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问题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 909 工程、 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二、 如何做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可以给你帮助.
能明白的,知道了。哈
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要点 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魔报告的正式书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写出一份规范的、真正体现了其研究过程的开题报告.在正式写作之前,指导教师要使其先明确写作内容以及如何在开题中体现他们各自的研究过程.然后再逐步进行宏观指导,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撰写开题报告.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课理研究的目的惫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大纲);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明确课月研究的目的和愈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惫义也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一课题对于理论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实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一内容大致可以论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现实的实际需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本课题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所写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要脱离理论,脱离实际,空喊口号,大而无当. 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对课魔相关研究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即"有哪些国内外学者或机构对该课题已经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或己经取得哪些成就,将朝哪方面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内容.在这里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对于研究现状的分析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带有评论性的合理的材料组织,应指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归纳、总结和评论文献,从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结论.进而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此外,指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既要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免思维过于流散,同时也不能过于局限,否则就会造成思路狭窄、视野单一的局面,而这一点又是对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与学术修养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研究内容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确立论文的写作提纲.这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也是指导的重点.因为论文得撰写最终要以提纲为依据,提纲确立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层次性,是否能达到最初确立的研究目标,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论文撰写的最终结果.另外,研究内容的确立也是研究方法与手段选择的依据,是预期结果树立达成的逻辑前提.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清晰准确的语言,富有逻辑性的各级标题来表现整个论文的总体构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把握其写作的理论层次和规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总的指导思路,综合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理论架构.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常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师应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和现有的科研条件帮助学生确立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避免走弯路.例如,要研究"留学生遇到的文化休克现象"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改进中学生听力教学"则益采用实验法;耍研究"从中西方思维差异看中式英语"则离不开比较研究法.此外,研究方法不是单一而行,相反,教师要提倡学生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或以是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或是多种研究方法并行.总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选砚帮助学生确立最佳的研究方案,选择最优技术路线. 安排研究班应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应当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规定合理的研究时间.明确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步骤.这一环节是课题具体展开之前的时间预设,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毕业期间其他活动不相冲突的条件下,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经过协商后做出的具体时间安排,而不应是教师的主观硬性规定. 认真把关这是教师指导论文开题报告的最终阶段.这一阶段其实是对以上分开步界的一次综合处理,是教师对上述环节的一次整体关照.学生将从写好的开题报告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负贵,严格把关,认真对特.在审查中,首先要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学生的选题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是否具有创新性,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相匹配;其次还要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还要看指导教师本身对选题的熟悉程度和指导好论文写作有把握的程度..本文来自于标准论文网..如果在审查中发现的只是一些小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其修改.但如果问题比较多,还很严重的话,就要与学生直接进行面谈,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审查过程中,如果指导教师碰到自己拿不准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研究"NBA解说词的特点",在开压报告中会出现许多体育的专业术语,指导教师要保证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才能保证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时,教师会遇到有些学生的选题与本专业(英语)并无关系,更像是金融专业,传媒专业或教育专业研究的问题,那就要经指导教师集体讨论后决定选题是否保留.总之,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严把质量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是整个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阶段.经过了严格的选题和规范的书写,最后,指导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做出正确、客观、中肯的评价.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当然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毕业论文完成以后,回收开题报告,便可以看出课题研究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研究内容是否得到合理而深入的展开,当初制定的计划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明显,预期结果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对所愿就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了自己.至此可以说,开题报告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code-switching
冲突话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经常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则会成为交际中的一道障碍。许多学者已经对冲突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但是从语用学角度考察两性冲突话语的文章还较少并且不够详尽。 本文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剧《绯闻女孩》中两性冲突话语为语料,用实证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两性间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缓和方式。基于此理论的解释,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际双方未能动态的顺应交际过程中的交际语境等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冲突话语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社交世界包括说话人出发点的差异,忽视了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包括男女间认知方式的不同和情绪表达的不同,这些因素都成为两性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基于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本文探讨冲突话语的结束和缓解方式,正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才导致了冲突的产生,所以只要交际双方意识到这个问题,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冲突就会停止甚至避免。 本文还探讨了冲突话语产生的作用。冲突话语会产生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的作用,即趋异性和趋同性。一方面,冲突话语具有分裂性和破坏性,使交际中断,这种消极作用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交际双方能够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就能缓解或者终止冲突,使交际趋于和谐,对整个交际过程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两性冲突话语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两性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
写些关于各地语言文化的异同怎么样?
首先这两个方向在语言学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虽然互相联系,但重点很不相同。如果你学过语言学,那么建议首先看一下这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下又有不同的points。首先定义不同,然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两种研究的理论意义不同,实践意义也不同,对人类的其他活动就有不同的作用。首先把语言学里面这两部分内容看通,然后在知网里搜集关于这个的资料,最后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创新就够了。
格力空调你好我也好
一、格力空调的专卖店模式格力空调连续十一年产销量全国第一,不仅得益于格力空调过硬的优秀品质及品牌的强势,而且得益于格力独有的区域代理制加上格力品牌专卖店的渠道模式。产品-品牌-品牌专卖店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品牌质量。格力空调已经做了十一年的专卖店,并且打算将起专卖店继续作大作强 . 2004年,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可谓“笑傲江湖”。格力电器数年来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的辉煌,靠的是单一的产品——空调。正因为格力的专心专业,使之有绰号“单打冠军”。在空调行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行业洗牌进程大大提速的情况下,格力继续保持着优势地位,销量、销售额、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均稳步提升。格力空调为什么采取这种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对格力空调来说有什么好处,以下将对这种营销方式进行分析。二、营销渠道中的成本理论营销渠道中涉及到的成本很多,把它们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交易成本,另一类是管理成本,即总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1.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在交易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交易有关的一切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以下几种成本:(1)信息收集成本。现代社会中信息对于任何组织、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出决策之前就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收集信息肯定是要付出成本的,也就是在发现市场相关价格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2)谈判成本。在与合作者或者购买者进行谈判时要进行讨价还价,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要素的重新分配,这是需要付出一部分成本的,在最后达成协议时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由此构成谈判成本。(3)履约成本。达成契约后,交易者要实施其契约条款和内容,以实现交易对象的转移。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交易损失,交易双方需要设计出一整套与交易相关的制约机制和惩罚机制,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顺利地实现产权的让渡。2.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在营销渠道中就是管理各个经销商所花费的成本。企业内部亦同时存在着组织生产、协调管理等等的内部交易费用——管理成本,它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教育费用、行政办公费用、内部审计、监督费用、决策需要的信息、制定财务规划、激励方案等等费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监督、协调成本也越来越高,有时甚至高于通过市场的交易成本。所以我们在做决策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成本随之增大。那么,企业的规模多大为合适呢?当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最好由企业替代市场,即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当企业内部管理成本高于市场交易成本时,最好由市场替代企业,即缩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因此,企业规模的最佳界限,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边际成本与市场交易边际成本相等时所确定的企业规模均衡边界。
1、电子商务不与传统渠道不是对立者,而是一个规范者。(矛盾点是网络是没有区域的,所以引出的代理商价格体系的保护;而电子商务需要配套的物流以及售后,这个可以引出如何让传统渠道配合解决。)2、电子商务不是特立独行的“新物种”,实质还是和传统渠道是一致的。(实质还是卖卖;优势是网络的特性,信息共享成本低,电子货币快速便捷;目标群体好集中)3、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态度上一定要正确。(不要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电子商务团队,电商的关键点是成交率、转换率、以及更深入的会员和品牌维护)抛砖引玉吧,我不是理论者,只是实行者
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向进行的,其中,内部因素也就是渠道成员内部相互间引发冲突的基本原因,如利益、权力等;而外部因素则是渠道所存在的外部宏观环境,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文化环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外部宏观环境的重要一面,营销渠道也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渠道 渠道冲突 文化环境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渠道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于是,有了“渠道为王”、“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说法。 西方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渠道结构和渠道行为两个领域,而渠道冲突是行为领域的一重要研究对象,因为任何渠道有合作也有冲突。透过国外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界定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内,或者植根于超级组织体内部来进行(Michman和Sibley,1980)。即意味着对渠道系统进行研究时,只重点研究组织和成员自身的行为,包括竞争、冲突、合作以及关系等,而忽视了宏观环境(如经济、文件、政治、法律、社会价值观等)。有的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更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以典型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营销渠道理论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局限性。事实上,营销渠道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它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运作,而这些外部环境又时时影响着营销渠道管理。这些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一重要因素就是社会文化环境。西方学者对于我国市场的具体环境研究不多,这需要我国的研究人员自己来认真研究各环境因素。1 渠道冲突的内部因素研究 渠道成员之间要进行合作,矛盾或冲突就难以避免,Stern L. W.和EL-Ansary A.就说过渠道合作与渠道冲突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企业要做好自己的渠道就必须认真研究渠道冲突。国外对渠道冲突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Louis 和Adel (1996)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渠道冲突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某个渠道成员发现其它某个或某些渠道成员正在阻止或妨碍自己完成目标。 导致渠道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如传播误解,渠道成员不同的目标和有分歧的专门化功能,以及联合决策过程的失误;不同的经济目标,渠道成员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恰当的渠道结构;不同的感知、领导风格、销售付款条件和目标等。许伟波总结了企业渠道冲突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客观成因、直接成因、环境成因和现实成因4个方面(见表1)。2 渠道冲突的环境因素研究 导致渠道冲突的原因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大量有关内部因素的研究以外还有一些是研究其外部因素的,也就是环境因素。任何渠道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是存在差异和不断变化的,所以,营销渠道的环境研究至关重要。从广义上讲,环境由营销渠道存在的所有外部非控因素组成。Rosenbloom将众多的外部非控因素大致分为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五类。他认为环境对所有渠道参与者和目标市场都产生影响,有渠道成员参与者(生产者和制造者、中间商、目标市场),也有非渠道成员参与者(服务机构),并建立了关系模型。他指出渠道经理在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必须考虑所有的渠道参与者。Michman和Sibley(1980)曾经提出关于渠道成员行为的整合概念模型,他们认为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渠道冲突。西方渠道研究者们针对环境的不同要素做过相应的研究。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大,国内学者们也逐步对此展开了研究。国内企业的渠道环境的确十分复杂,连国际上著名的美国Boston咨询公司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说:中国的分销通道令人头痛。正是我国营销渠道环境的复杂性为企业的渠道冲突提供了沃土。环境的范畴很广,而每一大类又包含很多具体的因素。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资料现将环境因素及其内涵归类如下(见表2)。3 文化环境对渠道的影响研究 由上可见,导致渠道冲突既有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环境的因素,而文化环境也是外部环境中的重要一项。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例如:Hall(1959,1976);Hall and Hall(1990);Hofstede(1980,1991);Trompenaars and Hampden-Turner(1998)。其中,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0)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不同于另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一般而言,同一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倾向于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相同的行为方式,而不同文化中的个体或群体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方面则有较大的区别;同一文化中的人们容易沟通,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则较难沟通。一些渠道分析师如Janeen Olsen和Kent 等认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渠道结构的主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有很多研究人员都赞成这一观点,也因此针对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影响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源于进行跨国营销时面临的一些渠道问题。Buzzell就注意到不同的消费者购买习惯对国际营销者选择的和目标消费者想要的渠道结构的类型产生影响。有很多文章是从整体上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对渠道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具体的某个文化特征。如Wadinambiaratchi研究了日本、土耳其、委内瑞拉、埃及、印度和热带非洲这六个地方的消费品销售渠道,发现其渠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社会、心理、文化和人文背景。Hall、Knapp和Winsten在大不列颠和北美,Guirdham在西欧,Galbraith和Holton在波多黎各,Baker在热带非洲,诸如此类对分销渠道的研究结果都说明了以上结论。 而在具体的文化特征方面,Dubois指出价值和社会组织是影响渠道的关键因素。有些研究人员针对文化相关因素对渠道内部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早期的Rosson和Ford(1982),他们选择了二十组加拿大生产厂商和他们在英国的分销商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他们的关系如何受制于地理、社会和文化差距因素。然而,文化差距并没有特别地纳入研究,因为这些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文化距离是相同的。但他们也指出文化差距这一障碍可通过频繁地沟通和相互作用加以克服。再后来,Johnson,Sakano和Onzo(1990)对70个美国出口商和他们在日本的分销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断出一种非抑制状态会减少这种美日渠道间的冲突,并用社会心理的因素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日本文化所特有的标准和价值。此外,Kale and McIntyre(1991)提出了一个文化特征对渠道的影响评价模型,并期望其他的研究跨文化渠道关系的人员来采用它。他们借用了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斯蒂德(Hofstede,1980)的文化理论中概括出的文化的四个维度,即个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躲避和夫权主义,将其应用于国际渠道研究中,提出了跨文化渠道行为理论。他们认为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在文化上的差异将影响渠道关系的建立、渠道关系建立后渠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渠道效率的评价。他们觉得在评价文化对渠道行为的影响时应选择一些基本的特征变量,然而,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烦琐和高投入的工作,需要更多人的合作研究。Jean-Emile Denis总结了文化对分销决策的影响,他从习惯、价值观、社会组织、标准和个性特征五个维度对渠道的结构、成员关系和内部行为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夫妻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是一次沟通解决不了,如果有,那么来两次。我们要从以下几个点来思考:
1.心态准备
家庭系统治疗的基本假设就是,一切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这个假设其实也很好理解,认同这个假设也就是认同你们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相信某件事,那么这件事发生的概率也就会更大一些。反正,如果你不认同这一点,那就很糟糕,你甚至都不相信你们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你还会很努力地去积极沟通嘛?答案可想而知。
2. 如何沟通
那我们该如何沟通呢?可以找一个彼此相对空余的不被其他事情打扰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平心气和的探讨你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比如可以在一个彼此都休息的周末,邀请对方跟你一起,面对面坐下来,握住对方的手,去表达:“亲爱的,我发现最近我们之间好像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们好像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我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我希望可以跟你好好沟通这个地方。我有时候会感到委屈……”,就像这样,坦诚的去表达你内心的所有想法、情绪、以前未表达的内容。
3.沟通切忌
在矛盾处理的过程当中,虽然在前面我提到,真诚一致,坦诚的表达你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但并不是说什么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在沟通当中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首先是避免翻旧账。可能你会记得很多对方过去不好的事实,比如某次忘记了自己生日,又或者对方在大街上多看了好几眼别的美女等等,但请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否则争论自然陷入翻旧账式的没完没了。另一方面,除了你去充分地表达外,你也需要给到对方表达的机会。通常我们会认为轮流发言是比较好的形式,在你想要说的时候,你可以礼貌的问对方,“你说完了嘛?我想就你刚刚说的做出一些反馈”,就像这样,先反馈对方的话,再去讲你想要讲的点。
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得心应手地处理沟通这件事的。(文/艾萌 atanqing,一个略懂数据分析的心理咨询师 微信公众号:自在如风的叶老师)
很多时候,发生矛盾,并不是不爱,而是因为你不懂何为冲突。
我们称情侣或者夫妻为亲密关系。很难想象亲密关系之间没有摩擦,我们总是会出现意见相左、愿望不一的时候,这很正常。
但是你有想过它出现的原因吗?为什么我们经常或和另一半发生冲突?很多时候女性认为:是他不爱我;而男性会想:是她无理取闹。
而真实原因并非如此。
本文从亲密关系中出现冲突的原因、冲突的过程、夫妻类别、解决方式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希望对于亲密关系的相处有益处。
冲突原因
有很多人更容易体验到冲突,原因如下:
1.人格:面对冲突,随和性高的人比随和性低的人更容易做出建设性的反应,而非争执。
2.依恋类型:下文单独做出说明。
3.生命阶段: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次数会多过以往,但是一般而言,超过25岁,次数会渐趋平稳且在减少。
依恋类型:
巴塞洛缪将成人分为四种依恋类型:
1.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忧心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2.痴迷型: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情感,但经常发现别人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不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
3.恐惧型: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让我感到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们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4.疏离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被别人依赖。
这四种类型的形成与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系,但并不是说无法改变,比如安全感一类的情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们不能将其完全归咎于原生家庭,虽然,有些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影响确实很痛苦。
这些潜在的性格如一枚不定时炸弹,经常让一个人上一秒面色平和,下一秒可能就暴跳如雷。所以控制情绪、掌控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普遍从两个维度来区分这四种类型:一是回避亲密,二是忧虑被弃。
从依恋的双维度图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型和痴迷型具有较低的回避亲密,疏离型和恐惧型具有较高的回避亲密;安全型和疏离型具有较低的忧虑被弃,痴迷型和恐惧型具有较高的忧虑被弃。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痛恨背叛更胜常人。很多人不愿意珍惜一段情感,是因为她在最开始就害怕分离,所以索性不深入的相处,只是为了避免最后受伤。
是不是很矛盾?可是事实就是如此。
冲突过程
1.激发事件:
无理要求:提出伴侣无法接受的要求;
双方要有深入了解,在相处的过程中摸清对方的底线,以免犯下错误而不自知。
拒绝:某人请求另一个人做出期待的行动,而另一方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做出反应;
拒绝,在情侣交往中很常见。清楚对方拒绝的原因、怎样做才可以消除对方的拒绝是需要摸索的。
累积的烦恼:烦人小事一再发生,人们会表现出厌恶和恼怒的过敏反应。
如果不解决平日里的小事,很容易让小事变成大事,最终发生质变。蝴蝶效应在伴侣交往中也是异常明显的。
2.归因: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做得事做出更好的评价,而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贬低,甚至是恶意揣测别人意图。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们要对客、公正的看待伴侣的行为,不能因为自利偏差而误会了伴侣的行为意图。
很多时候,伴侣一方会觉得另一方的无心之过是有意为之,其实不然。换位思考是解决这种事情的良方。
伴侣是自己选择的,如果真的是伴侣人品不过关,应该趁早离开这样的伴侣。不过大部分的伴侣都是普通人,不存在所谓的“坏人”之说。所以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好地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3.介入和升级
冲突开始让双方都为自己辩解,这时,只有双方都希望避开争端,才能避免冲突,并且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争端才会消失:要么激发事件微不足道,不值得积极地争执;要么争端看起来很难处理,对冲突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非以上两点,冲突还会加深,这时候双方会暴躁。争吵声不断的冲突包含有蔑视、防卫、拒绝和交战状态等伤人感情的成分,大多数人都会为之厌烦或恼怒。这些情绪会引起生理唤醒和紧张。
伴侣一方暴躁易怒会惯常的也使伴侣另一方变得愤怒。生活中自己就经常这样,明明事情可以得到缓解,我却偏偏闹脾气,让本来不生气的男友也变得不开心,这样事情会越来越糟。而我却还会想:你竟然生气?你生什么气呀?完全跑片主题。
具有安全依恋类型的人面对冲突时,其生理反应会更温和,反之,会更暴躁。
冲突发生时,回避亲密与高水平的敌意有关,可能是因为回避亲密的人不太愿意妥协,为了伴侣的利益做出牺牲更加惹怒他们。
4.接近/退避模式
一方(接近者)批评/不断唠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退避者)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这种行为就是接近/退避模式。
受到退避者消极退缩的影响,接近者可能会更加执着于解决争端,然而这种增加的压力会使退避者更加抵触、寡言,并且这种模式还会继续下去。(很多伴侣都这样,这不利于冲突的解决,更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
多数情况下,女性是接近者而男性是退避者。
这种模式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女方说着不停,男方听着不说话,如果这个时候男方可以低头认错,还是能使氛围得到缓和的。但是生活中很多夫妻发生争执时,男方的沉默让女方在火冒三丈的基础上更加生气——连最起码的回应都没有!
所以这种模式是恨伤害夫妻情感的一种模式,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不要妄想女方可以少说几句——男方越是沉默,越是难以遏制女方的怒火。这种伴侣相处模式伤害情感不谈,叶对女方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生气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如若伴侣之间是此种相处模式,男方应该主动做出改变。虽然做出回应女方怒火不一定减少,但是可以让怒火得到发泄,并且对夫妻的情感伤害也更小。
5.协商和顺应
并非所有的冲突都会加剧或者恶化,有些的确会平静下来,随之出现协商。
这时会出现4种类型: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忠诚(乐观对待);离开(破坏性、威胁/大打出手);忽视(袖手旁观,看情况恶化)
这样的伴侣相处模式是很完美的,不存在没有任何争执的伴侣关系,却存在让争执得以解决的伴侣。
四类亲密关系
应对冲突的不同反应将亲密关系分为4类。
1.多变型:会发生频繁、激烈的争论。但是他们能充分运用智慧和幽默来缓和愤怒。
这样的伴侣中至少有一位是安全型伴侣,通过自己乐观与情绪控制,引导对方渐趋平静。
2.确认型:有礼貌的争斗,他们常常通过表达共情、理解对方的观点来确认彼此。
这种伴侣通常是忧虑背弃,一再确认对方真实想法以给予自己信心。
3.逃避型:很少争吵;如果真有争执,也非常温和谨慎。
这类伴侣一般双方都是安全型,具有较高的回避亲密与较低的忧虑背弃。不过这样的结合几率是比较低的。
4.敌对型:交往表现出负面特点,很少倾听对方言语,对对方表示蔑视、批评、防卫、退避。
这是种可怕的亲密关系。戈特曼认为:前三类亲密关系会维持下去,而敌对型亲密关系相对而言更容易分开。
解决方式
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不要退避:退避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要直面冲突,开始思考,并且是想解决冲突而思考;
问题的存在不是为了压制,而是为了解决。一般而言,如果当前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感情也会更进一步。
出现问题,说明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一旦问题解决,情感也会迈出新的一步。
2.不要消极:无法想象从未有过冲突的亲密关系该是多么乏味无聊。冲突也有益处。
遏制讥讽、克制轻视、丢弃厌恶,粗鲁、暴躁、刻薄的行为对亲密关系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所以即使再生气,也不要说出令对方伤心、令自己后悔的话。
3.不要陷入负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怪圈:冲突是正常的事情,并非无法解决的困难事情。当发生冲突时,不要提起往日冲突,也不要用悲观心理看待冲突,冲突解决即可。
伴侣在平日的生活里发生争执,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吵吵闹闹才更热闹。度过争吵,感情向前迈进一大步,何乐而不为呢?
有吵有闹,油盐酱醋,才是最生活的爱情。
我是月华,如果觉得我的答案不错,就为我点个赞吧!谢谢你!
冲突话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经常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则会成为交际中的一道障碍。许多学者已经对冲突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但是从语用学角度考察两性冲突话语的文章还较少并且不够详尽。 本文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剧《绯闻女孩》中两性冲突话语为语料,用实证分析方法中的定性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两性间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缓和方式。基于此理论的解释,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际双方未能动态的顺应交际过程中的交际语境等因素。 经过研究发现,冲突话语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社交世界包括说话人出发点的差异,忽视了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包括男女间认知方式的不同和情绪表达的不同,这些因素都成为两性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基于冲突话语产生的原因,本文探讨冲突话语的结束和缓解方式,正是由于交际双方忽视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才导致了冲突的产生,所以只要交际双方意识到这个问题,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冲突就会停止甚至避免。 本文还探讨了冲突话语产生的作用。冲突话语会产生消极和积极两种不同的作用,即趋异性和趋同性。一方面,冲突话语具有分裂性和破坏性,使交际中断,这种消极作用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冲突。另一方面,如果交际双方能够顺应对方的交际语境,就能缓解或者终止冲突,使交际趋于和谐,对整个交际过程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两性冲突话语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两性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
心理对策一:感恩婆婆,让婆媳间的磁场充盈着正面的能量 如果没有婆婆从小含辛茹苦的培养丈夫长大成才,也就没有你现在的好丈夫和你幸福的幸福婚姻。 这样想就让媳妇心中对婆婆多年来的努力付出心怀一份感恩,如果能够这样,媳妇对婆婆有时候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与语言就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而少了一份愤怒和不满。 而且当媳妇发自内心对婆婆的感恩,被婆婆感受到时,会弥补婆婆内心失去儿子的巨大失落感和不平衡感。 进而对媳妇的愤怒和攻击就会少许多了。这样在心理层面上就不再是俩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战斗局面了,而是儿媳一起感恩孝敬婆婆的和谐场景了。 心理对策二:孝敬婆婆同时和婆婆保持心理上的距离 很多女士想要好好对婆婆,进而让婆婆把自己当成女儿对待。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从潜意识来说,母亲往往是很难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的。 中国的母亲,从小到大往往对儿子“灌注”了太多的感情。儿子结婚虽说会很欣慰,但也往往伴随着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巨大失落, 所以,对于婆婆内心这种矛盾的感情,你需要理解。所以,指望婆婆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对自己的女士,是注定要经历心理上的失落和失望的。 如果与婆婆心理上走的太近,潜意识中对婆婆会有更多的心理期待,当期待落空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受伤和心寒。 心理对策三:平衡家庭中的系统关系,关注婆婆的.情感需求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对儿子投注太多的感情,往往是在自己的婚姻中和丈夫的关系上有情感缺失,进而来通过儿子补偿。 所以你和你的爱人要理解婆婆的心理,可以考虑怎样一起来帮助和促进你的婆婆和公公感情越来越好。这样你的婆婆心理上因为儿子娶妻而失落的情感就找到了新的心理出口了。 这样可能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就少了。这招也可以算是心理学上的围魏救赵了。同时和丈夫要经常给予婆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关爱,让婆婆感受到,即使儿子娶妻成家了,对自己的关爱也没有少。 心理对策四:学会理解丈夫的心理,做智慧妻子 在婆婆和妻子的冲突中,潜意识的台词就是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妻子需要在心理上接受对于自己的丈夫来说,生命中有两个同样最为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自己。 那个如果媳妇和母亲都掉进河里先救谁的愚蠢问题的思维,只会将婆媳关系弄的更糟。在婆媳关系的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妻子往往希望丈夫的立场站在自己这边,结果往往让丈夫觉得妻子不够懂事和包容,并让丈夫左右为难。所以聪明的妻子,往往会在这样的情况中,让丈夫站在婆婆的角度上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丈夫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妻子即理解自己又通情达理识大体,进而夫妻之间的感情和默契会更深。 婆媳关系冲突的几大对策2 管理好第一印象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印象对于婆媳关系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女性之后对于婆婆或儿媳的看法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在初次见面时,都可以在真实的前提下尽量给彼此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例如,儿媳可以用心为婆婆准备一份礼物,婆婆可以为儿媳营造一个温暖和高接纳度的环境等等。虽然第一印象可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这也是“先入为主”所带来的效果。 保持一定的边界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婆媳关系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婆媳之间缺乏独立性、缺乏对于隐私的尊重造成的。因此,适当的距离和应有的尊重十分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婆媳之间,特别是婆婆对儿子和儿媳的独立生活如果能给予更多尊重,对于建立一段成功的婆媳关系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如果遇到争端和困境,可以从远离的角度来解决,尽量从亲密的家庭生活中脱离出来。 儿子/丈夫在婆媳关系中的作用 尽管婆媳关系是一种婆婆与儿媳之间的二元关系,但实际上,它不断受到儿子/丈夫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他们婆媳关系中,扮演最多的角色是“解释者”或“中间人”——在这种情况下,婆婆和儿媳没有直接发生互动,而是丈夫在其中进行关系调节和问题解决。不过有趣的是,在实验中,只有的儿媳认为婆婆会与她的儿子沟通解决婆媳关系中的问题,但的婆婆认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主要途径。总之,婆媳关系中,他们共同所爱的这个男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丈夫/儿子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个家庭维护自己的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关系,那么婆媳之间自然会相处得更加融洽。 不过,由于婆婆和儿媳之间存在的诸多客观差异,难免还是可能会发生摩擦。但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甚至发生剧烈的冲突。高度冲突不仅会导致婆媳关系出现负面结果,对于整个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 化解冲突小妙招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冲突和问题为言语冲突,即出现冲突性话语。冲突性话语的本质是一种面子威胁,包括威胁到对象希望受到认可和赞许的正面自我形象,以及对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造成损害。例如,下文中的婆媳就发生了冲突性话语,婆婆的话对儿媳的正面形象直接进行了贬损: 婆婆:“我是叫你买,不是叫我儿子买!” 媳妇:“难道不一样吗?” 婆婆:“一样个屁!我儿子的钱全部交给我,你交给我一分钱了么?什么家教啊,做错了事,婆婆说你几句还顶嘴!你爸妈没读几天书,自己没脑子没家教,教育出的女儿更没家教!……” 面对冲突性话语,良好的沟通方式很重要。在秉持着真诚和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要想缓和关系、避免激化矛盾,可以参考运用一些适当的策略。首先,缓和策略,即婆媳双方运用较为间接的、迂回的语言方式来减少这样的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达到缓和冲突的目的,包括模糊限制语、部分同意和疑问等。 例如,当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多使用“可能是”、“我个人认为”这一类的限定词语,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可以不至于激化两人的不一致。其次,还可以使用折中策略,即如果在言语冲突中需要表达出明确的异议,选择较为直接的话语,但尽量使用一种较为平和的语气,不加入激化矛盾的修饰词、“就事论事”。 此外,向对方妥协让步、转移当前话题和使第三方介入,都可以让婆媳间的言语冲突尽快结局(周晓婷, 2015)。研究结果表明,在言语冲突现场如果有第三方在场,第三方介入是结束婆媳间话语冲突的主要方式;如果仅有婆媳两人,主动撤出谈话则是主要的结束模式(刘昕宁, 2013)。因此,丈夫/儿子如果在场,应该在妻子和母亲出现言语冲突时,及时进行调解,避免矛盾的激化。 其实,发生言语冲突的本质还是婆媳之间观念、习惯或行为等的不一致,因此,二人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更为公开和直接的沟通,自我表露出彼此心中的感受和期待;还可以给对方买一些礼物表现出自己希望与对方的心意;在自身上,也可以尝试从内心里接受两个人存在的差异、接受对方在适当的程度上进入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一部分更为强硬的行为,例如表现出愤怒并避开婆婆、停止与婆婆的互动、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接受和解分歧,这些行为在一部分情况下可以解决有矛盾的紧张局势,在其他情况下并不能,产生的结果是喜忧参半的。 说到底,要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尊重、理解和沟通是最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婆媳二人在日常相处中去思考、探索和不断磨合。
我也是刚刚答辩完~~拿了优秀~~说说我的以及我收集的经验吧~~老师常问的问题大多数可以归纳为主旨题(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梗概,研究方法),细节题,和“花边”题,主旨题一般在ppt做好,演练熟悉后基本没什么问题,细节题,一般老师比较常问你引用过的语句,文段等的,或者你的原创部分的一些内容,把自己的论文看熟应该问题不大,至于“花边”题,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你论文内容的“花边新闻”,如涉及到的时事,相关理论,然后问问你的看法意见之类的,这些就相对前两种比较棘手,也比较难准备,就尽自己所能把相关的资料都熟悉一下吧,到时临场尽量做到跟老师侃侃而谈,也就差不多了~至于ppt可以在网上下个模板参考一下,反正不离意义,内容,方法三大块。然后演讲稿要不要都可以,看自己语言组织能力~~在印象方面很重要~~~在答辩过程中多把“谢谢指导”等好话挂在嘴边,老师说的观点尽量赞同,避免与老师起冲突,做个谦卑的乖小孩,老师怎么舍得挂你呢?~~说完,最后加油啦!~~
你有真才实学,那就要看老师的人品了,如果你想靠老师通融才能过,你惨了。
本人于顺利通过答辩,以下是我的一些答辩经验,希望对即将进行答辩的同学有帮助。本人是本科中文(同汉语言文学)专业 答辩方式:钉钉线上答辩,不需要ppt。 答辩过程:1.五分钟以内的论文陈述(关于如何陈述,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有提供陈述稿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每位答辩老师对论文进行评议(此时不用回答问题,只要听老师评价就可以了)3.答辩老师提问,学生进行答辩。 注意事项️ 1.答辩前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没有问题。(如果是线上答辩,基本都是用钉钉的视频会议功能)此处建议️各位可以找几个同学开视频会议,模拟一下答辩过程。 2.答辩设备:电脑 手机都️但是本人还是建议用电脑,会比较方便。此处回答知友问的比较多的两个问题: 1答辩陈述部分要不要脱稿? 官方回答是:这个问题要问你们的答辩组长,按他的要求走。但是,不管要求是什么样的,脱稿答辩肯定没错,老师对你的印象会比较好!所以,要脱稿️ 2脱稿是要把稿子全部背下来吗? 都说要脱稿了,肯定是背下来啊!但是请注意️线上答辩的福利来啦️你可以假装脱稿!两种情况:1.不用ppt,那么答辩陈述时,把视频会议的对话框最小化,再用wps打开你准备好的答辩稿,读下去就可以了(但是不要真的读,稍微停顿一下,视线尽量与摄像头保持平行!)2.用ppt,这时会用到 屏幕共享 这个功能,这个就更爽了,因为老师看不到你的人,只能看到你的电脑桌面,所以,你只要把陈述稿打印出来,接下来怎么办,大家都懂吧? 3.答辩老师会问的问题 关于这点,相信大家看了很多类似于“老师必问问题”的推文!在这里,我想说,不存在的!(至少,对我的专业来说是这样) 那该怎么准备呢❓️ 1老师提问都是针对你的论文提出来,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你一定要熟悉你的论文,在答辩之前把你的论文完整的多看几遍!2要注意你的论文格式,一定要按照你们学校的要求进行书写。特别注意注意️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不一样,或者字体不一样️(我在答辩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论文出现了字体不一样的情况,然后老师当场就质疑他是否抄袭了别人的文章。️️️) 3对于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没有办法回答上来的话,千万不要什么都不说,答非所问,也是一个方法。(假装你是没有理解老师的问题,时间有限,老师一般都不会咄咄逼人的。如果碰到这种老师了,那你也不要慌,态度好一点啊!然后表示自己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么等答辩结束之后你和你的导师会去仔细讨论这个问题。)切忌️与答辩老师发生言语冲突。 嗯,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小经验,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我看到话也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通过答辩!!! 冲鸭!兄弟姐妹们!
和学校申请下吧,毕业答辩可以晚点吧,毕竟省考的时间变不了,答辩可以和所在学校申请提前或者晚点都可以的。好好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