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话语研究论文

话语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话语研究论文

论文的格式都是基本相当的 1、论文格式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

作为新闻语篇的灵魂,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分析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并通过语篇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关系。新闻语篇因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备受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作为新闻语篇的灵魂,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来自《中国日报》和CNN关于一名日本军官对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民众进行细菌战的忏悔书曝光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

引言

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所以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语篇的两个基本原则。新闻语篇是由语言构成的,而语言是人类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人类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媒介。但是语言不只是能够反映事实,它还能够用来建构事实(崔瑞国,2012:225)。韩礼德指出语言是拥有多种选择的意义系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所以话语的选择归根结底受到报道者的个人想法、立场、意识形态或者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就导致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就如福勒所说,所有对事实的描述都不是完全中立的。

新闻语篇的语言特点、思想、意识形态和立场颇受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上。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的话语选择,不同的话语选择可以反映他们不同的立场。本篇 文章 将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比较《中国日报》和CNN对二战期间一名日本军官的书面忏悔书被公开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标题,分析不同话语选择如何反映双方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一、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它综合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种学的、大众媒体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都对此感兴趣。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两本书:Language as Ideology (Kress et al., 1979) 和 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r et al., 1979)。这是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对话语的社会性分析。这一理论致力于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以及话语如何反映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汲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 方法 ,并且肯定人类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类对语言的需要是和语言的功能紧密相连的。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拥有三种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文本功能。根据Fowler 和 Fairclough的观点,概念功能指说话者对世界所有现象的 经验 认识。交际功能反映说话者对某一现象的态度以及评价,自此基础上建立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文本功能是前两种功能的工具,听话者可以通过此功能理解说话者的话语;而且文本功能还可以把话语和语境联系起来。

批评话语分析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类语言的选择有意或无意地遵循一定原则,也就是说,话语是基于说话者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所以,语言形式是由社会功能决定的,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的意识形态,并且有助于保持并强化社会意识相态的不同。

作为一种公众性的话语,新闻报道与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是密不可分的。新闻标题使用精准语言浓缩、概括新闻的大意,这种浓缩有自身的特点,能够反映独特的语言风格,揭示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分析主流媒体的新闻标题是非常具有可实践性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一分析了解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更形象地理解媒体自身的主张和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话语时强调话语生成、传播和理解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般分析方法是:首先,分析语篇的结构特点,并且与语篇生成的技巧以及过程联系起来分析。例如,批评话语分析会用“名词化”和“被动化”来描述在文章中大量出现的动作名词和被动结构,这是话语生成的两种代表形式。然后,分析这些技巧和过程是如何把意识形态灌输到具体内容中的。最后,进一步论述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过程具备怎样的社会作用,像有助于获得、保持或推翻一定的权力关系。

Fairclough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应该把文本分析和社会分析结合起来,他还进一步提出话语分析应该包括三个过程:文本分析、过程分析以及社会分析。文本分析与批评语言学相似,它主要描述语言特点并且揭示蕴含的社会性含义。过程分析目的是阐释话语生成和话语推断过程的社会关系。社会分析用于解释话语的社会环境和其对话语的影响。

二、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

2014年7月16日,二战期间一名日本军官的书面忏悔书被公开,这证实了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使用伤寒和霍乱疫苗对中国民众进行细菌活体实验的事实。《中国日报》和CNN同时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但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新闻标题:

Officer confesses Japanese army used bacteria on civilians in WWII (China Daily);China highlights Japanese war crimes (CNN)。

(一)文本分析

首先,两个标题的主语不同:《中国日报》把日本军官作为主语,而CNN把中国放在主语的位置,在这两个标题里主语是事件行为的实施者。《中国日报》的标题表明日本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愿意对自己二战期间的残忍行为忏悔,这只是想向社会披露这一事实。

而CNN的标题把人们的视线转向了中国,强调是中国在故意突出日本二战期间的罪行。试图让公众相信公开日本军官的忏悔书很可能再次引发中日间的口水之战,而且中国应该为口水战甚至于对两国外交的不良影响负责。 (二)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在于分析话语生成以及话语的理解,此部分将从话语产生角度分析两则新闻标题。《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官方媒体使用这一标题,表明作为二战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中国希望日本能够正面历史,承认二战期间所犯罪行。然而,日本一直试图篡改历史,掩饰其罪行。而日本军官的忏悔书证实了日本二战期间的罪行所以《中国日报》从中国人民的立场出发选择这一标题 。从对标题的分析可看出《中国日报》言语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的英语媒体,是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的英语媒体首选。《中国日报》希望引导其读者选择其主张,向读者渗透其意思形态。

CNN24小时向全世界播报新闻,并且特别关注亚洲,在亚洲国家设立了7处新闻机构加强对亚洲的报道。中日关系是亚洲非常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对此CNN一直非常关注。CNN代表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立场,我们可以从其新闻标题中了解美国对报道事件的态度。在标题中,CNN使用的“highlights”明显地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这一标题显示美国认为是中国在蓄意强调日本的罪行,引起中日之间的敌对。其实,CNN把人们的视线导向中国是在偏袒日本,减弱读者对日本的关注,特别是同样在二战期间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民众对日本的关注。美国和日本同属于

(三)社会分析

社会分析用于解释话语的社会环境和其对话语的影响。安倍晋三,在2012年参选为日本首相,他手握可以改善中日双边关系的机会。但是,出身于日本右翼政党,安倍晋三针对中国的方针政策会明显偏向右翼,强调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刘江永,2013:116)。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毫不考虑二战期间受其侵略的国家民众的感受,这使得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中国日报》的新闻标题是对日本拒绝正视历史问题的反击。

美国是“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级大国,与中国和日本都有密切关系。进入与21世纪中日关系迂回曲折,美国时刻密切关注着中日关系的演变。美国一直试图保持中日关系的适度紧张,保证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刘卫东,2007:14)。所以美国的新闻报道也与其国家总体战略保持一致,致力于始终维持中日关系的适度紧张。

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对这一事件采用不同的新闻标题反映了中国美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两家主流媒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报道事件,分别代表两个国家不同的声音。社会环境可以影响新闻报道语言的选择,而新闻报道又反过来反映社会环境。

三、结语

那你去(现代语言学)书里看下呗

冲突性话语研究论文

code-switching

冲突话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经常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则会成为交际中的一道障碍。许多学者已经对冲突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但是从语用学角度考察两性冲突话语的文章还较少并且不够详尽。 本文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剧《绯闻女孩》中两性冲突话语为语料,用实证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两性间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缓和方式。基于此理论的解释,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际双方未能动态的顺应交际过程中的交际语境等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冲突话语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社交世界包括说话人出发点的差异,忽视了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包括男女间认知方式的不同和情绪表达的不同,这些因素都成为两性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基于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本文探讨冲突话语的结束和缓解方式,正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才导致了冲突的产生,所以只要交际双方意识到这个问题,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冲突就会停止甚至避免。 本文还探讨了冲突话语产生的作用。冲突话语会产生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的作用,即趋异性和趋同性。一方面,冲突话语具有分裂性和破坏性,使交际中断,这种消极作用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交际双方能够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就能缓解或者终止冲突,使交际趋于和谐,对整个交际过程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两性冲突话语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两性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

写些关于各地语言文化的异同怎么样?

首先这两个方向在语言学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虽然互相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如果你学过语言学,那么建议首先看一下这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下又有不同的points。首先定义不同,然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两种研究的理论意义不同,实践意义也不同,对人类的其他活动就有不同的作用。首先把语言学里面这两部分内容看通,然后在知网里搜集关于这个的资料,最后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创新就够了。

红楼梦话语研究论文

从写作风格 ----草蛇灰线,绵延千里。词藻-----清新华丽。一语双关,剖析人物心理到位,暗含用意。再结合时代背景,点出独特之处至古罕有,弦外音亦能点出人的性格,地位,甚至家事。。

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谈到红楼梦的哲学与人生意境。其实就红楼梦单一章回作文学技巧的琢磨,红楼梦也绝对值得一再反覆的看。这也是我再三玩味红楼梦的原因。 譬如红楼梦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就是我很喜欢的章回,因为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和黛玉的恋情,含蓄婉约却又很传神。 关於爱情的描述,其实我最害怕看到白描,这样会把爱情写肉麻了,反而不耐看。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红楼梦》语言的基本特色是:准确,生动,精练,自然。它的语言风格跟整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谐一致,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所用语言都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有的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也正是曹雪芹语言艺术超过任何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地方。 曹雪芹是一个自觉追求“雅俗共赏”的语言境界的作家,他多次借书中人物的口表达他的语言艺术见解,宝钗评黛玉的语言,“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要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是主张把活的生活语言加工提炼成文学语言,则要“用字用句皆入神化”(78回)虽是淡淡的,回想却有滋味”(43回)这是要吸收文言语体的艺术传统。“另出已见,自放手眼”(78回),① “词句新奇为上”(48回),这是要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很难用几个词语概括大体言之,是丰厚而纯净,凝炼而自然,优雅而本色。”② 而从语言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古代小说艺术集大成的巨著,《红楼梦》语言的最大特色乃是它的无比丰富和浑然一体,这部小说,几乎汇集了中国古代小说甚至整个古典文学的语体形态,有学者早已指出,《红楼梦》的语体构成,包含四种类型:一是纯粹的口语体;二是白中带文,即接近口语而稍有文言成分的白话体;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四是诗、词、曲、赋、诔、偈、简札、联额、灯谜、酒令等古典散文和韵文。但它们并非任意杂糅和生硬凑合,而是统一《红楼梦》的基本体式——口语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中,融化在《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里。 人物语言是《红楼梦》语言的主体,也是《红楼梦》中活的语言宝库。《红搂梦》中的许多日常生活描写,几乎就是由密接的,不作任何辅助描写的对话构成的。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一种运用生动口语滔滔不绝地长篇说话而毫不使人厌烦的本领,熙凤、贾母、刘姥姥、晴雯、小红、麝月、探春,甚至包括“没嘴的葫芦”袭人。这些“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的生活语言,既保存其俚俗本色,又成为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

《红楼梦》研究论文“开篇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涉及面广,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意义深刻,其在民间的流传之广、影响力之大也是其它古典小说难以比拟的。从思想内容看,《红楼梦》是非常成功的。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对封建社会中种种矛盾的揭示,反应出那个时代社会的罪恶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及其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腐朽害人的封建制度必将衰亡的事实,如贾府的最终衰落;赞颂了勇于反抗的新生力量,如晴雯、鸳鸯的的斗争,宝玉终不愿做克绍箕裘的孝子,终离家出走;揭发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如司棋、晴雯的牺牲,四儿、芳官被赶出贾府,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女统归薄命司;褒扬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思想,如宝玉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简直是对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男尊女卑”的颠覆,宝黛爱情早以不是停留在《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之类的陈词滥调之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认同——对四书五经的排斥等。表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以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说明曹公的创作早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要算是对人物之间性格矛盾的细致刻画,曹公将这些冲突巧妙的连接起来,情节感人,扣人心弦,从而彻底的暴露出封建礼教制造的种种恶果,有力的鞭挞了旧社会的罪恶,将一个又一个悲剧赤裸裸地揭穿出来,进而完成《红楼梦》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对于环境的描写更是为《红楼梦》这一伟大不朽作品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贾宝玉心中,女儿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可敬、最纯洁的人。无论在那个方面都远在男人之上,所以是“人上之人”,这一点尽人皆知不必废话。同时,宝玉更进一步的认为女儿是不能出嫁的,否则便变了质。由纯洁无暇的自由身、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固然可恨,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可悲,大观园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女儿们的庇护所,希望女儿们永远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免染上男子龌龊的气味(电视剧中女主角常说的“天底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由此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男人自然是不能进入的(除宝玉和稚嫩的贾兰外,其他男性最多也只进入怡红院,而高鹗的伪作中,贾琏、王大夫竟大摇大摆迈进潇湘馆,荒唐!),园中的逍遥日子近乎完美,继而为查抄大观园的悲剧发生起到了对比和铺垫的作用,让人感伤极深,不禁潸然泪下。而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后,宝黛爱情的成熟则标志着僵持局面的基本形成:家长方面坚持薛宝钗,而贾宝玉不愿放弃林黛玉,贾府的决策者——贾母也陷入了犹豫当中。随后的人情世故的变化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种矛盾爆发,贾家渐渐以无法维持,贾宝玉走什么路子转而成为挽救贾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有稳重大体、家境富裕的薛宝钗才能扶持宝玉走上封建主义所谓的正路就顺理成章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如平等待人的宝玉、成熟端庄的宝钗、多愁善感的黛玉、满腹心机的凤姐、逆来顺受的迎春、憨厚可爱的史湘云、情傲孤高的妙玉、善良朴实的刘姥姥等等,每个人物的性格、每桩人事和人情,都描绘的十分细腻、十分真实。宝玉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典型。宝玉的性格是及其难得的,受周围出身低下的丫鬟们影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公子哥儿,却讨厌士大夫。统治者与被压迫者,本是对立的阶级,而贾宝玉却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几乎有些恋母情结的他,很少有主子架子,以伺候丫鬟为乐。摆在封建地主阶级少爷贾宝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研究四书五经做官,否则便同丫鬟、“戏子”门在一起,走下坡路,他选择了其二,十分尊重和体贴女性。另一特点便是不遵守封建制度的一般规矩,不愿与官宦往来,只要将怡红院门一关,那便是一个世外桃源。对于反对四书五经与科举这样原则性的问题,即使是宝钗、湘云劝他注意仕途经济他也立刻回斥,虽然他的恋爱婚姻问题依然等待家长为他做主,但毕竟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一个人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里看地面”,作者也给予一定的肯定。林黛玉则是另一个精神反叛的典型。她幼时丧母、弃父进京,从不像薛宝钗那样以扼杀自己的个性为代价来讨好众人做一个所谓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贾探春那样抛弃亲情以保证封建主子的威仪,更不像王熙凤那样灭绝人性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她至纯至善、崇尚真情却要独自面对这个充满虚伪、邪恶、贪婪、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的社会;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而命运却没有给予她丝毫同情;她坦读《西厢记》,酒后任意挥洒自己的才华。面对这样的环境,她怎能不多愁善感?不是小气、心胸狭窄,只是为唯一的知己---宝玉献出了全部,怎能不患得患失?只是百年后,孰知葬花悲?而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薛宝钗则是封建礼教思想下的一个正面悲剧。她十分推崇那些封建思想,把其当作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的最高理想,完全沉浸在为自己编织的网中她遵守作为一个封建淑女所有规则,刻意求工的要求自己成为典范,甚至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不做一件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事。她把自己全部的爱藏于心中,一切去等待家长的抉择乃至支持黛玉和宝玉的结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的少女,最终却并没有的属于自己的爱情,反倒给予她的是一个悲惨的宿命。进一步的证实封建礼教的虚伪性。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迷恋金钱和权力、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其实她是一个对平等和幸福的追求者,面对无耻的贾瑞,她选择了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她有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贾琏在自己生日时出去偷情这件事上所做的是错误的。封建男权蹂躏了无数女子,要求女性遵守所谓的三纲五常,把原本的夫妻的转化成妻妾矛盾,逼得凤姐去迫害尤二姐等原本无辜的人,但在那个时期,这不是可悲、可怜反倒是可恶、可恨、该千刀万剐的。男权的衰落并没有给这位女强人带来空间与理解,贾府衰亡的一切责任竟都归咎于她,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凄凉。《红楼梦》无论是在题材、体裁、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都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曹公以优秀的文笔,将种种背景、各色人物、各种事件巧妙地贯穿起来,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紧凑而完整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愧为一部既可读、又耐读的经典名著。

论文夫妻冲突话语研究

夫妻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是一次沟通解决不了,如果有,那么来两次。我们要从以下几个点来思考:

1.心态准备

家庭系统治疗的基本假设就是,一切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这个假设其实也很好理解,认同这个假设也就是认同你们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相信某件事,那么这件事发生的概率也就会更大一些。反正,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那就很糟糕,你甚至都不相信你们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你还会很努力地去积极沟通嘛?答案可想而知。

2. 如何沟通

那我们该如何沟通呢?可以找一个彼此相对空余的不被其他事情打扰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平心气和的探讨你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比如可以在一个彼此都休息的周末,邀请对方跟你一起,面对面坐下来,握住对方的手,去表达:“亲爱的,我发现最近我们之间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们好像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我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我希望可以跟你好好沟通这个地方。我有时候会感到委屈……”,就像这样,坦诚的去表达你内心的所有想法、情绪、以前未表达的内容。

3.沟通切忌

在矛盾处理的过程当中,虽然在前面我提到,真诚一致,坦诚的表达你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但并不是说什么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在沟通当中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首先是避免翻旧账。可能你会记得很多对方过去不好的事实,比如某次忘记了自己生日,又或者对方在大街上多看了好几眼别的美女等等,但请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否则争论自然陷入翻旧账式的没完没了。另一方面,除了你去充分地表达外,你也需要给到对方表达的机会。通常我们会认为轮流发言是比较好的形式,在你想要说的时候,你可以礼貌的问对方,“你说完了嘛?我想就你刚刚说的做出一些反馈”,就像这样,先反馈对方的话,再去讲你想要讲的点。

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得心应手地处理沟通这件事的。(文/艾萌 atanqing,一个略懂数据分析的心理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自在如风的叶老师)

很多时候,发生矛盾,并不是不爱,而是因为你不懂何为冲突。

我们称情侣或者夫妻为亲密关系。很难想象亲密关系之间没有摩擦,我们总是会出现意见相左、愿望不一的时候,这很正常。

但是你有想过它出现的原因吗?为什么我们经常或和另一半发生冲突?很多时候女性认为:是他不爱我;而男性会想:是她无理取闹。

而真实原因并非如此。

本文从亲密关系中出现冲突的原因、冲突的过程、夫妻类别、解决方式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希望对于亲密关系的相处有益处。

冲突原因

有很多人更容易体验到冲突,原因如下:

1.人格:面对冲突,随和性高的人比随和性低的人更容易做出建设性的反应,而非争执。

2.依恋类型:下文单独做出说明。

3.生命阶段: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次数会多过以往,但是一般而言,超过25岁,次数会渐趋平稳且在减少。

依恋类型:

巴塞洛缪将成人分为四种依恋类型:

1.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忧心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2.痴迷型: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情感,但经常发现别人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不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

3.恐惧型: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让我感到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们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4.疏离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被别人依赖。

这四种类型的形成与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但并不是说无法改变,比如安全感一类的情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们不能将其完全归咎于原生家庭,虽然,有些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影响确实很痛苦。

这些潜在的性格如一枚不定时炸弹,经常让一个人上一秒面色平和,下一秒可能就暴跳如雷。所以控制情绪、掌控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普遍从两个维度来区分这四种类型:一是回避亲密,二是忧虑被弃。

从依恋的双维度图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型和痴迷型具有较低的回避亲密,疏离型和恐惧型具有较高的回避亲密;安全型和疏离型具有较低的忧虑被弃,痴迷型和恐惧型具有较高的忧虑被弃。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痛恨背叛更胜常人。很多人不愿意珍惜一段情感,是因为她在最开始就害怕分离,所以索性不深入的相处,只是为了避免最后受伤。

是不是很矛盾?可是事实就是如此。

冲突过程

1.激发事件:

无理要求:提出伴侣无法接受的要求;

双方要有深入了解,在相处的过程中摸清对方的底线,以免犯下错误而不自知。

拒绝:某人请求另一个人做出期待的行动,而另一方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做出反应;

拒绝,在情侣交往中很常见。清楚对方拒绝的原因、怎样做才可以消除对方的拒绝是需要摸索的。

累积的烦恼:烦人小事一再发生,人们会表现出厌恶和恼怒的过敏反应。

如果不解决平日里的小事,很容易让小事变成大事,最终发生质变。蝴蝶效应在伴侣交往中也是异常明显的。

2.归因: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做得事做出更好的评价,而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贬低,甚至是恶意揣测别人意图。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们要对客、公正的看待伴侣的行为,不能因为自利偏差而误会了伴侣的行为意图。

很多时候,伴侣一方会觉得另一方的无心之过是有意为之,其实不然。换位思考是解决这种事情的良方。

伴侣是自己选择的,如果真的是伴侣人品不过关,应该趁早离开这样的伴侣。不过大部分的伴侣都是普通人,不存在所谓的“坏人”之说。所以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好地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3.介入和升级

冲突开始让双方都为自己辩解,这时,只有双方都希望避开争端,才能避免冲突,并且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争端才会消失:要么激发事件微不足道,不值得积极地争执;要么争端看起来很难处理,对冲突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非以上两点,冲突还会加深,这时候双方会暴躁。争吵声不断的冲突包含有蔑视、防卫、拒绝和交战状态等伤人感情的成分,大多数人都会为之厌烦或恼怒。这些情绪会引起生理唤醒和紧张。

伴侣一方暴躁易怒会惯常的也使伴侣另一方变得愤怒。生活中自己就经常这样,明明事情可以得到缓解,我却偏偏闹脾气,让本来不生气的男友也变得不开心,这样事情会越来越糟。而我却还会想:你竟然生气?你生什么气呀?完全跑片主题。

具有安全依恋类型的人面对冲突时,其生理反应会更温和,反之,会更暴躁。

冲突发生时,回避亲密与高水平的敌意有关,可能是因为回避亲密的人不太愿意妥协,为了伴侣的利益做出牺牲更加惹怒他们。

4.接近/退避模式

一方(接近者)批评/不断唠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退避者)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这种行为就是接近/退避模式。

受到退避者消极退缩的影响,接近者可能会更加执着于解决争端,然而这种增加的压力会使退避者更加抵触、寡言,并且这种模式还会继续下去。(很多伴侣都这样,这不利于冲突的解决,更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

多数情况下,女性是接近者而男性是退避者。

这种模式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女方说着不停,男方听着不说话,如果这个时候男方可以低头认错,还是能使氛围得到缓和的。但是生活中很多夫妻发生争执时,男方的沉默让女方在火冒三丈的基础上更加生气——连最起码的回应都没有!

所以这种模式是恨伤害夫妻情感的一种模式,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不要妄想女方可以少说几句——男方越是沉默,越是难以遏制女方的怒火。这种伴侣相处模式伤害情感不谈,叶对女方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生气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如若伴侣之间是此种相处模式,男方应该主动做出改变。虽然做出回应女方怒火不一定减少,但是可以让怒火得到发泄,并且对夫妻的情感伤害也更小。

5.协商和顺应

并非所有的冲突都会加剧或者恶化,有些的确会平静下来,随之出现协商。

这时会出现4种类型: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忠诚(乐观对待);离开(破坏性、威胁/大打出手);忽视(袖手旁观,看情况恶化)

这样的伴侣相处模式是很完美的,不存在没有任何争执的伴侣关系,却存在让争执得以解决的伴侣。

四类亲密关系

应对冲突的不同反应将亲密关系分为4类。

1.多变型:会发生频繁、激烈的争论。但是他们能充分运用智慧和幽默来缓和愤怒。

这样的伴侣中至少有一位是安全型伴侣,通过自己乐观与情绪控制,引导对方渐趋平静。

2.确认型:有礼貌的争斗,他们常常通过表达共情、理解对方的观点来确认彼此。

这种伴侣通常是忧虑背弃,一再确认对方真实想法以给予自己信心。

3.逃避型:很少争吵;如果真有争执,也非常温和谨慎。

这类伴侣一般双方都是安全型,具有较高的回避亲密与较低的忧虑背弃。不过这样的结合几率是比较低的。

4.敌对型:交往表现出负面特点,很少倾听对方言语,对对方表示蔑视、批评、防卫、退避。

这是种可怕的亲密关系。戈特曼认为:前三类亲密关系会维持下去,而敌对型亲密关系相对而言更容易分开。

解决方式

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不要退避:退避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要直面冲突,开始思考,并且是想解决冲突而思考;

问题的存在不是为了压制,而是为了解决。一般而言,如果当前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感情也会更进一步。

出现问题,说明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一旦问题解决,情感也会迈出新的一步。

2.不要消极:无法想象从未有过冲突的亲密关系该是多么乏味无聊。冲突也有益处。

遏制讥讽、克制轻视、丢弃厌恶,粗鲁、暴躁、刻薄的行为对亲密关系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所以即使再生气,也不要说出令对方伤心、令自己后悔的话。

3.不要陷入负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怪圈:冲突是正常的事情,并非无法解决的困难事情。当发生冲突时,不要提起往日冲突,也不要用悲观心理看待冲突,冲突解决即可。

伴侣在平日的生活里发生争执,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吵吵闹闹才更热闹。度过争吵,感情向前迈进一大步,何乐而不为呢?

有吵有闹,油盐酱醋,才是最生活的爱情。

我是月华,如果觉得我的答案不错,就为我点个赞吧!谢谢你!

冲突话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经常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则会成为交际中的一道障碍。许多学者已经对冲突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但是从语用学角度考察两性冲突话语的文章还较少并且不够详尽。 本文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剧《绯闻女孩》中两性冲突话语为语料,用实证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两性间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缓和方式。基于此理论的解释,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际双方未能动态的顺应交际过程中的交际语境等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冲突话语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社交世界包括说话人出发点的差异,忽视了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包括男女间认知方式的不同和情绪表达的不同,这些因素都成为两性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基于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本文探讨冲突话语的结束和缓解方式,正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才导致了冲突的产生,所以只要交际双方意识到这个问题,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冲突就会停止甚至避免。 本文还探讨了冲突话语产生的作用。冲突话语会产生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的作用,即趋异性和趋同性。一方面,冲突话语具有分裂性和破坏性,使交际中断,这种消极作用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交际双方能够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就能缓解或者终止冲突,使交际趋于和谐,对整个交际过程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两性冲突话语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两性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

心理对策一:感恩婆婆,让婆媳间的磁场充盈着正面的能量 如果没有婆婆从小含辛茹苦的培养丈夫长大成才,也就没有你现在的好丈夫和你幸福的幸福婚姻。 这样想就让媳妇心中对婆婆多年来的努力付出心怀一份感恩,如果能够这样,媳妇对婆婆有时候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与语言就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而少了一份愤怒和不满。 而且当媳妇发自内心对婆婆的感恩,被婆婆感受到时,会弥补婆婆内心失去儿子的巨大失落感和不平衡感。 进而对媳妇的愤怒和攻击就会少许多了。这样在心理层面上就不再是俩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战斗局面了,而是儿媳一起感恩孝敬婆婆的和谐场景了。 心理对策二:孝敬婆婆同时和婆婆保持心理上的距离 很多女士想要好好对婆婆,进而让婆婆把自己当成女儿对待。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从潜意识来说,母亲往往是很难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的。 中国的母亲,从小到大往往对儿子“灌注”了太多的感情。儿子结婚虽说会很欣慰,但也往往伴随着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巨大失落, 所以,对于婆婆内心这种矛盾的感情,你需要理解。所以,指望婆婆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对自己的女士,是注定要经历心理上的失落和失望的。 如果与婆婆心理上走的太近,潜意识中对婆婆会有更多的心理期待,当期待落空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受伤和心寒。 心理对策三:平衡家庭中的系统关系,关注婆婆的.情感需求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对儿子投注太多的感情,往往是在自己的婚姻中和丈夫的关系上有情感缺失,进而来通过儿子补偿。 所以你和你的爱人要理解婆婆的心理,可以考虑怎样一起来帮助和促进你的婆婆和公公感情越来越好。这样你的婆婆心理上因为儿子娶妻而失落的情感就找到了新的心理出口了。 这样可能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就少了。这招也可以算是心理学上的围魏救赵了。同时和丈夫要经常给予婆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关爱,让婆婆感受到,即使儿子娶妻成家了,对自己的关爱也没有少。 心理对策四:学会理解丈夫的心理,做智慧妻子 在婆婆和妻子的冲突中,潜意识的台词就是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妻子需要在心理上接受对于自己的丈夫来说,生命中有两个同样最为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自己。 那个如果媳妇和母亲都掉进河里先救谁的愚蠢问题的思维,只会将婆媳关系弄的更糟。在婆媳关系的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妻子往往希望丈夫的立场站在自己这边,结果往往让丈夫觉得妻子不够懂事和包容,并让丈夫左右为难。所以聪明的妻子,往往会在这样的情况中,让丈夫站在婆婆的角度上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丈夫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妻子即理解自己又通情达理识大体,进而夫妻之间的感情和默契会更深。 婆媳关系冲突的几大对策2 管理好第一印象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印象对于婆媳关系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女性之后对于婆婆或儿媳的看法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在初次见面时,都可以在真实的前提下尽量给彼此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例如,儿媳可以用心为婆婆准备一份礼物,婆婆可以为儿媳营造一个温暖和高接纳度的环境等等。虽然第一印象可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这也是“先入为主”所带来的效果。 保持一定的边界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婆媳关系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婆媳之间缺乏独立性、缺乏对于隐私的尊重造成的。因此,适当的距离和应有的尊重十分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婆媳之间,特别是婆婆对儿子和儿媳的独立生活如果能给予更多尊重,对于建立一段成功的婆媳关系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如果遇到争端和困境,可以从远离的角度来解决,尽量从亲密的家庭生活中脱离出来。 儿子/丈夫在婆媳关系中的作用 尽管婆媳关系是一种婆婆与儿媳之间的二元关系,但实际上,它不断受到儿子/丈夫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他们婆媳关系中,扮演最多的角色是“解释者”或“中间人”——在这种情况下,婆婆和儿媳没有直接发生互动,而是丈夫在其中进行关系调节和问题解决。不过有趣的是,在实验中,只有的儿媳认为婆婆会与她的儿子沟通解决婆媳关系中的问题,但的婆婆认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总之,婆媳关系中,他们共同所爱的这个男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丈夫/儿子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个家庭维护自己的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婆媳之间自然会相处得更加融洽。 不过,由于婆婆和儿媳之间存在的诸多客观差异,难免还是可能会发生摩擦。但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甚至发生剧烈的冲突。高度冲突不仅会导致婆媳关系出现负面结果,对于整个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 化解冲突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冲突和问题为言语冲突,即出现冲突性话语。冲突性话语的本质是一种面子威胁,包括威胁到对象希望受到认可和赞许的正面自我形象,以及对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造成损害。例如,下文中的婆媳就发生了冲突性话语,婆婆的话对儿媳的正面形象直接进行了贬损: 婆婆:“我是叫你买,不是叫我儿子买!” 媳妇:“难道不一样吗?” 婆婆:“一样个屁!我儿子的钱全部交给我,你交给我一分钱了么?什么家教啊,做错了事,婆婆说你几句还顶嘴!你爸妈没读几天书,自己没脑子没家教,教育出的女儿更没家教!……” 面对冲突性话语,良好的沟通方式很重要。在秉持着真诚和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要想缓和关系、避免激化矛盾,可以参考运用一些适当的策略。首先,缓和策略,即婆媳双方运用较为间接的、迂回的语言方式来减少这样的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达到缓和冲突的目的,包括模糊限制语、部分同意和疑问等。 例如,当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多使用“可能是”、“我个人认为”这一类的限定词语,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可以不至于激化两人的不一致。其次,还可以使用折中策略,即如果在言语冲突中需要表达出明确的异议,选择较为直接的话语,但尽量使用一种较为平和的语气,不加入激化矛盾的修饰词、“就事论事”。 此外,向对方妥协让步、转移当前话题和使第三方介入,都可以让婆媳间的言语冲突尽快结局(周晓婷, 2015)。研究结果表明,在言语冲突现场如果有第三方在场,第三方介入是结束婆媳间话语冲突的主要方式;如果仅有婆媳两人,主动撤出谈话则是主要的结束模式(刘昕宁, 2013)。因此,丈夫/儿子如果在场,应该在妻子和母亲出现言语冲突时,及时进行调解,避免矛盾的激化。 其实,发生言语冲突的本质还是婆媳之间观念、习惯或行为等的不一致,因此,二人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更为公开和直接的沟通,自我表露出彼此心中的感受和期待;还可以给对方买一些礼物表现出自己希望与对方的心意;在自身上,也可以尝试从内心里接受两个人存在的差异、接受对方在适当的程度上进入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一部分更为强硬的行为,例如表现出愤怒并避开婆婆、停止与婆婆的互动、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接受和解分歧,这些行为在一部分情况下可以解决有矛盾的紧张局势,在其他情况下并不能,产生的结果是喜忧参半的。 说到底,要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尊重、理解和沟通是最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婆媳二人在日常相处中去思考、探索和不断磨合。

小学课堂话语研究论文

多让孩子接触数学方面的尝试

前段时间,深圳南山区在我校举行了区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听了15节课。参赛的老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本文章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语言具有解释概念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班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4.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语言具有解释概念的能力。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且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领域《标准》对数学语言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会说,有的学生怕说、不敢说,有些根本不会开口,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①数学课堂教学囿于“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传统教育倾向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侵害,使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示。②教师对数学语言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数学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因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③受班级学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太多,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想说而说不清楚,一些好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倾听。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不能准确规范地表达数学语言。④学生本身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除”与“除以”、“数位”与“位数”、“数”与“数字”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之类的语言就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二、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全班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处于高涨,教师也因势利导,组织全班评价,为学生再次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得到完善,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升华。全班评价时,先由一组或一人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4.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我在课堂小结时,经常这样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三、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说得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说的培养侧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本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4)在几何形体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说出其特征几何形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还重视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抓住挈机,发展说的能力。四、在学生阅读数学中,丰富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五、在学生“编写”中,强化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示范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数学语言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 索引序列
  • 话语研究论文
  • 冲突性话语研究论文
  • 红楼梦话语研究论文
  • 论文夫妻冲突话语研究
  • 小学课堂话语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