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痕Sky
——李大钊《青春》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文化青年,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在将来为国家和人民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大学生处于迅速成长,成才的人生阶段,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修身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廉洁是与腐败相对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格,在今天,廉洁就是一个道德高尚,公正清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具备这种品德的人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党组织的规定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不利用自身的权利和职务谋求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具体的说,一个廉洁的人要具备以下行为规范:不贪污,不行贿受贿,不奢侈浪费,不利用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做其他损公肥私的事情。修身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在大学生身上,祖国和人民寄托了许多的期望,廉洁修身便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之一。致力于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使命;科学技术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使命;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内在地包含了对大学生廉洁修身的要求;大学生的崇高使命还要求大学生通过修身树立起高度责任担当精神。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做到:诚实可信,勤劳谨慎,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朴素大方,廉洁奉公,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共财务,维护公共秩序,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努力学习新知识,树立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开拓进取,进求实效,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观念。具备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源潜力,而要担当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任还要有廉洁修身的个人品质,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发展科学技术刻苦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大学生是知识的传播,运用和创造者,这是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知识分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担当着传播,运用和创造知识的重任。首先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担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任务。其次,知识分子是先进科学的技术的运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生产力要求知识分子始终保持知识的先进性,也预示了知识分子承担社会职责的持久性。专家们预测,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科技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科学技术从“间接的生产力”到“直接的生产力”的值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示。再次,知识分子是先进的文化知识的创造者。社会的进步需要先进文化知识的不断创造,需要知识分子的不断创新。可以说,文化知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分子的文化知识创新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更需要知识分子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有不为名利所累,孜孜以求真理的心境。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明确了大学生的角色责任,要求大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前就具备相应的角色担当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当社会上的权力腐败盛行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时,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观念上的误导,同时,腐败分子特别是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利用自己的组织身份在合法的外衣的包裹和伪装下,台上讲廉洁奉公,台下搞腐败堕落,其双重道德人格制造的道德虚伪具有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容易让一些大学生对整个干部队伍产生不良联想,将正直廉洁的政府官府官员也纳入腐败之列,从而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进而丧失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社会上的道德失范现象入弱化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极端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思潮,还有伦理关怀的缺乏等现象加上自我行为的失当,消费主义倾向无节制的,无计划的,不合理消费,攀比,奢侈消费,恋爱支出过度;享乐主义,金钱放大主义,诚信迷失主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道德伤害,廉洁修身是大学生采纳阳光,驱避阴暗的道德所向,也是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道德人格关键。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大学校园的特殊环境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所处的特殊时代,铸就了大学生廉洁修身的特点。大学生目前尚处于无权状态,也没有相应的社会职务,故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更多的是为将来正确使用权力做准备。廉洁修身的预制性对大学生将来的反腐倡廉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价值。因为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无形修养的过程,一个廉洁的人民公仆总是在成为公仆之前就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有了廉洁的自律意识;一个腐败分子,则在其经济与生活腐败之前,已经陷入道德上的腐败。所以,大学生的廉洁修身具有更多的未来意义,是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廉洁进行人才上的道德储备。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历史使命内涵着廉洁修身的人格要求,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成长,成才,大学生廉洁修身的社会价值将不断得到充分体现。当今天的大学生在未来社会担当其社会重任时,其廉洁修身的美德就会成为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学生人生旅途的长远性也决定了廉洁修身的预制性。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站,走出大学校园,大学生就要真实面对社会复杂性和挑战性,大学生漫漫的人生旅途将不断接受重重的道德考验,只有在大学阶段习惯人廉洁修身,才能在社会的风浪中经受洗礼,并用强大的意志力坚守自己的道德精神。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是非观念已经基本定型,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已经失去了时间机遇;也有人认为,即使大学生接受了学校的廉洁修身教育,但由于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也存在被同化的可能。两者的共同结论是,对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教育徒劳无功,大学生的廉洁修身不具有可塑性。这种说法既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客观事实。青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年人格尚处于未定型期,青年人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而且在大学生身上我们能够发现的道德优势是大于其在道德上的不足,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同类的同情、对父母的义务等这些美德为大学生的廉洁修身提供了伦理资本,使大学生廉洁修身的可塑性成为可能。大学生廉洁修身蕴含着青年的特有激情,是青年朝气真实反映。活力与朝气是青年大学生的天然资本,青年的活力使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主意、每一个行为都有生机,它铸就了大学生对社会正义的理想化追求,对自身责任能力的强烈自信,对社会未来图景的阳光憧憬。对大学生而言,廉洁修身与对祖国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手段,而且是振兴国家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只要接受了廉洁修身的社会公义,就必然会用自己的激情甚至热血去信守,并让其表现出卓越一般社会成员的坚定性。
颜庄小店
浅说廉洁修身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后,觉得上面的这句话最能概括整本书所展现的精神,也觉得非常适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座右铭,虽然现在不必问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但处在大浪淘沙,经济高度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我们面临人类社会从没有的严峻问题。在此,我们是否开始迷茫,开始怀疑人类是什么生物。人类终究是贪婪的,就像欧洲的一位部长所说的,每一个官员都存在腐败现象,每一个人都存在贪婪的本性。一语道破天机,腐败不仅仅是指贪污造假,为人为己利用权利谋取方便也属于腐败。腐败的例子随手都可以拿来说教,暂且让我举例说说吧。众所周知,南宋时贪脏受贿、卖官鬻爵的贾似道,明朝时阿谀奉承、卑鄙虚伪的严嵩,清代巧取豪夺聚敛巨财的和珅,这些贪官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笔。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康涅狄格州州长约翰�6�1罗兰是怎样落马的吧。这位很年轻的共和党人10年前就当选州长,打破美国最年轻州长的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被美国人认为是共和党的“明日之星”,问鼎总统宝座不会是什么问题。但他最后却因腐败丑闻面临联邦调查和州议会弹劾。联邦检察官说,罗兰在任康州州长期间,曾接受免费度假、翻修自己的乡间住宅,以及其他好处,共计价值万美元。12月23日,罗兰向联邦法官认罪。他说:“我没有报告接收的礼品,欺国税局;没有遵守法律,提供诚实服务,欺康州人民……,美丽的政治生涯仅仅因为这些就终止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曾经在克隆研究领域深有威望,被韩国人称为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在一次学术造假中惨遭落马,名声扫地。1952年出生黄禹锡在干细胞领域取得巨大成功:2004年首次成功克隆出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2005年5月从患者体细胞克隆出了与病人基因相符的胚胎干细胞, 2005年8月4日,他又成功培育出世界第一只克隆狗“斯纳皮”,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震惊,认为韩国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并认为韩国可能因为此项研究而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但从2005年11月12日,他陷入一系列丑闻——女研究员为黄禹锡提供卵子丑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标准的讨论。 2005年12月6日,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开始引起争议,韩国检察厅介入调查。2005年12月15日,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承认干细胞研究成果系伪造,2005年在《科学》发表的论文中的干细胞其实不存在。调查结果公布当天,昔日名噪一时的韩国“克隆之父”公开道歉并引咎辞职。信手可以拈来的腐败例子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深思,每个人都会对腐败深恶痛绝,随便举个例子都会让人咬牙切齿,这说明我们对腐败没有麻木,我们都崇尚廉洁,那我们又何以什么来阻止腐败的诞生呢?办法是有的,那就是修身。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的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修身要从小时做起,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那么他的人生将是美丽的,他也将得到人们尊重,我记得我在高考的作文里把当代的一位大学生称为上帝,这位大学生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徐本禹,徐本禹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作为一个特困生,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2003年他顺利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但他却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生命也可以这样的有意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让许多人泪流满面。他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住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的眼睛铺满阳光,但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同志服务人民,热心公益,无私奉献,10多年来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累计3600小时,捐助贫困失学儿童150多人,捐赠钱物300余万元,自己身患癌症,却还惦记着奉献社会帮助他人。他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行动表现了一名文艺工作者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博大胸怀。他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离世让很多人流下了眼泪,甚至失声痛哭……。贪婪是人类的本性,而奉献也是人类的本性,廉洁修身不是空话也不是高不可攀,在奉献中修身,在奉献中陶冶情操,每个人都应当“日三省自身,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那么离“圣人”的距离就不远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廉洁修身非常重要,最后一言以敝之: 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
花大本事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i]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一、志在“立志”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ii]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iii]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iv]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v][4]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二、畏的哲学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有三个宗教区,这就是基督教区、佛教区与伊斯兰教区。立一个宗教,就是立一个可以值得畏惧的东西,叫你去怕,用这个来维系社会与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狱。信佛教的人就怕如来佛,怕一个生死报应。伊斯兰教不像其他两个教有偶像崇拜,庙宇中不设偶像,就是告诉你安拉无处不在,有个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运,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怕字。共产党人不信神,革命时代讲“无法无天”,说的是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然而,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当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时候,就要在心中立个怕字,有个“天”字,这个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陈毅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vi]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是“天”是宇宙人间的绝对主宰,是人间伦理的终极根据。天将给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认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间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的存在,那么这个绝对意志就是“天”,具体说来是“天意”,是“天命”,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苍意志。“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上面这些话是台湾一个学者叫南怀瑾说的。有的说得不对,有的说得还有道理。其实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理解为民意,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意志、舆论与心愿;可以理解为全球化的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即所谓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与“命令”。一个人在做腐败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经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个放,就是放任,就是无所顾忌。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利,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得到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古代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实际上现在是“政权民授”。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一条船,心里哪一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有“覆舟”的可能,这怕不怕呢?想通了这些,我们的干部就保得住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vii]孔子又说到“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写的,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问题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时候往往特别的贪财。这就是说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畏字,一个戒字放在心上。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当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时,打开拉链后成克杰着实吓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钱推了回去”,“那一晚,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成克杰和李平头枕着钱,脚踏着钱,身子压着钱,通晚睡在钱床上真可谓过足了‘钱瘾’,而钱带来的不都是快乐,据李平后来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种恐惧感’”。然而无论是成克杰的“吓一跳”与他的情妇的“有种恐惧感”,都没有让他们在的道路上站住脚。对他们来说只是出现片刻的犹豫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viii]从一个畏字引出一个戒字还引出“慎独”的概念。《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义如同人们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离开的。假如这“道义”是可以离开的,那也就不成其为道义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会将它如生命一样珍视,每时每刻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行动的准则,时时生怕违背了它,怀着戒慎与恐惧心情。这里又要知道“不睹”与“不闻”是什么意思。这是说道义、真理作为一个意识思想有的时候看不到与听不到,处在“隐”与“微”的状态。然而就是这样,君子对道义与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丝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话来说,人常处在两种状态之下。一种状态是有人监督与提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这个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这样的时候,你是一人独处,离开了受监督与提醒的环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道义与真理不彰不显,处于“隐微”的状态,那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是慎独。[ix][8]三、知耻与道德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重温毛泽东的这句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有学者出了一本论述日本文化的书,书名叫《菊花与刀》。书中她定义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耻”的文化。西方人那里对罪有特别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们,人天生有罪的,这就是原罪。此后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积累将把人带入地狱。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对耻的畏惧却远远超过对罪的恐惧。耻辱作为一种精神紧张,严厉地约束着日本人一生的思考与行动。笔者在日本留学生活时也注意到,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可以看到,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耻可足以让人去死,可见耻给人带来的压力有多重,所产生的精神威慑力有多大。这又使启发,规范一个社会秩序的有两个东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规范。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其与法律刑制一起担当着社会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刑律与法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前者是物质法制,后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层法制,后者是深层法制。耻的文化与东方传统中的伦理理念,就是这样的精神法制与深层法制。前面举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实关于耻的文化,是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孔子这里说的是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丧失了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他还说:“知耻近乎勇”,是说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觉会给人带来勇气。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的结果。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陷阱,人们的性格上有许多弱点。中国佛教说:人身上都缠着三条毒蛇,这就是好女色——痴、想权位——嗔、爱金钱——贪。许多人被这三条毒蛇缠死的。怎样才能从三条毒蛇的缠绕中解救出来呢?没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气,而这勇气是从“知耻”的道理中来的。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也是说纠正上的风俗,要从之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民众,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以上我们重点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与“知耻”。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仅此而已,其如大海,选择以上几点开展讨论,仅是瀚海拾贝。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传统对廉政文化建设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诸思想,只是作者认为这三个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此举一反三,直至对中国优秀传统取得深切体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将其作为封建余孽,批判有余,承传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有益资材。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那么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写作思路:基于常态化监督的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机制建设,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廉洁修身教育“三进”工作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常态化监督是推进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
写作思路:基于常态化监督的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机制建设,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廉洁修身教育“三进”工作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常态化监督是推进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殆,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从古至今,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爱戴,他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