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与诗画本一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诗画本一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诗画本一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湖南的“张海迪”——李丽她叫李丽,虽然自己双腿残疾,却帮无数迷途的人站立起来。她是不幸的女子,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只能与轮椅相伴,7年后终于拄着拐杖跌跌撞撞站了起来,32年后却又横遭车祸,只得又返回轮椅。她又是不服输的女子,“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从命运的苦海中走出,拄着拐杖撑起自己的蓝天,坐在轮椅上依然牢牢把握人生航向。在肉体上,她永远站不起来了,但她却是精神的巨人,在苦难中奋起,在挫折中再生,挑战生命的脆弱,扼住命运的咽喉。李丽,这个脸上经常写满微笑的女子,用自己残疾的双腿,书写了一个大写的站立的“人”,毛致用同志曾亲切地称李丽为“湖南的张海迪”,也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她却将自己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亲人和社会对她的爱和宽容。 本报记者贺银河 张平平 衡阳报道 “五落五起”创出一片天几乎与生俱来的残疾,无休无止的手术,突如其来的下岗,创业的失败,身心劳累导致的病痛,与死神擦身而过的车祸……上天似乎要用太多苦难考验李丽,李丽选择直面风雨。在“五落五起”的人生里,她最后坐在轮椅上开创出自己的事业。“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她相信。 8岁:挪动人生第一步不幸从1岁时开始,那一年,小儿麻痹症致使李丽双腿严重致残,腰肌以下无力,两条腿像煮熟的面条,不能坐,更不能站。家人不得不为李丽设计了一张围椅,围椅两边扶手上各有一个圆洞,一根小圆木从两洞间穿过,以此卡住围椅上的小李丽,防止她摔倒。李丽的整个童年就在这张围椅上度过。李丽7岁那年,父母在泪水与叹息中作出决定:带女儿去解放军驻长春208医院治病。一直认为自己像“狗”一样爬着的李丽,流着眼泪暗下誓言:送我去吧,治好了腿能够像“人”一样站起来,给你们做好多好多家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疗,历经200多刀,在数块钢板的支撑下,8岁的小李丽第一次站了起来,挪动了人生第一步。20岁:拄着拐杖求职成功在伙伴们帮助下,李丽读到高中毕业。因为身残,李丽未能参加高考。她调整心态,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同时,她开始练习写作诗歌、散文、随笔,还学会了缝纫、绣花、织毛衣等女红。人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李丽瞒着父母,拄着拐杖,一家家单位去应聘,苦苦哀求有关负责人:“给我一份工作吧!我腿残疾了,但我有聪明的大脑、善良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我会用最好的工作表现来报答你们的。”1982年,李丽终于成为一家汽车改装厂技术科的描图员。在单位,李丽以自己的坚强、聪明与勤奋赢得认可和尊重,她先后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工会宣传委员等职。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毛致用在接见李丽时,称赞她是“湖南的张海迪”。29岁:下岗卖水饺摆烟摊度日1991年初,单位经济效益直下,李丽下岗了。无奈之下,她买了台旧式机械打字机,在家里做起文印业务。天天呆在打字机前,她将自己定格成别人的风景。但时隔不久,随着电脑迅速普及,她那种老式打字便没了业务,每天只得靠卖水饺、摆烟摊艰难度日,窘迫时,连买酱油的钱都没有。偶然机会,李丽看到一则邮购毛衣编织机广告,就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并从书店买来有关书籍学习。由于她心灵手巧,毛衣样式设计新颖,生意十分抢手。可好景不长,由于纯手工生产产量低、利润少,在江浙成品毛衣的冲击下,生意一落千丈。这时,受手术留在她体内钢板的影响和整日劳累,她又多了胃炎、肩周炎、脊椎骨弯曲等病,常常疼痛难忍,彻夜难眠,她最终不得不放弃毛衣编织。38岁:油站崩溃,7年心血付之东流不甘失败,李丽和丈夫商量后,1993年借钱经营起一家石化燃料经营部,随后在1995年又借资40万元,收购衡阳市郊一家即将倒闭的小型加油站进行更新改造,生意日渐红火。创业是辛苦的,1998年夏天,操劳过度的李丽受病痛折磨时又患上了失眠症,怕药物影响智力,她想到了啤酒,从不喝酒的她那一个夏天喝了整整50箱。1999年,夫妻俩投入300万元扩大规模,在原址兴建了一个集加油、住宿、餐饮、商场、停车为一体的大型加油站,扩招了1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子弟。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燃料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油站无进销差价,效益一路滑坡,2000年到了无可挽回的末路,夫妇俩7年心血付之东流。这次失败,让李丽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来到黄河边准备投身浊浪,但最终坚强地做了转身。39岁:事业如日中天横遭车祸在逆境中再次崛起。2001年9月,李丽与深圳一家园林公司合作,成立衡阳市高夫绿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没有钱,找亲戚朋友借,没人才,从美国请来设计师。凭着诚信与热情,李丽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命运再次捉弄她。2002年5月,李丽从郴州出差回衡阳,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一台呼啸而来的货车迎面撞来,身体多处被撕裂,持续流血不止,身体里仅剩下两千克血。虽然活了过来,但车祸剥夺了李丽原本还能拄着拐杖走几步路的权利。伤好后,坐在轮椅上,李丽奔波于公司和工地。42岁:放弃园林公司从事家庭教育2003年4月,李丽坐着轮椅去衡阳市雁南监狱洽谈业务,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监狱领导,邀请她为服刑人员讲课。当李丽讲完自己的人生故事,服刑人员全体震撼,随后纷纷给李丽写信。在了解到写信的服刑人员70%是未成年人并且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而走上邪路时,李丽决定探寻一条科学的道路,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2005年,李丽个人自费8万多元,踏上北京师范大学求学之路。经常学习,李丽无暇顾及园林公司的经营,公司部分项目亏损。李丽决定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公司,一心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来。在北师大学习完成后,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免费和适当收费不为营利的形式,帮助那些迷途的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关爱那些稚嫩的心灵。虽然,现在身体里还有 6块钢板,全身伤疤达270多处,每天常常要工作到晚上10时,但在传播爱的路上,李丽认为自己重新找到了人生航向。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家庭永恒地充满爱与和谐的音符。哭泣,眼泪里找到成长力量与坎坷命运抗争,为人生价值拼搏,寻寻觅觅走过风雨,跌跌撞撞踏过泥泞,有谁能看出李丽的脆弱?但李丽自己知道:“我是个女子,我也有脆弱的时候,虽然,我为自己很少流泪。”在记忆深处,李丽永远记得自己的两次哭泣。哭泣,让一般人得到的只是更长的沮丧,李丽却从中发现生命成长的力量。哭自己不能穿高跟鞋14岁那年,李丽上初中,看着身边女同学都能穿着漂亮的高跟鞋跳舞,可自己却连穿上布鞋都是奢望,心里沮丧极了。细心的妈妈看出来了,问她:“丽丽,是不是不能穿高跟鞋很难过啊?”李丽积累多时的委屈一下爆发出来,痛哭流涕。“哭就可以穿上高跟鞋了吗?”妈妈平静的话让李丽无语。“没有关系,我教你做鞋子。”妈妈接着说。接下来,李丽跟妈妈学做鞋。不久,她就穿上了自己亲手缝制的用男式皮鞋“改装”的漂亮皮鞋,在同学面前也神气了。“现在想来,妈妈那句话讲得太好了,那句话告诉我:既然逃避不了现实,就要勇敢面对现实,哭没有用!”李丽说。哭创业的艰辛2000年加油站崩溃后的最初一个月里,李丽痛苦万分,把自己关在家里,喝醉了就哭,哭累了就睡,睡醒了又喝,最后竟然想到结束自己多灾多难的生命。为了死也要死得风光一点,李丽一路奔波,在一个黎明前来到黄河边。就在她准备投身到浊浪之中时,一轮红日在东方喷薄而出,光芒四射中,李丽猛然感觉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回头决定东山再起。李丽感慨:“那时,江水连天,惊涛拍岸,看着那轮红日,我感到了一种生命的颤栗,创业失败了,但只要人在,又有什么不能重新开始的呢!” [对话] “我的优势就是我的残疾”潇湘晨报: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您一路跌跌撞撞却坚强地走了过来?李丽:是爱和宽容,它们是我前行的最大力量,它们让我走到了今天。潇湘晨报:请具体说说。李丽:这一路上我得到了亲人和社会上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内心时时充满了爱的力量。比如,生病期间,父母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上学期间,附近同学组成了“特别护送队”送我上学和回家;1993年我做石化燃料生意,也是朋友介绍的。我还得感谢上天,虽然它让我残疾,让我苦难不断,但它仍然让我活着,在惩罚我时总要给我留条活命。因为残疾,我从小负累亲人很多,慢慢长大后,也负累了社会很多,但我都没有听到过怨言,而这一路上尤其是从商那段日子,我犯过许多次错误,都得到了宽容。 1998年,我忙于加油站事务没有照顾生病的母亲,最后母亲去世给我留下巨大内疚,我的家人也都没有怪我。我想,有这么多的爱和宽容,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潇湘晨报:爱和宽容是您前行的最大力量,还有其它什么力量呢?李丽:我觉得自身力量也是必要的,这种力量包括自己对自己的鞭策。我经常喜欢躺在床上,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思考总结我的人生起伏,鼓励自己坚强面对。虽然我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残疾,但我一直认为,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来到人间是带着某种使命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是有的人经不起考验,而我经受住了,并且充分发挥了自己残疾的优势。潇湘晨报:残疾是一种优势?请具体谈谈。李丽:我的优势就是我的缺陷,就是残疾。每个人来到世上,都需要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残疾人这个角色就是上苍为我指定的。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残疾人追求一些东西可能要付出毕生努力,他的成功关系到生存与死亡,但反过来,残疾也让他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他只有拼了命往前冲;并且,因为残疾,我不仅得到了亲人的关爱,更得到社会上太多善良人的帮助和支持。 [李丽语录] 把挫折当存折;把苦难当享受;把失败当财富;把残疾当资源。人生输得起的是金钱,输不起的是心态。追求永不放弃,就会有成功。一个人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残疾。既然逃避不了现实,就要勇敢面对现实。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回答者: fubo_163 - 助理 二级 8-8 16:29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还处在一种文史哲不分的状况,所谓纯文学的概念尚未形成。文学史重点介绍的对象,如《老子》、《庄子》、《论语》、《韩非子》等,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哲学著作;同样,《尚书》、《左传》、《国语》、《国策》等,恐怕首先是历史著述,其次才是文学创作;就是文学色彩较为明显的《诗经》、《楚辞》,也多少不无历史和哲学的意味。在这一时期(其实后代也有延续),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历史家,我们甚至可以说,诸如老子、庄子、孔子等人,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远远高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们的贡献更多地表现在哲学、伦理学方面。所以,对于此类作品,仅仅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哲学、伦理学、历史学观念;而且即使是文学研究,也不能不多几个视角,在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历史之间互为参照,进行比较,这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把握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而两汉以降,哲学、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同样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如经学之于两汉文学,玄学之于魏晋文学,禅宗之于唐宋文学,理学、心学之于宋明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该时期的文学特色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魏晋时期的文学研究为例,文论中的意、物、文关系之讨论,创作中的玄言诗、宫体诗,或源自先秦道家思想,或与印度佛学相关,若只是将视野局限在文学范围内,恐怕很难探究其发展演变的深层原因,因此也就难以对之作出客观公允的评判。 文学家兼通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书法等,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颇为常见的现象。魏晋时期的文人不少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竹林名士如嵇康、阮籍、阮咸等人,除了擅长诗文以外,在音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既能演奏,亦能作曲。如嵇康作过“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阮籍作有《酒狂》,阮咸则有《三峡流泉》传世。王羲之、顾恺之二人分别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但在当时也颇有文名。魏晋时期的文论多有取譬音乐者,如曹丕《典论·论文》论文气不可力强而致,谓“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陆机《文赋》更直接从音乐中借用来“应、和、悲、雅、艳”五个术语用于评论文病,认为好的文章应该具备“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的特征,给人以“犹舞者赴节之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的美感。当然,造成此种现象之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为兼才的出现,而毋宁说是由于音乐、绘画、书法和文学同步成熟所形成的时代风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固然可以举出像王维那样集诗人、画师、乐师于一身的特殊人才,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而导致的体式、风格、技巧的趋同或新变。对于这两方面——在多个艺术领域都颇有创获的文人和不同艺术样式相互影响的研究,也需要我们有一种开放的视野,需要打通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壁垒。 还有一种情况应该提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类综合了两种以上艺术样式的特殊文体,如词是文学(诗)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戏曲则除了文学、音乐之外还有表演的成分。我们固然可以撇开其他因素对之作纯文本的研究,等同于一般的抒情文学或叙事文学,但那也就取消了它们的独特性。事实上,对于词(应该还包括散曲)这类特殊文体,不论是探讨它的起源、发展,还是研究其文体特性,音乐的引入都必不可少;而且应该承认,在词的起源,词体的演变,词、曲之间的过渡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恐怕仍需从词与音乐的关系,从诗乐分合的历史入手去进行探究;戏曲亦然。清人李渔曾区分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这说明他已明确意识到戏曲并不只是曲词,还有一个表演的问题。研究中国古代戏曲,除音乐因素外,至少还有表演、剧场、观众等因素必须关注。换句话说,要有戏剧意识,在戏剧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中来考察研究古代戏剧文学。李渔《闲情偶寄》之所以能在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主要原因也就在此。 古代小说的情况与此相类而略有不同。英国著名小说理论家福斯特曾经这样描述小说:“它处于两座峰峦连绵但并不陡峭的山脉之间……一边是诗,另一边是历史。”[3](P4)中国古典小说有不少正属于这种情况。譬如,早期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文学史家将其作为小说来评价,同时它又是研究魏晋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与当时其他历史著述具有同样的价值。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更是如此,尽管不乏虚构的成分,但大体上并不违背史实。就是《三言》、《二拍》之类的白话小说,也因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对于这些作品,除了从文学角度进行考察研究,也还有必要关注诸如历史家与小说家如何处理同一题材,以及文体的差异在其中起了何种作用等问题。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不把它当历史看,但仍无法回避历史。 三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一个悠久的文学传统,中国古人很早就在文学批评中有意无意地尝试了跨学科比较的方法;而自近代以来,运用该方法研究古代作家作品的论文、著作更是层出不穷,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果。 上文曾提到陆机《文赋》借音乐以评文,而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将文章与绘画作过比较,认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文与画各有短长。这已经体现出一种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比较意识。相对说来,早期的跨学科比较似乎更关注比较对象之间的同而不是异,如扬雄《法言》谓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论文质关系,认为“形文”、“声文”、“情文”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遵循文质相符的原则。宋代苏轼评论前人诗画,仍着眼于二者的相通。他对王维诗的评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如“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韩干马》),同样是将杜甫诗与韩干画并举,寓含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味。《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更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元人大多附和苏轼此论,如《王直方诗话》引述苏轼二诗,谓“欲常以为法”。元人杨维桢《无声诗意序》道:“东坡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故能诗者必知画,而能画者多知诗,由其道无二致也。”王冕《梅谱》也说:“写梅做诗,其来一也。名之虽异,意趣实同。”明清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诗、画到底分属两种艺术样式且各有其特征,因而不宜简单等同。如明人张岱指出,前人之所以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原因在于“摩诘一身兼此二妙,故连合言之”;实际上,诗以空灵为妙,“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银屑也”。(《琅环文集·与包介严》)叶燮也承认,像杜诗“碧瓦初寒外”、“晨钟云外湿”,即使让董源、巨然那样的高手来画,恐怕也只能束手搁笔。(《原诗·内篇下》)应该说,像这类对诗、画异同的辨析,与跨学科比较方法的精神是相通的。 不止是不同艺术样式之间的比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除了诗与音乐、诗与绘画、诗与书法的比较外,诗与史、诗与禅也都是谈论较多的话题。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是讨论诗史之别、文史之别较为典型的例子;严羽的《沧浪诗话》则立足于诗禅的相通,所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范温《潜溪诗眼》论韵,更是出入诗文书画,兼及立身行事,堪称古代韵论中空前绝后之作。钱钟书先生对之极为称许,认为范温所论,“因书画之‘韵’推及诗文之‘韵’,洋洋千数百言,匪特为‘神韵说’之弘纲要领,抑且为由画‘韵’而及诗‘韵’之转捩进阶……融贯综赅,不特严羽所不逮,即陆时雍、王士祯辈似难继美也”。[4](P13611363)虽然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跨学科比较,但的确表现出一种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融贯会通的态势。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外来文学观念和方法的引入,以及古代文学研究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比较成为一种为研究者普遍采纳的研究手段。这不难理解,正如方孝岳在其193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中所说:“百年以来,一切社会上思想或制度的变迁,都不是单纯的任何一国国内的问题;而且自来文学批评家的眼光,或广或狭,或伸或缩,都似乎和文学作品的范围互为因果,眼中所看到的作品愈多,范围愈广,他的眼光,也从而推广。所以‘海通以还’,中西思想之互照,成为必然的结果。”[5](P227)中西思想之互照对于文学研究的影响,除了推动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开展之外,还促进了人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思考。在外来文学观念、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反思中国文学传统,文学自身的独立意识渐趋明显——以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内涵的纯文学观念彻底取代了传统的泛文学观念,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功用得以被重视。正是在这一进程中,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联受到关注,从而引发了文学与哲学、历史、宗教和文学与其他艺术样式的比较。另一方面,随着中外比较文学的拓展与深化,为更好地认识中外文学各自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者的目光必然会从文学层面延伸到文化层面,而这也会将研究导向多学科、跨学科比较。说到底,文学和其他艺术样式、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该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文学的深度研究便不能不将其置于整个文化的有机构成中来考察,不能不关注文学与其他文化构成之间的关系。 以是之故,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跨学科比较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钱钟书之《谈艺录》,朱光潜之《文艺心理学》、《诗论》,宗白华之《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等。这些论著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打通文学与艺术的疆界,或探询中外古今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或在比较中凸显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各自的特色。前者如钱钟书《谈艺录》“说圆”一节,通过广征博引,多方比较,论述“贵圆”乃是中外文艺创作史上共有的现象;后者如朱光潜《诗论》对莱辛“诗画异质说”的讨论,指出中国画推崇“气韵生动”而诗歌却偏重物象刻画以传情达意,均与莱辛所说有明显的差异。此外,如闻一多有关《诗经》物象的研究,融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于一炉;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以史释诗、以诗证史,兼及不同作家、不同文体的比较辨析,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比较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后情况与三四十年代不无相似,同样是文学观念的变革,同样是方法、理论的引入,同样是中外文学比较和跨学科比较。所不同者,在方法、理论的借鉴上较先前更为丰富多样,跨学科比较的对象更为宽泛,研究更趋深入, 成果也更为显著。以唐代文学研究为例,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的《唐代科举与文学》、戴伟华的《唐代幕府与文学》、《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等专著,对唐代科举制度、幕府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作了较前更为深入全面的探讨;孙昌武的《唐代文学与佛教》、葛兆光的《想象力的世界——道教与唐代文学》则将目光集中于唐代宗教与文学的关系。1996年,漓江出版社推出了由梁超然主编的“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分别为林继中的《唐诗与庄园文化》、朱易安的《唐诗与音乐》、陶文鹏的《唐诗与绘画》、张明非的《唐诗与舞蹈》、陈飞的《唐诗与科举》、毛水清的《唐诗与佛教》、黄世中的《唐诗与道教》、梁超然的《唐诗与儒家》。丛书以“唐诗与中国文化”为名,同时也可以说是应用跨学科比较方法对唐诗的研究。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论文,围绕唐代文学与政治、历史、宗教、艺术的关系作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跨学科比较方法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盛行,于此可见一斑,无怪徐公持先生在概括上个世纪后20年古典文学研究特点时,特别将“学科的拓展与打通”列为该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徐先生指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古典文学研究逐渐融入其他学科的观念和方法,如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等。这大大拓宽了研究视野,增添新的研究手段,并且为学科开拓了许多边缘性的研究课题。尤其是文化学的研究视角的确立,给本学科带来了新的气象。”[6](P159)1998年9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博士点新世纪学科展望及信息交流座谈会上,罗宗强先生也谈到这一点:近20年来,“与观念和方法多元共存的同时,学科交叉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普遍现象,国学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得到了发扬,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语言学、宗教与神话等等学科广泛介入古代文学研究,整个古代文学研究界在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上表现出多元并存的活跃局面”。[7](P105) 四 由此说来,跨学科比较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确有其独特的意义,而不应视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专利。但有意思的是,在古代文学研究界很少有人提跨学科比较,而似乎更倾向代之以“多学科融和”、“学科交叉”一类术语,那么,比较文学研究者心目中的跨学科比较,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究竟有无差异?这种方法称谓上的差异,是否意味着古代文学研究者对该方法有自己的理解和取舍? 事实恐怕正是如此。如前所述,跨学科比较的意义主要在于将文学与人类整个精神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比较更好地认识文学的独特性、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基本差异,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跨国别、跨文化的“总体文学”的研究。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首先是一种国别文学研究,其所关注的重点不在“总体文学”而在中国文学自身,尽管对于中国文学自身的认识也需借助比较,但到底与比较文学关注的重心不同。此外,就跨学科比较的功用而言,更侧重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因而更近于比较诗学;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则主要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对象,即使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也不必强求比较或从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可以说,这两个差异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更倾向于“多学科融合”——引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来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现象,而不是像比较文学研究者那样从国别文学研究走向总体文学研究。 就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无论是跨学科比较还是多学科融合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真正做到以文学为本位。在罗宗强先生的上述发言中就曾谈到这个问题。他一方面肯定了多学科的交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对存在问题的隐忧:“多学科融合的落脚点是什么?……文史哲不分、文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文学心理学等等,落脚到什么地方?是落脚到不分,落脚到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还是落脚到文学?是用文学来解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等?还是用这些学科来解释文学?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似都还没有完全解决。”[7](P106)这确实是多学科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有不少成功应用多学科融合解决文学问题的研究,但也有一些论著不过是将文学作品当作印证其他学科理论的材料,这在罗先生提到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尤为突出。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和文学关系较近而不那么明显罢了。 如果认真追究起来,这种解释的偏离可以说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等诗于史,等诗于禅,等诗于画,其实也就是以史释诗,以禅释诗,以画释诗,就是抹煞了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韦勒克将文学研究分为两种类型: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认为外部研究尤其要注意“以文学为中心”,也是有见于外部研究常常会偏离文学。[8](P67)跨学科比较同样如此。既然是比较,就免不了要互为主客、彼此参照,因此也必然就会有用文学解释、印证其他学科特性的时候。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是跨学科比较的经典之作,尚且难免以诗证画、以诗证史,更何况才力远在钱钟书、陈寅恪二人之下的一般人的研究呢!所以,问题的关键恐怕不在名目,而在研究者的动机、目的。外部研究也罢,跨学科研究或多学科融合也罢,关键是如何应用。不错,我们是可以强调、可以规定必须以文学为本位,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人而异,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知识构成、研究兴趣等因素对其研究指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迅论《红楼梦》有一段名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9](P145)阅读如此,学术研究当然也不例外。 与一般说的多学科融合或外部研究相比,跨学科比较之于古代文学研究的特殊意义或许在于:(1)不同于外部研究的单向考察。跨学科比较强调比较,因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变换视角,互为主客,虽然不能保证绝对不偏离文学研究,但较之单向考察当更有利于回归文学,而且双向阐发确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的特性。毕竟比较的最终目的仍在解决文学问题,作为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的跨学科比较所以不同于比较史学、比较宗教学或比较艺术学中的同类研究,根本原因也就在此。(2)不同于多学科融合的多角度切入。多角度切入自有其优势,即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多方位、多侧面地研究文学现象,然相对说来在具体问题的考辨方面不免鞭长莫及,难以深入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内部去识同辨异;而跨学科比较在此方面似更具条件,尤其是在相邻学科的比较中更易于聚焦放大,洞幽烛微,辨疑似于毫厘之间。(3)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更为密切。跨学科比较需要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背景下来进行,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彼此的共性与个性,既与各自的构成要素相关,也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随着跨学科比较趋于深入,自然会将研究导向文化层面,并由此整合文学的外部研究,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研究格局。 总之,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跨学科比较与多学科融合、外部研究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斥,也就是说,对于跨学科比较方法可以采取一种灵活的态度,而不必拘泥于比较文学理论的约定。我们相信跨学科比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总体文学,但仍可以将研究限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之内;承认跨学科比较更多理论色彩,但也可以借助该方法来考察具体的文学现象;我们赞成跨学科比较应该在具有体系性的独立的学科之间进行,但未尝不可以将之用于文学内部,譬如对于文学史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等现象,若能循此思路进行比较,识同辨异,相信会有更客观公允的认识。说到底,方法总是由研究对象来决定的,是对象选择方法而不是方法选择对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出发,以跨学科比较为平台整合传统与现代学术范式,应该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选择。

与一生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以诗为词与以赋为词——论东坡词之“破体” 仲冬梅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期刊】文学前沿 2004-08-15 0 1442 词为诗裔与以诗为词——苏轼词体观念新论 陈广学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副教授 【期刊】江苏社会科学 2002-05-25 2 2923 从“以文为诗”到“以诗为词”——试析两种文体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 范修华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 【期刊】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7-08-30 0 2744 “以诗为词”与词体文学的雅化——论苏轼词与“雅词”的关系 田耕宇 西南民族学院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28 6 4755 苏轼“词如诗”的原因探析——由宋人的“以诗为词”论谈起 张泽伟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山西太原 【期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30 0 3806 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 莫砺锋 南京大学中文系 【期刊】中国文化研究 2002-05-28 13 9547 从化诗入词看苏轼的“以诗为词” 李笑野 复旦大学 【期刊】蒲峪学刊 1994-01-10 0 2258 以诗为词的理论演进与东坡词的创获 周玉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期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6-15 0 1609 “以诗为词”亦“檃括”创作词调歌曲 杨晓霭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期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05 2 18410 陆游词“以诗为词”说 房日晰 西北大学文学院 【期刊】古典文学知识 2008-03-05 1 16911 规摹秦柳与以诗为词——论吴梅村的词学思想及其创作转型 江合友; 胡宪丽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26 0 7912 论“以诗为词”的词学意义 余意 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 广东 东莞 【期刊】阴山学刊 2005-10-20 0 23513 “以诗为词”与“别是一家”——论苏轼、李清照词论的殊途同归 高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7-26 0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与一生如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可以是一首诗。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引用的诗歌用脚注或者交叉引用在论文中标注,这样在查重时算参考文献。

如何引用诗词作为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与画册一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参考书的名称、作者、著作时间等,在论文的最后。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火爆推荐:如何设置论文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您论文录用率至关重要。文章之所以要标明参考文献,是因为您文章内容中有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内容,除非您的文章完全没有引用。一篇优秀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者是学位论文,其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如下要求:⑴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⑵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⑶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10.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⑦报纸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⑧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1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其文字所在国的著录格式。12.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13.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你好!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章节与页码等。在论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注明该文献的序号。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与震海诗一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扬州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扬州春词三首姚合(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扬 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维扬竹枝词黄慎(一)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平山堂留题梅尧臣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 双。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雨牙鸟 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平山堂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平山堂苏辙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 澜。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万时华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早春泛舟至平山堂分韵曹寅(一)遨头吟兴未嫌劳,城脚淮流绿满壕。恰趁扬人看新水,红桥正月上轻 。(二)柳条风劲尚无尘,谁筑渔庄作近邻。笑指林皋簇鞍马,早梅空赚路边人。(三)倚天栏槛极空明,吴楚风烟画不成。漱罢寒泉无一语,竹舆归去有钟声。平山堂程梦星欧公到处为斋堂,扬州结构依蜀冈。政清俗化有余暇,簿书不遣妨清狂。眼前突兀非旧屋,兴颓举废无时荒。诗词下笔妙一世,和者杰手皆苏王。至今文士胜游集,春秋排日提壶 。四言过客偶信宿,好名亦必停游缰。雄楼杰阁满天地,斯堂不与衡低昂。山平水远妙蕴藉,略如欧老行文章。南徐北固隔乡县,凭君眼力收江光。夷陵画舫更何所,倚栏怀古山风凉。谷林堂苏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平楼汪楫平楼高十尺,登眺意 然。树绿鱼船上,山晴古堞边。非是人迹少,当午磬长安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菩萨蛮》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前秋长安春,今春长安秋。节物自荣悴,我有乐与忧。——宋·苏舜钦《长安春日效东野》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柳永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雅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不好意思 长安的比较少 顺便说一句 西安就是长安接下来是苏州《姑苏诗草》丙戌新正,余适姑苏。金粉福地,今又胜昔。寒冬寂寂,山茶夭夭。微蒙时来,艳阳时开。老街飞檐,掠数朝繁华,新街金壁,映一代盛世。老号新张,店列香飘,吴侬软语,水韵在耳。余流连观前,徜徉十全,登沧浪名亭,步角直古镇,品得月楼,尝陆稿荐,饮三万昌,享采芝斋,虽耳如瞽而心意甘。其间,趋古吴轩置小白云笔、澄心堂册、苍佩室墨各一,凡有吟咏,辄记笔墨,逾旬而归,竟成小集。翻阅前后,姑苏几日仍历历在目也。一(上平七虞)春寒料峭谒古吴,艳艳山茶傍路铺。无限妍姿无客驻,俱接旧纸换新符。二(下平七阳)得月楼中鱼味美,采芝斋里果干香。观玄妙观无玄妙,转运无非转肚肠。三(下平八庚)阔路往东又往东,姑苏城外有新城。莲香荷韵满天地,楼宇尽言欧美声。四(上平七虞)何缘岁尾访姑苏?为伴新人拜舅姑。燕赵吴中千里远,转天冻柳嫩芽呼。五(下平八庚)斯文百代见遗风,文正公仍有笑声。此校姑苏冠古吴,竹拥桃李育文亨。七(下平二萧)香烛云烟红泪烧,一丛更比一丛高。新正百姓宗祠聚,叩罢诸神叩祖祧。六(上平一东)漫度人生卅夏冬,崎岖情路海天同。衡阳雁去无留意,巴蜀人归少信通。诗笺重重星似泪,前缘历历月如弓。姑苏此夜添新岁,新妇此生可意中?八(七虞)楼群如浪破城出,郊舍村居次第无。列祖迁居寻罅隙,残砖片瓦算归途。九(下平一先)青裤香烟舞粉衫,新正庙宇打金莲。金钟击节神魂净,吴语踏歌日月鲜。十(七阳)山茶古竹微蒙暖,春水孤亭草木张。沧浪新正登远客,濯缨濯足濯新觞。十一(十一真十二文)单层花似靥,双叠瓣如唇。艳艳燃冬至,羞春唯此君。十二(四支)寒村冬寂寂,小院日迟迟。数点腊梅花,隔墙香有时。十三(七阳)桂花金嵌玉颜光,松子核桃赤豆镶。粘友粘亲新岁至,姑苏户户作糕忙。十四(五微)糯米黄糖百果堆,大锅旺火汽蒸扉。沈家今日春闺嫁,如磨巨糕馈四围。十五(六麻)舞爪张牙颐气发,今朝恶女回娘家。可怜远客家千里,夜半寒灯映泪花。十六(十蒸八庚)淫雨凄风侵客舍,薄衾冷壁瘦孤灯。寒山寺远空门近,醉梦如霜覆新正。十七(去声一送)连夜风声连夜雨,一番春梦一场空。三十尘土功名去,一世悲欣逝水中。十八(十四寒)隔窗咫尺阴风吼,共枕三更薄被寒。夜雨滴阶频碎梦,故园遥念怎凭栏。十九(十蒸)连天夜雨润新正,自古姑苏稻米兴。此岁留恋思次岁,与谁共醉看花灯?二十(六麻)姑苏夜雨放山茶,暗渡幽香醉万家。此日霖铃惊客梦,人生处处是天涯。廿一(十灰)春阴乍霁春风起,新岁新天一并开。已过新正谋事业,茶香渐散少人来。廿二(二萧)阿婆宠爱外公娇,姨舅呵呼自幼刁。无赖无端狮虎吼,一家节庆一时消。廿三(四支)子畏乡邻云角直,虹桥漫架各合时。飞檐旧幌清波绕,船头散客是鸬鹚。廿四(下平一先)角直迎门距角端,四方洞晓镇河川。日巡一万八千里,福水寿山财路坚。廿五(去声八霁)地旷斜塘人且稀,手机车上袋中离。应知无友温新岁,借我百多短信睇。廿六(下七阳)枇杷雨打腊梅香,阔叶绿肥数点黄。几日留恋栖黛瓦,千般景色过儿墙。廿七(上七虞)新正好雨润姑苏,烂绿扑眸戏碧湖。北望神州千里外,茫茫大雪覆津沽。廿八(一东)针肤砭骨新正雨,冷魄寒魂夜半风。俱道姑苏金粉地,何如燕赵酒香烘。廿九(下平七阳)始悟并州是故乡,姑苏城外望渔阳。河鲜不比海鲜亲,吴语难及赵语刚。三十(上平七虞)故土并州今始悟,姑苏城里望津沽。河鲜不比海鲜亲,吴姝难及燕赵淑。卅一(下平七阳)姑苏傍路尽香樟,风雅无边霸四方。过客岂知一步绿,银钱六步阔街当。卅二(上七虞)漫漫雨飞别古吴,茫茫雪舞返京都。回眸几日他乡事,半喜半忧欲语无。卅三(入十五合)沈女财迷泡饭吧,直奔自助散沙拉。小盘建塔凌云起,尽是青瓜贱果杂。卅四(下平一先)绚烂无极七整年,窈窕淑女忆当年。当年多少青春事,俱伴秋凉到眼前。卅五(去四置)沈女今朝学建筑,沙拉抹缝果砖积。餐厅自助争多取,高塔凌云皓手出。卅六毕竟盘中鲈味鲜,樱桃小口舞翩跹。中秋更有良人伴,举箸两三已半边。卅七(下一先)沈园风色自无边,娴静香樟映睡莲。好雨知时温黛瓦,运斤造化辟新天。再来是杭州【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五月十五日夜月】白居易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柳枝词】白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依依袅袅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答客问杭州】白居易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西湖留别】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杭州回舫】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虞美人】韩淲西湖十里孤山路。犹记荷花处。翠茎红蕊最关情。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而今老去丹青底。醉腻娇相倚。棹歌声缓采香归。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李白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刘禹锡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题临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冷泉亭】林稹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老叹】陆游八十未满七十余,山巅水涯一丈夫。长鸣未免似野鹤,生意欲尽如枯株。临安宫阙经营初,银鞍日日醉西湖。不须细数旧酒徒,当时儿童今亦无!【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欧阳修 10首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夜泛西湖】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减字木兰花】苏轼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送郑户曹】苏轼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羸僮瘦马従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苏轼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卜算子•感旧】苏轼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杭州呈胜之】王安石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林峦腊雪千家水,城郭春风二月花。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如君援笔直摹写,寄与尘埃北客夸。【浣纱女】王昌龄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钱塘曲】温庭筠钱塘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好事近】辛弃疾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一年管领好花枝,东风共披拂。已约醉骑双凰,玩三山风月。【念奴娇】辛弃疾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春消息。尚馀花品,未忝今古人物。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怕是当年,香山老子,姓白来江国。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昭君怨 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瑞鹤仙】杨无咎听梅花再弄。残酒醒,无寐寒衾愁拥。凄凉谁与共。谩赢得,别恨离怀千种。拂墙树动。更晓来、云阴雨重。对伤心好景,回首旧游,恍然如梦。欢纵。西湖曾是,画舫争驰,绣鞍双控。归来夜中。要银烛,卸金凤。到而今,谁拈花枝同载,谁酌酒杯笑捧。但逢花对酒,空祗自歌自送。最后给你一个安阳的访安阳殷墟郭沫若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百克东夷身致殒,千秋公案与谁论。观圆形殉葬坑郭沫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雨中踏寻王裕口,殉葬惊看有众奴。殉者为男均少壮,少者年仅十三余。全躯二十骷髅五,纵横狼籍如羊猪。宝贝三堆难计数,十贝为朋不模糊。铜卤铜鼎铜戈兵,有丝成线粟已枯。此当尚在殷辛前,观此胜于读古书。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前驱。东夷渐居淮岱土,殷辛克之祸始除。百克无后非战罪,前途倒戈乃众俘。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鸩居。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渐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亘历西周四百载,南北并进殊其途。然而文化本同源,同伦同轨复同书。再历春秋迄战国,秦楚争霸力相如。楚人腐化秦奋励,始成一统之版图。秦始皇帝收其功,其功宏伟古无侔。谁如溯流探其源,实由殷辛开其初。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固当厚今而薄古,亦莫反白而为污,非徒好辩实有以,古为今用没虚无。方今人民已作主,权衡公正无偏诬。谁如有功于民族,推翻旧案莫踟躇。注:1959年8月,郭沫若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他冒雨踏访小屯、王裕口等村,他对陪同的人说;将来要在这里兴建世界东方博物馆!在安阳期间,他即兴挥毫,写下了关于殷墟的两组诗(据《考古学报》1960年第一期)在安阳期间,郭沫若先生还视察了已易为博物馆的袁世凯墓,并留诗一首:登袁世凯墓郭沫若麦收已过我方来,遍野棉苗花待开。窃国大奸今扫地,为寻风景上三台。写作背景 有点麻烦 抱歉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与诗画本一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一生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一生如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画册一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震海诗一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