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斐波那契数列科学世界杂志

斐波那契数列科学世界杂志

发布时间:

斐波那契数列科学世界杂志

叫“斐波那契数列”,主要用于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

相关介绍: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

美国数学会从1963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

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如:第二项1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2的积2少1,第三项2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3的积3多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波那契数列

《算盘书》。美国数学会从1963 年起出版了以《斐波那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斐波那契数列取自《算盘书》。《算盘书》 丢番图曾游历各国, 学习各地的数学并学会了 印度—阿拉伯数码, 于 1202年写成著名的《算盘书》。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0)=0,F(1)=1, F(n)=F(n - 1)+F(n - 2)(n ≥ 3,n ∈ 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 1963 年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文名斐波那契数列外文名Fibonacci sequence别名黄金分割数列、兔子数列表达式F[n]=F[n-1]+F[n-2](n>=3,F[1]=1,F[2]=1)提出者莱昂纳多·斐波那契快速导航通项公式 特性 应用 推广 相关数学 斐波那契弧线 Java代码实现 Javascript代码实现 C++代码实现 Python3代码实现 php代码实现 Rust代码实现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自然中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者,是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1250年,籍贯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莱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算盘全书》(Liber Abacci)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于阿尔及利亚地区,莱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等地研究数学。另外斐波纳契还在计算机C语言程序题中应用广泛斐波那契数列的黄金特征1,还让我们联想到佩尔数列:1,2,5,12,29,…,也有|2*2-1*5|=|5*5-2*12|=…=1(该类数列的这种特征值称为勾股特征)。佩尔数列Pn的递推规则:据此类推到所有根据前两项导出第三项的通用规则:,称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当时,我们得到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当时,我们得到佩尔—勾股弦数(跟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数列集合)。当时,我们得到等差数列。其中时,我们得到自然数列1,2,3,4,5…自然数列的特征就是每个数的平方与前后两数之积的差为 1(等差数列的这种差值称为自然特征)。具有类似黄金特征、勾股特征、自然特征的广义——斐波那契数列 。当,时,我们得到等比数列1,2,4,8,16…相关数学排列组合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 10 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登法……1,2,3,5,8,13…… 所以,登上十级,有 89 种走法。类似的,一枚均匀的硬币掷10次,问不连续出现正面的可能情形有多少种?答案是种。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由数学归纳法可以得到:,将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式代入,化简就得结果。

斐波那契数列毕业论文

⑴ 数学家的小故事400字

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况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给大家:“有一样东西不知道有多少数量,三个三个地数剩下二个,五个五个地数剩下三个,七个七个地数剩下二个,问这样东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学都震惊了,老师也点头称赞。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下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他还是不气馁,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锻炼。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赏识,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1)数学家的小故事五百字扩展阅读

华罗庚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⑵ 5篇数学家的故事,5篇数学小论文或学习心得 500字

1,高斯(1777—1855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才.年仅三岁,就学会了算术,八岁因发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钦佩.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1799年以代数基本定理的四个漂亮证明获博士学位.高斯的数学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在数学许多方面的贡献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并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都有杰出的贡献.1801年发表的《算术研究》是数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开辟了数论研究的全新时代.非欧几里得几何是高斯的又一重大发现,他的遗稿表明,他是非欧几何的创立者之一.高斯致力于天文学研究前后约20年,在这领域内的伟大著作之一是1809年发表的《天体运动理论》.高斯对物理学也有杰出贡献,麦克斯韦称高斯的磁学研究改造了整个科学.高斯的一生中,还培养了不少杰出的数学家. 2,苏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 苏菲娅出生在沙皇俄国立陶宛边界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他父亲是退役的炮兵团团长.她很小就对数学很痴迷,经常对着墙壁上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一看就是好半天,原来,她房间里的糊墙纸是用高等数学的讲义做成的.苏菲娅14岁时便能够独立推导出三角公式,被称为“新巴斯卡”.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菲娅逐渐长大成人,她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那时正处于沙皇时代,妇女是不允许注册高等学校学习的.而她的父亲又一心想让她像别的贵族姑娘一样,步人社交界,对她想学数学的心愿横加阻拦.于是,苏菲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柯瓦列夫斯基“假结婚”,来到德国的海德尔堡.但在那里,妇女听课要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认可才行.经过努力,她被允许旁听基础课.在此期间,她勤奋好学,掌握了深奥的数学知识,轰动了整个海德尔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可她只被允许听了三个学期的课,便不得不离开了那里.苏菲娅深造心切,又慕名前往柏林工学院,打算去听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课.但遗憾的是,柏林的大学不允许妇女听教授的课,苏菲娅到处吃闭门羹,最后,只好抱一线希望登门到维尔斯特拉斯家求教.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9)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接见了苏菲娅,并向他提了一些超椭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都很新颖,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女青年,解题技巧娴熟,思维方法独特,给老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维尔斯特拉斯破例答应苏菲娅每星期日在家里给她上课,每周还另抽一日到她的寓所登门授课.这样,苏菲娅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4年.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样的学习,对我整个数学生涯影响至深,它最终决定了我以后的科学研究方向.” 苏菲娅得到了维尔斯特拉斯的鼓励和指点.更加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她经过了4年的刻苦努力.写出了三篇出色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1874年,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推荐下,24岁的苏菲娅荣获了德国第一流学府——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女数学家. 获得博士学位的苏菲娅,怀若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可俄国还是同她出国之前一样黑暗.她在祖国无法立足,只好又回到柏林.她根据维尔斯特拉斯的建议,研究光线在晶体中的折线问题.在1883年奥德赛科学大会上,她以出色的研究成果作了报告.可命运偏偏与她作对,当年春天.她丈夫因破产而自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四天不吃不喝,第五天昏迷过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跨苏菲娅的斗志,第六天苏醒过后又开始顽强的工作.在瑞典数学家米达•列佛勒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苏菲娅才得以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讲师,但当地报纸公然对她攻击:“一个女人当教授是有害和不愉快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那种人是一个怪物.”但苏菲娅无所畏惧,像男人那样走上了讲台.以生动的讲课,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击败了“男人样样胜过女人”的偏见.一年后,她被正式聘为高等分析教授,后来又兼聘为力学教授.苏菲娅在瑞典的任期满了,她一心想回国任教,可没能成功,只好在国外继续任教. 1891年,苏菲娅患肺炎因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与世长辞.她为争取妇女的自由斗争做出了艰苦努力,是妇女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辉榜样. 3,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希特勒的 *** 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4,欧几里德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无前330—前275)创立的。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00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欧几里德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欧几里得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尽管欧几里德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托勒密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一条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会几何学有什么好处?他幽默地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取实利。”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5,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⑶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急急急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追问还有吗? 赞同2| 评论 2011-12-10 18:41 112239087 | 一级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⑷ 数学家的故事,,500字以上。O(∩_∩)O谢谢。。数学家自定。要快。!!!!

斐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儿童时代跟随父亲到了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学到了许多阿拉伯的算术和代数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以后,因为商业贸易关系,他走遍了许多国家,到过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法兰西.每到一处他都留心搜集数学知识.回国后,他把搜集到的算术和代数材料,进行研究,整理,编写成一本书,取名为《算盘之书》,于1202年正式出版. 这本书是欧洲人从亚洲学来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它推动了欧洲数学的发展.其中有一道"兔子数目"的问题是这样的: 一个人到集市上买了一对小兔子,一个月后,这对小兔子长成一对大兔子.然后这对大兔子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也都是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大兔子,长成大兔后也是每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那么,从此人在市场上买回那对小兔子算起,每个月后,他拥有多少对小兔子和多少对大兔子?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将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对数算出以后,你将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而且这个数列与一些自然现象有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兔子问题的创始人,就把这个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你能把兔子的对数计算出来吗? 解:可以这么推算: 第一个月后,小兔子刚长成大兔子,还不能生小兔子,所以只有一对大兔子. 第二个月后,大兔子生了一对小兔子,他有了一对小兔子和一对大兔子. 第三个月后,原先的大兔子又生了一对小兔子,上月出生的小兔子也长成了大兔子,他共有一对小兔子和两对大兔子. 第四个月后,两对大兔子各生一对小兔子,上月出生的小兔子又长成了大兔子,他共有两对小兔子和三对大兔子. 第五个月后,三对大兔子各生一对小兔子,上月出生的两对小兔子也长成了大兔子,他共有三对小兔子和五对大兔子. …… 以此类推,可知:每月的小兔子对数等于上月大兔子的对数,每月大兔子的对数等于上月大兔子与小兔子的对数之和. 我们把大小兔子的对数写成上下两行,从买回小兔子算起,每个月后他所拥有的兔子对数便是: 仔细观察两行数发现它们是很有规律的:每行数,相邻的 三项中,前两项的和便是第三项. 有趣的是:雏菊花花蕊的蜗形小花,有21条向右转,有34条向左转,而21和34,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项;松果树和菠萝表面的凸起,它们的排列也分别成5:8和8:13这样的比例,也是斐波契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 这个数列不仅在数学,生物学中,还在物理,化学中经常出现,而且它还具有很奇特的数学性质,真是令人叫绝!

⑸ 数学家的故事500字

《数学家的故事》是2009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剑。本书通过感人、有趣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杰出的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成就,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⑹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1、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⑺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说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叫做冯·诺依曼,曾经参加过原子弹的制造,构筑了现代计算机的架构,进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现代数值气象预报。他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记忆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张口引用15年前度过的《大英网络全书》或《双城记》,同时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厉害,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

但这样有趣并且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人,却英年早逝,与1957年在美国去世,享年54岁。我们如今在使用计算机,看天气预报时,一定要记得背后是这些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贡献,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黄金分割律及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 江南大学 彭心勤PENG Xinqin摘 要:本文通过对黄金分割律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黄金分割的美感原理及些许设计法则,揭示了黄金分割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科学作用。 对黄金分割律在设计中的应用,多出现于建筑设计中,如米斯·凡·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别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朗香教堂(La chapella de Ronchamp)等。在产品设计中,有米斯·凡·德洛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设计的正圆锥壶等。而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运用的是20世纪中期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并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筑美的尺度。而下文主要就黄金分割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做些许探究。一.黄金分割律的由来早在埃及人造金字塔时,就已潜在的应用了黄金分割律。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0-500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铁匠铺悦耳的打铁声所吸引,结果发现了铁砧和铁锤的大小比例近乎于1∶。回家后,让其学生分割一木棒,结果分割出一玄妙的比例:即用C点分割木棒AB,整段AB与长段BC之比,等于长段BC与短段AC之比,接着又发现,把AC放在BC之上,也得出同样的比例。后来后人发现,这一比例可无穷的分割下去,而他们的比例竟都近乎于1∶。这可能就是人类明确发现“黄金分割”最早的记载。二.黄金分割的比例和构成黄金分割是指一条直线(或矩形)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分割点(或线)将较大的部分与较小的部分分割成一定的比例(如图1 )。具体的比例公式是:AC/BC=AB/AC(AC为长边,BC为短边),其比值约为∶1或1∶。这个比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假设AB=1,AC的长度为a,BC的长度即为1-a。如此便可得到:a2+a-1=0,计算出a的确切数值为…它还有以下两种形式及变化: Èý£®黄金分割律的美感探究首先,表现在它的形式美感上。19世纪后期,德国的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做了一个实验,其实验测量各种矩形人造物,其结果,他发现大部分人更喜爱边长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矩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黄金比例图形具有一符合人体标准的视觉愉悦性。其次,不乏生理与心理原因。1、生理原因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双眼视域是两个不同心的圆所围成的总区域,如若以一眼的正视时的中心作为一分割点去分割整个双眼视域的长,得出的正是一黄金分割的比例。所以,这个视域正是视觉感觉舒适的区域,这也可能正是黄金分割律美感的生理缘由。深层去追溯,可以用哲学家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去解释和溯源:因为黄金分割律可能暗合人类的一种先天视觉识别能力的积淀。就是说,在大自然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周围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的形式和式样,他们都蕴含了这一形式比例的生物规律,这一规律长期作用着人类的视觉系统,因而大自然在潜移默化中业已决定了人类的这种“黄金”视觉愉悦性(例如,花和叶的器官是由于其螺旋上升式生长,从而保证了叶与叶之间不会重合,下面的叶片正好在从上面叶片间漏下阳光的空隙地方,这是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也因而,沿对数螺旋按圆的黄金分割盘旋而生,是叶片排列的最优良选择。辐射对称的花及螺旋排列的果,它们在数学上也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律。这应该是一种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吧。)。其实,人类其本身的大部分形体比例也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分割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就隐含了人是自然界这种规律的造物。2、黄金比例美感的心理原因众所周知,平衡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和状态。在物理学中,据热力学推导出的一定律是:世间一切物理运动都可以被看作是趋向平衡的活动。同时,在心理学领域,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也得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形态①。所以,阿恩海姆推导弗洛伊德的观点,得出一结论:平衡是任何自我实现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他所要完成一切任务、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归宿。而黄金分割这一比例恰恰是达到人类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的一最佳比例。这可能就是其能获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ËÄ£®黄金分割律与设计在设计中,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殿、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圣母院还是中国故宫,中国的秦砖、汉瓦当都暗合黄金分割律。其实,现今我们周围的世界,小到火柴盒、信封、邮票,大到一些工业产品、建筑房屋,都有黄金分割在其中的应用和体现。在而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已有很多设计门类巧妙的应用了黄金分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一些校徽类标志设计的模型: 标志整体造型为圆形,由内外两个圆组成,内外圆比例为:1,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符合美学效果。再如一些名片设计: 都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其中第二个名片还进行了二度分割,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同样,在包装设计中,也有体现: 在此牙膏盒包装的构图上,¡°黄金分割¡±线§和§¡¯把图案和¡°洁诺¡±字体一分为二;星形高光亮点正好处在§¡¯上;牙膏状的图案上的圆形犹如一个放大镜让你看透牙膏的原子结构¡°亮白粒子¡±;五分之一高度的灰色条放于底部,加强了图案整体的稳重。从视觉的舒适程度,黄金分割是其最佳位置。 在海报设计中,上述三个海报,分别是扬·奇科尔德的《构成主义》、《职业摄影》海报和马克思·比尔的《形式艺术》海报(较黑辅助线是后加上的黄金分割线)②。这两人都是平面设计的杰出作者,他们在海报作品中巧妙的运用黄金分割律,创造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风格。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黄金分割律有着深厚的哲理及生理、心理蕴意,且符合一种似乎天生的自然法则,所以得到了很多领域的应用。我们除挖掘出它意义的理论内涵外,更要不断开拓其应用领域。用它来指导设计,使其在视觉传达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运用。当然,如若要确实的用好它,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满则亏,水满自溢"的道理,从而灵活、巧妙地应用它。以便使我们的设计在符合人的视觉审美心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黄金分割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是一个充满无穷魔力的神秘数字,最早是由2 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后来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故最初是因其比例在造型艺术上的悦目而得名的。15世纪末期,法兰西教会的传教士路卡·巴乔里发现: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数千年不倒,主要与其高度和其基座长度的比例有关,这个比例就是5∶8,与极其接近。有感于这个神秘比值的奥妙及价值,他将黄金分割又称为“黄金比律”,后人简称“黄金比”、“黄金律”和“中外比”。奇妙的黄金分割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书籍、国旗、桌面、电视屏幕等物品都很协调,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长宽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另外我们还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建筑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影子。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殿,不论是印度的泰姬陵还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尽管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但在总体构图的设计方面,却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在动物和昆虫中也是这样,像犬、马、狮、虎、蝴蝶等看上去形体都很优美,其原因也是它们的比例大体上接近黄金分割。在我们人类中也是一样,凡是看上去体态优美的人,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与黄金比率相近。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人体是最完美的,而健康的人体中一定存在着各种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晚会上的报幕员,一般都不会站在舞台的正中间,而是站在舞台一侧的处,这样看起来,才会显得更加和谐、悦目。黄金分割在人体及植物中的体现黄金分割不但在艺术和美学的表现形式上让人赏心悦目,在我们人体和其他许多生物上也处处体现。人体从头顶到肚脐部位与人体之比接近;肚脐到咽喉与肚脐到头顶之比也接近;从脑前向后延伸至下顶叶处,是大脑处理数学思维、三维形象和空间关系的关键部位,而此处也正好接近;臀宽与躯干的长度之比、上肢与下肢的长度之比、下肢与全身的长度之比、肩关节与肘关节的长度之比、肘关节与腕关节的长度之比、膝关节与踝关节的长度之比以及心脏与胸腔之比、眼睛与脸部之比,也都奇妙地遵循着神秘的黄金比律。又有人发现,人体的很多重要穴位以及健康、疾病、生长发育等都与黄金分割有关,就连医学和养生也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人体头顶至后脑的处是百会穴;下颌到头顶的处是天目穴;手指到手腕的处是劳宫穴;脚后跟到脚趾的处是涌泉穴;从脚底到头顶的处是丹田穴……又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但在外界温度是23℃时会感到最舒适。在这个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及新陈代谢水平也都处于最佳状态,而23与37的比率也接近。组成人体最多的物质是水,它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其比值与黄金分割率十分相似。而最神秘的巧合是我们生命中的DNA了,它的每个双螺旋结构中都包含有黄金分割,因为每个螺旋结构都是由长34埃与宽21埃之比组成,而它们的比率为,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在许多植物中,它们所生长的形状一般都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在植物的茎干上,两个相邻的叶片夹角一般都是137°30′,而这个角度恰好又是圆的黄金分割比。研究发现,这种夹角对植物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另外在向日葵上,也包含有许多黄金比例的结构和原理。在向日葵花盘上的瓜籽布局通常为左21条和右13条的两种螺旋,而13与21的比值正好与黄金分割的比值非常接近。通过计算得知,向日葵籽的螺旋排列可在最小的面积上得到最大的数量。

斐波那契数列论文开题报告

我原来是数学课代表 我写过的 并不难 比如说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特别指出:第0项是0,第1项是第一个1。这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发明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递推公式斐波那契数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如果设F(n)为该数列的第n项(n∈N*),那么这句话可以写成如下形式:显然这是一个线性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如上,又称为“比内公式”,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注:此时a1=1,a2=1,an=a(n-1)+a(n-2)(n>=3,n∈N*)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一:利用特征方程(线性代数解法)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为:X^2=X+1解得X1=(1+√5)/2, X2=(1-√5)/2.则F(n)=C1*X1^n + C2*X2^n∵F(1)=F(2)=1∴C1*X1 + C2*X2=C1*X1^2 + C2*X2^2=1 解得C1=1/√5,C2=-1/√5∴F(n)=(1/√5)*{[(1+√5)/2]^n - [(1-√5)/2]^n}【√5表示根号5】方法二: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1(初等代数解法)设常数r,s。使得F(n)-r*F(n-1)=s*[F(n-1)-r*F(n-2)]。则r+s=1, -rs=1。n≥3时,有。F(n)-r*F(n-1)=s*[F(n-1)-r*F(n-2)]。F(n-1)-r*F(n-2)=s*[F(n-2)-r*F(n-3)]。F(n-2)-r*F(n-3)=s*[F(n-3)-r*F(n-4)]。……F⑶-r*F⑵=s*[F⑵-r*F⑴]。联立以上n-2个式子,得:F(n)-r*F(n-1)=[s^(n-2)]*[F⑵-r*F⑴]。∵s=1-r,F⑴=F⑵=1。上式可化简得:F(n)=s^(n-1)+r*F(n-1)。那么:F(n)=s^(n-1)+r*F(n-1)。= s^(n-1) + r*s^(n-2) + r^2*F(n-2)。= s^(n-1) + r*s^(n-2) + r^2*s^(n-3) + r^3*F(n-3)。……= s^(n-1) + r*s^(n-2) + r^2*s^(n-3) +……+ r^(n-2)*s + r^(n-1)*F⑴。= s^(n-1) + r*s^(n-2) + r^2*s^(n-3) +……+ r^(n-2)*s + r^(n-1)。(这是一个以s^(n-1)为首项、以r^(n-1)为末项、r/s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s^(n-1)-r^(n-1)*r/s]/(1-r/s)。=(s^n - r^n)/(s-r)。r+s=1, -rs=1的一解为 s=(1+√5)/2,r=(1-√5)/2。则F(n)=(√5/5)*{[(1+√5)/2]^n - [(1-√5)/2]^n}。方法三: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2(初等代数解法)已知a1=1,a2=1,an=a(n-1)+a(n-2)(n>=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解 :设an-αa(n-1)=β(a(n-1)-αa(n-2))。得α+β=1。αβ=-1。构造方程x^2-x-1=0,解得α=(1-√5)/2,β=(1+√5)/2或α=(1+√5)/2,β=(1-√5)/2。所以。an-(1-√5)/2*a(n-1)=(1+√5)/2*(a(n-1)-(1-√5)/2*a(n-2))=[(1+√5)/2]^(n-2)*(a2-(1-√5)/2*a1)`````````1。an-(1+√5)/2*a(n-1)=(1-√5)/2*(a(n-1)-(1+√5)/2*a(n-2))=[(1-√5)/2]^(n-2)*(a2-(1+√5)/2*a1)`````````2。由式1,式2,可得。an=[(1+√5)/2]^(n-2)*(a2-(1-√5)/2*a1)``````````````3。an=[(1-√5)/2]^(n-2)*(a2-(1+√5)/2*a1)``````````````4。将式3*(1+√5)/2-式4*(1-√5)/2,化简得an=(1/√5)*{[(1+√5)/2]^n - [(1-√5)/2]^n}。方法四:母函数法。对于斐波那契数列{a(n)},有a(1)=a(2)=1,a(n)=a(n-1)+a(n-2)(n>2时)令S(x)=a(1)x+a(2)x^2+……+a(n)x^n+……。那么有S(x)*(1-x-x^2)=a(1)x+[a(2)-a(1)]x^2+……+[a(n)-a(n-1)-a(n-2)]x^n+……=x.因此S(x)=x/(1-x-x^2).不难证明1-x-x^2=-[x+(1+√5)/2][x+(1-√5)/2]=[1-(1-√5)/2*x][1-(1+√5)/2*x].因此S(x)=(1/√5)*{x/[1-(1+√5)/2*x]-x/[1-(1-√5)/2*x]}.再利用展开式1/(1-x)=1+x+x^2+x^3+……+x^n+……于是就可以得S(x)=b(1)x+b(2)x^2+……+b(n)x^n+……其中b(n)=(1/√5)*{[(1+√5)/2]^n - [(1-√5)/2]^n}.因此可以得到a(n)=b(n)==(1/√5)*{[(1+√5)/2]^n - [(1-√5)/2]^n}与黄金分割关系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而且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或者说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小数部分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1÷1=1,1÷2=,2÷3=...,3÷5=,5÷8=,…………,55÷89=…,…………144÷233=…46368÷75025=…...越到后面,这些比值越接近黄金比.证明a[n+2]=a[n+1]+a[n]。两边同时除以a[n+1]得到:a[n+2]/a[n+1]=1+a[n]/a[n+1]。若a[n+1]/a[n]的极限存在,设其极限为x,则lim[n->;;∞](a[n+2]/a[n+1])=lim[n->;;∞](a[n+1]/a[n])=x。所以x=1+1/x。即x²=x+1。所以极限是黄金分割比..特性平方与前后项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每个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如:第二项1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2的积2少1,第三项2的平方比它的前一项1和它的后一项3的积3多1。(注:奇数项和偶数项是指项数的奇偶,而并不是指数列的数字本身的奇偶,比如从数列第二项1开始数,第4项5是奇数,但它是偶数项,如果认为5是奇数项,那就误解题意,怎么都说不通)证明经计算可得:[f(n)]^2-f(n-1)f(n+1)=(-1)^(n-1)与集合子集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2项同时也代表了集合{1,2,...,n}中所有不包含相邻正整数的子集个数。奇数项求和偶数项求和平方求和隔项关系f(2n-2m-2)[f(2n)+f(2n+2)]=f(2m+2)+f(4n-2m) [ n〉m≥-1,且n≥1]两倍项关系f(2n)/f(n)=f(n-1)+f(n+1)其他公式应用生活中斐波那契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十二平均律等。斐波那契数与植物花瓣3………………………百合和蝴蝶花5………………………蓝花耧斗菜、金凤花、飞燕草、毛茛花8………………………翠雀花13………………………金盏和玫瑰21………………………紫宛34、55、89……………雏菊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些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个正对的位置称为一个循回。叶子在一个循回中旋转的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在一个循回中叶子数与叶子旋转圈数的比称为叶序(源自希腊词,意即叶子的排列)比。多数的叶序比呈现为斐波那契数的比。黄金分割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杨辉三角将杨辉三角左对齐,成如图所示排列,将同一斜行的数加起来,即得一数列1、1、2、3、5、8、……公式表示如下:f⑴=C(0,0)=1。f⑵=C(1,0)=1。f⑶=C(2,0)+C(1,1)=1+1=2。f⑷=C(3,0)+C(2,1)=1+2=3。f⑸=C(4,0)+C(3,1)+C(2,2)=1+3+1=5。f⑹=C(5,0)+C(4,1)+C(3,2)=1+4+3=8。F⑺=C(6,0)+C(5,1)+C(4,2)+C(3,3)=1+5+6+1=13。……F(n)=C(n-1,0)+C(n-2,1)+…+C(n-1-m,m) (m<=n-1-m)质数数量斐波那契数列的整除性与素数生成性每3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2整除,每4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3整除,每5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5整除,每6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8整除,每7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13整除,每8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21整除,每9个连续的数中有且只有一个被34整除,.......我们看到第5、7、11、13、17、23位分别是素数:5,13,89,233,1597,28657(第19位不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素数无限多吗?尾数循环斐波那契数列的个位数:一个60步的循环11235,83145,94370,77415,…进一步,斐波那契数列的最后两位数是一个300步的循环,最后三位数是一个1500步的循环,最后四位数是一个15000步的循环,最后五位数是一个150000步的循环。自然界中巧合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另外,观察延龄草、野玫瑰、南美血根草、大波斯菊、金凤花、耧斗菜、百合花、蝴蝶花的花瓣,可以发现它们花瓣数目具有斐波那契数:3、5、8、13、21、……其中百合花花瓣数目为3,梅花5瓣,飞燕草8瓣,万寿菊13瓣,向日葵21或34瓣,雏菊有34,55和89三个数目的花瓣。斐波那契螺旋:具有13条顺时针旋转和21条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的蓟的头部这些植物懂得斐波那契数列吗?应该并非如此,它们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进化成这样。这似乎是植物排列种子的“优化方式”,它能使所有种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却又疏密得当,不至于在圆心处挤了太多的种子而在圆周处却又稀稀拉拉。叶子的生长方式也是如此,对于许多植物来说,每片叶子从中轴附近生长出来,为了在生长的过程中一直都能最佳地利用空间(要考虑到叶子是一片一片逐渐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的),每片叶子和前一片叶子之间的角度应该是度,这个角度称为“黄金角度”,因为它和整个圆周360度之比是黄金分割数……的倒数,而这种生长方式就决定了斐波那契螺旋的产生。向日葵的种子排列形成的斐波那契螺旋有时能达到89,甚至144条。1992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通过对花瓣形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在系统保持最低能量的状态下,花朵会以斐波那契数列长出花瓣。数字谜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联系:现有长为144cm的铁丝,要截成n小段(n>2),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cm,如果其中任意三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n的最大值为多少?分析:由于形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不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就是任意两边之和不超过最大边。截成的铁丝最小为1,因此可以放2个1,第三条线段就是2(为了使得n最大,因此要使剩下来的铁丝尽可能长,因此每一条线段总是前面的相邻2段之和),依次为:1、1、2、3、5、8、13、21、34、55,以上各数之和为143,与144相差1,因此可以取最后一段为56,这时n达到最大为10。我们看到,“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这个条件起了控制全局的作用,正是这个最小数1产生了斐波那契数列,如果把1换成其他数,递推关系保留了,但这个数列消失了。这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斐波那契数列发生了一个联系。在这个问题中,144>143,这个143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我们是把144超出143的部分加到最后的一个数上去,如果加到其他数上,就有3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了。影视作品中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在欧美可谓是尽人皆知,于是在电影这种通俗艺术中也时常出现,比如在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里它就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和情节线索出现,在《魔法玩具城》里又是在店主招聘会计时随口问的问题。可见此数列就像黄金分割一样流行。可是虽说叫得上名,多数人也就背过前几个数,并没有深入理解研究。在电视剧中也出现斐波那契数列,比如:日剧《考试之神》第五回,义嗣做全国模拟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道数学题~在FOX热播美剧《Fringe》中更是无数次引用,甚至作为全剧宣传海报的设计元素之一。推广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卢卡斯数列1、3、4、7、11、18…,也具有斐波那契数列同样的性质。(我们可称之为斐波那契—卢卡斯递推: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f(n) = f(n-1)+ f(n-2)。卢卡斯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f(n)=[(1+√5)/2]^n+[(1-√5)/2]^n这两个数列还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如下表所示),F(n)*L(n)=F(2n),及L(n)=F(n-1)+F(n+1)n12345678910…斐波那契数列F(n)11235813213455…卢卡斯数列L(n)776123…F(n)*L(n)7798725846765…类似的数列还有无限多个,我们称之为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如1,4,5,9,14,23…,因为1,4开头,可记作F[1,4],斐波那契数列就是F[1,1],卢卡斯数列就是F[1,3],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就是F[a,b]。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之间的广泛联系①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之和或差仍然是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如:F[1,4]n+F[1,3]n=F[2,7]n,F[1,4]n-F[1,3]n=F[0,1]n=F[1,1](n-1),n12345678910…F[1,4]n097157…F[1,3]n776123…F[1,4]n-F[1,3]n0112358132134…F[1,4]n+F[1,3]n279162540…②任何一个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都可以由斐波那契数列的有限项之和获得,如n12345678910…F[1,1](n)11235813213455…F[1,1](n-1)0112358132134…F[1,1](n-1)0112358132134…F[1,3]n776123…黄金特征与孪生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的另一个共同性质:中间项的平方数与前后两项之积的差的绝对值是一个恒值,斐波那契数列:|1*1-1*2|=|2*2-1*3|=|3*3-2*5|=|5*5-3*8|=|8*8-5*13|=…=1卢卡斯数列:|3*3-1*4|=|4*4-3*7|=…=5F[1,4]数列:|4*4-1*5|=11F[2,5]数列:|5*5-2*7|=11F[2,7]数列:|7*7-2*9|=31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值是1最小,也就是前后项之比接近黄金比例最快,我们称为黄金特征,黄金特征1的数列只有斐波那契数列,是独生数列。卢卡斯数列的黄金特征是5,也是独生数列。前两项互质的独生数列只有斐波那契数列和卢卡斯数列这两个数列。而F[1,4]与F[2,5]的黄金特征都是11,是孪生数列。F[2,7]也有孪生数列:F[3,8]。其他前两项互质的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都是孪生数列,称为孪生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广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黄金特征1,还让我们联想到佩尔数列:1,2,5,12,29,…,也有|2*2-1*5|=|5*5-2*12|=…=1(该类数列的这种特征值称为勾股特征)。佩尔数列Pn的递推规则:P1=1,P2=2,Pn=P(n-2)+2P(n-1).据此类推到所有根据前两项导出第三项的通用规则:f(n) = f(n-1) * p + f(n-2) * q,称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当p=1,q=1时,我们得到斐波那契—卢卡斯数列。当p=1,q=2时,我们得到佩尔—勾股弦数(跟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数列集合)。当p=-1,q=2时,我们得到等差数列。其中f1=1,f2=2时,我们得到自然数列1,2,3,4…。自然数列的特征就是每个数的平方与前后两数之积的差为1(等差数列的这种差值称为自然特征)。具有类似黄金特征、勾股特征、自然特征的广义——斐波那契数列p=±1。当f1=1,f2=2,p=2,q=1时,我们得到等比数列1,2,4,8,16……相关数学排列组合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走法?这就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登上第一级台阶有一种登法;登上两级台阶,有两种登法;登上三级台阶,有三种登法;登上四级台阶,有五种登法……1,2,3,5,8,13……所以,登上十级,有89种走法。类似的,一枚均匀的硬币掷10次,问不连续出现正面的可能情形有多少种?答案是(1/√5)*{[(1+√5)/2]^(10+2) - [(1-√5)/2]^(10+2)}=144种。求递推数列a⑴=1,a(n+1)=1+1/a(n)的通项公式由数学归纳法可以得到:a(n)=F(n+1)/F(n),将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式代入,化简就得结果。兔子繁殖问题斐波那契数列又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如果所有兔子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我们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对数共有两对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对------依次类推可以列出下表:经过月数0123456789101112幼仔对数101123581321345589成兔对数011235844总体对数11235844233幼仔对数=前月成兔对数成兔对数=前月成兔对数+前月幼仔对数总体对数=本月成兔对数+本月幼仔对数可以看出幼仔对数、成兔对数、总体对数都构成了一个数列。这个数列有关十分明显的特点,那是:前面相邻两项之和,构成了后一项。这个数列是意大利中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全书>中提出的,这个级数的通项公式,除了具有a(n+2)=an+a(n+1)的性质外,还可以证明通项公式为:an=(1/√5)*{[(1+√5)/2]^n-[(1-√5)/2]^n}(n=1,2,3.....)数列与矩阵对于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有如下定义F(n)=f(n-1)+f(n-2)F(1)=1F(2)=1对于以下矩阵乘法F(n+1) = 11 F(n)F(n) 10 F(n-1)它的运算就是右边的矩阵 11乘以矩阵 F(n) 得到:10 F(n-1)F(n+1)=F(n)+F(n-1)F(n)=F(n)可见该矩阵的乘法完全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设矩阵A=1 1 迭代n次可以得到:F(n+1) =A^(n) * F(1)= A^(n)*11 0 F(n) F(0) 0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矩阵乘法定义。另矩阵乘法的一个运算法则A^n(n为偶数) = A^(n/2)* A^(n/2),这样我们通过二分的思想,可以实现对数复杂度的矩阵相乘。因此可以用递归的方法求得答案。数列值的另一种求法:F(n) = [ (( sqrt ( 5 ) + 1 ) / 2) ^ n ]其中[ x ]表示取距离 x 最近的整数。斐波那契弧线斐波那契弧线,也称为斐波那契扇形线。第一,此趋势线以二个端点为准而画出,例如,最低点反向到最高点线上的两个点。然后通过第二点画出一条“无形的(看不见的)”垂直线。然后,从第一个点画出第三条趋势线:, 50%和的无形垂直线交叉。斐波纳契弧线,是潜在的支持点和阻力点水平价格。斐波纳契弧线和斐波纳契扇形线常常在图表里同时绘画出。支持点和阻力点就是由这些线的交汇点得出。要注意的是弧线的交叉点和价格曲线会根据图表数值范围而改变,因为弧线是圆周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总是一样的。于公元1170年,卒于1250年,籍贯是比萨。他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算盘全书》(Liber Abacci)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相当于今日的阿尔及利亚地区,列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等地研究数学。斐波那契数列在股市中的应用时间周期理论是股价涨跌的根本原因之一,它能够解释大多数市场涨跌的奥秘。在时间周期循环理论中,除了利用固定的时间周期数字寻找变盘点之外,还可以利用波段与波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无论如何寻找变盘点,斐波那契数列都是各种重要分析的基础之一,本文将简单阐述斐波那契数列及其与市场的关系。工具/原料步骤/方法斐波那契数列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数列中的一系列数字常被人们称之为神奇数奇异数。具体数列为:1,1,2,3,5,8,13,21,34,55,89,144,233等,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而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商就接近黄金分割数,与这一数字相关的、、和等数字就构成了股市中关于市场时间和空间计算的重要数字。大到整个宇宙空间到小到分子原子,从时间到空间,从自然到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现象中的规律都能找到斐波那契数的踪迹。世界著名建筑如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等均能从它们身上找到的影子。名画、摄影、雕塑等作品的主题都在画的处。报幕员站在舞台的处所报出的声音最为甜美、动听。人的肚脐眼是人体长度的位置,人的膝盖是从脚底到肚脐眼长度的。战争中的运用也是无所不在,小到兵器的制造、中到排兵布阵到战争时间周期的运用,相传拿破仑大帝即败于黄金分割线。在金融市场的分析方法中,斐波那契数字频频出现。例如,在波浪理论中,一轮牛市行情可以用1个上升浪来表示,也可以用5个低一个层次的小浪来表示,还可继续细分为21个或89个小浪;在空间分析体系中,反弹行情的高度通常是前方下降趋势幅度的、、;回调行情通常是前方上升趋势的、和。斐波那契数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个实战意义在于数列本身。本数列前面的十几个数字对于市场日线的时间关系起到重要的影响,当市场行情处于重要关键变盘时间区域时,这些数字可以确定具体的变盘时间。使用斐波那契数列时可以由市场中某个重要的阶段变盘点向未来市场推算,到达时间时市场发生方向变化的概率较大。图1综合指数(1A0001)2009年7月29日—12月31日日线图如图1所示,综合指数(1A0001)2009年8月4日的3478点到2009年9月1日阶段低点2639点的时间关系是21个交易日,2009年9月1日的阶段低点2639点到2009年9月18日的高点3068点是13个交易日的时间,到2009年9月29日的低点2712点是21个交易日,到2009年10月23日的高点3123点的时间是34个交易日,到2009年11月24日的年度次高点3361点的时间是55个交易日。图2综合指数(1A0001)2009年7月10日—12月31日周线图如图2所示,综合指数(1A0001)2009年8月4日的高点3478点到2009年9月4日2639点的运行时间是5周;2009年9月4日的低点2639点到2009年11月27日反弹高点3361点的时间是13周。斐波那契数列在股市中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在股市中的应用第二个实战意义在于本数列的衍生数字是市场中纵向时间周期计算未来市场变盘时间的理论基础。这组衍生数列分别是:、、、、、2、、、等一系列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数字。在使用神奇数列时主要有六个重要的时间计算方法:第一、通过完整的下跌波段时间推算未来行情上涨波段的运行时间。第二、通过完整的上涨波段时间推算未来行情下跌波段的运行时间。这两种比例关系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的关系,乒乓球垂直掉到地面的高度决定乒乓球触击地面以后反弹的高度是同样的道理。第三、通过上升波段中第一个子波段低点到高点的时间推算本上升波段最终的运行时间。第四、通过下降波段中第一子波段高点到低点的时间推算本下跌波段最终的运行时间。这两种比例关系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推动力与惯性的关系,当古代弓箭的弓与弦被拉开的距离直接决定了未来箭向前飞行的距离。第五、通过本上升波段中第一子波段的两个相邻低点的时间推算未来上升波段的最终运行时间。第六、通过下降波段中第一子波段的两个相邻高点的时间推算本下跌波段最终的运行时间。这两种比例关系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建筑物地基宽度影响未来高度一样重要。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地基宽度越大,未来高度越高。5在这六种重要的时间计算方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参数,利用不同的参数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而使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参数都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先埋个伏笔,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为股民朋友详细阐述计算方法。

A.斐波那契数列在欧美可谓是尽人皆知,于是在电影这种通俗艺术中也时常出现,比如在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里它就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和情节线索出现,在《魔法玩具城》里又是在店主招聘会计时随口问的问题。可见此数列就像黄金分割一样流行。可是虽说叫得上名,多数人也就背过前几个数,并没有深入理解研究。在电视剧中也出现斐波那契数列,比如:日剧《考试之神》第五回,义嗣做全国模拟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道数学题~B.人类文明的斐波那契演进古老的<马尔萨斯理论>已经显灵马尔萨斯认为:每当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快速增长,就会出现: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来削减人口。2000年科技泡沫达到繁荣的极限,到处都是财富神话!然后盛极而衰,全球经济急转直下转入衰退、长期萧条。于是:911、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SARS、印度洋海啸、飓风袭击美利坚、禽流感、寒流袭击欧罗巴。这一切集中在一起接二连三地发生!2000年是自上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后,一个长达约70年的经济增长周期的结束点,后面将是一个长期萧条周期。上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导致了二次世界大战,被艾略特称之为:底部战争。现在又是一个与上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同级别的经济萧条周期,2000年来的经济萧条将持续至 2021年才会结束(预测附在下面)。后面是否又会发生被艾略特称之为的:底部战争?至少有不良苗头:哈马斯执政、伊朗核问题纠缠,世界将走向何方? 是否还记得那个著名的: 1999年7月之上 (误差了2年) 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911) 使安哥鲁摩阿大王为之复活 (美国发动反恐战争) 这期间由马尔斯借幸福之名统治四方 (唯一待验证) 社会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群体价值观,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一切皆是自相似系统分形几何运行阶段的反映和结果。 1、自2000年来的全球经济萧条将持续至2021年,说明未来将是长期萧条。 2、之前会有若干次小级别、温和的经济扩张和收缩,2010、2011、2018年是拐点。 3、2021年是一个黑暗的年份,人们悲观、恐惧、绝望的情绪会达到一个极点。到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会一致悲观!接着柳岸花明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学家们又挨了一记大耳光。 首先,列出一组计算公式: (公元1937年 – 公元1932年)X + 公元1982年 = 公元2000年 (公元1966年 – 公元1942年)/ + 公元1982年 = 公元1999年 (公元1837年 – 公元1789年)X + 公元1932年 = 公元1998年 (公元1325年 – 公元950年)X – (公元1650年 – 公元1490年) + (公元1789年– 公元1650年) + 公元1789年 = 公元2000年 其中: 公元950年 商业革命的起点 公元1325年 商业革命的结束点 公元1490年 资本主义革命的起点 公元1650年 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点 公元1789年 工业革命的起点 公元1837年 公元1789年后第一轮经济扩张的结束点 公元1932年 自公元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股灾的结束点 公元1937 年 公元1929年股灾后第一轮经济扩张的结束点 公元1942年 公元1929年股灾后第二轮经济扩张的起点 公元1966年 公元1929年股灾后第二轮经济扩张的结束点 公元1982年 70年代全球经济滞胀的结束点 、、 是斐波那契比率,来源于斐波那契数列 前2个计算公式的含义: 自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新的一个自公元1932年开始的上升5浪的经济扩张周期已经结束,结束点为公元2000年。那么接着是一个调整期(经济萧条期),如果是对公元1932年至公元2000年,长度68年的经济扩张周期的调整,那么它的长度应该比之前小一浪级的第4浪(公元 1966年至公元公元1982年,长16年)要长,那么斐波那契数列中最接近的数字是21年。另外,贝纳理论对时间周期的推导,公元2000年为一个重要的高点,公元2003年为一个重要的低点,下一个重要的低点是公元2021年,相互吻合。并且,公元2000年的全球经济繁荣的拐点、公元2003年的低点已经被全球经济运行的事实所确认。其中,第2个计算公式误差了1年。 第3个计算公式的含义: 公元1932年至公元2000年,长度68年的经济扩张的上升5浪,又是更大浪级一个上升5浪(公元1789年至公元2000年,长度211年)的第5子浪,公元2000年同时又是长211年上升5浪的结束点。该计算公式的结果误差了2年。那么,接下来的调整(经济萧条期)可就不是21年这么短,而是211年的 、50%、(斐波那契回荡) ,也就是长度几十年至百年级的。 第4个计算公式的含义: 公元1789年至公元2000年,长211年上升5浪的经济扩张周期,又是更大浪级公元950年至公元2000年千年浪(浪3)的第5子浪,说明公元 2000年同时又是长度1050年的一个千年浪(浪3)的结束点。那么说明接下来的调整(浪4,经济萧条期)将是对千年浪(浪3)的几百年级的。这种几百年级规模的调整不得不要从人类文明级别来考虑!之前:古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之前是一个一千年的罗马帝国人类奴隶社会的文明(浪1),公元476 年后接着是一个长达474年动荡的、封建的黑暗中世纪(浪2)。并且,公元2000年的拐点(浪3的结束点)已经被全球经济运行的事实所证实,按照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每当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快速增长,就会出现: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来削减人口。公元2000年后马尔萨斯理论在不断被验证,而唯一还没有被证实的饥荒,气候如此大面积剧烈异常波动,难免会造成连续几年的粮食减产,马尔萨斯所提到的饥荒也是不难预期地。以后发生的事情还会继续不断地验证马尔萨斯理论,不信让你们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来继续鉴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低素质人口猛超生,已经为将来闹饥荒打下了伏笔。2007-2-15补)公元2000年一个时间窗口打开,之后将会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频发,这个逆流(浪4)的长度将是几百年长度的,未来的几百年全球人口将会被消减或50%或(斐波那契回荡),个人认为的可能性偏大,也就是说将有大量人口死于非命。即便是没被消减的,也是活的生不如死。事实已经证明公元2000年是一个千年级的时空 共振点。扩张/收缩、前进/倒退的交替式发展是自然生长、事物发展的自然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况且,人类社会本身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另外,非常精确的是: 浪3长度是浪2长度的倍(又一个斐波那契比率) 浪3长度= 公元2000年– 公元950年= 1050年 浪2长度= 公元950年– 公元476年= 474年 1050年/ = 470年,与浪2的474年仅很接近,仅误差4年。 非常巧合的是公元2000年已经被证实是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拐点,同时与上述4个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贝纳理论的周期推导结果、还有400多年前的大预言时间出奇的一致!不知道大预言的作者是怎么计算的? 1999年7月之上 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使安哥鲁摩阿大王为之复活 这期间由马尔斯借幸福之名统治四方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伟大的人生处于历史长河的何种阶段?下面的几百年级的调整(浪4),世界将是动荡不安的、到处都充满仇恨、敌对、剥削、压迫。有可能会是象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所论述的:资本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无产阶级最终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人类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动荡和无产阶级革命(浪4),下一个千年浪(浪5)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全球普遍社会主义阶段,下一个千年浪(浪5)也可能是一个延长浪,其中的第5子浪会上升到共产主义阶段,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而西方文明精确理论计算的未来: 根据波浪构造指导方针 1、浪2、4趋于等长,或呈斐波那契关系。 2、一个波浪结构中的5个子浪的第1子浪延长,这个波浪结构之后的调整浪幅度将小于等于第2子浪的底。那么,浪4的调整比较可能的是与浪2趋于等长。浪4长度 = 公元950年 – 公元476年 = 474年也就是说,上面提到的公元2000年后的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频发来消减人口的逆流(浪4),其长度将持续474年。之后的浪5(社会主义至共产主义文明):浪1、3趋于等长,那么浪5将是延长浪,长度是浪1、3的(斐波那契比率)倍。浪5长度 = (公元2000年 – 公元950年)X = 1699年也就是说,西方文明自公元950年来的浪3(发展的驱动浪,它伴随商业贸易的兴起至资本主义的科技泡沫)已于公元2000年结束,之后的浪4(战乱、瘟疫、饥荒、自然灾害频发的调整浪)将是长度474年的调整,然后的浪5(发展的驱动浪,社会主义至共产主义文明)长度将是1699年,最后西方文明将于公元2000年 + 474年 + 1699年 = 公元4173年结束。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文明史本身可能就是地球生命发展阶段的一个子浪而已。 通过对跨度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朝代表分析,惊异地发现中华文明竟然也是以艾略特波浪的斐波那契方式演进! 先看中国封建社会: 浪Ⅰ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长度441年 统一、发展的秦、汉 浪Ⅱ 公元220年 -- 公元581年 长度361年 动荡、战乱、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浪Ⅲ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长度326年 统一、发展的隋、唐 浪Ⅳ 公元907年 – 公元1279年 长度372年 动荡、战乱、分裂/并存的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 浪Ⅴ 公元1279年 – 公元1911年 长度632年 统一、发展的元、明、清 并且: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出现在Ⅰ、Ⅲ、Ⅴ三个上升的驱动浪中。 2、浪Ⅴ是延长浪经历3个朝代,浪Ⅰ、Ⅲ未延长经历2个朝代。 3、每个驱动浪开头总有一个短命的朝代:秦、隋、元 4、元/隋 = 89年/37年 = 隋/秦 = 37年/15年 = 趋于一致 其间的斐波那契关系: 1、浪Ⅰ长度是浪Ⅲ长度的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Ⅲ长度326年X = 451年,与浪Ⅰ长度441年接近。 2、浪Ⅴ长度是浪Ⅰ长度的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Ⅰ长度441年X = 609年,与浪Ⅴ长度632年接近。也就是说,(公元220年 – 公元前221年)X + 公元1279年 = 公元1888年公式含义: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点公元1911年之前很多年,就可以通过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计算出中国封建社会将于公元1888年结束。只误差了23年,对于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误差仅为 3、浪Ⅱ长度是浪Ⅰ长度的倍(斐波那契比率),浪Ⅰ长度441年 X =357年,与浪Ⅱ长度361年接近。 4、浪Ⅳ长度372年与浪Ⅱ长度361年趋于等长。 5、浪Ⅴ是延长浪,长度是浪Ⅰ至浪Ⅲ的倍(斐波那契比率)。(441年 – 361年 + 326年)X = 657年,与浪Ⅴ长度632年接近。也就是说,(公元220年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581年 + 公元220年 + 公元907年 – 公元581年)X + 公元1279年 = 公元1936年 公式含义: 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点公元1911年之前很多年,就可以通过波浪间的斐波那契关系计算出中国封建社会将于公元1936年结束。只误差了25年,对于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而言,误差仅为然而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长达2132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仅是更大浪级中华文明的第3子浪。 更大浪级的波浪间存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精确、完美的斐波那契关系: 浪1 约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前722年,长度约1300年,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前的中国奴隶社会文明。 浪2 公元前722年 -- 公元前221年,长度501年,动荡、战乱、分裂的春秋/战国。 浪3 公元前221年 -- 公元1911年,长度2132年,中国封建社会文明。 (因内容过长,后续略)

斐波那契数列是数学中最著名的公式之一。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顺序是:0,1,1,2,3,5,8,13,21,34等等。描述它的数学方程是Xn+2=Xn+1+Xn

是高中和本科的主干课程,它被称为“自然的密码”和“自然的普遍法则”。据说它支配着吉萨大金字塔的所有东西的维度,对于你学校数学课本封面上的标志性贝壳,

和几率是,几乎所有你知道的都是错的。

那么,这个著名序列背后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许多消息来源声称它是莱昂纳多·斐波纳契最先发现或“发明”的。这位出生于公元1170年左右的意大利数学家最初被称为比萨的列奥纳多,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家基思·德夫林说。德夫林说,直到19世纪,历史学家才想出了“斐波那契”这个绰号(大致意思是“博纳契家族的儿子”),以将这位数学家与比萨的另一位著名的列奥纳多区分开。《发现斐波纳契:寻找改变世界的被遗忘的数学天才的探索》(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7年)一书的作者德夫林说:“定义宇宙的大量数据”

,但比萨的列奥纳多并没有真正发现这个序列。使用印度教 *** 数字系统的古代梵文文献首先提到了它,那些比比萨的列奥纳多早了几个世纪。

“它一直存在,”德夫林告诉《生活科学》。

然而,在1202年,比萨的列奥纳多出版了大量的书“Liber Abaci”,一本数学“如何计算的食谱”,德夫林Devlin说:“Liber Abaci”是为商人编写的,它列出了印度教- *** 语的算法,用于跟踪利润、损失、剩余贷款余额等。在书中的一个地方,

中,比萨的Leonardo介绍了一个涉及兔子的问题。问题是:从一只雄性和一只雌性兔子开始。一个月后,它们成熟并与另一只雌雄兔产仔。一个月后,这些兔子繁殖出来-你猜的到-另一只雄性和雌性,也可以在一个月后交配。(忽略这里不太可能的生物学)一年后,你会有多少只兔子?结果,答案是144-,用来得到答案的公式就是现在所说的斐波那契数列。[最美的11个数学方程]

“Liber Abaci”首次将这一序列引入西方世界。但是在关于兔子繁殖的几段简短的文字之后,比萨的列奥纳多再也没有提到这个序列。事实上,直到19世纪,数学家们对序列的数学性质有了更多的研究,这一问题才被人们遗忘。1877年,法国数学家埃杜阿尔·卢卡斯正式将兔子问题命名为“斐波那契数列”,德夫林说,

,但斐波那契序列到底有什么意义?除了作为一个整洁的教学工具,它还出现在自然界的一些地方。然而,支配宇宙结构的并不是什么秘密代码,德夫林说,

斐波那契序 *** 实与现在所知的黄金比率紧密相连(黄金比率甚至不是真正的比率,因为它是一个无理数)。简单地说,数列中的数字的比率,随着数列的无穷大,接近黄金比率,即。。。从那里,数学家可以计算出所谓的黄金螺旋,或是生长因子等于黄金比率的对数螺旋。[最多的9个德夫林说,存在大量的“KDSPE”“KDSPs”,黄金比例似乎捕捉到了一些植物生长的类型。例如,一些植物的叶子或花瓣的螺旋排列遵循黄金比例。松树呈现出一个金色的螺旋状,就像向日葵中的种子一样,根据“叶状:植物形态发生的系统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但也有同样多的植物不遵循这一规则。

“这不是生长事物的‘上帝的唯一规则’,让我们这么说吧,”德夫林说。

也许是最著名的例子,被称为鹦鹉螺的海贝,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斐波那契序列生长新的细胞,他说,

当人们开始绘制与人体、艺术和建筑的连接时,与斐波那契序列的连接从稀薄到完全虚构。

需要一本大书来记录所有关于黄金比例的错误信息,当时在缅因大学的数学家乔治·马科夫斯基(George Markowsky)在1992年发表在《大学数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些错误信息中的许多都可以归因于1855年德国心理学家阿道夫·泽伊辛的一本书。Zeising声称人体的比例是基于黄金比例。黄金比例催生了“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以及各种关于这些标志性维度出现在哪里的理论。从那时起,人们就说黄金比例可以在吉萨金字塔、帕特农神庙、达芬奇的“维特鲁维亚人”和一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找到。德夫林说,关于这个比率对人眼来说是“唯一令人满意”的最重要的说法是不加批判的。

所有这些说法在测试时都是可测量的错误,

我们是很好的模式识别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模式,无论它是否存在,”德夫林说这只是一厢情愿

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之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即: 1 , 1 , 2 , 3 , 5 , 8 , 13 , … … 1 + 1...后来的数学家发现了许多关於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

有关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小论文

黄金分割律及其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 江南大学 彭心勤PENG Xinqin摘 要:本文通过对黄金分割律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黄金分割的美感原理及些许设计法则,揭示了黄金分割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科学作用。 对黄金分割律在设计中的应用,多出现于建筑设计中,如米斯·凡·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别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朗香教堂(La chapella de Ronchamp)等。在产品设计中,有米斯·凡·德洛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设计的正圆锥壶等。而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运用的是20世纪中期的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并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筑美的尺度。而下文主要就黄金分割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做些许探究。一.黄金分割律的由来早在埃及人造金字塔时,就已潜在的应用了黄金分割律。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0-500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铁匠铺悦耳的打铁声所吸引,结果发现了铁砧和铁锤的大小比例近乎于1∶。回家后,让其学生分割一木棒,结果分割出一玄妙的比例:即用C点分割木棒AB,整段AB与长段BC之比,等于长段BC与短段AC之比,接着又发现,把AC放在BC之上,也得出同样的比例。后来后人发现,这一比例可无穷的分割下去,而他们的比例竟都近乎于1∶。这可能就是人类明确发现“黄金分割”最早的记载。二.黄金分割的比例和构成黄金分割是指一条直线(或矩形)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分割点(或线)将较大的部分与较小的部分分割成一定的比例(如图1 )。具体的比例公式是:AC/BC=AB/AC(AC为长边,BC为短边),其比值约为∶1或1∶。这个比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假设AB=1,AC的长度为a,BC的长度即为1-a。如此便可得到:a2+a-1=0,计算出a的确切数值为…它还有以下两种形式及变化: Èý£®黄金分割律的美感探究首先,表现在它的形式美感上。19世纪后期,德国的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做了一个实验,其实验测量各种矩形人造物,其结果,他发现大部分人更喜爱边长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矩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黄金比例图形具有一符合人体标准的视觉愉悦性。其次,不乏生理与心理原因。1、生理原因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双眼视域是两个不同心的圆所围成的总区域,如若以一眼的正视时的中心作为一分割点去分割整个双眼视域的长,得出的正是一黄金分割的比例。所以,这个视域正是视觉感觉舒适的区域,这也可能正是黄金分割律美感的生理缘由。深层去追溯,可以用哲学家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去解释和溯源:因为黄金分割律可能暗合人类的一种先天视觉识别能力的积淀。就是说,在大自然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周围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的形式和式样,他们都蕴含了这一形式比例的生物规律,这一规律长期作用着人类的视觉系统,因而大自然在潜移默化中业已决定了人类的这种“黄金”视觉愉悦性(例如,花和叶的器官是由于其螺旋上升式生长,从而保证了叶与叶之间不会重合,下面的叶片正好在从上面叶片间漏下阳光的空隙地方,这是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也因而,沿对数螺旋按圆的黄金分割盘旋而生,是叶片排列的最优良选择。辐射对称的花及螺旋排列的果,它们在数学上也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律。这应该是一种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吧。)。其实,人类其本身的大部分形体比例也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分割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就隐含了人是自然界这种规律的造物。2、黄金比例美感的心理原因众所周知,平衡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和状态。在物理学中,据热力学推导出的一定律是:世间一切物理运动都可以被看作是趋向平衡的活动。同时,在心理学领域,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也得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形态①。所以,阿恩海姆推导弗洛伊德的观点,得出一结论:平衡是任何自我实现者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他所要完成一切任务、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归宿。而黄金分割这一比例恰恰是达到人类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的一最佳比例。这可能就是其能获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ËÄ£®黄金分割律与设计在设计中,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殿、印度泰姬陵、法国巴黎圣母院还是中国故宫,中国的秦砖、汉瓦当都暗合黄金分割律。其实,现今我们周围的世界,小到火柴盒、信封、邮票,大到一些工业产品、建筑房屋,都有黄金分割在其中的应用和体现。在而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已有很多设计门类巧妙的应用了黄金分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一些校徽类标志设计的模型: 标志整体造型为圆形,由内外两个圆组成,内外圆比例为:1,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符合美学效果。再如一些名片设计: 都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其中第二个名片还进行了二度分割,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同样,在包装设计中,也有体现: 在此牙膏盒包装的构图上,¡°黄金分割¡±线§和§¡¯把图案和¡°洁诺¡±字体一分为二;星形高光亮点正好处在§¡¯上;牙膏状的图案上的圆形犹如一个放大镜让你看透牙膏的原子结构¡°亮白粒子¡±;五分之一高度的灰色条放于底部,加强了图案整体的稳重。从视觉的舒适程度,黄金分割是其最佳位置。 在海报设计中,上述三个海报,分别是扬·奇科尔德的《构成主义》、《职业摄影》海报和马克思·比尔的《形式艺术》海报(较黑辅助线是后加上的黄金分割线)②。这两人都是平面设计的杰出作者,他们在海报作品中巧妙的运用黄金分割律,创造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风格。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黄金分割律有着深厚的哲理及生理、心理蕴意,且符合一种似乎天生的自然法则,所以得到了很多领域的应用。我们除挖掘出它意义的理论内涵外,更要不断开拓其应用领域。用它来指导设计,使其在视觉传达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运用。当然,如若要确实的用好它,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满则亏,水满自溢"的道理,从而灵活、巧妙地应用它。以便使我们的设计在符合人的视觉审美心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黄金分割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是一个充满无穷魔力的神秘数字,最早是由2 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后来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故最初是因其比例在造型艺术上的悦目而得名的。15世纪末期,法兰西教会的传教士路卡·巴乔里发现: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数千年不倒,主要与其高度和其基座长度的比例有关,这个比例就是5∶8,与极其接近。有感于这个神秘比值的奥妙及价值,他将黄金分割又称为“黄金比律”,后人简称“黄金比”、“黄金律”和“中外比”。奇妙的黄金分割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书籍、国旗、桌面、电视屏幕等物品都很协调,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长宽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另外我们还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建筑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影子。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殿,不论是印度的泰姬陵还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尽管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但在总体构图的设计方面,却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在动物和昆虫中也是这样,像犬、马、狮、虎、蝴蝶等看上去形体都很优美,其原因也是它们的比例大体上接近黄金分割。在我们人类中也是一样,凡是看上去体态优美的人,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与黄金比率相近。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人体是最完美的,而健康的人体中一定存在着各种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晚会上的报幕员,一般都不会站在舞台的正中间,而是站在舞台一侧的处,这样看起来,才会显得更加和谐、悦目。黄金分割在人体及植物中的体现黄金分割不但在艺术和美学的表现形式上让人赏心悦目,在我们人体和其他许多生物上也处处体现。人体从头顶到肚脐部位与人体之比接近;肚脐到咽喉与肚脐到头顶之比也接近;从脑前向后延伸至下顶叶处,是大脑处理数学思维、三维形象和空间关系的关键部位,而此处也正好接近;臀宽与躯干的长度之比、上肢与下肢的长度之比、下肢与全身的长度之比、肩关节与肘关节的长度之比、肘关节与腕关节的长度之比、膝关节与踝关节的长度之比以及心脏与胸腔之比、眼睛与脸部之比,也都奇妙地遵循着神秘的黄金比律。又有人发现,人体的很多重要穴位以及健康、疾病、生长发育等都与黄金分割有关,就连医学和养生也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人体头顶至后脑的处是百会穴;下颌到头顶的处是天目穴;手指到手腕的处是劳宫穴;脚后跟到脚趾的处是涌泉穴;从脚底到头顶的处是丹田穴……又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但在外界温度是23℃时会感到最舒适。在这个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及新陈代谢水平也都处于最佳状态,而23与37的比率也接近。组成人体最多的物质是水,它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其比值与黄金分割率十分相似。而最神秘的巧合是我们生命中的DNA了,它的每个双螺旋结构中都包含有黄金分割,因为每个螺旋结构都是由长34埃与宽21埃之比组成,而它们的比率为,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在许多植物中,它们所生长的形状一般都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在植物的茎干上,两个相邻的叶片夹角一般都是137°30′,而这个角度恰好又是圆的黄金分割比。研究发现,这种夹角对植物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另外在向日葵上,也包含有许多黄金比例的结构和原理。在向日葵花盘上的瓜籽布局通常为左21条和右13条的两种螺旋,而13与21的比值正好与黄金分割的比值非常接近。通过计算得知,向日葵籽的螺旋排列可在最小的面积上得到最大的数量。

投资,K线图形,均线

一学年是伴着数列的学习结束的。在此想总结一下。 记得第一堂课上,陆老师是从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始授课的,当时挺感兴趣,这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先讲讲数列的概念: 1、数列: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每个数叫数列的项。数列a1,a2,…,an 中a1 叫首项。该数列记做{an}。2*、数列与函数:(1)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自然数集的子集上的一个函数的函数值列。(2)数列an=f(n)的图象是一群离散的点。3、数列通项公式: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4、数列的前n项和:Sn= a1+a2+…+an S1=a1 (n=1) 5、Sn 与an之间的关系:an=Sn-Sn-1 (n≥2) 6、递推公式:表示数列{an}的相邻两项或几项之间关系的式子。如:an=an-1+d,an=an-1·q ,an+1=an+an-1 其实,在课堂中讲到的“斐波那契数列”,我很感兴趣。查了一下资料:它的发明者,是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生于公元1170年,籍贯大概是比萨,卒于1240年后)。他还被人称作“比萨的列昂纳多”。1202年,他撰写了《珠算原理》一书。他是第一个研究了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理论的欧洲人。他的父亲被比萨的一家商业团体聘任为外交领事,派驻地点相当于今日的阿尔及利亚地区,列昂纳多因此得以在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数学。他还曾在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和普罗旺斯研究数学。斐波那契数列衍生于《珠算原理》中的一道题目: 某人把一对兔子放入一个四面被高墙围住的地方。假设每对兔子每月能生下一对小兔,而每对新生小兔从第二个月开始又具备生育能力,请问:一年后应有多少对兔子? 答案就是1,1,2,3,5,8,13,21,然后可按34,55……一直排列下去。(从第三位起)每位数都是前两位数之和,这是欧洲人所知的第一个此类数列。1753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罗伯特·辛姆森发现,随着数字的增大,两数间的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或叫神灵构架,或古希腊人所说的“phi”值。该数值为1�68948482,是一个与圆周率“pi”相类似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计算式为�=(1+5)/2。率先使用斐波那契数列的,是法国数学家埃杜瓦尔·卢卡斯。从那时起,科学家开始注意到自然界中这样的例子,譬如,向日葵花盘和松果的螺线、植物茎干上的幼芽分布、种子发育成形和动物犄角的生长定式。人类从胚胎、婴儿、孩童到成年的发育规律,也遵循着黄金分割率。太阳系本身就是一条斐波那契螺线,形成以太阳为中心的涡旋。事实上,列昂纳多曾有论述:“与车轮不同的是,涡旋越趋中心速度越快。”比如说,水星年(水星绕行太阳一周)等于地球年的88天,而冥王星的1年是地球年的248倍。翠茜·特威曼和鲍伊德·赖斯在《上帝之舟》中列举的事实更进一步:太阳与水星的距离,加上水星与金星距离,正等于金星和地球的距离。 从上面的例子可得:科学是源于生活的。科学也可以变得很有趣。所以,不要说“数列数列奈若何”,每个人都可以学好它——但前提是需要先培养兴趣!

《科学世界》杂志

1999年《科学世界》杂志引进日本《NEWTON》杂志的部分版权,使《Newton科学世界》变成一本精美的国际性科学大刊。轻松流畅的语言,精致直观的图解,广泛而准确的内容,巧妙而诙谐的题目,使读者在阅读的享受中汲取知识,在不经意间了解科学技术进展,轻松步入科学生活。《Newton-科学世界》已成为读者最喜爱的科普刊物。《Newton科学世界》的内容非常广泛,报道准确,咨讯权威,很好地反映了当今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她涉猎的领域既包括传统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又包括如行为科学、考古学、军事科学和教育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对世界各大实验室研究动向的跟踪,对著名科学家的访谈,对科技发展带给现代生活的种种变化都有着敏锐的观察,这也成为她不同于其他刊物的显著特点。

这三本都不错。共同点:1都是国外优秀科普杂志引入国内的版本,杂志内都有添加中国本地的科研成果。2内容上紧跟当前,报道宇宙天体以及生物领域的重大新闻。不同点:《环球科学》报道前沿科学,内容比较深,难度有点大,对读者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科学世界》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已经盖棺定论的科学知识,阅读难度比环球科学低;《科学焦点》也报道前沿科学,但有点像结合了上面两本杂志的优点,既报道前沿科学,同时又比较容易读,难度不大。所以就看怎么选择了,如果想要非常深入地了解前沿研究,可以考虑《环球科学》。如果想了解前沿科学,但又想兼顾阅读体验,那就是《科学焦点》。如果就想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可以订《科学世界》。

这两本书我都看过。应该说都是很不错的。《环球科学》更专业一些,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看,特别里面涉及到的,物理化学生物,专业性更强一些,而且里面的文章一篇都有好几页。《科学世界》相比来说科普性能更好一些,文章介绍更简单一些,篇幅短一些。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就是想扩展一下视野,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可以选后者;如果对两科比较感兴趣,特别在这些方面又有特长的话,你可以选前者。

《科学世界》好,环球科学讲的知识过于深奥了,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甚至有很多英文链接拓展),强烈建议买科学世界。

1999年2月,《科学世界》杂志引进国际知名科普刊物NEWTON的部分版权,使《科学世界》成为一本精美的国际性科学大刊。轻松流畅的语言,精美直观的图解,严谨权威的内容,贴近生活的选题,使读者在阅读的享受中汲取知识,了解科学发展,轻松步入科学生活。

《科学世界》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综合性科普月刊,旨在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激励科学思维,促进科学生活,竭力提高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

  • 索引序列
  • 斐波那契数列科学世界杂志
  • 斐波那契数列毕业论文
  • 斐波那契数列论文开题报告
  • 有关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小论文
  • 《科学世界》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