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7

hanzhe2013
首页 > 毕业论文 > 我的毕业论文辛弃疾作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nkongch

已采纳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总谓“来日方长”。而一生大起大落的辛弃疾,却等不起那些“来日”。热忱无处放,唯留空叹满腔,经一世矛盾沧桑。

他,是从“文”与“武”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英勇枭雄血袍绛,一身戎装半世狂。或许,勇敢果断的辛弃疾,天生属于战场。壮志凌云。碧血丹心,可谁知宿命弄人,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英才被迫着扔下那些刀剑,执起笔墨时内心的无奈与愤恨?从此,逍遥轻狂于沙场的他,以血泪为墨,刀剑为笔,把一首首作品镌刻在文学的领空,被迫着“弃武从文”。可是,谁读出了他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悲怆郁闷?谁来诠释他的矛盾?

他,是从“戏里”与“戏外”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人生如戏!如文中所述,辛弃疾不会计较“五斗米折腰”的尊严,他不愄怖倾盆馋言。时局起伏,他就跟着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听着,就像一个活脱脱的戏外人。但事实如此吗?不。他做不到像电影中哪吒那样洒脱。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戏中人。辛弃疾不是圣人,做不到无欲无求。他唯一放不下的,是这个国家。正因如此,他才走进了永远也触碰不到的官场漩涡。他被卷进戏里,他被迫者从一代枭雄,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辛弃疾走不出“文”与“武”的矛盾,又何尝能走过这“戏里”与“戏外”的矛盾?

他,亦是从“爱国”与“忧国”矛盾间走出的辛弃疾。

辛弃疾对国家的热爱与执着,从古至今,几乎无人能及。杀伐滚滚,血乱红尘。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实现报国的抱负,他奔走沙场,血溅战袍,鞠躬尽瘁,义不容辞。他爱国爱民,他可以以身许国,赴汤蹈火。但他亦是忧国忧民的。外表虽平凡,但这不代表他那如明镜般的心是混浊的。官场昏暗不公,达官显贵们为一己私利,便诽谤、诬陷、排挤辛弃疾。这,使一心报国的他忧心如焚。他看得透肮脏的人性,看得懂迷惑人心的利益,看得出自私自利的政治手段,但辛弃疾却看不透这个国家。官场黑暗,不识清官,他一身理想抱负,终究这国家看不到他。或许水热深火热,或许民不聊生,辛弃疾忧心忡忡,却不知道到底应如何走出“爱国”与“忧国”的矛盾。

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辛弃疾千帆过尽,却只得到一个似徒劳而又非徒劳的坎坷命运,一世矛盾。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民族仇,国兴亡,这种困境,才可铸炼出一位千古英才。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曾读到一篇《郁孤台之魂》,辛弃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与欣赏。

初识他,是一首《菩萨蛮》,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他站在郁孤台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风骨凛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长安,闻鹧鸪,却依然抹不掉心头病。“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从此留在心间,这是他,他扶栏远眺,望眼欲穿。

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他。原来,他本是一届武夫,驰骋沙场,跃马横刀,如此血气方刚之男儿,却失了钢刀利剑。朝廷的苟安一隅,他无奈,却只能提一只笔,用血与泪挥酒纸笺,用刀和剑刻成了一支支充满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的诗词,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

他爱国,爱百姓,爱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虽作于此,他却没有放弃自己,放弃朝廷,放弃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间,无不竭尽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够效力的机会,就捧着浑身的热情去做,创下“飞虎军”,雄镇江南,在福建招兵买马,写下“乱金必乱”的文书,却一次又一次被闲置,“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世上许多顺达之志,怎就轮不上他呢?他心难静,意难平,字字血泪,却只沦为旁观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种共芙蓉!”

一代伟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与被弃间轮回煎熬,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他大声议政,无奈报国无门。他在赣东北修带湖庄园,他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取名:稼轩。

虽后几经移居,却只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我想,他也会念几时曾经,叹何许不平,抒几份遗憾。离不开,放不下来自郁孤台的邂逅,有幸与辛弃疾而遇,梁衡曾说“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如果可以选,我还希望在南宋的疆场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儿,拍刀催马,圆了他一生的英雄梦。

那个冬季的午后,我手里捧着一本散文集,无意识读到辛弃疾的一首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将我召唤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我仿佛听到了恒古中的雄浑的号角声……

仗剑的辛弃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练剑法,有着一腔热血,金宋乱世,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年仅22岁的他,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与耿京的义军合并,并说服耿京南归。过了几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单枪匹马追了两天,终于第三天提了人头而归。此后耿京被杀,又是他率数十骑突入直擒叛将,惊为天人。这是辛弃疾年少时便建立的不朽功绩。

在我眼中,在战场上,他仗剑时是那样雷厉风行,浑身是胆的好儿郎。他不惧刀光剑影,无畏血雨腥风,更未曾退缩苟安。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爱国英雄的风范。

握笔的稼轩翁

南归后,便也只能与友人聚聚,而后醉后感怀,挑灯看剑,那一腔报国之心埋藏心底。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软笔,抒写心底的情怀与愤懑。在无那豪气干云天的一起营中喝酒吃肉,一起战场厮杀,血溅战袍的情节,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是的,他没有放弃,“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谙世事,而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愤世嫉俗。在面对“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情况下,他内心虽惆怅,但更是那祖国昌盛的万般期待。

他,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满腔热血的“将”,虽壮志难酬仍一生豪迈。

他亦是正义与忠贞的化身,是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间的清泉,流过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里,即便无力回天,却为时代,为历史长河注入了涤心之力,千古流芳。

遍地烽烟、异族统治的八百多年前的山东,出了一位“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难能可贵的一代词人、将才──辛弃疾。

甫过弱冠之年不久,少年辛弃疾怀抱满腹力复宋室之心,毅然决然投入抗金队伍,这热血爱国青年无所顾忌,一颗赤诚之心带他南渡宋室,原以为南宋是将双臂展开,要拥抱这样一位无可限量的大鹏,然而事实不然,辛弃疾主战的积极思想被只望苟且偷生的朝廷主和派淋了一身冷水,羽翼既湿,何以展翅?

即使所任官职甚小,无法大展长才,辛弃疾依旧不改本色,赤子之心使他一再上奏,他言及北伐大业,却不受重视,反被主和派打压,多爱国的热血汉子也不禁慨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夫天地之间,谁解其心?朝臣的格局不似辛弃疾之大,一时的安宁不稳固,但文武百官只图这不实的、表面上的和平,谁也不是能将国家摆在己身前的辛弃疾。

或许是看清了事实,再加上乐天性格所使,当身在壮年、最能有所作为的时候,辛弃疾被削职为民,但他并不恋栈,挥一挥衣袖,两袖清风的归隐,他要做个农人去。

可是他是辛弃疾呀!爱国、爱民甚己的辛弃疾呀!所以即使他可以一边下田、一边吟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心心念念的仍是为国家大业着想,这志业此身难却,临终前的一声:“杀贼!”留下多少遗憾。

辛弃疾是只鹏鸟,当他渴望为宋室大鹏展翅时,羽翼却被束缚,尽管限制得住他的行动,但他的精神早已翱游天际,在每一个景仰他的人心中任意飞翔,长鸣入心里。

“终留下,万古叹,生子该当如孙仲谋”。幼时初识辛弃疾,是在《权御天下》的几句唱词中。

辛弃疾并不只是史料上几百个冷冰冰的文字,它更是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一个心在疆场、一心为国的伟大爱国词人。

他的父母为他取名为“弃疾”,其中定是蕴含了无限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霍去病一样,光复大宋王朝,驱除鞑虏,收复失地,重振昔日荣耀。他也确实有戎马之心,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后,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可主战思想不被主和派接受,故屡遭弹劾,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戎马之心,被乌合之众嘈杂混乱的声音所掩盖。

初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子当如孙仲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难以想象他已经要逐渐步入生命的尽头。这几句所勾勒出的辛弃疾,分明是一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他不仅晃了我的眼,还晃了世人的眼,甚至高高在上的太阳都要羞涩地捏着衣角,遮住自己的脸。

身已老,心不老,他一直是那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少年心中自有丘壑。他不是神人,他也是肉体凡胎,他也会叹“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在表达自己爱国之情之余,他也会流露感慨,可他不会因此沉寂。他一定想重新拿起长剑,胯下骑匹烈马,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中,再立战功。但这也只能是他“梦回吹角连营”的一个热烈、雄壮却有虚无的梦。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是“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是一位说出“爱国”不会变味的伟大的爱国词人。他更教会了我:

若现实冰冷,那就眼含热泪;

若现实黑暗,那就心有微光。

生活吻我以痛,我要报之以歌。

作为南宋最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还是一位曾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将军的人,却不多。

没错,是他,曾带领五十余人闯入金兵几万大营依然全身而退;是他,带领家乡父老2000余人,渡过长江,坚决竖起抗金大旗;还是他,以一介文人,写下《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方略。想必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定会被南宋朝廷所重用吧?

然而,现实是辛弃疾一生都不为朝廷所重用。部分原因是他大声呼吁抗金时,大部分人却选择与金人讲和。以至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伤自己的处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春风吹得百树繁花似锦,烟火如雨点纷纷飘落,香车宝马,满路芬香。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认为这句写的就是辛弃疾本人。在大部分人醉生梦死的情况下,辛弃疾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想,独自寻觅着自己的抗金之路。

抗金之路不成功。或许在开端时就已“失败”。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当时的金国,南宋小朝廷一度认为他是金国人派来的卧底,他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也倍受排挤。等他再次披上战袍时已经年老了。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于是便将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心投入到对诗词的创作中。

无与伦比的文采,始终如一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涉世之初,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他带着两千多兄弟投奔义军领袖耿京,他的文学才华被耿京尤为赏识。他曾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逛奔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如此的英勇果断,他照样可以做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现实对辛弃疾十分残酷。他步入官场,用出色的才干为国效力,但他的豪迈倔强使他难以在官场立足。他多次受弹劾,官职被罢,闲居生活。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他为之感动。他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吴钩”本应在战场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说不出来的压郁苦闷之气,借拍栏杆来发泄,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他目睹宋朝官场黑暗,污浊不堪、不思进取,作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空有报国之情却无报国之门,令人心生寒意,悲凉的沧桑之情跃然纸上,令人读着感慨万分。

半醉半醒中,你将长剑轻放于膝上。烛火在剑上跳动,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热。

我好像看见了你的军营生活。将士们或坐于木桩之上,或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块大块的肉,手中弹拨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声划破夜幕,被飒飒秋风一带就带出了万丈豪情。然后被推向深处,推向渺远。而你,辛弃疾就在期间。

于刀光剑影中,我好像又见到了你。你脸颊上溅着斑斑点点的血迹,手执长剑,心持爱国情,鲜衣怒马,少年意气风发,奋勇杀敌。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身先士卒,奋勇上前,厮杀声响彻天际,铠甲与刀剑在烈日下闪着报国的光影。

少年,你的梦,不,是你一生的梦就是杀敌报国。可是,梦终是梦,梦醒一切便散了。手执长剑,身骑战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被困在这小小的田地间,被世事所磨折,壮士再难酬。可你心中名为报国的光从未熄灭,你便以剑为笔,以雪为墨,沥血成诗。

你写《破阵子》写《南乡子》写《水龙吟》写……你在后来改号为稼轩。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报国,从未改变。你登上北固亭,看着远方,“何处望神州?”疑问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阵风吹来,将你的思绪吹散,吹向远方。你想起了你的剑,想起了你的白发,失落惆怅,悲伤叹息,“了却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弯碾碎,转而又重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还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热血,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执笔直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从未放弃,也从不想放弃。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负你一腔热血。为何你就不曾想远离?读你一首首的词让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沥血为诗终报国。这就是你,这才是你——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胸怀大志,年少成名,21岁便率兵抗击,戎马半生后回归南宋,却不被朝廷重用,多次迁职。余生在乡下田园间度过,最终只落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在历史洪流中,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最终归于沉寂,却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绝唱。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彼时的辛弃疾,正鲜衣怒马,血气方刚。他心中有巍巍浩然正气。驰骋缰场,以雷霆万钧之势于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从此名声大振,威震一方。飞沙走石,刀光剑影间,热血与意志终铸成一代惊世英雄。他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不禁令人忆起他的那首《破阵子》,亦雄壮,亦悲愤。壮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叹的是华发已生,颂的是君王天下事,悲的是大梦一场,枉然一切已成空。

现如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戎马半生,当放下刀刃,卸下盔甲之时,他心中仍是南平的报国之志。于是,他提笔代剑,将心中郁郁不平的愤懑与报效祖国的渴望读注入笔尖。笔墨挥洒间,一首首绝世佳作横空出世。而今的他忧国忧民,识尽了愁滋味,欲说还休,便在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凭栏遥望,怀古伤今。

之后20年归隐,他自号稼轩,每日悠闲度日,报国之志却丝毫未减,直至病榻前,“杀贼”“杀贼”仍是他一生夙愿,可如今油尽灯枯,耗尽毕生,也未能了却他心中的天下事。

我眼中的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忠贞,正义,心怀壮志,忧国忧民,可生不逢时,晚年落寞,却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武艺高超,年少有为,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他的一生坎坷波折,却充满热血与激情,辉煌与落寞交织着他的一生,在千古悠悠滚滚洪流中,他的一生,他的诗将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239 评论

无锡捞王

描写辛弃疾的作文精选8篇

有的人,崇尚享乐之路,骄奢淫逸;有的人,向往悠闲之路,梅妻鹤子;有的人,钟情平凡之路,平平庸庸;而你,抛开了世俗之路,去体验戎场杀敌的悲壮,感受万民箭熬的苦痛,彰显自己气吞万里如虎的志向,另辟了一条辉煌之路。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描写辛弃疾的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辛弃疾是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他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可以可以他的人格和胸襟,雄豪激烈的英雄情怀,不得施与疆场,于是化作了词作,横绝六合,扫空万古,铸就了中国词最为奇崛、伟岸的景观。

如果说柳永是歌舞升平时代流行歌词的作者,苏轼是士大夫文人,那么辛弃疾就是国家危急存亡关头的英雄。他生于沦陷区的山东,22岁时就能振臂一呼,啸聚千人,敌后抗金。他可能认为,有南宋强大政治、军事资源、他的雄才大略,便可以“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挥千军万马,横扫酋虏收复失地指日可待,但没想到,从29岁到42岁,13年见竟被调换14次官职,而且都是小小的地方官职。来自于北方的敌占区积极抗金,却手到那下朝廷的猜忌和排挤,一腔抗金复国大志却只能赋予诗词。践踏在金人铁蹄底下的锦绣江山只能给他添得无尽的愁苦。他栏杆拍遍小小朝廷每人能理解他登高举眺故国的万丈雄心。他又不愿求田问舍,可又能怎样?国运如落日,己身为断鸿,声声啼血,可怜无补。南宋真无人,知音和在?

英雄忧国,奸人误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皇帝到大臣都一意投降求和,英雄也无能力挽狂澜,山中有鹧鸪声声,世间有辛弃疾忧愤深深。辛弃疾的时代,国家残破,外患频仍,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着又是已故扼杀英雄的时代,既杀之以梃刃,又杀之以采集贬斥。于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事业,只能在白法鬓影中悄然消失。

“剑雄心,抗高调,边温婉,成悲凉”。英雄气盛而又儿女情长,慷慨纵横而又柔情万种。屈原有忠愤而无超脱,李白有恣纵而无小心,杜甫有其沉郁而无其豪放,苏轼有光明磊落而无悲凉慷慨,陆游低回豪雄而无放荡明丽。那么,辛弃疾既是豪放的正宗又能温婉起来使每人心折。词格即是人格,词里总能找到诗人的影子气质和性情人格烙印。

人生有三福:威富、闲福和艳福。辛弃疾一旺盛的生命力、丰富的情怀与天赋的大才,他更倾与威福和艳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岂是永远刚正怒目,也有一番柔肠在也。

翻开一本《稼轩长短句》,点一盏烛红明灯,轻吟浅颂,入梦便华胥。

我是一刃雪白名剑,铸剑师对我赞不绝口,连赞我说:“百年犹新,千年不锈!

记得那天风吹烛火,光晕凌乱。破木草屋中一位鬓白的老人,投毫掷墨,抽出静躺在剑鞘中的我,怀有如飞身纵马一般的气势,腿风扫过烛台,又是一阵灯火难眠。我静听自己划破草屋轻帘的嘶嘶声响,如游龙一般,气势宏宏。草屋之中,仿佛有几只军鼓奏起悲凉惆怅的乐章,然而四下依旧无人欣赏,只有牛羊成群,麻木呆滞。老人挥剑,自断长须长发,望着我新开的雪白剑锋,落下簌簌长泪。他跪地而呐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轻抚我剑身,拭去轻咸的泪。“长剑,你可知我心中恨意难平,可知!可知!”我不禁发出铮铮悲鸣,一阵寒凉。

那时身为新剑的我,雪白的剑身上却灼上了点点青锈。我,只是将军手中一把平淡无奇的剑!

再见将军,他弹剑悠哉游哉,如寻常老翁一般,或坐或卧,或于村口看稚童游乐,或立江畔看少年辛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见他略带醉意,逶迤朦胧,心中一阵悸动,锈迹斑斑的剑身上浮现出边疆战乱不眠,伤亡不休的场景。眼前的稼轩居士一派安详,我却越发忧愁,发出铮铮悲鸣,如簌簌泪水一般。将军常泪,我亦常锈。

时光流转,万般如同。

我眼前的稼轩居士躺在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床上,如我所知的一样,这位少年将军晚年悲凉,一个冰冷的世界与他火热的心灼伤了他的胸膛。一人,一世界,一片悲凉惆怅。

“长剑,你可知我的恨?”面前的将军,一把白发,一席旧衣,眉目沧桑。“我不恨金军犯国,不恨昏君奸臣,我恨那百姓迷恋世俗繁华、我恨那男女老少不懂家仇国恨!”

又是一道泪,划过我青锈色的剑身。

我震然,剑锋随着将军一同悲鸣:“我欲杀贼!杀贼!杀贼……”

将军睁目呐喊而逝,而我,从此只是一把锈剑,埋掩在历史长河之中,随将军一同失去了我名剑的身姿,却获得了神剑的剑灵。

烛火惺忪,我泪眼朦胧。百姓若多懂家仇国恨,何惧昏君奸臣?

一句琅琅上口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行含义深刻的“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惹飞絮。”……许多首豪放的诗词,它们共同协助你心情倾出满腔爱国之情,也使我深深地因你而震撼,辛弃疾!

中秋佳节,寂寞的明月缓缓地升起,它摆脱了云烟的束缚,渐渐明亮。于是,月光就静静地洒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泛着淡淡银光。中秋节,让我和你手提酒壶,共同迎着月光悄然坐在石凳上,举杯邀明月,酌酒干杯,当你颤抖着用手举起酒杯时,却又惊异酒杯里有一个波动着的圆月,酥酥地抖着,你不禁触动诗性,眼睛里露着悲伤,一字一句的吟到:“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知道你又为南宋——这个腐朽的朝廷而担忧。你积极向南宋朝廷出谋划策,努力想收复中原,《美芹十论》、《九议》都是你的心血融汇而成,但事总是与愿违,不是吗?排斥,打击都向你涌来。

突然,你的眼中闪出一丝异样的光芒,你凝视着明月,脱口问道:“被白发欺人奈何?”

月亮依旧如此,嫦娥似乎也望着你,静默。你广阔的心海里突然波涛汹涌,你两眼闪光:“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是的,你相信自己,永远支持自己的事业,于是很想乘风直上,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啊!一个美好的月夜,一首《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笔挥就,也把我引入你的心灵。

京口北固亭,在那儿,我再次遇到了你,何处望神州?就在这儿,的确是满眼风光,滚滚东流的长江,精美的雕栏翘檐,江上的泛舟,远处天水交接……江南依旧,可远方的中原,又怎样呢?你悲叹。南宋,无能的赵构,你很自然地联想到英雄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面对翻涌的长江,你思绪飘飞,自己的壮志难酬啊!我只能站在一旁看着你忧郁的神色,和那首忧郁的《南乡子》……

四十三,这个代表关失败的数字!终于使你在43岁时躲避尘世,开始虚度年华了,我理解你的无奈与无能为力,一首《鹧鸪天》可以作的诠释“追往事,叹今唔,春风不染白髭须。”《清平乐•村居》则将我带入你长期的闲居生活中:“大儿锄豆溪乐,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而赖,溪头卧剥莲蓬。”一种意境使我看到了南宋的农家生活。

辛弃疾,你的词豪放中含有缕缕伤感,悲壮中又不缺几份雅致,这正是你的精华,指引我遥望坎坷的南宋历程,更使我感悟你的思想胸怀……

可是,一阵激动,我再次拿起诗集,咀嚼着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步入你崇高的心灵。

猛然从梦中惊醒,却蓦然发现梦也只能是梦了。——题记

跨过历史的长河,让我走进你——辛弃疾。

打开《宋词》,我踏入了那个硝烟遍染的时代,它动荡不安,远远便看见了那一排排烽火。我看到在那两面高高竖立在城门上的旗子上的“辽”字,远处的军号声与呐喊声中,我一眼认出了你。

你有高于众人的才华,却要戎马一生,放弃安谧,拿起长矛血战沙场。军营中,你“上年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你拥有让“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壮声英概”,又有那“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豪情。

战场之上,你屏息凝神,神态严肃。载着郁孤台下,江水泛涛,血洒开封。沙场上你割舍儿女情长,“忠”字为首,忧国忧民。胯下的宝马早已与你融为一体,时刻准备为国家牺牲。

作为诗人,我赞美你飞扬的文采,和充满慷慨的笔触;而同样作为英雄,我感叹你为国忘我的精神,和忠勇无畏的品质!当你年老时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让你“嬴得生前身后名”之后可怜白发生。

你满腔热血为国拼杀,但毫不畏惧前方艰难,而我却不时被眼前的石子绊倒,那么荒唐。我要向你学习,那坚韧不屈的品质。

秋风萧瑟,凭栏远眺。你——辛弃疾,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铁马冰河,纵横驰奔,是你终生的渴求,怎奈岁月不待,国都南迁。你不再有机会驾迅如的卢之骐骥,听声如霹雳之弦惊。江南水乡,怎适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你只好把半生感慨托付深深的凝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凝望,望里是深深的恨。挑灯看剑,寒光乍现,吹角连营的画面在你梦境中浮现。沙场点兵,铁马冰河,击退侵袭,收复失地,你渴望勒功燕然。但是,梦终归是梦,它太脆弱,脆弱到碰到斑斑鬓角便会破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壮心不已,终已无用武之地。你的心太大啦,大的装得下天下,难怪你心头恨难销。金军大军南下,铁骑踏破万里河山。你恨,恨国家破碎残离,恨当局者迷,恨奸佞当道,最恨的还是自己,早生华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凝望,望里是切切的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黄沙滚滚,战斗频仍。但无数山石障碍却阻挡着你!看一眼竟已成奢望。长安故都早已沦陷,汴梁城也已成了金人的地盘,偏居一隅,举目四望,半壁江山已然左衽!眼前江水滔滔,青春伴着白发对斑斑鬓角的占领而宣告灭亡,与江流俱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江水带走了你青春最后一片碎片,只有不甘死去的理想还牢牢抓住你的心房。

这样一来,你真的是孑然一身了。是啊,你连青春都没有了,谈何理想?谈何报国?只有郁孤台上,郁愁打湿的凝望的双眼;郁孤台下,孤独东去的浩浩江水和着行人苦涩的泪。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凝望,望里是沉沉的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声势如虎;回首当下,仓皇北顾,风雨飘摇,大道不行,报国无门。四十三年,几回回心里,梦里,披坚执锐,拍刀跃马,在烽火扬州路。唉,你多希望如刘裕一样率军北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堪啊,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热闹景象。耻痛不再,欢庆有余!既然无人能为天下而忧,就让你出一把力吧,但是,甚至无人问你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北方,战火烧红了半边天。

郁孤台上,北固亭下,泪水封住凝望,打湿了半边衣衫。

辛弃疾集全部一心于其凝望之中。这凝望之中忧天下之忧,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不正是中华文化千百年脉搏中最精彩的一个音符么?

它是岳武穆长刀尖上的寒光,恨欲狂,不能雪靖康耻,灭臣子恨。朱仙镇下,十二道金牌永远扼杀了一个忠臣精忠报国的梦想,泪洒在望的东京汴梁。它是袁崇焕被凌迟时流下的鲜血,难思量,不能阻挡清军南下。让努尔哈赤命丧城下的他,如何也想不到,他未能死在报销国家的疆场,却被昏君的刀割断愁肠。

郁孤台已颓,北固亭已废,但辛弃疾凝望中的豪情却与大江同在,流过万山曲折,百年沧桑,滋养着我的,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心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

——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作为南宋最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还是一位曾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将军的人,却不多。

没错,是他,曾带领五十余人闯入金兵几万大营依然全身而退;是他,带领家乡父老2000余人,渡过长江,坚决竖起抗金大旗;还是他,以一介文人,写下《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方略。想必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定会被南宋朝廷所重用吧?

然而,现实是辛弃疾一生都不为朝廷所重用。部分原因是他大声呼吁抗金时,大部分人却选择与金人讲和。以至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伤自己的处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春风吹得百树繁花似锦,烟火如雨点纷纷飘落,香车宝马,满路芬香。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认为这句写的就是辛弃疾本人。在大部分人醉生梦死的情况下,辛弃疾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想,独自寻觅着自己的抗金之路。

抗金之路不成功。或许在开端时就已“失败”。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当时的金国,南宋小朝廷一度认为他是金国人派来的卧底,他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也倍受排挤。等他再次披上战袍时已经年老了。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于是便将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心投入到对诗词的创作中。

无与伦比的文采,始终如一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曾读到一篇《郁孤台之魂》,辛弃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与欣赏。

初识他,是一首《菩萨蛮》,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他站在郁孤台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风骨凛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长安,闻鹧鸪,却依然抹不掉心头病。“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从此留在心间,这是他,他扶栏远眺,望眼欲穿。

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他。原来,他本是一届武夫,驰骋沙场,跃马横刀,如此血气方刚之男儿,却失了钢刀利剑。朝廷的苟安一隅,他无奈,却只能提一只笔,用血与泪挥酒纸笺,用刀和剑刻成了一支支充满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的诗词,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

他爱国,爱百姓,爱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虽作于此,他却没有放弃自己,放弃朝廷,放弃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间,无不竭尽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够效力的机会,就捧着浑身的热情去做,创下“飞虎军”,雄镇江南,在福建招兵买马,写下“乱金必乱”的文书,却一次又一次被闲置,“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世上许多顺达之志,怎就轮不上他呢?他心难静,意难平,字字血泪,却只沦为旁观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种共芙蓉!”

一代伟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与被弃间轮回煎熬,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他大声议政,无奈报国无门。他在赣东北修带湖庄园,他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取名:稼轩。

虽后几经移居,却只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我想,他也会念几时曾经,叹何许不平,抒几份遗憾。离不开,放不下

来自郁孤台的邂逅,有幸与辛弃疾而遇,梁衡曾说“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如果可以选,我还希望在南宋的疆场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儿,拍刀催马,圆了他一生的英雄梦。

97 评论

小梅子zh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235 评论

相关问答

  • 辛弃疾毕业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西城桃乐蒂112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我的毕业论文辛弃疾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Nichkhunni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的毕业论文辛弃疾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

    hanzhe20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辛弃疾的毕业论文800字

    找准位置,绽放生命的奇葩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若生为小溪,我当涓涓以细流。 狗看家护院,围着农夫上蹿下

    新驰销售一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辛弃疾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李清照和辛弃疾并称“二安”

    桑塔卢西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