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6

清水颐园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共振论化学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麻酥酥Jessica

已采纳

BF3的共振结构式有3种共振结构式……很难画,应该是以下三个:(+)(-)表示带1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F(+)||B(-)-F|FF|B(-)=F(+)|FF|B(-)-F||F(+)三个共振结构式每一个通过旋转都可以变成其他两个。但写共振结构式时,一定要固定每一个原子。有三个F原子,所以就有三个共振结构式。附:共振结构式要求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补充回复:主要还是要遵循8电子原则。B本来有3个电子,一个双键两个单键带来4个电子,共7个。所以还需要再来一个电子,凑齐8个。所以带一单位负电。 共振论 1.共振论的意义:共振论是美国化学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分子结构理论,他认为分子的真实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典价键结构式共振而成的,共振论包括离域键、键长、键能等概念,表示电子离域化的电子式方法一共振。 共振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电子式对电子离域化系统中的电荷的分配位置等进行定性的,描述应用起来很方便实用性强。 2.共振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①当一个分子或离子,按价键规则可以写出二个以上的Lewis结构式时(它们的差别只是键或电子的分布不同,而原子核的位置不变),则真实的分子结构就是这些结构的共振杂化体,即分子的真实结是共振杂化体,共振杂化体具有上述结构总合的特征,但没有任何一个共振结构可以单独地表示该分子;各个共振结构也都不能单独存在。 ②凡分子或离子有共振者,较之没有共振的来得稳定,参加共振的结构数日越多,则杂化体就越稳定;尤其是结构相同的式子参加共振,则其杂化体最稳定。 ③在各个共振式中,能量最低而结构相近的式,所占的几率最多,以烯丙基正离子为例: ④共振能的概念,标志共振杂化体比任何单独一个共振结构式都来得稳定的程序。 3.要正确写出共振结构式,应符合下列几条规则: ① 共振结构式之间史允许键和电子的移动,而不允许原子核位置的改变。 ② 所有的共振结构式必须符合Lewis结构式。 ③ 所有的共振结构式必须具有相同数目的未成对电子。以烯丙游离基为例:CH2=CH+CH2→CH2+CH=CH2。 ④ 电子离域化往往能够使分子更为稳定,具有较低的内能,为了衡量这种稳定性,可以使用共振能所谓共振能就是实际分子的能量和可能量最稳定的共振结构的能量之差,以苯分子为例。共振结构工中,共价键数目越多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它在杂化体中所占几率较大。苯的真实结构是由八种结构式共振西成的共振杂化体,应的真实结构是由八种结构式共振西成的共振杂化体,应该指出,在上例中各式都应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方正边形碳环,不可以有任何变化,这些共振结构式实际上都是假设的结构,它们之间的不同,仅在于电子分布情况不假设的结构,它们之间的不同,仅在于电子分布情况不同,因此,各共振式的能量不全相同。I和II式结构相似,能量最低,其余共振式的能量都比较高,能量最低而结构又相似的共振式在真实结构中参与最多,或称贡献最大,因此可以说苯的真实结构主要是I式和II式的共振杂化体。 ⑤ 结构式中所有的原子都具有完整的价电子层都是较为稳定的。 ⑥ 有电荷分离的稳定性较低。 ⑦ 负责电荷在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上的较稳定。 4.共振效应是共轭效应的继续和发展,共振效应也包括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它们都是一个取代基通过π电子系统的报化效应,在很多情况下,诱导效应和共振效应往往同时者在起作用,所以也常合并称为电子效应,但是它们不是一个东西。 5.共振论的应用主要包括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在物理性质方面可以用来说明分子的极性(偶极矩)键长,离域键、键能等,在化学性质方面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产物比较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反应条件稳定,电荷的分布位置和解释多重反应性能等,但只应当适当选用而不能过分强调它的应用。总之,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是电子云的分布价键的变化和共振的结果所以解释绝大多数化学或立体化学问题时共振论,共价键论(价键和分子轨道理论)量子力学等理论要结合起来,要确实掌握共振的定量概念,因为,它们相互补充也有它们的缺点,属于共扼效应有一些问题,也是要运用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来解决。用共振式来形式化地(定性地)描述电子离域化系统很方便,在实际用上很有价值,因此用仍很广泛。

334 评论

喝茶的樱桃

共振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电子式对电子离域化系统中的电荷的分配位置等进行定性的,描述应用起来很方便实用性强。它采用经典的结构式,比起分子轨道的表示方法较为清楚简便,容易为有机化学家所接受。 不足是虽然共振论为价键理论补充了内容,对一些实验事实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对于立体化学以及反应中的激发态等问题,共振论仍显得无能为力,在某些方面作出的预测甚至是错误的。由于其任意性,在选择极限结构时,许多激发态的结构常因不符合规定而被忽略掉,在某些情况下,这是错误的。此外,也可以由“极限结构越多分子越稳定”的规定引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结论。

80 评论

shenli83浪漫满屋

鲍林在探索化学键理论时,遇到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解释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原子在未化合前外层有未成对的电子,这些未成对电子如果自旋反平行,则可两两结成电子对,在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一个电子与另一电子配对以后,就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在原子相互结合成分子时,靠的是原子外层轨道重叠,重叠越多,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一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为了解释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说明碳原子四个键的等价性,鲍休在1928一1931年,提出了杂化轨道的理论。该理论的根据是电子运动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有波动性。而波又是可以叠加的。所以鲍林认为,碳原子和周围口个氢原子成键时,所使用的轨道不是原来的s轨道或p轨道,而是二者经混杂、叠加而成的“杂化轨道”,这种杂化轨道在能量和方向上的分配是对称均衡的。杂化轨道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在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中,鲍林还提出过有名的“共振论” 共振论直观易懂,在化学教学中易被接受,所以受到欢迎,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这种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到60年代,在以苏联为代表的集权国家,化学家的心理也发生了扭曲和畸变,他们不知道科学自由为何物,对共振论采取了急风暴雨般的大批判,给鲍林扣上了“唯心主义”的帽子。鲍林在研究量子化学和其他化学理论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例如,共价半径、金属半径、电负性标度等,这些概念的应用,对现代化学、凝聚态物理的发展都有巨大意义。 1932年,鲍林预言,惰性气体可以与其他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惰性气体原子最外层都被8个电子所填满,形成稳定的电子层按传统理论不能再与其他原子化合。但鲍林的量子化学观点认为,较重的惰性气体原子,可能会与那些特别易接受电子的元素形成化合物,这一预言,在1962年被证实。鲍林还把化学研究推向生物学,他实际上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自质的分子结构,本世纪4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氨基酸和多肽链,发现多肽链分子内可能形成两种螺旋体,一种是a -螺旋体,一种是g -螺旋体。经过研究他进而指出:一个螺旋是依靠氢键连接而保持其形状的,也就是长的肽键螺旋缠绕,是因为在氨基酸长链中,某些氢原子形成氢键的结果。作为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a -螺旋体,已在晶体衍射图上得到证实,这一发现为蛋白质空间构像打下了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是鲍林195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项目。望采纳。

83 评论

相关问答

  • 核磁共振技术毕业论文

    看这样行不:【摘要】 目的:明确5种MRI征象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3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MRI图像,其中包括43例盘状半月板及其不同

    小东菇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核磁共振毕业论文题目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

    tianyaguke196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磁共振硕士毕业论文选题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影像医学向前迈进。各类检查仪器的性能不断地提高,功能不断地完善,并且随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往事随风@遗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磁共振研究生毕业论文

    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之所以后来不称为核磁共振而改称磁共振,是因为日本科学家提出

    暗旦无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共振论化学毕业论文

    BF3的共振结构式有3种共振结构式……很难画,应该是以下三个:(+)(-)表示带1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F(+)||B(-)-F|FF|B(-)=F(+)|FF|B

    清水颐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