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白坚武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白坚武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白坚武论文范文资料

1916年7月2日,傍晚,一个中式打扮的北方青年与两个朋友在上海黄浦江边散步,三人游兴正浓,突然,一个巡捕挡住他们,赫然喝道:“你们三个,退回去!”这个北方青年颇觉惊讶,再一细看,发现被挡的都是穿长袍马褂者,而着西装革履者则可畅通无阻。原来已走到租界边上。在回旅馆的路上,这个北方青年一直在想:那个同样是中国人的巡捕究竟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呀?为什么他要对同胞如此无情无义,“几忘自系人类”呢? ……这个北方青年便是年方30岁的白坚武。白坚武(1886—1937),河北交河县洼里王镇西常庄人,190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与李大钊同学,毕业后曾任黄钟报记者与内务部佥事,1917年以后分别在北洋军阀李纯和吴佩孚处做顾问,1937年9月,在冀南被属于冯玉祥旧部的国民党军队以“汉奸首领”罪处决。终其一生,白坚武都没有脱离北洋派的圈子,可以说他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任直隶督署秘书)与最顶点(任吴佩孚处总参议),都是在北洋派的圈子内实现的。然而,年轻时的白坚武却对这个圈子颇为不满,对圈子内的人和事充满痛恨。这一点,倒与当时绝大多数受《新青年》影响的新派人物相通。譬如,1917年1月24日,他曾在日记中愤愤不平:入世以来,朴心未退,而社会机心日增;机心递演之结果,公之念日亡,私之念日焰。同一知交,大团之内有小团,大圈之内有小圈,对外无论矣;团与圈之内,无时不用其机心。所谓政团也、政治社会也,有如货币者然,只有恶货驱逐良货而已。非但如此,作为圈内人的白坚武对所处“圈子”不仅愤慨,而且急切地想打破它,改变它。譬如,当他在上海听说北京的学生为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上街游行,“焚卖国党曹汝霖宅,殴章宗祥几毙”,便在当晚的日记中表示强烈同情,认为此举“足征人心未死”。 当他从一份报纸上看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病死的假消息,便当即认为陈可称得上“中国之路得、卢梭”,斯人之死,“则人道之明星陨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他读过《新潮》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后,对文中流露的“根本改造”思想大表赞同,认为中国社会“亟有待于根本澄清,绝对不赞成调和,调和在本身为自灭,对客体为投降。”打破或改造这个“圈子”从何入手?从白坚武的早年日记看,虽然他没有提供一个以新替旧的具体方案,但其倾向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即与当时大多数忧国忧民、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白坚武颇为看好社会主义。譬如,当他读过《新青年》6卷5号刊载的《马克思学说》一文后,立即感到“曙光在此”。 在1920年2月28日的日记中,他甚至写道:“余现觉宇宙间所有动止,俱由环境构成,物由心造,诚有此象。然展转以细索其因果,仍不出唯物关系。突然而有此内识,突然而有此外效,为世界所无之事。攻马克思唯物论者众矣,余不论其有充分理由。若以马克思所论演证据不充足则有之,强余绝对信仰唯心论现未能也。” 对唯物论的偏爱与对唯心论的怀疑,并由此而引发的为马克思学说的辩护,溢于笔端。总之,1917年至1921年间的白坚武几乎是北洋“圈子”内的一个“另类”,他对所处环境极其不满,对社会主义心存向往,他甚至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已腐败到极点,“非经洪水洗濯一次”,“将不得以人类自荐于世界”。 如果我们对照一下同时期广为人知的《恽代英日记》,便会发现两人年轻时在思想上并无本质的不同,都属于向往改变中国社会与个人人生的理想主义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性、有追求的进步青年,为什么最后会堕落成无耻汉奸呢? 白坚武思想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对社会主义由同情到怀疑的态度变化。事实上,在民国初年,由于宪政实施并未带来预期效果,中国思想界陷入著名记者黄远庸所说的“人心枯窘” 的一个彷徨年代,如果说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同样混乱,那么晚清思想界起码还知道以一种共同认可的方式(宪政)去改变这种混乱,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一旦宪政这剂药方经过民初政治的检验证明失效后,包括白坚武在内的清末民初成长起来的这批年轻知识分子便不得不开始新的思想探索历程。依照白坚武在1921年前所表现出的思想趋向,他极有可能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也是当时相当一批企图破旧立新的年轻知识分子的共同抉择。除了上一节中所列举的材料外,还有两点可以证明白坚武可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第一,他对宗教向来没有兴趣。民国初年,当“定孔教为国教运动”甚嚣尘上之际,白即“终不谓然” 。事实上,他不仅对定孔教为国教没有好感,甚至认为一切宗教都是无稽之谈。在他看来,“一神较多神为进化,然无神尚胜一神也”,所谓宗教,只是用来吓唬老百姓的,即所谓“可由不可使知之义”。第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1920年1月2日,当他读张东荪发表在《解放与改造》第7号上的一篇谈社会主义的文章时,发现作者所说的“如有建设必定依著社会主义的原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在日记中写道:“是言实为我所欲言者”。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尽管他所读的社会主义书籍多是经过进步党人中转的社会民主主义,但他并不同意点滴改良。一方面,白坚武在1917-1921年间追寻生命意义过程中,对彼岸世界的诱惑不以为然;另一方面,他在此岸世界中对社会主义颇有兴趣,以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实况来推演,白坚武转而信仰社会主义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事实上也是许多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共同思想轨迹。然而,1922年以后的白坚武的思想变化,并未沿正常轨道行驶,他非但没有从社会主义的同情者变成信仰者,反而变成了一个反对者。单凭笔者手头的资料,还不足以完全说明白坚武的这次思想转折,根据他留下的日记,笔者猜测可能有三种原因:首先,可能与他在1922年的人生际遇的改变有关。也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南京李纯的幕府,来到洛阳吴佩孚处参赞军政,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政治地位,都有了较大提升。从其日记看,也就是在这一年后,他对所处“圈子”的抱怨大为减少。其次,可能与他对接触的苏俄代表的观感变化有关。在吴佩孚处,白坚武曾与来访的苏俄代表接触,发现对方在中东路和外蒙等关键问题上,“恍惚其辞,不肯为确定之答复”。 这一点可能使他对苏俄乃至社会主义都产生一种“厌”屋及乌的逆反心理。最后,可能与他1917年的一次不佳的旅行经历有关。当年4月29日他乘国营的津浦线列车北上,发现该线的二等车尚不如京奉、沪宁、京汉线的三等车洁净舒适,便感喟道:“国家营业,乃如此乎?” 这次不愉快经历有可能长期定格在他的潜意识中。这三点原因当然还限于理由并不十分充分的猜测,因为当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之初,有人认为在这种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会妨碍个人的创造性,另有人则认为在这种体制下,劳动者当家作主,能刺激个人的创造性,但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计划经济刚刚起步,其利弊得失并非一目了然,所以双方还是处于各执一端的对峙状态。然而,不管怎样,从白坚武1922年之后的日记看,他对社会主义再也没有此前的热情和兴趣了,并且常以一种不以为然的口吻谈及社会主义或计划经济。比如,1928年2月,他在读过一本书中关于烟酒归国家专有办理的论述后,即在日记中评论道:(该论点)理论上诚然有据,然实行尚待讨论。即以北省言,业烧锅者甚多,一律令其完全丧业,殊非维持民生之道;且由国家为之,经官吏之手,亦不见其适宜得利。最好由国家提倡改良,维持其固有之业,而捐其相当之税,斯为酌量得中。凡政策须俯察实际,不可太涉空想也。摈弃玄虚理想,讲究因时制宜。这大致可以视作白坚武在1922年之后的一种基本政治心态。处于这种心态之中的白坚武,一方面感受到自由选择的愉悦,另一方面也体悟到目标缺失的痛苦。 白坚武在告别社会主义之后,其思想处于一种“目标缺失后的漫游”状态。由于没有一种价值体系,他在对政治人物或思想做判断时,便只能从“用”的角度出发来加以取舍。因此,他在1922年之后的政治思想带有较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实用主义在政治上的首要表现,就是否定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万灵丹,一切制度都要拿到环境中试验一番。这正如现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学家高一涵在1919年所强调的:“一切制度政策都是人类为达到目的而应用的器具;要想选择那种器具合用,那种器具不合用,必须把所有的器具都拿来比较比较,并研究各种器具的由来、变迁,找出进化的路径,看看处现在的环境,应该用那种器具才好。” 而在1927年12月24日的日记中,白坚武表露了类似的观点:……而不知人类的政治与物质的机器不同,机器可以完全适用科学律,政治则须随时运用良明之人事支配确定之规模,方可相得益彰,若永久不敝之制度乃世所无也,道在因时制宜耳。白坚武是否相信实用主义哲学,仅凭日记已不可考,但在日记中可以看出,每当提及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代表人物胡适时,其笔端都流露出赞许同情之意;而且,对“永久不敝之制度”的否定,事实上也就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一切政治思想,在他看来,都只是“因时制宜”的产物。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其直接的外在表现便是价值相对主义——不承认固定恒一的价值观,一切以是否有用作为标准。在这种价值相对主义的支配之下,人们不易被某一种意识形态俘虏。正因为此,白坚武对于已成潮流的社会共识,往往也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对于20世纪30年代风靡中国思想界的以苏俄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思潮 ,白坚武即在日记中多次表示不能苟同。他甚至认为苏俄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终为畸形发展”,因为“若处处为军事准备,就过程中或亦有相当便利,然终局总是害”。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白坚武的这种经济思想还是基于他对人性的一种根本认识。在1931年8月13日的一则日记中,他在论及公、私二字的关系时,感到“人类既不能无私,惟有以公调剂之耳”。 考虑到我国哲学家贺麟此后10年方提出“大公无私不过只是一完美邈远的理想,而假私济公才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不能不承认白坚武的识见确实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价值相对主义的长处在于分析——一切思想都可在是否有用的标准下被“去魅”,而其短处则在于综合——不可能形成一种能够整合社会的共同政治理想。如果白坚武在1927年下野后,在天津安安静静做寓公,凭着怀疑一切的价值相对主义眼光,他大可以成为一个相当不错的“民间思想者”。但白一直是一个有很大政治抱负的人,总持有天降大任于“自己”的良好感觉。这便促成了其思想的进一步转变。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民间思想者”,白坚武尽可以将观察对象一一分解,而不用考虑这样做的社会后果。但作为一个政治参与者,他深知“旗号”(共同的政治理想)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换言之,以一种合情合理而非仅仅实用的政治目标来凝聚信徒,是任何政治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这正如白早年的朋友李大钊在1919年所揭橥的:“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白坚武在民初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自然深谙核心政治目标在动员群众方面的重要性。这在他1927年后的日记中有多方流露。比如,1928年12月14日,他曾与几个朋友预测国共相争的结局,白的观点是:盖共党主张是非善恶,固另为一问题,而其澈头澈尾直捷了当予人以共见,则也所知也。……国党规定悉仿苏俄,而口头则称反共,其主张之方案,如平均地权等条目,又为准共产;迄无一明白贯澈之主张、脚踏实地以求实效,处处现傍徨歧路之象,此所以情见势绌也。天下有论而无行终归失败,何况并理论亦不能自完其说乎?1928年,国民党尚处于上升期,连林彪这种浴血井冈山的共产党人都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白坚武能有如此预测,关键便在于他敏锐地发现国民党所宣示的理论不彻底,缺乏说服力。从后来的结局看,这一点也确实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白坚武不仅对夺取政权时的“共见”作用相当看重,而且也强调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同样应借助“信条”来整合社会。1929年9月27日的一则日记这样写道:余谓国家有信条而后,群众心理对于政治始有准循。往昔皇帝一物,千百年纲纪修饬结果,构成一国家神圣信条,相率遵守而不敢渝;自皇帝倒而易民主,旧信条亡矣,必有可以代易之新信条,上乃有统治,下乃有遵循之道。惟民国以来,国家永无确定之信条,专凭当局一、二人之威权驱驭徒党;威权以势力而存,势力不能常具,而威权凌替矣。故政治变相仍其势然也。不管是“共见”,还是“信条”,事实上在这里都是指一个社会中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共同追求的政治目标。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白坚武对“共见”或“信条”在政治中的粘合剂作用有相当清醒的认识,那么,下野后仍不甘寂寞的他又应以何种思想作为自己动员群众的“共见”或“信条”呢? 如前所述,白坚武的政治思想在1922年之后带有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因此他的思想往往会因“用”的不同频繁转变。比如,他曾对国民党大搞对孙中山的个人崇拜颇为不满,认为“凡崇拜之人物须有相当之分寸” ,但一旦其政治活动屡因组织涣散而失败,便又对德国希特勒的独断手法大加欣赏;再如他曾肆意攻击社会主义,但一旦见到身边的朋友因生计困难而一筹莫展,便又认为马克思强调经济作用的唯物史观“亦未可一笔抹倒也”。 不过,这些大致没有超出以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做基础的价值相对主义的范围。在白坚武晚年的思想中真正异于从前的一个明显变化应是:对南、北畛域之见的强调。所谓南、北畛域之见,这里指的是将南北的地理差别引入政治斗争,认为北伐战争是南人对北人的侵凌,因此北人有必要起而反抗。1933年夏,在与朋友的一次交谈中,白坚武即感觉到“蒋介石南北之见太深,以北为征服地,任其自然,惟有当亡国奴耳。非集合同志决心自救,无他途也。” 此时已流露出以北方代表自居的意思。在稍后白坚武手订的《正义军军歌》中,这种强调南北对峙、复兴北方的观念更是表白无遗。军歌包括5首,其中第三首的歌名即是《强北》,歌中唱道:泱泱东海,巍巍太行。惟人与士,王者北方。天如相中国,北在终不亡。燕赵好身手,切莫须臾忘。到了晚年,白坚武这种“北方复兴,舍我其谁”的自我定位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早年吴佩孚曾有一次给他看手相,他觉得“似有似无”,而在1936年3月28日,当两个算命先生告诉他:“定中国定北方者为白氏烈士”,他即感到大为受用,认为是“天命攸托”。如同辛亥时期革命党人对满汉民族差异的强调,白坚武此时对南北畛域之见的强调也有其社会背景。民国初年,由于南方和北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一些政治冲突便往往被简化为南北冲突。当时一个南方的革命党人曾从南方的角度表述过这种观点,他说:“中国古来南北之争,恒北方占优势,予作《革命杂诗》,有句曰:‘自古南都多短命,怕谈总统祭明陵’,所以纪实也。……孰知事至今日,愈出愈奇,以中原之人治中原,乃视南方等于被征服之土,派兵驻防,一如满洲。” 南方对北方的不服与不满,跃然纸上。当时开战多称“南北战争”,议和则叫“南北妥协”,以致态度相对超脱的国民党领袖黄郛在1918年感叹道:“今北京命令,称西南曰南服;西南文电,名北京曰北庭;吾试问西南究为何国人,北京究为何国都。”北伐之后的情况,可能比民国初年更为严重。尽管蒋介石在北伐之初即把三民主义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认为国民革命是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而不是以南方统一北方, 但北伐战争毕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方发动、并取得成功的统一行动(第一次是元末朱元璋的北伐),这对北方民众的心理,应有较大刺激。而且国民党在取得全国政权后一系列举措(如迁都南京),皆加剧了北方对南方的成见。青年党领袖李璜当时曾游走南北,对此有深切感受,他晚年回忆道:国民党在北方未能深入民众去做基本诱导工夫,这已足造成南北彼此了解不够,易滋误会;何况……革命而要称之为“北伐”,北京又定要改成“北平”,更足使北人认为南人骄妄了。我初闻此种怨言于失意军人政客之口,并未加以重视,及询问同志们,乃知此一误解与怨言相当的普遍于北方社会,便令我不能不对国事有了隐忧。值得注意的是,从白坚武的日记看,他并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大北方主义者”,换言之,他的南北畛域之见在早年并不强烈。譬如他在1918年7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北京今俨然国都也,其人除食睡外几同鹿豕。” 事实上这将北京人视为行尸走肉。白很早即对南北两地人民有一种成见:即认为南方人“智优而力不足”,北方人则“力不患不足,患见事之不明”, 而且,这种成见基本贯穿始终,一直到1936年,他还在日记中感叹:“北人多混沌不明” 由此可见,他在能力方面并没有厚北薄南,充其量只是认为南人与北人在体力与智力上各有所长。不过,他在1927年之后,亲见中国政治中心南移后在北方造成的动荡与不满 ,于是便敏锐地抓住当时政治斗争的这一症结,迅即打出“强北”的政治旗号。这中间,从其前后态度的反差看,可能也有政治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作祟。不管白坚武的南北畛域之见上是借题发挥,还是确实相信,这个借口或解释后来成为其政治行为的一种安魂丹,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第一节所述,白在青年时即持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观念,即使到晚年,这种起码的民族主义观念也并未完全丧失。譬如,在“九?一八”之后,他也会痛心疾首,认为“东北一般醉生梦死之人,外患之来未能防于事先,复不能应于临时,可痛可恨!” 面对日本的侵华活动,他在内心深处也有一定的防备,如其在1932年即认为:“现在日军横冲直撞,不啻向世界宣战,必步德国后尘” 。考虑到白写日记并无示人的动机,那么我们便不能认定他的这些言论完全出于作秀。事实上,白坚武一方面高谈救国爱国,另一方面为求政治发迹而与日本侵略者暗通款曲,其理由便是基于南北畛域之见的“强北”动机。正是这个虚构的“正当理由”, 才使得他在内心深处将如此矛盾的政治行为统一起来,既为自己动员信众寻求理论工具,也为自己卖国求荣找到正当理由。如果说吴三桂的降清如同民间所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白坚武与日本勾结的自我解释便是基于南北畛域之见的“强北”。

1938年3月,宋哲元和他的集团军总部撤到黄河北岸的茅津渡时,接到了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命令。宋哲元知道这是一个明升暗降的安排,於是黯然离开部队,渡过黄河前往郑州,而他的第一集团军(由二十九军改编而成)随即被撤销了番号。失去部队指挥权的宋哲元郁郁寡欢,不久就得上了肝病,病情日渐恶化,于1940年3月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宋哲元终因医治无效溘然长逝,终年54岁。仅仅一个多月后,宋哲元的老部下,抗日名将张自忠在鄂西山区的南瓜店壮烈殉国。宋哲元如果泉下有知,也许会羡慕他昔日的战友死得其所吧。 后人为宋哲元盖棺定论,考虑到他一生的大节,仍然尊称宋哲元为抗日名将。如果只看他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的表现,宋哲元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1935年6月二十九军移防平津,宋哲元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块地盘。然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宋哲元来到平津这是非之地,被推上了中日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不得不完成了由单纯的军人向军人兼政客的角色转换。这以后的两年间,宋哲元出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可以说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但这两年的风风雨雨也几乎葬送了他的一世英名。 抗日雄师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城关镇赵洪都村。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3岁从军,17岁入陕西老帅陆建章所办的随营学校学习。后入冯玉祥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24年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都统。 宋哲元是民国时期热河九任都统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承德街头到处贴着“人不劳动,不配吃饭”等大标语,多年死气沉沉的承德街市为之面目一新。宋哲元还在承德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抢。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热河人民夹道相送。 1927年5月,冯玉祥和西北军诸将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宋哲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11月兼任陕西省主席。1929年冯玉祥反蒋,被阎锡山软禁在山西,宋哲元遂代理国民军总司令,率部出潼关进军河南。失利后退回陕西。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宋哲元任西北军第二方面军第四路总指挥。西北军一度势如破竹,但由於晋军作战不力,逐渐陷入困境。9月,一直坐山观虎斗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通电拥蒋,随即挥师入关,占领华北,反蒋联军失败。吉鸿昌、梁冠英、焦文典、葛运隆、孙连仲等部相继投蒋;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部脱离西北军。西北军余部约六七万人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童玉振、孙良诚、秦德纯、赵登禹、张维藩等人的带领下,退入山西,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张学良给了二十九军五十万元的安置费以后就撒手不管。晋东南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盘,二十九军驻扎在此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一年多后二十九军移防察哈尔,不得不夜间行军,就是怕被人当作土匪。这段时间的困顿使宋哲元越发渴望得到一块自己的地盘。 1932年8月,在张学良的大力推荐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虽然地狭人稀,但毕竟是个落脚之地。二十九军在张家口扩编为3个师,序列如下: 军 长 宋哲元 副军长 秦德纯 参谋长 张维藩 总参议 萧振赢 第三十七师 师长 冯治安 第一O九旅 旅长 赵登禹 第一一O旅 旅长 王治邦 第三十八师 师长 张自忠 第一一二旅 旅长 黄维纲 第一一三旅 旅长 佟泽光 暂编第二师 师长 刘汝明 第一旅 旅长 李金田 总参议萧振赢其实是蒋介石安插的亲信,他在二十九军将领中间的挑拨离间导致了二十九军日后的分化瓦解。 中原大战给宋哲元的教训有很多,首先是内战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因而二十九军建军伊始,宋哲元就明确提出不打内战,枪口对外的口号,得到麾下诸将的一致拥护,蒋介石数次企图调二十九军南下剿共,都被宋哲元以各种理由推脱;其次,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使宋哲元对蒋及其国民党中央心存疑忌,这个心理影响了他以后很多的重要决策。 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不到半年,长城抗战爆发,二十九军被张学良调到北平东面的冷口、喜峰口一线布防。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国军队有三十多万,来自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军等多个山头。武器装备以徐廷瑶的中央军最好;王以哲、万福麟的东北军,以及商震的晋军也不遑多让;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最差,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步枪多为汉阳造和山西仿制的三八式,与众不同的是二十九军士兵人手一把镔铁大刀。 在接下来的喜峰口战斗中,二十九军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一战成名。二十九军士兵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歼敌五千,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激战始终屹立不倒。日本《朝日新闻》评论道:“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战后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喜峰口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自“九一八”以来的首次大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社会各界纷纷组成慰问团前来劳军,各报记者也蜂拥而至。记录二十九军的新闻电影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上映,电影中每每出现宋哲元的镜头时,观众们都要起立鼓掌。二十九军大刀队因长城抗战而名扬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立刻被到处传唱。 虽然二十九军在喜峰口获得胜利,中央军第十七军的三个师在古北口却相继被打残,日军从此处突破,造成中国军队整个防线的崩溃。张学良引咎辞职,何应钦接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于1933年5月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的占领,并将冀东、察东列为“非武装区”,任由日军进入。 长城抗战的失败让宋哲元痛心疾首,他问道:“为什么我们30万大军打不过5万日本军?”二十九军的喜峰口抗战其实是惨胜,虽然歼敌五千,自己也伤亡过万,而徐廷瑶的十七军更是伤亡两万余人。

”白色恐怖“形容专制社会执政者迫害政治异见人士而导致的社会不安氛围;李先生原名寿长(关于李大钊的名字,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传》附录《李大钊生平活动简表》记载:1895年,李大钊的私塾先生单子鳌为他起学名耆年,字寿昌。以后改名大钊,字守常。这里所说的寿长,究竟是有其名,或是记录、印刷之误,尚待查证),直隶蓝田人(李大钊实为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此处记录稿有误。因“乐亭”与“蓝田”读音相近,故将“乐亭”误写为“蓝田”)。七岁时即父母俱亡(关于李大钊父母逝世的时间,现有两种说法:一是“两岁丧父、三岁丧母”说。这主要根据李大钊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在英语班上写的一篇题为《我的自传》的作文(载《革命文物》1980年第3期)中说:“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另外,李大钊1927年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了一份《狱中自述》(见《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6期),其中也说:“在襁褓之中即失怙恃,既无弟兄,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二是“遗腹子”说。这主要根据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故居纪念馆保存的李家祭祀牌位。这个牌位记载李大钊父亲李任荣逝世于“光绪十五年三月”,公元为1889年3—4月间,而李大钊出生于1889年10月29日,故称“遗腹子”。另外,李大钊的女婿贾芝研究李大钊生平多年,许多材料出自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的回忆,他在《李大钊战斗的一生》(见《河北革命烈士史料》第一集)中也说:“大钊同志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在他降生以前,他的父 亲只有二十三岁就夭折了;母亲生下他以后不满一百天,也因丈夫的死亡而悲痛致病,不久离开了人世。”此处所说“七岁时即父亲俱亡”,如果记录和印刷无误的话,似可作为“两岁丧父、三岁丧母”之说的佐证),亲旧亦甚少,孤苦异常。十五岁入北洋法政学堂(此处有误。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学校的时间为1907年,即其十八岁的时候),曾领导全体学生从事立宪运动,与同学白坚武等有该校三杰之称。民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先生以为非实行第三次革命,彻底革命不可,遂决心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研究政治(据《李大钊传》记载,李大钊1913年冬东渡日本,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民五(年)陈独秀先生在上海主办新青年杂志,先生常执笔为文(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是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青春》,登在1916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二卷一号上)。(民)六年,办民彝杂志(《民彝》杂志是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刊物。1916年春开始编辑,5月15日出版,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民彝与政治》的论文)。先生曾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反对袁氏,旋又组织政治经济学会从事研究,可见先生之热心政治运动(关于神州学会成立的时间,有的说是在“二十一条”签订之后(贾芝:《李大钊战斗的一生》),还有的说是在1916年(见《李大钊传》第228页脚注)。但这里说的是在政治经济学会成立之先,而政治经济学会成立于1914年,那么,神州学会成立最迟在1914年。另外,高一涵后来在《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中清楚地写道:“那时东京留学生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一条’签定以前,反对是秘密进行的,守常组织神州学会,秘密进行反袁活动,这个学会我参加过:‘二十一条’签定后,人心愤怒,我们留日学生组织起留日学生总会,公开反对袁世凯。”据此,可以断定神州学会成立的时间当在1915年1月“二十一条”签定之前。那种认为神州学会成立于“二十一条”签定之后或成立于1916年的说法是不确切的)。袁氏死后,先生返国(关于李大钊从日本回国的时间,据《惺庵日记》(惺庵即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的同学白坚武)记载,是1916年5月。(转见刘野:《李大钊同志自日本归国的日期》《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8期)%〉。时汤化龙欲搜罗国外留学生鼓吹革命,创办晨钟报,请先生举其事(李大钊在《晨钟报》任职的时间为1916年6月至9月)。后因汤与孙洪伊意见冲突,汤渐与保守派接近,先生乃毅然脱离该报(即现在的晨报)。旋又与章士钊编辑甲寅,因章勾结政学系,不久亦去(李大钊担任《甲寅》日刊编辑的时间为1917年1月至5月。在这五个月里,他在《甲寅》日刊上发表文章七十篇)。嗣入北大,任图书馆主任,兼授唯物史观,及社会进化史(1918年1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此为先生思想激变之时。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亦因此大触政府之忌(此处所谓“与先生同至武汉讲演”有误。据高一涵自己后来写的《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记载:“1919年6月,我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主张推翻段祺瑞政府,并宣布京师卫戍司令段芝贵死刑。守常与陈独秀都去散发。当场,陈独秀被捕,三个月左右,释出,仍受监视。守常设法送他逃走。他们扮作商人,带了帐簿,套一辆骡车,守常坐在外面,陈独秀坐在里面,悄悄地把陈独秀送到天津,乘船回到上海。”这说明李大钊并没有到武汉讲演。据查,1919年9月21日李大钊应觉悟社邀请曾到天津讲演过。这里所说的“到武汉讲演”,可能是到“天津讲演”之误)。返京后则化装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据李星华:《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载,1919年暑假,李大钊曾经回到故乡乐亭,后来又去了昌黎五峰山)。在途中则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此处“途中”指的1920年1月护送陈独秀去天津登轮赴上海的途中。 由于乘坐的是骡车,从北京到天津需要好几天时间。当时,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深感有组织起来的必要,因此,在途中共同商讨了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奉直战后,白坚武与吴佩孚勾结,下令通缉先生等,先生乃逃往苏俄,至国民军入京时方返国在京主持北方民众运动(1924年5月,李大钊遭到北洋军阀政府明令通缉,不得不避往昌黎五峰山。6月秘密回到北京后,即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初冬回国。年底,中共北方区委执行委员会成立,由李大钊负总责)。三一八惨案,先生与群众在人丛中为士兵击倒,幸而逃出(据《李大钊传》和李星华著《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中记载,1926年3月18日那天,李大钊亲自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之后,又带领群众赴执政府请愿。当反动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镇压时,李大钊曾被人群挤倒,头部和手上还受过伤,并曾一度被捕,只因回答机警才得脱险)。先生温和浑厚中有侠义气,故朋辈多敬而畏之。至其学术思想,文字散见各报章杂志者甚多不赘。

答: 万章问孟子说:“有人说:‘到了大禹的时代,天下不讲道德,衰落起来,不把王位传给贤臣,却传于儿子。’有这样的事情吗?” 孟子曰:“不是,也不是这样子的。是天意,让传与贤人,那么就传与贤人;天意让传给儿子,那么就传给儿子。过去,舜推荐禹也是按上天的意思,十七年以后,舜去逝。三年之丧之后,禹在于阳城回避舜之子。天下老百姓民都听从禹,与尧去逝之后,老百姓不听从尧之子而听从舜的事情一样。大禹曾推荐过益,七年,禹去逝。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的人都不去找益 而找启,曰:‘你才是我君的儿子也。’讴歌者,不歌颂益而歌颂启,曰:‘你才是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成气,舜之子亦不气。舜被尧看中,禹被舜选中也,时间长,施恩泽给老百姓姓长久。启贤,所以能敬承继禹之道路。益被禹选中,时间短,没有施泽于民。舜、禹、益相去远,他们儿子的贤德或不贤,皆天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 禹,而又有启贤,能敬承继禹之 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都 是天意吧, 非人力之能控制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一定要如舜 禹,同时,一定有天子推荐,所以仲尼没有得到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 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 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 虞禅,夏后、殷、周继,讲道义,都 是一样的道理呀。’

关于武术论文范文资料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内容极其丰富。其突出特点是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体现功防含义。所以自古以来,武术不仅是健体强身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提高功防技能,克敌制胜的有效技击方法。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冷兵器逐渐被淘汰。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得以凸显。因为武术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满足各类人群和不同年龄段人士的健身需求。如少年儿童可以习练刚健有力,多穿蹦跳跃的长拳类;壮年可选择浑厚、稳健、劲力充实饱满的形意拳;身体灵活,身手矫捷的可以选练神态各异,各具风格的象形拳(如猴拳、醉拳)。喜欢舞枪弄棒的又有斧钺钩叉,刀枪剑棍。中老年人有舒缓柔和的太极拳、太极剑。因为武术动作多样,可长可短,所以不受场地环境、气候地域限制,可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各类拳术、兵器的武术套路,在编排上都蕴含阴阳辩证,攻防互制的辩证关系。在习练过程中意念容易集中,这样从生理学的高机神经活动规律讲,容易形成优势兴奋灶。相对讲可有效促使患有慢病的皮层中枢进入抑制状态,这对机体健康的恢复产生心理、生理上的良好影响。所以武术健身可有效防治慢性病。在武术练习中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体现左右对应,上下相随,不偏不倚。处处体现活而不乱,松而不懈。这对提高机体控制能力,维持阴阳平衡是十分有好处的。中医讲阴平阳秘,百病不染。武术练习非常重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特别讲究要气沉丹田。道家讲呼吸过脐,寿与天齐。意思是说,呼吸深度越大,越有利于健康。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功防含义,在练习过程中既要在形体上充分表现其攻防含义,又要在内在精神方面予以体现,这就是所谓的内外双修,形神兼备,。这对提高心理素质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都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无法相比。综上所述,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也是开展全面健身运动的最好选择。

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写作:模式:供参考从传统美学角度看XXXXX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 味 道 境 力 神韵 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套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1.武术套路中的神韵美2.武术套路中的意境美3.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自然美4.武术套路中的美与善的统一二.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武术套路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过姿势,劲力,节奏,结构等特有要素学内容!也就是说"武术套路的神韵是通过这几大要素来实现或表现的!1.姿势美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如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轻快潇洒,少林拳古拙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拳身灵步活"姿势连绵,通臂拳发力透达"放长击远!等等......2.劲力美劲力美即武术中丰富的劲法和力度之美,区别于形体美学中所讲的力度和方法"武术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有寸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摧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削而刚劲有力",再如太极推手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它以捧 捋 挤 按 采 捩 肘 靠等方法"双方粘连等等......3.结构美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特别是武术套路,因为它是按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 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而成"由手眼身法步诸动作要素在同一时空中运作而成!现代武术演练套路对其动作精华节奏 难度技巧等运动艺术进行设计选择"使之配套"犹如一首乐章 起 承转 合都精心构思"反复推敲 同时注意使动作顺畅又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 高低 轻重 开合等变化,布局上等等......4.节奏美对武术套路中的节奏形象描绘为:动如涛 静如岳 起如猿 落如鹊 立如鸡 站如松 转如轮 折如弓 轻如叶 重如铁 在动静 起落 快慢 轻重 高低 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刚柔相推而发生变化是武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它如进退 往来 开合 终始 消长 虚实 俯仰起落 屈伸 蓄发 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等等......三.结语a.中国武术之美,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至今已铸成较稳定的形式......b.用西方美学来分析评定武术美,从完全西化的角度发展武术无论理论与技能上都将遇到一定的障碍!我们要正确地取舍......c.如今!中国武术已作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中国体坛......已进入到西方各国的大众体育领域!同时还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奥运!走向世界......

关于白玉论文范文资料

胜利是英雄,失败的也是英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 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的,那如果让你以“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写一篇 议论文 作文 ,你会如何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 高三作文 5篇_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 作文大全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关于“不以成败论英雄议 论文作 文”内容请点击关注(↓↓↓)

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议 论文

关于成败论英雄为话题的议 论文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 论文精彩例文

关于英雄为话题的作 文_600字

关于英雄的作 文900字五篇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作文篇1

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成功和失败,成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当然,失败也不会一直笼罩着我们。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资,绝非偶然,也绝不是上天对某个人的偏爱,至少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人是天生的贵种,没有人从出生就注定成功,成功总是不期而至。失败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天资,绝非偶然,也绝不会一成不变,就像日月星辰的更替,失败与成功也是交错的,可能你这一次成功了,下一次你或而面临失败。

所以何以成败论英雄,成功的人他不一定是光明磊落的,失败的人他不一定不是脚踏实地的,所以所谓傲慢与偏见,应该适可而止,成功者的傲慢和对失败者的偏见会使自己一落千丈,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请尊重失败者,他们和你们一样,他们折断的翅膀终究会痊愈,但没人可以确定你的翅膀不被折断。失败乃成功之母,轻易成功的人往往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历经磨难后成功的人成功对于他们不过一笑了之。

没有人生来就会成功,就像你一出生就不会走路一样,成功也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水滴石穿的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不错,成功来之不易,才会让人更加珍惜。就像我说的,你不会一直失败,你也不会一直成功,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能做到,你可以做的更好;如果你能做到,那么我也同样可以做的更好。

学校里,校长总是说两极风化太大,我想说,如果你们只看重优异的,而无视有潜力的学生的话,这种两极风化会一直存在,而且会越来越严重,老师们会埋怨学生,我想问一句是学生的错么?不全是吧。试题是一样的,好学生通过老师的重点培养会考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老师将这种思想强加给学习差的学生,觉得他们也应该考好,真可笑,老师什么都没给他们教,他们会考好,他们可不是天才,这样会使他们的成绩直线下降,一次不如一次。

在家中,大人叫我们好好学习,不要操心家里的事,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老师不给讲课,让学生自己看书,学生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就会偏离主题,考试时就会焦虑不安,老师是引导者不是摆设,学生是人不是机器,所以自学固然好,可老师也必不可少。

考试不是一切,中国很好,可在 教育 方面,中国为什么不如其他国家,因为在中国成绩决定一切,而在国外,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如果你只会读书,即使考上清华北大也只是一个书呆子,相当于废物一个,你的学历再高没有能力,好的公司不会要你,你的成绩再好品行修养有问题,好的公司不会要你。

现在的学校,体育课老师想占就占,学生的体质太弱;美术课老师想占就占,学生的审美观有问题;音乐课老师想占就占,学生都快成哑巴了;现在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即使学生变成猪也不会管的。

何以成败论英雄,何以成绩论优劣,现代人觉悟吧!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作文篇2

成王称帝败者寇,一句话诉说了多少心酸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英豪无数,可是被真正留存下来的又有几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掩盖了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

论功绩,他一人扛起大旗,高喊反抗暴秦,说秦末最强的将军,非项羽莫属。破釜沉舟,打大破章邯,楚汉相争,用三万楚军,追击千里,击溃数十万汉军。但是骄傲和自满冲昏了头脑,最终十面埋伏,自刎乌江。这一刎,不仅结束了西楚霸王的生命,也熄灭了江东父老的殷切希望。

诸葛武侯,蜀汉的智囊,先辅佐刘备_,建立蜀国,使三国鼎立。刘备之后,又辅佐少主刘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北伐,面对扶不起的阿斗,他手中还有最后的王牌,刘备的遗嘱,可以废帝自立,合法的得到王位。但是他忠心耿耿,没有异心和抱怨,匡扶汉室直到生命消逝,明知蜀汉灭亡是天数,扔坚持完成自己的承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终,西楚霸王已成云烟,但威名千古流传;诸葛孔明也失败了,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成功了。竭尽全力后的失败,问心无愧,人这一生,所追求的不就是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吗?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作文篇3

不以成败论英雄,也许,失败后的英雄更彰显英雄本色。

——题记

英雄的一生多坎坷,没有坎坷,英雄就不亮丽。正如曲径,才能通向幽深之处;英雄的一生多波折,正如峻岭,才能创造醉人奇景;英雄的一生多荆棘,正如玫瑰,才能绽放妖艳的花。

奥运赛场上,有一位英雄,虽不及恒星的闪耀,但却有着月光的淡泊;虽不及白玉的亮泽,但却有翡翠的深沉。

伦敦奥运会,他重回赛场。他缓缓走到风起云涌的赛场,比赛是残酷的,他却是自信的——曾经的冠军。但他的道路并不平坦——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那一刻他蹲下,昂首笑了一笑。

他赛场一笑,似乎是对自己的振奋。我猜:他是在告诉人们他的挫折与磨难,还是告诉人们他的梦想和坚强?

如果大海没有风浪,海燕就不会美名远扬;如果赛场没有失败,英雄也绝不会流芳百世。他在_110米栏的面前,忘却曾经的辉煌,也放下曾经的失败,如奔腾的骏马飞奔而去,而就在他跨出第七步时,他摔在了红色跑道上……一切是不是都结束了?不,一个英雄不会这样退场。于是,他挣扎起来,拖着伤脚一步步跳向终点。他跳到自己的最后一栏前,深情地吻了一下那最后一道栏……

他退赛一吻,似乎飘荡出一缕落寞与忧伤。我猜:他是在告诉我们他的挫折与磨难,是在告诉我们他的梦想与坚强。

谁能看穿这泯然一笑?他笑的是自己的艰辛,但告诉我们一种坚持。这一笑,也许正是灵魂的绽放。

谁能悟透这深情一吻?他吻的是自己的失败,但告诉我们失败也是英雄。这一吻,也许是精神的升华。

他是刘翔。

他退赛了,但这断然不是终点,而是感动、震撼、启迪、开始。我们已无憾,因为他是英雄。

英雄是面对挑战都能泯然一笑的人;英雄是面对失败也能深情一吻的人。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作文篇4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也有人认为,你失败了,你就是没有价值;你成功了,那你就是英雄。任何事情都有对立面,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更不能单单以“成败”来判定一个人是否为英雄。

像秦始皇,在当时的百姓面前十分有威严,自认为是英雄。可当时的百姓又有多少是愿意接受秦始皇的统治的?秦始皇发动的焚书坑儒,摧毁了多少儒家子派。

可见,秦始皇真的是英雄吗?百姓是真的爱戴他吗?

我们再来看看文天祥,文天祥虽然牺牲,但他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不是人_人都有的。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多少人为之敬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都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所以,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评价一个人是否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作文篇5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当我读到这精辟蕴涵哲理的诗句时,脑海中便浮现出那句话“不以出身论英雄”。

不以出身论英雄。“阿根廷玫瑰”贝隆夫人正是当中的佼佼者。卑微的出身并没有让她从此屈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总统夫人。她为国家鞠躬尽瘁,为慈善奔波卖力,终让她成为人民英雄。

卑微的出身没有成为贝隆夫人的绊脚石,反而正是由于这个而让她练就了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出身成为她不断向上奋发,成就个人辉煌的催化剂。

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他揭竿起义,成为平民英雄;李明博不为出身而自卑,奋发图强,凭实力成为成功的商人,最后又蜕变为总统;希尔顿遭人羞辱后,立志图强,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酒店大亨”。

这些英雄,他们拥有卑微的出身,他们曾遭人蔑视,但凭借坚不可摧的斗志与毅力,他们成就了各自的事业与人生。正是卑微的出身,让他_们领略过酸与苦,他们才能顶着世人施加的压力,平静的对待坎坷的际遇,朝着目标前进,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富二代”却让人心寒。虽然他们有令人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让人肯定的作为。“富二代”烧钱炫富,当街上演激吻好戏等等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除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本,他们毫无建树。

他们的不思进取,依仗父荫,好逸恶劳让人生厌,但也显得卑微出身的英雄们更加耀眼夺目,让人羡慕钦佩。

卑微的出身是庸人的伤痛,但却是英雄奋斗的资本与动力。卑微的出身是庸人难以启齿的“秘密”,但却是英雄如猎鹰般搏击长空的气魄。

不以出身论英雄,因此我们不应因平凡甚至卑微的出身庸人自扰、自怨自艾,不应羡慕那些拥有高贵出身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面对世人的冷嘲热讽总能一笑置之,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中,用事实反击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真正的英雄能化劣为优,傲视群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高三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不以成败论英雄高三议论文作文

★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精彩例文

★ 用不以成败论英雄为题议论文

★ 关于成败论英雄为话题的议论文

★ 奔跑高三作文5篇

★ 高考满分作文优秀范文5篇

白玉寓意着冰清玉洁纯洁高尚,白玉作用是佩戴装饰的作用,其他的都是无稽之谈,即使有某种元素辐射那也是微乎其微的,辐射不但有对人有益的方面,同时也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方面,祝你好运,祝你幸福。

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

白玉是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会时来时走,忽有忽无。白玉的坚贞永恒,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坚贞、永恒。用白玉作为爱情信物,表达了人们对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美好意愿。因此白玉作为信物来说是能够充分表达情人之间的各种情感。

扩展资料

道德赋予玉文化从产生之时,就用玉赋予了道德观,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对玉进行人格化。玉的道德内涵在西周初年就已产生,从那时起,发展了一整套用玉道德观,将其理念化、系统化是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儒家的用玉观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

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道德便以其为本,象征着伦理观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在这当中,就有很多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与玉有关的字,多表示美好、崇高的意思。例如,经常有人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比喻某人高尚的情操和凛然气节。

中华民族对玉的偏爱、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代统治阶级都加以利用。玉的道德和人格化,广泛被民众所接受,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白玉 (宝石白玉)

百度百科-羊脂白玉

百度百科-和田玉

关于坚定信念论文范文资料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传奇一生,也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更会收获一个高贵纯正的性格。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 议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1

必需维持心灵的纯净,就像泛着涟漪的湖水;必需维持脑子的苏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天穹;必需坚定自我的信心,就像荷花逆风耸立着同样。

失去自己的信心,就如同跳跃的麋鹿失去了奔跑的本事;失去自我的信心,就像迅速的灵猫被剪掉了胡子。

坚定自我的信心,扬起远航的风帆,别让风雨打消咱们的信心,咱们的人生必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定,人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与坚定。

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表率许振操,他少年时的抱负是当1名科学家,但他初中 毕业 赶上了“-”,去当了1名码头工人,许振操深信“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却不可以没有知识”。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心,十几年来,1日复一日地学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末了,他走出了一条“振操效益”的光辉人生路。要是许振操没有坚定学习知识的信心,他能走出一个锦绣人生么?人生没有等出来的光辉,只有走出来的锦绣。坚定地顺着自己的信心,坚定地走下去,胜利的彼岸就在不远的火线。

大家都没法遗忘坚守信心的林肯,8次竞选8次失败,两次做生意两次失败,此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像这几十年中不停在失败中渡过。但是充溢执着的人面对运气的打趣始终不会抛却心中坚守的信心,因而末了一次竞选中胜利了。他将一个盘据的国家合二为一,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再次起飞。坚定信心,厚积薄发,才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坚定的信心,造诣了生命的壮美,坚定自我的信心成为了林肯胜利路上的奠基石。

传说 中刺鸟为求得真爱与幸福,日复一日地用荆棘刺穿自己的胸膛,在大胆的惨剧中换得生命的灿烂,有了带血的龙舌兰每一年壮美的花期。坚定的信心,谱写了刺鸟生命的华美与壮美,咱们将自己的信心,在生命中唱想,唱出生命壮丽的华装!

泰戈尔说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只有咱们坚定着信心,咱们才能做到他人做不到的事。年轻人只要信赖自己手中的沉香木一定会卖得比柴炭好,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收益。

“回廊1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与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影十年心。”人生的路总在未知中行走着,人总在扭转着,既然选择了火线,就不要怕惧火线的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曲折的山路,就勇敢地走下去,深信自己的信心,勇敢地向前走去!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2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就是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种子之所以能茁壮成长,除了它有春雨的滋润,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而哥伦布之所以能发现新大陆,除了他有冒险精神之外,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历第一位州长,他出生在纽约最声名狼藉的地方,那里的学生从小打架、逃学、偷窃甚至吸毒,很少有人从事比较从事体面的工作。然而罗杰·罗尔斯却打破了这个惯例。

1961年,皮尔·保罗被应聘到这里来当董事兼校长,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比外面“迷惘的一代”更无知,他们上课不与老师配合、逃学、旷课甚至砸烂教室的桌椅,他为了改变这所学校的现状,竟然与孩子们玩了个游戏——看 手相 。当轮到罗杰罗尔斯时,他将他的手胆怯的伸了出来,保罗大吃一惊,说:“看你这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长大以后一定可以当上美国纽约州的州长。”当听到这番话时,罗杰·罗尔斯惊呆了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说过他可以当他们镇上的船长,可没想到皮尔·保罗校长竟对他说它可以当上纽约州的州长。

此后,他便不再逃学,也就是从那天起,他改变了。他以州长的身份约束自己,他不说谩骂,侮辱人格的脏话,他不再逃学,旷课,他不再使自己的鞋子上沾满泥土,他不再使自己看起来肮脏不堪,而是每天都换洗干净的衣服,他不再和那些人打架、玩,她只是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作业,几十年后,他果真如校长所言:成了美国纽约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长。

有一次他开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他:“他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并没有谈起自己的奋斗史,而是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心中有一个信念——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一个信念时,他便为之付出行动,并且坚持不懈的奋斗,一个人心中有信念,就会把它转化为目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定要把握住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把大目标转化为小目标,这样你的生活不仅会充实,而且你的目标也会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谓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3

前几日,在自家花园中,发现一群蚂蚁正在搬运一只死去的蟑螂,数十甚至数百只蚂蚁在蟑螂身上爬上爬下,咬尸拆肉,那场面实在是气吞山河,轰轰烈烈。我出于顽童个性,在蟑螂身上吐了一口口水,正中其腹部,数百只蚂蚁在顷刻间毙命,其余的则慌慌张张地向四周跑去。搬运路上的蚂蚁,在信息素的作用下也开始随蚁群到处乱爬,观此景,我不禁大笑,琢磨着它们大概不会再来了,便去看电视。

约摸10分钟后,我去花园收衣服,偶然看到那被我吐了口水的死蟑螂。蟑螂还是那头蟑螂,只是刚才被吓跑的蚂蚁们又回来咬肉拆尸了,我恶作剧式的在蟑螂身上踩了一脚,蚂蚁们又滑稽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跑开。几分钟后,蚂蚁又回来搬食物了。场面壮观,轰轰烈烈??我趴在花坛上看这些小家伙许久,直到硕大一头死蟑螂被拆得只剩六条腿。

敬佩蚂蚁,敬佩蚂蚁的勇气和前赴后继的精神,更加敬佩蚂蚁对信念的坚定。人要向拼了老命搬蟑螂的蚂蚁学习。他们将一定要把蟑螂搬回洞里的信念坚持到底了,结果他们就赢了。众所周知,人,乃万物之灵,我们一生下来就有优于其他生物之处,比如智慧,比如会思考,比如有和蚂蚁一样的信念。蚂蚁不能没有信念,没有信念吃不到食物。

人,更不能没有信念,没有信念不会成功。一个希望成功的人,整天说要名扬天下,成就一番伟业,心里却没有成大事的信念,恐怕他只能做一辈子当伟人的白日梦罢了。当年中共红军凭什么走完了长征,凭什么打败了日本鬼子,凭什么打败了号称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除了的智慧外,红军战士们的信念更是十分重要。要知道那时候,咱们红军的装备只有小米加步枪,身上的军装打满补丁,一没吃的,二没穿的,三没住的,就这样还得在强敌的围追堵截下去走二万五千里困难重重的路,这是世上任何一支部队都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因为我们有信念,我们的战士有一定要走完长征,解放全中国的信念并且坚持了下来。

如果当年红军丧失了走下去的信念,如今的中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当今社会,信念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当然,光有信念也成不了大事,正所谓“有信念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然是有信念的人。”有了信念就必然要去坚持;如果你像红军,像蚂蚁那样,拥有一定要成功,相信会成功的信念,拥有要把这信念坚持到底的决心,你会发现自己像综艺节目主持人说的那样:“一不小心就红了!”人,要像身体虽小可能耐不小的蚂蚁多多学习,学习它们坚持信念之精神,因为这年头有这精神的人已然不多。

掌声送给敢于举手的孩子,机会让给先来先得者,有了这坚持信念的精神,不是我吹,你想不成功真的很难。人,像蚂蚁那样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信念,您就是蟑螂肚皮上那只笑得最欢的蚂蚁!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4

雄鹰拥有王者的信念,所以它成为了天空的王者;老虎拥有王者的信念,所以它成为了森林的王者;我们拥有王者的信念,便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王者,拥有做到,登上的信念是我们走向成功、成为王者的重要因素。 王者的信念使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具有王者的信念让我们时刻拥有向前的动力,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决心,使我们不断地走向成功。正是因为秦王有着王者的信念,所以他在自己成为六国中的强国后没有满足,而是奋力统一了六国,真正成为了权利的王者,从而开创了“皇帝”的称号。

王者的信念给予我们走向成功的动力,指引着我们走向成功的方向,最终让我们抵达成功的海域,使我们驾着成功的帆船在其中自由航行。 王者的信念使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登上成功的顶峰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便来自你王者的信念。怀着王者的信念,我们才能成功,才能体味成功后的喜悦。

正是因为项羽拥有王者的信念,所以他在比自己多数十倍的兵力的秦国面前没有退缩,秉着誓死拼搏的决心,从而制造了“破釜沉舟”的历史经典。项羽也因此体味到了成为王者的自傲和成功。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要怀有王者的信念,勇敢地战胜困难,这样我们才能体味真正王者的喜悦,享受到成功带给我们的自豪感。 王者的信念使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告诉我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我们只要努力奋斗,永怀王者之心,定能够超越老师成为真正的王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正是因为孔子有着王者之心,敢于超越自己的老师,有着达到的信念,最终“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成为了多个才术方面造诣都很高的人。我们在追求过程中也要怀着王者的信念去努力学习,争取超过老师达到自己的人生顶峰。 人只有有“做到,爬到”的信念,才能使成功更加接近我们,因此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要怀着王者的信念去做;在面对每一个困难时,要怀着王者之心去攻破。

王者的信念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品。成功需要王者的信念,人生需要王者的信念。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5

坚持是毅力,仿佛一轮炽热不落的艳阳;坚持是灵魂,仿佛一群屹立不倒的山林。——题记

坚持是雄壮的,因为坚持是由于百般地敲打而磨练出来的;坚持是甘甜的,因为毅力早已在心中播下了胜利的种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将士戌守祖国的坚持。

想要坚持的人心中满怀的是希望。坚持不是昙花,却是那四季不败的常青树,是那朝阳的向日葵——对未来幸福的希望不断奋发。

尝试过坚持的人锻造了包含毅力的信念;尝试过坚持的人都经历过无数的痛苦。信念是人们心中的希望,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拥有玫瑰的芬芳,创造生命的奇迹。

信念是支持人生的力量、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那一轮炽热的艳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的工作,尽心尽力的奋斗……

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的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困难,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河,可以攀上险峻的山峰。信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伟大和渺小之分。

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前行,但它从不退缩,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

当你在大海中航行时,信念是你手中的一方罗盘,它使你沿着捷径前行;当你在黑暗中摸索时,信念是夜幕上一颗明亮的北极星,照亮你的未来。若没有信念,白杨树又怎能在戈壁上向上生长;百合花呦怎么在悬崖上开出最美最纯的花;菊花怎能在秋天里独立;梅又怎能在寒雪中傲耸。

信念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你执着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更是生命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

坚定心中的信念,掌握人生的目标。探索精神之光,在阴影中前行,走向黎明。向上生长;百合花呦怎么在悬崖上开出最美最纯的花;菊花怎能在秋天里独立;梅又怎能在寒雪中傲耸。

信念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你执着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更是生命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

坚定心中的信念,掌握人生的目标。探索精神之光,在阴影中前行,走向黎明。

高三坚定信念的优秀议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 关于坚持信念的议论文作文4篇

★ 坚定信念的作文范文4篇

★ 关于信念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中经典优秀议论文800字

★ 描写坚定信念的议论文

★ 2019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5篇

★ 关于信念的高考满分作文

★ 高三坚持作文范文集锦

★ 描写坚定信念的议论文

★ 以信念的为话题的800字作文高中精选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坚定信念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塞罗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我想说:信念更是人生的太阳。 盘古开天地,人类一路从洪荒走来,经过岁月风霜雨露班的吹打,经过时空如火般的锻造,人类终于度过茹毛饮血的疯狂时代,逐渐的抛弃愚昧,拾起文明。而信念就如一刻永远璀璨的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道路。 信念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 想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籍,正是凭借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勇战秦军,巨鹿之战,“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声震遍野”,秦军最终横尸遍野。而一百多年前的越王勾践,也正是拼接着“卧薪尝胆”的信念,励精图治,终雪会稽之耻,逼得吴王夫差自刎而死。 信念不仅仅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般的勇气,更是谋略和智慧的生动结合。 荆轲刺秦王,“只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并非抱定着必死的信念。他不仅仅拥有着“顾笑秦舞阳”的过人勇气,更有着在身披八创被废后骂道的“事所以不成者,是吾欲挟之与诸侯”的'非凡谋略。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见过了两千多年。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至今,后人们依然深情咏叹“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决胜千里之外,更需运筹帷幄之中。”汉将韩信反兵法而用之,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使武安君死得其所。从此,韩信名垂天下,溢满于世。 信念是勇气,是谋略,亦是男子汉的骨气。 伍子胥辅佐吴王,攻破楚国的国度,为报楚王杀父丧兄之痛,他毅然“出其尸,鞭之三百”,终解心头之大很。后又辅佐吴王,终于使吴国强盛起来。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代骨鲠之臣,终丧群小手之中,可他惨烈遗言里,死而不已的决心依然铮铮有声! 人生有涯,死而不已。纵观古今中外之集大成者,无一不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或许视金钱如粪土,活视名誉如草芥…,然而,在信念面前,他们却都如信徒一般,虔诚的顶礼膜拜…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丽的梦想,就请把握住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心灵那片净土,那五彩梦吧…

信念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没有信念就注定一事无成。相信许多人都读过骆驼祥子,其中的祥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祥子在年轻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而他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坚定信念 话题 作文 ,供大家学习。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1

我常有着一种信念,那就是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妥协,不投降,直到克服为止。

两年前,我满怀好奇地开始学习吉他,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并能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有一天,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几张谱子,要求我们在 元旦 联欢会上弹奏,我满怀信心,认为有了两年的基础学习,完整弹奏下来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家,我抱起吉他,双眼盯着谱子,左手按弦右手弹奏,刚开始还算顺利,可是当弹到第二段时,就遇到了拦路虎。“这是什么?”一个大横按,小拇指和食指还要按住三品四品,太难了!我笨拙地用手指拨弄和弦,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将它按住了,可是右手弹奏时却只发出闷闷的声音,还带着一点颤音。我有些疑惑,又费力地将和弦紧紧压住,弹了一下,还是弹不出。我心中较起了劲,不相信自己连和弦都按不住。我使了使劲儿,终于发出了声,可还坚持不到五秒,左手压在琴上的手指便松开了,食指印上了深深的红印。

我很生气,扔下琴,走到阳台。突然,我看到了墙角的一个花盆,记得妈妈在那个小盆里种上了葱,当时我不以为然,认定它不可能长出东西来,结果一周后奇迹发生了,土中竟冒出了两个绿色的嫩芽。如今,这嫩芽越长越高,没想到生的愿望竟让它如此顽强。我又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我难道还不如一株小小的植物?我咬了咬牙,狠下心来,重新回到卧室弹奏起来。

几周后,我在元旦联欢会上取得了成功!

阳台的那个意外邂逅,让我以后总能带着信念出发,克服一个个困难,越过一个个险阻,不退缩,不妥协。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2

“夸父追日“的 故事 人尽皆知,家喻户晓。我想对于这件事一定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最为集中的莫过于以下2种了:

一、他真傻,明知追不到,又何必如此费力,真是何苦来哉啊?!

二、他真棒,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信念,他是人类的楷模。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而我个人比较赞同后者。我与许多人一样认为他是个英雄,为生命,为目标,为信念而牺牲的英雄,即便,最终他没有追上太阳,可是他努力的过程,他所流下的汗水,他所踏过的足迹都深深地印刻在世人的心中。这是一段不朽的神话。(插: 广告 语:夸父追日,一事用流传!yeah!!!)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都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着作,那可是无价可比的精神食粮啊!!每一词,每一句都无不透露着诗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即使被贬官,却依旧洒脱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何等的傲骨。他为了他的信念而抗拒强权,成了一代豪客。为了追求,为了信念,物质又算得了什么?功名利禄又值几个臭钱?至少,我的心灵不会寂寞,我的精神是充实的,丰盈的。因为我拥有了我的信念。有人会问:“信念是什么??“是啊!!信念是什么呢??

“信念是牺牲,是永恒的坚持“。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在田野里执着的回答。

“信念是勇气,是与困难搏斗的坚强毅力“。简爱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上如是说。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3

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难都微不足道,天边的艰险不足为奇。这种力量就叫信念。在九月,开学的第一天,我观看了中央频道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念。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这是血的事实,这是血的风采。拥有“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念。

“生活中没有信念的人,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中随波逐流。”漫漫人生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是什么温暖了我的心房,使我不再寂寞?是信念。

在学生生涯中,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学习。它偏偏是一件十分枯燥无味的事。“没关系,下次考好点儿吧。”这声音如同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灵,仿佛我形影不离的朋友。可这“朋友”一直走不到我心底,时常还有一双眼睛盯着我。月明人静,我仍然坐在书桌前做数学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呢?早晨,我来到学校,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议论声,满面红叉叉要坚定信念。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提高数学成绩,那就是胜利的曙光!

同学们,让我们带上信念出发吧!因为有了信念,白杨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在戈壁滩上向上生长;因为有了信念,沙克服了万般困难,在蚌中变成珍珠;因为有了信念,我在艰难的情况下还能刻苦地学习;因为有了信念,红军用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4

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她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的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她到12岁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 方法 “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有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聋的音乐家。于是,他向伦敦着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 毕业 时荣获了让学员的最高荣誉奖。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5

谁都向往成功,追求卓越。可是我们是否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呢?我认为成功不仅需要努力,靠拼搏,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知大家是否读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 文章 ,文中的儿子便是坚定自己的信念鼓励同学们活下去,而父亲也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顾警察、过路人的劝阻,才使儿子最终被解救。信念就决定着生与死,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敢于争取,坚持自己的观点。请不要让成功每次都与我们擦肩而过吧。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是因为坚守信念而成功的。居里夫人便因如此而成功,为世界科学发展奉献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张海迪,因为坚守自己的信念,成为一个身残智不残的最杰出的代表。为了自己所崇尚的信念,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成为了真正的强者、英雄,最大的成功者。其实老一辈的革命家如果不坚守革命必胜的信念,或许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美好的幸福生活。

把握成功就需要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信念等不要轻易动摇,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一定要坚守一个信念,努力拼搏。成功的秘诀是坚守信念。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作文6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信念对于我们来说,就像羽翼和飞鸟,没有羽翼,鸟儿便不能再飞翔。

有了信念,便勇于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布勃卡是世界上举世闻名的撑杆运动员,他保持了2项世界纪录,无人可破,曾有人问过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布勃卡总是笑着说:”简单!在每次撑杆跳之前,我总是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有一段日子,他尝试新的高度时,不断以失败告终,他怀疑自己的潜力了。有一天,他对教练说:“我跳不过去了。”教练疑惑问:“为什么?”他如实回答:“总跳不过去,心中怕了。”教练沉默了一会,突然大喝道:“布勃卡!你要先让你的意念跳过去,你才能跳过去!”布勃卡恍然大悟,重新撑杆,果然,他成功了!从此,他明白了:“先将自己的意念‘跳’过去,自己便会跟着跳过去!”

事实上,只有突破心灵的障碍,才能超越自己。如果信念首先屈服了,那么自己可能真的不行。在学校1千米 长跑 上,许多人因为到最后累了,放弃了,停下来走几步,而有些人,即使很累,但还不断地为自己加油,最后坚持下来了,一切都是自己的信念在作崇,只要相信自己,才有希望,没有了信念,便没有了最后的希望,就像轮船没有了舵手,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那些坚持下来的人,以后的成功率一定必比没有坚持下来的人高。

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常常提醒自己:我想赢,我一定能赢,果不其然,他赢了。而我们,也要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成功。

关于坚定信念话题 作文大全 相关文章:

★ 坚定信念800字话题作文5篇

★ 以坚定的信念为话题的作文4篇

★ 坚定信念的作文范文4篇

★ 坚定信念的作文800字

★ 以坚持信念为话题的作文4篇

★ 关于信念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坚持信念的作文4篇

★ 关于坚定的话题的作文4篇

★ 信念800字满分作文

★ 关于我的信念话题作文大全

关于扬武学论文范文资料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字眷诚,广东南海人,祖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参考资料:雨丝文学论坛 » 作文论坛 » 高段习作专栏 » 詹天佑的资料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詹天佑广东南海(今广州)人。西名天佑.杰姆(留学美国时用)。12岁留美,为中国所派之首批留学生。1881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水陆师学堂,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完成通车,成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著作有《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华英工学字汇》等书。

过青龙桥时,坡度大的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 开凿居庸关隧道的困难!(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开凿八达岭隧道的困难!(中部凿井发)

学习要靠自己的,如果只会抄别人的,考试怎么办?

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钜、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

《詹天佑》生字,组词,拼音如下:

zhān  náo  jiā  kān  chǎn  wěi  zhuì  liè  suì  chà  jùn  miǎo

生字:詹      挠    挟   勘      铲      纬     坠    劣   隧    岔    竣     藐

组词:詹 (姓詹)     挠(阻挠)    挟(要挟)   勘(勘探)      铲(铁铲)      纬(维度)     坠(坠落)    劣(劣质)   隧(隧道)    岔(岔路)    竣(竣工)     藐(藐视)。

要挟 油灯 控制 藐视 隧道 艰钜 勉励 恶劣 阻挠 周密 工程 请教 带头 容易 陡坡 杰出 铜像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 *** 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 *** 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藉著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 *** 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钜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讯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著,背著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著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巖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资料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巖,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 *** 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物件。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 *** 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西名天佑.杰姆(留学美国时用)。12岁留美,为中国所派之首批留学生。1881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水陆师学堂,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完成通车,成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著作有《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华英工学字汇》等书。 电影《詹天佑》介绍 一九零四年,清朝 *** 筹建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同时争夺修筑权,相持不下。清 *** 对两方均不敢得罪,只得决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为总工程司(今称工程师),外国人嘲笑说:“能修建此路的中国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责任感和顽强毅力,以我国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09年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 随后,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条铁路的邀请外,还怀着热望策划修筑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以构成实现和京汉铁路连成一条的、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干线。然而,1911年,清 *** 发出一道把全国商办铁路收归国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粤汉铁路,使詹天佑感到极度绝望。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提出“全国铁路网建设”的巨集伟规划,同时提出将原计划修建的川汉、粤汉两条铁路合并成立汉粤川铁路公司,并请詹天佑担任会办。 一九一九年,修建铁路大权重又落入官僚 *** 和列强之手,詹天佑修建汉粤川铁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铁路一事,不能自主,实际上就是列强不愿让中国人控制自己国家的命脉。为改变这样的处境,他团结周围人士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 *** 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这部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主要演员:詹天佑——冯淳超、谭菊珍——惠娟艳、杨 逊——孔祥玉、郑元直——高 明、孙中山——卢 奇、袁世凯——林连昆。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福建水师旗舰“扬武”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 *** 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讯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 *** 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钜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钜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线效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那拉氏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独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全靠关内外铁路的赢余,而此款却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款饷,造成误工。詹天佑既不善钻营于权贵,更耻于逢迎于洋人,因而愤懑至极。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京张路完式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由于中国 *** 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九岁。

重、燕、颈、佛、咽、累、

居庸关:先画一座山画,山要画得高一点,窄一点,在山的的左右两边画上箭头,左的向右画,右的向左画。八达岭:画一个矮一点的山,要宽,有居庸关的三倍,在山顶画到山底,画一口井,然后在山的里面画箭头左边的是←右边的是→然后再山的旁边画箭头,左边的是→右边的是←就行了,还有在山顶画↓人字形线路书上有

1、瞻天佑是在1905年的时候,在帝国主义者的要挟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在通过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的困难是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克服的方法是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著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钜。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3、因为他在修铁路时遇到许多困难,他想进办法去解决。而且在帝国主义阻挠时他毅然接受帝国主义的“任务”。所以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不畏艰难险阻,在没有苏联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研发原子弹的工作,但他却在成功之后去研发氢弹了,他这种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去学习!

  • 索引序列
  • 关于白坚武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武术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白玉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坚定信念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扬武学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