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论文

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论文

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关健词】 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相互作用改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论文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出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完善和变革公司治理结构来更好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1、技术创新概念

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 , A , Sc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活动,把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新设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他看来,企业家就是一个创新家,企业家的精神就是创新。缪尔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国内的学者彭玉冰、白国红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傅家骥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2、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技术创新,这就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行。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设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依赖于:一是管理者必须科学的进行创新决策,减少创新的未知性;二是发挥管理者的创新积极性和战略眼光,以减少较高风险性;三是筹备创新所需备的资金,这是创新收益滞后的直接要求。而上述几个方面都可以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得以解决。

二、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的范畴,公司治理是生产关系的范畴,即技术创新决定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有反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妨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在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在管理者、投人、成果分配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都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1、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技术创新的实施中,管理者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必须要有高度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具体说来,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有以下特征:一是创新动力,即激励或刺激管理者从事创新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因素。二是创新能力,如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快速组织与实干精神等。三是创新权力,包括与创新决策和实施相关的其它权力。四是创新决策,即管理者创新选择的范围和对象,如创新内容、创新策略和创新方式的选择等。企业的管理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选择墨守成规,不会给企业短期内或在管理者任职期内带来损失;二是选择技术创新,承受巨大风险,一旦成功,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者与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这种关系,这就要求管理者的变革必须与企业技术创新同步进行,管理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对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是企业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2、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和成果分配的影响

从技术创新的投人方式来说,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员工以及政府等对其相应的投人。企业主要是以资金和人力资源对其投人;政府主要以政策支持上对其投人。这些投人必定要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权责利。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制衡体制,以保障创新的顺利开展。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和享有权力,各利益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决策权、自治权与参于创新程度都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绩效。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股东的利益保护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目标,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模式也成为了现在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的未知性、高投入性、回报滞后性,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从而有效地顺应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

1、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建立决策有序,监督有效的治理结构。一是确保企业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实行持股主体多元化,解决所有权的虚置问题。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有一定控股股东,以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完善董事会建设,通过股东大会的选举,推选出的非公司执行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保证董事会对股东承担受托责任,消除“内部人”和“一言堂”等阻碍公司有效运转的现象。三是提高监事会的监督素质,加强分析研究的能力,积极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结构,解决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

为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了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产品的市场治理整顿,规范产品市场秩序。二是完善经理市场竞争机制,公司的经理人存在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经理人员常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经营劣迹,利益受损。三是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如果公司业绩差,股价下跌,这就导致其他公司大量收购该公司股票,控股该公司,导致高级管理层的频频该组,导致大量项目停滞,资金流失。

3、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发挥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企业把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都纳人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可以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资本组织形式,从而发挥他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另外,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决策、创新等享有一定的表决权,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否则会影响技术创新的进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动力,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高级管理层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积极性,科学地进行创新决策,从而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企业的发展。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核心的作用之一便是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设置来调动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热情,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给你找了一份参考资料,但愿对你有帮助:一、我国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公司财务治理是基于财务收支管理、财务剩余索取、财务监督以及财务人员配置等结构性问题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其要求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并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多层次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程序、制度和行为设计与规范。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少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而来,公司财务治理尚不完善。第一,部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缺乏多元化股权有效制衡机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在公有制下产生的,国家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是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这容易使董事会受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造成董事会结构不健全、公司财务治理制衡功能失效、“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大股东利用财务杠杆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增加自身财富,同时在享有公司重大决策权的同时并不承担公司的全部风险,而是把剩余风险转嫁给债权人,从而忽视和侵犯了债权人利益。第二,国有控股公司行政干预过度。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受政府部门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来,受国有股东代表“缺位”和过度行政干预因素影响,公司财务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善,表现在分别由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等行使与国有股权密切相关的投资、经营、组织人事、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权。这些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并对公司独立进行财务治理产生影响。第三,控股股东违规控制上市公司财务。不少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仅在名义上分开,上市公司所有重大决策权特别是财权均牢固受母公司控制,部分控股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由控股公司指派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控股母公司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将上市公司的资金、利润等转移至控股公司或下属企业,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失效。第四,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债权人特别是主要债权人必须享有企业财务治理权,这有利于形成资金良性循环,但现实中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却未发挥有效作用。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享有优先受偿权,但并不意味着债权人一旦将资金借给企业就可以放手不管。如果企业将债权人借人的资金投入到比债权人预计风险高的项目,若投资成功,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但投资项目的额外风险并不能给债权人带来任何收益,债权人只能获得预先约定的利息与本金,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第五,虚拟财务利润,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会计信息披露是广大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情况,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满足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管。上市公司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往往通过内幕交易牟取非法利益,非公平关联交易、违规担保、互保现象普遍;大股东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掩盖真实经营状况而做假账,或以公司机密等为借口进行不充分的信息披露,使公司股票价格严重背离企业实际价值。第六,缺少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的专家,特别是CEO和CFO应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而我国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人事录用方式下产生,或由原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充任(如部分民营企业),甚至是控股股东或母公司高管人员的直系亲属等,而真正有能力、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才往往不能进入上市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第七,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一是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全面,风险管理观念淡薄,表现为重经营轻管理,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二是风险管理程序不科学,风险责任不明确,公司权力机构间缺乏有效制衡,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手段简单,制度得不到真正或有效地执行;三是缺乏风险管理统一控制标准、资源调剂和资本核算机制,导致风险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四是缺少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过程中监管缺失,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或严格的惩罚;五是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六是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风险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致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或增加风险成本。二、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一)清晰界定财务主体,完善股权结构公司财务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完善公司财务治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的首要任务。企业应按照《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班子等治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公司章程》及相关的工作规则,使其各司其职,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实现财权合理配置并有效制衡。要完善公司财务治理必须清晰界定企业的财务主体。财务主体指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集团,一般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要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政企分开。政府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它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来推进整个经济的平衡有序运行。二是积极推进股权主体多元化,加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一种确认和保障财产持有人权益的一系列契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财务行为。当产权规则发生改变时,财务行为、收入分配形式、资源配置格局等也会因此改变。对上市公司而言,产权改革就是合理配置股权结构的过程。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既要保证出资人到位,又要保持公司经营的独立性;既要实现全体股东利益,又要防止控股股东的不当干预,避免“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可以引入战略或机构投资者,促进股权主体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股权结构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缓解。研究表明,公司法人持股比例上升不仅会直接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促使公司治理状况改进,降低代理成本。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将对公司价值产生深远影响。(二)科学配置企业财权,促进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传统观点认为,公司财务治理主要是股东和经营者的内部财权配置。但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企业被认为是一个专用性投资的资产和人员相机治理的集合,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内部财权配置,其扩展到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为保证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财权配置的相机治理机制。良好的相机治理机制应包括:(1)出资者的财务治理。当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或经理层产生侵害出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公司股东可通过监事会加以制止、通过股东会更换管理层,转移股权或抛售股票退出企业的方式,实现财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的主导作用。(2)债权人的财务治理。债权人可对企业财务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相机治理机制。即事前与企业签订约束性条款,消除企业逆向选择行为;事中通过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防范经营管理的高风险行为;事后通过破产法庭及接管市场来更换管理层或进行财务和解及清算重组等监督,以确保债权人利益。(3)政府的财务治理。政府一般通过立法等方式对公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如制定会计法规、准则及财务制度等,加强上市资格审查、增强公司信息披露、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政府还直接参与对公司的税务检查、工商检查以及委托市场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等,以督促公司完善财务治理。(4)员工的财务治理。员工可通过建立员工董事制度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企业文化控制机制影响财务决策权。当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发生损害企业利益行为时,员工可采取一定措施,如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修订财务预算、监督和罢免劣迹经理人员等,以保证公司稳定发展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合作者和社区等的财务治理主要是通过财务监控权的市场分享体系等外部市场来实现,顾客拒绝购买公司产品,合作者中止进一步合作,社区通过法律提出环保要求等,均可以对公司财务治理和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三)构建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司财务有效激励的核心是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最大化利润的追求。(1)建立财务评价机制,促进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报酬委员会,该委员会可就管理高层尤其是总经理的年薪、激励酬金、期权计划、绩效衡量等细节制定方案,及时披露并认真执行对经营者的财务评价。激励机制不仅要适应公司当年经济增加值的增长,还要充分考虑激励结构的合理化,使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相统一,成为合作的利益共同体。(2)完善公司高管人员特别是CFO的产生机制。我国不少公司经理人员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式下产生,强调政治忠诚度和群众关系的考察,很少把经营能力等作为首要的考察因素。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企业经营者配置市场化相结合的用人途径,加快了用人制度改革。这种方式可以促使高级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把本人声誉、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前景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自我和制度双向约束,使管理者才能和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构建竞争性经理人才市场。我国目前严重缺乏职业经理人市场制约机制。构建竞争性经理人才市场需改变现存的经理人员行政任命体制。若企业经理人员因决策失误或恶意损害企业利益被撤职且该信息被披露,该经理人必将受到经理人才市场约束,从而促使其努力经营企业。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不断挖掘经营者潜力,促使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保证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发展。(四)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加强企业财务控制 健全公司财务治理需要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1)规范证券市场并发挥其有效的制约作用。财务治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有效的证券市场不仅能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强化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用。通过完善证券市场可以加强信息披露、制约“内部人控制”、约束财务经理人的违规操作、降低“道德风险”、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有效促进企业加强财务控制。(2)加强财务治理授权控制,强化企业财务监控。有效的财务控制应是以预算控制为前提,以授权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公司财务治理权利配置的基础。财务控制应以制度控制为基础,以市场约束为调节手段,通过建立企业理财文化来控制企业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奖惩规则等。(3)营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权力机构权利有效制衡,企业资源合理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科学,生产经营效率高等。(4)强化预算管理。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财务治理目标的有力保证,要加强预算研究与编制、预算决策、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等环节,强化财务综合分析,促进增收节支,提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效力。(5)健全多元化财务监督系统。建立企业内外部多元化监督是保证公司财务治理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加强信息披露,是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的有效保障;加强群众民主和社会舆论监督,可以促使企业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强化劣迹经理人的市场禁入。(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水平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应加强对高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其风险识别及应急处理能力;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加强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及信息沟通与监控,增强对风险特别是对公司高管层的道德风险、执行风险、市场预测风险等的防范能力,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防范或分散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可以不断完善公司财务治理,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与管理,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论文

摘要: 财务战略的制定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对市场发展形势进行准确预估与判断,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战略的内涵及特点、企业财务战略构建要求、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与实施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企业财务;财务战略;构建;生命周期;现金流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切经济活动的运行都需要严格控制在财务战略规划范围内,按照预期的轨迹运行,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制定财务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资金进行长期合理的规划,确保企业资金能可靠稳定运行,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的目标,在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金运行的效益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内涵与特点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

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实现资金合理运行。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准确分析与判断,研究其对企业财务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企业自身财务的发展状态,对企业资金流进行合理规划。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确保其在较长的时期内能安全运行,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均衡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财务战略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要遵从长期性、合理性、均衡性、全局性及创新性原则,与企业发展总体战略相适宜,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战略的特点

1.系统性。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外部社会环境及企业内部其他战略的制定,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各种信息资源产生交叉。财务战略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需要统筹兼顾,与在外界保持长期稳定联系的情况下,还需要与企业内部其他各项战略相互辅助。

2.从属性。企业中一切战略的制定都是为了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所以财务战略制定需要适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需求,为企业整体战略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从而体现财务战略的本质意义。

3.复杂性。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其他子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其他战略资金的需求状况,而一旦资金确定了用途及运行程序,再行更改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进行投资与筹资时,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为财务战略的制定增加了难度,所以财务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要求

1.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由各个商业要素共同组成的商业圈,以此来确保商业资金的有效运转,这些商业因素相互制约,同时又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不应仅仅局限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切实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要确保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其中,供货商、顾客、债权人和企业员工等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在不损坏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并且为整体价值链创造价值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战略的本质意义。在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促进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所以,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应从大局出发,以整体利益为重。

2.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然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面对风险,能提前采取措施,通过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及分散风险等措施,尽量将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由此,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组建财务风险评估小组,对市场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正确评估与预测,具有风险识别的能力,对风险、成本及收益之间的关系能有正确认识,从而确保财务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以竞争优势为驱动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规模不再是主要的竞争优势。面对庞大的市场商业运行系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竞争优势,从而争取更多的消费群体。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对消费群体及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战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1.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在对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后做出正确决定。外部环境主要有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环境,这些是影响财务战略制定方向的重要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及财务运行体系等要素,这些是影响财务战略制定细节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对内部外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及判断,进而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财务战略内容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状态,所以企业领导者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准确判断,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制定适宜的财务战略,确保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能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与财务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最终推进企业发展。

3.确立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是整个财务战略的核心,只有确定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在确定目标时需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并且能为其他战略的实施提供稳定的资金供应。

4.制定财务战略方案。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拟定若干个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通过分析论证,在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最优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1.制定中间计划。中间计划是介于长期战略与行动方案之间的计划,从时间上讲,它一般在1~3年之内。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比行动方案更全面的内容。在财务战略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中间计划往往就是年度计划。

2.拟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为了实施某一项计划而制定的具体方法,这是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环节,行动方案拟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财务战略中某一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进而影响财务战略的整体部署。所以,行动方案的拟定一定要根据某项财务活动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确保财务战略的顺利实施。

3.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体现,通过财务预算能明确反映出财务战略的实施步骤和各项细则。财务预算的编制需要以财务战略的内容与目标为标准,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合理分配,这是一个具体化、系统化及定量化的过程,是反应财务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确定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规定了完成某一行动或任务的步骤和方法,企业在确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时,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

5.实施战略控制。战略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财务战略的执行过程与预定目标保持一致,在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能及时纠正,为财务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慎重,在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业务的发展都有充分的资金供应,而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流动要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财务战略的制定应从大局出发,对企业的资金分配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企业资金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证均衡稳定发展。同时,还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需要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运行。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需要不断提升财务战略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光华,沈弋.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路径[J].会计研究,2011(2).

[2]吴群.促进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战略创新[J].经济纵横,2010(11).

[3]蔡维灿,李春瑜.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J].经济管理,2012(7).

[4]蒋卫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一个企业能力理论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1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论文

提供一些工商企业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51.反资本弱化避税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财务管理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绿色贸易1.浅谈绿色税收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4.避税规制研究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14.税收优先权研究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公司治理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公司上市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内部控制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2、财务策略分析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公司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2、企业所得税改革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论文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体,追求最大利润是企业的根本性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以及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中有争议性的议题,到目前为止都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倾向:一是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同意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满足了利益相关者从而降低了企业交易费用,减少了成本,不仅如此,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品牌价值和为股东带来财富。二是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同意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要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这与企业存在的目的--实现利润最大化背道而驰。三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也有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是不相关的。

(1)二者正相关

Jones(199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工具,其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管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刘彦平(2003)认为企业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会获得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忠诚和支持,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Schnietz(2005)以西雅图的所有企业为样本,结合西雅图贸易谈判失败的案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在危机中比不承担社会责任或很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要大。赵晓冬(2006)等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市场份额、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发展之间进行分析,认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回报。Moser和Martin(2012)对215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有的学者思虑较为全面,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性问题。尹开国(2014)等实证证明在企业社会责任外生假设下,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之亦然,在企业社会责任内生假设下,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侯巧铭、张寒月(2015)同样充分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

也有学者另辟蹊径,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加入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如蔡月祥(2015)等以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中介变量,运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声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正向的影响,而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降低对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企业盈利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郭倩倩、胡兵(2016)基于营销战略视角,证实了营销能力对企业社会绩效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具有的正向调节效应,即营销能力能有效发挥企业社会绩效的市场价值效应。

(2)二者负相关

Friedman(1970)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上是管理者擅自在向股东课税,实际上就是在消耗公司的资源,增加公司的成本,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越好其财务绩效就会越差。Michael (2001)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与企业所追求的目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相违背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Barnett(2007)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不必要的成本,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王怀明、宋涛(2008)通过对180家上市公司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Aneel Karnani(2010)认为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不可兼得,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利益阻碍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钟瑞庆(2013)的研究显示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确实承担着过重的成本,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无法付诸实施的根本原因。窦鑫丰(2015)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

(3)不相关或不确定关系

少数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Chen 和Metcalf(1980)研究了污染控制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没有显著关系。Aupperle(1985)对福布斯杂志企业名录中的818家企业高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包含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117项指标,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长期及短期绩效均无相关性。陈玉清等(2005)认为在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很弱,但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差异很大。

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确定的,长期和短期它们的表现都各不相同。温素彬(2008)等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以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当期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杨皖苏、杨善林(2016)基于中国情境,以大、中小型企业为样本,分别实证检验了大、中小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都不会引起其短期财务状况的恶化,但在长期绩效方面大型企业多呈正向关系,中小型企业则负向关系较多。

浅谈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摘 要:进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21 世纪后,我国企业应抛弃简单的模仿学习模式,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特色,创新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企业朝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改革与创新也不断的深入,其涉足的领域更广,竞争更为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繁荣与衰败、取胜与出局,更换交替,不断轮回,其间唯一不变的活跃因素便是营销。因为不管市场经济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才是生存之本,它决定一切,主宰企业兴衰。注重营销,注重用户的需要,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协调发展,注重企业整体形象与整体素质,已成为新世纪的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迎接新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首先体现在大企业,综观层出不穷的行业大战,多为大企业充斥其间,它们资本雄厚,人才济济,市场经验丰富,有敢于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 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服务营销。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已经加入WTO ,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中外服务市场营销大战将出现白热化的态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服务产品,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形成的成分,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求。贝瑞和普拉苏拉曼(1991) 认为,在产品的核心利益来源中,有形的成分比无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有形产品) ;如果无形的成分比有形的成分要多,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与服务的这种区分相一致,服务营销的研究形成了两大领域,即服务产品的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但是,无论是服务产品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二、网络营销。 互联网络是一种利用通讯线路,将全球电脑纳入国际联网的信息传送系统必将是未来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渠道。网络营销的特性包括;可24 小时随时随地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且无店面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可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可经由信息提供与互动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 它以声光互动沟通的特质,作为跨越时空的媒体,已深深吸引年青一代人的眼光。此外,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 分众营销]与[ 直效营销]的未来趋势。 网络营销可视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它并非一定要取代传统的渠道,而是经由信息科技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营销必然会给传统营销造成冲击,因此商业界必须要注意这种趋势,并与软件产业作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以广告业为例,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为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以绿色食品为例,英国、德国绿色食品的需求完全不能自给,英国每年要进口该食品消费总量的80% ,德国则高达98%。这表明,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市场需求非常广泛。 绿色营销只是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也就是说,绿色营销还不可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因此,绿色营销模式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还无法也不能脱离原有的营销理论基础,可以说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所发展起来的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营销的经营理念,努力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和可持续发展潮流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可进一步“导向消费者”,促成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全面建立和实现,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四、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系营销突破了传统的4P 组合策略,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顾客、分销商、供应商、政府等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关系营销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的色彩,而少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它更注重和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强调通过顾客服务来满足、方便消费者,以提高顾客的满意与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目的。如何留住顾客,并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关系营销的实质。要维持现有顾客,培养对企业高度忠诚的长期顾客,企业必须重视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并为顾客提供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在关系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是企业获得高市场份额质量的关键,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五、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整合营销就是为了建立、维护和传播品牌,以及加强客户关系,而对品牌进行计划、实施和监督的一系列营销工作。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服务等。 整合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其精髓是由消费者定位产品: (1) 不要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卖那些顾客想购买的产品,真正重视消费者;(2) 暂不考虑定价策略,而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 (3) 暂不考虑通路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 (4) 暂不考虑怎样促销,而应当考虑怎样沟通。与传统营销4P 相比,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是4C:即相应于“产品”,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相应于“价格”,要求关注客户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相应于“渠道”,要求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 相应于“促销”,要求注重和客户的沟通。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在国内营销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和“应用热”,对提高应用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运用整合营销的原则是为了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转变过程,目标是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的心里感觉而购买公司的产品。这种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弊端。因此,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并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加以满足,为客户量身定做全过程的服务,这是整合营销的关键一步。对最终服务客户的运营商而言,就需要牵头建立产业价值链。价值链核心是上游为下游服务,以客户需求为整个价值链的努力方向;要开放,所有有能力的都可加入;要合作,为整个市场的持续增长而努力;要共赢,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对应的收益。因此,在每一种新业务推出和技术重大革新前,制造商应向运营商提出初步方案,运营商应主动全面调查潜在目标客户的需求,并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准备运营模式,向终端制造商提出要求。业务开发成功后,应组织客户试用,根据试用情况再加以改进。如果每种产品在推出之前都实现市场、终端、渠道特别是客户就绪,那这种产品的前景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何志毅。 市场营销原理[M]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王 方。 市场营销策划[M] .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奚京云。 浅析营销观念的创新[M] . 经济论坛,2005年。[

利益相关者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工程监理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李永华.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75~76.

2、王永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6,06:282~283.

3、许家伟.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门窗,2016,04:78+80.

4、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5、李春艳.浅谈城市道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

6、邹胜利.关于公路与桥梁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3).

7、李培仙,沈嘉钬,张福军.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

8、李孝济.园林工程施工要点及措施[J].北京农业,2015

9、谢国红.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

10、郑治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

11、奚玉琦.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

12、顾彩虹,蒋克.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

13、文斌.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14、丽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方法探索[J].城市建设,2011(10).

15、刘立明.公路工程监理企业的财务预算制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报刊,2011,12(293).

16、孙爱香.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11下.

17、张蕴杰.莘奉金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监理重点和体会[J].上海公路,2002(S1):169-173.

18、苏钰.关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8):58.

19、梁克胜.论山西省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施工要点[J].科技风,2013(5):138-139.

20、万荣军,郭路毅,王志兵,等.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供配电系统施工要点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36):118-120.

21、赵淑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编制联合设计文件的几个要点[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3):92-93.

22、于立国.建筑工程监理、施工技术创新关系解析[J].四川建材,2013(06):269-270.

23、刘红春.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J].江西建材,2014(23):283.

24、关锡强.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中外建筑,2015(05):138-140.

25、谢素莲.浅谈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J].低碳世界,2015(31):123-124.

26、李乐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监理的关系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194.

27、宋彦.工程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变策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8、李仡.工程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化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9、范力勇.工程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化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6):47-48,54.

30、郝艳玲.如何充分发挥监理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作用[J].贵州水力发电,2012(23).

31、魏文昭.浅析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监理注意事项[J].水利经济,2015(4).

32、张德军.刍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常见问题[J].西北水电,2013,23(6):52~55.

33、陈燕.建筑幕墙工程监理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4):20-23.

34、周建新.幕墙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2,(1):74-76.

35、阿瑛,郑治生.浅谈建筑幕墙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2.

[1]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对投资控制的探讨.于长生,20092009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论坛.

[2]监理工程师在水电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张家华.王俊杰,20092009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论坛.

[3]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中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刘淑霞,20092009年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

[4]监理工程师加强安全监理进行自我防范的思考.梁显钧.周兴,2008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

[5]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索赔的管理.郑立新,20082008年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6]监理工程师要学点“管理学”知识.葛俊民,2006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2006年会员大会.

[7]浅议监理工程师如何预防和减少索赔.李丹丹,2013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8]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控制投资的作用.梁明,2007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

[9]浅论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闫景侠,2006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暨2006年华东公路科技情报网年会.

[10]浅谈监理工程师在风电建设中的作用.张凯莉.姜锐.李东,2007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1].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施工合同有关各方的职责.《土木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何伯森.张水波.查京民.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工业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赵丽丽.王雪青.陈杨杨.

[4].论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建设监理》.2005年4期.何伯森.赵珊珊.程志鹏.

[5].浅谈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价值工程》.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22期.徐良.

[6].对监理工程师一岗双责制度的几点思考.《水利水电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4期.杨红.

[7].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9期.杜秀娟.

[8].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10年5期.张桂林.

[9].试论业主与监理工程师的关系.《企业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谢小妍.麦婵妹.闫健.

[10].监理工程师如何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工业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

[1].目录.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被引次数:22作者:臧伶.项目管理天津大学2009(学位年度).

[2].目录.基于治理的监理工程师信用改善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范志清.管理科学工程;工程管理天津大学2010(学位年度).

[3].目录.论监理工程师专家责任.被引次数:6作者:戚福平.法律·民商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2007(学位年度).

[4].我国建设监理工程师的权力与责任研究.作者:尚晓东.项目管理天津大学2013(学位年度).

[5].目录.监理工程师胜任力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罗永锋.企业管理西安工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

[6].目录.关于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被引次数:26作者:朱玉华.建筑与土木工程重庆大学2004(学位年度).

[7].目录.监理工程师在项目投资中的作用.作者:邹立国.项目管理大连理工大学2007(学位年度).

[8].我国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费率厘定研究.作者:郭青澍.工程管理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

[9].目录.建设监理工程师的专业培训模式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杨莉琼.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大学2005(学位年度).

[10].目录.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作者:龚瑜.管理科学与工程同济大学2004(学位年度).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一般状况下需要笔者将论文之中的学术资料、论文研究文献、注释文献等等诸多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与整合,进而集中地展现在论文形态之中。以下是2篇关于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一

[1] Jasch 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J]. 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 1999 (8)

[2] Berman E,Bui L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refineri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3]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ISO/

[4] . Measur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17)

[5] 14031: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uidelines [R],

[6] WBCSD.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R].

[7] ISAR. A Manual For the Preparers and Users of Eco-efficiencyIndicators[EB/OL].2004

[8] Joseph Sarkis and Srinivas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6)

[9] . A new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Vol. 44,,15 September-1 October 2006.

[10] Idalina Dias—Saidinha, Lucas Reijnders.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performance of large Portuguese companies. 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5(3)

[11] Henri.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anadianmanufacturing firms [J]. Journal of

[12]Fabien Martinez. The syncretism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businesseconomic performance [J].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23)

[13]王霄霄.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国外资.2012(10)

[14]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1)

[15]李静江.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16]徐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2010 (2)

[17]邢水英.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J].科技资讯.2013(11)

[18]李玲,陈琦.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

[19]曾天,陈撷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重庆与世界,2011(10).

[20]刘勇.平衡计分卡在地勘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1)

企业绩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二

[21]任玲,西凤茹.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1(11)

[22]廉明,宋子义.基于BJ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青年科学.2014(2)

[23]饶军,谭太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中国商贸.2012(12)

[24]王春萍.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7(2)

[25]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26]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商业会计.2011 (6)

[27]李永臣.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28]张天蔚,胡燕玲.基于信息公开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1)

[29]胡星辉.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浅谈[J].财会通讯.2009 (10)

[30]李达,肖彦.低碳经济背景下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1,(9).

[31]郭建平.我国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

[32]]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33]胡嵩.环境绩效评价概述及探讨[J].北方经贸.2006(1)

[34]张素蓉.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及环境绩效评价分析--兼评河北钢铁集团环境绩效状况.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

[35]孙海军,王守俊.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构建[J].绩效与评估.2014(24)

[36]金晓云.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研究及影响探析[J].商业会计.2013(15)

[37]宋轶君.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7

[38]苏晓民.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3

[39]曹建新.詹长杰.我国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旳构建[J].审计研究.2009,8 (16)

[40]杨红娟,张天霞,彭金芳.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J].价值工程.2014(9)

金占明.《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陶锐.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分类管理策略:案例研究[D].2007.赵君丽.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特区经济,2007,224(9)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

利益相关者会计论文5000字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21世纪的今天,企业管理进人了信息时代,电算化会计软件也由简单的 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 段。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软件系统进行财会的电算化管理。但 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阶段,仅仅以机算代替人算而已, 在使用财务软件的过程中更是麻烦不断。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落后于 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的过程不够规范,不够严谨 1.前期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在电算化系统正式运行之前,一般要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还会有一个试运行阶段。但是有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准备 工作,在系统运行之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够深人细致,不能使操作人员从 整体上掌握系统功能、把握业务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员在考虑问题时,只是 局限于自己的业务范围,不能从大局出发,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有 些公司仓库人员将一批原料的数量在入库时弄错了,本来应该在采购系统中调 整,他却在库存系统中做了红字出库单,这样,虽然将原料的数量调整为库存 数量,但是人库数量就会和供方单位开具的发票数量不符,从而使得这张发票 不能人账。 2.系统初始化工作不到位。有些科目的设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些功 能的设置不够全面。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人员在科目设置和部门设置等一些初 始化工作中不够谨慎,或者操之过急,给系统的运行留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由 于软件本身的限制,如科目的级别不够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使得软 件使用者不能按照本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3.系统的保密与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由于突然断电,病毒侵袭, 错误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财会数据丢失,系统瘫痪,于是财会人员不得不加班 加点重新从原始单据做起。现在不少软件只设置一个密码,关卡少,容易被破 解,而且许多单位内控制度有缺陷或者执行不严格,同事之间不能很好地保守 口令密码,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人兼任等等,这些都为个别人员窃取财务秘密提、、 供了机会。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 极大的挑战,电脑黑客、病毒隐蔽性强、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不仅能对会 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还会破坏电脑硬件。 (二)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许多企业 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计算机知识很欠 缺,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一点小问题都要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 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配 合。大多数财会人员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 和分析,满足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财务软件本身存在间题,也给企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 不便 1.不少财务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往往是许多 人共同开发,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理念都不尽相 同,使得软件中的不同模块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样。例如,某一软件系统物流模 块中的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这两个模块都提供了单据的查询功能,操作人员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但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模块的过滤条件 却不能修改。在采购模块中查询账表时,如采购明细表,系统显示的字段相当 多,并且许多都不为操作人员所需,而系统却没有提供删去这些字段的功能, 导致在设置过滤条件时比较麻烦,又易出错。而在库存模块中查询格关的账表 时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增删过滤字段。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 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 子系统之间也只能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内外子系统之间数据 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 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 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 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 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 为下个子系统的键盘输人。 (一) 利运行 解决电算化管理中出现问厄的对策 充分做好电算化前的准备工作和使用中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姗 1.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电算化工作的实施。企业电算化不只是财务部门 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外部及内部许多部门。根据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经验, 这项工作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应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 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协助日常业务人 员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确保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顺利实施。在系统初始化过程 中,项目小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科目设置、编码档 案设置等基础工作。 2.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加强 对操作人员的系统培训,让他们明白系统的流程整体运行规律。例如制造企业 的物流流程:企业先是从供应商购人原料,而原料的人库是先经过采购模块人 库,再从库存模块由使用部门领用,产品生产出来人库,又回到库存模块,最 后再通过销售模块售出。这其中又会将数据传递到其他诸如应收、应付以及总 账等系统模块,最终生成报表。只有对操作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让他们明 白系统的流程,自己所要处理数据的来源去向。操作过程一旦发生错误,就知 道该怎么处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系统中随意填制一张单据,使下一流 程的操作人员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破坏系统的流程。 3.大系统的保密和安全力度。为了防止数据泄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 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检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 设置等限制手段,同时,采用硬件加密等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 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大安全力度。数据是CAIS的核心,在加强保密的同时, 它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是软件自动在硬盘上另作 备份,并有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制,定时更新。二是计算机中心管理人员定期手 动备份,并将完整有效的数据及时转储。三是严格机房管理,杜绝无关人员使 用机器和外来未经检查的磁盘。四是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安装防病毒卡和软 件,定期检测并清除电脑病毒。五是严格制订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禁止不相 容职务一人兼任,提高财会人员的保密意识。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会计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人机 系统,它需要同时精通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少企业在电算化工作上,是 心有余而“人”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l)分批培训现有 财会人员,系统地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财会人员操作计 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2)在工作中培养电算化管理人才,根据需要为他们提 供机会进行培训,也可以在计算机专业人员中通过学习财会知识来培养复合型 高级管理人才。(3)目前各大专院校财会专业都有会计电算化这个培养方向, 毕业生同时具备电脑和财会知识,企业应不失时机引人这类人才。 (三)推进会计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及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 财务会计软件向管理方面发展,这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纵向延伸,也是发 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应将财会电算化工作纳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 体范畴,做到资源共享。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经济活动中,主要表 现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要有效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 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人软件管理 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软件必须从 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资源共 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 一体化。 企业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高一层次,其中,智能财务分析系 统是把专家的经验融进了软件,能回答企业普遍关心的经营间题,让专家的智 慧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快速回答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发现间题 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说智能型通用财务管理软件已经是 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财务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 来。网络财务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 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和事 中动态会计核算,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网 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算化会计的又一发展趋势。企业进行网 络化建设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充性、可发展性及兼容性,网络技术的采 用要有超前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包括财力、应用范围等,选择适合自身的 网络模式;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在网络环境下,系统的原始录人数据必 须代码化,以便集中处理,并且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一致,与网络 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一致。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企业应该加速推 进网络财务发展,以应对电子商务时代的挑战。 (四)企业应与软件提供商签订后续支持合同,为软件适应新的工作流程 增加功能时提供有效技术保眯 许多公司在软件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考虑全面,在正式运行后,才发现 软件系统的种种不足和缺陷,这时就需要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需要得到 软件提供商的帮助,使软件不断改进和升级,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管理。 1] 石峰, 刘非. 浅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 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C], 2004 [2] 刘荣光. 水利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拙见[A]. 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 [C], 2006 [3] 宋绪东. 浅谈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应注意的问题[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 [C], 2002 [4] 沈爱玲. 浅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A]. 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 [C], 2002 [5] 张爱萍. 论会计电算化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A].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4 [6] 罗美生. 内部控制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A]. 福建省会计学会论文集(2001年本) [C], 2001 [7] 黄玉英. 会计信息化浅探[A]. 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 [C], 2006 [8] 李广琪. 浅议实行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A]. 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 [C], 2003 [9] 付红娟. 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C], 2003 [10] 付红娟. 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C], 2003

其实这种论文多的是,知网里就有不少,但是知网数据库资料不是对外开放的,你无法查看全文。建议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有一个免费论文栏目,看下有没有你需要的论文。另外上面有很多论文写作知识讲解,可以多学习下,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

会计规范也可称会计行为规范。目前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大致由会计法规(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条例、规定、办法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理想、会计工作态度、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责任、会计职业纪律、会计职业作风等)三部分构成。无论任何一种规范都是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关系的行为规范,其目的都是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维护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以及微观经济利益和宏观经济利益及其统一,并最终与会计法治的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一种稳定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状态。这是各种规范在调整会计关系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和演进的结果。当社会文明进步至一定阶段时,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将由一种强制性规范调整上升为由道德规范予以调整,会计实践的规范形式也将由他律转向自律。从目前的会计法规的建设来看,会计法规体系已经初具形态,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各种相关法律协调配套的会计法规体系。但至少要在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者在信息使用过程中,因会计信息的质量因素发生纠纷、索赔等,会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产生民事责任。换句话说,作为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如果对其他民事主体形成侵害,其应当如何负担民事责任,在会计法当中应当有所规定,以适应市场经济尤其是证券经济的发展需要。二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会计及财务工作在互联网领域不断拓展,为适应网络经济和财会网络化的要求,会计法要对网上数据传输、信息披露、数据安全和控制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作出规定。在会计技术规范的改革和建设上,一方面承袭了分部门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又积极借鉴、引进和移植国际会计准则,形成准则和制度并存的格局。这种错综复杂的体系,造成会计人员观念上的混乱冲突和使用上的无所适从。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落实均借助于行政手段,使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些与会计准则作为一种技术规范不相协调,与国际惯例和会计发达国家的做法相去甚远。因此推进会计改革,强化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的指导作用,由政府导向型转向政府指导型,最后向社会导向型过渡,将会计准则的制定、修改和推广向民间过渡,交给民间机构去完成,逐渐消除其行政色彩,使会计准则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普遍的认可,真正体现会计准则的公允性和社会性。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上,应当注意建立两种机制。一是社会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社会评价,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这是会计职业道德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进行社会评价的基本形式是社会舆论。它具有特殊的内在的威慑性,其源于全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背离这种价值取向即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加以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导向,可以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形成两者的完美结合。二是要建立社会利益导向机制。职业道德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形式的鼓励与鞭策。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利益导向和激励。在社会分配格局中提高财会人员的经济报酬,使其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承认,实际上也是对会计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三种规范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行为进行定位。会计法规要求会计行为必须合法,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会计准则由于渊源于会计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因其具有社会的普遍认可而具有公信力,要求会计准则的自觉服从和遵循,否则,会计信息将失去其应当具备的公允性;会计职业道德则通 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会计行为较高层次的调整,最终由他律转向自律,否则将受到社会舆论的否定性评价和内心的谴责。可见,这三种规范起作用的方式,从依赖国家机器的强制,到社会舆论的评价机制和人的内心深处,再回归到会计人员自身。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以至融合。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体现出会计规范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主要参考文献1I.Fisher,ElementaryprinciplesofEconomics,NewYork:Macmillan,19232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斯韦托扎尔.平桥维齐.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4(美)科沃克瑞克.项俊波等译.现代经营审计.见:文硕主编,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2—65(美)AA阿伦斯詹姆士.洛贝克.张杰明、文善思等译.当代审计学.见:文硕主编,世界会计审计名著译丛,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26***.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会计法制化需要相应的体制基础。原因在于:在一个利益高度集中和单一化的体制架构下,是无法构筑会计法制体系的,作为会计法的调整对象,会计行为是基于会计主体相伴而生的,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所形成的体制实施会计法制化,无异于运动员和裁判员合一的体制下,自己做自己的裁判,其法制化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体制和会计法律责任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伴随放权扩权和减税让利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企业逐步走向市场,企业自身利益在复归的同时,由于会计法制的不完善性并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和配套措施,在会计领域出现法律管辖的真空地带,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种种流弊丛生。由于经济和政治的不可分性,国家的治国方略必然以某种形式反映到经济中来,会计法制化便是依法治国在会计领域的具体表现。(二)产权经济改革与会计法制化的关系经济学认为,“产权是享有财富的收益并且同时承担与这一收益相关的成本的自由或者所获得的许可”。[1]同时认为产权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物,而是抽象的社会关系。从抽象的意义上,产权可以理解为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发生的与该物品使用相关的关系。这是产权的本质内涵。[2]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消灭“稀缺”,实现物质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可以理解为产权与其主体的关系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由立法予以保障;同时产权的存在方式有其量的规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均是产权的基本元素。可以说产权反映了一种“稀缺”的社会关系,这种稀缺的程度和产权的数量化形式,则是产权与会计的结合点。市场经济之所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目的就在于要建立产权与其主体关系的对应性和唯一性,即所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利益主体鲜明的格局。这是市场主体诞生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实施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和内在要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改革的先导。按照这一要求“谁投资,谁拥有产权”,按实际出资划清出资者的界限,明确所有权、经营权的归属,明确出资者,这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所在。所以,产权清晰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上的涵义:第一个层面是基本层面,即产权数量的清晰,这是产权清晰量的规定性。包括产权数量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式、核算规则等,实质上是一个会计过程。第二个层面是产权在法律上的清晰,这是产权清晰质的规定性,即在法律上能否作为一个产权主体出现,拥有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项权能,包括主体条件和程序条件,这将借助于实体法与程序法来完成。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如何真实、完整地核算所有者权益,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保值增值的情况恰当地反映出来,使得产权在经营的动态过程中保持完整、真实、准确的量化形式,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同时涉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和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各要素,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产权主体数量予以反映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产权数量清晰最根本的是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只有正确的以量化形式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才能称之为产权清晰。进一步明确法律上的产权主体,才能确定权益的归属和产权主体所具备的各项权利义务,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前提。不能忽视的是,产权量的大小,其精确程度如何细化和量化,如何进一步将产权清晰至产权主体,则是由会计在法制框架内予以完成的。因此会计法通过规范会计核算,明确法律责任,为产权的数量的正确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机制。(三)市场经济中各利益主体 的产生及发展与会计法制的关系

新闻显著性论文

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品类之一。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曾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不正之风。时至今日,娱乐新闻的宿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从“王小丫结婚”到“黄健翔婚变”,从“范冰冰包养案”到“王菲生孩子”,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假信息、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如此批判过娱乐小报的恶俗:“我简直无法相信一个有尊严的男人在碰到一张报纸的时候,难道不会产生丝毫的厌恶?”娱乐新闻不是新闻?传播学者刘宏曾撰文说娱乐新闻是“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可以纳入“无变动新闻”,还可以说它是“无意义新闻”。总之,他认为娱乐新闻不能被看作新闻,至多称为“娱乐信息或者消息”①。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认可,并被广泛转引。从观点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娱乐新闻现状的担忧和批评。但如果把娱乐新闻看作是纯信息产品,新闻原则和法理被淡化不说,人们对媒体和新闻的固有认识也将被改写。因为这样一来媒体和受众岂不成了卖方和买方,即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近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媒体的多元定位问题,似乎要把一条难以拿上台面的潜规则推上大雅之堂:媒体两分其责,有的抓宣传导向,有的搞娱乐挣钱。可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媒体是国有资产,属于监督和舆论公器,如果要分化出商业和非商业类别,不仅有悖媒体服务社会、益智大众的社会功能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再就是娱乐新闻通过专业采编人员采写把关,既已在专业媒体新闻版面发布,我们却硬说它不是新闻,那什么才叫新闻?如果把新闻品类之一的娱乐新闻当成散乱的无经处理的“信息”,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不就成了子虚乌有?娱乐可以边缘责任?前两天看王定天教授的博客——因为是博客,言辞和观点难免自由无羁些,我这里引用只是出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绝无忤逆之意。王教授甚至建议别把娱乐新闻当新闻看,“它只具有新闻的皮囊而已”。娱乐新闻就是“逗人玩的”,无须关照社会责任,如果非要以专业化眼光与之较真,“那就显得过于无趣了”②。我相信这不只是王教授个人见解,也代表了圈里很多人的观点。诚然,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吸引眼球。但是,娱乐和社会责任不应是一对矛盾体,美国传播学家赖特总结了传播的四大功能,其中第一条就是监视环境、守望社会。当然娱乐功能也位列其中,但在第四位。我们国家有很多大报不光导向作的好,娱乐也搞得不错,比如《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不仅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也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一味娱乐至上,边缘社会责任,甚至为“逗人玩”而瞎搞恶搞,不仅会驱走主流受众,也会让目标受众失去信任。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岸三地娱记们对“王菲生孩子”的追踪报道。笔者曾对5月18日(娱记给王菲测算的预产日)——20日网易新闻上相关报道的网上跟贴作过统计,发现7成以上的网民对炒作该信息的记者和媒体表示反感,有的甚至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娱乐就是受众至上?娱乐新闻因为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特征,得到部分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垂青。于是娱乐媒体在形式和内容的策划上就瞄准以上受众的诉求心理和行为特点,大做特做文章,有的媒体甚至打出以受众需求为工作目标口号,把娱乐当成商品做。但是,受众不同,需求也会因人而异,其中有高尚的也会有消极庸俗的。受众中心论可能导致不分思想倾向、需求合理与否一概满足。现在娱乐媒体的一个危险倾向就是在不断挑战职业、伦理甚至法律底线,以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于是乎隐私揭秘泛滥,“绯闻”“轶事”乱飞,假信息炒作盛行。助长了低俗,淆乱了是非,也误导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此迎合的结果尽管能让媒体金银满钵,但后果却很让人担忧。学者李书磊说过,“比起那些满纸空言的报纸,读者自然会选择那些满纸荒唐言的报纸,后者至少有趣一些,尽管是恶趣”。但是长此以往的后果却是,恶趣报纸“会培养、调动大众的恶趣并将其凝固化,加重大众心灵空虚与人生轻浮的程度… …那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真正悲哀。”③娱乐可放大知情权?从内容构成上来看,文化新闻(文娱新闻)是娱乐新闻的母体,但随着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逐渐窄化演进为娱乐新闻。近年来娱乐新闻因为过分追求显著性和迎合性,对明星名人关爱有加,大有窄化为“明星新闻”趋势。但这种趋势的隐忧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对于知情权的过分放大。虽然按照国际惯例明星因为其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理应接受媒体监督,隐私权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却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春节前后媒体热炒的“苏瑾新西兰案”,后来被证实是网上信息加娱记猜测。刚刚平息的“范冰冰包养案”的信源也是一条没有根基的网上帖子。这些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小道消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表面上好像扩大了受众知情权,事实上却是媒体导演的一场丑剧,“愚乐”了受众,也伤害了当事人。再有,近日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结论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消解了老调的说教,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资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也呼唤业界加强对娱乐新闻的规范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他律工作。总之,兴利除弊,端正娱乐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娱乐资讯,是我们对当前娱乐媒体和从业者的期望。注释:1、刘洪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傲视传媒网 2005年12月30日2、、陈绚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3月 P146--------------------------------------------------------------------------------时间:2006-6-27 12:37:00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刘道彩 阅读14次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刘道彩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04新闻地址:武汉体育学院邮编:430079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品类之一。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曾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不正之风。时至今日,娱乐新闻的宿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从“王小丫结婚”到“黄健翔婚变”,从“范冰冰包养案”到“王菲生孩子”,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假信息、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如此批判过娱乐小报的恶俗:“我简直无法相信一个有尊严的男人在碰到一张报纸的时候,难道不会产生丝毫的厌恶?”娱乐新闻不是新闻?传播学者刘宏曾撰文说娱乐新闻是“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可以纳入“无变动新闻”,还可以说它是“无意义新闻”。总之,他认为娱乐新闻不能被看作新闻,至多称为“娱乐信息或者消息”①。这一观点得到很多人认可,并被广泛转引。从观点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娱乐新闻现状的担忧和批评。但如果把娱乐新闻看作是纯信息产品,新闻原则和法理被淡化不说,人们对媒体和新闻的固有认识也将被改写。因为这样一来媒体和受众岂不成了卖方和买方,即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近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媒体的多元定位问题,似乎要把一条难以拿上台面的潜规则推上大雅之堂:媒体两分其责,有的抓宣传导向,有的搞娱乐挣钱。可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媒体是国有资产,属于监督和舆论公器,如果要分化出商业和非商业类别,不仅有悖媒体服务社会、益智大众的社会功能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竞争。再就是娱乐新闻通过专业采编人员采写把关,既已在专业媒体新闻版面发布,我们却硬说它不是新闻,那什么才叫新闻?如果把新闻品类之一的娱乐新闻当成散乱的无经处理的“信息”,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不就成了子虚乌有?娱乐可以边缘责任?前两天看王定天教授的博客——因为是博客,言辞和观点难免自由无羁些,我这里引用只是出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绝无忤逆之意。王教授甚至建议别把娱乐新闻当新闻看,“它只具有新闻的皮囊而已”。娱乐新闻就是“逗人玩的”,无须关照社会责任,如果非要以专业化眼光与之较真,“那就显得过于无趣了”②。我相信这不只是王教授个人见解,也代表了圈里很多人的观点。诚然,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吸引眼球。但是,娱乐和社会责任不应是一对矛盾体,美国传播学家赖特总结了传播的四大功能,其中第一条就是监视环境、守望社会。当然娱乐功能也位列其中,但在第四位。我们国家有很多大报不光导向作的好,娱乐也搞得不错,比如《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不仅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也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一味娱乐至上,边缘社会责任,甚至为“逗人玩”而瞎搞恶搞,不仅会驱走主流受众,也会让目标受众失去信任。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岸三地娱记们对“王菲生孩子”的追踪报道。笔者曾对5月18日(娱记给王菲测算的预产日)——20日网易新闻上相关报道的网上跟贴作过统计,发现7成以上的网民对炒作该信息的记者和媒体表示反感,有的甚至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娱乐就是受众至上?娱乐新闻因为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特征,得到部分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垂青。于是娱乐媒体在形式和内容的策划上就瞄准以上受众的诉求心理和行为特点,大做特做文章,有的媒体甚至打出以受众需求为工作目标口号,把娱乐当成商品做。但是,受众不同,需求也会因人而异,其中有高尚的也会有消极庸俗的。受众中心论可能导致不分思想倾向、需求合理与否一概满足。现在娱乐媒体的一个危险倾向就是在不断挑战职业、伦理甚至法律底线,以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于是乎隐私揭秘泛滥,“绯闻”“轶事”乱飞,假信息炒作盛行。助长了低俗,淆乱了是非,也误导了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此迎合的结果尽管能让媒体金银满钵,但后果却很让人担忧。学者李书磊说过,“比起那些满纸空言的报纸,读者自然会选择那些满纸荒唐言的报纸,后者至少有趣一些,尽管是恶趣”。但是长此以往的后果却是,恶趣报纸“会培养、调动大众的恶趣并将其凝固化,加重大众心灵空虚与人生轻浮的程度… …那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真正悲哀。”③娱乐可放大知情权?从内容构成上来看,文化新闻(文娱新闻)是娱乐新闻的母体,但随着新闻娱乐化风潮日盛,逐渐窄化演进为娱乐新闻。近年来娱乐新闻因为过分追求显著性和迎合性,对明星名人关爱有加,大有窄化为“明星新闻”趋势。但这种趋势的隐忧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对于知情权的过分放大。虽然按照国际惯例明星因为其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理应接受媒体监督,隐私权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却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春节前后媒体热炒的“苏瑾新西兰案”,后来被证实是网上信息加娱记猜测。刚刚平息的“范冰冰包养案”的信源也是一条没有根基的网上帖子。这些本不该成为新闻的小道消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表面上好像扩大了受众知情权,事实上却是媒体导演的一场丑剧,“愚乐”了受众,也伤害了当事人。再有,近日媒体对王菲生孩子的“贴身关注”,客观上让一个六甲在身的孕妇寝食不宁、分娩地难定,这样的知情权消蚀了媒体应该有的道义和人文关怀,也误解和辱没了受众的合理兴趣。结论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样式,消解了老调的说教,迎合了受众在不断满足物资需要之后的娱乐消遣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走向。但是,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娱乐新闻业者也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也呼唤业界加强对娱乐新闻的规范和监督,制定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他律工作。总之,兴利除弊,端正娱乐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娱乐资讯,是我们对当前娱乐媒体和从业者的期望。

新闻学虽然已是一级学科,但它语言文学的性质没有变。目前,我国学科分类仍将它归入文学门类,被视为人文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体育新闻传播手机媒体影响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简讯、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讯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资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路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资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讯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网际网路络资讯中心释出的《第27次中国网际网路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行动电话使用者达亿,普及率为,手机使用者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资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讯、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开启手机,登入新浪、风云直播等网路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专案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使用者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传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部落格、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援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使用者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资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参考档案:

[1]谭秀湖.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编辑学刊,201401:83-86.

[2]朱志锋.移动终端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5:203-204.

[3]吴红梅.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分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022:33-34.

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地变更、创新,让人民感受到了新闻的传播力量和亲民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才会有效并优质地传播新闻,使新闻内容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援。笔者对当前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如今,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路成了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还会通过新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与传播,将重要事件或是舆论讯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的纸质传播,广播等更为便捷。但是若想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及普遍化,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了解,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

一、关于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

当前背景下的新媒体顺应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不用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完整的阅读资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零碎,但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它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娱乐。通过手机获取新闻资讯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如今网路资讯的划分越来越详细,人们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新”字作为代表,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资讯量较大,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实效性、储存性以及选择性都是最强的,它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以及趣味性。其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较多,我们使用的QQ、微信、微博上每天都会更新讯息,人们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新闻了。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每条播出的新闻,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新闻后的网友留言版块分享给更多的人。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的实效性增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及优势之一就是新闻的实效性增强。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新闻,但报纸的出版或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与人们收到资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新闻都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新闻已经是经过处理的或是新闻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相对较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装置连线到网际网路获取新闻资讯,从而可以获得实时释出的资讯,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不具有互动性,人们只作为新闻的接收者,没有办法对接收到的新闻进行评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进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很多新闻下,都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们进行留言点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让读者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让读者与撰稿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新闻的互动性推动了正确观点的传播和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传统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片和声音,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逐渐走向了全媒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化为视讯和影像呈现出来,这种新闻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促进了新闻的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介,它们与传统的媒介方法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

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频次,人们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到新闻内容,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全时性,任何地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都会传播到网际网路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这也弥补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释出较慢,时间较长等缺陷。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自媒体是指民众自己对于娱乐的追求,将自发拍摄的作品传到网路上,争取到较多的点选率和播放效果的微视讯,这也是当代背景下时代潮流的一种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板块,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也可以将这类新闻释出在其他相关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同质化特点,为了使读者的反应更大,新闻的影响更大,部分新闻编辑开始使用某些手段将新闻内容夸张化,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反其道而行,坚持报道的深入性以及真实性,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真实新闻和正能量。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经过,挖掘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去思考的内容。

三新闻释出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

如今,社会朝着快节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新闻的释出量也逐渐增多,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寻找新闻变得困难,新闻的数量增多导致人们不能够了解所有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的释出要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契合,在释出新闻时,首先要对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次释出的新闻内容应简洁明了,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新闻的最底端要附上与上述新闻相关的新闻连结,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总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不断地深入到新闻内容本身,不断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才能找到更具有创新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57+144.

[2]高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主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20.

[3]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4-25.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嫋嫋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著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时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嫋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核心一片空荡荡,像一座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 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就是新闻工作者要遵循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等等,同时也包括基本的做人品德

鱼与熊掌 苍鹰翱翔于广阔的蔚蓝,那是它的选择;骏马驰骋于无垠的翠绿,那是它的选择;锦鳞腾游于浩荡的澄清,那是它的选择;星辰闪耀于悠远的深邃,那是它的选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援引材料),由此可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取舍通向辉煌。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是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班超投笔从戎,为国屡立战功,赢得后世敬仰;鲁迅弃医从文,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灵,“我以我血荐轩辕”;李开复舍弃政治,转入计算机系,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富勒放弃出任旅长,放弃将军军衔,就任参谋,,成为军事理论学家;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选择撑杆跳,成为“撑杆跳女皇”。有事放弃固然是痛苦的,然而有取有舍才让人铸就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他所擅长的领域,只有选择自己的专长,才能取得成功。天才确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倘若没有那1%的灵感,有时即使是200%的汗水也是徒劳的,选择你适合的,才是智慧的,才是成功的基础,勤能补拙却不是王者之道。 然而,错误的取会变为羁绊,错误的舍会使我们错失良机。赵括舍自己的理论才能,不仅使他自己命丧黄泉,还导致了赵国的覆灭。李煜明明可以作为舍一国之君的位置,误了家国,遭人唾骂。人生如棋,一著不慎,满盘皆输。选择不慎重,原本光辉的人生也会黯淡下来,原本精彩的梦想也会毫无价值。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取舍可以通向辉煌,错误的取舍通向歧途,使人离成功越来越远。秦文君曾经说过:“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寻找山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取舍,是一种智慧。 取,不是贪婪占据,而是智慧之取,为实现梦想而取,为人生价值而取,走向辉煌;舍,不是自我否定,而是率性之舍,为抛弃羁绊而舍,为轻装上阵而舍,突破桎梏。人生一世,如苍鹰翱翔。取与舍,就是苍鹰的两只翅膀,不取,不足以通向成功;不舍,不足以摆脱束缚。有取有舍著方能一生翱翔苍穹。 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好伙伴《读者》这期刊登一篇文章(忽略的智慧),静静读完,对忽略又有了新的认识。 上学时期,老师常常讲,不要忽略,因为学习在于攻克每道难题,怕大意,粗心是大忌,精确直到正确。 工作中,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成功在于细节,把过程做到极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努力决定一切。 今天,看完此文,方知,忽略是一种生活态度,时过境迁,我们必须学会忽略,这不是一种逃避,不是一种软弱,忽略是对别人的一种宽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压,它能使我专心做该做的事。 学会忽略,忽略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加强,就卸下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重负,忽略一个本属于自己的公平,就能争取到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忽略困难,就等于给自己力量。 前两天和爱人因为生活中一些观点不同而不开心,今天我学会了忽略并一定要运用它,运用正确的方式使自己站起来而不是任凭摔倒,人生就是一种直接的跨越。 先忽略,然后忘记,忘记自己无法承载的,对自己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释放,忘记一个错误的开始,就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束,忘记曾经盲目的选择,就可以争取一个清醒的拥有。 前两天同事小陶开玩笑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怎么事不关己都不记呢?我现在想对她说,忘记是医治心灵创伤,甩掉包袱的最好办法,学会忘记,心态就会平和,学会忘记精神就能轻松,忘记不是缺点,和忽略一样,不是儒弱,而是另一种力量,因为我还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必须集中力量~~~

鹏鹏啊,这个问题我来试试哦~~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进而言之,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 *** 。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因此也决定了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而新闻道德是指从事新闻资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同所有的社会道德的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新闻资讯传播行为的道德规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更新著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新闻道德是主观的,从哲学上来说,应该是主观服从客观的。 与其说是新闻道德,不如说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因为新闻是客观存在,不应被冠以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说法。而新闻人的道德与新闻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也一直是新闻界的一大争议,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在跳楼,你是上前救人还是拍下这跳楼的一瞬间,这就是一个矛盾。如果救人,那么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就失去了很好的新闻题材;如果不救人,那么你就算失去了人起码的良知。 当然虽然这样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新闻价值是人们之所以看新闻的目的,如果一则没有价值的新闻,那么也就不值得人们花时间去听,去看,去想了。很简单的道理,人们接受新闻资讯无非是为了获取某种资讯,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如果有一天世面上出现的新闻都是没有新闻价值的,那就会浪费很多东西(金钱,时间等),同样的例子,汶川地震发生时,如果每一个记者都因为个人的道德而上前线救人,那谁来为我们报道地震的最新情况?谁来为我们提供地震的最新资讯?那么这样一个大地震谁来为我们提供情报?如果大家真的只有一腔热血和道德,那么我们从何去得知灾区的状况? 还有一点,既然是辩论赛,那么就应该看准题目要求,我们观点是"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注意这个“更”字,也就是说:我们辩论的内容不是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而是在两个重要的条件中选择更重的。所以,你们在辩论的时候,切忌否认对方说新闻道德重要的观点,而要听听对方是不是认为只有新闻道德才重要,如果对方的辩论一直围绕重要或不重要来进行,那么你们就有全胜的把握,只需强调哪个更重要就行。当然如果对方也看清了这一点,你们就要好好下功夫(我上面的建议应该能有所帮助),点准他们的死穴,记住辩论的时候千万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话,很容易被对方当做把柄的! 最后,希望你们辩论成功!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要看新闻 由此再探讨哪个更重要 为了了解时事 掌握社会脉搏 为了熟知人情冷暖 世间永珍 新闻意义不过如此 我们之所以要看新闻 不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望(那是探索频道的责任) 也不是为了猎奇和娱乐(那是星光大道的责任) 就是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因为我们视野有限 我们要靠新闻来拓展视野 其次 既然看新闻的意义已经阐述 那么哪个更重要呢? 一看看新闻价值 所谓的新闻价值 其实就是这篇新闻的意义内涵 希拉里在PARTY上和客人撞衫是新闻 印尼海啸死伤惨重也是新闻 但哪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毫无疑问 但是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新闻有价值呢 一个会引起我们思考 我们可以选择对新闻人物采取措施 或帮助 或谴责的新闻就是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只是想花边新闻 八卦新闻 完全没有意义 印尼海啸的惨状至今仍在我脑海回想 但XX影星的第N任男友和她什么时候分手我早都忘了我们需要有价值的新闻 因为我们也有同情心 我们也有是非观念 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切 这但都是一个思考进步的过程.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一个新闻要有价值 那么 它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报道 属实 正义 不偏激 也就是说 新闻道德 二 看看新闻道德 还是说希拉里在PARTY上和客人撞衫的新闻吧 违反了新闻道德了吗?没有 但有什么意义呢?也没有 这样的新闻有什么用?新闻价值只是一个外在的规范 更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和负责精神才能保证新闻质量 也就是说 新闻道德是前提 我们前提都没有 我们谈何新闻?一个好新闻一定是有新闻道德的 但是有新闻道德的新闻 就是好新闻吗?非然 所以 新闻道德并不能比新闻价值重要

可以分不同情况的。 对于某些娱记,他们为了挖新闻,采取各种手段,早已违背了记者的道德。 而对于一些事实或者社会新闻的记者,还是遵守一定的记者道德的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先做人,后工作。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是很重要的。

你问得也太不具体了。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新闻的本质是资讯,而资讯可以测度。 二、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1. 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效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资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络,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具体来说,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亦即主要是出于一定的道德动机并能产生一定的道德效果的行为。?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的。新闻传播行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因此既是新闻工作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又是道德行为。 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 第一,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第二,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第三,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第四,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 索引序列
  • 利益相关者显著性研究论文
  •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论文
  • 利益相关者论文参考文献
  • 利益相关者会计论文5000字
  • 新闻显著性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