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PINGZHAOBOWEI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教育观念、教育评价目标和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
推荐一个免费初中教育资源分享网站,学习口袋网。网站拥有丰富的试题、课件、教案等初中教学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分享下免费的初中在线教育资源:百度网盘链接:
那一朵云啊
几何的三大问题 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用直尺与圆规当然可以做出许多种之图形,但有些图形如正七边形、正九边形就做不出来。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出来却很困难,这些问题之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三大问题。 几何三大问题是: 1、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於一已知圆; 2、三等分任意角; 3、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二倍。 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但如何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面积呢?若已知圆的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π(1)2=π,所以化圆为方的问题等於去求一正方形其面积为π,也就是用尺规做出长度为π1/2的线段(或者是π的线段)。 三大问题的第二个是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对於某些角如90°、180°三等分并不难,但是否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呢?例如60°,若能三等分则可以做出20°的角,那麽正18边形及正九边形也都可以做出来了(注:圆内接一正十八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周角为360°/18=20°)。其实三等分角的问题是由求作正多边形这一类问题所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是倍立方。埃拉托塞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曾经记述一个神话提到说有一个先知者得到神谕必须将立方形的祭坛的体积加倍,有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错误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一千多年都不得其解,而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不可能用直尺圆规经有限步骤可解决的。 1637年笛卡儿创建解析几何以后,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1837年旺策尔(Wantzel)给出三等分任一角及倍立方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证明。1882年林得曼(Linderman)也证明了π的超越性(即π不为任何整数系数多次式的根),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也得以确立。
非飞卖品
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善良哒小虾米
阅读方法和技巧一、 观其大略,、通读全文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因此,我们要观其大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二、 剔肉存骨,、优化整合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特别注意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注意偶然与必然、已然与将然的区别。考现代文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常见做法:(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舍偏取正法):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题,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废力不讨好,是高考语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运用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遵路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2)、分层归纳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余地也,而再也不会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就是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去年考纲提出的是"善于筛选并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试卷中的话抄下来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三、、定点扫描,、准备答题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第三讲 、解题方法和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所占分值30分,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决定着高考语文的成败与否。怎样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尽量做到少失分,是很多学生所关心的事,首先就要重视课文的复习和知识的迁移,对重点课文做到"钻"、"熟"、"化",把几篇文章弄得滚瓜烂熟,为高考做好打底的工作。很多同学暴露出的问题是对于高中课本学习有着很多漏洞,欠下了很多的"债",这个光靠做练习是无法偿还的。现在重新看课本要带着高考的眼光去看,课文后的练习题都是编书老师煞费苦心想出来的,有些其实就是高考的命题点。有人说课本是高考作文的资料宝库,这点我是很赞成的,有很多作文中需要的材料课本中都有的,但是同学们却往往想不到。把课本知识弄熟后还需要学会迁移,要会用,要懂得举一反三。其次要学会解读高考试题和应用已经学过、做过的练习题。我劝各位同学对于过去三年的高考题进行解读,而不是单纯地做,要解读出题人的意图、了解解题的思路、命题的走势,从而得到今年应试的策略。题目不在多做,重要的是透视、解读它。高考题目是不会重复的,但是考点、思路是一样的。1、注意调整心理,具备两种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我们知道,文章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文章阅读的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2、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试题。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4、探索命题规律,掌握技巧(1)、筛选类常见错误选项类型:我们对现代文命题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研究上。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有不少的选择题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这个。选择题中往往有一个"陷井",是同学们容易选错的,同学们就要学会反干扰,挑出这个干扰项。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①、断章取义 ②、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明明是将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是这件事; ③、以偏概全 ④、改变判断的性质 ⑤、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⑥、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⑦、强加因果 、 因果颠倒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⑧、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⑨、主次颠倒。次要的变成主要的(2)、推理类设题方式:①.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②.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③.对原文有关材料进行错误的引申与分析,推断出错误的发展趋势。(3)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开放性题目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放,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题目在什么范围内是开放的,它的考点是什么。、回答主观性命题要攻克2个难关。一是读不到位,二是词不达意,这两个"不"是同学们正确回答主观题的"拦路虎"。回答主观题要做到、①层次清,每句话都要有逻辑性。②语言精,千万不要兜圈子、卖关子。对手中的素材加以小小的修饰,使之更感人,更鲜明和更富有美感,这不是虚假,而是美化;
榴莲恋上冰激凌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转换手法”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6年第11期2、“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载《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7年第1期;3、“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衔接问题”载《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7期4、“论自主学习”载《学科教育》1999年第9期5、“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6、“Culture of learning and ELT in China”,载《中国英语教学》第23卷第3期(2000)7、“Asian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System, 28(3) (2000) 435-446 [阅读摘要]8、“也谈小学英语教材”载《光明日报》2001年5月17日9、“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载《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第8期10、“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主义思潮”载《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阅读摘要]11、“从主位结构看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载《山东师大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阅读摘要]12、“语域理论与诗歌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阅读摘要] (CSSCI)13、“关于小学英语教材的两点认识”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14、“关于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的两点存疑”载《现代外语》2002年第3期,311-317页[阅读摘要] (CSSCI)15、“Chinese EFL Students’ Cultures of Learning”载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主编:Cynthia Lee & William Littlewood),香港浸会大学,2002年。16、“论语篇连贯”,载《语言学-中国与世界同步》钱军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17、“名词化与语用预设”载《外语研究》2003年第2期,[阅读摘要] (CSSCI)18、“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阅读摘要]19、“语篇的语域连贯和语类连贯”载《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20-24页,作者之一)[阅读摘要]20、“连接性词语的功能新解”载《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CSSCI)21、“重新审视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研究”载《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2、“语篇中的主位推进与信息参数”载《外语学刊》2004年第2期(第二作者)。(CSSCI)23、“任务的定义和类型”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24、“新课程英语中考的走向”载《人民教育》2004年第10期,第33-37页(第一作者)。25、“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CSSCI)2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8页。27、“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3期,66-71页。(CSSCI)28、“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载《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8-16页。(CSSCI)29、“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论文写作”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0、“论小句复合体中的小句关系”,载《外语学刊》2005年第4期。(CSSCI)31、Do Chinese EFL teachers suffer from job burnout,载《中国外语》2005年第6期,36-42页。[阅读摘要](CSSCI)32、“英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述评”,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7页。33、“新课程中学英语教材评析”,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3-8页。34、“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学科评价报告”,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4、5期。35、“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载《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第47-52页。36、“角色定位与语篇连贯”,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1-4页。(CSSCI)37、“语篇的主位特征和信息中心分析”,载《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第34-39页。(第二作者)(CSSCI)38、“考试不是新课程的天敌”,载《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第35-37页。39、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载《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6期,9-15页。(CSSCI)40、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8页。41、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适用性,载《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期,44-49页。(CSSCI)42、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3-6页。43、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2期,42-45页。(CSSCI)44、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载《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3-9页。45、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载《中国外语》2009年第1期,65-68页。(CSSCI)46、关于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CSSCI)47、英语中考语言知识运用试题研究,载《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3期。48-53页。
妹喜儿lady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而…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巨人网首页>> 2009教师绩效工资如何算2009农村“特岗教师”专题说课稿与评课稿大全 导航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题库 专题 下载 社区 育儿 素材 小升初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个人在不
引 论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是其他数学分支的基础。它所处理和研究的数学对象是抽象的代数符号与概念,如整数.有理数.多项式.理想等。计算机代数是以计算机为工
一般可以先尝试诸如早餐问题、作业问题、娱乐问题之类的比较常见的,网上有参考的(不要抄袭!)
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