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论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论文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论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畅有序组织开展,是确保我国企业顺利实现最优化生产经营发展状态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择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现存问题;改良对策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事业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计算机学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引入运用,使得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路径发生了深刻变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想要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真实市场环境中长期维持稳定有序的经营发展状态,必须借由采取和实施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有效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研究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现代企业具体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水平的显著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阐释。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全面引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背景之下,将我国企业以往长期存在的传统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业务模式,逐步向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共享化的技术形态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能够借由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形态的运用,确保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在全部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有序的传递和共享,并且在充分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类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要素,以及经营业务信息要素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稳定充分的支持保障条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全面充分整合我国企业现代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实现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活动之间的充分结合,并且最终建构形成具备充分开放性和高效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市场经营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构和稳定有效运行,能够借由对企业内部现有各类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解读分析,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实践背景之下的衍生产物,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背景之下,实现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有效扩展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素的传输实践空间。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局限性。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资料、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大多对企业财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实践技能具备较为充分的学习掌握,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均尚未实现对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掌握,客观上引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在自身实际具备的综合素质表现状态方面具备显著的参差不齐特征,客观上导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人员,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认识,导致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和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给我国现有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第一,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第二,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3]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4]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1:192-193.

[5]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160+162.

[6]逯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105-110.

[7]牛广海.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3:45+44.

[8]陈舒刚.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41-142.

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范文题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来自 知网作者:熊春林摘要: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展开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农民满意度;层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学术堂提供更多内容)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补充: 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MLAR)计划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并要求实行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但国外的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措施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一定能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首先,这种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虽然大量减少了无主土地并促进了带有可转让财产权的土地的供给,但这无法保证土地产权市场的发展。因为对于追求利润的贷款者来说,所有权证明并非获得贷款的充分条件,稳定的土地收入水平才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更有甚者,农户可能不愿意用其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品。从而得出结论,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获得使用权保障的唯一方法,应参照不同的背景和地方偏好,建立更加灵活的体系(Dwniz Baharaglu,2002)[5]。此外最近还有学者(Saturnino JR,2005)[6]以菲律宾为例,用实证方法检验了与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有关的变量,得出一个预测结果:MLAR模型用于菲律宾不仅无法促进分配改革,而且会破坏潜在的国家主导的土地改革政策。这也映证了Dwniz Baharaglu的 结论。 从国外的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信托,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土地使用权必须实现可转让,当然,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这种转让性的实现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关于土地信托的目的和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土地的私有制和自由流转性,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农村土地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不断从农业用地转变成非农用地。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外很多学者对于农村土地用途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如Donald M. Mcleod等(1999)[7]就根据美国西部农村的实际提出了土地使用控制的三种方式:分区制、购买发展权、集群式发展,并建立了土地使用控制方式的选择模型。土地信托方式就是出于保护土地资源和公众利益的目的用于实 践的 。 在美国和英国,无论是局部性的、地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土地信托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非盈利组织,它和私有土地主们一同来保护他们的土地以达到保护和利用土地或者其他公众利益的目的。它们保护土地的工作对于他们所从事或者协助土地交易的社区和地域非常重要。这些交易包括土地的获取、保护、管理协定,或者其他的能够从土地上获取的实际资产的一些利益。 补充: 此后,西方学者们就对这种土地流转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各种决策模型:其中Philip J. Bacon等(2002)[8]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了一个BN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为了保证农村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这个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人员的观点、土地类型、土地使用的选择、成本和利益的标准。这个BN模型不是最优化模型,而是帮助专家分析有关土地的数据。该模型的使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于土地类型的标准和土地使用的选择,这个阶段是为了评估对现在的土地使用的满意度;第二个阶段是关于改变土地使用的成本,改变成本需要考虑风险和银行利息、管理、财产的让渡等因素,这可用一个模型来评价土地管理者改变土地使用后的满意度,即: 在成本支付期内改变的满意度=长期预期的满意度-总的改变成本/成本支付期 而Julie Ann Gustanski(1999) [9]基于伦理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土地信托保护决策支持模型(ILCOS),他认为土地的使用方式是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反映。尽管土地信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土地资源,但是每一个土地信托机构都有自己的设置和地域。所以,他对伦理经济学政策模式在土地信托保护方面的整个过程给出了一个总体的概念,从而总结出土地信托的决策支持的环境模型。这个模型由5个大块组成:土地的使用和环境、社会经济、计划与获取的评估、决策制定的方法、积极的决策制定。该模型主要提出和检验了美国和英国的土地信托与保护私有土地因果关系上的模式,以开发一种可行的决策支持工具。此外,Roger Coupal和Any Seidl(2003)[10]还研究了在税收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发展农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的相关成本及其对财政结构的影响。 追问: 请问这位大哥,标题是什么?引言是哪些?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准确全面掌握我县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据市信息发[XXXX]XXX文件精神,XXXX年XX月XX日,我局组成由冀堂钢任组长7个调查小组,深入到全县XX个乡镇,采用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别对各个乡镇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全县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启步,建立了覆盖乡村、农户的信息网络,建设了XX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从我们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据调查,全县有260个行政村已通光纤和无线宽带,农民上网人数XXXXX人,普及率6%;农村现有电脑6500台,固定电话85967部,移动电话139969部,电视机130021台,普及率分别达到5%、66%、33%、95%,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襄垣乡郝开村现有家庭电脑45台,上网电脑12台,电视机630台,固定电话用户480户,手机用户1150户;东泉镇木瓜村投资5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170户,使全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以上。在山西移动公司平遥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该村还有5户村民家庭安装了宽带网,加快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是信息服务站得到了较快的扩展。全县建立了36个农村信息服务站,专门搜集整理、分析发布农业技术、农情咨讯、天气预报、灾情预警等信息,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在12个信息超市中,发展较快的有古陶镇北城村、中都乡北三狼村、洪善镇的洪善村和高林村、襄垣乡郝开村、段村镇的廉庄村、杜家庄乡的南良庄等村。襄垣乡郝开村XXXX年建立党员远程教育站,占地45平方米,与村支部活动室为一体。该教育站除组织党员定期学习外,还利用其宽带信息平台,组织相关产业的农户学习先进的农科技术,为农户针对性查阅相关信息。东泉镇东泉村经乡村两级积极协调,花费万元,建文化网络服务站一个,占地30余平方米;又协同县组织部共同投资8万余元建120平方米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服务站,安排专人负责和管理。

三是农村信息的内容日臻完善。目前,各信息服务站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既有政务信息,又有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例洪善镇洪善村初步建成服务站三个:便民服务站、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和党员远程教育站。主要服务内容有计生、民政、合作医疗、农经、司法等。各服务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照章办事,服务态度和蔼、热情,爱岗敬业,有问必答。

四是信息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各乡镇对农村信息采集下达年度任务,推行了目标考核,服务站内部定岗定责,保证信息的真实、及时、准确性。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据调查,东泉镇东泉村的通过近年来的信息服务,广大村民得到了实惠,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亩产量收到很大的提高,农民种粮、栽果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养殖业方面,由以前的家养、圈养1只或2只,根本不存在规模化养殖,现在养殖规模达到200只以上的就有6户,养殖量比以前翻了四五倍。

二是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是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据调查,朱坑乡朱坑村不少农民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市场引导生产、市场引导流通”等一些现代农业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东泉镇东泉村通过法律知识的宣传,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农村信息资源利用不够理想、信息进村入户难,信息化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显滞后,信息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农民素质不高等。具体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信息服务站由于经费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进村入户难,而且由于上网费用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目前,农村大多数信息仍是通过相对普及的电话、电视和农民之间的传书带信、逢场赶集、邻里传播实现。

二是本地信息少,互动性不高。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加之有些乡镇信息站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信息服务的有效运行机制,缺少信息服务的经费保障,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发布本地信息,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农民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直接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对信息的理解、运用。调查反映,不少农民即使手把手的教会计算机使用,一旦业务人员离开马上就又不能运用。农村经济、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后,农民的封闭性较强,信息观念滞后,信息意识淡薄,对网络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信息的有效吸收。

四、几点建议

1、保障经费问题。由于信息服务站经费严重不足,阻碍了服务站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建议应继续实行高位推动,确保工作经费,保证信息站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及时有效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奠定基础。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做到专人管理。在保证信息质量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奖惩结合,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人进行奖励。同时,对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补助,对表现突出的进行奖励,提高服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

3、严格信息审核制度。杜绝“垃圾信息”,逐步提高信息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好的信息能给广大农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农业增收。

4、举办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农民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意识。

5、与有关部门协调,保证网速。服务站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提供服务,但有时由于乡村网速过慢,大量实用的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到农民。

3月份交作业,已经说过了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下面是我整理的档案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59-02

摘 要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当今知识 经济新时代,档案 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勇于 实践。档案 管理通过与 计算机、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效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意义 问题 措施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 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档案事业主要由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室(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管和管理档案的内部机构)、档案馆等机构组成,档案管理就是通过对各级档案部门的监管,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开放与运用,发挥档案功能。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单位的发展史,对研究本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科学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便于单位高层人员及时了解单位整体状况,适时调整策略提供准确依据,并为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各方面准确认识单位的工作成果,为单位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意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应该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的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档案载体的转变

在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档,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保存电子文档资料显然要比保存纸质文档要方便,但纸质文档“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作用也是电子文档所不可取代的。

2.档案的分类变化

档案的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便于查找提高了效率。传统分类方案对于数量较少、问题较单一的档案分类还是有实用性的,如何分类应根据需要恰当运用。

3.档案接收和保管方式上转变

在电子 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新时期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电子信息系统。

4.电子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1)电子档案原件的真实性问题

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很难确定该份材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电子档案保存的长久性问题

很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化办公,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

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都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提高新时期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手段和保护技术的现代化,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更新各级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各地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2.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3.增强档案信息获取能力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增强鉴定和评估能力以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4.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在推进 计算机 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序,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 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将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

5.加强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

电子文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是当今档案 工作遇到的新课题。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今天,档案部门进行电子文件接收归档的首要任务是对所需归档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鉴定,制定科学、合理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统一的归档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基本结构标准,这也是全面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尽可能把文件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放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以功能合理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文件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这才能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 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 经济和各项事业 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建设和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努力创新服务机制,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档案事业的不断辉煌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适应新时期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必将促使档案工作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进行一次彻底革命。档案部门要尽快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从工作重点和方式上来一次大转变,从人才和技术力量上来一次大储备,以勇敢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霍金龙.谈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山西档案.2009(增刊).

[3]刘巨普.城建档案管理的理论与 实践.档案出版社.2004.

[4]刘晓红.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考.就业与保障..

[5]宋长山.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思考.兰台内外..

[6]钟晓芸.论现代档案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档案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档案管理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了解,能够有效管理信息化后的档案。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了,我国档案管理面临一次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本文就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如何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方式进行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了。我国档案管理只有实现转型,才能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档案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探索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了,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建设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阻碍。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在一个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定时的分类整理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变得清晰,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然而,很多档案的使用者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清晰的认识,忽略了对单位档案管理的建设,资金投入过少使得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水平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过低。其次,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有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的过程中出现过多重复劳动。目前,我国的档案开放比例很低,数据库容量少,巨大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最后,缺少符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系统,软硬件设备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大量的档案信息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式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可是我们不应该忽略问题的存在,反而应当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解决。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寻找问题根源并且进行解决,以便满足档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制定有效安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作用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完善的信息资源,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其中很多内容是单位的秘密文件,所以应当制定一套有效安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保证档案安全,消除虚假信息隐患。档案部门应当加大对内外网的检测,对上网的档案进行严格把关。同时档案使用者应当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档案管理者也应该吸取档案使用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传统档案多为纸质资料,这为档案的采集、储存、保护带来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允许将大量的资料通过电子录入的方式进行储存,档案储存所需的空间变小,对档案的整理及存储环境的要求也变得简单。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拥有一套完善的、功能全面的、容易操作的软硬件设备。

3.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

由于信息化渗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对档案管理者能力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档案管理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了解,能够有效管理信息化后的档案。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能力的考核。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档案管理的工作变得简单

由于传统档案以纸质资料为主,纸张容易变脆老化,对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储存、保护的过程量太大。信息化之后,档案多以文字为主,管理人员通过建立电子网络平台,电子录入的方式即可实现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而且信息所占的空间变小,便于储存及管理,同时之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只需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即可。

2.档案使用者使用更加方便

过去使用档案需要档案使用者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寻,工作量极大,找到自己所需非常的不容易。当档案实现信息化后,档案使用者通过网络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就可以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同时使用者也不必亲自到档案室寻找,提高了档案信息远程化传输,极大地提高了管理以及办公的效率。

四、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只有进行改革,转变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形成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同时也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公司设计生产专业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朱蕙宏.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探讨[J].大科技.2015.(4):5-5,6.

[2]粟盛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28-128,129.

[3]郄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71-71.

【摘要】

信息技术实现了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档案,为事业单位管理档案提供了许多便利。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形成新的环境,并面临新的问题。事业单位应结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总结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不断显现,信息技术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档案管理面临内外部威胁,档案管理工作也呈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暴露出新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普及和信息技术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设施日趋完备,为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也需要长期保证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减少系统漏洞,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科学认识,不愿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导致系统软件和设备长期未更新,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无法完善,限制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档案管理系统存在许多的威胁。

(二)人员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许多先进的技术,档案管理也应由专人技术人员负责。而许多事业单位认为档案管理信息化仅仅为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管理人员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即可。因而多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自理老、传统档案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虽然这类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档案管理能力,但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档案需要。如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不高,影响档案收集和存放,进而影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使信息技术难以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发展。另外,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日常维护,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针对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它需要以事业单位的情况为基础,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系统发挥作用。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忽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根据“拿来主义”原则生搬硬套其它单位的经验,把其它部门档案管理方式应用于本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导致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少针对性,浪费单位的资源。对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并影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漏洞多

由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于档案信息化操作的各种手法及流程不熟,档案管理操作容易出现差错,导致档案损坏,造成数据丢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事业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系信息化系统建设与投入,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完善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设施,保证档案管理设备齐全、充足,符合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要求。依据科学有序原则存放不同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方便日常查找使用,保证突发情况即使抢救档案。建立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接受系统,方便对各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录入和管理,也方便事业单位实现电子化查询档案的全文信息,提供信息系统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重点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工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人才。事业单位也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树立信息化管理档案的意识,让所有工作人员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档案应注意的事项。最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工作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主动完善技能,使个人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符合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

对于盲目套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行为,需要开发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硬件设备与开发好适合本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工作同步进行,互相配合。如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结合本单位实际人才信息需求,建设符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管理模式的,提高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根据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变化而调整。

(四)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资金、人才投入,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根据流程对档案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和控制。如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涉及的信息、档案存在较大的差别,事业单位可要求各个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不同的信息资源库,方便部门内部档案和信息快速共享、流通,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快速查询获取目标档案,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错误,避免档案受损造成档案丢失。

三、结语

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抓住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积极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后产生的新问题,从软件和硬件设备、人员、管理制度多个层面分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结合本单位情况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发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鑫.关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290.

[2]粟盛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28-129.

[3]张晓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方法[J].科技传播,2015,21:142-143.

浅析电子档案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问题论文

在现今企业的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引用,以及大型、高效电子仪器的使用,使企业档案管理由纸质化存储管理向电子化存储管理转变,企业档案实现电子化变成了现实。只有明确电子档案的形成过程和在企业中的利用途径,剖析电子档案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应用电子档案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

一、企业电子档案的形成与利用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实现异地的远程利用,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和途径。档案唯一性、原始性和凭证性是真实记录历史的重要体现,因而历史的延续需要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档案,档案数字化之后,档案利用方式主要是使用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档案原件从而得到了有效保护。档案信息数字化能够使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得到转化与再现,它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简单、快捷和可以保持档案原始性的特点。为档案电子化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般都采用树形分类结构,使得它的权限控制灵活、简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入库简单,并提供了入库前的浏览功能,它的界面要素简单,一看就会,无需复杂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查询简单的功能,为档案提供利用,实现档案服务功能提供了举大的支持作用;对于没有电子版的档案,可以提供批量扫描、从而保持档案的原始样貌,对于已形成的电子档案可以提供快捷的入库管理功能。

(三)实现档案纸质化向电子化的转变

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引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大型、高效的电子化仪器后,利用高效扫描仪将纸质的档案扫描成电子档案,扫描完成后,对扫描录入到网络服务器中的.图像文件进行整理修正,并在网络数据库中建立相应的索引信息,从而达到电子档案的快速自动检索,并最终为查询客户端提供档案服务。

(四)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利用

电子档案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以案卷为单位。目前电子文件所采用的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电子档案归档主要用磁带和光盘。

对档案部门来说,电子档案提供利用的方法有三种:即提供拷贝;通信传输;直接利用。

二、电子档案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队伍的素质与企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历史原因,许多单位档案管理岗位属于人员安置型,造成目前企业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二)企业的档案管理得不到高层领导应有的重视

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档案的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它只是文字类的工作,和公司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建设比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正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和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原有一些档案资料的缺失,企业库藏档案资源不够丰富,影响了日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和工作支持。

(三)企业的档案管理缺乏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的负责

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是相当的陌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收集和分类、存放,根本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低下和频繁更替也造成了档案管理的断档。此外,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立独立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合并在其他部门之下,例如库房兼做档案室。这些行为将导致企业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不一致。

(四)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首先,个别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完全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当中,对档案信息化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其次,在多数企业中,关于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和标准还不够健全,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和依据。还有的企业虽然配备了档案数字化设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其硬件设备使用率低,数字的录入量非常有限。最后,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三、推进电子档案在企业中加快发展的办法

(一)提高档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稳定档案管理队伍的结构

各企业应加强企业档案管理队伍的知识水平,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来加强档案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培训制度和管理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中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培训的方式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促进电子档案的发展

电子档案的发展离不开档案信息化的支持,只有不断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促进电子档案在企业中的利用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推进电子档案的应用

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想将档案工作搞好的,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的不重视、不支持。因此,我们要想将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就必须说服企业领导,让他们能真正的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支持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不断的提高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使档案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加大电子档案优点的宣传力度,普及电子档案的知识

只有在实际档案工作中,充分体会到电子档案的便利和快捷,才能促进电子档案的发展。电子档案的优点毋庸置疑,但不是人人都意识到,只有在工作中加大其的使用和宣传力度,普及电子档案的知识,使公众认识到电子档案的优点,才会有更多地人选择使用电子档案。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在企业发展中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电子档案的建设,提高电子档案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才能促进电子档案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

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档案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数字化、档案系统、档案软件定制、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档案销毁。这些工作的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分为 8个环节的,也有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的。由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复杂的系统,故也有按多层次进行划分的方法。其第一层次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开发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下分若干层次小系统。档案实体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工作环节;档案信息开发又分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两部分,信息加工由编制目录、编辑文献汇编和编写参考资料构成,信息输出由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函调、外借以及出版、展览等多项服务活动构成。

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探究论文

摘要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对于企业会计而言,会计的作用伴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最初的单纯记账,到财务管理和分析,再到管理会计,会计也逐渐细分为会计与财务管理。这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职能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阐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这一点主要基于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支持作用。会计信息化解放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基础核算所占用的巨大劳动力,优化了企业会计部门所承担的财务决策支持作用发挥效能,并在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会计信息化模式,实现了会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企业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推进与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以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核算效率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最初的起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手工劳动的计算机化模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伴随企业规模扩张,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网络版发展,给总账及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工具。如在企业对分子公司进行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网络版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可以快速形成合并报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编制合并报表的工作量。

(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支持决策提升的必然选择

会计信息化在解放会计工作人员繁重劳动的同时,使得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财务管理理论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能逐步转变到企业决策支持的领域当中,为企业资本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其中,会计信息化也在发生功能上的变更,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决策事项的支持效率,逐步转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

(三)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规模管理提升的必然选择

伴随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企业多元化发展和数量极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自身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规模化管理中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集团都在发展的ERP系统即是对会计信息化的延伸,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代表。当前,国内的金蝶、用友、浪潮等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商,都在财务共享系统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创新,相关系统也不断成熟,为企业集团会计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体系搭建仍需不断改进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体系搭建尤为重要。但在实践操作中,有的企业对系统搭建并不重视,缺乏顶层设计,仅仅照搬照抄某个会计系统,或是购买现成软件,使得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较为初步,不利于后期发展。也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在需求分析方面较为忽视,没有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使得会计信息化缺乏延展性,或是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难以建立,形成数据信息孤岛,制约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仍需不断加强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发展不重视,认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没有通盘考虑,使得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较低。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实施中缺乏时间计划,职能分工较为粗浅,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仍需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循环往复的工作,需要企业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提升与改进,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将会计信息化理解为会计电算化,而没有在会计职能提升的同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功能。也有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对评估重点、监督体系、协同发展等事项没有具体研究与实施,使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支持效果较弱。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有较强的理解与设计。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功能需求的充分论证,在各部门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细致把关,特别是与企业其他部门相关系统的连接事项。三是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延展性设计,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前瞻性,不断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广泛适应性。

(二)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推进

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层次,从顶层加强管理。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会计部门、信息部门和其他涉及部门的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计划,提高会计信息化的过程效率。三是加强会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成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员素质的整体协同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改进完善

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改进机制,对于企业对会计的职能要求要不断提升,并据以设计会计信息化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化功能。二是定期开展对会计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明确评估重点,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三是建立统一的会计监督体系,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考评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论文书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大部分院校也需要进行答辩。开题报告也就是对你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说明,对论文的进度安排作出详细的解说。然后经过专家组来判别是都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企业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王兰洁.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D].大理学院,2014.

[2]金爱兰.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铁道经济研究,2013,(Z1):46-48.

[3]袁航. H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张冠男. 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2.

[5]孙保全.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127-128.

[6]章登庆.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管理开题报告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是在其创立初期就开始制定了薪酬体系,并一直沿用下来。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正逐步建立激励型、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薪酬文化。本文的选题背景是有感于目前企业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薪酬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各岗位间薪酬的简单横向对比与各自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文化需要员工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的薪酬是否能让员工感到满足,本文针对企业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将有助于企业领导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用人效率。

2.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提纲:

总述:

在进行薪酬管理时,改变传统的薪酬理念,建立起灵活的奖励和福利制度,建构一套新的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使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有许多构筑成功的薪酬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的措施,包括搭建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渠道、提高学习培训机会等非经济性报酬等等,总的说来,一个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相适应,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

正文: -----

绪论: -----

高绩效的业文化让“加薪非必然”成为现实。干得好加薪是必然的——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以严格的等级官僚制度内部公平性以及低风险性为特征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了,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不断地更新!

一.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以及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a. 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

b. 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c. 企业的薪酬制度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之间的关系

a. 什么是企业文化

b. 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

c . 薪酬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三.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a.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

b. 解决办法:

(1) 渠道的薪酬攀升通道,形成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2) 键绩效指标体系,发挥企业战略导向对员工的牵引作用。

c. 其他的解决方法

四.小结

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5.预期研究成果

为公司提供好的管理意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6.参考文献:

[1]邓芳. 浅谈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61-162.

[2]李光. 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陈兰芬. 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宋程鹏. 薪酬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文化问题[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4):72-74.

[5]陈朝腾,叶民强. 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科技创业月刊,2008,(02):105-106.

[6]王泼.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6.

[7]项荣. 薪酬文化——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J]. 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9):114-115.

[8]马丽敏,何锐鹰. 企业薪酬管理与员工满意度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2003,(04):4-6.

篇二: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xxx

姓名:

学号:XX 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xxx

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 索引序列
  •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论文
  • 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 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