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是以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基础进行筹建的。学校始建于1993年,办学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1998年开始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填补了浙江省特殊教育普通中专教学的空白。2000年开始,学校先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跨入高等教育行列,开创了全国残联系统实施高等教育的先例。学校历经19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为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成为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2016年,浙江科技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一起,共同签约结对援助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报名费高职提前招生免交考试报名费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招残疾人也招健全人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由省残联举办和管理、专科层次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高教园区;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面向残疾人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高等院校,2014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是专科层次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浙江省残联举办。学院设小和山、天城路两个校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以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基础建立的,始建于1993年,办学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学院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为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成为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2009年学院被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好考。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面向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创办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1998年5月,学校开始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填补了浙江省特殊教育普通中专教育的空白。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全国残联系统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的范例。2001年12月,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正式建立。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创办于

1、《大学教育》(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刊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2、《校园英语》(教育类专业刊物)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3、《中国教师》(教育期刊)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

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4、《中国成人教育》(半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部级成人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的核心阵地。

主要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学校办学经验。

5、《现代中小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部级学术理论刊物。

旨在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服务。

已形成既有学术理论深度,又有实用性的办刊风格。

充分体现探讨理论、侧重教学、透视热点、突出应用的办刊特色。

以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群。

栏目设置突出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开设有教育改革、德育探索、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论坛、课程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与教学艺术、学法指导等栏目。

6、《语文教学与研究》(半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在社会上和中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通过对大量名家名篇的赏析和中学生习作的评点,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是目前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语文刊物。

7、《教育现代化》创刊于201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主管,坚持”贯彻国家现代教育方针政策与理论,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教育学术思想,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整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宗旨,力争使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现代教学研究,人人探究现代教育规律,人人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人人成为现代教育模范”,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多方位形成学术研究氛围。

8、《继续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国内继续教育培训领域的大型综合类期刊。

以“把握继续教育时代脉搏、引导继续教育发展潮流,发布继续教育言论,剖析继续教育热点问题,传播继续教育前沿理论,探讨继续教育创新模式,交流继续教育成功经验,追踪继续教育动态信息”为宗旨。

以“政府决策者的参谋,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论研究者的论坛,培训需求者的益友”为服务方向,主要发布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各地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举措和经验。

报道国内外继续教育新动向及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提供有关招生考试信息;介绍科目指南学习方法、成才途径。

审稿时间需要3-10天,最快的基本3天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是中国人最早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名,长江特聘(讲座)教授51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化的教育类杂志有:

1、《大学教育》(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

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刊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2、《校园英语》(教育类专业刊物)

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3、《中国教师》(教育期刊)

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4、《艺术教育》(艺术类核心期刊)

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

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 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

5、《幼儿教育》(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

杂志创刊于1982年1月,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管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出版。

《幼儿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前后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教育

百度百科-艺术教育杂志

百度百科-中国教师

百度百科-大学教育

百度百科-校园英语

浙江外国语学院总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文三路校区、小和山校区、屏峰校区。

文三路校区地址为杭州市文三路140号、小和山校区地址为杭州市留和路309号附近、屏峰校区地址为小和山高教园区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现有13个教学机构,35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5个,涉及外语语种13种(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朝鲜语、德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俄语、商务英语等7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等5个学科是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建设项目。硕士点申报工作正稳步推进,已与多所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招生,在校生规模9000人。2017年,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从青年******身上学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获得社会认可,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建有实践教育基地200余个。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屡创佳绩。国际志愿服务做精做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志愿服务大型赛会超过一万人次,获得各类荣誉400余项,“国际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项目被评为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42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38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6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3人。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有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等6个校科研机构;拥有浙江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学术理论刊物《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基地、教育部领航工程校长培训基地、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教育厅在学校设有浙江省师训干训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30余万人次。学校公开出版有《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三种刊物和《小学生世界》报。

学校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近20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年均选派500名学生参加项目交流、接收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次。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国内首个西班牙语(旅游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复合培养项目,与意大利锡耶纳外国人大学合作举办的意大利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校坐落于小和山高教园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占地面积亩;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验中心(室)。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万册,报刊754种;有数据库32个,电子图书万种,电子期刊万种。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紧密对接服务浙江开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着眼强化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于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成为“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的目标,并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外国语言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文化旅游和区域教育治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当前,我们正聚焦“三地四域”,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应用型高校而不懈奋斗!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截至2019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85万余册,期刊报纸1500余种,过刊装订2万余册,光盘磁带9000余种,自建数据库4个,订购商业数据库10余个,形成了以商科、烹饪和制冷等专业为主的馆藏特色。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3年,初为半年刊,2005年改为季刊;2006年获“全国高职高专特色学报”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内刊)二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内刊”称号。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截至2017年2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2个省级研究所、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以及2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平台。

提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为此,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对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或者仅限于高等教育领域。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2007年毕业生人数为495万,待业人数为144万;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待业人数为160万左右。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610万,加之历年累积,2009年加入就业大军的高校毕业生将会超过700万人。由于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大学生人力资源的赋闲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积聚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大学生就业难,而且一年比一年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限等。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不可否认,高校扩招与就业难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绝不能因此把高校扩招错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今天毕业的大学生当年不去上大学,是不是就不存在就业的问题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校作为生产大学生的“工厂”,从根本上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学生在大学就读,是在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不是在制造就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5%左右。这些统计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是社会发展的合理需要,并不是造成就业难的直接原因。这样,在看似“过剩”的假象下,大学生为何就业难?社会和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主要牵涉到社会、高校和学生三个方面。(一)客观原因1、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由于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使得我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在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又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虚拟经济的危机逐步涌向实体经济,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等困难,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不景气行业名单”、“中小企业倒闭潮”、“裁员企业名单”等问题相继出现在我们眼前。用人单位数、提供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等都有明显下降,让近几年本就趋紧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据上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仅有的外企计划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且招聘人数有限。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同。无疑,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就业,而西部或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想就业的地方不能就业,能就业的地方又不想就业,从而造成了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3、高校扩招的影响。面对连续几年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扩招对就业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5年为380万,4年内增加了265万。而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该数字为610万,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浙江省来看,2009年有高校毕业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再来看全国大学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2008年则高达150万,新老毕业生叠加对2009年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二)主观原因1、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3、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在这样一种追求完善与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驱使下,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一)延长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85个。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实践表明,第三产业越发达,就业岗位就越多;反之,就业岗位就少,就没有发达的经济。我国的第三产业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增加就业岗位,使就业人员的就业权得以平等实现,促进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2010年国内人才市场将进一步升温,我国目前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加大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拉动内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以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市场1、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社会在迅速地变化和发展,对专业人数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样高校应该时刻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就业者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2、强化就业指导,充实就业信息。高校应根据就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正规的就业指导。比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择业时能一步到位,避免四处碰壁。(三)密切高校与企业联系,减少中间环节,开发岗位资源,优化供求通道。高校要主动敞开校门,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才关系。企事业则应积极与高校密切合作,开辟企业在高校中的生存发展空间,从产品设计规划到培养使用实现高校与企事业的紧密结合,强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四)学生既要理论水平高又要实践能力强。以上讨论了提升就业率的基本条件,实际上都是外因性基本条件。这些外因条件还等待和依靠内因条件才能起作用。这个内因条件就是学生自身。现在普通高校的学生学风问题不容忽视,不少学生畏难、浮躁、厌学、逃课、甚至贪图享受,其结果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不能达标。所以,一定要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克服一切困难,既要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要参与实践,学以致用。(五)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的发展,需要择业人员的思路更加灵活,尤其是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要及时转变。灵活就业方式,既有利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规避用人风险,也有利于择业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增加职业技能和知识才干,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与发展。同时,要完善灵活就业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要完善劳动就业的保障法律制度,加强就业指导,促进灵活就业发展,使灵活就业更加灵活,以此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权。在目前就业大学生中,多数人认为只有到机关或国有企业才算正式就业,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才属于真正就业,要求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一份固定的收入。大学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期望。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应当更加宽容,只要有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就可以选择就业。为了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劳动就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和实现灵活就业。一是选择到基层去就业。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里的社区实现就业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里蕴藏着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二是选择到西部去就业。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到西部去就业,可以顺利实现就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非公有制企业雇佣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实现就业会比较顺利;四是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达到实现就业的目标。创业既可以实现自己就业,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实现就业,我国对此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大学毕业生也要学会抓住机遇,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参考文献:〔1〕惠丽雅.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师,.〔2〕王江.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J].北方经济,.〔3〕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会纵横,.〔4〕胡桂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5〕刘艳华.跨过“就业难”这道槛[J].中国大学生就业,.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挺好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是浙江省首批获教育部核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的高职院校,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学校历经数次调整、搬迁、拆并,1999年在“浙江省宁波商业学校”的基础上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5月更名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社团48个,2014年4月,开展了以“商韵百年,桃李芬芳,社彩缤纷,青春飞扬”为主题的第十四届社团文化节活动,开办了以“直攀高峰科技强校,知行合一畅游学海”为主题的“社团·梦想秀”。

开展了第十八届技能运动会、第十三届校园商品展销会、第十二届科技文化节、第十三届寝室文化节、第十四届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5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6217GB、报纸134 种、期刊1410种,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20种中外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2002年7月正式创刊的,为季刊。自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33期。学报的主设栏目为:文史哲、经济论坛、自然科学和教育研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外审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两大评价体系,北大核心和南大CSSCI。艺术史没有专门的核心刊物,你可以发到艺术综合类。不过难度都挺大的。08版的北大核心目录J 0/1艺术综合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1.新美术2.装饰3.美术研究4.美术观察5.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K(除K85/87,9) 历史1.历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中国史研究 4.史学月刊 5.史学理论研究 6.世界历史 7.史学集刊 8.中国文化研究 9.清史研究 10.史林11.安徽史学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14.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16.文献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当代中国史研究19.历史档案20.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中国史研究动态23.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南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艺术学(19种)序号刊 名期 刊 信 息1音乐研究北京市翠微路2号(100036) 682102912文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010)649341623中国音乐学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010)649333434中国音乐北京市朝阳区德外丝竹园(100101)(010)648873785民族艺术南宁市民主路11-4号(53002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北京市鲍家街43号(100031)(010)664175417电影艺术北京市北三环东路22号(100013)(010)642962278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上海市汾阳路20号(200031)(021)643191669当代电影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100082)-2810 6222319310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430060)(027)8806830311人民音乐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100026) 6538926612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210013)(025)8371929213民族艺术研究昆明市南太桥文化科技大楼12层(650021)(0871)316197514中国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100866) 6808631215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成都市新生路6号(610021)(028)8543027516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710061)(029)8521770817戏剧艺术上海市华山路630号(200040)(021)6248264618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100088)(010)8228341219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310053)

1、《电影明星、视觉政治与消费文化——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明星》,《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2、《电影画面:象征的构成与意义的产生──新时期电影语言发展的一个侧面》,《当代电影》1989年第1期(收入《当代电影美学文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3、《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当代电影》1993年第6期(收入《中国电影年鉴1994》,中国电影出版社)4、《武打片散论》,《当代电影》1994年第4期5、《美国电影: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神话》,《当代电影》1998年第2期6、《纪实风格与平民意识——对一种影视文化现象的描述与批评》,《当代电影》1998年第5期7、《影视文化:工业时代的视觉神话》,《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收入《谁在说话——中国文化年报(2001年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8、《后电影:理论与创作》,《当代电影》2001年第2期(收入《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学林出版社2003年5月)9、《中国电影:类型建构与产业化发展》,《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10、《2005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11、《中国电影批评的两难困境》,《当代电影》2006年第2期(收入《中国电影批评(2000-2006)》,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12、《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另一种现实”》,《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13、《中国电影的身体转向——近期中国电影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焦虑》,《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14、《“重建电影研究”》,《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15、《2006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当代电影》2007年第1期16、《<三峡好人>》(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17、《<剃头匠>》(对话),《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18、《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19、《试论“西部电影”的神话意识》,《电影艺术》1989年第5期20、《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循环怪圈》,《电影艺术》1993年第3期21、《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影视欣赏心理散论》,《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22、《黄建新电影:现代城市空间的建构及其意义》,《电影艺术》2005年第5期23、《“天狗”的“愤怒”与另一种“现实”》,《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24、《想象的“温暖”与重构的“现实”——对《第三种温暖》的一种解读》,《电影艺术》2007年第3期25、《当代大学生电影观念管窥》,《电影通讯》1991年第10期26、《电影色彩:富有意味的造型元素》,《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27、《众声喧哗与个人独白——对中国电影研究现状的一种描述与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28、《革命历史阅读记忆影像表达——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种阐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9、《2004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30、《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收入《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6》,同心出版社2006年5月;《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12月)31、《新世纪以来中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转型》,《艺术评论》2007年第10期3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33、《2001-2004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1期34、《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与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35、《2005-2006年中国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1期36、《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戏剧艺术》2000年第1期(收入《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拓展中的影像空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0月)37、《重构神话——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文化的特征及其走向》,《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38、《三位一体:政治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历史走向》,《艺术百家》1992年第3期39、《神圣的祭奠——论女性在中国电影中的位置》,《艺术百家》1994年第1期40、《怪圈:有意味的形式——对谢飞影片的一种阐释》,《艺术百家》1995年第1期41、《女星家族:从显赫到衰落——对中国电影文化现象的一种描述》,《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42、《孤独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一》,《文艺评论》1990年第4期43、《荒诞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二》,《文艺评论》1991年第2期44、《电影中的性:观念的拓展与表现的惶惑》,《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45、《艰难的超越──论新时期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艺术广角》1987年第6期46、《抽象化:“探索电影”的走向》,《艺术广角》1988年第3期47、《论近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倾向》,《艺术广角》1989年第5期48、《女性神话母性情怀男性视点──谢晋电影研究之一》,《艺术广角》1991年第2期49、《寻觅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三》,《艺术广角》1991年第6期50、《平面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四》,《艺术广角》1992年第5期51、《神秘:电影之魅》,《艺术广角》1996年第6期52、《重写历史——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一点思考》,《艺术广角》1997年第6期53、《温馨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五》,《艺术广角》1999年第1期54、《视听震惊与恐怖体验——对一种观影心理的描述》,《艺术广角》1999年第4期55、《明星:作为一种神话》,《艺术广角》1999年第5期56、《历史传奇与现代故事——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阐释》,《艺术广角》2000年第3期57、《网络时代的电影》,《艺术广角》2001年第1期58、《文化误读与审美错位——对近年华语电影创作的一种认知》,《艺术广角》2002年第2期59、《电影类型模式的反思》,《艺术世界》1992年第1期60、《“新潮电影”的色彩语言》,《百家》1989年第2期61、《误入歧途:娱乐电影的危机》,《电影文学》1989年第9期62、《当代电影的困惑》,《艺术界》1989年第9-10期63、《论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求索》1991年第2期64、《当代地方文化建设刍议》,《浙江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65、《论当代电影的伦理超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青年教师论文专辑198766、《论新时期电影中象征的构成与读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67、《重读<人生>和<老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68、《戏剧化:观念的回归与创作的误区──论一种电影现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69、《教化还是娱乐——对电影功能的一种理解》,《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70、《1979-2005年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综述——兼及电影研究思维与批评方法的反思》,《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71、《革命记忆与爱情呈现——论中国当代电影的一个基本主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72、《精神传承与形式转换——从夏衍电影改编实践看一种改编观念》,《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73、《张艺谋的电影传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74、《电影: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5、《当代军事电影:英雄模式的困惑──当代军事电影研究之一》,《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76、《先锋电影的回归》,《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77、《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化结构的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78、《双生花:一种电影叙事模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79、《中国电影的角色错位——论电影与文学、电视的关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80、《明星现象的文化批判》,《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81、《批判精神的丧失与电影批评的缺席》,《文艺报》1999年11月6日82、《戏剧化:当代电影的误区》,《文论报》1993年3月6日83、《商业电影:令人忧虑的创作倾向》,《文论报》1993年6月5日84、《中西电影:形态与功能的差异》,《电影文化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85、《大学影视教育与当代影视文化》,《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月86、《对话:一种改编观念——对夏衍电影改编的一点思考》,《夏衍论——纪念夏衍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9月87、《中国文化的影像表达——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语电影创作》,《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第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9月88、《沉沦与救赎——谢晋电影的主题阐释》,《论谢晋电影续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2月89、《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电影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90、《亚洲类型电影与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5月

它是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当然毕竟是专科学校,既然选择了一所专科学校,就应该要比较努力的去学习专业技能了,因为你毕业出来后的文凭就已经比本科的差一截了,当然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的前进的绊脚石,对于高中、中专、三校生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去读上海长宁科技职业学院,性质差不多,就是地方不同,看个人发展方向而选择了。

高职专科要么是高考统招要么是附中直升。中专学历相当于高中学历,现在的中专都是双学历。中专读完是必要的。学校有自主招生,可以上学校招生网问招生办。虽然是所专科学校,但不是谁想进就能进来的。浙艺在专科学校算是很好的了,而且学校过几年就能升格成本科了。现在个别专业有本科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书法

值得收藏!倪旭前浙江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大学教授!他的书画艺术价值较高!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两大评价体系,北大核心和南大CSSCI。艺术史没有专门的核心刊物,你可以发到艺术综合类。不过难度都挺大的。08版的北大核心目录J 0/1艺术综合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1.新美术2.装饰3.美术研究4.美术观察5.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K(除K85/87,9) 历史1.历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中国史研究 4.史学月刊 5.史学理论研究 6.世界历史 7.史学集刊 8.中国文化研究 9.清史研究 10.史林11.安徽史学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14.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16.文献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当代中国史研究19.历史档案20.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中国史研究动态23.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南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艺术学(19种)序号刊 名期 刊 信 息1音乐研究北京市翠微路2号(100036) 682102912文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010)649341623中国音乐学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010)649333434中国音乐北京市朝阳区德外丝竹园(100101)(010)648873785民族艺术南宁市民主路11-4号(53002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北京市鲍家街43号(100031)(010)664175417电影艺术北京市北三环东路22号(100013)(010)642962278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上海市汾阳路20号(200031)(021)643191669当代电影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100082)-2810 6222319310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430060)(027)8806830311人民音乐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100026) 6538926612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210013)(025)8371929213民族艺术研究昆明市南太桥文化科技大楼12层(650021)(0871)316197514中国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100866) 6808631215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成都市新生路6号(610021)(028)8543027516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710061)(029)8521770817戏剧艺术上海市华山路630号(200040)(021)6248264618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100088)(010)8228341219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310053)

倪旭前,号湖上漫士、云栖山房主人,浙江兰溪人。艺术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与绘画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清代绘画研究方向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泰国格乐大学艺术学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杂志、《书法赏评》杂志、《中国艺术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发表书法论文、评论40余万字。现为高校书法讲师、国家三级美术师、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之江书画院副院长。书画作品参展与获奖2008年 作品获“中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二等奖 (团中央主办)2007年 作品获“浙江省浙能杯美术书法摄影展”银奖 (浙江省书协等主办)2006年 作品获“浙江省书法美术教师中国书画作品展”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主办)2008年 作品入围“全国第二届草书展” (中国书协主办) #$$$$$$$$$$$$$$$$$$$$$$$$% 2005年 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展” (西泠印社主办)2005年 作品发表于《美术报》 (中国美院等主办)2004、2008年 作品参加“第四、六届全浙书法大展” (浙江省书协主办) #$$$$$$$$$$$$$$$$$$$$$$$$% 2002、2005年 作品参加“浙江省第二、三届中青年书法展” (浙江省书协主办)书画学术活动与获奖:2008年 论文获“浙江省第二届高校艺术科研论文”二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主办)2006年 论文获“浙江省书法教育论坛”三等奖 (浙江省书协主办)2004年 学术汇总获“浙江省首届书法教师成果展”学术成果奖(浙江省书协主办) 2006年 论文入选 “06兰亭论坛论文集” (浙江省书协主办)2006年 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浙江省书协主办)2006年 参加“浙江省高校书法教育研讨会” (浙江省青年书协主办) 2005年 论文入选“浙江省第18届书法理论研讨会” (浙江省书协主办)2005年 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教育委员会会议” (浙江省书协主办)2005年 参加“浙江省书法教育研讨会” (浙江省书协主办) #3$$#%%%%%%%6$代表性书画论文《书法意境臆说》(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中国书协主办),CN11-1136/J 4/2008)《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初探》(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协主办)CN37-1214/G 1/2008)《宋高宗对二王帖学的传承》(《书法导报》CN41-0052.理论版.8/2008)《赵孟頫、沈尹默比较三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CN33-1315/Z 3/2006) 《清水芙蓉 气质高华--朱家济书法有感》(《书法》杂志CN31-1067/J 6/2002)《从行书训练入手的教学法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CN33-1315/Z 4/2004)《论赵之谦的书法篆刻艺术》(06兰亭论坛论文集《绍兴历史上的书法家》CN33-1315/Z 12/2007) 代表性书画评论《清王文治行书》(《书法赏评》杂志 CN23-1313/J 1/2005)《文徵明小楷〈离骚经〉》(《中国艺术报》CN—0241 新华网转载2004-05-23) #3$$#%%%%%%%6$ 《宋高宗赵构与书法》(《书法报》CN42-0062.2001《河南社会科学》引为参考文献)《毛泽东书法》(《写字》杂志CN31-1534/J .2003)《鲁迅先生的书法》(《青少年书法》杂志CN41-1054/I.2003) 《朱家济书法艺术》(《书法报》CN42-0062.2002)《张旭狂草《古诗四帖》(《中国书画家》CN12-0021.2004)《论姜宸英书法》(《中国书画报》CN12-0021.2001)《王文治行书诗轴》(《中国书画报》CN12-0021.2002)《溥儒书法艺术》(《中国书画报》CN12-0021.2002) 参编书画类书目《大学书法》(西泠印社1999年版)《艺术教育与欣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主持或参与书画类课题2004年 主持书法课题:“高校书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院级立项,编号:0317)2006年 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工科类高职学 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部级立项,编号:)2006年 参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工科类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省部级立项,编号:ZJG11) 主讲书画课程主讲省级精品课程《艺术教育与欣赏(书画部分)》主讲滨江六高校共享课:《中国书法鉴赏》指导书画社团及特长生完成学院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届、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组)的一系列组织指导工作。完成学院学生参加团中央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一系列组织指导工作。 完成学院学生参加《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系列组织指导工作。 完成学院学生“印行邮路”、“钢铁长城”、“印迎奥运”等一系列创作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担任教工书画社团“钱塘艺社”社长一职,带领教工参观兰亭等。指导学生获奖情况2008年 指导学生蔡晨霞、邵黎书法获“中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三等奖(团中央主办)2008年 指导学生郑佳、莫燕云、白佳燕、章晓慧书法获“中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组优秀奖(团中央主办) #3$$#%%%%%%%6$ 2008年 指导学生章晓慧书法获“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类全省一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主办)2008年 指导学生莫燕云、邵黎书法获“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类全省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主办) 2006年 指导学生梁春军、毛立刚、蔡晨霞书法获“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2006年 指导学生章晓慧、叶小明书法获“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报
  •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创办于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外审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书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