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会话分析毕业论文

会话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会话分析毕业论文

论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沉默”话语分析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与会话运作有关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原则、关联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以言行事,言语取效涉及到语用问题,因此,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当今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来源于以下假设: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它任何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比如:陈述、请求、命令、提问、道歉、祝贺等行为。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者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者若干个上面列举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者带来某些后果。Austin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在语言研究中,人们几乎没有提及,也并不重视“沉默”的研究,然而据Gold-man-Eisler于1967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日常会话中“沉默”占总会话时间的比例一般在40-50%左右。可见,“沉默”是真实语言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旨在对“沉默”在会话中所起的各种作用从言语行为的角度作些初步的探讨。

这样的问题也到处问让大家觉得世风日下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和我的论文有点相似,我的论文是:我国男士化妆品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不过你这个比我的偏多了,有机会的话,我把我的论文借你参考参考。

会话分析论文文献

标记理论自布拉格学派创立以来,已成为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一项重要理论,并迅速运用到其它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标记的概念、标记理论的发展历程等做一番简述,然后重点探讨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关键词:标记理论;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Abstract: Since it originated with the Prague School, markedness theory has been an important theory in different sub-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other research field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analysis of this theory’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and focuses upon its theoretic and utility value in Words: markedness theory; context; indirect speech act; conversation analysis; adaptation theory1. 引言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理查兹,2000:276)的定义, 标记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 某些语言成分比其它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是为无标记成分),这些其它的语言成分称为有标记的。” 标记性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音位、词法、词汇、语法、句法等。这里先以音位层面为例。音位(phoneme)是音位学(phonology)分析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分两个单词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 pin和bin这样一对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就是由于词首的[ p ]和[b]不同,从而能区分成两个不同的词。音位层上的标记与无标记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所有的音位上,而只是发生在成对的音位中,而且两个音位的相关特征涉及某一语音特征的出现与否。出现相关标记(marker)的叫有标记成分,不出现相关标记的叫无标记成分。比如:英语中的[t]和[d];[k]和[g];[p]和[b];[s]和[z]等。在[t]和[d]这一组音位中,[t]是无标记成分,因为[t]是清辅音,而[d]是有标记成分,因为[d]是浊辅音。也就是说,辅音的浊音特征构成了相关标记。类似地,在上面这些例子中,前一个皆为无标记成分,后一个皆为有标记成分。(红色显示的这部分是否也可以省略?)标记现象在语用层面也是随处可见的,此时语言单位的标记性表现为语用标记。例如,在英语交际中,对别人给予的称赞,应该说“谢谢”,但如果像中国人那样为了谦虚而不承认甚至否认别人的称赞就是一种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达。同样,有些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也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失误。例如,在汉语交际中,中国人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观察,通过询问或推测对方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来问候对方,如:“在看电视啊”、“去买菜啊?”,等等。这些表达法都是中国人常用的一般打招呼用语,听话者完全不必在意,只需视具体情况随便作答,而不必作很明确的回答。但是,初到中国的西方人却对此大惑不解。他们一是奇怪中国人为何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交际的话题;二是感到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别人的监视,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自己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纯属个人隐私,旁人是无权过问的。所以,不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往往疑惑地反问一句“是啊?”,或者不礼貌地“回敬”一句“关你什么事?!”,诸如此类的回应都是不自然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述。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标记理论在语用学各研究领域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2. 标记理论的语用阐释标记的概念自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提出以后,历经雅格布森(Jakobson)、乔姆斯基(Chomsky)、莱昂斯(Lyons)等语言学家发展和完善。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上,从音位、词法、句法到语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标记理论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语言的特征,正确地使用语言。标记理论以其独特的方法论优势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突出体现在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范畴学和类型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中。本文将从语境(context)、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等语用学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阐释。 标记理论与语境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脱离语境就谈不上语用研究了。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学者从语境的角度对语用学下过定义,例如:“语用学通常被看成是语境学,研究语言的显性内容(语义)和隐性内容(含义)是如何通过语境发生关系的”(熊学亮,1999),“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的学科”(彭增安,1998)。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谈到语境的功能时,何自然等人(2002:118-121)认为,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语境会影响说话人在说话内容、表达方式、表达手段等方面的选择;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有助于听话人确定指称(reference assignment)、消除含糊(disambiguation)、充实语义(semantic enrichment)等。一句话,语境会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美国语言学家Givon对于语用层次的标记现象作过比较全面的探讨,其代表观点就是标记性取决于语境,同一个结构可能在这个语境中是有标记的,而在另一个语境中是无标记的(转引自张凤,1999)。换言之,标记性和非标记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标记颠倒,即在不同语境下范畴的标记值(marked value)会发生颠倒。所以,标记性和非标记性会随着语境的动态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a.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b. C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c.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d. Close the window.以上四句话都表达同样一个命题(proposition)——请求受话人把窗户关上,但它们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以a句为例,如果对好朋友说这句话显然不合适,不合常规,此时它就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述;但如果对上级、长辈或陌生人等说这句话就非常适切,合乎自然,此时它又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述。可见,在语用层次,语言单位的标记性和语境一样,是一个完全动态的概念。 标记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Searle曾在Indirect Speech Acts一文中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为“通过实施另一个行事行为而间接地实施的一个行事行为”。他认为最简单的表达意义的情形是,说话人说一句话,他的意思完全就是他所说的字面意义。但是,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的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和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间接言语行为同时体现着两种话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s),即:主要话外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和次要话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而且,他认为,话语的话外行为不仅决定于意图,而且取决于规约。因此,他以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之间的联系性为依据,将间接言语行为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u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在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之间联系紧密,具有约定俗成性、习惯性和程式化的特点(王德春等,1995:74)。因此,这属于常规性的表达,为非标记项。例如:在“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一句中,听话人无需重视“询问”(次要话外行为)的字面意义,而是直接把它理解为“请求”(主要话外行为)的间接用意, 这种对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无需太多的语用推导(pragmatic inference),只需对字面意义作一般推断即可得知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成为交际双方的一种共同规约,因而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达。而在以下对话中:A: Would you like to have coffee?B: Coffee would make me 以“陈述”的字面意义来表示“拒绝”的间接用意,主要话外行为(“拒绝”)和次要话外行为(“陈述”)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具有非约定俗成性、非习惯性和非程式化的特点,因此属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根据Searle(1975)的观点,理解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大致需要经过十个逻辑推断步骤,主要依靠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说话当时的语境因素来推断,因而较为复杂和较不稳定,是一种非常规性的、不自然的、有标记的表达。从上文可知,在语用层面上,标记项的判断和确立往往也是相对的。如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对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无标记的,但相对于一般言语行为(如显性施为句)则是有标记的。Austin根据是否含有施为动词(performative verbs)把施为句划分为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和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即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何自然等人(2002:61)认为,施为动词就像施为句所表达的言语行为或施为用意的名称或标签,即有什么样的施为动词就有什么样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显性施为句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属于直接言语行为,如:“I order you to pass me the salt.”一句通过“order”这个施为动词明白无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指令”这个言语行为。而“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一句由于缺乏具体的施为动词,说话人真正意欲实施的言语行为或者说施为用意就变得更为隐蔽、含糊,听话人在理解时需要多费脑筋,首先必须作出判断:说话人到底是在“询问”还是在“请求”?所以,我们认为,和显性施为句比较,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又是有标记的。 标记理论与会话分析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而会话是人类最原始的语言运用形式,是话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因此,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文我们就相邻语对和会话中的偏好组织这两方面进行讨论,探讨标记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情况。 标记理论与相邻语对萨克斯(Harvey Sacks)等人在研究会话结构时指出,会话的特点是轮流说话(turn-taking),一次会话至少由两个话轮或轮次(turn)组成,会话是成双成对的。他说,“问题后面常常跟着回答”(转引自Coulthard,1985:69)。也就是说,问题和回答(question-answer)往往组成一个话轮对或交换(exchange)。同样地,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话轮对中,问候后面常常跟着问候(greeting-greeting),建议后面常常跟着采纳(offer-acceptance),道歉后面常常跟着抚慰(apology-minimization),劝告后面常常跟着认可(warning-acknowledgment),抱怨后面常常跟着道歉(complaint-apology),等等。这种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做“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它对揭示会话结构有重要作用。谢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和萨克斯认为,相邻语对具有以下特征: 相邻语对是由这样两段话语组成的序列:(Ⅰ)相邻;(Ⅱ)分别由不同的人说出;(Ⅲ)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顺序排列;(Ⅳ)分门别类,不同的第一部分需要不同的第二部分(或第二部分系列),如,提议跟采纳或拒绝匹配,问候跟问候匹配,等。(转引自Levinson,1983:303-304)姜望琪(2003:221)认为,相邻语对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问有答”、“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共同遵守的一条普遍规律。笔者以为,相邻语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话现象,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的、合乎常规的表达,因此属于无标记的表述。例如:(1)A:明天天气如何?(问)B: 晴天。(答)(2)A:王先生,您早!(问候)B: 您早,周先生!(问候)(3)A: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建议)B: 好主意。(采纳)(4)A:把你的脚踩疼了吧,真对不起。(道歉)B: 没关系。(抚慰)在以上四个会话中,从A到B的话轮转换过渡自然,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几乎不留空隙。B的回应结构简单,满足A的要求,符合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但是,假如B对于A的发话不作出那样的回应或回话,而是像以下这样回应,情况就大不相同了:(1)A:明天天气如何?(问)B′: 你要出差吗?(反问)(2)A:王先生,您早!(问候)B′:还早啊?都差点儿吃到了。(反问+陈述)(3)A: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建议)B′:你还有时间看电影,真够悠闲的。(陈述)(4)A:把你的脚踩疼了吧,真对不起。(道歉)B′:唉呦!疼死我了。(陈述,不明确表态)我们认为,像这样的回应在日常会话中也是有的,但和上文提到的相邻语对相比,显然不那么自然、合乎常规,因此属于有标记的表述。 标记理论与会话中的偏好组织在研究相邻语对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二部分的系列或范围。Levinson在探讨偏好组织(preference organization)时,认为一个相邻语对的第一部分会出现偏好程度不一的第二部分系列与之匹配。例如,在以下这个会话中,对于第一部分的“问题”,出现了包括“回答”在内的各种反应,它们一起组成了第二部分系列:A: What does Tom do for a living?B:(a) He runs a factory.(b) Do you need to know?(c) I’ve no idea. You may ask David.(d) 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it?(e) He doesn’t.在以上的会话中,B的五种不同反应组成了话轮对第二部分的一个系列。胡壮麟等人(1988:280)认为,在这个系列中,各种应答语并不具有同等的地位,有的是“偏好的”或“期待的”(preferred),有些是“非偏好的”或“非期待的”(dispreferred)。而且,比较起来,“偏好的第二部分”(the preferred second parts)由于听话人满足了发话人的期待,因而更合乎惯例、更正常,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达,而“非偏好的第二部分”(the dispreferred second parts)由于不是发话人所期待的部分,因此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达。例如,在以下两个会话中:(1)A:Could you put on the light for my room?B: Yeah. (索振羽,2000:196)(2)A:If you’d like to come and visit a little while this morning,I’ll give you a cup of : Hehh. Well, that’s very kind of you, 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this morning. –uhm 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and uh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 (姜望琪,2003:232-238)例(1)中B这样的第二部分叫做“偏好的第二部分”,例(2)中的第二部分叫做“非偏好的第二部分”。Levinson认为,“偏好”与“非偏好”跟“标记性”有密切的关系,“偏好的第二部分”是无标记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是有标记的,它们在结构方面差别很大。“偏好的第二部分”结构很简单,有时只需一个“yeah”就足够了,这符合人类交际行为的“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即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在例(1)中,B对A的请求几乎没有什么迟延就表示同意,发话与应答之间结构紧凑,交际效果为双方所满意。相比之下,“ 非偏好的第二部分”则结构复杂,在例(2)中,它既有“hehh”这样的故意拖延,又有“well”这样的“非偏好标志词”(dispreferred marker)和“that’s very kind of you”这样的致谢,拒绝的形式也不是最简单的,没有直接用“No”,而是采用“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this morning”这样的婉言谢绝,最后还有“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and uh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这样一长串解释。根据Grice合作原则,这种结构复杂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也违反了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即受话人提供了多于交际实际需要的信息。这就为听话人的接收和理解增加了负担,给听话人一种意外。这种不合常规的用法因而也就产生了标记性。 标记理论与顺应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笔者以为,话语双方使用有标记的表达或无标记的表达,其实就是对语言的一种选择。按照Verschueren(1999:58-61)的说法,作出这种语言的选择,是由于语言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即:语言具有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变异性(variability);这种选择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性(negotiability);语言使用者作出某种选择是为了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性(adaptability)。例如,当某人试图劝告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鲁莽冲动的朋友时,他其实面临着诸如以下这样一些表达方式的选择:由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变异性,他在选择时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选择又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和语用策略(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必须规避语言的外显性,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了这样的互动和协商,就会选择最符合语境要求的第(4)句,从而顺应对方的要求。和前三句相比,第(4)句不仅使用了尾韵的修辞手段,从而增加了话语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而且采用了一种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有标记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了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容易使听者猛醒,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3. 结语本文重点探讨了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的几个具体研究领域,如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等领域的研究情况,目的是论证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当然,许多问题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标记理论在语用学范畴的研究也远不只这些。所以,人们对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我们比较倾向于前者。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 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 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 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如果说,从索绪尔开始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的是同质的(homogeneous)语言,那么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有序异质的(orderly heterogeneous)的语言,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这是社会语言学不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特征。 社会语言学现在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随着6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对语言异质性的认识的加深,社会语言学又发展出交际民族志学、跨文化交际、交际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会话分析、语言变异研究等学派。 1) 交际民族志学主要从语言的文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律,它侧重于用文化人类学的观念来描写语言的运用,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社团、组织、社区以及社会中因文化习俗的不同给言语运用所带来的限制性特征,如:特定社区的社会语言学资源、实际言谈活动中上述资源是如何被开发和利用的等等; 2)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是探索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交际策略和具体差异; 3) 交际社会语言学注重研究一个种族内部的交际差异,例如同一种族内男女性别差异对交际策略的影响,不涉及跨文化和跨种族的交际策略; 4) 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把语言的本质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儿童的语言习得就与他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5) 会话分析是一个专门的学派(在英文文献中常用大写的CA来替代),主要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对话,为其他关心实际言谈的社会语言学派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的框架; 6) 语言变异研究则是以拉波夫为代表的"变异学派"。1966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发表了《纽约城英语的社会分层》(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一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精心调查了纽约市上中等级百货公司里职员的语音,并用一句包含fourth的句子作为调查手段。他发现,不同的r 发音,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人清楚地发r音,有人发得不清楚甚至基本不发。经过统计,他发现,上层和中层的职员,发r音的百分比比较高(分别为62%和51%),而下层的职员发的比例则相对低得多(只为20%)。 通过这个变异调查,拉波夫断定,不发r音是下层口音的标志,下层职员出于向上中层靠拢的心理,经常在顾客面前发r音。此后,变异研究不仅以语言变异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而且发展出了一整套调查语言社团、搜集语言素材并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虽然早期变异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语音方面,但目前已逐渐扩展到语法、语义、话语分析等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概念,打破了索绪尔以来只研究语言内部同质系统的局限;2)对语言研究进行计量统计的分析;3)通过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共时和历时的矛盾。

话语分析论文选题

这个你可以参考其他的人论文,在中国知网上查一查,其实主要是找自己的兴趣,再确定文章

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关于新闻系的毕业论文,在这里,给你提供一点小小的经验和建议。1、一般情况下,在校方组织撰写毕业论文之前,会设置一个论文的范围和方向。这方面的选择上: a.如果你是个有些学术见解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偏好和兴趣来选择题目。 b.如果你担心字数上的门槛,那么,先建议你到学校的图书馆转一圈,看看哪一个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多,剖析的比较深入。尽可能贴合图书馆的资源。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学校的计算机房搜索一下历届优秀论文、获奖论文、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的资料电子档,下下来,看看 能不能启发思路之类; c.排除以上两点,还有一种选择方法——如果能够提前小道消息知道论文导师是谁,可以根据导师来选择论文题目。一般论文导师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们的日程是非常忙的,所以在后期的论文指导中,不会那么仔细,基本上草草看过,点评两句,修改两次,就给你个分数让你过了。所以,选择一个脾气好的老师,“懂的做人”的老师,即便是自己不拿手的题目,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d.最讨巧的办法,如果有同系的关系又不错的学长学姐,找他们要他们的毕业论文,然后稍微改改,ok了! 以上是选题的一些方法。 我不知道“新闻学”包括那些,我当时FD新闻系毕业,囊括了广告、广播电视、传播等等; 题目的话,今年比较推荐,“灾难报道”,以及”娱乐节目的现状及未来”(推荐阅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当然,数十年不变的题目,可以是“民生新闻”一类。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安徒生童话人物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童话作家。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孩子的口吻把他独特的经历和自觉的感受透过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记录下来,尽管他也创作过戏剧,散文,小说并且还是一位诗人,但正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说的,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他成了公认的“现代童话之父”。《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孩子,在安徒生童话被翻译到中国来的这百年时间里,哪个人没读过安徒生的一两篇童话,聆听这位大师讲述美好的故事?现在,在我二十一岁的时候,重读了安徒生的童话,能感受到童话里的很深刻的涵义:一些无奈的批判,一些美好的畅想,一些表达,一些寄托。尤其在安徒生的后期童话中。那些童话更像散文或诗。作家从心所欲的写作,用童话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我喜欢阅读他前期的那些更符合儿童口味的作品,愿意沉溺于文本所表现的描写丰富离奇,叙述平静美好的故事里。文本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者表达想表达内容的窗口,现对安徒生童话的文本的描写和叙述的一些特点分别做一下分析。一一、诗意浓重。安徒生的童话优雅,浪漫,多情善感,充满古典诗意美。 安徒生是一个诗人,他生性敏感,感情丰富和纤细,所以他的童话都像一部优美的诗篇。尤其是对景物现状的描写,那是一种近乎唯美的描写。例如《丑小鸭》的开头一段的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色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得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莒的大叶子。这是一幅色彩明丽,朴素悠闲的乡村风景画。这里的美景是多么美,这个乡下多么宁静,这是个幸福的地方。读者甚至能联想谁会和鹳鸟生活在一起,并和它们噜嗦埃及话。这就是诗中所含的意蕴,也正是安徒生魅力的所在,安徒生把诗溶入到他所要描写的东西中,使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中,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他童话所散发的幸福的感觉。这样的写法是安徒生性情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吻合儿童的心理,并能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审美引导。这是安徒生争取下一代的间接表现。 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安徒生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它们有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他在旅途中写作,他到过的地方给他的印象被写作在他的故事中。他的家乡丹麦地处于北欧,所以他在《雪女王》中描写的女王的宫殿就很有北欧的气息:那座宫殿的墙是积雪砌成的,门窗都是刺骨的寒风。宫殿里有一百多个厅堂,全是用雪共堆起来的,最大的那个厅堂方圆足够有好几丹麦里路。强烈的北极光把它照得通亮,这些厅堂那么大,那么空荡荡的,那么明亮,那么寒冷。北欧有雪女王的神话传说,那个美丽而冷酷的白雪女王住的地方,有北极光的照耀和极富特色的宫殿样式,那是北欧所特有的,也正是安徒生在这个地方写到的。就像我们熟知的圣诞老人是一个北欧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一样,雪和北极光是北欧印象中独有的。作地方特有的让人极易联想到它本身的描写来表现童话所处的社会环境,描写就自然、不繁冗。用特定存在的地方影射童话背景,使描写不会显得大而无当,会很充实,让人更容易接受。安徒生把他去过的地方的特点总结起来,作典型的描写,既增长了读者的知识,又充实了他的故事。三、运动感强。安徒生描写的东西很有生气,它是有生命的、活的。《海的女儿》是描写精彩的一篇。当安徒生描写海的王宫时,他说:那座王宫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窄长而尖顶的哥特式窗户上嵌着最明净的琥珀,屋顶上饰满了一只只带壳的扇贝,它们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一开一合,那真是美不胜收的奇观异景。 因为每只扇贝的贝壳里都含着一颗珍珠,王后的王冠上只要点缀上哪怕是一颗这样的珍珠,就会价值连城了。安徒生描写的海底的宫殿,比较任何其他任何对海底的描写,都不缺乏华美和壮观,因为在描写的最后,作家顺口说,王后的皇冠上只要点缀上哪怕是一颗这样的珍珠,也会价值连城的。安徒生的一个亮点是它让人更容易接受是海底的宫殿。那个宫殿是活的,安徒生在屋顶上“放”上带壳的扇贝,并且随着海水的一开一合,足以让人感受到那个宫殿的灵性和宫殿的生机。童话的基本特点就是活,什么东西都是活的,而安徒生在所有的细节中都做到了。所以安徒生的童话更符合了儿童活泼的天性。四、擅长于把描写表现得完美。把《海的女儿》中写小美人女的五个姐姐出海的情景作比较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安徒生把五个姐姐出去所看到的景色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真实得好像他也在她们中间一样。安徒生没有因为描写大量同等景物困难而忽略带过姐姐出海看到的情景,或者只作一个笼统的描写。因为孩子们喜欢听那样细致的故事,孩子们总喜欢追根溯源,安徒生为了不使内容重复和单调,分别把故事安排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大姐看到月光底下城市繁荣的景象,并听到了教堂的钟声。二姐遇到了太阳沉没前那一刻海面上的美景,她还看到了野天鹅。三姐看到河岸上的情景,四姐看到一般时候海面上的景象,但安徒生把这描写得很有趣。五姐看到冬天的海面还有暴风雨的来临。这样的描写把整个童话衬托得生动起来,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也不使成年人乏味。二安徒生的叙述很独特,犹如喝珍珠奶茶,冷不丁的,你就会吃到一颗“珍珠”,你会有突然的惊喜,也会有片刻的惊诧, 但他的存在是合理的,而且具有必要性,童话的特点由此显现,我们在品评后也觉得那有趣极了。一、注意细枝末节的作用。《火绒盒》开始写士兵打仗回来:一个士兵迈着行军般的步伐沿着大路走来,“一、二、一、二……”他肩上背着背包,腰上挂着腰刀,刚刚打完仗归来,此刻正在回家的路上。如果让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就会简单地说下“一个肩上背着背包,腰上挂着腰刀的士兵打完仗正归家去哩。”安徒生加上了“一、二、一、二”使整个句子由于这几个数字活泼起来,我们能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在路上来了个大兵,他大步的走,走得一本正经,让人忍俊不禁。儿童不就是那样的思维的吗?小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课间十分钟》的小作文,我们在开头都这样写“嘀铃铃,嘀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走进教室”“嘀铃铃”与“一、二、一、二”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幼时心性,儿童的天真烂漫,到青年时已不在清晰。而安徒生在而立之年仍然保持着那份童心,不怪乎是公认的“老小孩”,很是让人敬佩。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语句,它们都很随意,并透露出几许幽默。比如《碗豆上的公主》“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哗哗地往下淌,从她的鞋帮里流进去,又从鞋跟里淌出来。她说她是一位公主。”《夜莺》“你们都知道在中国,皇帝是中国人,他周围的人也是中国人。”他的叙述就是这样的。看这句话,是不是能起什么,比如鲁迅先生《月夜》文中的开头“我的小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还是枣树。”周作人先生是安徒生的推崇者,鲁迅先生怕是也感染了一些。 二、摒除世俗的一切规则,口气完是天真的,单纯的。比如在《火绒盒》里有这样的对话‘“晚上好,当兵的,你的马刀是多么锋利,你的背包多么的在,你是个真正的士兵”,所以你要多少钱就可以得到多少钱。”“那么谢谢你,老巫婆。”’士兵说道。我们潜意识会认为士兵不够礼貌,看这个士兵的回答“老巫婆”多多少少有些贬意,尽管她的确是个巫婆而且又丑恶。孩子们不会在意这些,他们是完全自然的。就像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称呼长辈都是直呼其名,并以之为乐一样。安徒生构建的社会里不在乎社会的规则,那里也没有等级。如《火绒盒》的结尾‘所有的人们都一齐呼喊道“小当兵的,你才是我们的国王,你娶了那位美丽的公主吧!”’称呼即将成为国王的人为“小当兵的”难以想象,但是孩子们不管,安徒生也很乐意的不管,这样的例子童话里到处能找到。这正体现了安徒生的一些原则,他自己的一套原则,童话的原则。三、很好的处理了杀戳的场面,在这个难以容纳杀的孩子的天地里,安徒生任性的表现了杀,但我们仍能感到他对杀的拒绝。《火绒盒》“士兵把她的脑袋砍下来,她就倒在地上了”周作人评道,写一件杀人的事,如此直接爽快又残酷,又天真,又漫烂,真可称无上的技术。童话中还有其他“血腥”场面的镜头。《沼泽王的女儿》“有一个强盗挥舞着铁锤砸到他的头上,把他的前额砸碎了,鲜血和脑浆飞溅起来,神父倒下来就死掉了”,够血腥和“少儿不宜”的了,但安徒生不忌讳,他只是率性的地写了一个本来就存在的现实。安徒生的另一种死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的死去”。 但也反映了安徒生的一个倾向:她(老祖母)把小女孩抱到怀里,她们祖孙俩被笼罩在欢乐和光亮里。她们飞升起来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飞向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她们和上帝在一起。第二清晨,寒气袭人的时刻,小女孩倚坐在那两幢房子的角落里,双颊红通通的,嘴角上挂着微笑。她死了,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冻死的,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到的只是一具小小的尸体。还有《海的女儿》最后:小美人鱼举起自己明亮的双手伸向上帝的太阳,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在那大海船上,这时候又人声鼎沸起来,人们在来回奔走不停。她看见王子带着他美丽的新娘在到处寻找她,他们悲伤地凝视着海面上噗噗冒泡的泡沫,似乎他们觉察到她已经纵身投入大海的波涛中去了。每次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想哭泣的感觉,这样的结局太残酷了,美好和死亡联在一起的时候总让人感到万分的悲伤。安徒生没让天使来拯救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也没有打破美人鱼变成泡沫的规则,这是安徒生的特色,尽管我们大人不忍看到。童话故事面对的是关键的“下一代”,它的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安徒生童话无疑是合格的,他深受儿童们的喜欢。安徒生的童话的文本成功的反映了安徒生想要说的,并把它们表现得更加的出色,更凸显了这位伟大的童话大师的魅力。

谢谢你的关注《海的女儿》可以说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最佳之作,在各个方面上都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我以一个热爱童话读者的身份来简单描述一下写作特点:语言朴实但是十分优美,而且十分自然,就像是把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一位美丽的人鱼公主缓缓地映在了你的脑海里,让人十分感动。而故事情节本身虽然说不是跌宕曲折,但是十分符合童话的特点,婉转流畅,一步一步道来让人内心充满感动。我们感动的不仅是那位小美人鱼,还有她身上的那种“人”的气质,我想,这也是安徒生最想塑造的人物品质吧。海的女儿内容简介海底居住的最美丽的小公主在十五岁生日之际被获准升到海面看世界。刚巧发生海难,小人鱼看到一位年轻王子从难船中落水,就要奄奄一息,她奋不顾身,救了王子的命。她却因不属于陆地只得离开。王子醒来时看到的是另一位年轻姑娘,以为是恩人。小人鱼爱上了王子,也爱上了人类。她倾听祖母讲述人类那不朽的灵魂后,跑到可怕的海底女巫那里,以自己最宝贵的美妙嗓音换来毒药,喝下去后,就再也不是人鱼,也回不到海底----她的鱼尾变成能轻快地跳舞的双腿模样,每走一步却疼痛钻心。王子发现小人鱼有世界上最好的心,但无法忘记他那另一位“救命恩人”。小人鱼失去声音,使真相永沉海底。邻国美丽的公主是王子必须结婚的对象。午夜,船上的聚会气氛欢乐,婚礼即将举行。但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将使小人鱼灭亡。此刻,人鱼姐姐们带来她们美丽长发换来的女巫的剪刀和消息,“只要用刀刺中王子的心,就可以拥有鱼尾回到海底。”小人鱼却把刀抛入浪花,失去了生命,化成泡沫,飞入空中。

您好,安徒生童话的人物形象及评价:《安徒生童话》共有一百六十多篇,塑造出格不同的人物形象:《丑小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心灵的理想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描绘了一幅震撼心灵的悲惨画面,却又是这般美丽;《皇帝的新装》、《五颗豌豆》在揭露假恶丑的同时,又充满了喜剧讽刺的幽默感;《野天鹅》那出神入化的奇妙意境,洋溢着诗一般的抒情色彩。这些童话故事闪烁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会展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一、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1)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2)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3)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三、综述的内容要求1)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2)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3)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4)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四、综述的格式与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1)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2)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a.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b.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c.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a.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b.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c.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 "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d.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e.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四、写作步骤1)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b.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c.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2)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a.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b.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c.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d.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e.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f.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五、 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著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著。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a.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b.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2)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a.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b.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文献综述的写法与格式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三、注意事项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会展思路,我提供。

会展毕业论文提纲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的总称。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

一、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会展经济的界定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与国际接轨,科学地组织、经营展览会

1.展览会的项目决策、展览实施和展览形式

2.展览主办机构的组织模式

3.展览主办机构与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二)合理规划建造现代化会展中心

1. 展览馆位置

2.展馆的实用原则

3.展馆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改革管理体制、培育和完善展览业市场

1. 会展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四)以人为本,加快展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 会展业的人才需求

2.展览人才的培育措施

扩展阅读: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具体体现在:

第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不仅能集聚人气,而且能促进各大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获得优质资源。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着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业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神话",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要生存和提升竞争力,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协作,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离不开会展业的支持和助力。其中会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会展经济能服务于和增强城市面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所以,会展经济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办展活动的增多,会展业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

第五,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会展紧扣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宾馆、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大型和专业性会展往往是产品或技术市场占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 索引序列
  • 会话分析毕业论文
  • 会话分析论文文献
  • 话语分析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安徒生童话人物分析
  • 会展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