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爱Mr彬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是安徒生。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是安徒生的母亲。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①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3.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句式变化】 一、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二、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内容提要】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4节):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第5—11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第三段(第12、13节):讲小女孩死了。 【中心思想】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扩展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2.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磨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磨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3.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复古猫小懒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童话作家。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孩子的口吻把他独特的经历和自觉的感受透过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记录下来,尽管他也创作过戏剧,散文,小说并且还是一位诗人,但正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说的,如果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他成了公认的“现代童话之父”。《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孩子,在安徒生童话被翻译到中国来的这百年时间里,哪个人没读过安徒生的一两篇童话,聆听这位大师讲述美好的故事?现在,在我二十一岁的时候,重读了安徒生的童话,能感受到童话里的很深刻的涵义:一些无奈的批判,一些美好的畅想,一些表达,一些寄托。尤其在安徒生的后期童话中。那些童话更像散文或诗。作家从心所欲的写作,用童话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我喜欢阅读他前期的那些更符合儿童口味的作品,愿意沉溺于文本所表现的描写丰富离奇,叙述平静美好的故事里。文本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者表达想表达内容的窗口,现对安徒生童话的文本的描写和叙述的一些特点分别做一下分析。一一、诗意浓重。安徒生的童话优雅,浪漫,多情善感,充满古典诗意美。 安徒生是一个诗人,他生性敏感,感情丰富和纤细,所以他的童话都像一部优美的诗篇。尤其是对景物现状的描写,那是一种近乎唯美的描写。例如《丑小鸭》的开头一段的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色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得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莒的大叶子。这是一幅色彩明丽,朴素悠闲的乡村风景画。这里的美景是多么美,这个乡下多么宁静,这是个幸福的地方。读者甚至能联想谁会和鹳鸟生活在一起,并和它们噜嗦埃及话。这就是诗中所含的意蕴,也正是安徒生魅力的所在,安徒生把诗溶入到他所要描写的东西中,使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中,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他童话所散发的幸福的感觉。这样的写法是安徒生性情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吻合儿童的心理,并能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审美引导。这是安徒生争取下一代的间接表现。 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安徒生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它们有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他在旅途中写作,他到过的地方给他的印象被写作在他的故事中。他的家乡丹麦地处于北欧,所以他在《雪女王》中描写的女王的宫殿就很有北欧的气息:那座宫殿的墙是积雪砌成的,门窗都是刺骨的寒风。宫殿里有一百多个厅堂,全是用雪共堆起来的,最大的那个厅堂方圆足够有好几丹麦里路。强烈的北极光把它照得通亮,这些厅堂那么大,那么空荡荡的,那么明亮,那么寒冷。北欧有雪女王的神话传说,那个美丽而冷酷的白雪女王住的地方,有北极光的照耀和极富特色的宫殿样式,那是北欧所特有的,也正是安徒生在这个地方写到的。就像我们熟知的圣诞老人是一个北欧的人物形象的代表一样,雪和北极光是北欧印象中独有的。作地方特有的让人极易联想到它本身的描写来表现童话所处的社会环境,描写就自然、不繁冗。用特定存在的地方影射童话背景,使描写不会显得大而无当,会很充实,让人更容易接受。安徒生把他去过的地方的特点总结起来,作典型的描写,既增长了读者的知识,又充实了他的故事。三、运动感强。安徒生描写的东西很有生气,它是有生命的、活的。《海的女儿》是描写精彩的一篇。当安徒生描写海的王宫时,他说:那座王宫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窄长而尖顶的哥特式窗户上嵌着最明净的琥珀,屋顶上饰满了一只只带壳的扇贝,它们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一开一合,那真是美不胜收的奇观异景。 因为每只扇贝的贝壳里都含着一颗珍珠,王后的王冠上只要点缀上哪怕是一颗这样的珍珠,就会价值连城了。安徒生描写的海底的宫殿,比较任何其他任何对海底的描写,都不缺乏华美和壮观,因为在描写的最后,作家顺口说,王后的皇冠上只要点缀上哪怕是一颗这样的珍珠,也会价值连城的。安徒生的一个亮点是它让人更容易接受是海底的宫殿。那个宫殿是活的,安徒生在屋顶上“放”上带壳的扇贝,并且随着海水的一开一合,足以让人感受到那个宫殿的灵性和宫殿的生机。童话的基本特点就是活,什么东西都是活的,而安徒生在所有的细节中都做到了。所以安徒生的童话更符合了儿童活泼的天性。四、擅长于把描写表现得完美。把《海的女儿》中写小美人女的五个姐姐出海的情景作比较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安徒生把五个姐姐出去所看到的景色作了非常细致的描写,真实得好像他也在她们中间一样。安徒生没有因为描写大量同等景物困难而忽略带过姐姐出海看到的情景,或者只作一个笼统的描写。因为孩子们喜欢听那样细致的故事,孩子们总喜欢追根溯源,安徒生为了不使内容重复和单调,分别把故事安排到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大姐看到月光底下城市繁荣的景象,并听到了教堂的钟声。二姐遇到了太阳沉没前那一刻海面上的美景,她还看到了野天鹅。三姐看到河岸上的情景,四姐看到一般时候海面上的景象,但安徒生把这描写得很有趣。五姐看到冬天的海面还有暴风雨的来临。这样的描写把整个童话衬托得生动起来,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也不使成年人乏味。二安徒生的叙述很独特,犹如喝珍珠奶茶,冷不丁的,你就会吃到一颗“珍珠”,你会有突然的惊喜,也会有片刻的惊诧, 但他的存在是合理的,而且具有必要性,童话的特点由此显现,我们在品评后也觉得那有趣极了。一、注意细枝末节的作用。《火绒盒》开始写士兵打仗回来:一个士兵迈着行军般的步伐沿着大路走来,“一、二、一、二……”他肩上背着背包,腰上挂着腰刀,刚刚打完仗归来,此刻正在回家的路上。如果让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就会简单地说下“一个肩上背着背包,腰上挂着腰刀的士兵打完仗正归家去哩。”安徒生加上了“一、二、一、二”使整个句子由于这几个数字活泼起来,我们能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在路上来了个大兵,他大步的走,走得一本正经,让人忍俊不禁。儿童不就是那样的思维的吗?小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课间十分钟》的小作文,我们在开头都这样写“嘀铃铃,嘀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走进教室”“嘀铃铃”与“一、二、一、二”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幼时心性,儿童的天真烂漫,到青年时已不在清晰。而安徒生在而立之年仍然保持着那份童心,不怪乎是公认的“老小孩”,很是让人敬佩。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语句,它们都很随意,并透露出几许幽默。比如《碗豆上的公主》“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哗哗地往下淌,从她的鞋帮里流进去,又从鞋跟里淌出来。她说她是一位公主。”《夜莺》“你们都知道在中国,皇帝是中国人,他周围的人也是中国人。”他的叙述就是这样的。看这句话,是不是能起什么,比如鲁迅先生《月夜》文中的开头“我的小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还是枣树。”周作人先生是安徒生的推崇者,鲁迅先生怕是也感染了一些。 二、摒除世俗的一切规则,口气完是天真的,单纯的。比如在《火绒盒》里有这样的对话‘“晚上好,当兵的,你的马刀是多么锋利,你的背包多么的在,你是个真正的士兵”,所以你要多少钱就可以得到多少钱。”“那么谢谢你,老巫婆。”’士兵说道。我们潜意识会认为士兵不够礼貌,看这个士兵的回答“老巫婆”多多少少有些贬意,尽管她的确是个巫婆而且又丑恶。孩子们不会在意这些,他们是完全自然的。就像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称呼长辈都是直呼其名,并以之为乐一样。安徒生构建的社会里不在乎社会的规则,那里也没有等级。如《火绒盒》的结尾‘所有的人们都一齐呼喊道“小当兵的,你才是我们的国王,你娶了那位美丽的公主吧!”’称呼即将成为国王的人为“小当兵的”难以想象,但是孩子们不管,安徒生也很乐意的不管,这样的例子童话里到处能找到。这正体现了安徒生的一些原则,他自己的一套原则,童话的原则。三、很好的处理了杀戳的场面,在这个难以容纳杀的孩子的天地里,安徒生任性的表现了杀,但我们仍能感到他对杀的拒绝。《火绒盒》“士兵把她的脑袋砍下来,她就倒在地上了”周作人评道,写一件杀人的事,如此直接爽快又残酷,又天真,又漫烂,真可称无上的技术。童话中还有其他“血腥”场面的镜头。《沼泽王的女儿》“有一个强盗挥舞着铁锤砸到他的头上,把他的前额砸碎了,鲜血和脑浆飞溅起来,神父倒下来就死掉了”,够血腥和“少儿不宜”的了,但安徒生不忌讳,他只是率性的地写了一个本来就存在的现实。安徒生的另一种死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的死去”。 但也反映了安徒生的一个倾向:她(老祖母)把小女孩抱到怀里,她们祖孙俩被笼罩在欢乐和光亮里。她们飞升起来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飞向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她们和上帝在一起。第二清晨,寒气袭人的时刻,小女孩倚坐在那两幢房子的角落里,双颊红通通的,嘴角上挂着微笑。她死了,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冻死的,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到的只是一具小小的尸体。还有《海的女儿》最后:小美人鱼举起自己明亮的双手伸向上帝的太阳,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在那大海船上,这时候又人声鼎沸起来,人们在来回奔走不停。她看见王子带着他美丽的新娘在到处寻找她,他们悲伤地凝视着海面上噗噗冒泡的泡沫,似乎他们觉察到她已经纵身投入大海的波涛中去了。每次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想哭泣的感觉,这样的结局太残酷了,美好和死亡联在一起的时候总让人感到万分的悲伤。安徒生没让天使来拯救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也没有打破美人鱼变成泡沫的规则,这是安徒生的特色,尽管我们大人不忍看到。童话故事面对的是关键的“下一代”,它的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安徒生童话无疑是合格的,他深受儿童们的喜欢。安徒生的童话的文本成功的反映了安徒生想要说的,并把它们表现得更加的出色,更凸显了这位伟大的童话大师的魅力。
寳呗颖1
谢谢你的关注《海的女儿》可以说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最佳之作,在各个方面上都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我以一个热爱童话读者的身份来简单描述一下写作特点:语言朴实但是十分优美,而且十分自然,就像是把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一位美丽的人鱼公主缓缓地映在了你的脑海里,让人十分感动。而故事情节本身虽然说不是跌宕曲折,但是十分符合童话的特点,婉转流畅,一步一步道来让人内心充满感动。我们感动的不仅是那位小美人鱼,还有她身上的那种“人”的气质,我想,这也是安徒生最想塑造的人物品质吧。海的女儿内容简介海底居住的最美丽的小公主在十五岁生日之际被获准升到海面看世界。刚巧发生海难,小人鱼看到一位年轻王子从难船中落水,就要奄奄一息,她奋不顾身,救了王子的命。她却因不属于陆地只得离开。王子醒来时看到的是另一位年轻姑娘,以为是恩人。小人鱼爱上了王子,也爱上了人类。她倾听祖母讲述人类那不朽的灵魂后,跑到可怕的海底女巫那里,以自己最宝贵的美妙嗓音换来毒药,喝下去后,就再也不是人鱼,也回不到海底----她的鱼尾变成能轻快地跳舞的双腿模样,每走一步却疼痛钻心。王子发现小人鱼有世界上最好的心,但无法忘记他那另一位“救命恩人”。小人鱼失去声音,使真相永沉海底。邻国美丽的公主是王子必须结婚的对象。午夜,船上的聚会气氛欢乐,婚礼即将举行。但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将使小人鱼灭亡。此刻,人鱼姐姐们带来她们美丽长发换来的女巫的剪刀和消息,“只要用刀刺中王子的心,就可以拥有鱼尾回到海底。”小人鱼却把刀抛入浪花,失去了生命,化成泡沫,飞入空中。
优异空间
您好,安徒生童话的人物形象及评价:《安徒生童话》共有一百六十多篇,塑造出格不同的人物形象:《丑小鸭》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心灵的理想形象;《卖火柴的小女孩》描绘了一幅震撼心灵的悲惨画面,却又是这般美丽;《皇帝的新装》、《五颗豌豆》在揭露假恶丑的同时,又充满了喜剧讽刺的幽默感;《野天鹅》那出神入化的奇妙意境,洋溢着诗一般的抒情色彩。这些童话故事闪烁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在英文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论文类型是人物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Character Analysis Essay(人物分析论文)。这一类型的文章需要学生对人物角色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比较格林兄弟和安徒生兄弟其实是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童话作家。(格林1785~1863,安徒生1805~1875),由于同属于欧洲国家而安徒生又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语言学研究英语在香港的传播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希望对大
— 91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 , 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