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双语教学课堂研究论文

双语教学课堂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双语教学课堂研究论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大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一系列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我国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富有创新的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促进经济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需要。然而,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则将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选课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问卷发放

本课题组调查对象为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三两个班级的学生,调查方式包括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共发放1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排除信息不完整以及填写不真实的问卷后,共得到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0%。

2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所用的调查问卷表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参考相关问卷、征求专家和部分青年教师意见等一系列过程编制而成的。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等。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学设计评价

课程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西方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的学生高达,其余则不支持。的学生认为开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的学生比较满意,40%的学生觉得一般,只有的学生不太满意。综上,做法可行,当学生不明确开设目的,要通过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材选择

本课程选择萨缪尔森撰写的《Economics》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只有的学生赞成选择纯英文教材,的学生希望选用国内教材,的学生希望选择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的学生认为所选教材的难度很大,的学生觉得稍微偏难,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的学生认为目前教材专业词汇太多,的学生认为课文篇幅太长,50%的学生认为语言太过晦涩,的学生认为习题难度太大。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英语水平

基于目前的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只能听懂不到20%的授课内容,的学生能听懂20%-40%,的学生能听懂40%-60%,的学生能听懂60%-80%,而只有的学生能听懂80%以上。此外,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双语学习明显不够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集中注意力时,高达的学生都在玩手机,还有的学生在发呆,只有的学生会选择自己看书。在课堂学习之外,平均每周用于学习本课程的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只有,在1-3小时的学生占,但仍有的学生不超过1小时。此外,在课程学习中只有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的学生从来不会预习;同样,只有的学生有课后复习的习惯,的学生从来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10%的学生在课后会主动查阅相关的中文参考书,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去查阅相关参考书。可见,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方面,的学生觉得授课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生觉得内容较多,大部分时间能够吸引其注意力;但还有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缺乏趣味性。另外,的学生认为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在课堂互动方面,的学生觉得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的学生觉得互动一般。

这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所用PPT大多数都是同步配有译文,或者在重难点之处配有译文,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的PPT同步配有译文会有利于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另外,有的学生希望双语课程的授课方式尽量用英语,大家听不懂的.地方再用中文;的学生希望PPT等文字材料用英语,口语以中文为主;的学生希望先用英文讲一遍,再用中文讲一遍;只有的学生希望用英文讲授核心内容,辅以中文举例。

教师自身能力评价

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错,的学生觉得这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比较好,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其相关专业知识及英语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的学生对这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比较满意,但仍然有的学生觉得一般。

4分析总结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学的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改进。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加长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专业的国际经济人才,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错误的英语教科书当做阅读理解来提高英语水平,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考虑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授课方式,而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思考案例,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在上课之前作演讲,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加强对负责双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对其自我提升意愿的激励。由于双语授课要求授课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承担更大量的工作和压力,而且还可能会因为教学效果不太好而面临较低的学生评价,最终影响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工作晋升等现实问题。因此,要想使双语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双语教学的规章制度、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积极鼓励其多参加双语教学讨论会,或者出国深造,以帮助教师提升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晋升职称方面给予双语教师更多考虑,以淡化学生评分对教师评价的影响。

工业设计英语教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分析和研究,探析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如何在应用方面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措施,获得了一些初浅的结论。

关键词 :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专业英语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起,整个国际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对外进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相关科研文献查阅的大量需求,对于开设专业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不断深入,在本科教学中,专业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有一定难度,涉及到的外文资料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这就给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对专业英语词汇的理解和把握,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不可能有效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因此,探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和讨论的热点[1]。

二、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背景及分析

专业英语是与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相对提出的概念,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不仅仅是专注语法、语句即课文的分析,而是重在将语言运用和语言交流结合,既关注社会、市场和国际上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也重视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的需求[2]。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引进、引用、借鉴国外的资料、技术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和日趋明显。开设双语教学成为常态化,在教学中,英文专业书以及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专著和资料已经被广泛用作教学或者参考资料。2.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在参加项目设计、产品构思、工作管理,以及其他技术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接触英文专业文献及资料,在设计和构思中也大量参考和受启发于国外设计概念、设计思路、设计构想以及相关的资料文献。基于以上现实情况,需要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3.许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他们从事的研究工作处于本专业前沿,在向国际刊物投稿、进行国际间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外文阅读、学习能力,并能够对专业英语的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和掌握。所以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英语,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

三、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1.目前我国理工类院校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过去高校将英语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英语上,强调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并将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将专业英语仅仅作为基础英语的简单“延伸扩展”,重点在于对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和分析,忽视专业英语教学成效。2.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对专业英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专业英语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理念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采用大课堂教学的方法;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等需求有待提升。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设置的合理性方面、教材内容的规范性方面、师资力量的.提高程度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而采用基础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可能是当前最为突出的教学问题。3.在上专业英语课时,学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且课程较多,压力也大,这样易导致学生把专业英语当做负担;此外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英语内容较单一、专业背景较浓厚,文章形式和风格较呆板和枯燥,而且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词汇较难、句子较难、汉语表达较难,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有压力,学习较吃力,这种状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为不利。4.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从学习生词到解释语法难点,再进行重点文句翻译。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少,师生之间很少互动和交流,教学中一般侧重于专业词汇的解释和课文阅读及英译中的训练,而忽略了听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概念的训练。“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不均衡,学生口语差、发音不规范、听力弱等现象普遍存在。5.目前大多数专业英语的考试形式是翻译专业文献,有些利用查阅资料和字典进行开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形式和内容单一,内容覆盖面窄,而且也导致了学生容易轻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反观基础英语的考核方式,如四、六级考试包括听、写、阅读等,甚至还有口语考试,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值得进一步改革。6.师资情况。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师较少来自具有本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绝大部分属于教授基础英语的教师。虽然基础英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但是相比较于专业英语教师,基础英语教师英文功底扎实,对于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有有利的一面;但工业设计的专业词句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含义,需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支撑。因此,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又有基础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较为理想的授课教师[3]。

四、工业设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1.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通过词汇记忆、短语练习和英语对话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的同时,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英文专业资料,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2.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微课程计划、设计、开发、执行、实施等微细步骤。以“微课程”为中心,围绕和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安排和整体方面,灵活地进行专业英语学习,促进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素质性、逻辑性、专业性、现实性[4]。3.研究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堂模式以及应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善,并促使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提升素质教学。结合当前采用大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利用多媒体、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需求。4.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难度较大,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移动互联网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5.在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加强实训和交流,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到外企或者有国际背景的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参观、实习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改善和纠正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6.采用量化评估,考核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针对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和有关实践以及专业领域要求,进行教学体系的评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对工业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内容的考核项目及研究。7.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专业英语教师的选拨、培养和提高,不仅在基础英语方面,而且在专业英语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在基础英语方面的培养和学习。8.科学的考核体系。课程学习的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要制定行之有效、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专业英语的考核应该以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翻译、单词、英文专业术语等为主要考核内容,采用“四位一体”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与期中测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应用知识相结合的考核法。

五、结语

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实施、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工业设计专业英语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语言、交流、沟通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作需求的优秀的科技型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上地位和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廖莉芳,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26-30.

[2]曹万林,李振泉,刘晓慧,李宗泳.大工程教育背景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新措施[J].北京教育,2008,(1):39-40.

[3]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孙伟民.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9):46-47.

浅析《国际结算》双语教学问题论文

【摘 要】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需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立法的完善,国际结算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开展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教学目标 建议 问题

一、《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一)结合课程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高等院校对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重要。国际结算课程是贸易专业、金融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国际结算业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掌握国际结算专业英语知识,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这正是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对于《国际结算》课程而言,国外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讲已遥遥领先,相关教育开展也比较成熟。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教材可以更为直接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为追踪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采用双语教学将

有利于学生对最新知识的学习,对培养适应我国金融业完全开放所需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开展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双语课程实践环节构建,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交流

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对双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缺与之配套的双语实践体系,因此,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切实挖掘相关双语课程实践内容,增强课程中双语实践课时数量及加强对实践环节效果的课后检查。

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对外交流以增加国外专家讲座。同时,有条件的学校部分章节还可直接邀请国外教师讲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直接阅读相关英语网站如国外专业论坛及相关研究网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机会。

(二)引导双语教学与考证结合

随着近年来考证热的升温,国外证书也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这些证书对于学生的就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外主要有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国内有金融英语证书。

(三)理清关系,找准位置,洋为中用

1.循序渐进与一步到位的关系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师资和学生英语水平实际状况开设双语课程,应量力而行,可采取分级教育的办法,即对于学生基础好、师资强的学校可以采用100%的全英文上课、全英文作业、教案等;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预备级、提高级的步骤,逐步提高英语使用的比例和要求。

2.处理好学校定位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对于定位不同的学校应该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比如对于研究型财经院校,应该适当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加强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国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借鉴。而对于教学型高校,则应着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应当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报价、做单等基本操作,而不是对理论的掌握。

三、采用《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双语教师综合素质

针对专业双语师资力量较弱,职称、学历较低,并受外语知识、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应积极实施师资建设和培训计划,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交流活动,开展校内、校外观摩教学,推动双语教学理论、理念、模式、方法、手段以及双语学习心理特征研究。

(二)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缺乏,一方面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随着教师课堂用英语的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反映双语课程太费时间。而且双语教学中多使用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渐积累中去掌握使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提前在低年级学生中宣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激励学生认真学好前导课程,做好语言能力的准备,在开始双语教学学习的学生中,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克服心理障碍。同时积极争取外籍语言教学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创造条件。

(三)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双语意识,培养双语思维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外语的日常表达能力,而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书面,忽略听说;重视知识,忽略能力;重视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语言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应用英语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注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四)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之间、“双语”之间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创建英语学习环境,又要使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课程知识,二者不可偏废。不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忽略了专业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学要处理好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因为汉语是母语,所以国内讨论双语教学的时候都比较注重英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用英文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使用中文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因此,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 “教学语言”关系,教学语言和专业课程内容传授、学习的关系,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教学研究,2008,(1).

[2]高志杰.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

课堂双语文化研究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一

41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42 呼和浩特蒙古族中学和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调查和分析

43 基于认知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

44 在蒙生英语课堂上使用蒙、汉、英三语媒介语与汉、英双语媒介语的对比研究

45 高校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现状调查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46 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英语及本科英语教材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英语慢班为个案

47 农村小学和城镇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土左旗地区为例

48 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证性研究

49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调查研究

50 翻译工作坊在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51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52 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53 协作知识建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54 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应对策略

55 校本研修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个案研究

56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57 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中师生话轮转换的调查研究

58 英语写作与高考

59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个案研究

60 读书会对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61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以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六年级为例

62 关于元认知策略培训与大专英语专业学生泛读水平提高的实证研究

63 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

64 基于学生需求的中职英语教学的调查

65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动词语法教学实证研究

66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67 母语与外语学习者专业相关阅读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研究

68 高三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状况的调查——以临晋中学为例

69 农村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70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1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的调查研究

72 马承“三位一体”语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3 批判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74 利用“学案导学”促进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75 混合式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6 新词块课堂教与学探究

77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课堂教师话语输入特征研究——个案研究

78 对一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微变化研究

79 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评估研究——以南航“视听说”为例

80 英语专业八级短文改错题型内容效度的历时研究(2005-2012)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二

1 女校英语作业形式多样化的行动研究

2 形态意识培养对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靖远县二所农村中学为例

4 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 榆 林市牛家梁中学为例

5 交际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使用中的问题与策略

6 高中生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7 中职学校英语学习优秀生与学习困难生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

8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后慢班教学的实证研究

9 基于体裁教学法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10 概念图对高中学生写作的有效影响

11 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12 英语职前教师实习前后教学信念发展

13 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14 互动假说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5 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以武汉中学学生为例

16 从学生和教师角度评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英语教科书学生用书》(必修部分)

17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以花园乡中学为例

18 英文书信交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高中英语教师信念及其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20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

21 语篇分析阅读模式对不同程度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

22 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职前教师反思

23 高中英语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课堂提问的对比研究

2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英语漫画写作教学研究

25 高中英语听力策略训练实证研究

26 输入方式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独立主格教学为例

27 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纠正性反馈和学生回应的研究

28 高中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舞钢市某高中二年级为例

29 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30 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以武汉爱迪夏恩少儿英语培训学校为例

31 中学师生对合作学习认知与实践的研究

32 关于一名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

33 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调查研究——以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初级中学为例

34 大学公共英语精读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35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

36 大学生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37 The Use of Multimedia-assisted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38 聋校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策略的研究

39 高中英语写作反馈研究

40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人际功能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路径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二)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5).

[2]霍翠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认知工具, 文化 的载体、信息(知识、情报、资料)的载体。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篇1 浅谈英语语言中姓氏的文化内涵 摘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氏,它作为一种符号,构成了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英语姓氏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和来源,其中可能埋藏着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等众多因素。对于接触语言、文化的研究者,探析英文姓氏来源的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尝试探索英语姓氏的演变历程,从而揭开现代英文姓氏与其本源的关系。这必将对英文教学以及加深学生了解 英语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姓氏 来源 文化 英语语言 自从有了文明,人类为了便于繁衍生息、交流沟通,就发明了姓氏。随着历史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姓名的构成和习用逐步形成。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它作为一种符号,构成了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英语姓氏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和来源,其中可能埋藏着历史、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的因素。对于 学习英语 语言的人来说,探析英文中的姓氏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英国在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才得以形成英语民族及其语言。这是以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凯尔特人为主的世界上众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到了近代,英语民族的活动舞台随着大英帝国不断向海外的扩张而进一步扩展,也就更大范围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血统和语言。其中,尤以美利坚民族和美国英语的形成最为典型。 这自然也就让英语姓名系统变的更加复杂化。尤其是在现、当代,英语民族血统进一步多元化,英语语言体系进一步扩大化,这当归功于大批涌入英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尽管外来移民的姓名不断被英语同化,但多多少少都会保持原民族的某些特征。据英美 姓名学 家统计,如今英语姓名的语源就与三十多个大小语种相关。下面,我们着重来看英语姓名在其本土的演化发展过程。 在英伦三岛被诺曼底人入侵以前,即公元1006年的诺曼征服前,英国人没有姓,只有名。 英国封建主义的高峰是在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关系与市场关系不断加强,英国人口也急剧增加。由于备选的个人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剧增的人口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只好选择了相同的名字作为个人名。这样当同名的人相遇或同居相处时,问题就产生了,通常会出现诸如呼此彼应、一呼几应之类的误会。所以,人们就在自己的名字上添个词来区别。于是,英语民族的先民们便开始在个人名后面添加个人附加名,作为区分同名人的手段,以增强人名的社会区分职能。 个人附加名大多是本人的出生地名、职业名称或着绰号等。例如,一个名叫 Mike 的人,如果他的职业是渔夫(the Fisherman),人们就叫他 Mike the Fisherman(渔夫麦克)。如果一个人的名叫作 Hen-rye,而他出生于牛津(Cambridge),人们就习惯性地称呼他为 Henry of Cambridge(牛津的亨利)。个人附加名并不世袭,因此还是在个人名的范畴内,而“正宗”的英语姓往往是由个人附加名发展而来的。例如,Mike the Fisherman 和 Henry of Cam-bridge 分别演化成 Mike Fisherman(麦克?费士曼)和 Henry Cambridge(亨利?剑桥)。 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腐朽没落,而资产阶级却迅速发展。于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文化不断进步,英国人口也急剧上升,人们联系日益密切,而随之出现的同名现象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不少麻烦。以防混淆,人们便在附加名和姓之间再添加一个或多个词来进一步区别。后来加上可变的中间名(middle name)。例如: George McadamSmith,其中的“Macadam”即为可变的中间名。 那么姓又是何时在美国出现的呢? 一些学者的结论是美国的姓始自公元 1000 年。其实,在 1492年美洲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之前,现在美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印第安人没有姓,只有个人名。姓是随着 16 世纪欧洲白人的到来才开始出现的。16 至 17 世纪,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姓名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名和姓,如法学家 James Iredell。从 18 世纪起,由于英籍移民的增加和社会联系的增多,美利坚人作为全美的主体民族也开始用中间名(Middle name )了。现 在 我 们 熟 悉 的 前 总 统 George ,他的名字就是这种情况。 英语姓氏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以变得纷繁复杂,来源更是多种多样,但是有些来源却是相同的。一种是来自地名。世界各民族的姓都和地名有密切关系 ,英姓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由祖先居住的地名而沿用下来的“Arlington”、“Ford”、“Scott”等姓。还有的是起源于行业名。在中世纪后期,英国经济曾突发地繁荣,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于是人们就根据职业或者工种来决定自己的姓。现今较为常见的有“Archer”(弓箭手)、“Butcher”(屠夫 )、“Glover”(手套商)、“Harper”(竖琴师)、“Locker”(仓库保管员)、“Potter”(陶工)、“Smith”(金属工 )等等。这些姓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情况。另外,贵族等的头衔也是来源之一。 有些姓最初是一些贵族家庭用来称呼一家之长的,后来为了永保家族荣誉感,便将他们传给了后代,代代相传就渐渐成了姓。“Constable”(王室总管)、“Judge”(审判官)、“King”(国王)、“Mar-shall”(元帅 )等便是此类英姓中常见的。这正是封建社会烙下的印迹。动物也给英语姓氏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某些人出于对动植物的崇拜和赞颂,就把它们的名称拿来作自己的姓。常见的如“Bird”(鸟)、“Fish”(鱼)、“Lion”(狮子)、“Swan”(天鹅)、“Wolf”(狼 )等,以及 Wood”(森林)、“Apple”(苹果)、“Flower”(花 )、“Bush”(灌木丛 )、“Rose”(玫瑰花 )等。还有一些英文姓氏来源于颜色的名称: 英语中的“Brown”(棕色的)、“Pink”(粉红色的)、“Red”(红色的)、“Silver”(银白色的)、“White”(白色的)等就是如此。江河湖海等 通过以上简单的回顾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语的姓氏来源十分广博,其历史成因也非常复杂。正是由于各种多变因素的参与,才导致英文姓氏的演变这般有趣。由于姓氏与人类各种社会活动休戚相关,因此才具有非凡的意义。进一步地研究英语姓氏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西方的认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并且,对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翠琼.英语姓氏的起源[J].写作,2006,(22). 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篇2 浅论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英语教学 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和语言运用的层面上诠释文化在英语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内在丰富性以及该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要求。可为多元文化区域内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关键词:文化内涵;多元化;英语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过程和效果。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以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此外,作为文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含义和文化心理。 二、英语与英语文化 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主要通过阅读了解对象国的社会风貌,文化风俗,而阅读材料多出自一两个母语国。于是有些人就认定“英语这种语言和某一两个使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种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的作用。这些人所说的“语言既不是抽象的'人类语言',也不是微观到个人的'言语',而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族的语言。” 因此,似乎可得出这样的推论--英国文化即英语文化。但这种错觉是由于混淆文化离不开语言,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某一具体的语言之间的界限而产生的。所以切不可在语种与文化之间划等号。因为,今天的English culture(英语文化)一词包含甚广。 三、多元的英语文化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今天的English culture(广义的英语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可以涵指:①英国文化;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即狭义的英语文化,如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新西兰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及加勒比海地区部分国家的文化;③以英语为传播媒介的非英语、非西方文化;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文化内容。 毋庸置疑,英语运载着英美文化。作为以英美为代表的母语国家的语言,英语承载主流社会的文化,同时也担当非主流的、非英语移民社团与主流社会的交际媒介。如果英语不具备跨文化运载能力,身居于纽约市约25万的华人是无法同美国主流社会交流的(当然他们的交流是通过那些懂英语的移民来进行的)。由此看来,英语是英美文化的载体,推而广之英语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同时英语也是外来的、非英美的、非西方文化的载体。另外,作为外语型国家(如中国)的国际交流语言工具,它反映的是该国的政府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即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南非是南非文化的载体)。 四、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可以用变化着的对抗融合关系来概括。世界语言——英语正作为母语国家和第二语言型国家的内部语言而被使用,同时,还作为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交流工具而被广泛使用。 在使用中,英语本身固载着的西方人的逻辑和传统与该地的使用者的母语逻辑和民族传统规范不断产生“碰撞”,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对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适应,某些英语本身固载着的东西,甚至某些“碰撞”,竟然在该国文化环境下留存下来,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融合。在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区域内,时时都在进行着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五、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与英语教学 “作为世界语言,英语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既包括西方文化要素,也包括东方文化要素;既有__的元素,也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元素。” 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对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因此, 教育 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避免与当地文化对抗,真正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协调。 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要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是指把语言文化教学的三维即学习者、学习者将来使用语言的目的环境及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立体的课堂结构。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英语基本是中国人教,中国人学,在中国用”。在此环境中,“中国文化始终占支配地位,异域文化的输入只能起补充作用。” Smith 在1981年曾指出:“一种语言一旦成为国际性的,它就不可能恪守一种文化规约。” 也就是说为了用英语跟菲律宾人做生意,中国人并不需要学习欣赏英国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发标准的英国音。近年由于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的加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异域文化的某些规约,强调片面的语言和文化的协调。殊不知他们忽视了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结果是“语言似乎纯粹了,但协调被破坏了,因为犯了与当地文化对抗的错误。” 所以,切不可忘记英语运载着的中国文化。 2.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 对于少数将要从事与异域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的人来说,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是必要的。即使这样学校的课程也只能起到指导作用,正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教学中只顾遵循课本内容(英语的文化规约),不能正确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指的是不能按照言语事件发生的现实环境即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决定材料的选择,来确定言语的适宜度),那么教学中的某些行为将导致文化误导现象的产生。因此,要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切不可片面夸大其作用。“要了解异国文化的全貌并能在实践中适应它,非得深入其地住上一段时间不可”。 3.补充教学力量,聘请母语使用者任教。 为了补充教学力量,我们请了很多母语使用者来教书。他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来中国任教的人应该接受过必要的训练,对在这一异域文化(中国文化)中“交流时可能遇到的文化歧异有必要的思想准备,这样他们便不会因为听到一个不顺耳的招呼而变得愤怒,不会因为对方的自谦自贬而大惑不解。” 师生必须认识到 “学生的文化环境是文化课的起点,对象国的文化环境是终点”。只有起点确定了,师生才能最终顺利达到终点。 切不可本末倒置,在学习之初教师便一味地将对象国的文化环境强加给学生(将终点作为了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了解学生的文化环境要比让学生了解教师将把他们引进的文化环境更重要。” 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当中,外籍教师若对学生所在的文化环境一无所知,仅把对象国的文化规约呈现在课堂上,不顾冒着与该国文化产生对抗的风险,让学生模仿并接受,可想而知将会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格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英语已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英语语言文化教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明确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这一事实,从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研究英语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将对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理念和 方法 提出挑战。从而为多元文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理论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83 [3]张正东.外语立体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关于双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资料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状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一些控制的 措施 和 方法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计4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施行回顾性剖析;结果: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结论: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这将大大提高患者感染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分析

为了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了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特对本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4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例次发生率),其中男患者有24例(占了60%),女患者有16例(占了40%),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

患者的感染部位:患者的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的有15例(占了),在上呼吸道的有12例(占了30%),胃肠道感染的有6例(占了15%),泌尿道的有3例(占了), 其它 4例(占了1%)。

分理出的病原菌: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58%)。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了),其中的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了),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了),大肠埃希菌7株(占了),阴沟杆菌 6株(占了10%),产气杆菌5株(占了),鲍氏不动杆菌 8株(占了)。真菌11株(占了18?3%),其中的白假丝酿母菌菌6株(占了10%),白的颜色佛珠菌3株(占了5%),其它真菌2株(占了)。

主要球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2讨论

本次调查表示,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原发病第一诊断顺次为消化道恶心肿瘤、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慢性结肠炎,这些个恶疾(除胰腺炎)都归属慢性消耗性恶疾。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团体的浸润使患者抵抗力功能减退,各种放、化疗医治手段均可不同程度地使抵抗力功能减低;肝硬变患者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低,胆道及胃十二指肠的机体机能功能发生障碍。 本调查,医院感染部位顺次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上、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上一致,而泌尿道感染比例低,有可能对小便监视检测不够相关。由于患者岁数偏大、病情较重,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这个下呼吸感染几率便会相对增加,医疗事务担任职务的人早期不重视了扫除净尽口腔分泌物与异物,在往后的过程中虽再次注意到清除异物,也只能清除一部分的异物,而在早期已被吸入支气管儿的异物仍将会造成肺部感染,还由于消化系统的不舒服,易引流食品反流,及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吐呕物易误吸入肺。因为这个,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准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肺炎克雷伯菌第二位,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内在危险因素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与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或错误相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对亚胺培南的敏锐率达,对哌拉西林等最为耐药,其耐药率达,导致这种情况之一是滥用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为敏锐的几种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作别为,,和,其它抗菌药物也有不一样程度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率高,导致医治上的艰难,所以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突发流行。

真菌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与老年个体圣体虚弱、营养不好、抵抗力功能衰落以及广泛预防性运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相关。到现在为止,真菌耐药情况固然不是十分严重,不过在医治上颇为棘手,由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复杂,死亡人数的比率较高,且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智军,张奕返.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1~323

[2]叶惠芬,刘平,陈惠珍,等.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散布和耐药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33~835

[3]李萍,卢仙成,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取得性感染与广泛散布机制研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关键词] 消化内科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即“Two languages”,是指在课堂上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教育 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我院近年来在大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消化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和问题 总结 如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教学措施。

1 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应用体会

注重教学互动性

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主张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只有当外语在 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当外语和母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在学生的思维与交流中自由切换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认为"双语教学"获得了成功。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前与广大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相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中英文使用比例,做到因材施教。授课时要注意课间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询问学生对本部分讲解是否能较好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吸收程度,并及时调整上课的语速。让学生及时对难懂或不懂之处提问,以决定是否复述重点内容,必要时重点或难点内容可用中文重复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最低限度。

注意因材施教

在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外语实际水平,按照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则,形成自编外语教材,并提前2周发给学生预习。将预习教材中涉及的较难的医学词汇单独标识出来,并加以中文释义,以便学生预习,提前扩大学生医学外语词汇量,这样才能避免讲课时学生如一头雾水。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动态调整双语教学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这样便于对课堂上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学手段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适宜的课件:采用的课件既有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借鉴或直接选用国外已经出版的英语医学教学课件。②选择合适的电子词典:目前广泛应用的"全医药学大词典"(目前流行使用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由于收集的医学词汇全面, 且绝大多数词汇配有发音,是医学双语教学非常有用的工具。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④辅助 网络技术 [2]:我们教学过程中利用我校自己的局域网,通过FTP或文件共享等方式做到多媒体课件上网,方便学生随时查询,递交作业;另外开设教学论坛,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双方的素质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

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首推因素,教师水平高低决定了"传道、授业、解惑"中有效信息量提供的数量与质量[3]。目前我校执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教师多数只具备教授某一学科的执教能力,应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水平也不高。同时,尽管七年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但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和学生的外语基础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原则上应使用外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教材价格昂贵,一般院校很难承受高额的教材费用,故引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难度较大。因此,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有的是国外原版教材,有的是节选外文教材,也有的是教师自编的讲义,版本和内容不统一,教学随意性较大。另外,教材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热点 。尽管双语教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探索工作仍将是大量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将双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鲁建云,王 斌,黄进华,等.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39-840.

[2] 李 蕾,陆 柳,邢 萱,等.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挑战现代教学模式[J]. 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6-48.

[3] 罗育林,张阳德. 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149.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3.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谈教师认知理论看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 非专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双语教师,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实施能力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成-败。职前、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营造等四大要素,与双语教师认知及教学能力培养之间形成一个互为条件、彼此衔续的矛盾集合体,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解决这些矛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多管齐下,有所区分,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分步实施。 论文关键词: 教师认知;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一种专业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近几十年引起了学家、学家和学家的广泛兴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国非外语专业高校的普遍关注。用“第二语言”(主要是)作为课堂教学用语,在完成非语言类学科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创造良好的二语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二语能力,使学生既能读懂本学科的外语资料,又能用二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已成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通过二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二语教授学科知识”。显然,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强弱就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对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认知水平是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认知理论 所谓教师认知,是指教师对教学各元素,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课程、主题、、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形成的观点、知识、理论、态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认识等(Borg,2003)。概括起来讲,对教师认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教师对教学认知的内容、认知的发展与形成、认知与教师培训的关系以及认知与教学的互动关系等(Borg,2003)。作为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认知是基于对个人的知识体系、实践经历、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和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对教师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性影响。 依据教师认知形成的特点,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对教学的最初认知,这一认知是其开始教学生涯并进一步接受教师职业培训的认识基础。虽然早期学习经历形成了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认知,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职业培训后,大多数教师的认知均可发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转变,有的表现为认识重组,即对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则表现为对以前认知的彻底改变(CabarogIu and Roberts,2000),因此,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二个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影响教师认知的第三个因素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认知与教学对象及环境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认知始终着教学实践全过程,而教学实践则通过教师反省和而反作用于教师认知。 二、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状况考察 本研究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双语教学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受试是近两年在某外语培训机构接受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的4个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师。从年龄上看,有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也有教龄已长达20余年的相关领域专家;从来源上看,涉及、自动化工程、、、管、工程、、等十余专业;从职称上看,正高职12名,副高职36名,中职125名,初职及初任教师的院校毕业生33名;从学历上看,博士28名,硕士128名,本科40名;从性别上看,男教师114名,女教师92名。在接受了一个学期的外语强化培训之后,这些教师参与了针对双语教学认知有关问题设计的问卷,就双语教学的目的、实施现状及模式等问题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自的认知。 (一)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0名教师认为非外语专业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被实践证明较难普遍提升学生的二语水平,教师应当尝试实施双语教学,其中,49名教师认为应彻底改革高校现行的效能较为低下的应试型二语教学模式,坚决主张实施双语教学。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既区别于语言教学又区别于专业教学,是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外语运用能力,且提升外语能力是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附带目标。同时,也有66名教师对实施双语教学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由于专业课时量有限,多数教师自身的第二语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难完全达到,起码在现阶段较难以达到,急于推行双语教学,既是强教师所难,也会误导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维和理解,冲击专业学习。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只是跟风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观上还会造成职称门槛的提升。 (二)对双语教学现状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6名教师中,已在各自院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有63名,占30%,拟于近两年陆续开展双语教学的88名,占43%,仍在观望或没有心理准备的55名,占27%。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教师中,45名为非英语专业,有英语专业学历教育背景的教师18名。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对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持“满意”态度的占12%,“基本满意”的占29%,持“不满意”态度的占32%,持“不好评价”态度的占27%。总结起来,对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首先,教师二语水平普遍难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从教师角度看,精通专业且二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教师对双语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从事双语教学缺乏自信,认为双语教学课堂上能够给学生的专业信息量明显减少。已开展双语教学的63名专业教师中,有约28%的明确表示,囿于二语水平的原因,双语课堂教学常常存在“硬着头皮说二语”的问题。其次,教学对象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根据问卷反馈信息,82%的教师认为在课堂双语教学中,面对二语水平不均衡发展的学生,常常面临深浅难以把握的困境。因为对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阅读篇幅较长、知识面宽的英文原版专业教材和资料较吃力,很难有效地吸收专业知识,听力水平的不均衡发展也局限了部分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多生二语口语表达能力弱,不敢开口讲,课堂上只能做听众,元法参与问题讨论交流,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二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再次,双语教学难以选择较为合适的教材。调查中了解到,为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较为地道纯正的英文表达,不少高校在双语教学中引进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一些教材的内容还不能与国内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配套,语言难度不能与我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某些内容甚至脱离我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此外,绝大多数国外引进教材价格不菲,给教学保障带来困难。在有的专业,还存在可引进的适宜教材少、选择余地非常小的现实问题。最后,双语教师劳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母语和二语进行讲解,费时费力,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受到挤占,导致教学对象能够接受到的专业信息明显减少,专业教学受到影响。有的教师明确认为,“专业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是种了外语课的庄稼,荒了专业课的田”;二是高校教师评价并未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所大大增加的备课工作量,教师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有的教师提出,对并不特别精通专业外语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双语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往往数倍于单纯的专业课备课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视程度、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无论在工作量认定上,还是在教师物质或精神回报上,都明显体现不足,出现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认知。国外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进行教学;二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强调在部分学科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在对此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认知上,75%的教师倾向于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明确认同“国内双语教学并非在全部专业都可以开展”的主张。此外,面对国内双语教学的三种常见典型模式,43%的教师倾向于eoncllrrent approach模式(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母语和二语之间频繁转换,对同一信息用母语和二语分别作以传输),25%的教师倾向于 approach模式(即将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两种语言按时间、授课内容、科目或授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区分实施),23%的教师选择preview—review 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语或母语大致介绍即将讲解的专业知识,之后用二语讲解课程的主体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 approach模式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有9%的教师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多数教师肯定了母语在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中相对于二语的绝对地位,尤其是讲解那些较复杂、性和推理性强的抽象内容如模型等时,更是离不开母语的运用。 三、提升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和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状况并不乐观。能否尽快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水平,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能力,是摆在各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依据教师认知理论,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可以从双语教师职前经历、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和双语教学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职前教育经历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职前教育经历主要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语型、专业型或二语加专业型学历教育经历,这一经历构成了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基础能力。二语型教育经历主要指以语言作为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专业型教育经历指非英语专业学历教育经历,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指近年兴起的同时注重英语及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经历,如商贸英语、科技英语、英语、英语等。目前,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驾驭二语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语水平差,而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又较缺乏,难以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比较而言,二语加专业型教育经历师资是目前最适宜从事双语教学的人选。此外,在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日益紧密的国际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二语加专业的学历教育背景。据此可以认为,在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大力推广二语加专业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广阔前景的。就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双学位”模式。 (二)在职培训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针对拟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型教师实施的二语强化、针对二语型教师实施的专业培训以及针对双语教师实施的双语教学能力普遍提升的培训。现阶段,从各高校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迫切需要也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对具有较好二语基础的专业型教师实施二语强化及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其实施双语教学的信心和能力,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这无疑是在职培训的重点。就二语强化培训而言,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实施双语教学,教师除对两种语言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必须熟练掌握外,还要能恰到好处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实施转换,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二语表达能力,能够用二语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应以听说能力训练为主,加大语言输出机会,着力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能力训练。此外,针对大多非语言专业出身的双语教师存在的发音不准、影响沟通效果的问题,在职培训中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就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以及何时、何种程度地进行语言转换等双语教学技能问题上,也需要对双语教师进行科学的和训练,引导教师能够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特点、使用教材情况以及个人英语表达水平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作出综合客观判断。一般而言,授课内容决定教学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和方式。对于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用母语教学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对于较为形象、具体、并有一定情景的内容,用英语讲授则可借助具体的情景判断理解讲授的内容(Yip,Tsang,and Cheung 2003)。在培训的模式上,可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培训、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校本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教育资源、提升培训效能。外出培训包括国内基地培训和国外培训:国内基地培训可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获得系统的双语教学知识;国外培训重点是让教师通过在国外学习,理解国外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二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实践锻炼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双语教学所需的学科知识、二语水平、教学方法等均离不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双语课堂教学实践必然是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锻炼环节里,一是为双语教师提供并量身打造大量教学实践机会,充分调动积极性,促其上讲台,就所擅长的专业以双语形式组织相应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二是牢牢抓住双语教学试讲关节,建立双语教师课前试讲模演制度。以富于经验的优秀双语教师的教学点评为推动力,以制度促双语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反复试、反复讲,充分准备,使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三是在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师应加强主观体验,搞好教学互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善于观察,细心体会,不断经验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在扎实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历练出优秀的双语教师。 (四)双语教学环境是教师双语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保障。双语教学环境指实施双语教学的氛围及条件,主要包括社会和校园政策环境对双语教学、双语教师的倡导、认可和保障程度,以及教师、学生、教学规划、教材、教学设施及教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相互匹配程度等。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是提升双语教师认知及双语教学能力的有力保证,具体措施:一是切实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各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的课程培训、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集训或国内相关双语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有条件的还可逐批选送双语教师参加国际性会议或到国外进修。二是积极组织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改革。深入贯彻实施双语教学课程改革,针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召开双语教学研讨会,探索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认知及教学效果的措施和途径。三是建立健全双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机制。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对双语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合理量化,在课时津贴、业绩考核、奖励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适当予以政策倾斜,通过政策牵引,加强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深其对双语教学价值的认知,促其不断提升双语教学能力。四是持续加大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投入。认真选择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作为一名教师,写好教学教案是很重要的,也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快乐;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学习过程才会轻松。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理念。如何做到让学生轻松、快乐、主动、有效地 学习英语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快乐氛围,让课堂充满爱

任何一种 教育 都应该是渗透着爱的教育,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学生们才能快乐地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氛围。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去做: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进行口语训练时,不能只关注优等生,应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后进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自然亲切,眉宇间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这样学生情绪自然活跃,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乐学精神。

2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面孔与 思维方式 ,而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挑战。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的过程。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学有所获,形成学习英语的学习能力,兴致勃勃地学习英语。

逐步使课堂教学英语化,教学表情化、动作化、合作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每节课,笔者都使用英语教学,从简单的课堂用语开始,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英语授课,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值日演讲及每日一句等常规活动。

每天,笔者让学生坚持做值日演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话题广泛,形式多样,有猜谜、讲 故事 、 唱歌 、笑话、小品等等。生动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通过上台演讲体验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感和愉快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逐步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表达,增强了自信心和毅力。

采用探究式合作型 学习 方法 ,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

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真正一员,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积极合作,相互学习,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 渠道 查找、制作并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创设情景,“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视学生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人。这样,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3课堂设趣,寓教于乐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反应越清晰,思维、记忆等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有成效。

快乐——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很注意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 绕口令 、猜 谜语 、唱歌、跳舞等形式,特别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游戏,使他们的身心达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戏会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的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教一组颜色的单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种游戏。每个学生拿一种不同颜色的纸牌,教师发出指令:red , red , red , sit? down? please ; yellow ,yellow, yellow,? touch? your? nose ; white , white , white , open? your? book。拿出相应颜色纸牌的学生就根据指令完成动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单词,又避免了反复诵读记忆单词的枯燥无味,又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了交际练习。

快乐——物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 经验 , 抽象思维 不够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多媒体等多种辅助工具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

如教apple、banana、orange等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带进课堂。虽然这些实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教师把它们带进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在 英语单词 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生词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记住并说出,但对于一些不便于带入教室的实物,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图片、卡片、多媒体展示,用玩具代替等。用实物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兴趣,学生充满好奇兴奋,快乐地学习英语单词。

快乐——想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 ,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 简笔画 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练习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餐厅,里面画有各种食物和饮料,让学生想象他们去餐厅,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 Yes, I do .I like spicy food. 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 No, I don’t. I don’t like pineapple. 或者让一个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 其它 同学都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这时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快乐——评

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对任何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表现的优劣,可以依次运用程度不一的话语:Ok / Good / Wonderful /Great等。当学生有了精彩的表演,我们可以说:”“ Great !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 !|接着引导全班同学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 Very good ! ”有时教师也可以奖励他们一些贴纸,或者送一些小礼物等。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说好,则说:“Try again!”这样的评价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有勇气,有兴趣再试一次。

4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学英语

处理好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能学以致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真实生活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会与日俱增,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从而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的发展,取得了学习英语的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例如,学习了“天气预报”后,笔者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同时还找来China Daily和其他日报,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习和练习中要始终用英语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听、说、读、写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自如,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用 英语学习 英语的学习习惯,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 通过交际训练,即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英语,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交际训练。交际性练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最高形式,设计得当,学生乐于参与,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挥达到高潮,课堂气氛的活跃达到顶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快乐地练习,培养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

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轻松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 ,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让学生在“乐”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深入探索,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无论是备课还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都需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与设计,要基于学生基础、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爱好 等来综合设计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学情,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2.给予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

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师讲解与学生练思的时间,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成为师生的“群言堂”。

3.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是单一地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自主选择的权利上。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扶放有度,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又要加强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自主选择。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从教材转向多种资源的优化

以往的教学中视教材为经典、权威,教师在教学时不敢越雷池半步,严格地执行教材,这是典型的以教材为中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材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视野完全集中在教材上。现代教学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的教育,学生所学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以教材为全部教学内容的教学观,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识的效果。

1.立足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掌握,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掌控教材,而不是沦为教材的“奴隶”,要对教材的各个知识,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合理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只有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真谛。我们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教学与学生具体的学情结合起来,及时补充一些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学内容才能更丰富,才能真正将英语学习与 文化 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的事物更为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形象教学法,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实物等形象事物来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热情更高涨,整个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单词时,针对名词类如apple、banana、ruler、desk等采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动词类如jump、run、drink、eat等用多媒体来动态模拟或用简笔画来展现等。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演与模仿天赋,为学生提供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学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将语言真正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学习语言,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如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扮演医生和患者等等,从而将教室变成舞台,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主角,充分地展现着自己,从而使教室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展现个性的舞台,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实现了由无形到有形、由静止到动态、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变,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世界,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事实证明,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时进行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也是愉悦而快乐的。

4.任务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地调用所学知识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合作交流,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在小组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从而掌握知识,学到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

总之,教无止境,我们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认真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法,树立新观念,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富有活力与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愉悦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成效。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语境。

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创设相关语言的语境,从小到大我们生活在汉语普通话的语境下,即便没有人对我们进行专业汉语的教学,我们也能够用普通话和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语境的作用。语境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不过现阶段,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很多英语老师只采用汉语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对于英语单词也是让学生记住汉语意思,而不注重英语单词的运用,造成学生听写单词时,老师负责报中文学生写英文,很多学生却写不出相应的英文单词。

2.老师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

语法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动态,很多时候,老师在英语上的学习已经达到了十几年,然而,小学生在英语方面却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许多疑问,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作出回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比较幼稚就随意应付学生。同时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朋友,也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师生交流太少,英语语法教学气氛沉闷。

二、英语语法教学理念和实践

1.隐性原则的运用。

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显性语法教学,主要侧重于在课堂上直接讲述语法规则,另外一种是隐性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而是创造相关的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接着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归纳出语法规则。英语课堂的枯燥性往往是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而通过隐性原则的运用,则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2.语法教学与多媒体结合。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显得比较乏味的原因,主要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运用课堂的口头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设备开始进入现在的中小学课堂,英语语法教学除了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故事学习法。

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故事的引用,可以让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听故事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讲解语法的同时,如果穿插进一两个故事,学生会很乐意认真听讲的。

4.创设语境进行语法教学。

创设语境对于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要,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课堂教学全程英语,但是也应该采用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在英语的语境下学习英语语法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英语兴趣小组,类似于大学“英语角”的模式,采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 相学 习,这种做法也弥补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的弊端,使英语语法教学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三、结束语

随着英语在我国的普及,已经在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意识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英语老师在小学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模式展开教学。善于利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相关的语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地实践,把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猜你喜欢:

1. 小学英语老师新学期计划书范文6篇

2. 英语教案范文

3. 关于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4. 小学英语论文范文

5. 小学英语教师学术论文范文

教师课堂用语研究论文

浅谈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

一、什么是英语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在英语教学中用英语组织并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口头用语。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口头的,所以课堂用语主要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用语。用英语来说就是“Englishclassroomexpressions”。

二、使用课堂用语的作用、意义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学问,是人们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听、说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语言学习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近年来,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从实际出发,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听力,我认为课堂用语至关重要。

学习英语目的很简单,就是能听、说。那么听说练习最直接的方式,最多的机会就是课堂上与老师的对话、交谈。所以,教师课堂用语用得多与少、恰当与否,对学生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天天用,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机会越多,印象就越深刻,越容易进行模仿、练习,也就越敢开口、实践。

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教学原则”中明确提到,“学习外语必须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首先是听说训练,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还提到,“在教一个新的语言项目时,一般应从口头练习开始。”其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力求自己的语音准确,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学大纲中所提到的这些要求看,一个英语教师如果能使用好课堂用语,会对整个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课堂用语是外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听说语境,也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要充分估计到它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大量运用,灵活运用,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使用课堂用语要坚持几个原则

1.要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课堂用语由于经常、反复地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定能模仿。因此,在表达同样的思想或内容时,如果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结合具体情况变换地讲,可以使语言更具灵活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而不致感到单调、枯燥或乏味。即使有些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略加变换,不要总是重复单一的句式。

例如,“Readafterme”是一句常用语,为了避免单调可以说成:“Readthetest(thenewwords)afterme.”“Readaftermeinchorus.”“Wouldyoureadafterme?”还可以把read换成say,说:“Saythewordafterme.”“Sayaftermetheword.”

又如,想让学生重复所说的内容时,总是说“Again,please!”变换一下可以说成:“Repeat,please!”“Oncemore,please!”“Ibegyourparden?”“Wouldyoupleasesayitagain?”“Whatdidyousay?”“I’dlikeyoutosayitagain.”

再如,当学生做得很好时,教师也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鼓励、表扬学生,如:That’sgood./That’senough./Verygood!/Excellent!/You’reveryclever.

除了要灵活以外,贴近生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要使用好课堂用语,教师还应多加注意学生的在校生活,包括学习、体育、文娱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问:“Whatdoesyourfatherdo?”“Who’sondutytoday?”“Where’sEnglishteachinggroup?”“Who’syourprincipal?”等类问题,增强学生自豪感。2.课堂用语要紧密配合学生所学内容。紧密配合学生所学句型、词汇使用课堂用语,可以使同学加深理解、灵活运用这些新学到的内容。学生刚学过什么时态,就有意识地在课堂用语中多使用这种时态。例如,学生学过“begoingto”这个句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景反复运用这个句型,使其在理解上达到自然、熟练的程度。如:I’’’regoingtohaveadictation,aren’twe?

3、课堂用语要有连贯性。教师要根据情景连续地、自然而流畅地使用课堂用语,而不是孤立地说几个句子,做到连贯性,前后浑然一体,不要有支离破碎的感觉,逐渐在整个课堂中能连续不断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少用汉语或不用汉语。例如,设想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作连续提问:Didyoufindanythingwrong?Howwouldyousayit?What’sthecorrectanswertothisquestion?That’’’’.

4、建立愉悦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少命令。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肯定和鼓励,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评讲学生的语病时,先肯定他们回答中对的地方,加以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不至于失去信心而不敢回答问题。简评语病要措辞婉转、温和,像下面这类评语最好不用:“Youarewrong.”“Poorenough!”“Toofoolish!”可多说这样的句子:“Idon’tthinkitiscorrecttosay…”教师如果在课堂用语中表现得较委婉、有礼貌,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婉转、客气的表达方式,也符合英语语言的习惯。

总之,英语课堂用语使用得多与少、恰当与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使用课堂用语一定要持之以恒,凡是已经使用得比较熟练或学生已听懂的课堂用语,就不要再重复,尽量换新词。课堂上要用英语表达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即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努力做到这一点,日积月累,学生定会在听说上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教师也不难做到“课堂英语化,教学情境化,练习交际化”。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是伴随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得体大方的饰态教师的服饰状态是教师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而且还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增进情感和传送信息。一般而言,教师的课堂服饰要整齐、清洁、庄重、大方。如果一位教师衣着不整,不修边幅,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一种自由散漫、事业心不强的印象。虽然,外表与心灵并不都是完全统一的,但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以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恰如其分的姿态人们常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姿态流露出来,而一个人的身体姿态还传递一定的信息。同样的道理,根据教师站或坐的姿势、手势和动作,学生可以推断他对这堂课大概的态度、情感和兴趣,主动地配合教师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4%的学生希望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因为教师来回的走动会无意识地增加他们心理上的压力;87%的学生希望教师提问时,距离他们远一些,这是因为他们能够较“安全”地思考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就是人体学中“个人空间”产生的效应。还有88%的学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注意姿势和手势表达的准确度和合理性,避免其不良的习惯性动作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姿态对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三、必须具有热情、亲切的眼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触来表达各种思想和感情的。由此可见,运用眼态的“目光语言”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课时,眼睛总往窗外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眼睛只看着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这样就难免会使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或搞小动作。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一般不要看窗外和教室内的天花板、地板,视线最好能落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如果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搞小动作,教师可以用眼睛制止他,并以严厉的眼光警示他,使他集中精力听讲。事实证明,注意把视线放在每个学生身上,是教师控制课堂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只习惯于看着前排的学生,而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学生的话,还会在学生中产生“亲一些、冷一些”的后果。所以要“一视同仁”,要用目光来回扫视全班学生,这是不可忽视的地方。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

首先,要勤于读书,善于积累.\x0d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人嘴里面能吐出一点幽默生动,智慧联翩,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x0d曾记得有一位有名的教师也曾说过,吾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狰狞,食亦无味,语也可憎.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语言积累的重要作用.\x0d2005年《中国教育报》评选出的十大读书人物,皆对读书积累谈了自已的看法:\x0d身为特级教师兼教育局长的李希贵发出“朝阳读书,播洒感动的种子”的感慨.他说:“也许,一本书只能给学生以‘三分钟热度’.但是,正是这些‘三分钟热度’的积累,才会锻打出生动的人生,才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感动.”\x0d让读书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x0d陶继新强调读书后重在做人.他提出“善待他人,发展自我”,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观点.\x0d郑杰则提出“爱书、读书、写书、劝读书”的一条龙体系.\x0d我也想告诉大家,读书要善于思考,读书要有选择,不盲从,不轻信,不以书唯上.读书后勤于做笔记,要勤于做反思.\x0d现在好多优秀的老师都建立自己的博客,写网络日记,写班上孩子的成长故事.其实就是反思的一种.\x0d可见,写笔记,写成长日记,写教育反思是教师成功成长的阳光大道.\x0d郑杰老师说:“你年轻时谈恋爱,会说没有时间和女朋友谈恋爱吧?想来不会.那从哪里获得额外的读书时间呢?我的经验是给自己做减法,减去一些意义不如读书那么重大的活动,对这些活动要敢于说不.客观地说,在我们周围诱惑实在不少,各种各样诱人的愉悦感官的活动都拼命从读书人队伍中拉人,拉走那些对书并不虔诚的人,拉走那此定力不足、耐不住寂寞的人……车上、飞机上、床头上、只要想读书,总会有时间.”\x0d现在看来,读书和思考写作的时间只要我们去挤,还是能够挤出一点儿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这个读书的心态和愿望.\x0d书读得多了,自已心中也有了东西,也就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再表达出来,则是很容易的事了.\x0d第三,要不断锤炼.\x0d这就要不断练习.要多说,且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练.话音不标准的,要听着广播,听着录音练,一字一字的去练.练完后,再录成录音,放出来,反复比较,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的.\x0d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古希腊德摩西尼生来就口齿说话不清,为了练习演说,他以跑步和爬山时作长篇演讲的方式增加练习量,用口中衔着小石子的办法校正发音.由于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他克服了先天口齿不清的毛病,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成为当时有名的演说家.\x0d大家都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也是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第一次练说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十二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还当益求精至.第三天又练习三遍.这样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x0d可见,流利的语言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而磨就出来的.\x0d第四,教师讲课时要尽量脱离讲稿\x0d其实,备课只是一个熟悉教材的过程.到了整整进入课堂.教师应尽量少看教案为佳.\x0d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经过研究表明,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稿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数量增加50%.而且减少了概念性的名词,增加了描述性的动词,因而更适合听众的感受.\x0d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精采报告.几千人的讲厅,三个小时的讲座.魏先生成站立状.语言滔滔不绝.其间没有看过一次讲稿,也没有准备讲稿.而且讲解体态、手势得体运用,口中妙语连竹.我也听过共青团中央知心姐姐心理健康宣讲团邢安平老师的讲座.亦无讲稿,但都能深深的打动观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除了讲课者精采的讲演内容之外,还可能包含了讲课者与听众的眼神等方面的交流.这些都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x0d第五,要有一个好的态度\x0d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有了好的态度,事情便成功了一大半.\x0d教师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如果一味的用成人的语言向他们讲课,孩子们是不喜欢的,不乐意的.因此教师一走进课堂,如要能马上就想到自己是儿童中的一员,是孩子们的伙伴.这样的自己,老师的架子没有了,孩子们已从感情上接近了好多.\x0d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儿童情味的语言,使孩子们没有感到距离感,而增加了亲切感.这样的态度儿童喜欢,可老师们做起来也并不容易.有些老师看到没有擦去的黑板,作业本挤占满了的讲桌,还有哪份心思来欢笑?其实,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从混乱中寻找教育智慧,处乱不惊,化乱为奇.用不经意的一句幽默,化解了师生的尴尬.从而进入到一个最好的状态.\x0d凡事往好里想,人生就应这样.知心姐姐卢勤“太好了”的心态调整秘诀值得让大家借鉴.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糟糕的,总是对自己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x0d总而言之: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我想,只要大家肯做有心人,肯做教书育人这份事业的有心人,肯做默默的研究者,肯做孩子的合作者.这点事儿还是难不倒我们的.

教学语言是教师渲染活跃课堂气氛,设定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是传授知识、交流感情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融入文本获取美感的桥梁。一、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功能性古今中外能言善辩之才不胜枚举,孔子睿智论学、墨子巧退鲁班、 触龙说赵太后等, 均能说明语言的重要作用。教学语言虽不等同于交际口语,但它不仅具备交际功能,还蕴含着强大的自身特有功能。1、教学语言的工具性课堂上,教师会因传递信息的不同而采用多样方式。例如:教师的口语、动作、眼神、表情等。最为重要的就是口语,而口语传递知识信息是最准确、最有效、最便捷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学语言的育人性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解”的重要路径就是“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就是通过语言将做人之道、学问之法、释难解疑来灌输学生心田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育人性是不可忽视的。3、教学语言的高效性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教学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所以教师要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例如:首先,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确。“精”就是少而有分量,“确”就是恰切地表达内容。当然, “精”决不意味着过分的浓缩,把语言弄得晦涩难懂。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要明白易懂、生动而有启发性。 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态度、 方式和效果。4、教学语言的示范性教学语言是最直观、最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手段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传身教就是无形的榜样。课堂上,选入教材的文本是“有形无声”的榜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事实证明:教学的受众群体 --学生在“言之成序、言之成理、言之动情、 言之生趣” 的学习环境下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而逐步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二、提升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教师必须牢记把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 参透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语言观念,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水平也必将迅速提高。笔者认为提升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方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以供同行商榷。1、讨论式语言传统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角色要转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地位平等,学生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让学习的主体--- 学生充分自主深入文本,挖掘其中的精髓,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文本中的要点,继而掌握重难点。如:“谁愿意朗读一下课文”、“本文 (段、 字词或人物) 中还有其它不同的答案吗” 等。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空间。2、引导式语言保罗 • 弗莱恩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学需要交流沟通,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而且要找准文本的最佳切入点。鼓励学生贴近文本,用生活的底蕴诠释文本,用生活的经验解读文本, 最大限度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如,“分析不同的文本方法相同吗?”“对于文本的重点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做?”“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我们还有那些方法?”等,逐一从冰山一角去寻觅的不同解法,一定会彰显引导式教学语言的高效性。3、评判式语言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无效的教学语言可以概括为评价不够准确、得体、生动或单一。如:教师常用 “好, 不错!” 来总结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 “回答错误,请座!谁来说说?”缺乏激励性而否定学生的回答;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我都讲了几遍,你怎么还不懂,心思到哪里去了?”笔者认为在课堂评价时,首先,要因人而异,分层次进行。对于优秀者要多给予肯定,适时深入引导。如:“分析比较全面,那么还有其它的角度吗?”等。对于中等者要多予以欣赏,适时给与鼓励。例如:“从分析的角度看,你另辟蹊径,富于创造力,加油!”等。对于后进者要多予以激励,重树自信心。如:“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可以看出你的确是深入到文章中,继续努力,看看其他同学的补充,好吗?”等。其次,要幽默风趣多样化。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以人为本,恰当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日常生活中熟练积累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学都在教师“讲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教师只管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动机等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课程改革中一直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所以,我们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彻底贯彻,针对学生制定和实施课程改革措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主动地搜集课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与思考。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情是教学起点,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生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1.目标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不能有所偏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既要全面发展,也有所侧重。

2.层次分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每个班中的学生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他们的世界观、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一刀切,既要能使好学生更上一层楼,也要使后进生觉得足够充实。

3.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这一能力现在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它是一种现代人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样,在学习中,我们学生也应该具备这一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现阶段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要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检测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对检测方法的介绍。

1.课堂提问检测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提问的内容以所学的课堂知识为主,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掌握能力。在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查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归纳总结检测法。教师让学生概括、归纳和总结知识框架结构,并划分知识的重点、难点问题,检测结果中概括总结较全面的学生,说明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3.试卷检测法。教师出试卷,根据学生的完成效果,判断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可知,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分析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仍需巩固加强,讲解普遍学生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进取,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高效”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就应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母语情感的熏陶,语文人生的展开。

怎么样实现高效呢?我们把一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课前,即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用心来备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大部分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精心,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去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不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造成的。

第二个阶段课中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1.“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小学阶段质疑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一年级学生要学会“敢问”,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里障碍,把自己学习中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大胆提出。

二三年级学生要“善问”,即激发学生提出理解上的疑问或对学习材料进行设问。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内容上的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思维方向的引导性问题。

四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拓问”即学完学习材料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

2.“自读自悟”的培养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读”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悟”教师要指导学生悟。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小组讨论,问题争辩等方式来达到感悟的目的。

第三个时段是课后巩固

优化练习巩固,训练到位。练习要有“方”,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要有利于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还要有“味”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也有成就感。

练习要有“层”,设计的作业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层次,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有生吃得饱。

练习还要有“时”。教师应抢在遗忘之前布置练习。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也应该是由短而长。

  • 索引序列
  • 双语教学课堂研究论文
  • 课堂双语文化研究论文
  • 关于双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资料
  • 教师课堂用语研究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