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论文

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论文

关键词: 物流 成本管理 对策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 成本管理在物流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对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是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目前形势下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6年的提高到了2007年的,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物流服务逐步由单一运输向配送、仓储、包装、加工、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向供应链整合与一体化管理发展。同时,区域物流逐步整合,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由于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和对国内物流企业的保护不复存在,国外物流巨头将依托其国际网络和整体优势,加强对国内物流企业的收购和整合,以抢占国内高端物流服务市场和中小客户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45 406亿元,根据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社会物流总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计算出该指标为,而美国数十年来该指标一直保持在9%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物流成本的管理水平还很低。通过对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结构的分析,笔者发现它呈现以下特点:(一)运输成本呈加快增长态势2007年运输成本为24 708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二)保管成本增长较快2007年保管成本为14 943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三)管理成本稳步增长2007年管理成本为5 755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二、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基础设施落后和物流投资规模较小导致运输、保管成本过高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且布局也不合理,同时物流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这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交通瓶颈、物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在微观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无法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在宏观方面,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制约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需求,加大了物流行业企业的税负。(二)物流管理效率低下引起管理成本过高1.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10%左右,大大低于其他行业。同时,许多物流企业片面追求“大”和“全”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粗放式、低效的管理水平上。2.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以经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不重视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更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发布和物流技术的引进,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物流成本的核算存在明显缺陷我国目前企业财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四)物流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不成熟目前,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物流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 三、针对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对策面对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把探寻利润的目光转向以降低流通费用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高度重视,力图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优势。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国家应在目前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交通网络的规划,加快城际交通线路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构筑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等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可以采用多元投资渠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破行政限制、行业限制、所有制限制,在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种企业参与高标准、高效率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特别要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物流设施单一、投资分散或重复建设。加快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衔接,逐步建立商业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子商务平台,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为网络交易和结算提供法律保障。在整个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利用EDI、3G、RF、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采购、生产、仓储、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使各个节点能够有效地相互协作和无缝对接,构造出合理优化的物流供应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二)大力推广国家标准并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2007年5月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被专家誉为“填补了国内物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空白”,它为我国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手段,实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分析的跨越,使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物流成本支出,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成本的比较成为可能,对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化物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加强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标准尽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可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报告,并按照上述标准设计《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三)努力降低保管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目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降低保管成本: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采用ABC分类法,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划分为重点控制、一般控制、忽略控制三类,重点控制A类物流领域的成本发生源;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尽完善,如果它们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既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能力的关注,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予以支持,通过市场形成第三方物流或物流企业集团,达到规模效应,逐步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化。(四)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实施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使企业的采购、制造、市场营销、配送等功能分割,物流成本的计算、管理与控制分块进行,无法对成本进行权衡和控制。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各子系统间的运作,将物流成本的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包含在产品成本中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管理。也就是采取从战略以及全方位寻求并拓展成本控制的方法,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体现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同时,在物流活动中组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对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作业环节分析、挖掘成本动因,消除作业链中一切非增值作业,并融入战略管理思想,才能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主要参考文献】〔1〕 王丹惠.谈谈物流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07,(1).〔2〕 刘春霞.我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3〕 李卫忠.长株潭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4).〔4〕 隽娟.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07,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成本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的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想提升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他们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降低企业的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 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本文关于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实行效率化配送以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相信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20余年,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极广,涉及到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尤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 市场营销 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4]魏琳:《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中国信息报》,2003年3月11日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4. 浅谈快递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物流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第一节:物流、商流的概念,商物分离的概念,物流的分类 重点掌握 企业物流结构、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掌握 第二节:关于物流定义的说明 重点掌握 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特点,物流科学的性质。 理解 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第一节:物流系统及其存在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模式 理解 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掌握 第二节: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重点掌握 第三节:仓库的功能,仓储合理化的方法。 重点掌握 第四节:装卸搬运的概念及意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重点掌握

中俄物流比较研究论文

物流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生的服务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势不可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引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国际物流相关理论知识时,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提问引导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引导式教学方法都应该基于预习的质量上。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积极解决教师上课时设定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引导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分层教学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是层出不穷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国际物流课程分为三个模组实施教学计划:一是基础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二是巩固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良好的学生;三是提高教学模组,该模组适用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能力有问题就加以冷落,这样不利于分层教学地实施。

专案实践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现有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物流作业中的经验。专案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专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将学生置身于专案实践过程中,并让学生积极、独立完成专案中的各个任务。在完成相关专案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专案实践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际作战能力。专案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理论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中不能缺少实践教学,但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也应该进行改革。理论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性强并兼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进出口检疫、国际货物流通、进出口货物入境等相关知识时,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案例,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

国际物流课程会跟码头、口岸挂钩,但是某些学校并没有时间或者财力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参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港口、口岸实际工作情况,国际物流园区的工作情况,以此增加学生整体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流的实际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手段改革

考试手段的改革是国际物流课程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传统考试形式无疑是选择、填空、解答、名词解释等等。这种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死记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长进,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地提高。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就是要在考试中加入分析题、计算题、制作表单题等等,这种型别的题目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还可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考试不再是考试,物流问题离自己根本不遥远。

2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物流课程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地培养,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地改革,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增值税转型对物流产业税收影响的研究现状

增值税转型不但会影响到财政收入,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明显影响。卢锐、许宁2011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推迟固定资产投资[2]。胥佚萱、林志伟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投资[3]。夏红雨2009认为增值税转型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效应降低[4]。骆阳、肖侠2010通过研究发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对其实际的税负产生的影响不同[5]。李亚婕2011研究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增值税转型会降低增值税税额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所得税税额[6]。当前针对实行全面的增值税转型后对物流企业纳税波动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多数研究选取2009年全国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前的资料,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物流行业纳税造成的影响,并用增值税转型后的资料,采用逆向计演算法推算转型前的物流行业应缴税款,建立增值税转型影响物流企业纳税的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增值税转型对地方物流产业税收收入波动影响分析建模

[摘 要]在界定边境口岸物流类别的基础上,从口岸物流的概念出发,分析边境口岸物流的定义与内涵、特征、现状与问题、需求预测、发展模式、影响因素、规划与发展对策、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提出了边境口岸物流研究的四个发展趋势: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空间再造、区域效应及系统规划。 [关键词]边境;口岸物流;陆路边境大通关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023-03  作者简介:张必清(1977-),男,云南宣威人,昆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经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JD2011ZD25)。 一、边境口岸物流的分类 口岸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门户和窗口,包括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口岸进行分类(见表1)。 根据口岸的上述分类,口岸物流概括为三大类:港口物流、航空物流、边境口岸物流。本文研究的是边境口岸物流,包括沿边境线的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等陆路口岸物流。根据口岸功能及口岸物流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陆路跨国边境口岸。 二、我国边境口岸物流研究主要成果 1.口岸物流的概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前会长陆江指出:口岸物流是指口岸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口岸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口岸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口岸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口岸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口岸综合服务体系。但此定义中未突出口岸物流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的特点,同时也未阐述口岸物流的产生机理。由于口岸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交通运输、检查检验、供应服务、外贸及口岸综合管理等。口岸物流是一个综合物流网络,是口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口岸为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物流进行辐射,形成一个物流综合体系来进行运输、仓储和装卸等业务。 2.边境口岸物流的定义与内涵 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口岸物流的显著特点,也受边境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边境口岸物流是指利用边境口岸的地缘区位优势,以境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相互交换流通为基础,汇集于边境口岸,以边境口岸进出境的货物为服务对象,涵盖存储、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保税和通关等多个环节的物流活动。边境口岸物流不仅包括一般的集散、仓储和保税功能,而且还可以为进出口加工、境外营销、境外加工、会议展览等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江建能,2007)。而郁竹君(2006)则把边境口岸物流看作一个体系,给出了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概念,认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是以口岸为依托,结合口岸边贸、旅游、加工、生产、保税、金融和保险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口岸配送服务体系。并把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结构分为四层:物流基本功能层、物流功能载体层、物流企业层和政策管理层。这些定义都从边境口岸的特殊作用出发,认为其具备以边境口岸为依托的各种物流服务功能,但上述定义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种物流服务功能,即信息处理,它是物流服务最重要的功能及服务之一,尤其在口岸物流中,物流信息服务是实现大通关、大物流的关键。 3.边境口岸物流的特征 很多学者对边境口岸物流的特征进行了表述。江建能(2007)认为边境口岸物流具有五大特征:(1)与其他口岸相比,边境口岸交通条件较差;(2)中外边境口岸彼此相对应,缺一不可;(3)边境口岸物流活动涉及的管理机构较多且其设置位置也相对集中;(4)边境口岸的进出口货物多来源于内陆腹地,更多的是发挥着联系双边通道的作用;(5)通过边境口岸进口的多属于能源、原材料、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的多为轻纺、服装和农产品等。 王彦庆、江建能(2007)认为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边境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2)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大为改善;(3)边境口岸物流中心(园区)建设加快;(4)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化推进速度加快;(5)边境口岸物流一体化步伐加快。 冯祥、解琨(2009、2010)认为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四大特点:(1)边境口岸物流活动所涉及的管理机构多且相对集中;(2)边境口岸物流活动的集中度很高;(3)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很高的国民经济价值;(4)边境口岸物流效率对经济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边境口岸物流是指边境口岸利用其区位优势和先天的地缘条件,以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综合物流体系。从广义上说是指以边境口岸为中心,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整合边境口岸物流资源,结合边境口岸物流辐射的腹地范围,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将区域内外的各类货物或商品通过边境口岸从供应地向目的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合,根据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实现在边境口岸的通关、报检,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扩大边境口岸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进而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4.边境口岸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江建能、刘凯、王彦庆(2007)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边境口岸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详细阐述了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彦庆,江建能(2007)在分析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六个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思路、一体化要求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对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环境及趋势特征进行分析,其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对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基本构想,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我国对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全局中各边境口岸的层次和定位问题。 刘一霖(2008)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中俄边境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中俄边境物流及各口岸节点的功能定位。

成本收益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内容:成本分析是在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成本分析揭示了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确地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了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成本分析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正确选定适应新情况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对成本分析方法及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利用成本分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对成本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内容摘要:战略成本分析旨在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成为零售商自有品牌分析的重要角度和方法。本文着重介绍战略成本分析的适用过程,并提出了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的思路。 关键词:零售商 自有品牌 战略成本分析 价值链 目前,我国零售商在实施自有品牌战略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境。许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战略,在品种选择、设计制造、营销推广等许多方面和环节上存在着盲目性,缺少科学的分析,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竞争优势,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战略成本分析方法为企业创建竞争优势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思路。目前我国学者尚无从战略成本的角度对零售商自有品牌问题的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从战略成本分析的角度对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的战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对策建议。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征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创建竞争优势。对于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和弱点,但其可以拥有的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别具一格”,而且成本优势相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是极为重要的。可见,成本优势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从创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行为、相对成本地位、决定相对成本地位的因素以及取得持久的成本优势等方面的战略分析构成了企业战略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成本分析往往从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出发来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点,而没有从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迈克尔•波特曾尖锐指出:传统成本分析所依赖的会计制度常常妨碍战略成本分析;而且大多数成本研究都着眼于细枝末节,目光短浅。而战略成本分析基本特征是通过获取成本优势来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厂商的成本,它就具有成本优势。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如果企业成本优势的来源是竞争厂商难以照搬或模仿的,其持久性就会存在。企业如果向客户提供可以接受的价值水平,同时其成本优势又不为售价低于竞争厂商的需要所冲销,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效益。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六个步骤:确定适当的价值链,以分摊成本和资产;判断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十种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决定了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它们是:规模经济、学习和外溢效应、生产能力利用形式、联系、相互关系、联合、选择时机、独立于其它驱动因素的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因素;辨别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和产生成本差异的根源;通过控制成本驱动因素或重新配置价值链和/或下游价值链来制定降低相对成本地位的战略;确保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不会损害别具一格的形象,或者有意识地选择这种做法;检验降低成本战略的持久性。贯穿这六个步骤的指导思想是以竞争优势为内涵的成本优势分析,而这正是战略成本分析与一般成本分析的不同之处。 由于价值链是这一分析框架的基础,因而对于不同的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的内容必然有所不同。零售商价值链不同于制造商价值链、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不同于零售商经销的制造商品牌价值链,因而具有其特殊的战略成本分析内容。本文所关注的是经营制造商品牌还是零售商生产经营自有品牌,因而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分析着重的是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价值链与战略成本分析。 战略成本分析的基础内容 价值链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与本企业的价值链不相同,那么两条价值链的内在效率将会决定相对的成本地位。当企业的价值链与竞争对手相同时,则该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就取决于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地位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企业在逐个估计共同性的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之后,把它们和不同活动的相对成本累计起来以决定全面的成本地位。 确定价值链是战略成本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基础。价值链把企业分解为战略上相互联系的活动,以了解成本行为、成本地位、现有的和潜在的成本驱动因素;企业通过比其他竞争厂商较低的成本进行这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活动而取得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实际上是基于制造商的生产活动而提出的所谓通用价值链。这里本文在借鉴波特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价值链模型。 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把自有品牌的总价值展开,它由价值活动和差额所组成。价值活动是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经营中所进行的在物质形态上和技术上都界限分明的活动,这些是零售商创造出对客户有价值的自有品牌产品的组成要素。价值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指生产经营自有品牌的实质性活动,主要包括自有品牌的开发设计、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物流过程和销售促进等。这些活动与自有品牌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有关,是自有品牌的基本增值活动。辅助活动是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主要包括零售商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融资投资等。差额是自有品牌总价值和进行价值活动的成本总和之间的差。 在零售商经销制造商品牌的价值链中,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开发设计、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等活动将被商品采购所取代,辅助活动的内容也会不同。可见,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与零售商经销制造商品牌的价值链是有差异的。战略成本分析的目的正式要通过对这两个价值链的成本分析,确定能够为零售商带来成本优势的价值链,最终使零售商在品牌经营中具有竞争优势。 基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战略成本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自有品牌商品比一般同类商品价格低30%。国内连锁店自有品牌的价格大多低于同类产品的10%-20%左右。在建材市场中,因为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有的建材超市中自有品牌商品低于市场价近五成。低价格是目前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受消费者青睐的首要因素。据调查,22%的购物者选择“低价格”为主要购买因素,15%的受访者认为“高品质”为主要购买因素,其次为“促销活动”(占13%)及“广泛的选择范围”(占10%)。要实现“低价”与“差额”的并存,低成本是前提和基础,因此,价格优势的实质正是成本优势。 在确定自有品牌价值链的基础上,需要判断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与自有品牌价值链相对应,每种价值活动的驱动因素包括自有品牌开发设计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生产资料购买中的产业交易成本、自有品牌商品生产制造成本、商品物流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等。这些成本驱动因素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作用的两种形式是相互加强和相互对抗。比如有效的品牌开发设计有助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降低,物流过程的合理组织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销售价格,从而降低促销等销售成本;但有时又会出现相互对抗的情况,比如有效开发设计带来物流成本降低的前提可能是较高的开发设计成本等。 当然,成本地位的关键是成本对比,即自有品牌累计成本与经销制造商品牌的累计成本的比较。由于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开发设计、产业交易、生产制造等活动是对经销制造商品牌价值链中的商品采购活动的替代,因此前者的累计成本应低于后者的成本;如果高于后者,则自有品牌价值链中其它活动必须以更大的幅度实现低成本运作,从而使零售商自有品牌在总体累计成本方面处于相对有利的成本地位,而这正是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分析的核心。 获取相对有利成本地位的两种主要方法是控制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新配置价值链。从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零售商自有品牌价值链中的相对较低的成本主要来自于物流成本的节约与交易成本及销售推广成本的节约。在物流成本方面,自有品牌商品从生产到上架过程中的诸多物流环节得到最大程度的简约,精益物流被成功地实施,从而使得产品相应地减少了许多运输与储存等物流成本。从交易成本看,自有品牌商品省却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中间交易环节,大大节省了商品搜寻、信息搜寻、商品鉴别、谈判签约、履行合同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再加上借助零售商的服务品牌,商品上市减少了前期的广告宣传投入,节省了零售商的市场推广费用,节省了广告费等与顾客之间的交易成本。这样,自有品牌的价格就会比经销制造商品牌处于比较有利的成本地位。 零售商自有品牌创建思路 在零售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发展自有品牌,仍然应该成为我国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但是在推行进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实施。基于以上的战略成本分析,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商品品种的合理研发 商品品种的开发设计是创建自有品牌的第一步,一些零售商拥有专门的研究设计部门,负责确定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例如在Marks & Spencer公司,有200多人在它的食品研究设计实验室工作。由于涉及到成本问题,所以创建自有品牌的起步阶段,企业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商品品种的选择上要充分分析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与经销制造商品牌的成本地位,在战略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品种,进行自有品牌开发。 自有品牌的合理定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同类品牌商品相比的定位。欧美一些零售商只有在一个新的自有品牌至少符合、最好超过消费者产品测试中的最好品牌时才会推出。二是自有品牌的定位与企业定位的一致性。当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价格竞争时,零售商自有品牌被广为利用来宣传商店的低价定位。当零售商更加重视质量和服务,市场定位发生改变时,零售商更加重视其自有品牌的质量,因而需要对自有品牌的成本地位重新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制造方式的合理选择 进入了自有品牌商品的制造阶段后,有以下两种制造方式可供选择:自设生产基地,其特点是生产者附属于零售商,协调性好;但需要零售商具备充足的人力和财力,可能会增大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委托生产商制造,即所谓定牌生产函数。这时,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关系较为松散,合作关系不稳定。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零售企业可以节约生产制造设备方面的成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制造商。 商品的合理促销 随着自有品牌建设的深入,在广告促销方面应有相应的投入。在自有品牌调查中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态度有所不同。例如,在同样未做任何品牌宣传的情况下,在被问及是否愿意购买超市品牌一次性纸杯时,的顾客选择愿意;而去屑洗发水的比重仅为25%。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当零售商极力主张低价策略时,他们的自有品牌的包装是功能型的和粗糙的。现在,零售商认识到自有品牌包装是一个“不会讲话的说客”,注重自有品牌的包装,通过改善包装,既满足了产品功能要求,同时也提升了自有品牌商品的质量形象。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帮你在湖南大学论文库中找到了: 资本成本决策研案探讨 [内容摘要]资本成本是推正业多筹措和使用资金付出的代价?资本指债权人和股东提供长期资本源,所以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核心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去了解一个企业的资本成本究竟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很显然,从对企业的资本成本的估算与计量中就可以得到资本成本是筹资与投资决策的重要概念。从资本成本与筹资和投资可分析得到.最佳资本结构是资本结构决策的标准和依据.所以资本成本在财务上有重大的意义。资本成本资策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往往要付出代价。在这里,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即为“资本成本”。资本特措由债权人和股东提供的长期资源,包括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一、资本成本有许多种计量形式: 在此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个别资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储款成本,债务成本等,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权平均成本。首先:我们要了解:资本成本也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相对数表示成本率。公式K D(使用费用) 资本成本,用百分率表示 =(P筹资总额-F筹资费用) × 100% D(使用费用) =P筹资总额1-F筹资费用率=筹资费用 筹资数额 其次:资本成本的估算:资本成本按估算对象分为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是按各种长期资本的具体筹资方式来确定的成本,它进一步细划为借款成本,债务筹资成本,股票筹资成本优先股与普通股,留存收益成本等。而综合成本则是对上述各项目成本,按比厘加权来估算的企业资本成木,它是从总体上估算成本。个别资本成本由于企业资本从性质上分为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两大类,且这两类在资本成本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也可分为债务或成本与股权资成本两类。1、债务成本。债务成本包括长期储款成本,债务筹资成本。由于债务的利息均在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为:利息×(1-税率),具体分述为:①长期储款成本:公式 K=IL(1-T) L(1-F) ×100% 或K= IL(1-T)×100%K—长期储款成本 IL—长期储款年利息 L—长期储款总额,即储款本金T—企业所得税 KL—储款年利率 F筹资费用率②债务成本。债务成本与储款成本主要差别在于:一是其筹资费用较高,因此不能忽略不计,二是债务发行价格与其面值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在计算时按预计发行的价格的定价方法来确定其资本成本,从财务含义上也就是先确定该债务的投资报酬章(内含报酬率IRR)然后确定其资本成本:例:某公司在筹资前根据市场预测,该发行一种面值为1000元,票面年利率为,20年前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务,每张债券在扣除发行费用店,按现实发行价格确定筹资净额为980元,则利用债券佰价模型可得: 20P0=980=∑ 1000× 1000 T=1 (1+k ) t + (1+k )20 求得内含报酬率为k=8%则该债券成本:KB=K×(1-T)=8%×(1-33%)= 2、股权资本成本或权益成本:权益成本包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由这类资使用费用均从税后支付,因没有本税功能。(1)、优先股成本。 DP KP= PD(1-f) ×100%KP—优先股成本 DP—优先股年股息 等于优先股面额×固定股息率PP—优先股筹资总额按预计发行价格计算。(2)普通股成本。从理论上看,股东投资期望收益率RP为公司普通股成本。在计算时,常常将此做为计算的依据,主要采用股利折现法和风险收益调整法。股利折现法: D1 KE= PE(1-f) +9KE—普通股成本 D1第一年的预计股利额 g —普通股股利预计年增长率Pg_—普通股筹资总额,按发行价格算。风险收益调整法:投资总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贴补率3、留存收益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的税后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成本是内含性的而排外显性的不能因为留存收益筹资没有资在的股利付出,就认为它没有成本。由于变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为进行筹资决策,就要计算确定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总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是推企业全部长期资本成本的总成本,通常以各种资本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功权平均确定它又称加权平均成本。用公式表示:Kw=∑(ki×wi)资本成本它包括筹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份:①筹资费用推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如向银行储款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债券等而支付的发行费用等。②使用费用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股东支付股利,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向债券持有者支付债息等。二、资本成本的性质:①从资本成本的价值属性看,它属于投资收益的再分配,属于利润范畴。资本成本的生产是由资本所有权与使用者的分离,它属于资本使用者向其所有者或中介人支付的费用,构成资本所有者或中介人的一种投资收益。尽管资本成本属于利润范畴,但在会计核算中,有的资本成本是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如利息,有的则作为利润分配项目,如股息。②从资本成本的计算与应用价值看,它属于预测成本,计算资本成本与其说是一种计算,倒不如说是一种预计和预测。预计资本成本的目地在于通过成本大小的比较来规划筹资方案,因此,规划方案在前,实施方案在后,作为规划筹资方案的一种有效手段,预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成本,有利于降低未来项目的投资资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资本成本预计是规化筹资方案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相应地,其计算结算也为预测数。由上: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私使用资本所付出的牺牲或代价。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筹资方看属于成本。从报筹方看,则属于投资要收益必要报酬,也还是这一理由,企业在筹资时,往往将资本成本作为衡量项目是滞可行的主要财务依据,即表现表现为贴现率或项目最低可接受收益率。所以说:资本成本是筹资与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概念,因此,首先: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所括股东和债权人)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资本成本是投资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二、了解一些相关的根含(一)筹员:就是筹集正业所需资金。严格地说,它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涸取资本反涸资本结构的需要,通日筹渠道和资本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果地筹集企业所需资本金的财务行为。2、筹资规模: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前,必须制定生相应的筹资计划与筹资策略筹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筹资总额。一、投资是将财力投放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形为。2、投资特点:①投放的对象性②时机的选择性③经营的上的预付性④目标上的收益性⑤收益的不确定性⑥资产上的专用性3、投资的目地:财务活动最主要的目地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财务角度具体包括1取得投资怀益2降低投资风险3承当社会义务。三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便加平均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在时的资本结构。其判断标准有三个:第一、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财富,能便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第三、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并便资本具有弹性。其中,加权资本成本最低5上是其主要目标。由此可看主,最佳资本结构是资本结构决策的标且和依据。它主要从价值角度考虑是否与财务管理目标一致,在实际运用于演化利最大或成本最小。因为资本结构具有弹性,财务风险及其相关成本筹因素,所有很多时候资本结构需要进行调整。1、影响资本结构变动的因素①企业因素:管理者的风险态度:企业获利能力;企业经济增长。②环境因素:银行筹金融机构的态度。信和评估机构的意见;税收因素;行业差别。2、资本结构调整的原因:①成本过高②风险过大③弹性不足④约来过严3、资本结构调整的方法①存量调整:在债务资本过高时,将部份资本转化为产权资本;在债务资本过时将长期债务收况或提前归还,同时筹集相应的股权资本额;在肢权资本过高时通过减资并增加相应的负债额,调整资本结构。②增量调整:在债务资本过高时通过追加股权资本投资改善资本结构;在债务资本过低时,通过追加负债筹资规模提高负债筹资比例;在股权资本过低时,可通过追加负债筹措股权资本扩大投资,提高股权资本比重。③减量调整:在役权资本过高时,通过减资来降低其比重:在债务资本过高时,利用税后留存归还债务,用以减总资产,并相应减少债务比重。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在筹资管理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总是面对选择而言的。资本结构决策是面对股权资本与负债资金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而进行的。要决策标准和决策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决策方法。资本成本对企业筹资及投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资本成本是比较筹资方式、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企业筹措长期资本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它们的筹资费用与使用费用务不相同,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与比较,并按成本高低进行排列,从中选出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全部长期资本通常是采用多种方式筹资组合构成的,这种筹资组合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因此,综合加权资本成本的高低将是比较各筹资组合方案、作出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2、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追加投资决衙的主要经济标准。一般而言,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蛤有大于其资本成本率,才是经济合理的,否则投资目不可行。它表明,资本成本是企业项目投资的“最低收益率”,或者是判断项目可行性的“取舍率”。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本收益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态度的变化和发展,经济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的行事原则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学上的“理性”。“经济人假说”(新经济人假说)也越来越被证明其正确性,人是自私自利的,但在一直追逐着自身利益的同时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很多情况下都是远大于个人所获私利,所以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一点是不应该被否认的,亚当�6�1斯密也曾经说过“我从来不知道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交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时下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很不完善,且不论整体成熟程度,单与西方的经济学研究相差不会少于二十年。经济学是一门提倡创新的科学,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而有新的经济类学科诞生,无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学是在进步着的,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学者纯粹是为学术而学术无任何实践意义。另外还有一个弊病,尽管中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但似乎经济学学术界比市场慢了半拍,还是不愿正视经济学,像微宏观经济学还是被称为西方经济学而不是当代经济学,人家发明的东西尽管在自己这适用可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还是以西方经济学称呼至少能够使自己心理上平衡,尽管时不时进行学术盗窃。因为不是经济学的天才,也就不敢像张五常先生那样三十年不读书而能出口成章,游走于众制度经济学大师之间而本人同时成为在世界上极有影响的少数制度经济学权威之一。经济学界的天才时代已经过去了,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天才,尽管科斯是惟一一个不用数学语言来解释经济学而成就功业的的经济学家但科斯定律表达的不清楚之处仍存在很多争议,所以我不得不读许多的书不得不好好学习数学。经济学的分析不仅仅限于某些领域,只要存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就存在经济,就存在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也就有经济分析的必要。虽然也想沽名钓誉,无奈缺乏实践经验,又不愿过于弄虚作假,便想到了社会学,说不定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包括诸如家庭爱情等针对人类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活动所作的分析。不管人们承不承认,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实际上可以作为单纯投资行为来作经济学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大学生的爱情进行分析,将从供求、投入产出及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一、经济环境的界定大学生一般已达到或超过18周岁,在法律意义上已经能够完全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因为其相对的不成熟在这一阶段上的行事往往具有“非理性”,即一般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包括爱情也是如此。在爱情这一研究对象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市场的供应者和消费者,根据资源稀缺性原则结合大学实际情况我们假定大学女生是供应方(s),大学男生是需求方(D)[注意:本研究不包括畸形师生恋及其他类,仅限于作为市场对等地位的一般在校男女生]。这儿很明显S

物流成本研究论文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成本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的管理。随着企业物流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想提升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他们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物流企业的管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降低企业的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与物流成本概述

(一)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主要是指在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通过克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服务于商品之间快速、有效地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过程。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让顾客满意是其服务宗旨。现代物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具体包括了保管、包装、输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多方面的要素。现代物流活动坚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满意度为宗旨,选择的是顾客能够接受的服务来实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的。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具有许多传统物流不具备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物流有利于节省商品流通的时间;第二,现代物流有助于现代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三,现代物流有助于确保经济联系空间的缩短;第四,现代物流有助于社会库存量的节省;第五,现代物流有助于实现流通费用的减少,降低物流的成本。

(二)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所消耗的货币表现,它是完成整个物流活动所耗费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根据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物流成本包括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等四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关于企业物流的相关规定,中国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了流通、生产以及消费等全部过程方面的价值变化以及物品的实体而产生的全部费用。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首先需要确定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同特点,物流成本核算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成本核算的对象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确定的。其次,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体系是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具体的管理情况,然后在确保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进行二级账户的设立,从而保证物流成本的二级核算的独立进行。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整体运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就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运作效率比较低主要是指商品的缺货率高的问题。按照罗兰·贝格

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对国内的3个城市中的连锁零售企业中的5家连锁零售企业中的12家大型卖场进行相关的 市场调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终端缺货率比起国际上的缺货率,还要高出7%左右,中国的缺货率停留在10%左右。而根据零售企业的具体销售特点,商品缺货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各种不便,引起消费者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大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的连锁超市因为商品缺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能达到8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二)统一配送率不高

此外,物流企业也存在着配送率不高的情况。就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配送制度与配送体系,因而降低了整体的配送效率。另外,在零售业中,许多车辆与仓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存在着车辆的空载率偏高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力的大量浪费,导致送达速度的缓慢。此外,零售企业配送的规模一般都偏小,现在投入运营的许多配送中心都没有达到实际需要的经济配送规模,再加上运输都是由分店分别配送的,这就容易出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实行效率化配送

要想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效率化配送,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企业应该从运输的数量上进行减少处理,通过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输并提高装载的效率,确保运送手段的最佳化,这样来保证物流成本的降低。此外,还要注重效率化配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空车,合理使用车辆,还需要加强对货物在运送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解与控制。

(二)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不利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最优化的控制。因此,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数据及时汇总,并做好相关的分析,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各种不同的作业迅速有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本文关于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通过实行效率化配送以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成本。相信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20余年,但是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包括的内容极广,涉及到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各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尤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 市场营销 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4]魏琳:《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中国信息报》,2003年3月11日

物流成本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论文

2. 物流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4. 浅谈快递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物流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有专业做这个的

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中占很大比重,科学地核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 要: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利用成本来管理物流,或者说是用成本为手段的一种物流管理方法。因而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管理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考了众多国内外文献后,以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为研究对象,在基础理论、管理策略和控制机理等几个层面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1 企业物流成本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企业物流成本也就是指微观物流成本,包括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成本。由于分析企业角度不通,物流成本的分析角度也不同。在本文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时,所指的都是货主企业物流成本,而它又包括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日益凸显,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表现为:(1)企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对物流成本管理所有要素总成本的控制。(2)不能够全面的把握企业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的外部成本,导致对于物流费用核算不清。(3)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区分,因此,没有对客服水平和物流成本作出好的权衡,导致物流成本分析失误。(4)忽略了物流成本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解决策略

(1)建立物流成本的整合管理。

由于企业的物流系统由多个系统组合而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这些系统看似独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要实现总成本的最优化,那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使各个方面能够协调发展,统一为总成本服务。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过分的注重个别活动的成本降低,那么将很有可能忽视整体效益。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现代化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系统,树立现代化观念,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改善物流成本管理。

(2)建立正确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机制。

物流成本的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数据,也是企业进行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在核算过程中,对数据正确及真实性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企业必须获得可靠的数据,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核算规划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各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经济效益,顾客是最重要的着手点。随着物流的发展,现在很多人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比如从时间上要缩短,品种要齐全等。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要求,企业必须关注顾客服务的管理。要想从顾客服务方面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就要确定提供什么样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顾客,企业要制定出不同的服务水平。首先企业要对顾客进行调查和整理,按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相应提供不同的服务水平。对顾客的服务与企业成本做对比,建立盈亏分析表,找出最合适的尺度,既能满足顾客需要,又能使企业盈利的方案。在制定好计划后,对该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此外,企业应该在平时的服务中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服务价值,如从差异化着手,从战略上取胜。另外,并不是确定好服务水平就是解决了问题,环境中的不定因素非常多,企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时常对这个指标进行研究和调整,最好能够事先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

(4)整合供应链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独立企业间的竞争,而是转变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是超越了国界的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做的是转变自身的竞争态度,提高供应链竞争的意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结起来,取长补短。进行供应链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链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协调,使整个供应链能快速灵活的运作,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要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供应链网络商品销售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二是做好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否则会存在库存积压成本或缺货成本,这都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沟通,能够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一致。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企业要细心选择自己的伙伴,并能够做到与合作伙伴共进退,达到双赢的目的。由于环境多变,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只是有限理性的原因,会导致产生一些多余的成本,由此,企业有必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激励政策。

(5)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应该关注物流业务运作中产生的信息系统成本,而不单单是局限在以往的物流实体运动消耗。因此,要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整个运作体系,可以看成是几大流的集合,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物流以外的其他几大流都可以通过Internet来传输,只有物流是办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实物的运动来完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物流就是脱离了信息流的。物流运动的方向,方式等也是要通过信息的导向作用才能完成的。通过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防止库存剩余或者不足而引起的多余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根据得到的信息及时的对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企业有了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高销售,配送的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又可以节省时间。因此,我国企业又必要提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建议

(1)将经济范畴与技术范畴合为一体。

要做好物流成本控制工作,就要认清什么是物流成本控制,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好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从字面理解来看,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是一个与经济活动有关系的概念,如果从技术角度看的话,物流成本是需要计算的,因此它又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我们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它时,我们要研究先进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采用绩效考核,或者采用管理学里的激励措施,领导理论等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当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它时,要研究先进的计算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来完成物流运作流程。 (2)将物流成本与客服服务质量合为一体。成本与服务质量的联系与矛盾,本文中已经论述不少,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性,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顾客的服务质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降低物流成本,但也不能牺牲顾客服务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协调降低成本与提高服务的过程,管理者要考虑到双方面都得益,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

(3)整合事前与事后的控制。

企业成本发生的时段,物流成本可以分为事前控制的成本和事后控制的成本,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就是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有些成本在物流活动开始时,并没有发生,而是在之后的物流活动中产生消耗,这些成本就属于事前控制的成本。另外一种成本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所产生的消耗,比如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这些费用需要在发生后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下一次活动的费用。

(4)把握整体,注重细节。

由于物流成本的构成十分繁杂,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项目也很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有针对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对成本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进行差异化管理和控制,找出重点环节或中心环节加大力度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坚持追求整体效益最佳的原则,考虑成本优化的全面性,对于多领域的物流成本,要实施全方面的控制,和全过程的控制,甚至是全员控制。全方面就是指不论是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哪个方面都要均衡彼此之间的利益,全过程就是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再到回收物流,都要进行控制。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的研究

(1)从物流功能角度出发——层次成本分析法。物流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储存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等,根据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物流功能,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成本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物流功能采取相应控制成本措施

物流功能成本

控制措施

运输成本

1、降低物流流转次数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3、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4、寻找合理的装卸运载方法,降低成本

5、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运输成本

6、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合理化的网络建模规划

7、提高对自有工具的再利用和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仓储成本

1、合理选择仓库位置,尽量减少库存点

2、合理分配自有仓库与租用仓库的数目比例,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仓库的满仓率;作业灵活性;地点灵活性;规模经济效应;特殊仓储技术;其他因素)

3、运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库存

4、采用熟知的ABC分类管理法来管理库存

5、对仓库的杂项进行整理,统计与管理控制,从而降低费用

配送成本

1、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2、建立网络模型,优化配送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3、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建立通畅的配送信息系统

续表

包装成本 1、确保包装物品购入时的登帐记录,严格控制使用数量

2、逾期没有计划或造成浪费的部门,应追究责任

3、搞好包装用品的回收利用

4、选择质好价廉的包装材料

5、加速包装物周转,克服损失浪费

6、通过市场调差,了解用户的需求,力求包装简单化

(2)从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角度出发——系统成本控制法。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包括投资阶段、产品设计阶段、供应阶段、生产物流过程、销售阶段,在物流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具体控制措施见下表: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形成过程

控制措施

投资阶段

1、厂址的选择要合理

2、物流整体系统设计合理

3、进行必要的物流硬件投资

产品设计阶段

1、力求生产多品种多样式的产品

2、力求生产微、小型产品降低包装运输成本

3、力求做到标准化的包装技术

供应阶段

1、寻找最佳合作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2、学习并运用最优的采购管理模式

3、制定最优的采购点和采购量

4、提高物流供应阶段的效率

5、降低采购过程中运输成本

6、整合物流的供应阶段与销售阶段

生产物流过程

1、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来布置生产车间

2、通过对生产进度的控制,降低半成品的库存量

3、制定合理的领料制度,防止物料的无形浪费

销售阶段

1、商流与物流相分离

2、采取少批次大批量的销售模式

3、制定良好的销售环节物流计划

4、对不同的客户与商品,实行差别化控制

5、与竞争伙伴达成共赢,实现共同物流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于团叶,金光华.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J].上海会计,2007,(1):1921.

[2]王欣兰.物流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35188.

[3]黄娟.浅谈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经济生活文摘:上,2013,(2):420421.

[4]姜启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5]孙晓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商贸,2011,8(23):6768.

[6]周启蕾.物流成本的性状及其优化决策[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02).

[7]赵萌.物流成本的控制途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4):5598.

浅析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利润和运价是反应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经济指标,运输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本文分析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物流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运输企业;运输成本;成本控制

一、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构成

运输服务涉及许多成本,如人工费用、燃油费用、维护费用、端点费用、线路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可以分成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可变成本和不随服务量或运量变化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随考查范围不同分类也有所不同,所有成本都有部分固定特征,部分可变特征。一般情况下,对于物流运输企业,其固定成本包括获取路权的成本和维护成本,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成本和承运人管理成本。可变成本通常包括线路运输成本,如燃油和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装卸成本、取货和送货成本。

二、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流专家鲍尔索克斯将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七个方面:运距、载货量、货物密度、装载能力、装卸搬运、责任、运输市场因素。

(一)运距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图1显示了距离和成本的一般关系,并说明了以下两个要点:

1、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因为在运输环节中始终存在与接货、发货相关的一些固定成本与运输距离的远近无关,但与货物的提取与交付活动所产生的固定费用有关;

2、成本曲线是随运输距离减少而增长的一个函数,该特征被称为“远距离递减原则”。

(二)载货量

装载量与其他许多物流活动一样,大多数运输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这种关系如图2所示,它说明了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随载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关系对管理部门而言,说明了小批量的载货应加以整合,形成大规模的载货运输,从而利用规模经济。

(三)货物密度

货物的密度是货物重量和体积结合,任何运输成本通常都用每个单位重量所产生的费用来表示,运输工具更多的受到载货容积的限制,而不是载重重量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运输工具、劳动力和燃料费用受到重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高密度的产品能够将相对固定的运输成本分摊到更多的重量上,因此,较高密度的产品每个单位重量上分摊的运输成本较低。图3表明随着产品密度的增加,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四)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公路、铁路、水运)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由于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尺寸形状,比如超重或超长、超高、超宽等特征,通常要用专业运输工具进行特殊装载,因此会造成运输工具空间的浪费。

同时,装载能力还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的产品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方便装载,而小批量的产品则有可能难以装载。

(五)装卸搬运

公路、铁路或水运等的运输可能需要特殊的装卸搬运设备,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时所采用的成组方式,如装箱或托盘等,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六)责任

责任主要关系到货物损坏风险及其所导致的索赔事故。承运人必须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索赔,否则有可能要承担任何可能货物损坏的赔偿责任;托运人可以通过加强保护性包装,或通过降低货物丢失损坏的风险来降低运输成本。

(七)运输市场因素

运输通道中的货物流量以及运输通道流量的平衡等市场因素也会影响到运输成本。“运输通道”是指在运输的起点与终点之间货物发生位移的渠道。运输工具和驾驶员都必须要回到起点,若不能进行返程运输,那么只有空车返回。理想的情况就是“平衡”运输,即运输通道两端流量相等。但由于制造地点与消费地点的需求不平衡,通道两端流量相等的情况很少见。

三、运输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我们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运输成本。

(一)通过提高产品密度优化物流运输成本

目前,大型货运码头和航运多采用集装箱运输,因为这可以使货物的单位容重接近理想状态,即既能恰好满足载重量限制、又恰好满足容积限制,但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轻货密度较小,能满足车辆的载重限制,但易超出车辆的容积限制,单纯运输这种货物会使载重量利用率低下、利润降低,所以企业应该适当配以重货以增大产品的综合密度。同样,给重货配以适当的轻货,也可使产品综合密度接近于车辆的单位容重。

现代运输企业应规范管理来合理搭配轻重货物,以正当途径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在实行配载的时候,应注意4点:①配载的货物目的地应为同一方向;②应考虑配载货物的性质能否搭配;③承运人必须充分注意货主对运输的特殊要求;④要考虑产品特性与运输车辆的配置。

(二)利用返程载货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返程载货来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将面临很多约束条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应该通过缩小运输半径来提高回城载货率;

其次,要在法规和政策层面规范鼓励返程载货;

第三,正确处理和规避由返程载货引起的运输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一般来说,运输企业进入异地后会受到当地企业的排挤,降低运输价格的企业间竞争也在所难免。因此,要预先加强市场调查并拟定对策。

(三)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快运即可由公路运输完成,也可以由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承担,主要取决于货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货物运输,可以由公路或航空承担;而大批量的、时间要求不太紧迫的货物可由铁路甚至水路运输。对于长途运输中的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多是采用以下运输手段:

1、拼装整车运输。即运输企业在组织货物运输时,由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货物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运输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点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集装箱)内运到一个适当的站点,再中转分运。

2、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

(四)优化运输路径

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可择优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多采用的基本算法有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和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1、点点间运输最短路径求解法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是运输企业配送系统的最基本算法,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来决定多个配送点之间的最佳运输路线。最短路径问题是优化模型理论中最为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解决其他一些线路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2、多点间运输——运输算法

多点间运输问题是指有起始点或目的点不唯一的运输调配问题。多点间运输最常见的是产销平衡运输问题,它们设计的总供应能力和总需求是一样的,但是由不同的路径进行配送时,会导致最终的总运输成本不同,此类问题的目标就是寻找最低的总运输问题。

目前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输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就要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辅助,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叶忠慧.公路货运大型化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J].公路与汽运, 2009,(01).

[2]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09,(04).

[3]王志琴.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我国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06).

[4]李晓蕾.关注运输成本控制[J].全球瓦楞纸箱工业,2005,(02).

[5]李刚,胡慧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5,(10).

关键词: 物流 成本管理 对策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 成本管理在物流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对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是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目前形势下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6年的提高到了2007年的,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物流服务逐步由单一运输向配送、仓储、包装、加工、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向供应链整合与一体化管理发展。同时,区域物流逐步整合,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由于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和对国内物流企业的保护不复存在,国外物流巨头将依托其国际网络和整体优势,加强对国内物流企业的收购和整合,以抢占国内高端物流服务市场和中小客户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45 406亿元,根据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社会物流总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计算出该指标为,而美国数十年来该指标一直保持在9%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物流成本的管理水平还很低。通过对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结构的分析,笔者发现它呈现以下特点:(一)运输成本呈加快增长态势2007年运输成本为24 708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二)保管成本增长较快2007年保管成本为14 943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三)管理成本稳步增长2007年管理成本为5 755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2006年提高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二、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基础设施落后和物流投资规模较小导致运输、保管成本过高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且布局也不合理,同时物流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滞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这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交通瓶颈、物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物流效率相对较低、物流成本依然偏大的重要原因。在微观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无法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在宏观方面,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制约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需求,加大了物流行业企业的税负。(二)物流管理效率低下引起管理成本过高1.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10%左右,大大低于其他行业。同时,许多物流企业片面追求“大”和“全”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粗放式、低效的管理水平上。2.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以经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不重视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更不重视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发布和物流技术的引进,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物流成本的核算存在明显缺陷我国目前企业财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四)物流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不成熟目前,我国企业只停留在依靠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分析,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考虑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增加绩效,诸如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解决机构之间的壁垒问题,仍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必将面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更大的生存风险,有些物流企业重业务发展、忽视风险防范,增加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同时,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中,重视有形成本动因,忽视无形成本动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势下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战略思想。 三、针对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对策面对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把探寻利润的目光转向以降低流通费用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高度重视,力图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优势。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国家应在目前交通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交通网络的规划,加快城际交通线路的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构筑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等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可以采用多元投资渠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破行政限制、行业限制、所有制限制,在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种企业参与高标准、高效率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特别要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物流设施单一、投资分散或重复建设。加快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对接和衔接,逐步建立商业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子商务平台,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为网络交易和结算提供法律保障。在整个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利用EDI、3G、RF、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采购、生产、仓储、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使各个节点能够有效地相互协作和无缝对接,构造出合理优化的物流供应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二)大力推广国家标准并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2007年5月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被专家誉为“填补了国内物流成本计算和管理的空白”,它为我国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手段,实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分析的跨越,使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物流成本支出,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成本的比较成为可能,对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化物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加强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标准尽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可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报告,并按照上述标准设计《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附表《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三)努力降低保管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目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降低保管成本: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采用ABC分类法,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划分为重点控制、一般控制、忽略控制三类,重点控制A类物流领域的成本发生源;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尽完善,如果它们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既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能力的关注,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和制度创新的措施。同时,国家也应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予以支持,通过市场形成第三方物流或物流企业集团,达到规模效应,逐步实现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化。(四)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实施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使企业的采购、制造、市场营销、配送等功能分割,物流成本的计算、管理与控制分块进行,无法对成本进行权衡和控制。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由于物流各子系统间的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子系统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能够降低物流总成本。只有通过协调物流各子系统间的运作,将物流成本的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包含在产品成本中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管理。也就是采取从战略以及全方位寻求并拓展成本控制的方法,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体现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同时,在物流活动中组织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次,对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作业环节分析、挖掘成本动因,消除作业链中一切非增值作业,并融入战略管理思想,才能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主要参考文献】〔1〕 王丹惠.谈谈物流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2007,(1).〔2〕 刘春霞.我国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3〕 李卫忠.长株潭区域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4).〔4〕 隽娟.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07,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研究论文

中美职业篮球文化我比较多了解

我谈一谈运动员的差异吧1运动员能力差异,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2篮球运动员的素质差异,中国篮球运动员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或者就是大学体育生,实际文化水平也就是比初中水准好。美国篮球运动员普遍进过大学,其中不乏像洛佩斯兄弟 林书豪 这样的名校毕业生,这种学校不是打球就能进的。还有像威斯布鲁克这样高中读的非常好,为了篮球放弃斯坦福的球员。

19世纪末,篮球运动进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东西方文化在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篮球及其美国的篮球文化也开始并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有了自己的CBA和大学篮球联盟CU-BA.加之发达的传媒的辅佐,NBA和CBA的战况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不可或缺的话题.诚然,现如今中国篮球的发展已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自大,而应当运用批判与继承的态度进行借鉴与吸收美国篮球文化中那些优秀和先进的东西

中美职业篮球文化的差异

  • 索引序列
  • 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论文
  • 中俄物流比较研究论文
  • 成本收益比较研究论文
  • 物流成本研究论文
  •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