89

篇名 《史记》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

作者 王彦坤;周若虹

刊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1期(2006/01)

页次16-20

篇名论《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

作者张次第

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期/出版年月 32卷6期(2005/11)

页次136-140

篇名论史记五体的体系关联

作者 阮芝生

刊名台大历史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7期 (1980/12)

页次1-30

篇名論史记五体及“太史公曰”的述与作

作者 阮芝生

刊名台大历史学报

卷期/出版年月 6期(1979/12)

页次17-43

165 评论

好吃的小蓝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字子长,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谈崇尚道家,曾以黄老学说为主,写成《论六家要旨》,对儒、墨、名、法、阴阳、道等各家学说,进行过批判和总结。这种家学传统,对司马迁影响很大。 司马迁青少年时,向当时的古文学家孔安国学过《古文尚书》,向今文学家董仲舒学过《春秋》公羊学。他涉猎的范围很广,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终于精通天文历法、史学、儒学等各家学说。 司马迁在他父亲死后的第三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正式继任父职,成为汉武帝的太史令,时年38岁。这样,使他有机会阅读宫廷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典籍。与此同时,在司马迁的主持下,于元鼎元年(前116年)冬制成新历——《太初历》。同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巨著——《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因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事进行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了腐(宫)刑。 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司马迁忍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完成他所期望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司马迁前后用了大约18年的时间。但当时并未刊行。直至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才把它整理问世。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司马迁死于何时?很难确知,有人认为大约死于汉武帝末年,一生只活了50多岁。这部巨著问世之后,当时人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甚至叫《太史公》。 “史记”一词,本是古代史籍的泛称,并不是司马迁的原名。 《史记》名称的出现,大概是到了魏晋期间。 司马迁的伟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学的编纂方法,它就是后世史学家所称誉的“纪传体”。它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 “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儒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日者、龟策、商人的传记。《史记》中还记载了朝鲜、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匈奴的历史,这些记载是研究亚洲这些地区和国家初期历史极重要的材料。 《史记》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自从司马迁创立纪传体之后,这种体例被历代史家所沿用,总体不变,只是例目有所增减,或例目的名称稍有不同而已。这样,纪传体便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史学体例之一。郑樵在其《通志》中称赞《史记》的影响时指出:“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二,在于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十分明朗的。他痛恨封建专制的残暴统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情人民所受的痛苦。比如,对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是歌颂的,因此在《史记》中,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而且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又如,他也尽力描写推翻暴秦的项羽的英雄气概来和狡诈的刘邦作鲜明的对比,而且把项羽的事迹列入“本纪”,不因项羽失败而抹煞他的历史地位。除此,司马迁还表彰了为国捐躯的刺客,敢于和暴力对抗的侠客。相反,对于汉武帝的封建专制统治,司马迁则予以揭露。揭露汉武帝的残暴虚伪,奢侈纵欲。《封禅书》所记汉武帝大搞“鬼神之事”,《酷吏列传》所记酷吏,则绝大部分是汉武帝时的官吏。如司马迁用讽刺的文辞,揭露了武帝的爪牙张汤等酷吏的凶残和奸诈,活龙活现。 司马迁不但承认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还试图从历史生活现象中,去寻求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他写《平准书》时曾说过:“作《平准书》,以观事变”。这篇《平准书》先记汉初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后述由于汉武帝拥有汉初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引起了他的内外政策的变化,尤其是连年用兵的问题,其结果使财政困难,经济破坏,由此而引起了汉武帝时期政治上的变化,等等。《史记》中充分体现司马迁重视经济的篇章有:《八书》中有两篇:《河渠书》记载夏禹以来的水利工作;《平准书》记载各地区的经济情况。除此之外,《货殖列传》还记载一些发财致富的布衣匹夫之辈。可以这样说,司马迁为中国史学树立了重视经济活动的优良传统。 司马迁不但是中国史学家之父,也是全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史记》和希腊史学名著相比较,它的特点在于全面性,尤其是对于生产活动、学术思想和普通人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重视。而与司马迁同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往往只集中到战争上面,或重视政治军事。即使最著名的希腊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经济生活的问题。我国正史中多数有《食货志》,政书中的《通典》、《通考》,都以食货部分列为全书的首部,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史料,这也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而这个传统是司马迁创立的。 《史记》既是一部纪传史,又是一部传记文学集,其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中国的范围。《史记》的部分篇章已译成俄文、法文、英文、德文、日文等文字。《史记》,成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杰作。 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等等。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汉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到南北朝时,由于经学衰微,玄学佛学继起,南朝刘宋的裴骃才开始为《史记》作《集解》。隋唐时,又有司马贞为之作《索隐》,张守节为之作《正义》。北宋以后,在《史记》的正文之下,都附有以上三家的注文。自宋以后,研究《史记》的著述增多了,较有代表性的如清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崔述的《史记探源》、张森楷的《史记新校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以及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的有关部分,都是重要的参考书籍。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研究期刊价格

    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话,可以投稿的!写明收,发信人具体地址邮编等…注意谦词的使用!

    0.0哆啦A梦0.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文献史料的价值与局限论文

    一般来说历史文献都是挺真实的,只不过有些因为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被改了而已。不过足够聪明的人可以在对比其他历史资料而得到较为确实的答案。个人觉得历史文献的资料只

    坏坏的小幸福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游记的研究价值论文

    论《西游记后传》的宗教艺术理念与文学艺术价值(二) 在《西游记》里的时候我们有时难免会感觉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武力上的敢打、能打,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固然聪明绝顶

    珍珍zer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史料和史学研究的关系的论文

    程序徐小凤v发xcv徐晓晨V型超出VC许风格

    美洋洋童装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史料研究大学论文

    有本历史学研究,上面的文献都是免费查阅的,你要是想找参考文献,完全可以去看看哈

    云片儿糕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