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美国断水断电原因研究论文

美国断水断电原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断水断电原因研究论文

是因为得州遭遇了特大的暴风雪,对当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发生了断水。

近日美国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民众生活水深火热,先是断电,后又停水,把美国人折磨的够呛。这次德克萨斯超1400万人没有水喝,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得克萨斯州是受灾最严重的洲,因地处最北端,受寒流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造成原因

地理位置上得克萨斯州处于北半球,位于北极圈附近,自身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丰富,经常发生地质灾害、气候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又给德州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

德州地广人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下管线密密麻麻,公用设施数量巨大,维修和保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政府往往力不从心,服务工作有待提高,后勤保障工作有待加强。

异常天气导致德州遭受暴风雪袭击,此次暴风雪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直接导致大批量水管被冻裂,引水供水中断。强风暴雪又将电线压断,造成大规模停电,给供水带来了更深的影响。

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损失,带来极大伤害的暴风雪还未停歇,还将面临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当地政府部门和应急管理局无法快速修复管道,只能申请援助,通过发放水、棉被、餐饭等物资的手段来缓解燃眉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出现大规模危机时,德州共和党参议院科鲁兹日前陪家人赴墨西哥坎昆度假,这一消息被曝光后引发舆论热议,之后有众多抗议者据记载科鲁兹家门外,要求其引咎辞职。科鲁兹本人后期回应称:墨西哥之行是一个错误。

面对极端天气

近年来因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且有越来越恶劣之势,这给人类生存和繁衍带来了影响,也带来了挑战。人类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应该遇事不慌,遇到极端天气,应寻找生活基本物资为主,保障自身和家人的正常生存。其次,要冷静面对,积极沟通政府部门解决相应问题。最后,要团结同志,一心解决困难,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极端寒潮造成停电后的连锁反应。因为停电导致自来水根本无法传输,而且水管都被冻住,同时交通瘫痪,物资很难运进来。

是因为天气非常的寒冷,而且当地也下了很多的暴雪,所以导致他们这里的情况受到了影响,只能断水断电。

断层研究的论文

李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一、引言

馆藏地震资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地震系统所收藏的地震资料所类比,但它是我国地震资料的一部分。馆藏地震资料的技术参考价值,受当时调查的手段、方法,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其参考价值越来越低,但它史料价值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降低。笔者从史料角度出发,对我国著名地质、地震专家编著的地震资料进行介绍,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佐证。

二、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学者编著的地震资料

馆藏有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地质工作创始人翁文灏等老一辈地质专家编著的地震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院士/学部位员,共8名院士编著的地震资料(表1)。

表1 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学者编著的地震资料

续表

三、资料介绍

1.翁文灏

馆藏翁文灏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共4档。

《调查民国六.一月至三月地震说明》该资料记载: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综合各省依时刻、烈度和方向三项内容资料可知,除霍山等处地震时间超过1个月外,一般可分三次:一月二十四日上午为第一次;二月二十二日为第二次;三月一日为第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地震震源大致相同,皆在皖鄂豫三省之交境处,同震线形状相近;第三次报告资料不多,从无制图。三次地震以第一次地震最烈,影响最广。前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大抵在霍山、商城、麻城和罗田之间。此区由太古宇片麻岩和结晶片岩构成。正是其间的断裂活动造成了这样的地震。从地震史料上看,霍山一带千余年来一直有地震,而且每次历时很久。

《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对1920年12月甘肃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甘肃大地震震灾范围在兰山、泾原、渭川和宁夏四道,尤以泾原道之海原固原隆德静宁诸县灾情最严重;震中由海原东南、固原西北、复向南经静宁之西达道渭之西部成一带状;震中地恰好处在东侧中生界与西侧太古宇、元古宇接触薄弱地带,当属构造地震。此次大地震发生于12月16日晚八时左右,随后小震不断,至25日又有大震发生。甘肃全省地震死亡人数达24万人,牲畜损失无数。同时造成道路和河流堵塞。世界地震死亡人数少有超过10万人。甘肃此次惨重地震灾害盖因于建在黄土中和黄土上的土窑土屋,发育垂直节理的黄土。它们一旦受断裂错动,极易坍塌。

《甘肃地震考节要》1920年12月甘肃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山崩川塞,尤为世界罕见,遂引起学者研究之热心。然于甘肃地震遗漏颇多,其结论颇嫌渺茫。兹以宣统年修之甘肃新通志为本,参考研究可知:13世纪前记载,每十年必有一次地震,14世纪以来记载较详,至少每四年必有一次地震;若把倒房毁城伤人称为破坏性地震,那么从公元前8世纪至今,计有68次。平均每100年3次;若从14世纪以来起算,则每100年有7次。明清两朝,甘肃省破坏性地震共有20次。地震迁移往复周年为30年。大震后余震烈度较弱,其间有烈度突高者,但其震中已经迁移,不在原处。甘肃省大地震的原因并非火山,而与地质构造有关。

《调查甘肃地震意见》提出了防治计划:甘肃地震比他省多,平均每4年有地震一次,每15年有伤人毁屋的大震一次。鉴于甘肃灾情之重,预防地震要改变人民居住方式、避免地震火灾,减少损失,还要造林固土,防止山崩;山崩堵塞的河流须急开通,以免上游涨溢为患。据地震史料,中国各省平均每年有地震一次。地震灾害常见。故政府应拨款派员调查研究。首先设置地震计、次设地震机构和培养专门人材。日本有关地震研究诸多方面可以参考。

2.邓起东(地质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馆藏邓起东独著或合著的地质资料共2种。

1)《安阳、邯郸、沙河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活动趋势的初步分析》:①华北平原地震活动与相对隆起背景上最新活动的断陷构造有直接关系;②华北平原地震发育区为北东向隆起与东西向坳陷、北东向坳陷与东西向隆起复合区。因此,安阳、邯郸、沙河渡口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安阳地区位于汤阴地堑之上,为一隆起背景上断陷,近期活动明显,为地震活动危险区;邯郸地区位于太行山与临清坳陷交界处,有近代活动性地带,但为北东向坳陷与东西向坳陷复合区,危险程度次于安阳;沙河渡口地区位于普遍上升的太行山基岩出露区,无大规模深大断裂活动,地震活动性较小。

2)《中国地震构造的主要特征》:中国不仅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且地震广泛分布于全国大多数省区,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均有6级以上地震记载。它们与我国现代地震构造及其活动性有密切联系。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活动分区和板内断块构造以及活动断裂、断陷盆地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6级以上强震活动与各断块区及次断块间的活动深大断裂和新断陷盆地带有密切的关系,而6级以下地震则比较分散,震区无明显的构造标志。我国板内应力场,一方面来源于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另一方面是由各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特征及地壳厚度变化、深部物质的重力均衡作用产生地区性的垂直附加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在华北断块区表现较突出,新疆断块区也有所表现,华南则相对较弱。由于水平和垂直作用力的叠加和联合作用正是我国构造活动复杂化的根本原因。

3.丁国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馆藏丁国瑜独著或合著的地质资料共2种,以地震地质研究资料为主。

《富蕴地震断裂带》本资料以丰富的实际资料和图片对富蕴地震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特征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发震的二台断裂的新活动以及阿尔泰地区的区域构造环境、区域构造应力场、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富蕴地震断裂带的研究阐述了研究地震断层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地震断层研究》论文集选编的论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多年来进行地震断层考察、实验及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断层的几何形态、运动状况、动力学过程等方面,资料比较丰富,并附有大量插图和照片。对从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工程等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师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4.马瑾(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

馆藏马瑾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唐山地震区行政区划属唐山市管辖。经过地质调查,了解到唐山地区有多组断层,构造复杂,存在多个应力集中点。其中以唐山、滦县(卢龙)、宁河(黄庄洼)应力集中程较高。它们之间密切关联,所以地震展布面大。唐山本身的发震模式主要是由于北东向断层与东西向断层交而不会。唐山附近高应力区域大,最大剪应力值高,而且平均应力也很高,造成了酝酿高能量地震的条件,也不易产生前震。唐山地震发生本身是由于北东向沧东断裂与东西向怀来、兴隆断裂活动的结果。而宁河、滦县地震则是由于唐山地震发生,促使其应力进一步提高而发展。在特定的区域应力条件下有些点虽具备了发震的构造条件,但不具备发震的应力条件(应力不高),这就可以从“危险区”中把它们排除。

5.陈庆宣[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地质力学家]

馆藏陈庆宣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甘肃山丹地震调查报告》1954年2月11日山丹地震,发生在山丹城北龙首山之破拉马顶一带。龙首山绵亘于山丹县城以北,西起弱水,东止永昌以上,长约170km。龙首山主要由南山系石英岩,石英岩质砂岩,千枚岩,结晶石灰岩所组成,不整合于上石炭纪太原系之下。祁连山龙首山当祁吕系山字型构造之西翼。龙首山及祁连山南山系岩层和片理走向大约在北60°西左右,红色花岗岩也大体沿着这个方向侵入。民乐南祁连山玉带沟中南山系灰色薄层细砂岩中有北50°西冲断层,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40°,同时发生许多彼此平行的北55°西的小正断层,断面向北东倾斜25°,自下而上依次向北东错动,断距自10cm至20余cm。

6.王竹泉[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

馆藏王竹泉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2档

《京东地震》京东地震自1934年9月23日大震之后,仍不时发生小震,偶亦有较巨之震。发生地震的原因为:渤海地带原为地壳下沉之区域,愈向渤海中心下沉之速度愈大,反之愈近山地其下沉速度愈小,至进入山地则变为上升。在渤海与山地之衔接处,地下易发生不平衡之潜势。当此种潜势逾过一定限度则爆发为断层,而巨震起矣。滦县附近为渤海与山地之衔接地带,故为震中所在地,而生剧震。

《平东地震调查报告》资料以1945年9月23日滦县地震为引言,记述了北京东部滦县唐山等地历史地震频率、震级、地震灾害程度等。并对不同震级造成不同灾害进行了描述。此资料对今后地震预报、防灾减灾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7.谢家荣[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

谢家荣院士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1920年12月甘肃地震报告》1920年12月16日甘肃特大地震发生时刻最早为晚6时35分至47分,大多在7~8时。17日刮大风,黄沙飞天。大震呜声最高,余震呜声较低。大震前没有小震,大震后小震多至几十、几百次。此次甘肃大地震共死亡234177人,这是世界上也未曾有过的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穴居黄土、以黄土做围墙以及震发季节和时刻都有关系。此次大地震发生山崩、河道堵塞的地面裂缝甚多。而建筑物倒塌主要与东北西南的地震动力方向有密切关系。甘肃海原、固原、静宁、通渭、隆德、会宁和靖远七县地震烈度达到十级。重灾面积达2万多km2。从上述NE—SW向带状震中分布来看,此次大地震为断裂活动所致。

四、结语

馆藏地震资料,仅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珍藏地质资料的“一小部分”。它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调查了甘肃等大地震的起因、造成的损失,提出了防治规划。这些资料虽然在现今地震地质调查,制定防灾、减灾规划中技术参考价值越来越小,但今后的编史修志中的史料价值将会得到体现。

中国科学(B辑),1992,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冻土结构特征研究, 9期。朱诚等科学通报,1996,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第2期:148-152,朱诚等。科学通报,2003,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48(23):2428-2438,朱诚等。科学通报,2005,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50(20):2240~2250.朱诚、郑朝贵、马春梅等。自然科学进展,2005,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问题的思考,15(2):149-153,朱诚。第四纪研究,2002,长江三峡地区汉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第5期,518-524,朱诚等。第四纪研究,2006,神农架大九湖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第4期, 26(5):814 -826,朱诚等。地理学报,2008,重庆中坝遗址地层Na-Ca元素含量揭示的制盐业兴衰史,63(5):524-534朱诚、姜逢清、马春梅等。地理学报,2009,地层学界近年来对新生代地层学名称使用的变化,64(9):1143~1147.朱诚、黄铿。地理学报,2008,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花岗岩坑穴成因,63(7):735~743.朱诚、崔之久、李中轩等。地理学报,2009,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64(1):21~32.朱诚、彭华、李中轩等。地理学报,2007,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62(3):227-242,朱诚、钟宜顺、郑朝贵等。地理学报,1995,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第1期,朱诚等。地理学报,1992,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缘地貌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第6 期,朱诚、崔之久。地理学报,1992,中天山石冰川特征研究,第3期,朱诚、崔之久等。地理学报,1991,南极乔治王岛的地理环境分析,第3期。朱诚等。地理学报,1996,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第 6期,朱诚等。地理学报,2000,福建冠豸山丹峡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55(6):679-688,朱诚等。地理学报,2003,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58(3):433-441,朱诚等。地理学报,2005,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60(3):445-455。朱诚、彭华、李世成等。地理学报,2005,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60(4):673-679。朱诚、林承坤、张芸等。地理学报(台湾),2006,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人类遗址时空分布问题探讨,(44):67-78,朱诚、郑朝贵、顾维玮等。地质论评,1994,对用Fe3+/Fe2+探讨庐山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第3期,朱诚。地质论评,2005,南京江北地区9490-4840aBP环境演变的地层记录研究,51(3):347-352,朱诚等。沉积学报,1995,天目山姚砂岭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第3期,朱诚等。地理研究,1996,分形方法在庐山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5卷第4期,朱诚等。地理研究,1997,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沉积与古洪水研究,16卷4期,朱诚等。地理科学,2009,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29(2):229-237.朱诚、彭华、欧阳杰等。地理科学,1992,中天山泥流舌和泥流阶地运动特征及其蠕动机制,第4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4,中安第斯山地冰缘地貌特征研究,第1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1,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分布及其与冰川历史的联系,第2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6,庐山、黄山和天目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比较研究,第1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6,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7000aBP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3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7,南京宝华山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研究,第3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8,南京汤山猿人生存古环境重建探讨,第4期,433-441,朱诚等。地理科学,2003,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全新世以来人地互动关系的环境考古研究,23(6):690-697,朱诚、张强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黄山逍遥溪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第3 期,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南极乔治王岛地温振荡特征,第4期,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第3期,286-292,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Neolithic Cultural Interruptions and Holocene Buried Palaeo-Trees in the Yangtze Delta,第6期,朱诚等。南极研究,1990,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冷圈结构特征研究,第4期,朱诚等。南极研究,1991,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过程分析,第3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93,论坡地冰缘地貌的发育模式,第2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89,从砾向组构看天山叶状石冰川的表面运动特征,朱诚等。冰川冻土,1990,论天山季节性冻胀丘的发育特征和过程,第1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92,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初探,第2期,朱诚等。

冷轧过程断带故障的诊断研究论文

二十辊轧机的辊系按1-2-3-4型上下对称布置(图4-10),上下两个工作辊分别支撑在两个第一层中间辊上,后者又支撑在3个第二层中间辊上,第二层中间辊又支撑在最外层的4个支撑辊上。通常以第二层中间辊外侧4个辊为传动辊。每一个支撑辊都由心轴、滚柱轴承、偏心环和鞍座组成,用压板将鞍座固定在机架的半圆孔内。支撑辊心轴与偏心环用键连接。当心轴转动时,支撑辊的中心线便产生移动。 图4-10二十辊轧机辊系布置 1-工作辊;2-第一层中间辊;3-第二层中间辊;4-传动辊;5-支撑辊 (1)压下调整。图4-1l所示为采用位置传感器并经过电液伺服阀的转换和放大来控制压下的电~液压压下系统。压力油从油泵1经单向阀2、过滤器3和电液伺服阀4送人压下油缸的上下腔。调压阀5控制系统的压力,多余的压力油从该阀经冷却器6排回油箱。蓄压器7经常向系统补充压力油,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压下时,步进电机8带动位置传感器9的外壳向上移动,由于位置传感器内芯与活塞杆刚性固定在一起,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传感器的感应圈与铁芯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发出电信号,该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入电液伺服阀,使压下油缸下腔的道路打开,上腔与回油相通,在上下腔压力差的作用下活塞杆开始向上移动,工作辊压下。抬起时动作顺序与压下时相反。 在轧制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轧制压力增大时,由于压下支撑辊的非自锁性,活塞杆将产生向下的位移,即工作辊抬起,与此同时,位置传感器的内芯也要向下移动。这时在位置传感器中将产生一个使活塞杆上升的负反馈信号,经放大后送人电液伺服阀,使下腔油路开大,上腔油路关小,上下腔的压力增量将与轧制压力的增量相平衡,活塞向上移动使轧件厚度恢复到要求值。 (2)辊形调整。为了获得平整的板形,轧机都有辊形调整机构。辊形调整包括轴向调整和径向调整。辊形轴向调整除了可以促使带材沿横向尺寸均匀外,还可用来消除带材的边波。将上下两对第一层中间辊相反的两端加工成锥形,使其同向或反向移动来调整轧辊重合平行部分(即有效平面量)的长度,就可调好带材边部的形状。此机构不能在轧制过程中进行调整,而只能在轧前预先调整好。第一层中间辊的轴向移动是由液压马达通过链轮来实现的。辊子锥度的大小与锥形段长短取决于带材的钢质和规格以及所采用的轧制规程。一般有效平面量占带宽的80%。 图4-11 电~液压压下系统 l-油泵;2-单向阀;3-过滤器;4-电液伺服阀;5-调压阀;6-冷却器;7-蓄压器;8-步进电机;9-位置传感器;10-B、C支撑辊;ll-上工作辊位置指示器;12-压力计;13-压差计;14-液压缸;15-放大器 径向辊形调整由液压马达驱动蜗轮蜗杆,双面齿条便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使最外层支撑辊B、C的外偏心环转动。由于外偏心环与机架半圆孔是偏心的,因此支撑辊心轴上的某一部位发生弹性弯曲变形,从而使支撑辊的某一轴承位置发生变化,通过中间辊就能使工作辊某一部分的形状改变,达到径向辊形调整的目的。由于对每个背衬轴承都可以进行单独或几个同时调整,因此可获得轧制工艺所需的各种辊形。 二十辊轧机的调整操作如下:轧机在换辊后,靠电动(或液压)压下装置将上、下辊箱调近。然后,在第一和第二层中间辊之间放入薄片条,并且用压下装置施加压力。接着卸掉载荷,取出薄片条。在薄片条宽度上应有一样的挤压压痕。假如薄片右边压痕比左边小,那么,将压下装置右边的齿条压下,或者抬起左边的齿条,或者同时调节两边齿条。轧辊经水平调整后,开始轧制第一根带钢,此时再对轧辊作最后的调整。冷轧带钢生产中会出现哪些事故。怎样排除? 冷轧生产中出现的事故(包括电气、机械等),一般可分为操作事故、设备事故和质量事故,都直接对设备、质量、产量带来影响,因此,当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1)跑偏。发生在穿带时的头部跑偏或脱尾时的尾部跑偏,是由于来料厚薄不均、操作不熟练、轧辊用旧、电气原因等造成的。穿带时的轻微跑偏,可及时调整压下螺丝来消除;严重的跑偏,需在机架前剪断带钢,找出跑偏原因,再重新穿带;脱尾时发现带尾跑偏,应立即停车,根据情况抬起压下螺丝使带钢通过或将其剪断。在轧制极薄带时,跑偏很容易损伤轧辊,应特别引起注意。 (2)断带。断带的原因可归纳为来料有缺陷、焊缝质量不好、误操作、电气及机械故障。断带必须立即停车,以减少损失。严重断带不仅使工作辊,甚至使支撑辊发生严重粘结,粘结后废带的处理、工作辊的抽出也相当困难,而且处理时间长、劳动强度也大。断带处理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换辊后开轧的第一卷钢要认真检查其表面质量。对有焊缝的钢卷,其焊缝位置的标记要准确、清晰,在焊缝通过轧机之前,应降低轧制速度。对已发现有缺陷的钢卷一定要慢速轧制。 (3)轧机振动。轧机振动一般发生在高速轧制极薄带时。由于振动,带钢厚度波动,同时很容易产生断带。因此,一旦听见轧机有明显的振动声时,应立即降低轧制速度,使振动消除。产生振动的原因很多,如轧制速度过高、成品厚度薄、成品道次的轧制压力较低而变形量小、带钢前张力较大、润滑情况太好或太坏、工作辊的粗糙度不够、支撑辊有损伤、各种轧制参数的突变、轧辊轴承内和轴承座之间的间隙较大等。引起轧机振动的原因较复杂,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仔细查找和分析,在没有得出正确结论之前,只有用限制轧制速度的方法来防止发生振动。 这是冷扎可惜图片搞不上去.呵呵可以到马钢论坛上看看留个QQ或邮箱吧,有空给你点资料

除了上述哪些原因,还与加速时辊缝内润滑条件发生变化,而短时间内,轧机的调整有延迟,这样非常容易造成断带.

机械故障标准的话~你可以去参考<机械工程与技术>/<仪器与设备>等相关的资料吧~找下自己的思路

它是在高性能轧辊凸度控制轧机(也叫HE轧机)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轧机调试期间,截止十月份发生二百多起断带故障。断带不仅使工作辊,中间辊与带钢粘结,甚至也可能使废带与支撑辊发生严重粘结。粘结的废带堵在轧机内,使中间辊、工作辊抽出相当困难,因为双机架轧机结构布置紧凑、废带较难处理干净。 特向各位专家请教 冷轧断带的原因鄂钢1500mmucm双机架六辊可逆轧机是一种全新型式的带钢冷轧机。它是在高性能轧辊凸度控制轧机(也叫Hc轧机)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轧机调试期间,截止十月份发生二百多起断带故障。断带不仅使工作辊,中间辊与带钢粘结,甚至也可能使废带与支撑辊发生严重粘结。粘结的废带堵在轧机内,使中间辊、工作辊抽出相当困难,因为双机架轧机结构布置紧凑、废带较难处理干净。特向各位专家请教[补充描述]

美团垄断问题论文

主要也是因为大多数的群众在选择消费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这样的行为,这也就是导致了很多的公司出现了一种垄断的现象,而且这种垄断现象也是会导致消费者造成一些损失。

美团的确很多做法都是垄断行为,我们企业发展壮大是好事,但是要通过良性竞争,不能恶意竞争,这样会破坏市场秩序的。

贵了!你可以不吃。

我觉得对于美团涉嫌垄断被调查这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大快人心,因为美团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有点过了,早就有很多人反映这件事情了

雷击变电站熔断器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网:

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及预防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生产当中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造成烧毁的事故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怎样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全面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和有关资料,现提出预防电动机单相运行的措施,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熔断器熔断 ⑴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并要定期加以检查,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⑵非故障性熔断: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容量偏小,在启动电动机时,受启动电流的冲击,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2、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 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⑴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选择~。 ⑵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K值也相应不同,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那么K值可选择大一些,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K值可选择小一些,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⑴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如没有铜铝接头,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 ⑵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⑶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⑷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紧固要适中,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3、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⑴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触头的灭弧能力小,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⑵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防护措施要得当,强制改善周围环境,定期更换元器件。 ⑶不定期检查,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表面凸凹不平,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⑷热继电器选择不当,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⑸安装不当,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 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文明施工。 ⑹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造成触点损坏、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 预防措施:选择适合的元器件,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 ⑺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二、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 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在不同负载下,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因此,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 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电动机变成∨型接线,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在额定电流负载下,两相相电流应增大倍,一相线电流增加到倍,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3/2倍。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在额定负载情况下,线电流增大3/2倍,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 在轻载情况下,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第三相电流约增加倍左右。 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造成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的几种原因造成的: 1、环境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一相电源断相。 2、保险非正常性熔断。 3、启动设备及导线、触头烧伤或损坏、松动,接触不良,选择不当等造成电源断一相。 4、电动机定子绕组一相断路。 5、新电机本身故障。 6、启动设备本身故障。 只要我们在施工时认真安装,在正常运行及维护检修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执行,一定可以避免由于电动机单相运行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我国输变电工程设备维修对策探讨摘要:电力工业是设备,技术,资金密集的工业,为争取达到获得输变电工程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最低的目的,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以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本文初步探讨了输变电工程设备管理中设备的维修方法。如何借鉴国内外现有维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结合电力行业自身的探索得到的经验,依靠科技进步,选择合理高效的输变电设备维修策略,是供电企业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维修对策1我国电力工程设备维修存在问题近几年来,国内供电企业由于固定投资的大量增加,设备数量增长较快,而企业由于减人增效的需要,维修人员数量增长不大,同时,由于供电可靠性等要求的提高,使得很多设备难以进行停电维修,因此,基于定期维修的计划预修体制己逐步不适应现有企业的要求。此外,设备质量的提高,也使得维修策略的改变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供电企业以设备状态维修为突破口,开展了设备维修策略改进的实践和探索。国内供电企业设备状态维修主要是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利用专家系统对设备在线和离线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综合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未来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以达到延长设备维修间隔时间、提高设备维修合理性、降低整体维修费用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设备在线检测披术和设备状态评估技术,前者主要是对变压器、开关、电容型设备、避雷器等的电气和机械状态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后者则是通过对历史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采用模糊数学、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技术评估和预测设备的状态,实现方式主要体现为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MMS)。2输变电工程设备维修对策输变电工程设备维修对策涉及较多,主要包括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价、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干扰抑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故障严重性分析、寿命估计等领域。其中以先进的传感技术以及故障诊断的信息处理技术为研究热点。先进的传感器是实现预测性维修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首先决定于能否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这是数据处理和诊断决策的基础。为了提高故障诊断水平,研究各种新型传感器便成为电力界的研究热点。原来用于军事的传感技术,也有一部分移植到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上来。美国电力研究院已开发出一种直接测量分析油中气体的半导体传感器,它可在线直接测量和分析油中的4种气体并监视其变化趋势,现已用于一些电力部门的变压器。下一步工作是把测量微水的传感器和它集成起来,并配合负荷电流测量,进一步研究油中气体、水分随负荷的变化关系。对采集到的信号加工处理,要比采集信号本身更为困难,信号加工和处理的目标有:从现场中人量的背景干扰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号;根据测得的信号进行故障分类;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以便决定设备是否需要退出运行。为抑制现场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干扰,除了应用硬件滤波器和数字滤波技术以外,近年的研究发现小波变换技术可有效地滤除稳态信号(如现场测试中经常遇到的载波信号干扰和噪杂声干扰),可以把有用信号从比信号强几个数量级的干扰中提取出来。故障信号的分类则是更为困难的研究课题。过去用频谱来区分故障类型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许多不同类型的故障信号频谱往往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重叠的,在频域内很难加以区分。研究故障的“指纹特征”以及提取和识别指纹特征的方法便成为故障诊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研究的故障分类方法有: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小波分析、分形维分析等。3输变电工程设备策略的实现(1)开展状态检修需要观念更新国内由于多数供电企业中长官意志、总工的水平往往左右着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对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发展极不平衡,左的路线下大上特上在线检测设备,研究探求实施对电器设备的状态检修,右的思想影响下不认可在线技术和设备,仍抱着运行规程实行周期维修。而同时由于进行在线检测设备研究制造的公司、研究所或大专院校,仍然停留在研究的水平上,成型的技术还不能确证,可靠的、大批量、廉价的设备还不能推出,供电公司电气设备实行完全意义上的状态维修确实不具备条件。因此状态检修首先要在剖析现行各专业规程的基础上,结合设备现状制定出一个可靠、有效、客观的指导性文件。既保证专业规程规定的技术条件、标准、工艺等的执行,又要对设备检修的“周期规定”逐步改革。(2)开展状态检修需要加强管理,综合考虑经济性开展状态检修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领导要敢于承担技术责任,要建立起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并指导状态检修工作的领导小组;以协调变电、配电、检修、继保、试验及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的分工、配合、衔接、实施等各项具体工作。安装在线检测设备,对于一个220kV变电站动辄四、五十万元,而像邯郸供电公司拥有的变电站和设备数量,全部落实在线检测就需要两、三千多万元,且检测设备本身的运行可靠性受元器件、通讯技术等的影响,也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其自身的维护成本亦不低,还不能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3)开展状态检修需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技术、状态诊断技术、状态检修技术等,目前都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几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状况的各种手段,无论是在线的、离线的,电气的、非电气的方法都值得考虑。利用各种新老手段所监测到的参数与人们最关心的设备强度、残余寿命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充分运用专家经验及人工智能建立的专家系统将十分有利于做出较为正确的综合诊断分析,从而该试的试、该修的修,而在实验和维修工程中所暴露出的新情况又丰富了经验、完善了专家系统。目前对设备状态的诊断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上。历年来的试验、运行、检修等数据,设备异常,事故记录的反复调用、比较分析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设备诊断的专家系统。使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及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应用于指导检修实践,用专家系统进行综合判断,不但减少人力、减少出错,而且由于已总结了大量的专家知识和相应的有关规程、标准,同时将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遗传算法诊断等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中,使诊断的准确度高、速度快,诊断过程更接近人类的科学思维程序。(4)开展状态检修需要提高人员素质状态检修涉及的专业面广,需要各类专业人员协同工作。特别是大型变电站的设备检修、预防性试验,均需大量专业人员的参与。从变电检修工作的特点看,变电检修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才能确保变电检修的工作质量,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检修人才队伍。同时,随着高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增多、带电作业的增多、状态检修的推行等,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方晴.输变电设备状态维修策略.四川电力技术,2008/02.[2】马明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讨.吉林电力,2008/06.[3】输变电设备:发展仍将持续,一些问题亟需注意.韩伟.电力设备,2008/l1.【4】郭云鹏.输变电设备的检修策略.华东电力,2006/12.

  • 索引序列
  • 美国断水断电原因研究论文
  • 断层研究的论文
  • 冷轧过程断带故障的诊断研究论文
  • 美团垄断问题论文
  • 雷击变电站熔断器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