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9

唐尼小姐
首页 > 职称论文 > 茶道杂志创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艰难之旅

已采纳

QQ号:743178427QQ名:茶之使者 问他,他是专门研究茶文化的很懂的~~

209 评论

爱我大兴

首先了解一下中国茶史! 悠悠千截起神农,源远流长至如今—中国茶史神农时代—茶叶的开始茶叶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西周—茶叶作为贡品据《华阳国志》记截: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代位时,巴蜀一带元把茶叶作为纳贡珍品.东周—茶叶作为菜肴汤料春秋时期婴相公竟公时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西汉—茶叶进行商贸公元前59年,《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明买茶"的记载东汉—茶叶药理功效的记述华佗在《食伦》中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隋—由药用饮料变成社交饮料当时茶的饮用已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烹茗草服之见效,于是人们竟相彩.唐—饮茶风俗渐及人文茶在唐朝已扩大普及,开始平民化.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首次把"荼"变成"茶",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且茶叶传入日本,成通年出现专用茶具宋—茶文化的弘扬明—请茶叶开始在各国销售,传播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中国茶艺了解了四五千年的茶史后,是否对茶有了一番新认识,原来自己所喝的茶,在四千多年前已有了,也可算是种文物吧 若茶史的悠久使你感叹,那么中国茶艺的博大精深则更让你惊叹了.首先"茶艺"一词的来源就有一个发展过程.起码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一之一源》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茶"与"艺"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的"艺"是指种植而言.宋代之际,"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陶谷《茗茶茚录.乳妖》载吴僧文了善烹茶,高保勉"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陈师道撰《茶经.序》,复有"茶为之艺"说.这两处的意义均为"烹茶"之意,"饮茶"之意,可以说开启了后世称品饮程式为"茶艺"的先河.在这之后,"艺茶"之说频频出现.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就有"艺茶"条:"艺茶欲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阳崖阴林,紫者为上,绿者次之."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任果,檀萃编《番禺县志》记叙"河南茶"时载:"谓茶产珠江之南,故名,其北土沃而人勤,多艺茶."那该如何定义"茶艺"呢 对于"茶艺"的理解,历来就是诸说并起,尘埃未定.但是,大体说来不过是广义说,狭义说和两者并存说.当茶艺在台湾开始广泛使用之时,对其理解就有不同的看法.吴振铎先生是持广义之说者.他在《中华茶艺杂志创刊词》中说:"'茶艺'是茶叶产,制,销的技艺与饮茶生活艺术之溶化与升华的总称;是广义的'茶道',与农业,艺术,文学等有密切的关联.'茶艺'与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载《中华茶艺协会专刊》第一集,1987年10月初版)此说把茶学,茶业经贸学和茶文化的各种因子组合在一起,未免流于宽泛.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则提出:"茶艺学".他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茶艺信箱》,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1988年出版)此说把茶艺独立出来,又强调其人文内核,但将生活与茶割裂开来,似又不可取.一千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们认为最合理定义的是《中国茶叶大辞典》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中茶艺的解释:"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这句话其实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把茶艺的范围仅仅界定在泡茶和饮茶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内.二是指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技"有多方面的含义,《汉语大词典》解释其中之一为"才能,技巧".三是指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其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茶艺的内涵,应该是泡茶,饮茶直接相关的技巧与艺术方面的内容.和茶艺意义一样,茶艺的分类也是各执一词.童启庆教授在《习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把茶艺分为清饮茶冲泡法,添加茶冲泡法,配料茶制作法和冰茶制作法.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中认为:从时间上看,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与现代茶艺;从形式上看,茶艺则可分为表演茶艺与生活茶艺;从地域上来看,茶艺则可分为民俗茶艺与民族茶艺;若从社会阶层上来看,茶艺又可非为宫廷茶艺,民间茶艺,寺庙茶艺等.综合起各个专家的说法,以及茶艺各层面的属性,我们认为茶艺的分类由以下10点来分.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以茶叶种类来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类,即六大茶类再来细分,如红茶茶艺,乌龙茶艺.还有再加工茶类的茶艺,如花茶也有茶艺表演.以茶叶种类来分:主要有壶泡法(包括紫砂壶小壶冲泡,瓷器大壶冲泡),还有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以冲泡方式来分:包括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等.以饮茶人群来分:主要是一些特殊人员群体的茶艺,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少儿茶艺,伤残人员群体的茶艺等.以民族来分:如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当中又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白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傣族,裕固族,纳西族,基诺族,布朗族,彝族,景颇族,佤族茶艺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蒙古族咸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基诺族凉拌茶,都曾有茶艺表演.以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以地域来分:如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艺,婺源文土茶,修水礼宾茶等.10)以时期来分:一是古代茶艺,二是当代茶艺.古代茶艺又根据历史时期分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代茶艺,清代茶艺等.但无论茶艺如何分,分成多少个派别,它们都体现了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这主要为:一是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崇沿简净.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净是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朴归真.二是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表现在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所以,中国茶艺虽然有规划要求,但不僵化,不凝滞,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三是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表现出注重意境,百花齐放.茶艺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空灵玄妙与禅机逼人,缤纷错彩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能一一展现.四是实用为佳.茶是用来喝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茶艺不伏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都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探幽揽胜,吾道吾适——中国茶道谈到茶艺,就不得不说到茶道,很多人都认为茶艺和茶道是同一概念,但实质不然,茶艺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注重于喝茶的技巧,艺术享受,而茶道更注重于喝茶过程中对一种哲理性的领悟.有道无艺,那只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下面我们从茶道一词的来源来认识它.茶道来源在学术界有2种争议,第一种是持"皎然说"的.持"皎然说"的,以皎然的诗作为据.皎然,本姓谢,字清昼.他曾作劝慰好友崔使君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持"封演说"的,以封演的著作为证.今存《封氏闻见记》十卷.其中云:"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道一词来源的已是悠悠千载的事了,争论亦无益,倒不如把精力转移到茶道的意义上来.于"茶道"一词的定义,当代的专家,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当代茶圣"之誉的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一书中云:(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作家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吃茶》中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种茶道体现的也是人们在品茗过程中的心灵感受,仍属精神范畴.(虽然对茶道意义有不少真知灼见,但茶道内涵我们仍未探究到其深处,故不作定论),茶道,茶道是否会与道家,道教有关联呢 的确,在茶道发展过程中,道家,道教对其影响是最深远的.予人之印象,往往都有些浪漫精神与玄静气质,而这种特殊的表征就与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这就是茶道在茶人身上的形象表现.老庄之说,教人以清心寡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这一思想观念进入茶的世界,便自然地与茶"性俭"相和,而为"茶道"之说又充实了内容.当然道家之说中予茶道影响最大的还得说是那种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肯定.正是道家的这些思想主张在中华大地的盛行,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感悟方面有了许多"中国特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茶道"才能产生出现于中国.虚,静在道教徒眼中是长生之本,超越之基:"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道德真经玄德疏》)人们通过收视返听,静心守一之法,使人心处于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因而道家的"虚静"思想自然而然地会潜移默化地与茶之"静"性相通相连,构成茶道的中"静"之根本."人们一旦发现茶的'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时,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而"茶人需要的正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因为艺术的鉴赏不能杂以利欲之念,一切都要极其自然需真挚.因而必须发行'入静',法净身必,纯而不杂,如此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一',亦即畅达对象之中,不禁'品'出茶之滋味,而且'品'出茶的精神,达到形神相融的情态."——赖功欧叶嘉飘香存典籍,意蕴内涵得三昧——茶艺与茶道所谓茶道,其实是指品茗的方式及意境最早出现"茶道"一说是在〈封氏稳见记〉中的"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就是陆羽)经陆羽大力提倡,茶道在宋唐时期已十分盛行,日本的留学生把茶的一切带回日本,后日本僧侣最澄来我过研习,归国时带回茶种,此为如今日本最古老茶国,15世纪奈良村田的珠光氏综合了"茶数寄"与"茶寄合"再吹收我国儒家,佛教的文化优点,倡导"奠茶莫汤","一味同心"的精神,创建了日本的茶道."由于日本的沿袭,"茶道"成为日本人品茗之道的代称,而中国则惯用"茶艺"来称之.茶艺更偏重于生活艺术上的享受,一般而言,当茶作为解渴饮料时,为"喝茶",如细细品味,则为"品茗"若再探究茶叶品质,冲泡技术,茶具鉴赏,品茶环境及茶在人际间的关系.那就进入"茶艺"的境界了.国学大师林荆南先生以"美键性论"四字概括我国的茶艺.美:为美律,治茶时态度必须从容,并且连贯而下,能显示幽雅的旋律美,造良好的气氛.健:健康是治茶之大本.性:茶的妙用在于"养性".品茗时,能由情趣中培养灵泉,持之以恒能了悟禅理,实为修身养性之佳法.论:茶可做为人际关系和睦的桥梁,古代有臣进贡茶以事君,也有君赐茶以爱臣,以今日观点来说,茶能使朋友之间的畅谈更深亲友间的情感交流更浓.茶道在我国更多的是自由品茗者发挥,除了尊守互尊互敬的原则情趣配合之外,都是随兴而至,人名将茶融入生活中,没有宗教色彩可在茶中加姜,枣,葱,或调以茉莉,薄荷,这其实与我国民族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有关,而日本茶道中,品茗者的一举一动都要依照十分严格的规定.尾 声茶叶和水才能溶出恰当的颜色,每一杯,都有难言的意趣,涩是青春的感觉,苦是半身的基调,弥漫的香气是日子溢的欢愉,最后留在齿颊的甜味恰是终了所得.中国茶文化就像悠悠清茗香一样,它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过去一直飘到现代,想必它仍会继续飘,飘过每个人心中.

156 评论

美食大卡

《中国茶叶》公开发行,ISSN 1000-3150,国内统一刊号CN33—1117/S,邮发代号32—34。月刊,每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44页,彩色封面。《中国茶叶》由浙江省报刊发行局总发行,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云栖路1号) 邮编:310008

195 评论

天才和笨蛋

1,茶叶 期刊分类: 季刊 创刊年份: 1957 国内刊号: CN 33-1096/S 国际刊号: ISSN 0577-8921 邮发代号: 定价: 元/期 2,杂志名称:《茶叶科学》半年刊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委会编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369X 国内统一刊号:CN33-1115/S 邮发代号:32-101 国外发行代号:SA6717 联合征定代号:LD331115 创刊日期: 报刊版式:大16开80页 发行量(每期):2000册

241 评论

吃了个肚歪

中国茶文化研究网

265 评论

溪爱Mr彬

春花秋月无情,沧海桑田巨变.世间上许多国度,都发生过文明的"颠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文化的"断裂".然而,若从神农时代算,中国茶文化已经历悠悠四,五千载的岁月.到底中国茶文化有怎样的不老"基因",长生"密码",使其在漫长岁月中,历旧弘亲友,生生不已 然而这些似乎并非世人所关注的,人们只注意茶的喝,却没留意到在每一杯茶的背后都富含着茶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奇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拾古老的茶文化,领略茶的真境地.下面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中国茶史!悠悠千截起神农,源远流长至如今—中国茶史神农时代—茶叶的开始茶叶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西周—茶叶作为贡品据《华阳国志》记截: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代位时,巴蜀一带元把茶叶作为纳贡珍品.东周—茶叶作为菜肴汤料春秋时期婴相公竟公时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西汉—茶叶进行商贸公元前59年,《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明买茶"的记载东汉—茶叶药理功效的记述华佗在《食伦》中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隋—由药用饮料变成社交饮料当时茶的饮用已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烹茗草服之见效,于是人们竟相彩.唐—饮茶风俗渐及人文茶在唐朝已扩大普及,开始平民化.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首次把"荼"变成"茶",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且茶叶传入日本,成通年出现专用茶具宋—茶文化的弘扬明—请茶叶开始在各国销售,传播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中国茶艺了解了四五千年的茶史后,是否对茶有了一番新认识,原来自己所喝的茶,在四千多年前已有了,也可算是种文物吧 若茶史的悠久使你感叹,那么中国茶艺的博大精深则更让你惊叹了.首先"茶艺"一词的来源就有一个发展过程.起码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字发生联姻.陆羽《茶经.一之一源》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茶"与"艺"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的"艺"是指种植而言.宋代之际,"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陶谷《茗茶茚录.乳妖》载吴僧文了善烹茶,高保勉"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陈师道撰《茶经.序》,复有"茶为之艺"说.这两处的意义均为"烹茶"之意,"饮茶"之意,可以说开启了后世称品饮程式为"茶艺"的先河.在这之后,"艺茶"之说频频出现.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就有"艺茶"条:"艺茶欲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阳崖阴林,紫者为上,绿者次之."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任果,檀萃编《番禺县志》记叙"河南茶"时载:"谓茶产珠江之南,故名,其北土沃而人勤,多艺茶."那该如何定义"茶艺"呢 对于"茶艺"的理解,历来就是诸说并起,尘埃未定.但是,大体说来不过是广义说,狭义说和两者并存说.当茶艺在台湾开始广泛使用之时,对其理解就有不同的看法.吴振铎先生是持广义之说者.他在《中华茶艺杂志创刊词》中说:"'茶艺'是茶叶产,制,销的技艺与饮茶生活艺术之溶化与升华的总称;是广义的'茶道',与农业,艺术,文学等有密切的关联.'茶艺'与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载《中华茶艺协会专刊》第一集,1987年10月初版)此说把茶学,茶业经贸学和茶文化的各种因子组合在一起,未免流于宽泛.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则提出:"茶艺学".他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茶艺信箱》,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1988年出版)此说把茶艺独立出来,又强调其人文内核,但将生活与茶割裂开来,似又不可取.一千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们认为最合理定义的是《中国茶叶大辞典》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中茶艺的解释:"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这句话其实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把茶艺的范围仅仅界定在泡茶和饮茶范畴,种茶,卖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内.二是指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技"有多方面的含义,《汉语大词典》解释其中之一为"才能,技巧".三是指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其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茶艺的内涵,应该是泡茶,饮茶直接相关的技巧与艺术方面的内容.和茶艺意义一样,茶艺的分类也是各执一词.童启庆教授在《习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把茶艺分为清饮茶冲泡法,添加茶冲泡法,配料茶制作法和冰茶制作法.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台海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中认为:从时间上看,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与现代茶艺;从形式上看,茶艺则可分为表演茶艺与生活茶艺;从地域上来看,茶艺则可分为民俗茶艺与民族茶艺;若从社会阶层上来看,茶艺又可非为宫廷茶艺,民间茶艺,寺庙茶艺等.综合起各个专家的说法,以及茶艺各层面的属性,我们认为茶艺的分类由以下10点来分.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以茶叶种类来分:一般是按照基本茶类,即六大茶类再来细分,如红茶茶艺,乌龙茶艺.还有再加工茶类的茶艺,如花茶也有茶艺表演.以茶叶种类来分:主要有壶泡法(包括紫砂壶小壶冲泡,瓷器大壶冲泡),还有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以冲泡方式来分:包括烹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间茶艺等.以饮茶人群来分:主要是一些特殊人员群体的茶艺,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少儿茶艺,伤残人员群体的茶艺等.以民族来分:如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当中又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白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傣族,裕固族,纳西族,基诺族,布朗族,彝族,景颇族,佤族茶艺等.如大家所熟知的蒙古族咸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基诺族凉拌茶,都曾有茶艺表演.以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以地域来分:如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艺,婺源文土茶,修水礼宾茶等.10)以时期来分:一是古代茶艺,二是当代茶艺.古代茶艺又根据历史时期分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代茶艺,清代茶艺等.但无论茶艺如何分,分成多少个派别,它们都体现了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这主要为:一是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崇沿简净.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净是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朴归真.二是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表现在自由旷达,毫不造作,注重内省,不拘一格.所以,中国茶艺虽然有规划要求,但不僵化,不凝滞,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三是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表现出注重意境,百花齐放.茶艺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空灵玄妙与禅机逼人,缤纷错彩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能一一展现.四是实用为佳.茶是用来喝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茶艺不伏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都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探幽揽胜,吾道吾适——中国茶道谈到茶艺,就不得不说到茶道,很多人都认为茶艺和茶道是同一概念,但实质不然,茶艺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注重于喝茶的技巧,艺术享受,而茶道更注重于喝茶过程中对一种哲理性的领悟.有道无艺,那只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下面我们从茶道一词的来源来认识它.茶道来源在学术界有2种争议,第一种是持"皎然说"的.持"皎然说"的,以皎然的诗作为据.皎然,本姓谢,字清昼.他曾作劝慰好友崔使君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持"封演说"的,以封演的著作为证.今存《封氏闻见记》十卷.其中云:"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道一词来源的已是悠悠千载的事了,争论亦无益,倒不如把精力转移到茶道的意义上来.于"茶道"一词的定义,当代的专家,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当代茶圣"之誉的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一书中云:(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作家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吃茶》中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种茶道体现的也是人们在品茗过程中的心灵感受,仍属精神范畴.(虽然对茶道意义有不少真知灼见,但茶道内涵我们仍未探究到其深处,故不作定论),茶道,茶道是否会与道家,道教有关联呢 的确,在茶道发展过程中,道家,道教对其影响是最深远的.予人之印象,往往都有些浪漫精神与玄静气质,而这种特殊的表征就与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这就是茶道在茶人身上的形象表现.老庄之说,教人以清心寡欲:"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这一思想观念进入茶的世界,便自然地与茶"性俭"相和,而为"茶道"之说又充实了内容.当然道家之说中予茶道影响最大的还得说是那种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肯定.正是道家的这些思想主张在中华大地的盛行,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感悟方面有了许多"中国特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茶道"才能产生出现于中国.虚,静在道教徒眼中是长生之本,超越之基:"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道德真经玄德疏》)人们通过收视返听,静心守一之法,使人心处于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因而道家的"虚静"思想自然而然地会潜移默化地与茶之"静"性相通相连,构成茶道的中"静"之根本."人们一旦发现茶的'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时,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种文化——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而"茶人需要的正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因为艺术的鉴赏不能杂以利欲之念,一切都要极其自然需真挚.因而必须发行'入静',法净身必,纯而不杂,如此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一',亦即畅达对象之中,不禁'品'出茶之滋味,而且'品'出茶的精神,达到形神相融的情态."——赖功欧叶嘉飘香存典籍,意蕴内涵得三昧——茶艺与茶道所谓茶道,其实是指品茗的方式及意境最早出现"茶道"一说是在〈封氏稳见记〉中的"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就是陆羽)经陆羽大力提倡,茶道在宋唐时期已十分盛行,日本的留学生把茶的一切带回日本,后日本僧侣最澄来我过研习,归国时带回茶种,此为如今日本最古老茶国,15世纪奈良村田的珠光氏综合了"茶数寄"与"茶寄合"再吹收我国儒家,佛教的文化优点,倡导"奠茶莫汤","一味同心"的精神,创建了日本的茶道."由于日本的沿袭,"茶道"成为日本人品茗之道的代称,而中国则惯用"茶艺"来称之.茶艺更偏重于生活艺术上的享受,一般而言,当茶作为解渴饮料时,为"喝茶",如细细品味,则为"品茗"若再探究茶叶品质,冲泡技术,茶具鉴赏,品茶环境及茶在人际间的关系.那就进入"茶艺"的境界了.国学大师林荆南先生以"美键性论"四字概括我国的茶艺.美:为美律,治茶时态度必须从容,并且连贯而下,能显示幽雅的旋律美,造良好的气氛.健:健康是治茶之大本.性:茶的妙用在于"养性".品茗时,能由情趣中培养灵泉,持之以恒能了悟禅理,实为修身养性之佳法.论:茶可做为人际关系和睦的桥梁,古代有臣进贡茶以事君,也有君赐茶以爱臣,以今日观点来说,茶能使朋友之间的畅谈更深亲友间的情感交流更浓.茶道在我国更多的是自由品茗者发挥,除了尊守互尊互敬的原则情趣配合之外,都是随兴而至,人名将茶融入生活中,没有宗教色彩可在茶中加姜,枣,葱,或调以茉莉,薄荷,这其实与我国民族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有关,而日本茶道中,品茗者的一举一动都要依照十分严格的规定.尾 声茶叶和水才能溶出恰当的颜色,每一杯,都有难言的意趣,涩是青春的感觉,苦是半身的基调,弥漫的香气是日子溢的欢愉,最后留在齿颊的甜味恰是终了所得.中国茶文化就像悠悠清茗香一样,它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过去一直飘到现代,想必它仍会继续飘,飘过每个人心中.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求是杂志创刊号

    文学史上最开心的事就是将《红旗》改为了求是,将那些红色恐怖饿殍遍地的时代还原了真相了

    水瓶座小小猪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体育杂志创刊词

    体坛周报简介献给热爱体育的人们我们正踏入一个充满生机和动感的新纪元,我们祈祷,体育竞技场上胜利的欢呼驱除,战场上的血与火体坛周报 网络遍及全球强大采编阵容:明星

    Rainniebab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socool杂志创刊

    问题一:杂志主页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明一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并没有对期刊的行政级别进行划分,一般都是各大院校对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根据主管主办单位进行级别的分类。

    风火轮妹妹1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时尚杂志创刊

    《VOGUE》杂志创刊于1892年,这个杂志创办的时间已经非常悠久了,同时社会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晴天203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华茶道杂志

    茶道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茶道是道家的化身。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专家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中国著名茶叶文化专家,193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福建霞浦,1

    吾ci吾ci575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