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西文学对比论文题目

中西文学对比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中西文学对比论文题目

体裁不同的可以比较!《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有比较的价值!学术论文里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比如;生则同衾 死则同穴--《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 郑青虬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还比如:弥合与抗争——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古典悲剧的不同美学风格王利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富阳311400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3卷第5期除了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有网上的一些文章。在《孔雀东南飞》中,本来,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她们的爱情悲剧也就结束了。正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双双殉情。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仅要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追求,而且要表现他们的爱情对两家世仇的战胜。“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剩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悲剧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刑法也没能阻挡他们溃烂的纷争,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却化解了他们的世仇。正如罗密欧所说:“这些都是怨恨造成的后果,可是爱情的力量比它还要大过许多”。神父劳伦斯之所以愿意帮助罗密欧一臂之力,就是“因为你们的结合也许会使你们两家释嫌修好,那就是天大的幸事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更具有震撼力。虽然黑格尔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朵柔嫩的鲜花都种植在不相宜的土壤里,但是他们不是只有死,才能捍卫爱情。而刘兰芝和焦仲卿却是只有死,才能捍卫他们的爱情。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尾是两家和好,而《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则是他们死后的团圆。“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种死后团圆不但是对他们真挚爱情的有力肯定,而且是对摧毁他们的邪恶势力的坚决否定。也就是说,他们不但生前拼死抗争,而且死后继续斗争,邪恶势力可以碾碎他们的骨头,但打不垮他们的精神。申纯、王娇娘的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的深化和发展。申纯、王娇娘所追求的爱情与刘兰芝、焦仲卿相比,可以说境界更高,即他们所追求的是“同心子”爱情。无论是《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焦仲卿,还是《娇红记》的申纯、王娇娘,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不惜以死抗争。 `比较一下三剧的异同 (1)发生的背景相似。都发生在封建社会 (2)发生的原因相似,都受到了封建家长的干涉或阻挠。 (3)故事的结局相似,主人公都双双殉情而死;悲剧的制造者最后都被感化求和解。 主题相似,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也都借此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 B`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1)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楼台惜别--- (结局) 祝被逼嫁人撞墓殉情 化蝶双飞 3.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新教材高语第四册),与我国汉代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新教材高语第三册),都是享誉世界文苑的奇葩,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比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却存在着诸多相同之处。 (一)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因此,它们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 (二)故事结局相同,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也说:“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富丽的金像卧在他情人的身旁,这两个在我们的仇恨下惨遭牺牲的可怜的人儿。”痛悔之心,溢于言表。《孔》诗虽然没有《罗》剧这样明确,但末段“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中的“求”字,也暗示出焦刘两家的后悔与和解。 (三)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罗》剧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但封建贵族之间的世仇却从此消除,爱情的理想也仍然得胜。《孔》诗主体上以浓烈的现实主义叙述了封建家长制对主人公的迫害,但最后一段写两家合葬,墓上桐柏交荫,鸳鸯双飞,象征两人的爱情永久不渝,也反映了人们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两作中都浑然融为一体。 (四)主题思想相同,都通过青年爱人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当然,两作的不同点也是较为明显的。 (一)作品样式不同。《罗》剧是一出五幕话剧,是莎士比亚问世的第一部伟大的戏剧,它自十九世纪以来开始在世界流行,这段凄艳动人的故事现在已家喻户晓。《孔》诗是一首五言乐府民歌,我国古代最长最杰出的叙事诗,自汉代以来即广为流传,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悲剧过程不同。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因误会而产生的,因此其命运是偶然的而不是悲剧性的;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则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孔》诗更具有悲剧性。 (三)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为了追求自由爱情,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而走向死亡,但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新时代热烈的理想气息。刘兰芝和焦仲卿身上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带给读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愤和痛惜。 (四)反映的社会背景不同。《罗》剧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夕的维洛那,那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封建势力仍然固守着统治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家族发生的冲突,即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孔》诗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庐江,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臻于成熟,封建制度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刘兰芝的不幸具有社会普遍性,体现了当时社会里千百万被压迫妇女的共同遭遇。 4.罗密欧朱丽叶梁祝爱情故事的异同点,主要求不同点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同为爱情悲剧,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者文本的比较中,探求中西审美在主观善美与客观真美、伦理与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及原因.并从动画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评析中,探讨中西审美的同质化倾向及中西审美的互补问题.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命运的人生》6.解读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7.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8.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母鼠》9.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0.解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11.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象征内涵12.解读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3.解读亨利希•伯尔的《莱妮和他们》14.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15.简论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世界16.屠格涅夫笔下的农民形象17.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19.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诗歌21..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形象分析22.探析《钦差大臣》的狂欢化23.从《小癞子》看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4.论《断头台》的复调性(艾特玛托夫)25.分析杜拉斯的《情人》的叙事技巧26.如何理解困扰当代西方的“荒诞”观?27.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人的异化问题28.从悲剧《禁闭》看萨特的哲学思想29.论萨特的《局外人》的现代意识30.奈保尔的“殖民地文学”反映了被殖民者怎样复杂的思想?31.论卡夫卡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贡献。32.《钢琴教师》中主人公埃里卡的自残说明了什么?33.解读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的现实意义。34.谈谈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哲学启示。35.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忏悔情结36.关于勒·克莱齐奥①勒·克莱齐奥与中国②勒·克莱齐奥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③勒·克莱齐奥创作的文化解读④勒·克莱齐奥作品的叙事艺术38.布克奖、俄语布克奖39.果戈理与中国(果戈理诞辰一百周年)40.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结构看潜意识的作用41.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42.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研究。43.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4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宗教问题研究。45.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46.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47.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8.《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49.《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50.《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51.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52.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53.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54.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55.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56.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57.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58.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60.沉默与爆发的魅力——试论苔丝悲剧中的性格因素61.从海丝特的悲剧看《红字》对清教思想的批判62.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63.探析“雷雨”的审美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曹禺《雷雨》之比较64.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比较研究65.东西方戏剧“弃妇”形象比较研究66.西方文学与宗教神话原型67.中国近代戏剧形式与外来文化68.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比较研究69.《雷雨》与《娜拉》比较研究70.《雷雨》中的宗教文化色彩71.繁漪和伯莎比较研究72安娜和娜拉比较研究73.由简•爱、娜拉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74《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督教色彩75.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76.中西长篇小说的结构差异比较研究77.梁启超文学创作中的外来文化因素78.黄遵宪诗文创作中的外来影响79.徐志摩诗歌中的英国形象80.朱生豪译品中的英国形象81.英国浪漫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82.屠格涅夫和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比较研究83.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84.复仇母题研究---《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赵氏孤儿》等相关作品比较研究85.陈白露与茶花女悲剧比较86.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比较87.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比较88.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安娜与繁漪比较研究89.安娜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比较研究90.阿Q与堂吉诃德比较研究91.郝思嘉与王熙凤比较研究92.《俄狄浦斯王》与《雷雨》艺术魅力比较93.郁达夫的“零余人”与西方文学的“多余人”比较94.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95.中西文学中的“负心汉”形象比较96.中西“风尘女子”形象比较97.屠格涅夫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98.中西文学中的“异化”母题比较研究 99.中西文学中的“死亡结局”对比研究100.余华的《活着》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比较研究101.屠格涅夫对中国文学作家的影响102.尼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103.中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104.“恋母情结”母题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对比研究

比较文学是文学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写作比较文学论文时,一个好的选题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家文学修养素质、以及投稿时期刊杂志编辑的选择,毕竟题目作为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比较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个人感觉可以比较..可以由情节,用语,人物性格等内容方面来比较撒

中西方对比的英文论文题目

檫,我今年也是这题目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1、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摘 要 中西戏剧都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戏剧,都起源于民间,并与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回顾希腊戏剧产生形成的历史,它发展快,成就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很...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5 KB 日期:2007-07-14 2、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中美管理方式的不同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整合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来临,中国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商界。本论文主要探讨中美在管理上的交流。如今的商界,如同一个大家庭,参与者遍布世界各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国的管理模式也趋于一体化。但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6-26 3、 (英语系毕业论文)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摘 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 全球商业活动的猛烈激增,同时伴随着在文化多样化环境下的相关管理问题的出现,跨国公司的人员必须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这种文化差异时而会造成...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6 KB 日期:2007-06-26 4、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摘 要中西服饰受其各自不同哲学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儒家思想和大陆文明使中国服饰呈现出繁冗,宽博的特征。它不注重外表的装饰,以宽松的衣服遮掩身体的曲线,在思想上追求人格的完美,以“谦谦君...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0 KB 日期:2007-06-25 5、 (英语系毕业论文)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礼待人的礼仪之邦。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礼仪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谈论了礼仪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8 KB 日期:2007-06-25 6、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礼待人的礼仪之邦。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礼仪的形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谈论了礼仪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85 KB 日期:2007-06-23 7、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饮食文化及其差异 摘 要中国悠久历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会历程。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民以食为天,中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饮食文化底蕴。然而今天除了中国...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00 KB 日期:2007-06-21 8、 (英语系毕业论文)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 摘 要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业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作为与旅游业相配套的酒店业也相应的完善起来,且更加趋于国际化。中国已经入世,这更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世界上酒店发展规模空前,...

最好去学校图书馆或省市图书馆上网进论文库查询以往论文以作参考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论文题目

布局的差异

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建筑的表现手法

在西方园林中,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

中国园林建筑是以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赋予其无限的变化。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对水的运用

在西方园林中,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从水的布局上分两种形式,集中用水特点: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分散用水特点: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使用雕塑与山石的差异

在西方园林中雕塑十分常见,且造型丰富,姿态各异,多以神祗为主题,或独立或作群像,大多与喷泉、栏杆、立柱、壁龛相结合,瓶饰多以大理石制作,表面饰有图案各异的浮雕。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凡有园,必有山石,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幽石的艺术摹写,因又常称之为“假山”,它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作用,即“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对比

在西方,唯理美学思想统治欧洲达几千年之久,例如秩序强调整一、强调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不外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其深深地影响到园林设计中。

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取精华,但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完全是创作者感情的倾注;此外,中国园林还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中西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是形式还是风格差别都十分鲜明。

在各种文化互相冲击交融的今天,我们在造园时除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外,还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个人类的园林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一、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不同点。

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早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最根本的源

头是来自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秩序与控

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是园林追寻的是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

不同的追求和理想,使得中西方园林在艺术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1.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

2.艺术形态的差异

由于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在艺术形态上有着

很大的差别。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

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相反,中

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

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3.发展路线的差异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

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

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4.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以汉字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埃及与古希腊。中西园林的相似性

二、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相同点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囿;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灵”或者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方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三、总结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寻求文化上的融和是势不可挡的。中西园林文化的重建、发展,应是园林背后的文化意识、观念的重建。首先应基于各自合理内核的一面,然后针对不足相互汲取对方有价值的一面。具体的说,就中国文化而言,重视社会、道德的合理性,扬弃个体的软弱性,汲取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独创性、科学性的合理内核,摒弃个体的封闭、隔绝性。只有这样,中国园林创作才可能深入,才有可能在新的时期呈现出新的风采。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中国园林的产生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中国园林产生历史久远,《史记》中有纣王沙丘苑台的记载,说明早在商王朝就已开始修筑帝苑。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讴歌自然美,推崇自然美的美学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脉儒家和道家学说都主张人对自然要采取顺从、遵循的态度,均主张要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关系。特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进而主张"道法自然",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这些思想很自然地反映到园林艺术中来,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力求在自然空灵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解脱、陶醉、寄托和升华,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在造园过程中,讲究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创造,力图再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自然气韵,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较多地处于对立的关系上,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表现人工的创造,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在西方造园艺术家眼中,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引进、提炼的对象,而是改造、重造和改变的对象,因为它是"杂乱无章"、"不成规矩"的。在西方古典园林中,一切都很规整,虽然园中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却已大为减少,在建造这类园林时,自然美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强调的是一种人工美。直到18世纪下半期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确立,特别是卢梭等人的"回归自然"的主张,西方人才重视自然风景美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布局随意和自然的英国风景园林。但总的看来,这种风景型园林还不能摆脱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追求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园林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以山水为景区主体,园中建筑除了某些主要厅堂外,其它形式和位置均视造景需要而定,受到风景的制约。它们形式多样轻巧,布置灵活随意,在园林中起的作用不是对景色的主宰和规定,而是对景色的点缀和辅助。也就是说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疏密相间、主次分明的景观画面,追求的是整体和谐协调,所谓"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鸟语花香帘外景,天光云影座中春",真正达到各尽其宜,相互借资,相辅相成。在具体空间组织和景物组织上,采取了分景、隔景、借景等丰富多样的手法,辅之以曲廊、曲径、小桥,组成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曲折幽深的景观序列,步移景异,含蓄而韵味无穷。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甚于山水,在布局中建筑是主体,而山水是陪衬物,花草树木、水体雕塑等要经过修整以服从于建筑主题。建筑轴线便成为园景设计的主要依据,所有花坛、道 路、水池等均有轴线引导,整齐化一,均衡对称,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条块鲜明,显得开阔、明朗。园林艺术实际上成了建筑的一种扩张和延伸。中国"山水画"式的园林布局,把空间布局转 化为时间流程,构图复杂多变,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展示各个景 区;西方"几何式"的园林,以突出园林空间布局而缩短时间流 程,构图规整匀称,力图使人瞬间尽量领略整个景区。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易经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文地理古今事,略知一二。堪舆龙脉太极图,可解三四。

中西文化对比方面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论文篇二 《浅析我国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 摘 要:本文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 措施 ,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措施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英语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中西方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宗教信仰存在的差异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信仰、宗教等方面也几经变迁,最后行为了儒家、道家、佛家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仁爱”、“阴阳”、“神明”、“菩萨”、“如来”等词汇;而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____在其生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文化,就使得在其语言中出现和基督____的词汇,诸如我们熟悉的angel(天使)、religion(宗教)等。 2.生活状态、环境存在的差异 在西方的文化中,很多词汇都是和英国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其很多词汇中都很航行、水、鱼等涉及到大海的词汇有关,诸如我们比较熟悉的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之人);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teach a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等;我国主要的还是以陆地环境为主,有关航海、大海等方面的词汇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我国生长竹子,所以有相应的势如破竹等相关的词汇,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也使得双方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历史 典故 存在的差异 双方的典故的来源不一样,西方典故主要来自于《圣经》、喜剧、英美文学、罗马神话等方面,诸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等;我国的历史典故则包罗甚广,不但包括名著小说,还包括民间 传说 ,一些正史、野史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其中比较经典的“曹冲称象”、“刻舟求剑”、“烽火戏诸侯”等,这些内容都反映了我国深化的历史文化内涵。 4.价值观存在的差异 西方注重自由、民主,自我意识比较强力,这种“自我”(self)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文化中,具体体现在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方面。而我国讲究的是先人后我的思想,讲究的是奉献,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非常强烈,诸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充分的体现了这种思想。 5.风俗习惯存在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风俗习惯上,诸如我们认为将人家唤作狗是十分不礼貌的用法,但是英国人却将狗作为昵称。诸如此类风俗习惯在中西的文化中体现之处比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6.社会礼仪存在的差异 我在我国的家庭文化中,“谢谢”这个词很少被提到,家长照顾儿女,儿女孝顺父母被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主要是受到我国深厚的伦理积淀的影响。如果偶然在家庭成员中说出了“谢谢”,反而疏远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在西方的社会礼仪中,“thank you”被使用的频次非常高,几乎在所有人之间都会遇到。在这里就体现了双方社会礼仪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措施 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后,就需要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更好地 学习英语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应于文化内涵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可能产生疑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纵向深入和横向发展,对于学生英语的终身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教育,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语言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语言中不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风俗、历史等,还影响到人们的 思维方式 、价值理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渗透,加强对社会文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更好地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2.完善相关西方文化方面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就需要拥有足够的素材,只有加强对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的了解,开展相关的情境对话、实践活动,才能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英语文化 中的人文风俗、地理文化、神话典故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自觉地加强对西方文化素材的挖掘,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明白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其更加分明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3.挖掘和扩展教材中的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如果离开了教材,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将很难保证。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要为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要求,联系教材输入相关的文化,只有津贴教材,才能使这些西方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会僧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关的活动,来对教材进行相关的扩展,诸如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只有尽量创造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兴趣,才能增加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琴.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党俊英.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科技资讯,2007,(24).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 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4.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论文

从 文化 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史其实就是一部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史和碰撞史。受影响的西方历史文化和受儒佛道影响的东方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体现出很多相融和冲突的地方,两种文明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辉煌灿烂。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

摘要:从文化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史其实就是一部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史和碰撞史。受影响的西方历史文化和受儒佛道影响的东方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体现出很多相融和冲突的地方,两种文明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辉煌灿烂。本文从文化特质、思想观念、宗教观念等方面谈一谈世界历史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宗教观念 伦理 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沈树荣,女,汉族,生于重庆南充。现任重庆市铁路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从西方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历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就是一部灿烂的文化史,被作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深厚根基。从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古代埃及文化、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化三大文化圈也成为中古东方社会的源头。世界史从原始部落、氏族斗争,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后来帝国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展现出的就是一部博大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艰难历史。下面,我将从文化、思想观念、宗教观念等几方面谈谈世界史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一、东西文化各自的特质

1、东方文化特质。第一,东方文化呈现出多源性:古代埃及文化、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古代中印度文化,形成三大文化圈,成为中古东方的文化源头。第二,东方文化呈现出专制性、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古代东方文化为大河文化、内陆文化和农业文化,文明成熟较早。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中有粗野的 儿童 ,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居于这一类,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东方民族属于早熟的儿童。早熟的原因。东方社会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东方民族大都居住在大河流域,气候好,河流灌溉农田,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发展,同时,东方民族勤劳勇敢,从而使东方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社会。东方社会从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宗教社会制度,时间漫长。东方社会的国王大多是来自氏族贵族领袖,宣扬“君权神授”,他们是神的化身,如埃及法老。封建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重家族,重血缘,压抑个性,灭人欲,形成东方社会的专制性(主义)。宗法社会的小农经济性质又造成了东方社会的封闭性、保守性。第三,东方文化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色彩。东方社会是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等主要宗教的发源地。东方文化渗透了宗教思想,并形成不同的宗教思想价值体系。第四,东方文化崇尚尚自然,具有“天人合一”思想和追求“仁爱”“牺牲”的精神。

2、西方文化特质。第一,西方文化源头只有公认的一个:古希腊文明。马克思说,“古希腊人是人类健全的儿童。”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奠基。希腊文明富于自由活泼之精神、视宇宙全体为优美之调合,注重现实世界具体之事物。第二,西方文化呈现出重理性、开放性的特点。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西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主义和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体现得尤为突出,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功勋的建立,追求个人本位、享乐、情欲。第三,宗教色彩浓厚。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源于人们最初对自然神秘力量和社会神秘力量的盲目崇拜和信仰。费尔巴哈说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是人自我异化的结果。西方社会受宗教神权思想影响极为深刻,上帝在他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原罪观念特别泛滥。第四,西方人理性主义思想浓厚。西方人善用理智来思考问题,理性主义在西方泛滥,西方人思想观念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法治、实利、利益的基础上,东方人则比较感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在血缘、感情、道义的基础上。

二、东西文化的差异

东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东西文化的源头和宗教信仰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基督。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孔子。东方人信仰佛儒道,西方人信仰。从宗教观来看,东方宗教是解脱之宗教,宣扬脱俗、解脱,相信宿命,主张清静、寂灭。西方宗教是救赎之宗教,提倡人道主义和创化、救赎,上帝这个救世主形象在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宗教主张从生活中寻找生命,教导人们发现新生命,创造新生命的道理,其教义也是劝人奋斗不息,才获解救。比如《圣经》所体现出的救赎思想,被作为西方现实世界永恒的经典和文化的象征,成为整个欧洲文化的源头。“浮士德”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成为西方精神的象征。

2东方主静,西方主动。西洋民族以战争、个人、法治、实利为本位,东方民族以安息、感情、家族、虚文为本位。中国人好古,循环往复,西方人力今,强调进化。

西洋民族好战是其天性,宗教之战,政治之战,商业之战构成欧洲文明史。西洋民族要求维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幸福,思想言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自酋长政治进而为封建政治。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无个人权利,宗法社会讲求忠孝之道德。

3东方文化重视整体,而西方更重视个体。东方文化重 经验 、现实、功利的世界;西方神性与人性并重,追求超经验、超现实的真理和个人荣誉。东方文化的特色是重人际关系,重现实生活,不重形而上的问题。西方人则重视自己的权利、个人价值的实现,重形而上的理性生活。

4东西方自由观、发展观、中西民力、民智、民德不同。东方文化崇尚含蓄,而西方推崇直接开放。东方泛道德化,以德束人,而西方则法规化,重视个人权利而不是看重道德。东方人的伦理观以牺牲自我为本,西方则以满足自己为人生之本。因此东方的道德是以灭个性而维持,西方的道德是个性的解放。

5 思维方式 和处世态度不同,东方唯情,西方唯智,东方人讲求经验、感性,西方人重视推理、逻辑。东方人重感情、重道义,比较感性,像我们常说的意气用事及仁爱、宽容、忠孝、中庸的思想。而西方人讲究理性,用理智思考问题,追求理性主义和自我主义,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理性胜于感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东方讲求艺术夸张,如敦煌莫高窟;而西方讲求科学,客观,提倡艺术真实,如蒙娜丽莎。梁漱溟认为西方是艺术科学化,东方是科学艺术化。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中英禁忌语比较

我也是英语专业,论文选的也是委婉语,看了一些文献,给你参考下:英语委婉语研究发展至今,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分析委婉语的分类情况、构成方式,有些学者从不同国家委婉语的使用差异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有些研究翻译等。个人觉得关于禁忌语的比较容易着手且有趣,虽然不能避免类似论文太多,但论文的结构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与众不同,提出新意。祝写作顺利!

中西服装文化对比研究论文题目

寓意,形体可以兼得 ——关于在创作实践中如何吸收中外服装史的经验启示的论文从伏羲氏化蚕丝为穗帛,古埃及人利用亚麻织物制作围裙以及苏美尔人采用羊毛织物包缠在人体上,形成服装开始,似乎就暗示了中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风貌形态将会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 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文化深受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含蓄美。林语堂先生曾有深切的领悟,他说:“中装与西装在哲学上的不同之点就是,后者已在显出人体的线形,而前者在意遮隐之。”这使得中装与西装的直观静态之美产生了根本上的差别。追本溯源,西洋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冲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它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受当时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而三维裁剪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东西方服装的分水岭,从此,西方服装变得立体,外形变得富于变化,同时尽可能得让造型体现体形美。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含蓄为美,以朦胧隐约,藏而不露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通过款式,布局,色彩,线条给人整体的和谐之美,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他的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寓意与想象。可以说中国人对服饰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对比。东方服饰重“意”,西方服饰重“形”;东方表达含蓄,西方表达鲜明。东西方服饰完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反映,因而服饰文化特色的风格形成与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的渊源有着紧密地联系。可见服装是一种文化,中西服装文化由于发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史积淀的内容不同,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在服装发展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东西方服装风格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往往会绽放出一种夺目的光芒,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时至今日,东西方服装风格融合的实例仍屡见不鲜。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精美丝绸传入了古罗马,这让古罗马的贵族爱不释手,贵妇们更是不惜花费昂贵的价格来达到自己追求时尚的目的。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中国的陶瓷和园林艺术深深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那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瓷器和园林建筑迎合了法国宫廷的审美情趣,被吸收融会于法国的艺术乃至欧洲的艺术中。尤其是中国陶瓷上的精描绘画,镶金嵌银,极尽曲线绕转之美的装饰,直接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服装上,还体现在了建筑,绘画等艺术门类上。 1910年,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的公演引发轰动,其色彩瑰丽,外形新颖的芭蕾舞衣,为服装设计开创了新局面。从而欧洲形成了一股东方热潮,设计师纷纷将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设计特色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披垂式风格熔于一炉,创造出了美不胜收的各式服装。 上世纪60年,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ant)发表了“中国风”系列。涉及灵感来自清代官府中的凉帽和马褂。70年代,东西方服饰文化进一步互相撞击,互相融合,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宣告结束,时装朝着更加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日本设计大师高田贤三,三宅一生运用东方传统服装的平面裁剪,设计出不强调合体的曲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这种非构筑式设计,与西方的构筑式窄衣结构截然不同,但在当时反体制思潮和石油冲击的大背景下,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抓住了消费的新契机。他们的设计很快广为流传,两位来自东方日本的时装大师从此登上巴黎时装乃至世界时装的舞台。 而就在去年,身着2004/2005秋冬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高级成衣的模特伴随着中国电影《花样年华》的背景音乐缓缓走来。各色鲜艳的仿旗袍式立领垫肩缎质套装、用蝴蝶系着盘扣子旗袍套长裤、龙纹云纹中国图腾、用缇花、织锦、刺绣等各种布料及编织技巧,展现极度奢艳亮丽的中国风情。如今闻名于世的美国设计师Tom Ford运用奢侈的中国风为YSL画下重量级的句号。 东西方服饰文化与着不同的优势和魅力,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与偏颇。例如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强调人体体形的紧身胸衣给女性身体的正常机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宽袍大袖始终贯穿于3000多年的中国服装史,时常给人以呆板,停滞不前,少有变化,创新的感觉。十分巧合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服装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变革中,两者又有着相反的发展倾向。东方服装由松变紧,宽袍大袖吸收了西方三维的立体裁剪,使服装变得贴体,轻便,改良旗袍正是中西合璧最经典的完美体现;而西方则摒弃了造作,扭曲性的人体美,把女性从损害健康的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但相同的都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东西方都改变了繁琐的装饰和累赘的服装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表达寓意的宽袍大袖,西方强调人体之美的服装造型两者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的对比。事实证明,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赋予西方立体合身的服装上展现出了耀眼的光彩。当今,世界各地的服装元素互相融合,互相碰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将会从事于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的我们,不仅要把握开放的时代契机,紧跟国际时尚潮流,更要努力保护,发扬中国服装的传统特色。让东方服装的寓意和西方服装的形体可以兼得且形态更加丰富多变,让将来的国际时尚舞台绽放出绚丽灿烂的中国光芒!

1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服装对于文化的意义,和服和旗袍对于中日两国服装历史的意义,以及二者对于中日两国人民生活和文化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性质的,总结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服装与文化关系研究的文献内容3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此处略4研究进度和安排某月某日——某月某日做什么(开题、初稿、二稿、定稿、答辩)5参考文献此处略这些都有了就行了,1000——3000字左右 合适记得采纳哈

Abstract: Dress culture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unique to human beings. As it has different aesthetic ideas, different dressing concepts and different dress etiquette in China and west, it form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of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and why people wear clothing.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The third part giv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The last part describe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aesthetic culture and dress concep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thesis finally draws a conclusion.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each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precious cultural legacy which is left by human ancestors and are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 we treasure our own civilization of five thousand years instead of belittling ourselves. It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and develop our unique costume culture. We are confident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realizing the rejuvenation of our Chinese nation and enriching the clothing culture of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culture;differences;aesthetic culture and clothing concepts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服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西方各民族的审美观念、着装理念和服饰礼仪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内涵、不同特色的中西方服饰文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西服饰的不同特征以及为什么人要穿衣服,第二部分写中西方服饰的差异,第三部分写导致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则写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和着装理念。通过以上简单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中西方服饰文化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她们都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五千年的文明而不是贬低自己的文明。促进和发展我们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丰富整个世界的文化,让我们自信起来吧!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服饰;文化;差异性;审美文化与着装理念Introduction Costume culture, carried by costume, is a respect of ou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and a mixture of our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like consciousness, emotion, idea and ideal.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kes multiculturalism stand out and also makes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crease. In that case,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stum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Nowadays, the whole world is, to some extent, dominated by the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which has wound its way in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whole world, together with technology, life style and values from the West. Quite popular in China, it’s nominally called “internationalization” or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stume industr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swiftly. The “international” costume, featured by the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has become a pretty important part of our daily life. However, as our economy takes off, international status rises and living standard improves, a wave of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resurgence is rising. Moreover, people from the Wes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giant dragon in the East——China. Western costume designers constantly introduce Chinese costume cultural elements to their latest designs. Those phenomena arouse a series of thoughts: what distinguishes Chinese costume culture from the western one? Are there 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What kind of costume culture will we Chinese hold as the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 the so-called “international” western one, the Chinese one or the fusion of the two? To obtain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e are supposed to study and contrast careful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processes of them, and then draw some regularity. To contrast the costum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ostume cultural 1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hina is known as “Xia” as it’s a land of propriety, and it’s also known as “Hua” with the beauty of its costume. (①《左传》p83) Our national costume is Hanfu. It originated in the Yanhuang era, form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officially took form in Han Dynasty. That’s the reason why it’s called “Hanfu”. Since then, in spite of historical evolutions of all ages,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have never changed. Hanfu, on the who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eveloping stages: Zhou Han Hanfu, Wei Jin Hanfu, Sui Tang Hanfu and Song Ming Hanfu. Zhou Han Hanfu was featured by dignity and simplicity, while Wei Jin Hanfu by chic and elegance, Sui Tang Hanfu by dignified, graceful, elegant and poised style. Hanfu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epitom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t-simple, dignified, elegant, etc. In Qing Dynasty, Hanfu was forbidden by the government and disappeared from the land of China.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clothing are focusing on the right collar’s overlap, the band deducted hidden, big sleeves, no buttons and using string binding, giving the impression of free and easy flow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ethnic costumes. Hanfu is divided into uniform and common clothing. With strict standards, uniform is dressed on formal occasions while the common clothing, without long sleeves, is very convenient to people’s daily life. However, the western clothing is different form the Chinese clothing. The West belongs to Marine civilization, it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eparation and that we should rationally treat clothing, advocate releasing personality, stress dress effect and be good at showing beautiful the posture of the body. Besides, we use various clipping, color collocation means to perfect bodily curve and give a person with visual comfort in the modeling. A suit, also known as a business suit, comprises a collection of matching clothing consisting of: a coat﹙commonly known as a jacket﹚,a waistcoat﹙optional﹚﹙USA vest﹚for men, a pair of trousers﹙USA pants﹚, or for women, a shirt or trousers. A suit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torment, a shirt and tie or for women, a blouse. Why people wear clothingChinese people are concerned more about its social function of helping to rule a country well than that of keeping warm or decorating.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ruling a country to regulate the dressing way of the common people. Nevertheless, the wester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wealth value and function. Therefore, people put on clothing for functional and social reasons. The functional reason The first use of clothing is to resist the cold and cover the body. Functions of clothing include providing the human body protection against extremes of climate (extreme heat, icy winters, and drenching storm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s, noxious, chemicals, and contact with abrasive substances. In sum, clothing protects human beings against anything that might injure the naked, unprotected human body. The social reason Clothing also delivers social messages to other humans. Social messages sent by clothing, accessories, and decorations can involve social status, occupation, ethnic and religious belief, marital status, cultural degree and sexual availability, etc. For example, only Roman citizens can wear “Toga” in Rome while dragon robe can only be dressed by the emperor in China.

  • 索引序列
  • 中西文学对比论文题目
  • 中西方对比的英文论文题目
  • 中西方园林的对比论文题目
  • 中西文化对比方面的论文题目
  • 中西服装文化对比研究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