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有关分析围城的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分析围城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分析围城的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婚姻中必定少不了我们的女性人物,《围城》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很丰富,每一位夫人小姐身上都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味道,却又每一种都不一样,归来女博士苏文执,表妹唐小姐,最后成为方太太的孙嘉柔,可以说是非常精彩。每一个女性人物都带有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围城》;女性;婚姻 对围城最深的印象当是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本以为这样的一句话想必会是男主人公方鸿渐受尽爱情与婚姻的折磨后所生发出的感想,其实不然,这句话是一次饭局上苏小姐说的,乍一听,颇有对生活无奈之意味。今天我想从苏小姐开始来谈谈《围城》这部书中的几位女性角色。 归来女博士 苏小姐,一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的女博士,雀跃纸上的是一个思想解放,富有才情的女性形象。本以为思想先进且清高孤傲的她在归国船上看到方鸿渐与鲍小姐的调情心中必然看不上如此“轻浮”的昔日同学,却不想在方鸿渐与鲍小姐分道扬镳之后竟然打扮得娆娆婷婷地在方鸿渐地在后边主动搭讪。起初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归来女博士需要如此去吸引一个自己以前所不屑地男人么?当代入当时的情剧去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来清高的苏文执接受着新思想的碰撞,觉得身边的追求者不符合她心中对另一半的期望,她一心求学,以为能遇见更好的,却不想自己的年岁逐渐增长,尤其畏着女博士的头号身边的追求者很少。最钟情于她的便是从小青梅竹马的爱慕者赵辛楣,心中对此人并不喜欢,却也不拒绝,由着他与方鸿渐来争夺自己的爱。看到这,不由觉得苏小姐的悲哀。明明自富才情,却落得需要用这样的爱情方式来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膨胀。在当初的那个时代,她已经是一个大龄剩女了,她渴望着婚姻,亦或是心灵的空虚,但是又别扭地用一种令人喜欢不起来的方法去维护自己最后的骄傲与自尊。 知道方鸿渐喜欢的是唐小姐,却用心机去攻击他们还未成熟的爱情;在寻爱失败后马上同意了曹元朗的求婚。这其实是必然的,虽然苏小姐接受了新思想的碰撞,却并没有完全做到不理会世俗。为什么没有选择赵辛楣,因为在苏小姐眼里他根本就是一个毫无文化的俗人,相比之下,能写几篇半洋半土的诗的曹元朗更符合她的要求一点吧。她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少女,她急需要婚姻。这是那时候女性需要的,她们需要用婚姻来判定自己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人。即便极富才情,没有婚姻这道屏障,做什么都逃离不了作为女人的失败这一事实,所以这样的选择是必然的。少女唐小姐 方鸿渐第一次见着这位少女时代的唐小姐,便已经爱上了。每每跟苏小姐的聚会都会时不时地询问这位小姐,这让工于心计的苏小姐已然发现了不对,她暗暗阻止二人的见面。而这位表妹也不是让人省心的,表姐不让她接近,她偏要。记得苏小姐对方鸿渐说她这位表妹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的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而她说自己是不见世面的乡下女孩子。本想着这应该是苏小姐为了隔离二人所讲重的话,可是当唐小姐与方鸿渐第一次单独吃饭回到家里,母亲说的一句:我们的交际花回来了可知苏小姐的话并非瞎诌之言。但是在最后方唐二人最后的不欢而散体现出来的唐小姐大抵是爱方鸿渐的吧,如果不是,那跟她的表姐苏小姐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小姐,一个并没有流过学,家境也没有表姐苏小姐那般优渥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她得到处处比自己优秀的表姐所追求之人的爱慕,让这个在花季的少女肯定是有膨胀的。所以说她对方鸿渐无情也太过绝对,毕竟文中的方鸿渐还是很有女人缘的。但是说爱,更多的是虚荣吧。最后没有跟方鸿渐走到婚姻的这座围城里也是幸运的。方太太孙嘉柔 孙嘉柔,一位渴望得到自由与婚姻的女性。这应该是当时社会上最多的女性吧:并不太受父母的关爱,没有很好的文凭,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去争取,也是这样的女孩子让那时候的男子更加会怀有一种愧疚的心,也最易进入爱情婚姻这座围城。 方鸿渐初见孙嘉柔并未有过深的交情,却也因为人家是女孩子,也是好友赵辛楣所要照顾的人,多多少少会照顾一点。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方鸿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舒心,相反过的一点也不好。仕途不顺,人际交往不好,唯一的好友赵辛楣也离开,最后因为一份“匿名信”跟孙嘉柔结为夫妻。但从这里看,孙嘉柔算是成功的,成功的成为方太太。可婚后的日子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毕竟起初牵连着两人的并不是爱情。 赵辛楣让方鸿渐小心孙嘉柔,因为她深心。这样的女子在民国并不少见,因为人人都渴望获得美满的婚姻,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条件。孙嘉柔并不受父母挂念,父母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儿子。于孙嘉柔,嫁得好可能会多几分兴趣,反正在她成年之后不需要管她了。所以她必须为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围城所表达的不单单是婚姻,还有生活。被困住的不仅是心,还有灵魂。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很多,我单单只取了其中的三人浅浅谈论一番,细细品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其中的女性都很有意思,比如颇有架子的沈太太,爱管未进门女婿的周太太,风情的鲍小姐……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这也体现了作者钱钟书先生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参考文献: 钱钟书《围城》1991-02-01人民文学出版社

[1] 彭小球,周叶青. 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2] 熊佳红. 浅谈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3] 卢小平. 浅析钱钟书小说《围城》的现实意义[J]. 西北职教, 2008,(12) . [4] 孟宪华. 浅析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幽默性[J]. 文教资料, 2009,(03) . [5] 于宏. 嬉笑怒骂中彰显的睿智与深邃——谈《围城》的讽刺艺术[J]. 作家, 2009,(02) . [6] 王斌. 《围城》的语言艺术发微[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8,(04) . [7] 廖又琳. 浅谈《围城》的幽默与讽刺艺术[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1) . [8] 曾建华.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8) . [9] 赖熹. 浅析《围城》的讽刺手法[J]. 网络财富, 2009,(03) . [10] 许敏. 试论《围城》中赵辛楣的形象塑造[J]. 蚌埠党校学报, 2006,(03) . [1] 李佳莹. 和“方鸿渐”说再见[J]. 作文大王(中学版), 2006,(09) [2] 方臻. 重读《围城》[J]. 写作, 2002,(20) [3] 王凤霞. 论方鸿渐的出走——评《围城》中女性的妒忌心理[J]. 社会科学家, 2005,(S2) [4] 李亦文. 也论方鸿渐的人格价值[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5] 王晓君. 论方鸿渐生存的“被动”[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0) [6] 周伯军. 无可遁逃的人生困境——试析《围城》[J]. 中文自修, 1996,(05) [7] 丁小印. 《围城》之妙喻诠释四例[J]. 新作文(高中版), 2008,(05) [8] 水墨. 《围城》片段赏析[J]. 初中生, 2008,(08) [9] 张永辉. 论《围城》的主题与副题[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10] 郑春元, 石杰. 《围城》的议论艺术[J]. 许昌学院学报, 1987,(04)麻烦采纳,谢谢!

与分析塑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建议CNKI找下就成 [1] 沙洁.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财会研究 , 2004,(10) . [2] 石玉华 ,沈斌 ,刘广丽. 试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 统计与咨询 , 2004,(04) . [3] 郑雷.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 大众科技 , 2004,(03) . [4] 朱红. 财务报表分析的例项演示[J]. 水运管理 , 2004,(09) . [5] 王冰.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山西统计 , 2003,(12) . [6] 李雪梅.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 [7] 徐洁.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5,(06) . [8] 石裕祥. 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 财会通讯 , 2003,(09) . [9] 戴小红,黄凌云,刘春泉. 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几点认识[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4,(03) . [10] 王广斌.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4,(10) . [1] 池俊华,于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2002,(03) . [2] 易晓文,陈健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试系的构建[J]辽宁财专学报 , 1999,(01) . [3] 张福康. 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及稳定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1) . [4] 刘晓梅.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1,(01) . [5] 曲永岗,黄健元.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运企业绩效综合评价[J]港工技术 , 2003,(01) . [6] 董明志.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J]财会月刊 , 2000,(12) . [7] 杜鹏.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评价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 2002,(04) . [8] 汪强. 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家电行业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 , 2004,(06) .

1、Christian Gollier. Discounting an uncertain futur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2、LEBAS MICHEL,EUSKE KEN. A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elineation of Performance .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89-93 . 3、 Charles to Management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著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著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储存单位,释出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 其他: [R]、[P]、[A]、[C]、[Z]等。 文献型别标识码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参考文献具体请按下列格式给出: (1)期刊文章(文献型别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型别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型别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型别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型别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释出年。 (6)专利(文献型别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型别的文献(文献型别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巨集,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蒐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蒐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询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询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专案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及其分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不限于货币量度,用各种指标如产量、品种、质量、生产进度、产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说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企业员工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完成了预定计划,与以前会计年度相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与企业历史水平相比,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智慧财产权的有关情况;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如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及措施;开发、在建专案的预期进度;配套资金的筹措计划;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对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本期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及本期计划数进行对比,以说明利润计划完成(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并且,通过计算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还应反映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情况等等。如果在本年度内没有发生利润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情况,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说明。此外,还要对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对于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分析企业披露有关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方面的资讯。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主要反映年度内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构成专案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这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专案进行分析,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通过计算现金比率、现金充足性比率、净利润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评价企业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的质量。 4.资本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这部分内容应对企业本期资本的增减变动进行说明,通过计算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资本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评价企业资本保全、资本增值的情况。 5.主要税费的缴纳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应反映企业本期应向国家缴纳的各项税费的数额和缴纳情况。 6.财产的盈亏报废情况。这部分内容应说明本期企业各项主要财产物资的增减情况,包括各项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和报废情况。 7.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 2. 刍议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3.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探讨 4. 财务失败和财务预警问题的探讨 5. 从盈余管理角度谈识别企业真实利润 6.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7. 如何避免国有企业实施MBO时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 8. 探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与改 9.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与讯号传递研究 10.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分析 11. 对我国国有企业MBO财务问题的思考 12.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分析 13. 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资讯进行财务分析 1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分析 15.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 中小型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17. 关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18. 浅论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四因素模型的构建 19.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治理 20. 中国国有企业MBO定价问题研究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 24.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机制 2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2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成本控制 29.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加强投资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前提 31.浅谈建行现金备付率--关于建行平阳支行现金备付率的实践报告 32.时间性差异的账务处理及其探讨 33.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及比较 34.借款费用处理的新旧对比以及对企业经营杠杆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我帮你,联络方式是我的百度名,加我把具体的要求告诉我。 我帮你 看我的 百度名!。,。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所以财务分析重点应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戏曲化妆造型与角色对人物形象塑造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戏曲化妆造型与角色对人物形象塑造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人物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内容,鲜明的形象可将人物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从而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戏曲形象可概括为社会、心理和外貌这三部分。三者相互依托、相互配合,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生活和教育背景、人际关系、内在气质、爱好特征展现在观众眼前,将观众带入到戏曲情境中去,加深观众的感悟,完成戏曲情感的表达。本文就戏曲人物塑造进行分析,通过戏曲化妆剖析造型与角色,以提高戏曲表演的艺术性、真实性。

【关键词】 戏曲化妆;造型与角色;人物形象塑造;关系;

戏曲表演的关键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前期的角色化妆及造型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妆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戏曲表演人员在演出开始前,除了要对所表演的人物进行深入揣摩和分析外,还要借助化妆技术,完成形象扮演,从而尽快将观众带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在提升表演效果的同时,深化观众对戏曲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戏曲表演水平。

一、戏曲化妆的独特性

戏曲化妆与生活化妆有着本质区别,生活化妆是为了美化外在形象,让人看起来更有精神,而戏曲化妆则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了让演员更加真实地模仿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变化。戏曲表演虽然是通过演员唱、念、打等专业技术来展现人物整体形象的,但观众因为认知上的不同、感知上的偏差以及艺术理解上的不同,对演员展现的肢体、表情等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戏曲的理解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戏曲化妆则能够直观地给人们一种固定的感知,让观众从妆容上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初期判断,这对于观众理解人物后期行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更便于观众捋顺剧情,实现深层次的感悟。比如戏曲中曹操这一形象,人们一看到曹操白脸的妆容,就可将其与阴险、狡诈联系起来,直观地构建人物形象,并对其后续所有行为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进一步感受戏曲的魅力所在。

二、戏曲化妆的作用

舞台人物造型是舞台艺术造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人物造型有其自己独特的艺术系统,且随着舞台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风格,以达到提升表演艺术性,满足观众精神需求的目的。化妆是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感染观众并引导观众进入表演情境中去,渲染真实的表演氛围。利用戏曲化妆还可将不同演员塑造成与演员自身完全相反的舞台人物形象,从而帮助演员增强自信心,以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如一个斯斯文文的书生形象的演员,要想扮演一个凶猛骁勇的人物,便可借助戏曲化妆技术,重新塑造演员的面部形象,再通过身体上的装饰,达到凶猛骁勇的效果,从而将两个反差较大的人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颠覆惊讶之感。

另外,戏曲化妆还需要配合演员自身的专业基本功,以免造成僵硬之感,影响表演效果。以演员特点为基础,以化妆造型的方式完成人物塑造,先要考虑演员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与戏曲人物形象之间的契合度,这样才能通过化妆达到传神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形象塑造,让演员的各种表情动作成为戏曲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在戏曲表演中,演员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经常会存在演员本身与扮演人物不相契合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结合化妆技术来达到人物塑造的目的,提高表演水平。

三、化妆造型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帮助

(一)可以丰富人物的个性

塑造人物形象需要从细节着手,要在细微处见真功夫,塑造戏曲人物形象更是如此。化妆造型要想做好细节的刻画,就需要化妆师吃透剧本,熟悉人物,给人物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结合人物形象和角色定位设计符合要求的妆容造型,从而呈现出观众喜爱的、有丰富表现力的人物形象。例如,要表现一个普通劳动者,如果仅通过唱词语言和表演动作,人们会觉得差点什么,可是如果穿上经过设计的衣服,就会更为人们所接受,在此基础上再用油彩做化妆造型,塑造出一个皮肤粗糙、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则会大大提高人物形象的表现力。由此可知,服饰和化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可以直接传达出人物的年龄、职业、家庭以及性格等信息,是一种表现人物最为快捷的方式。因此,戏曲表演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服饰和化妆,要把对角色的理解、定位融入到造型中。如戏曲中的丑角,为了让观众能够马上看到剧中人物那种滑稽与搞笑的状态,同时也为了让演员能更形象、更真实地表现出来,化妆师会用油彩等化妆品对演员的面部五官进行调整。

(二)可以完善演员形象

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起初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要弥补这种不足,则需要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技巧,吃透角色,再辅以一定的化妆和造型,从而完成对角色的最终定位,通过内外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塑造出符合剧本要求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化妆师要提前介入,分析剧本,把握剧情、人物特点及人物关系,从而理解角色形象对化妆和造型的要求,通过恰当的妆容实现演员和角色的统一,缩小演员与角色的心理距离。化妆师要掌握造型塑造的艺术技巧,如用突出、分明的眉角来表现刚毅坚定的汉子,用平且细的眉毛来表现温柔婉约的女子等。总之,化妆造型就是用艺术的方法放大角色需要的特征,弱化角色不需要的特征,从而完善演员的艺术形象。

(三)可以再现经典形象的艺术魅力

在戏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些经典艺术形象无一不是有着非常精致的舞台化妆造型,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形象,赋予了角色不朽的生命力。在当下戏曲表演中,重新演绎经典剧目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在重新演绎时,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如何做到既能够传承经典,又能够有时代的新意,稳中求变,再现经典艺术形象的`勃勃生机,就成为化妆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以越剧《红楼梦》为例,王文娟塑造的林黛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在这种情况下,观众会很难接受其他人塑造的同一角色。为体现新意,其弟子王志萍对林黛玉的妆容进行了修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角色的把握设计了新的林黛玉的妆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就说明,角色的设计、化妆与造型要和时代相一致,要体现时代的审美特点。

四、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与化妆造型相互融合

化妆造型是外在的,是对人物外形的塑造。而外形要想真正展现应有的效果,则需要与人物内在的精气神相一致,即形和神要完美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只有形和神表现一致,才有可能达到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化妆师和演员不断地揣摩作品,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化妆师要和演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换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反复实践、修改,而后实现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精准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化妆造型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一种艺术创造,是在加工的基础上塑造出能够反映演员和角色的本质特征、符合戏曲表演要求的舞台形象。化妆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根据自己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与演员共同创造出符合艺术规律的形象,将艺术形象和化妆造型完美融合在一起。

五、通过化妆塑造典型人物的策略

(一)尊重剧本

通过戏曲化妆塑造艺术形象,是建立在剧本的基础上的,是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再创造。因此,化妆需要紧密结合剧本的要求,充分表现剧本的风格与主题,要合理运用戏曲化妆的方法塑造符合剧本要求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塑造人物形象要充分体现生活的真实,这也是艺术的原则之一。要结合现实生活,根据生活中人物的特征、状态进行化妆,这样塑造的舞台人物会充满生活气息,可以有效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更贴近群众的心理定位。

(二)遵循艺术规律

戏曲化妆是为了塑造出丰富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形象,因此就要遵循戏曲艺术的规律。化妆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但不应只是简单生硬地再现,而应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创新。这就要求化妆师在深入研究剧本、剧情的基础上,还要深入生活,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多观察身边的各式人物,把握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及面部特征。通过化妆塑造人物形象还应该注意人物生活的场景、环境和其文化背景等,从而让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三)结合舞台灯光

化妆还需要与舞台因素相互配合,其中就包括舞台灯光。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知道,舞台上通常是各种强光直接照射,所以如果没有考虑灯光的因素则会极大地削弱化妆的效果,导致人物脸色苍白。因此,化妆师要结合舞台灯光的效果进行化妆,在体现人物面部层次感的同时,提升面部的表达效果。化妆师要对戏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剧中人物的塑造,并彰显自己的审美追求。

(四)合理运用色彩

通过化妆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就是科学地运用色彩。戏曲化妆需要使用干净、简洁的色彩,突出色彩在人物装饰中的作用。在化妆时,要结合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用相应颜色的颜料在脸部进行装饰,通过人物的外貌特征等,突出人物的形象,让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

六、结语

戏曲化妆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化妆是手段,目的是表现人物的典型特征,塑造出剧本想要展现的人物形象。化妆是戏曲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化妆时要充分考虑到戏中人物的性格、年龄、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要通过化妆增强演员的代入感,拉近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将演员与角色尽可能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化妆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展现戏曲的艺术魅力。

七、参考文献

[1]易慎.传统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对当代舞台剧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分析[J].明日风尚,2018,(15).

[2]何艳霞.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影响探索[J].明日,2018,(13):29.

[3]赵赫.浅谈群众戏剧表演中化妆造型对角色创造的帮助-以文化馆排演话剧情暖西岸>为例[J].中文信息,2019,000(007):296-297.

参考文献那么多,也要看你是写哪一方面的。

有关围城的论文开题报告

围城写的是一批国外留学生的灰色人生,里面有很多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至于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你说的是什么?他曾经批过的文人吗?还是他小说中的人物?

黑格尔认为:一切精神活动的目的都在于使人的主观意图与伦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结合,即它的自由,并且成为有意识的。由此可见,艺术的使命在于与现实调和,如果不能调和,则遁入其身。按照黑格儿的观点,对现代人来说,出路只有一条,即到主体的内心自由中寻找避难所。作为艺术,应该有各种表达其意义的手段,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这是夏志清在《中国近代小说史》对《围城》一书的评论,我却不那么认为。 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诃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锐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部没什么用,但像针灸似地对准医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觉舒畅无比,让人被刺得心服口服。 鲁迅严肃地对待问题,钱钟书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 钱钟书的”愤世嫉俗“不是把不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 (1)“‘——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什志上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样,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口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有些人怀疑中国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什么外来的东西放进去就变了颜色,这未尝不是事实。 (2)“有时候一个人,并不想说谎话,说话以后,环境转变,使他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意向。办行政的人尤其难守信用,你只要看每天报上各国政府发言人的谈话就知道……”这是“言行不一致”的人的最好托词。 (3)“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历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有的叫‘小花朵’(Florrie );有个人叫‘火腿’(Bacon), 因为他的中国名字叫‘培根’……”在语文水准日益低落的今天,这段嘲讽文字可说是现实最好的写照。 (4)“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读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的大幸。”这样讥讽人类假动作的方式,既生动又有趣。 上述几近诙谐笑闹的笔调,其实是极高水准的幽默和严肃的综合品,寓正于反的创作,不但含蓄、有趣,而且经得起咀嚼。“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钱钟书就属于具有这种风格的幽默大师。 以上仅是我个人阅读的一些感想和意见,当然是主观大于客观。不过,由于相信绝对的客观不存在,更相信鉴赏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个人喜好,便没有文学趣味,那么,所有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一大堆文字堆砌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论文关键词〕钱钟书《围城》 文化 批判价值 [论文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其稚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透视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深层意蕴,他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围城》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围城》自问世以来,便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比较有争议的作品,从审美范畴的角度探寻,它没有正面描写美,通篇几乎都在作者理想的烛照下描绘丑陋、卑下、粗糙与低劣这些否定性审美范畴的东西,这些东西亦即丑。作者所描绘的丑中蓄积了审丑意蕴,观照和透视了中国 传统文化 中的弊害,鞭挞和解剖了人的精神性格的丑陋。所以,《围城》以“丑”作为创作母题,将社会人生丑陋的一面大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也为人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丑”提供了契机。 丑是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的,美存在的同时丑也就产生了。然而,长期以来在高雅的美学殿堂里是没有“丑”的一席之地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建立起一座辉煌的“美”的殿堂,它不允许丑的存在。东方文化也一直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理性去节制美感的过度激化,提倡典雅的中和之美,“丑”自然也是被拒斥的。我国古代小说中多是将明君贤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高僧圣尼等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近现代小说同样以描写追求理想、美好前程、远大抱负、为国争光作为主潮。而《围城》则是背离当时主流文学的作品,所以,《围城》一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没有地位。随着研究者对于作品中的“丑”由表及里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围城》才走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与20世纪40年代其他现代小说家一样,钱钟书的小说以对丑恶人性的提示和批判为基本母题,客观地将社会、人生丑陋的一面大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状况与沉滞的气氛。这只是《围城》带有揭露和批判性的‘性活描写层面”,具有认知价值。作者自称,“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围城》思考、关注人的本性问题,人性之丑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最终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提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在讽刺与幽默的审丑艺术的运用下,《围城》更是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容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批判 文学就其总体而言,永远是对社会生活的观照与探索,永远是对人类自下而上状态的思考与写照。五四运动以来,“批判国民性”的主题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其最终落脚点是“反封建”。《围城》的主题意蕴是多方面的,对于丑的审视已不是“反封建”,而是一种文化批判。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而又有着惊人的人生智慧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超越了特定文化的局限,以一种深刻的批判眼光,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评判。 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是《围城》意蕴最深刻之所在。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还是对西方文化的鞭挞,都是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作者笔下的“围城世界”和“围城人生”构成整个存在世界和整个人生的本体象征,极富于哲学意味。 《围城》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大都市上海以及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中西文化在中国的交汇之地,主要人物是出身传统封建家庭、先受中国传统 教育 后又 留学 西洋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这种环境和人物使作者有可能更深邃、更广泛地展开他对历史文化和人生命运的探究。 《围城》是从“反英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不只是揭露“新儒林”的弱点或探求知识分子的出路,而是企图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小说对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批判,已非像“五·四”以来许多作家所已经做过的那样,通过刻画旧式知识分子的形象去完成这种反省、批判,而是从“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通过一些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实现这种反省与批判。《围城》深刻剖析和辛辣讽刺了中西两种文化相撞击时产生的种种畸形可笑的现象和人物,以诙谐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合流所产生的荒.唐可笑性:“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象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小说嘲讽了“国粹”和“洋物”掺和在一起所产生的不伦不类的现象。城市人“享受了最新的西洋科学设备”,却“坐在水管烘暖的客堂念佛”,每天念10遍白衣观世音咒,求菩萨保佑自己。作者对此调侃地写道:“可见‘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并非难事”。这表面上似乎在提倡“中体西用”,实际上是对固守中国封建文化者的嘲讽。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许多文化传统,与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方鸿渐的父亲是个十足迂腐守旧的封建遗老,他顽固坚守传统文化和旧道德标准,视一切外来文化、新文化为洪水猛兽,必扼杀之而后快。他处处显示封建家长的威严,始终以传统观念要求和制约儿女们的言行。在这样的封建遗老治理下的家庭正如我国许多传统封建家庭一样:长幼尊卑有着森严的礼教,父母儿女却无正常的爱心,婆媳之间互相敌视,女由狸之间明争暗斗,相互都恨不得吃掉对方。《围城》借方巡翁及其家庭来思索和揭露中国封建文化传统的丑恶和腐朽,同时也让人们在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中加深对束缚人性的传统文化的痛恨。三间大学正像一个现代封建大家庭,是东西文化、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展现的一个大舞台。在这所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里,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无不趋炎附势,勾心斗角,甚至把中国古代兵书上的“敌人喘息未定,即予以迎头痛击”等兵法用来相互间斗法、争权夺势、角逐名利,并且人人都热衷“关心”他人的隐私,散布谣言,恶语伤人。 中国近代以来,海禁渐开,“西学东渐”使得社会上及知识界普遍流行着崇洋媚外的风气。张先生为了炫耀自己的“洋时髦,洋习气”,常常在说中国话时夹杂一些无谓的英文字;曹元朗之流,到国外学着写些“杂凑乌合”的所谓“现代诗”,回国后还时时炫耀自己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装点自己的门面;韩学愈冒牌子虚乌有的外国大学博士取功名。“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进爵”,这些人无非是想借“洋名”、“洋物”来获取头衔地位名气,争足面子,以示体面。这正是中国文化人人格的悲剧所在。至于连一向认为正直脱俗的方鸿渐本人也无法摆脱这种崇洋风气的左右,只好猎取洋博士头衔荣归故里,则十足是中国人“戏剧本能”的典型表现。正如美国的明恩溥所说:“中国人对戏剧的狂热,如同英国人之于体育、西班牙人之于斗牛。只要很少的触动,任何一个中国人就会以为自己是戏剧中的人物。他把自己放进戏剧场景之中,像戏剧中人物一样行礼、下跪、俯身、叩头”。方鸿渐心里清楚,如果他不能拿一张博士文凭回去,那么在家乡父老面前就“下不了台”。可见,小说表面上是讽刺“崇洋”的心理行为,实际上还是在挖传统文明的劣根。 西方文化的侵人并未使在中国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文化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依然故我地被浓厚的封建传统意识笼罩着,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着墨不多的名士董斜川,曾出任捷克公使馆军事参赞,本来应该是个“英年洋气的人”,但骨子里却封建味道十足,说话‘旧气活象遗少”,捧着“同光体”的僵尸来炫耀自己,写些“泼眼空明供睡鸦,蟠胸秘怪媚潜纠”之类的晦涩难懂的旧体诗以示旧学深厚,诗才超人。他不仅瞧不起新诗和早期的改良主义龚自珍、黄遵宪的诗,而且连唐以后所有重要诗人的诗都不放在眼中,认为只有“同光体”陈三立的以晦涩出名的((散原精舍诗》,才是当时上下500年间诗歌创作的典范,并且自视颇高,面对别人虚假的恭维,竟洋洋得意地表现出“仿佛领袖受民众欢迎时的表情”。可见,封建思想文化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腐蚀和扭曲之严重,当时中国特殊社会形态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精神危机之深刻。 2对西方文明的批判 《围城》中没有正面直接描写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不过,在叙事中却暗含着这种批判意识。西方人一向重视“自我”,重视“个性”,强调“精神文明”的执着与追求,强调个体生命的意志与勇气。在实现这种文明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是压抑他人的本质力量而得到的。用黑格尔的话说:“这种‘自我’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他的生命就是在于能把自己的个性显现到自己的意识和旁人的意识里,就在于能表现自己,使自己成为现象。因为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设法实现自己,而且也确实在实现自己。 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徐志摩曾说过:“我的思想是恶毒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灵魂是黑暗的,因为太阳已灭绝了光彩;我的声音是象坟堆里的夜袅,因为人间已经杀尽了一切的和谐。既然是一个杀尽了和谐的不和谐时代,当然诗人和作家就要唱出不和谐、反和谐的歌,写出和谐的艺术。小说《围城》中便体现出这种“否定”。 具有多维文化视野的钱钟书创制长篇小说,让读者看到中国文化之外的文化。方鸿渐刚从英、法、德“混迹”归乡后,中学的吕校长请他到学校演讲,题目便是堂而皇之的比较文化“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结果,他一点也不顾中国国情和具体场合,东拉西扯,大谈“鸦片”和“梅毒”能“引发许多文学作品”和“刺激天才”。这便是方鸿渐深受西方玩世不恭的影响,无视传统礼教、落拓不羁的个性的反映。方鸿渐明知水性杨花的鲍小姐有未婚夫,却与鲍小姐逢场作戏,两人的“感情”像热带植物一样疯长。 方鸿渐曾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得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说西洋人的丑是“有计划”、“有作用”,实质是具“恶意”性的丑。 留学归国的不仅仅只有方鸿渐,其他人的思想言行又如何呢?放荡不羁的鲍小姐出洋学医学会的只是逢场作戏玩弄别人感情;苏小姐是“名副其实”的洋博士,学会了国内女性不曾做过的商业的投机手段;韩学愈知道利用“洋妻”来取功名,……作者不仅一针见血地批判了异己文化对中国的危害,而且进一步批判了西方文明。 作品最初描写的人,并非是中国人,而是在白拉日隆船上被新派到安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当船到达法国的殖民地时,这些人像狗见了家似的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这些法国人是不懂德文的,可他们却能与几个浪荡、轻桃、善于撒娇的犹太女人不断调情,且引得犹太女人格格地笑。 西方传统文化中同样存有让读者深思的话语。作品中运用的一些外国 典故 ,如西洋人拿胡萝卜赶驴子的 故事 ,葡萄牙人生女孩子的 谚语 ,都是作者对西方利己主义的批判。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总是一种限定,但丑却是反限定的,是向美的普遍性提出挑战。作者所关心的不再是完美的人性,而是不完美的人性。 3对社会现实与历史文明的 反思 荣格曾经有言:“一个已经过时的诗人,常常突然又被重新发现。这种情形发生在我们的意识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这个高度上诗人可以告诉我们某些新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东西始终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但却隐藏在一种象征里。只有时代精神的更迭,才使我们揭示出它的意义。” 《围城》是钱钟书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文明反思的艺术结晶。虽然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代社会,但确实存在着几块在当时已畸形繁荣的现代文明的领地—上海、香港等世界性大都市,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尤其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已相当欧化,因此堪称是真正的现代人。《围城》立足于中国的几块现代文明的土壤而又放眼世界,对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进行整体反思和审美观照,揭露现代人生存危机这一主题。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曾经留学欧美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又归国谋生。从伦敦、巴黎、柏林到上海、香港,从十里洋场到高等学府,他一直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然而,这种现代文明社会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充实的意义和幸福的归宿。相反的,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没有归宿的流浪汉。这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的个人命运构成了《围城》的主要情节。正是通过他的个人命运和精神危机,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活的病态。方鸿渐经历了现代人生旅程的四个阶段,即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这四个阶段事实上也就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四大人生支柱或四大人生价值。然而在方鸿渐这个现代人身上,这四大人生价值却相继破产以至于彻底崩溃了。方鸿渐感觉到的也正是现代人所具有的同感,“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方鸿渐这个现代人的人生历程和生存状况完全与理性主义、乐观主义的人生信仰相背离,从而把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的危机作了极为真实极为深刻的提示:现代社会虽然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却不能给人提供真正安身立命的东西—精神的信仰和存在的意义,残酷的生存竞争已将基本的人生价值打得粉碎,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一钱不值,现代人陷人了深重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之中,人生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了一个进不可取、退无出路的“围城”般的绝境。处于历史转型和文化变迁背景下的现代人却不甘随俗,有未泯灭的理想主义却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在各种话语的断裂、差异、冲撞、颠倒中无所适从,屡屡碰壁。主人公“人生经历不是快乐的历险而是痛苦的历程,不是成功之收获而是失败的总和,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对最起码的人生价值的彻底幻灭”。这正是对现代文明中,人在种种异己力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悲哀困境的提示。 《围城》是一部学者小说,这一特征决定了它的哲理性要远远大于形象性。加缪曾经说过:“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在一部好的小说里,其全部哲学都融汇在形象之中”。这话自然不可一概而论,但移用到《围城》上来确是再恰当不过了。它的寓言性结构显而易见,“被围困的城堡”也罢,“金漆的鸟笼”也罢,小说的中心意象“围城”是一个由作者明确指示的哲学命题,它既是人类爱情婚姻的明喻,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在《围城》的初版序言中,钱钟书就交待说:“在这本书里,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个郑重其事的点题暗示了《围城》的思想批判意向最终是指向整个人类存在的,它的艺术概括是涵盖整个人生的—现代文明中的现代人生。在《围城》故事快结尾时,作者又有意假借孙柔嘉对方鸿渐的埋怨—“好好的讲咱们两个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扯到全船的人,整个人类?”再次提醒读者回味他的这一思想意向和美学追求。 世间的丑恶被真实地再现,就有利于唤起世人的觉醒,加快他们摆脱异化的步伐。西方的卡夫卡为人生困境建造了一座人与人互相隔绝的“城堡”,中国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则砌起了一条充满迷惘与感伤的“雨巷”,钱钟书则营建了贮满人生困惑的迷宫似的“围城”。

围城方鸿渐论文参考文献

《围城》方鸿渐是个渣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方鸿渐是个渣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从来都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特别是对于他有利的事情。他指腹为婚的岳父在他女儿去世后提出把嫁妆送给方鸿渐,让他去国外留学,但是方鸿渐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而且,他也没有好好学习他从来没拒绝指腹为婚的姻缘,心安理得享受未来岳父的巨额馈赠;在回国船上,又不拒绝放荡女鲍小姐的勾引;回国后又去招惹苏小姐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位被围在城里的人,可又不甘困于一座城中。身为一名留洋学生,却始终没能得到学位,最终只好“”得一张假文凭回国。

后又遇到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兜兜转转又从这座“恋爱之城”中挣扎着走出。但最后与孙柔嘉的“婚姻之城”却将他牢牢困住,无法走出。孙小姐的挑剔、心机、虚弱、势力,渐渐都映在了方鸿渐的眼里,不断的矛盾也使他厌烦了这段婚姻。

其实,方鸿渐不仅仅是方鸿渐,他代表的是一类人,我甚至觉得他代表着所有人。书中的方鸿渐经历了四个女人,鲍小姐其实代表着人的欲望,苏小姐代表着家世地位,唐小姐代表着爱情,而最后的方太太可能就代表着现实。

看起来他有着选择权,但作者想说对于方鸿渐这样的人物,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他就代表了我们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过人的才学、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能力和样貌,只是跟着命运抛出的橄榄枝随波逐流,最终只能迷失于一座座城里。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

由于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未来丈人的帮助)便毫无心理准备地走上了留洋之路,学中文的人出洋“深造”就显得有些滑稽。

但“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了,又不访《永乐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国的文献……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一无所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围城》有感:我们都是另一个“方鸿渐”

《围城》比喻艺术手法分析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围城》比喻艺术手法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

《围城》一书中的比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凝聚智慧,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些像珍珠一般的比喻为《围城》增添了更为绚丽的色彩。文章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围城》中的巧比妙喻,共同感受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

钱钟书;比喻;艺术;《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一经问世,便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千层巨浪。据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700多处。[1]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一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子,粲粲然若繁花。”[2]由此可见,钱钟书对比喻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围城》这部小说成功的一大因素。据此,本论文试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比喻艺术。

一、《围城》比喻的新奇性

比喻的生命在于相似点,一般的比喻,本体和喻体往往处在相近的环境中,两者的相似点十分明显,在阅读时,读者极易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类型的比喻便是采用了“化陌生为熟悉”①的手法,然而钱钟书却不按常理出牌,他采用的是“化熟悉为陌生”的比喻路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围城》中很明显地感觉出来。钱钟书所写的比喻句,在让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相吻合的同时,又将本体与喻体的距离拉开,起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在思维上产生一种跳跃性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新奇之美。钱钟书在《七缀集读<拉奥孔>》中对比喻的真髓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夸饰以不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3]在看小说时,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钱钟书所运用的那些比喻,有很大一部分比喻他们的本体和喻体这两个事物联系很少,差别很大,乍一眼看去,一时之间很难看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但是当你回味一番,就会有恍然大悟之感,而后不禁赞叹其新奇精妙。这样的例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就比如小说中对于“鲍小姐”的描写,钱钟书这样写道:

她只穿绯红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露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肉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P5)

在我初读《围城》时,看到这段对鲍小姐的经典描写――绯红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露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这不正是现今夏日街头那些漂亮女孩的经典装束嘛!而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却是“熟食铺子”、“局部真理”了。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鲍小姐的描写,钱钟书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用“熟食铺子”来喻指鲍小姐的形体,“熟食铺子”去过菜场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是卖一些卤的鸡、鸭、鹅等熟食的店铺,钱钟书把鲍小姐裸露在外的形体比作熟食铺子,这两者的相似度可以说非常的高,我们一看就能理解作者设喻的目的。而第二个比喻作者写得就比较新奇,比较耐人寻味,他运用的是“真理”这个抽象的概念。鲍小姐裸露的形体和真理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赤裸裸”的,但是鲍小姐又不是真的一丝不挂,所以又将鲍小姐进一步阐释为“局部真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肉感而又浅薄,放荡不羁的女性形象。这样的比喻可谓惟妙惟肖,又令人忍俊不禁。这种比喻,将一个抽象的事物来比喻一个具体的形象,化形象为抽象,将真理与人的肉体结合在一起,崇高与低俗碰撞出新奇之喻。

这样新奇的比喻还有很多,比如“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P11)“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P19)“无数的雨线飞蛾见火似的匆忙扑向这光圈里来。”(P142)“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地掀动壶盖。”(P179)这些比喻讲求的都是新奇。爱情和衣服、自尊心和橡皮车胎、雨线和飞蛾、好奇心和开水,这些看起来都是些毫不相干的东西,但是钱钟书却能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读来很有新奇之感。

二、《围城》比喻的讽刺幽默性

当代著名作家谌容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文学艺术中也不能没有幽默。生活中缺少了幽默,索然无味。文学艺术中缺少了幽默那就更糟。”《围城》是一部素有“中国现代《儒林外史》”之称的小说,它继承与发扬了《儒林外史》那种“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风格。[4]《围城》中的比喻,在讽刺幽默的语句之下,暗藏着很多深刻的哲理意味,在人们为这些讽刺频频发笑之时,同样也领悟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小说中有写道:“讲师升副教授容易,副教授升教授难上加难。我在华阳大学的时候,他们有这么一比,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丫头收房做姨太太,是很普通――至少在以前很普通的事;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那是干犯纲常名教,做不得的。前清不是有副对么?‘为如夫人洗足;赐同进士出身。’有位我们系里的同事,也是个副教授,把它改了一句:‘替如夫人挣气;等副教授出头。’”(P250)

这是汪处厚在听到方鸿渐说高松年并没有确切答复他是否升做教授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情况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先来看下这段话的本体,“讲师”、“教授”、“副教授”这些都是学校里教师的职称,而喻体是“丫头”、“夫人”、“如夫人”这些都是中国封建时期一夫多妻制的产物。这两者放在一起,前者代表的是尊贵高尚的社会知识分子,而后者可谓是一种低贱卑俗的喻体,这样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丫头”做“姨太太”很普通,喻指“讲师”升为“如夫人”是很常见的。“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那是干犯纲常名教,做不得的'。”,表明“副教授”变成“教授”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副教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永无出头之日。通过钱钟书的笔墨,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社会,副教授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存在,既升不了官也降不了职。在现今大学的教育制度下,教师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一步一步地评上更高的职称,但在当时这个教育事业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具有博才的大家们在当时的处境很艰难,他们得不到重用,更得不到重视。同样的,我们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即使是在学院这样看起来及其清净的地方,同样存在着各种明争暗斗。 在学校中,“讲师”、“教授”与“副教授”他们关系的融洽只是浮于表面,在背后是一种尔虞我诈的冷漠关系,在这场事关个人名利得失的斗争中,多少学者殁落于此。这样的比喻,在让人倍感幽默之时,又给人以苦涩之感,让人回味。[5]

《围城》的讽刺,不仅仅有对当时那些不堪的社会现象的讽刺,还有对身处污浊社会之中的那些可鄙可笑的可怜人的犀利的讽刺。例如文中赵辛楣和方鸿渐在争辩时对校长高松年的评论: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P208)

这句比喻句可谓非常经典,钱钟书将高松年的劣根性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高松年的虚伪本为人所不识,但随着官位的上升,地位的拔高,他的缺点就像爬上高处的猴子将他的红屁股暴露在众人眼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松年的虚伪是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着的,不是他当了校长之后才有的,而是当了校长之后才更加透彻地显露出来,为人所识。这句话讽刺和嘲弄了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的伪君子在爬上校长地位后所显示的恶劣本性。

三、《围城》比喻的知识性及博喻

众所周知,钱钟书是一位博学大师,其次才是一位作家。夏志清教授曾称钱钟书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一位博学鸿儒的作品,其知识性一定非常丰富。在《围城》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觉察到钱钟书的博学多才。[6]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比喻句都有涉及例如中国官场行为、孔孟之道等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以各类典故,更将大文豪苏东坡、哲学家柏拉图、圣人孔子、亚圣孟子等中外著名人物引入书中。同时,钱钟书笔下的比喻句还大量涉及了中西文化素养方面的知识,让他的比喻更具有耀眼的艺术魅力。

先来看下下面这句话: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P9)

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开头,这是方鸿渐在为自己的文凭大费脑筋的时候说的。这句话中出现了“亚当”、“夏娃”等词,很明显这是引用了《圣经》旧约中失乐园这一篇章所讲述的故事。这句话将“一纸文凭”与 “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作比,一针见血地点明了这一张文凭发挥着“树叶”的功用,将方鸿渐内心的羞丑都遮蔽起来。紧接着,方鸿渐又利用自己从“哲学系” 学得知识,为自己的假的文凭开脱:“撒谎欺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P10)这段话提到了很多中西文化知识,不仅将柏拉图、孔子、孟子等一些古今中外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引入比喻句中,还涉及了清朝的捐官和英国换爵的事件,凸显了知识性及博喻的特征。

《围城》中精彩的比喻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比喻更是比比皆是。无论是比喻的新奇,幽默还是知识性,在给我们带来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从而为《围城》增添了一重别样的色彩,让无数学者为之叹服。

注释:

①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比喻的本体对接受者来说是陌生的,是异质经验的认知,因而要用一个对接受者而言较为熟悉的喻体,通过使接收者同质的认知经验达到其对本体概念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黄维梁.《与钱钟书论譬喻》.香港明报月刊,1983年,第172期.

[2]朱志宏.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3]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版.

[5]阮学云.浅析《围城》比喻艺术,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6]夏志清.重会钱钟书纪实》,1979年,第6期.

<<围城>>中方鸿渐是个其有复杂性格的人,他上复杂的思想性格情感生活.一方面他在 追求纯真的朴实的爱,讨厌爱情生活中的世俗气.一方面他胆小怯弱.他的矛盾状态中为爱情几经追求,失爱.再追求.再爱.最后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方鸿渐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致使刚成立的小家庭陷于破裂的危机.方鸿渐的思想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事业生活上.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主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他身上有着封建次序的绝望.也有着古老生活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着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他当然说不上是英雄.但也不是个坏人,他身上有些善良正直的品行和民族灵魂.但那样的社会不仅造成了他的矛盾思想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有焕发光彩的生活道路.恋爱婚姻生活是小说塑造方鸿渐形象的主要场景。这条线也在第一章拉开了序幕。客观地讲,方鸿渐像贾宝玉一样受女孩子青睐(用周太太的话说就是‘瞧不出你这样一个人,倒是你抢我夺的一块好肥肉。’)。与“无用”的评价相平行的还有另一种评价,这就是赵辛楣所说的“不讨厌”。苏小姐、鲍小姐对方鸿渐也有“不讨厌”、“人还过得去”的评语。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想不得而知。但从二人的表现来看,他们也愿意接近方。如果再加上周小姐、张小姐、刘小姐,先后与方鸿渐有过婚恋性质接触的女性多达七人。然而,如此交桃花运的方鸿渐偏偏是个爱情失败者,“无用”在这方面反而表现得尤为突出孙柔嘉是步入方鸿渐爱情生活的第三个女人婚姻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方鸿渐的婚姻之旅遵循了现实原则,他在事业失败,本不打算结婚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和同校助教孙柔嘉结了婚,一结婚方鸿渐便进入了“金漆的鸟笼”,掉入了婚姻的围城。之前本与自己的那个大家庭疏远了,况且没有结婚,对大家庭中那些琐事早已漠不关心,对父母的顽固也已敬而远之,“一向和家庭习而相忘,不觉得它藏有多少仇嫉卑鄙。”方鸿渐现在“为了柔嘉,稍能从局外人的立场来观察,才恍然明白这几年来兄弟妯娌甚至父子之间的真情实相,自己有如蒙在鼓里”,旧式的大家庭合他觉得格格不入。本已脱围的他结婚之后又不知不觉地闯入这一围城,困惑的他为了摆脱围困,便从大家庭出来与妻子另组小家。但他的新式小家庭也并非是他的安乐窝和避风港,反而大围城中的小围城,他被包围得更紧,被攻击得更猛。而且婚后他觉得自己娶的好象不是原来的那个人,妻子由婚前的腼腆、稚弱变得多疑善妨和极富主见,他整天都处在太太无休止的争吵和唠叨中。苦恼还远不止于此,他因重回上海没有靠山,求职困难,而妻子靠姑母找到清闲且工资比他高的工作。作为男人,自己本觉窝囊,失去了男子汉的尊严与地位。而妻子洋奴亲戚势利和卑劣更犹雪上加霜。尽管如此,他还是有意识地对柔嘉迁就,维持这段婚姻,但苦心经营的结果却是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夫妻感情裂缝越来越大,两人从口角到动手大打一场。夫妻不离而散。小说的后部分用了大约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关系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被家庭所围困的痛苦,这正与前文人物口中说的:“结婚就象金漆鸟笼,笼外的鸟想进去,笼内的鸟想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褚慎明)“法国也有这么一句格言: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苏文纨)前后呼应。主人公方鸿渐婚姻阶段的人生又是在围城中跌爬滚打,以失败告终。 导致方鸿渐婚姻陷入围城的原因还有现代婚姻本身。方鸿渐的婚姻便是以性爱为基础的现代婚姻,婚后不久他便对妻子发出幻灭般的感慨:“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都可以省掉。谈恋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真情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这不仅是方鸿渐的人个体验,而且也是现代人的普遍经验。家庭从无到有又到无带给他的除了伤痛之外,便又是一无所得。他的这一段人生又是前段人生的翻版——复原性始终追随着他。因此,方鸿渐的围城人生在所难免,现代人的困境也无法摆脱。他们的婚姻绝对是一个错误。方鸿渐自己也是不大乐意的。可他怎么玩得过这么一个上海小姐?软弱的方鸿渐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方鸿渐的洒脱。方鸿渐是在与唐晓芙恋爱失败后,赴三闾大学任教的途中认识孙柔嘉的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骨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方鸿渐正如赵辛楣所说的那样,“你一念的温柔,心里种下了情种,”结果真的旧病重犯,面对孙柔嘉费尽心机设置的温柔陷阱,他明明知晓仍违心地一步步踏了进去,最后麻木地成了孙柔嘉囊中的猎物。刚见面时,方鸿渐与赵辛楣还以孙柔嘉相互打趣;觉察到孙柔嘉偷听俩人谈话后,赵辛楣便及时提醒方鸿渐当心孙小姐,方鸿渐却不以为然,说赵辛楣说孙小姐的话完全是痴人说梦。然而事实却果真朝着赵辛楣预料 的方向发展 教育;主人公方鸿渐正好生长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他出生一个封建味极浓的大家庭,但从小又在新学堂里接受新教育,传统文化和近代文明的结合生下了这个“混血儿”。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落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开放和浮躁培养了他懦弱无能、爱慕虚荣、荒唐无聊的性格特点,这是其一。其二是他身本还存有好的一面如在好的社会环境里他很可能发展成人才,但在那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好的一面反而成了他人生的困扰。以上两个方面都是社会座环境给予他的独特性格。而性格对人生的影响,这某一类人即是以方鸿渐,赵辛楣为代表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少曾经留学海外,有西方的文化视野,然而,他们身上又有传统文化的因袭,在抗战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没有选择作时代的斗士,却又不肯现实低头不肯与现实的污秽合流。于是他们成了这个时代的流浪儿,无处皈依,内心找不到平衡的支点,百无聊赖,他们内心里有着深深的寂寞,他们既无法将自己在时代中安放稳当,同时,他们也无法将自己在婚姻与家庭中安放稳当。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也找不到婚姻,家庭,幸福的意义。钱钟书未必不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说事业,他在事业上是失败的。先是寄生在没过门的挂名丈人的银行里做个闲职。这算是别人赏赐的饭碗,等于白拿工资。得罪岳母,被赶出点金银行,同时也被扫地出门。因为他是赵辛楣认为的情敌,无意间拾了个刚筹建的国立大学副教授的职务。然后,舟车仆仆地赶到湖南平城。经历了一年的事事非非,看够了人情冷暖,受够了夹在领导和同事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的痛苦之后,又被校长解了职。又是靠辛楣之力,在华美报社做了个资料室主任这个无足轻重的差事。这次丢工作还算体面些-自己辞的职。但这一举动却又几乎使他的婚姻围城轰然倒塌。文章的最后写到方鸿渐又准备去投靠赵辛楣,结果会如何呢――可想而知,自命不凡而又没什么本事的方鸿渐在这样的社会城堡的游戏规则中只能是失败的。 其实“事业”这个说法太伟大,岂是一般人能企及的?找份好工作就很不容易了。方鸿渐虽说是个海归,但肚子里那点货色却不是社会所急需的,纵有聪明伶俐机智幽默又有何用?论厚颜无耻不及韩学愈、论放达睿智不及赵辛楣、更没有李梅亭的蝇营狗苟、顾尔谦的阿谀逢迎、高松年的老奸巨滑,他只好当了替补为各系打杂,被谁都看不起。若是方鸿渐就此认了命,也没得话说,关键是他咽不下这口怨气,于是一面在心里鄙视韩学愈之流,一面又觉得自己吃了亏上了当,甚至还在心里幻想来年高松年给他“扶正”。可事实上奴才要转干为主子是多么不容易,但变成半个主子却大有可能,他怎么就没有汪处厚看得明白呢?其实不是他不明白,是他不想明白,他想用那些幻想,那些永远都不会来临的希望来慰藉自己,来为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逃避寻找理由,从点金银行到三闾大学,从三闾大学到华美新闻社,接着又想从上海投奔辛楣去内地。得到着他的又是另一个失败.鸿渐在《围城》中走过了人生旅程中的爱情、事业、婚姻阶段,其间他对爱情、事业、婚姻都进行了本能的追求,但现实却与他作对,让他的自身性格与社会时代背景在他身后形成庞大坚固的围城,使他处处受围,痛苦得几乎要窒息在人生的“围城”中。小说的结尾写他父亲送他那个闹钟当当响起,“这个时间无意中包涵对人生讽刺和感伤”,说明了人生地现实处境决定方鸿渐实现不了他所追求地人生。因此,方鸿渐的人生旅程不是快乐的历程而是痛苦的旅程,整个现代人生就是一种“一无可进的进口号 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一座森严的“围城”在这严实的困境中,三大阶段的人生旅程都是起点、终点的重合,每一次的努力奋进都是白费力气,他的人生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更替一样,朝代变了,但其本质没变,社会没有发展历史没有进步,是复原性的。

关于保险分析的论文参考文献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对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篇一

《对我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作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其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世界保险业的整体现状来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仍相比较低。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字: 保险市场; 保险业;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保险业近20的发展,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迅猛,并且取得了令人举目的成绩。尤其是随着人口红利期的到来,人们投资理财观念的不断加强,保险业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而如何做好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保险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就则成为现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就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已经取得了令人举目的优异成绩,而保险市场也逐渐呈现出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良好新格局。尤其是1995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来,更是标志着我国保险行业走进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重要阶段。我国的许多保险企业也在保险法的管理制度下,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保险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趋势。而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加入WTO的切实需求,我国相继又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的保险市场正组建与国际接轨,并且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保险制度框架正在初步被建立。可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早已成立了上千家,上万家的保险公司,并且增设了一批有一批的保险分支机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创新了我们保险公司专业化经济与组织形式,还促进了市场的有意竞争,使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虽然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仍然相比较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进一步分析差距,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突进,则成为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根本。

第一,我国的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规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第二,我国的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上仍存在较大的产局。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我国的保险深度为。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我国的107倍,日本是我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我国在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三,我国民众对保险业的认识度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

二、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纵观近20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保险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企业,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被纵深推进,我国的保险市场也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因此,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保险市场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笔者预测我国保险公司会向混合所有制、经济业务专业化、保险产品品格成熟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保险企业会逐渐向以现代股份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而保险公司也会成为市场竞争真正的主体。

第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保险企业的经营业务会向专业化方向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保险企业经营体制的不断改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势必会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而由国家成立相对应的政策性保险公司,进行经营业务的专项发展,从而使我国保险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保险产品的品格化会相比成熟。品格化是指一个产品的品牌、价格、服务的总称。而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尤其是纵观近些年来,保险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与贡献,我们能够看到,随着保险功能的不断深化,保险业对整个经济市场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政府来说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来说,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人们在医疗、保险、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险来解决。所以,为了积极开展我国的保险业务,就必须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产品品格化的成熟发展,进而使我国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保险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粗浅的探讨,也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与迅猛发展,保险业虽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早已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保险市场的完善,就必须抓住机遇,深入改革,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使保险行业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晨.对我国保险市场现状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22)

[2]李展. 我国保险市场供求现状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 2009(06)

[3]金敬仙.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22)

对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篇二

《对保险企业市场竞争的探讨》

摘要:竞争是企业之间的实力较量,是企业之间人才、技术、商品质量、价格及其他综合能力的较量。这就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必须正确面对,勇于竞争。目前,我国保险业整体竞争已普遍存在,但就某个地区或某个企业来说,也客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但在竞争规律的普遍作用下,这种垄断只能是暂时的,如果垄断者不能适应现实,逐步发展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最终不仅是垄断局面要被打破,而且还要被淘汰。

关键词:保险企业;市场竞争

一、建立适应市场发展与挑战的新机制。这些机制包括企业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业务机制等等。作为基层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在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使本公司的机制与市场相适应。应该说现在政策基本有了,就看应如何理解与执行了。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管理层首先要吃透精神,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改革力度,要有势不我待的紧迫感。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的大量流动,市场份额的变化都是可以想像到的。未来公司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能否有一套适应市场机制的机制。各基层公司要本着精简、高效、现代的原则,大胆实行改革,重组公司组织架构,瞄准未来发展前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司发展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保险行业作为向特定人群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的金融服务性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差异直接体现在各自服务于不同特征的核心客户群。保险企业在成立之初,通常采取扩张性的经营策略,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获得生存空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但是他们之间往往没有显著的共同点,同时与竞争对手的客户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不同,也就是说保险企业无法轻易地从已有的客户那里找到潜在的更大的市场在哪里。尽管如此,保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业务定位的过程中仍然应以现有的市场为基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忠实客户,并通过分析他们的共同特征找到潜在的目标客户,进而开发相应的产品,制定并执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保险市场细分的基本标准包括不同区域、不同险种类型、不同营销渠道和不同特征的人群等,人群的特征又可分为人口统计特征、行为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特征,简单的市场细分可以依据其中的某一个标准进行,优点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细分市场进行识别,但是,通过单一变量得到的市场细分结果往往无法精确反映各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和勾画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综合特征。特别是对于具体的保险企业来说,任何一个简单的标准都无法代表其目标客户的特征,即与竞争对手客户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理想的市场细分应当是综合分析保险市场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人口统计等多种因素,从而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分市场类型。诚然,选择恰到好处的变量作出行之有效的市场细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到今天,当整个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市场细分,而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潜在市场划分为对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活动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类型,这也是保险企业实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度。事故、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正是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险的基本职能就在于进行经济补偿。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市场形成买卖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既会考虑价格,更会看重商品的品质。保险商品的品质表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的售后服务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灾害、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是否及时、准确地查勘、定损、赔付。“取胜于价格,失败于服务”的道理就深刻地说明靠价格的竞争只能短暂地占有市场,具有优质的服务才能长久地拥有市场,这就是保险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法则。

四、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机制。人才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也是竞争中主要争夺的对象。基层公司现有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业务人才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些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公司、合资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我们要重视这些财富,要合理利用这些财富。尽管我们现有的一些人才还不是很完美,还需要再提高,但只要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远比我们的人才变成我们的竞争对手好得多。要建立阶梯式人才招聘、培训、储备、使用机制。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但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高,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吸纳招聘一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把他们安排到适当岗位上去。对人才要逐步做到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建立起公司阶梯式的人才管理模式。目前,基层公司要尽量想办法提高人才的待遇,改善在岗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使之与市场相适应,力求不但能养住人才,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效力于公司发展。

五、强化风险管理。保险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经营风险,因此控制与防范风险对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尤为重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疑有利于帮助保险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安全管理和提升价值已经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中国保监会的内部控制指引已经分别对保险企业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内部控制仍然是国内保险企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信息技术内部审计部门在协助企业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控制体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外包在目前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机制。通过审计外包可以帮助保险企业迅速解决专业性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还能让企业学习到外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健全的内控体系有助于公司降低经营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健全的内控体系包括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控职责,针对风险和内控目标建立健全并坚决执行各项内控措施,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认现在内控体系是否将风险控制在管理层的风险范围之内,进行内控体系的必要调整和完善。

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司新形象。公司服务不仅是面对客户的,应该是面对全社会的。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线员工做的,而且是全体员工都应该做好的。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一线员工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和统一全体员工,包括公司总经理和后勤卫生清洁工在内的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员工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公司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公司自身形象高大了,被众多客户接受了,企业在市场上就有了立足之地、发展之本。

主要参考文献:

[1]木子.没有赢家的竞争[J].中国保险,.

[2]毕可广.竞争也要合作[J].中国保险,.

1 “五统一”结出统筹硕果——河南省新乡市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1 2 从保障生活到促进就业——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综述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1 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师 2007/02 4 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会计之友(上) 2007/02 5 国外改革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措施 中国劳动 2007/01 6 论转型期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法制与社会 2007/02 7 浅析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北方经贸 2007/01 8 美国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9 论我国失业保险立法的完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 美国失业保险:特点、绩效与问题 上海保险 2007/02 11 从福利到工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理性选择 沈阳大学学报 2007/01 12 失业保险递减支付与固定支付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3 西方失业保险理论:评述与启示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 14 农民工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吗 农业知识 2007/08 15 国外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人口与经济 2007/S1 16 试论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的合并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03 17 对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7/01 18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试论当前失业保险工作需要破解的问题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4 19 高新科技管理 “四化”开路——湖南省平江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失业保险改革创新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4 20 对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失业保险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 200521 中国现阶段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2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 厦门大学 2006 23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研究参考 2007/24 24 失业保险制度要破三大难题 了望 2007/23 25 我国目前失业保险政策存在的缺陷及修改建议 企业技术开发 2007/05 26 失业保险基金缴费低的成因及其对策 审计月刊 2007/02 27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综合评价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04 28 刍议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6 29 改革终结收支倒挂——江苏省兴化市失业保险改革纪实 中国劳动保障 2007/06 30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科技 2007/05 31 美国失业保险的最新改革举措 红旗文稿 2007/09 32 借鉴国外经验 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04 33 我国流动人口的失业保险问题探讨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34 农四师农牧团场职工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7/S2 35 失业保险混合策略模型与政策建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3 36 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海门市实施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 中国劳动 2007/06 37 农民工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吗? 人才资源开发 2007/05 38 黑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 佳木斯政报 2007/03 39 失业保险法律关系概念探析 社会科学家 2007/03 40 对我国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 天府新论 2007/S1

[1]费友海.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 金融研究,2005,03:133-144. [2]宁满秀,邢郦,钟甫宁. 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5,06:38-44+79. [3]庹国柱,李军. 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 金融研究,2003,09:88-98. [4]赵莹. 准公共物品定义下的农业保险供给[J]. 财经科学,2004,04:94-97. [5]孙蓉,朱梁. 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 财经科学,2004,05:108-111. [6]陈璐. 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的经济学分析及我国实证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04,04:100-103. [7]庹国柱,朱俊生. 关于农业保险立法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 中国农村经济,2007,02:55-63. [8]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 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4:65-75+102. [9]张跃华,施红. 补贴、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基于福利经济学的一个深入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138-146. [10]李勇杰. 论农业保险中道德风险防范机制的构筑[J]. 保险研究,2008,07:67-69.

  • 索引序列
  • 有关分析围城的论文参考文献
  • 与分析塑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围城的论文开题报告
  • 围城方鸿渐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保险分析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