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草根
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一、 选择这个题目的来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 1999年,由国际金融公司(IFC)对北京、成都、顺德(广东省)、温州(浙江省)等地私有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80%的私有企业因为缺少融资途径,已严重束缚了它们的发展。也就是说,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不会合理利用先进的融资方式寻找融资方案,金融机构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的法规还不完善以及监管的不够完善,等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把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分析,找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2、 意义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已经从国家、集体所有的完全公有制到由私有企业扮演强有力角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到1998年底,国内非国有部门的产出增长到约占GDP的27%。私有经济的重要性跃居第二,仅次于国家所有部分。尽管非国有部门日益重要,但直到1999年底,它们仅获得银行贷款总额的1%,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非国有企业仅占上市公司的l%.这种既想增强非国有部门的活力,但又限制它们使用金融中介来融资的矛盾表明,如果不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也许它们就不能持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 三、 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优势 1、 条件 A 、背景条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小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现在有大量数据表明,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企业拓展的根本途径。 B 、基本条件 二战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世界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最佳途径。尤其是90年代,美国等一些新兴科技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在科技板市场的成功上市,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高度关注。虽然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但是融资困难问题同样一直是它们头痛的难题。为此,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做了不少文章,十分值得中国借鉴。 2、优势 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美国政府设有正部级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在全国50个州中设有96个区域和地区性直属办公室,拥有员工3000多人小企业管理局经国会授权拨款,可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为小企业给予资金帮助;日本在战后相继成立了三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组合中央公库,它们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西班牙设立了从属于经济财政部的中小企业专门机构,该机构由部际委员会、政策工作小组和中小企业观察局三部分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和监督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参与贷款和建立集体投资资金体系;德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对等基金”专门负责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此可见,发达国家设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统筹管理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是在经贸委下设立中小企业司,主要负责中小企业政策性研究、中小企业行为辅导等。相信以后中小企业司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论文的摘要也就是中心思想 论文的提纲 如: 1、中国私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中国私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意义 、 中国私有企业的融资方式及渠道 、 中国私有企业融资现状 2、 中国私有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 、私有企业的内在原因 、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因 、政府职能机构的原因 3、解决中国私有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私有企业自身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适合私有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私有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对私有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
pony080808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论文书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大部分院校也需要进行答辩。开题报告也就是对你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说明,对论文的进度安排作出详细的解说。然后经过专家组来判别是都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企业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王兰洁.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D].大理学院,2014.
[2]金爱兰.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铁道经济研究,2013,(Z1):46-48.
[3]袁航. H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张冠男. 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2.
[5]孙保全.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127-128.
[6]章登庆.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管理开题报告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是在其创立初期就开始制定了薪酬体系,并一直沿用下来。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正逐步建立激励型、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薪酬文化。本文的选题背景是有感于目前企业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薪酬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各岗位间薪酬的简单横向对比与各自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文化需要员工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的薪酬是否能让员工感到满足,本文针对企业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将有助于企业领导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用人效率。
2.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提纲:
总述:
在进行薪酬管理时,改变传统的薪酬理念,建立起灵活的奖励和福利制度,建构一套新的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使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有许多构筑成功的薪酬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的措施,包括搭建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渠道、提高学习培训机会等非经济性报酬等等,总的说来,一个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相适应,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
正文: -----
绪论: -----
高绩效的业文化让“加薪非必然”成为现实。干得好加薪是必然的——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以严格的等级官僚制度内部公平性以及低风险性为特征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了,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不断地更新!
一.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以及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a. 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
b. 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c. 企业的薪酬制度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之间的关系
a. 什么是企业文化
b. 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
c . 薪酬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三.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a.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
b. 解决办法:
(1) 渠道的薪酬攀升通道,形成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2) 键绩效指标体系,发挥企业战略导向对员工的牵引作用。
c. 其他的解决方法
四.小结
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5.预期研究成果
为公司提供好的管理意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6.参考文献:
[1]邓芳. 浅谈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61-162.
[2]李光. 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陈兰芬. 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宋程鹏. 薪酬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文化问题[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4):72-74.
[5]陈朝腾,叶民强. 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科技创业月刊,2008,(02):105-106.
[6]王泼.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6.
[7]项荣. 薪酬文化——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J]. 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9):114-115.
[8]马丽敏,何锐鹰. 企业薪酬管理与员工满意度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2003,(04):4-6.
篇二: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xxx
姓名:
学号:XX 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xxx
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九尾天使
[摘 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由1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宣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将会出台越来越多的会计准则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但过于具体、狭窄、严格的会计准则将会导致超载并给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如何防范准则超载,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美国是会计准则超载问题最突出的国家,同时也是对该问题研究最早的国家。本文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为会计准则减负所做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有助于我国建设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超载;会计准则减负;会计准则体系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chatfield Michael)曾有精辟论断:“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约束不同行业的规范大量增加,其中就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性质决定其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以至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宽,体系越来越庞杂,从而给执行者带来一定的负担。作为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Board,简称FASB)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不得不承认“不断出现的新准则和不同的准则制定机构,使实务人士在考虑某个特定问题时无所适从”(周伟,2005)。近年来,会计准则超载现象已经引起了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职业界的关注,如新近出版的《会计师》《Accountancy》杂志上,Ramona Dzinkowski就发表了题为《2007简化进行时》(2007:Time to simplify)的文章,介绍了美国简化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他在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与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并对我国现阶段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美国会计准则超载的表现及其影响 (一)会计准则超载的表现美国现行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Principles,简称GAAP)包括大量不同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公告。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Stevin将其形象地比作一座四层楼的房子:地基包括持续经营假设、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应计制、稳健主义、重要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和解释、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研究公报是第一层楼;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审计指南、行业会计指南和立场说明是第二层楼;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技术公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解释和普遍实务是第三层楼:会计原则委员会公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问题集,其他专业公告、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公告以及教科书和论文是第四层楼(贝克奥伊,2004)。截至2007年3月,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就发布了159项,另外还有48个解释说明。会计准则洋洋洒洒数千页,虽然各项规定较为详细,可操作性也较强,但内容却比较分散,有时对同一事项的处理要用好几项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甚至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汪祥耀、刘宁军,2003)。 (二)会计准则超载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在会计工作中遵循过于具体、狭窄、严格的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管理层做出决策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遵循过于具体、狭窄、严格的会计准则,会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细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忽略了企业财务状况中真正重大的问题,成为只会埋头干活的记账员,会计人员的真正价值难以体现。 由于财务报告提供了过多的数据,信息使用者可能无法了解公司真正的健康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企业投资与贷款的决策。使用者总是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复杂的技术披露(例如针对养老金和股票期权的披露)不能为其所用,只有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才能理解。在一些公司的简化报表中,财务报告都至少包含了三到四页的附注。披露可将报告增加至十到十二页,管理层评论和图表经常出现在更复杂的报告中。很多技术性语言只能被会计人员和财务主管所理解,而一般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本无法看懂。 为了避免遵守某些会计准则,管理者一直试图重写合同和变更实务。FASB发布第13号公告以后,公布了题为“FASB第13号公告租赁的经济影响”的研究报告,发现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公司为避免资本化而采用一些新的租赁条款。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企业合并和外币折算上(Thompson John )。详细的会计准则客观上助长了企业管理者变更交易方式的动机。 二、美国寻求解决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途径 (一)早期的研究与探索 会计准则超载会带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小企业中的表现最为突出。直接成本是指企业为生成会计准则所要求的信息而花费的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是指机会成本,即利用花在生成这些信息上的时间和金钱而放弃可能产生其他对企业或其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有用的信息价值(和Thomas ,1982)。早在1952年,以George 为首的会计师、律师和商人组成的团体在一份报告中称“公众利益并不要求将其应用于成百上千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是紧密结合的。一些要求似乎只对少数公开发行证券的大公司合适……”,他还补充到“会计对这类企业提供的服务很重要,这与提供给大型公开募股公司的服务是不同的”。 1、20世纪70年代的初步探索1976年,AICPA的小企业公认会计原则委员会建议不要求小企业增加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但是不能因为实体的规模或者所有权不同而采用不同确认标准。1978年,AICPA为研究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成立了关于中小企业的特别委员会(the Derieux Committee)。该委员会在1980年的报告中承认会计准则超载是该类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强力呼吁对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且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会计准则进行减负,并建议AICPA委任特别委员会研究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让小型企业从成本大于效益的会计准则中解脱出来。 2、20世纪80年代的特别研究1981年春天,关于会计准则超载问题的特别委员会成立,由Stanley 担任主席。1981年12月23日,特别委员会发布讨论稿,向公众征求意见。讨论稿描述了特别委员会对准则超载问题的商议过程,观点论据以及制定的尝试性措施和建议。 1983年2月,特别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报告,报一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分析了导致会计准则超载的因素主要有:过多和过细的准则,使企业在使用时无所适从;准则不能提供公开募股和非公开募股的主体、年度和中期财务报告、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足够的区别;(2)报告要求FASB试着简化准则,特别提出要求FASB审视许多对于小企业或者非公开募股企业而言没有必要且成本高的准则。如果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则建议FASB考虑非公开募股企业建立有差别的披露和计量备选方法;(3)报告建议小企业或者非公开募股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会计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而不是以GAAP为依据。并要求组织成员增加AICPA审计和会计手册中的例子,以此来涵盖财务报告中更多的计量问题以及提供更多在这种基础上要求披露的范例;(4)报告呼吁AICPA加强与FASB的交流与合作。AICPA在提交FASB的报告时,要强有力并迅速地指出问题所在。AICPA要求FASB尽快阐明FASB的行动意图和打算。 (二)近期的研究动态 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强财务信息的客观和实用性,为会计准则减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200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简称FASAC)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建议FASB应对简化和规范会计准则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且应该作为优先考虑项目来解决有效使用GAAP的问题。2001年1月9日的会议上,FASB同意将人力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以提供会计文献适用性和效率性为目标的不同项目上。这些项目包括:解决简化需求、汇编修复项目和披露超载问题。 1、简化需求项目 FASB同意评估发布强调基本原则和目标准则的可行性,而不是发布包括详细规则、例外和可供选择方法的准则。这一转变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鼓励会计准则使用者不应该只遵从字面意思,应更加注重会计目标。最初的计划是起草一个框架来决定哪些类型的问题在FASB准则中解决。一旦这个框架被各方认可,它将适用于今后的委员会议程项目。另一个简化准则的项目提倡运用成本效益原则分析被建议的准则质量,并让更多的成员参与探讨。FASB的指导原则之一是只有当期望的收益大于预计成本时才会制定准则。 2、汇编修复项目 2002年到2003年间,FASB开始从不同项目上着手简化、编纂准则。从2004年初开始,FASB申请通过汇编修复项目来简化准则。2004年9月,财务会计基金会(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简称FAF)批准同意该项目。但该项目并不包括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overnmental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GASB)发布的政府性准则(governmental standards)。单一、有组织的汇编体系是整合现行的以从A-D四个层次的GAAP为代表的所有准则,这将导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结构的历史性变革。 (1)方法概观 汇编是以主题(Topic)、副主题(Subtopic)、节(section)的形式来组织构建的。每个主题包括很多的副主题,每个副主题又包括很多节。 主题是其所包含的层次中相关指南的集合。主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总体列报;②交易(财务报告会计);③行业,总体列报包括财务信息报告的主题,但不处理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不确认,这三个方面在交易(财务报告会计)中阐述。行业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指南。总体列报和交易包含宽泛主题和特别主题。宽泛主题(例如衍生工具和企业合并)是普遍的,指南可能影响不同领域的会计。特别主题(例如存货和投资)与较窄的项目有关。 副主题是主题的子集。每个主题将包括一个“全面”副主题。全面副主题将解决该主题的普遍性问题。每个增加的副主题代表不包括在全面副主题中增加的或者单独的指南。副主题起到连接重叠部分的作用。 节代表副主题的属性。不同的使用者对准则不同方面的研究感兴趣,这与他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例如,进行研究时,使用者可能会对确认、计量、披露或者列报等方面感兴趣。这就要求相关SEC和非SEC文献内容相融合。SEC的文献在每个副主题中有单独的节。 标准的结构能让使用者迅速了解哪个部分解决主题哪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确认、计量、披露以及执行指南等)。通过这种“全包”方式来制定准则,人们需要某一问题的指南时只需查找一个地方。虽然这种方式会增加了完成议程项目时所需的文献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是节省时间的。 (2)项目理念 汇编修复项目的理念是简约而不简单的。通过主题(Topic)来重组所有GAAP文献,形成单一权威体系;通过修改准则制定程序来集中更新汇编。FASB将GAAP的层次从四个浓缩为两个——权威和非权威。汇编将GAAP作为惟一权威文献,来取代所有现行准则。一旦汇编成为权威,FASB将保持和更新汇编语言来修改其准则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每个新发布的准则或者紧急问题任务小组问题将包括附录或者新修订的汇编语言。同时发布组将更新数据库和电子版的汇编。 汇编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如果继续使用现在的程序来制定准则,汇编的作用将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现在的程序是“关注准则”(standards focused),而不是“关注汇编”(codification focused)。为实现持续发展,准则的制定程序必将关注点放在编纂的内容上。FASB建立的汇编将发展成为修复系统,来整合汇编和新准则的制定过程。通过为汇编和新准则的制定过程而设计的修复系统能够为FASB成员提供更强的功能,提高及时性。 (3)汇编优点 汇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汇编后使用者能在一个地方得到所有权威的资料,而使用现在的结构,每个人为解决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就需要去研究FASB、EITF、AICPA和SEC的文献。结果,每个人却可能忽视相关的指南。这种忽视会给个人、组织、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带来风险。第二,汇编增强研究结构一致性,减少研究不同文献所花费的时间。第三,汇编创建唯一的来源有利于FASB在国际会计准则协调过程中消除差异。将不同来源的文献放在一起,可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这需要委员会加以确认和解决。汇编工作将耗时几年,一旦完成,确认程序就将开始。成员在“确认程序”的阶段,有机会来评论解决矛盾的办法。 3、披露超载项目 对于披露超载问题,FASB已经派出成员帮助SEC来简化财务披露,使财务信息真正对普通投资者有用。例如,SEC将“实时”的概念引入披露,使用超文本链接披露系统。FASB成员扮演着SEC成员联络人的角色,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 三、建设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启示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可以预见我们未来也将会出台越来越多的准则。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防范准则超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由1个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22项为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原有的17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范围首先在上市公司,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起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编写组,2006)。而从21世纪初期IASC改组以后,SEC和FASB采取积极姿态与IASB合作,双方的合作正在有序地展开。所以我们应该从行业的领先者那里汲取经验来发展自己。 (一)加强准则制定机构磋商合作 SEC和FASB之间有相对明确的分工,SEC受国会委托授权FASB制定会计准则。而SEC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编报和使用,所发布的各项规则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上。双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法。SEC曾向FASB提出合作对现有会计准则的时效性、透明性和复杂性进行检查,明确指出FASB指南大部分过于复杂。2001年FASB公并承认GAAP和SEC中,会计准则超载造成了财务报告编制的混乱和低效率。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制定应披露的信息和遵循标准。两者之间应加强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磋商会谈,为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通力合作。 (二)设立适合的准则文献归类标准 会计准则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会形成各个不同的文献。如果不加整理,时间一长就会像堆满存货的杂乱无章的仓库。当人们需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检索查阅时,只能四处搜寻才能找到想要的文献,不能达到“一站武购物”的便捷与高效。虽然现在看来我们国家的会计准则不是很多,似乎没有必要像美国一样进行汇编修复工作,但是及早地关注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设立适合的会计准则文献归类标准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研究都是具有继承性的,将最具权威性文献进行整理便于后来者进行拓展升华创新,第二,随着经济发展,会计准则的数量肯定会增加,现在就将归类标准细化必将减少以后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非总要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才考虑解决,预防总是强于整治的。第三给使用者提供较为详细的准则文献指南目录,有利于使用者搜索需要的信息。 (三)构建我国会计准则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超载是表象,追究主要原因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理念。2002年10月FASB发布的《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方法与建议》中提到原则导向的准则以更为宽广的眼界看待问题,注重不同交易形式的内在关联性更能经得起时间演变和交易创新的考验并能有效的解决准则超载问题(武艳丽,2006)。而一套完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制定准则的保证,可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问题是症结所在。经验表明逻辑严密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有利于保持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的。FASB和;ASB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联手打造统一的概念框架。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过程当中,不应只关注具体准则的协调问题,还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会计准则的基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设上创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方法,推进会计准则科学研究。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颁布,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准则需要不断地修订、增补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与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经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考虑如何顺应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避免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和准则超载问题的产生,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记住我88
近年来,外资在华并购速度不断加快,并购规模不断加大,并且大都提出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等苛刻条件,出现整体并购、联合行动、全行业通吃等新动向,外资并购引致的产业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研究外资并购引致产业安全风险的途径、原因及防范对策,对于合理利用外资、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外资并购引致产业安全风险的途径(一)打压国内企业,挤占民族企业发展空间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收购我国企业后,大多既不输入先进技术,也不进行大规模投资,而是设法将我国企业原有的核心技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来越频繁地在中国各地上演着.外资并购一般被认为它主要涉及到反垄断问题.但对于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外资并购却更多的是触及到如何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我国现在对中国战略产业的外资并购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战略产业安全与外资并购的关系以及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现状,从保护中国战略产业安全的角度提出笔者对外资并购立法的建议和措施.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看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外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重点企业并购控股的强劲势头可能危及我国的产业安全,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此,我国商务部等六部委最近出台了外资并购方面的相关政策。这表明,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以法律规范大型企业的并购行为,防止行业垄断,优化产业结构,保证进一步扩大开放稳步推进。一、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新洋务运动”?据有关资料,美国凯雷投资集团2005年10月25日与徐工科技第一大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签署《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及《合资合同》,将以亿美元现金收购中国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机械)85%的股票,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这是迄今为止海外资本收购中国国有企业股权规模最大的一宗。另有资料显示,2003年8月11日,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截至2003年,南孚电池已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亿元,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美国吉列公司的子公司。应该说,在国企中引入外资,即让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新股东的做法,前几年就在我国许多地方迅速蔓延。如广东省惠州市的TCL集团便引入了日本的东芝、住友等国际上的大公司投资入股,一举使国有股比例降到40%左右。虽然到2004年,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境外投资者是第一大股东这个情况还只占,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情况也只占。但当前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中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这种新特征表明,其意图已不单纯是商业性,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比如,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2003年提交给国内某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书”中,就有如下要求: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卡特彼勒要求拥有品牌,强调全球一体化,限制使用原中国企业品牌。在学术界,国内有学者将这种利用外商并购投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盘活国有资产、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现象,称之为国企改制的一场“新洋务运动”。“新洋务运动”一词也正体现了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中所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精神。但也有人认为,“新洋务运动”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排头兵重点企业进行大肆并购,在中国控制战略制高点,击败中国新兴竞争对手,实现对整个市场操控的真实写照。“新洋务运动”究竟能否使我国国有企业从低效亏损的阴影中走出来,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达到“借力打力,以强制强”的改制目的,它正经受着实践的检验。二.外资并购中的负面效应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是吸引外资最高层面的问题。外资并购引入外资绝对量的增加,最终会危及国家安全。从2005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看,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同比增加50%。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近乎于“斩首”行动,专门选择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作为并购的重点,利用国有企业改制和地方推进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加快了并购的步伐。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渐扩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负面效应主要有:1、国有资产流失如果说国企改革使国内的国有资产流失,导致贫富差距,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属于财富的不正当分配,但总量并没有减少。而引进外资参与国企改革,出现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那将会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一直伴随国企改革的始末,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有:第一,国内没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国有资产不能合理作价。第二,资产存在的多样性导致国资流失。第三,外商投资低价高报。第四,国企改制的透明度不够。同时,地方政府对政绩的非理性追逐、国有企业对长远目标的弱化、管理层以权谋私、跨国公司行贿等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管。2、财政税收缩水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因跨国企业避税行为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逃税避税已成为多数外资企业在国内盈利的法宝。所谓避税,俗称“合理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赋最低化,在各国税收法律之间的差异中,策划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以规避税收。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除了通过贿赂直接获得税收保护外,主要采取的方式有两种:关联交易转移定价和在避税港注册。关联交易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高进低出”,即从境外关联企业买原材料或半成品之时高价买进,再把成品低价卖给海外关联企业,这样更多的利润流到了境外,达到了避税的目的。第二种情况则是采取在国际避税地,比如巴哈马等避税天堂成立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或低税政策减少税负。虽然我国税务部门一直在对避税行为进行打击,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外资并购的浪潮迅速掀起,更使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税收体系。3、游资风险投资跨国公司的资本并购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型并购。跨国公司购买国有企业,目的是为了经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或控制中国某些企业产品的生产。另一类则是资本型并购。实行资本型并购,并购企业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内容,跨国金融投资公司只是借用国有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的销售网络,在海外推销金融资本,并且通过证券市场等现代化的交易机构,将国有企业逐渐转卖给其他企业,从中牟取巨额利润。“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外资都视为到中国“揩油”的投机商,但把外资看作国有企业改革的“救世主”,则是绝对错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每个人都记忆犹新,中国的经济波动并没有投机者扬言的那样严重,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不够完善,没有开放。正因为如此,“嗅觉”灵敏的国外投资银行家们注意到了大量不良资产存在是国内银行体系的薄弱环节,蜂拥而至迅速展开了“掘金”行动。据媒体报道,国外投行在中国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利润率高达100 %。摩根从华融买到108 亿元资产,在一两年内又卖给了中方投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欠款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人。行业的外资垄断加上外资在不良资产处置上的市场寻租,造成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暴利。4、产业安全外资控股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在于它可能导致的垄断。更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并且不遗余力、不惜血本,意图通过拿下行业排头兵企业,控制战略制高点,实现对整个市场的操控,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确立明晰的产业发展战略。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战略产业,整体规划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对于战略性产业和重要企业,外资进入的方式和深度要有明确的界定?;对于涉及到战略产业和重要企业的并购重组,必须坚持国家战略利益至上的原则;在服从战略利益的前提下考虑企业的商业利益,避免以牺牲战略利益、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要在开放中保持自主和发展自我,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不能再搞那种一厢情愿式的招商引资,更不能以牺牲自我换取合作。重大并购重组活动,要经过专项评估和论证,进行反垄断审查。对于战略性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必须通过专项审议。同时,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防范潜在风险。三、规范外资并购的相关对策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与加入WTO并轨的大环境中,开放的步伐、法律法规的完善与相关政策的匹配程度难免有脱节、不当之处,政府在注意到经济发展势头将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时出台相应的应急措施,这正体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贯彻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在信息充斥的年代,政策一旦出现负面效应,就有人声称改革断送了十几亿人民的幸福、开放让部分人把国有企业拱手送给了外国人。当相关政策要危及外资的利益时,更有早就眼红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国外的所谓学者叫嚣:中国说是市场经济,政府却制定出计划经济的条例以阻止外资并购;中国在进入WTO而承诺的市场开放举措即将完成之际,它将面临滑向经济民族主义的危险等等。诚然,并购是市场经济的正常活动,“不能因为自己没本事就不让别人进来”。那么,如何把重要行业的主导权抓到行业自己手中呢?笔者认为:首先,规范外资垄断性并购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制定并完善规范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在世界范围内,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些国家将本国对于外资并购的立场、政策、审查标准、审查门槛、审查程序、审查期限,投诉方式等,都一一在法律法规中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制度使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国也要抓紧制定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跨国并购审查机构,确立外资并购管制范围。在赋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确立限制外资并购的行业和领域,规范外资并购的审批制度。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和监管政策,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在认识上要明确的是,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以反垄断为切入点,对外资并购进行一定的干预,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目前许多条款已与外资在华并购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在一些行业,外资的并购范围迅速扩大,控制力急剧增强,已经开始危及产业安全。最近,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切中了目前外资并购混乱之要害。该《规定》实际上也是中国加入WTO的一个配套政策。事实上,许多WTO成员国都有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外资并购之所以在中国社会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切的关注,是因为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也太严重。资本的流动总是朝边际收益更高的地方去,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有利可图,境内企业购并同样的企业未必就只是亏损。因此,企业并购最后需迈过内外资“同资不同命”的“公平门”,保证内资也能获得机会,而不是被排除在外。只有更新理念,破除偏见,并对国内外资本一视同仁,让外资并购乃至整个企业产权市场走上公正、公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正确对待愈演愈烈的并购大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小平(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1130)摘要: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一、 选择这个题目的来源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解决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竞争力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思考【摘要】房地产税费制度是房地产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房地产税费制度,对于充分发挥国有土地资源的效益,防止其流失,保障房地
这个是我在网上找到的,里面揭示了很多中国近代的变迁,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并顺利通过老师的论文检查,一般假期的论文老师不会太难为学生的,这个是我的经验。所以不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