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88

羅潔愛爾
首页 > 职称论文 > 油纸伞论文参考文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时间不等人了

已采纳

造伞有两个传说:

1、鲁班造伞:

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忽然下起了大雨,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鲁班想到,要是在湖边盖几个小亭子,人们坐在亭子里观赏风景,就不怕日晒雨淋了。

可是妹妹说,坐在小亭子里,只能看见附近的景色,要是能有可以移动的亭子就好了。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又从小孩子在雨中嬉戏时头顶的荷叶得到灵感,从而发明了伞。

2、鲁班妻子云氏发明雨伞:

鲁班常在野外作业,如果遇到下雨,常被淋得浑身湿透。古籍上记载:“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意思是说,鲁班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而这就是伞。

传说,已经难以考证。而有确切依据的是,“伞”(“伞”)是南北朝时期始造的新字。这是个象形字,其字本身包含了“伞”的全部要素。如果代表这个事物的文字都出现了,那么这个事物本身一定已经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了。

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当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遮阳、挡风、避雨。

扩展资料:

油纸伞从唐朝开始盛行: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

这一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字绘画的书画油纸伞。也是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地。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明清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

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创作。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18世纪西方才开始用雨伞。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雨伞 (生活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甘肃新闻网-伞:最浪漫的发明 油纸伞从唐朝开始盛行(图)

111 评论

灰羽联盟

伞不是鲁班发明的,是鲁班妻子发明的,《玉屑》上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鲁班的妻子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

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的竹亭子且带油纸——这就是最早的雨伞。

鲁班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

扩展资料:

雨伞的一些种类:

1、油纸伞是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伞,亦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随着一些客家人迁到台湾定居,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亦有所发展。

2、透明雨伞是女性喜爱的时尚个性雨伞,适用于能见度较差的阴雨天,透明伞布视线较明亮。透明伞的颜色有多种,常见的是纯净无色透明的,此外还有其他颜色,还有的透明伞上印着个性时尚的图案,增加了时尚气息与趣味性,款式有直杆的、折叠的等。

3、滑翔伞起源于1984年,是由法国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飞行人员发明的一种飞行运动,欧美和日本等国 非常流行,在台湾也掀起了一股旋风。滑翔伞与传统的降落伞不同,它是一种飞行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伞

298 评论

小小小文er

清明上河图上共有42把伞,宋代人真的很喜欢伞了。

120 评论

若伦丫头

没有具体数过上面有多少把伞。但可以从肉眼看得出来是非常多的。

155 评论

岁月若如世

宋朝的雨伞有多受欢迎? “清明上河图”来告诉你答案! 实际上,我们无法推断出油纸伞出现的确切时间,但可以粗略地推断出它是在东汉以后,隋唐之前, 这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东汉末期,著名的纸作《左伯志》《太平广记》第260卷有这样的记载:“左伯子乙,董来为八分特工,他的名字等于 毛洪,与邯郸淳稍有不同,他在汉末已经很优秀,甚至可以造纸;韩兴,有纸条;在皇帝时代,蔡隆公就是这样做的, 尤为奇妙,他用魏中的笔墨和张伯英的笔说了。”

这句话基本上意味着左波是东汉著名的书法家,其声誉可与毛泽东媲美, 香,但略逊一筹, 于邯郸淳, 东汉末年,声名鹊起,除了书法好外,还擅长造纸,并进一步发展了蔡伦的造纸技术,并制成了左卫纸,以魏中江模,张国栋着称, 博英的笔, 在汉末三国时期,纸张开始对丝绸和竹简给予同等的重视, 在西晋时期,它取代了丝绸,并成为人们日常写作的主力军。

洛阳之归的故事必须为大家所熟知:在西晋泰康时期,左四的“三都赋”一夜成名,学者竞相复制它,从而造成了纸价, 在洛阳崛起,而洛阳纸业一度很贵, 从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推断出,在西晋时期,纸张已经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该论文的质量和产量非常大,价格也相对较低, 如果在纸上涂油脂,则可以使纸伞防水,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油纸伞经久耐用,价格相对便宜,使用寿命长, 这也使油纸伞进入普通百姓家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具有防雨功能的雨伞始于南北朝。

在隋唐五代,雨伞的使用非常普遍,使当时的雨伞生产和销售达到一定水平, 陶谷的《清逸路》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年少又便宜的江南周则以打伞为业,此后,主要戏曲祁连娇兰问他,说:大臣渴望饭和盐, 如果每天打两把雨伞,几个月的大雨就会成为大亨,后生理稍暖,遇到圣明就放弃了以前的事业,后者说:不是我 利用清国致富,但侯高美率先开始创业!” 五个王朝在那个时期的周泽,每天可以制作两把雨伞,卖出的钱可以用来兑换柴,米,油和盐等日用品,以满足日常需要,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雨伞的需求并不小。

在宋代,雨伞已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产品,除特权阶层外,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 当人们外出时,雨伞已成为人们行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用来遮雨挡雨, 在宋代刘松年的《茶斗》中,四个和三个都撑着雨伞, 可以看出,雨伞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个人用品(尤其是在雨季期间)。

可能会感到困惑:“不涂油的纸伞是如此透明,如何保护它免受阳光照射?” 实际上,并非所有用于防晒的伞都是涂油的纸伞,许多伞是用丝绸布制成的, 宋代有多种雨伞, 吴子牧的《梦凉路》中有一个记载:南宋之都临安(浙江杭州)的雨伞业非常发达,是该国的生产中心, 雨伞,红色和绿色的小雨伞,方形雨伞,大雨伞和许多其他品种可供客户选择。

但是在方形雨伞下有一个音符-“张丝绸遮雨棚被称为雨伞”, 也就是说,在宋代,布制雨伞仍是主流,没有被油纸伞取代, 当时,绿色丝绸制成的雨伞特别受欢迎, 这把伞叫做绿色阳伞, 它主要用于法院和政府的礼仪活动,偶尔使用民间的礼仪活动, 但是,从方形雨伞下的“张雨遮雨伞称为雨伞”的注解来看,估计当时的丝绸雨伞仍占据主流地位, 其中,由蓝色丝绸制成的雨伞(称为蓝色雨伞)特别受欢迎,主要用于法庭和官方礼仪活动, 当然,油纸伞在宋代也很受欢迎。

宋代的造纸工业非常发达,带动了油纸伞制造业的发展, 诗人孔平中在诗中说:“雨天来客,口渴,雨水充沛,森林的空气暗淡,黄牛到甘投的路曲折, 风吹着纸伞乱舞,经常骑马骑马,我记得当莫寨坐直时,我只喜欢洗掉烦人的热量,” 第三页是脖子上的“纸伞飞舞”和“油衣服破裂”,提醒我们诗人使用的雨伞是油纸伞, 除了每天举行的“小雨伞”外,沿街遮阳伞的商店还开设了“大雨伞”, 北宋海关滚动《清明上河沿岸》中,沿街有许多商店,上面有大把伞,在街道两旁的空地上也有很多小摊贩,有大把伞做生意,这些都说明了这些大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宋代,还有另一种非常规的方法使用油纸伞进行尸检以解决案件, 沉国在《梦溪笔谈·卷一易·关正一》中记载了宋代官员用油纸伞解决案件的故事:“太昌李楚厚博士知道Lu州申县是否有袭击者, ,死者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检查中没有伤痕,例如灰汤,一位老父亲知道看不见伤者,要求查看镇上的旧历史,这很容易区分 ,有了新的红色油伞,它每天都会被覆盖,因此,如果您用水浇灌尸体,则必须看到痕迹, 从那以后,江淮和淮河之间的诉讼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一般含义是有人在战斗中丧生, 当时,县长李初厚进行了尸检,但尝试了所有常规方法,例如使用酒糟,肉,草灰和米汤,但没有发现疤痕, 那位旧书的官员发现了,并建议他在中午在尸体上画一个新的红色油纸伞,然后在尸体上倒一些水,以便他能看见它, 这是著名的红灯验尸案,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方法是在我国早期应用滤光的记录。

雨伞的制作也记录在宋代文学中, 工艺记录大师沉国在《蒙溪碧潭·七卷·湘书艺》中作了如下记载:“跟随黄道,太阳将传播一个周期,而这个人将只有28个常年恒星,” 自我说明:“程度就像一把雨伞,当渡被称为正确的保护伞, 因此,汽车罩有28个弓箭,就像28个夜晚,”天空是圆形的,伞罩也是圆顶;天空中有28个星星,所以伞罩也有20个,八个 肋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崇天的心态,这是宋代手工伞业在伞风如此盛行时达到的顶峰吗?

217 评论

宝妈妈爱吃醋

《雨巷》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所以中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关于《雨巷》的教学设计,

179 评论

潘潘吃吃吃啊

雨巷是为爱情而写,可以看成一首爱情诗或一首象征诗来解读。

原文选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此诗出自现代·戴望舒《雨巷》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

351 评论

陈达文文

鲁班是他自己的启发发明的伞。

古时候原本是没有伞的,一旦遇上下雨的天气,人们就会被淋湿。鲁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被淋湿,因此他在路边制造出了很多的小亭子,专门供人们在下雨天的时候避雨。

但是制造亭子毕竟比较耗费时间,也不太方便,聪明的云氏这时候就有了想法,她根据鲁班所建造的亭子的构造研究出了雨伞的雏形,她用布制作了伞面,又根据亭子的结构制作出了伞骨,雨伞的雏形也就因此出现了。

雨伞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功能上和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功能上从最基本的遮雨发展到现在以防紫外线遮阳为主,其次雨伞还有防风等功能。在雨伞的结构上,从最初的直杆伞发展到现在可以随身携带的三折伞甚至五折伞。

扩展资料

1、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生在一个工匠的家庭中,从小便跟随家人参加过许多的工程劳动。所以受家庭的影响很大,逐渐对于木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春秋战国时期出生的鲁班得到了很好的时机,因为生产劳动在那段时间被大力推崇,鲁国对技巧类的物件也一直在跟进发明中。

3、做为一名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在世人中流传甚广,因为这些创造都为人们打造很多的便利,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和节省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伞:最浪漫的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造伞

190 评论

相关问答

  • 油纸伞论文主题设计意图

    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高中做过这篇阅读话说我的论文就写的油纸伞,里面还提到了这篇文章

    青帝织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油画参考文献

    这个可能要找到文艺复兴的了吧,搞艺术的还真不容易。

    *指尖的淚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汽油机论文参考文献

    发动机 发动机,又称为引擎,是一种能够把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更有用的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把电能转化为机器能的称谓电动机)有时它既适用于动

    dongdongth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粮油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文稿:来稿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创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不超过6千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不超过20个字。文前附中英文摘要

    雪莉小姐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剪纸论文的参考文献

    网上搜搜,一定有适合你的最好别原文照抄。呵呵

    飞翔的等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