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设计还是比较完善的,而且功能也比较齐全。
这是根据阿基米德“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这个物体排开水的重 量,即等于水的比重乘以物体人水部分体积,”的著名定律,坦克和装甲车 也象潜艇那样靠密闭车体来获得一定的浮力。由于车体较小,远不如潜艇那 样庞大,所以重量不能过大,否则很难保证具有正浮力。一般水陆两用装甲 车辆的装甲都较薄,一般都有额外车体浮箱。再加入密封、排水系统、推进 系统(履带滑水、喷水器、螺旋桨),坦克就能水上航行。而LVTP-7装甲车 的车体干脆就是铝合金焊接构。要保证良好的浮力,车辆密封性能尤为重要, 一般水陆坦克的通气口等均开在车顶。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LVTP-7装甲车在可全车沉没,米高的海浪中10~ 15 秒钟,可见其浮力储备系数和密闭性能是比较好的。 两栖装甲车辆在水上航行时主要靠推进螺旋桨推进,有的则靠履带转动划水 前进,LVTP-7装甲车则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喷水推进装置。一般履带划水航 行可达5~公里/小时,靠喷水推进器可达公里/小时。 图片嘛,网上应该很多的……麻烦采纳,谢谢!
近几年来,一种国产的水陆两栖装甲车族,吸引了世界军事专家的眼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外观非常类似美军的新一代高速两栖战车 (EFV)的新型高速两栖突击战车,其设计思路、主要性能、作战使用等也几乎和美军的战车什么没有区别。从已经曝光的照片上来看,该新型水陆两栖突击战车外形丰满、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火力强劲,非常适合于与当今中国海军陆战队跨海作战和中国南方陆军部队在水网密集地区的作战使用。国产两栖突击车族包括两种主战车辆,分别装备105毫米低后坐线膛坦克炮和30毫米机关炮。国产两栖装甲突击车使用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是在63A水陆坦克的同口径火炮上改进而来的。这种火炮和陆军105毫米坦克炮相比,通过增加炮口制退器、改进反后坐装置降低了火炮后坐力,使轻型两栖突击车能够承载并在水中安全发射。中国的105毫米坦克炮自80年代从西方引进以来,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性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最新研制的弹芯长径比接近30:1的新型脱壳穿甲弹2000米距离垂直穿深达到500毫米水平,足以横扫M60A3和M48H坦克。用于运载步兵上陆的ZBD-05两栖步兵战车装备一门30毫米机关炮,该炮原型是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使用的2A72型30毫米自动炮,90年代随同BMP-3步兵战车炮塔引进项目来到国内。这种火炮和国产25毫米车载自动炮相比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和重量均只有后者的2/3不到,火炮总体可靠性极高。火炮采用单向双路自动供弹,射速380发/分钟,榴弹初速960米/秒。两栖装甲战车除了30毫米机炮外还可以在炮塔两侧各携带一枚 “红箭”73C反坦克导弹,这种老式导弹改用串联破甲战斗部后威力尚可,而且将有线制导改为无线制导。
水陆两栖坦克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能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水陆两栖坦克在水中行驶是依据浮力原理。两栖坦克一般会拥有较大体积,封闭车体内安装有浮箱。在水里会依靠自己的浮力行驶在水面上,然后用自己的另一容套独立的推进器前进。两栖坦克本质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这个物体排开水的重量,也就是等于水的比重乘以物体入水部分体积。虽然水陆坦克的车体积呈船形,比普通坦克要大,但是可以利用特制履带或螺旋桨在水中划行。有着出色的潜渡能力,能够密封后即进入水中潜行。下潜时会由炮塔项部的气筒为车内供给空气,岸上指挥台会用无线电指挥其在水底行进。出水后,就能继续在陆地上行驶。水陆两栖这种坦克一般可以在任何水域里前进。而另一种坦克,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型坦克就不能靠自己的浮力在水面上拼搏了,中型坦克是在自己的发动机上加装根长长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但只能下5-6米深的水里,因为这两根管子必需要露出水面,靠自己的履带在水底不断前进。由于受管子的限制所以一般没法潜入太深的水里,但在沿岸警戒方面,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发挥作用。坦克能在水上自由行驶,只要可以确保坦克在水里排出水的体积大于自身重量,那么浮起来就不是难事儿。然后在仰仗坦克的独立推进器就可以使坦克在水面上行驶,因此两栖坦克的体积一般很大,但是相对来说,其重量反而不会太重。这就限制就注定了两栖坦克只能是位列在轻型坦克中,一般而言两栖坦克的装甲能力都比较薄弱。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最新考试信息 姓 名:刘越所在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联系电话:68912565-17E-mail:liuyue#学科专业一光学工程研究方向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微弱光电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学科专业二社会兼职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个人概况1992年9月进入吉林工业大学电子系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是塑膜彩色套印自动对版系统及其控制算法的研究。1997年3月进入吉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极低信噪比条件下正弦信号参量估计算法及其性能的研究。2000年12月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与跟踪注册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2002年10月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工作,2005年7月获得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讲授本科生学位课波动光学,本科生选修课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生学位课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研究生选修课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虚拟现实中手部跟踪技术的研究、高精度姿态测量系统及其自动校正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究基础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军队863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武器装备国防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总装备部轻武器论证研究所、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委托项目等在内的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科研经费充足。作为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6名,有两名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系统人机交互技术、摄像机位置和姿态的准确跟踪、环境特征标志的准确提取、三维立体图形的生成与显示、摄像机标定技术、微弱光电信号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与手术导航系统跟踪技术等,近年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6篇已被SCI检索、21篇已被EI检索,已申请专利5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得2项授权),获2002年度国家安全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联系修改或删除。标签: 导师介绍返回列表
装甲步兵是现代陆军中的一个兵种,有些国家称机械化步兵(美国)或者摩托化步兵(俄罗斯),是指搭乘步兵战车作战的步兵。装甲步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开创的一个兵种。在闪电战理论指导下的德国陆军为了加强步兵的机械化作战能力以配合坦克集团的高速突进能力,给步兵配备了汽车或装甲运兵车辆。在实际作战中,由于步兵的防护能力较差,因此又开发出步兵可以搭乘作战的装甲车辆,以不间断配合坦克部队的行动。
希望这些材料对你有所帮助.防弹衣的原理:(1)织物的变形:包括子弹入射方向的变形和入射点临近区域的拉伸变形;(2)织物的破坏:包括纤维的原纤化、纤维的断裂、纱线结构的解体以及织物结构的解体;(3)热能:能量通过摩擦以热能的方式散发;(4)声能:子弹撞击防弹层后发出的声音所消耗的能量;(5)弹体的变形。为提高防弹能力而发展起来的软硬复合式防弹衣,其防弹机理可以用“软硬兼施”来概括。防弹衣及防弹原理 防弹衣概述 防弹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弹头、破片动能,阻止穿透,有效保护人体受防护部位的一种服装”。从使用看,防弹衣可分警用型和军用型两种。从材料看,防弹衣可分为软体、硬体和软硬复合体三种。软体防弹衣的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主,这些高性能纤维远高于一般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赋予防弹衣防弹功能,并且由于这种防弹衣一般采用纺织品的结构,因而又具有相当的柔软性,称为软体防弹衣。硬体防弹衣则是以特种钢板、超强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氧化铝、碳化硅等硬质非金属材料为主体防弹材料,由此制成的防弹衣一般不具备柔软性。软硬复合式防弹衣的柔软性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它以软质材料为内衬,以硬质材料作为面板和增强材料,是一种复合型防弹衣。 作为一种防护用品,防弹衣首先应具备的核心性能是防弹性能。同时作为一种功能性服装,它还应具备一定的服用性能。 防弹性能 防弹衣的防弹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防手枪和步枪子弹目前许多软体防弹衣都可防住手枪子弹,但要防住步枪子弹或更高能量的子弹,则需采用陶瓷或钢制的增强板。(2)防弹片各种爆炸物如炸弹、地雷、炮弹和手榴弹等爆炸产生的高速破片是战场上的主要威胁之一。据调查,一个战场中的士兵所面临的威胁大小顺序是:弹片、枪弹、爆炸冲击波和热。所以,要十分强调防弹片的功能。(3)防非贯穿性损伤子弹在击中目标后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作用于人体所生产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这种伤害不呈现出贯穿性,但会造成内伤,重者危及生命。所以防止非贯穿性损伤也是防弹衣防弹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服用性能 防弹衣的服用性能要求一方面是指在不影响防弹能力的前提下,防弹衣应尽可能轻便舒适,人在穿着后仍能较为灵活地完成各种动作。另一方面是服装对“服装-人体”系统的微气候环境的调节能力。对于防弹衣而言,则是希望人体穿着防弹衣后,仍能维持“人-衣”基本的热湿交换状态,尽可能避免防弹衣内表面湿气的积蓄而给人体造成闷热潮湿等不舒适感,减少体能的消耗。此外,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防弹衣也要考虑到与其他武器装备的适配性。 防弹衣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与金属装甲板、陶瓷护片等复合系统发展的过程。人体装甲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原始民族为防止身体被伤害,曾用天然纤维编织带作为护胸的材料。武器的发展迫使人体装甲必须有相应的进步。早在19世纪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纪的铠甲上的真丝也用在了美国生产的防弹衣上。1901年,威廉?麦肯雷总统被暗杀事件发生后,防弹衣引起了美国国会的瞩目。尽管这种防弹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枪子弹(弹速为122米/秒),但无法防住步枪子弹。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以天然纤维织物为服装衬里,配以钢板制成的防弹衣。厚实的丝绸服装也一度曾是防弹衣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真丝在战壕中变质较快,这一缺陷加上防弹能力有限和真丝的高额成本,使真丝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美国军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1942年10月,英军首先研制成功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这一时期的防弹衣以特种钢为主要防弹材料。1945年6月,美军研制成功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型号为M12步兵防弹衣。其中的尼龙66(学名聚酰胺66纤维)是当时发明不久的合成纤维,它的断裂强度(gf/d:克力/旦)为~,初始模量(gf/d)为21~58,比重为克/(厘米)3,其强度几乎是棉纤维的二倍。朝鲜战争中,美陆军装备了由12层防弹尼龙制成的T52型全尼龙防弹衣,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则是M1951型硬质“多隆”玻璃钢防弹背心,其重量在~千克之间。以尼龙为原料的防弹衣能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体积较大,重量也高达6千克。70年代初,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并很快在防弹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出现使柔软的纺织物防弹衣性能大为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弹衣的舒适性。美军率先使用Kevlar制作防弹衣,并研制了轻重两种型号。新防弹衣以Kevlar纤维织物为主体材料,以防弹尼龙布作封套。其中轻型防弹衣由6层Kevlar织物构成,中号重量为千克。随着Kevlar商业化的实现,Kevlar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国军队的防弹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特沃纶(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现及其在防弹衣的应用,使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特征的软体防弹衣逐渐盛行,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军界,而逐渐扩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对于高速枪弹,尤其是步枪发射的子弹,纯粹的软体防弹衣仍是难以胜任的。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增强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体防弹衣的防弹能力。综上所述,近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这类防弹衣的特点是:服装厚重,通常约有20千克,穿着不舒适,对人体活动限制较大,具有一定的防弹性能,但易产生二次破片。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其重量轻,通常仅为2~3千克,且质地较为柔软,适体性好,穿着也较为舒适,内穿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尤其适合警察及保安人员或政界要员的日常穿用。在防弹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枪射出的子弹,不会产生二次弹片,但被子弹击中后变形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贯穿损伤。另外对于步枪或机枪射出的子弹,一般厚度的软体防弹衣难以抵御。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的防弹衣。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是目前防弹衣主要的发展方向。 防弹衣的防弹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防弹衣的防弹机理从根本说有两个:一是将弹体碎裂后形成的破片弹开;二是通过防弹材料消释弹头的动能。美国在二三十年代研制出的首批防弹衣是靠连在结实衣服内的搭接钢板提供防护的。这种防弹衣以及后来类似的硬体防弹衣即是通过弹开弹头或弹片,或者使子弹碎裂以消耗分解其能量而起到防弹作用的。以高性能纤维为主要防弹材料的软体防弹衣,其防弹机理则以后者为主,即利用以高强纤维为原料的织物“抓住”子弹或弹片来达到防弹的目的。研究表明,软体防弹背心吸收能量的方式有以下五种:(1)织物的变形:包括子弹入射方向的变形和入射点临近区域的拉伸变形;(2)织物的破坏:包括纤维的原纤化、纤维的断裂、纱线结构的解体以及织物结构的解体;(3)热能:能量通过摩擦以热能的方式散发;(4)声能:子弹撞击防弹层后发出的声音所消耗的能量;(5)弹体的变形。为提高防弹能力而发展起来的软硬复合式防弹衣,其防弹机理可以用“软硬兼施”来概括。子弹击中防弹衣时,首先与之发生作用的是硬质防弹材料如钢板或增强陶瓷材料等。在这一瞬间的接触过程中,子弹和硬质防弹材料都有可能发生形变或断裂,消耗了子弹的大部分能量。高强纤维织物作为防弹衣的衬垫和第二道防线,吸收、扩散子弹剩余部分的能量,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了非贯穿性损伤。在这两次防弹过程中,前一次发挥着主要的能量吸收作用,大大降低了射体的侵彻力,是防弹的关键所在。影响防弹衣防弹效能的因素可从发生相互作用的射体(子弹或弹片)和防弹材料两个方面考虑。就射体而言,它的动能、形状和材料是决定其侵彻力的重要因素。普通弹头,尤其是铅芯或普通钢芯弹在接触防弹材料后会发生变形。在这一过程中,子弹被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动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子弹的穿透力,是子弹能量吸收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炸弹、手榴弹等爆炸时产生的弹片或子弹形成的二次破片来说,情形就显著不同了。这些弹片的形状不规则,边缘锋利,质量轻,体积小,在击中防弹材料尤其是软体防弹材料后不变形。一般说来,这类碎片的速度也不高,但是量大而密集。软体防弹衣对这类碎片能量吸收的关键在于:破片切割、拉伸防弹织物的纱线并使其断裂,且使织物内部纱线之间和织物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织物整体形变,在上述这些过程中碎片对外做功,从而消耗自身的能量。在上述两种类型的身体能量吸收过程中,也有一小部分的能量通过摩擦(纤维/纤维、纤维/子弹)转化为热能,通过撞击转化为声能。在防弹材料方面,为了满足防弹衣要最大程度地吸收子弹及其他射体动能的要求,防弹材料必须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吸能能力强的性能。目前用于防弹衣上,尤其是软体防弹衣上的材料都以高性能纤维为主。这些高性能纤维以高强和高模为重要特征。一些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或硼纤维等,虽具有很高的强度,但由于柔韧性不佳,断裂功小,难以纺织加工,以及价格高等原因,基本上不适用于人体防弹衣。具体说来,对防弹织物而言,其防弹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纤维的拉伸强力、纤维的断裂伸长和断裂功、纤维的模量、纤维的取向度和应力波传递速度、纤维的细度、纤维的集合方式,单位面积的纤维重量,纱线的结构和表面特征,织物的组织结构,纤维网层的厚度,网层或织物层的层数等。用于抗冲击的纤维材料,其性能取决于纤维的断裂能及应力波传递的速度。应力波要求尽快扩散,而纤维在高速冲击下的断裂能应尽可能提高。材料的拉伸断裂功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所具有的能量,它是一个与拉伸强力和伸长变形相关的函数。因此,从理论上说,拉伸强力越高,伸长变形能力也较强的材料,其吸收能量的潜力也越大。但在实践中,用于防弹衣的材料不允许有过大的变形,所以用于防弹衣的纤维必然同时具有较高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高模量。纱线的结构对防弹能力的影响是源于不同的纱线织物会造成单纤强力利用率和纱线整体伸长变形能力的差异。纱线的断裂过程首先取决于纤维的断裂过程,但由于它是一个集合体,因此在断裂机理上又有很大的差别。纤维的细度细,则在纱中的相互抱合较为紧贴,同时受力也较为均匀,因而提高了成纱的强度。除此之外,纱线中纤维排列的伸直平行度、内外层转移次数、纱线捻度等都对纱线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拉伸强力、断裂伸长等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弹击过程中会产生纱线与纱线、纱线与弹体的相互作用,纱线的表面特征会对以上两种作用产生或加强或削弱的效果。纱线表面油剂、水分的存在会降低子弹或弹片穿透材料的阻力,因此人们往往要对材料施行清洗和干燥等处理,并寻求提高穿透阻力的办法。具有高拉伸强力和高模量的合成纤维通常是高度取向的,所以纤维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这些纤维用在防弹织物中时,受弹击后纤维间传递能量的能力差,应力波不能迅速扩散,由此也降低了织物阻击子弹的能力。普通的提高表面摩擦系数的方法如起绒、电晕整理等却会降低纤维的强力,而采用织物涂层的方法则易造成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焊接”,结果使子弹冲击波在纱线横向发生反射,使纤维过早断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美国联合信号(AlliedSignal)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空气缠绕处理纤维,通过使纤维在纱线内部相互纠缠,从而增加子弹与纤维的接触。在美国专利5035111中推出了一种通过使用皮芯结构纤维提高纱线摩擦系数的方法。这种纤维的“芯”为高强纤维,“皮”则采用了一种强力稍低而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纤维,后者所占的比重为5%~25%。美国另一专利5255241所发明的方法与此相似,它是在高强纤维的表面涂覆一层薄薄的高摩擦系数聚合物,以提高织物抗金属物穿透的能力。这一发明强调了涂层聚合物与高强纤维表面应有较强的粘附力,否则在受弹击时剥落的涂层材料反而会在纤维之间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从而降低纤维表面摩擦系数。除了纤维性质、纱线特征之外,影响防弹衣防弹能力的重要因素还有织物的组织结构。用于软件防弹衣上的织物结构类型包括针织物、机织物、无纬布,针刺非织造毡等。针织物具有较高的延伸率,因而有利于提高服用舒适性。但这种高延伸率用于抗冲击会产生很大的非贯穿性损伤。另外,由于针织物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导致了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冲击性。所以,尽管针织物在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一般只适用于制造防刺手套、击剑服等,而不能完全用于防弹衣上。目前在防弹衣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机织物、无纬布和针刺非织造毡。这三类织物由于其结构不同,各自的防弹机理也不尽相同,目前弹道学还无法给予充分的解释。一般说来,子弹击中织物后,会在弹着点区域产生一个径向的振动波,并通过纱线高速扩散。当振动波到达纱线的交织点时,一部分波将沿着原先的纱线传到交织点的另一边,另一部分转移到与之交织的纱线内部,还有一部分沿着原先的纱线反射回去,形成反射波。在上述三种织物中,机织物的交织点最多,受弹击后,子弹的动能可通过交织点上纱线的相互作用得以传递,从而使子弹或弹片的冲击力能在较大区域内吸收。但与此同时,交织点在无形中又起了固定端的作用。在固定末端所形成的反射波与原来的入射波会产生同向叠加,使纱线受到的拉伸作用大大增强,在超过其断裂强度后断裂。另外,一些小的弹片还有可能将机织物中的单根纱线推开,从而降低了弹片穿透阻力。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提高织物密度,可以减少上述情形出现的可能,并提高机织物的强度,但却会增强应力波反射叠加的负效应。从理论上讲,要获取最好的抗冲击性能是采用单向的、没有交织点的材料。这也正是“Shield”技术的出发点。“Shield”技术即“单向排列”技术,是美国联合信号公司于1988年推出并取得了专利的一种生产高性能非织造防弹复合材料的方法。这一专利技术的使用权也授予了荷兰DSM公司。运用这一技术制成的织物即为无纬布。无纬布是将纤维单向平行排列并用热塑性树脂粘结,同时将纤维进行层间交叉,并以热塑性树脂压制而成。子弹或弹片的大部分能量是通过使冲击点或冲击点附近的纤维伸长断裂而被吸收的。“Shield”织物可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原有的强力,并迅速使能量分散到较大的范围上去,加工工序也较为简单。单层的无纬布叠合后可作为软体防弹衣的主干结构,多层压制则可成为用于防弹加强插板等硬质防弹材料。如果说在上述两类织物中,大部分弹体能量是在冲击点或冲击点附近的纤维处,通过过度拉伸或刺穿使纤维断裂而被吸收的,那么对以针刺非织造毡为结构的织物的防弹机理则无法解释。因为实验已表明,在针刺非织造毡中几乎不发生纤维的断裂。针刺非织造毡由大量短纤构成,不存在交织点,几乎没有应变波的固定点反射。其防弹效果取决于子弹冲击能在毡中的扩散速度。人们观察到,在被弹片击中以后,在碎片模拟弹(FSP)的顶端有一卷纤维状物质。于是预测,弹体或弹片在弹击初始阶段即变钝,从而使其难以穿透织物。许多研究资料都指出,纤维的模量和毡的密度是影响整个织物防弹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刺非织造毡主要用于以防弹片为主的军用防弹衣中。
聚乙烯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及现状。这个,您的,任务书可以给我,/吧
坦克依然是地面战争中最好的进攻性武器,装甲兵仍然是现代战争中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坦克本身又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随着武装直升机大量应用于战场,于是有人认为装甲兵的地位和作用要大大降低,甚至提出可以超越陆军装甲化的阶段,大量发展战斗直升机。我们认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矛和盾是对立统一的,是在竞相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既不能因为有了矛就否定盾,也不能因为盾发展就否定矛。这是有战争以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正像有了高射武器并不能否定飞机一样,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也不能否定坦克的地位作用,更不能否定陆军装甲化的发展方向。当然,随着新式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今后肯定还会发生新的争论。从一定意义上讲,装甲兵的历史就是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而每次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出现,都引起一场对坦克乃至装甲兵在战争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途的争论。坦克和装甲兵就是在这种争论中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事实证明,坦克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兵器登上战争舞台,一再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他绝不会因为一两件新式反坦克武器而丧失其生命力。相反,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只会促进各种对付反坦克武器的进一步发展,坦克及以坦克为主组成的装甲兵将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效能。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更为广阔,情况变化急剧,战役战斗的突然性、立体性、连续性、速决性空前增大,突击与反突击、机动和反机动的斗争异常激烈。因此,不论是对付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战还是纵深打击,不论是打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指挥员直接掌握足够数量的反应能力强的机动力量,并使用在关键的时期、方向和适当地点,对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性,取得作战胜利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装甲兵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最适于充当这种力量。战争经验也表明,现代战争中陆军如果没有强大的装甲兵团、军团作为主要突击力量,任何大规模的歼灭战(合围敌军重兵集团、战略决战等)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是可以的,抽空闲时间写是可以的部队(army)是指军队中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的通称。军队中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的通称。授予番号、代号、军旗,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作战和战斗、勤务保障单位。也泛指军队军队中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的通称。授予番号、代号、军旗,设有领导指挥机关,编有作战和战斗、勤务保障单位。也泛指军队。部队按军种分,可分为陆军部队、海军部队、空军部队等;按兵种分,可分为步兵部队、炮兵部队、装甲兵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歼击航空兵部队等;按任务分,可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卫戍部队、边防部队、守备部队等,也可分为战斗部队、战斗保障部队、后勤和装备保障部队等
关键词:超高分子 量聚乙烯 工程塑料1 引言UHMWPE是一种线型结构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世界上最早由美国Allied Chemical公司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此后德国Hoechst公司、美国Hercules公司、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等也投入工业化生产。我国上海高桥化工厂于1964年最早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生产,70年代后期又有广州塑料厂和北京助剂二厂投入生产。限于当时条件,产物分子量约150万左右,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目前北京助剂二厂的产品分子量可达100万~300万以上。UHMWPE的发展十分迅速,80年代以前,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进入80年代以后,增长率高达15%~20%。而我国的平均年增长率在30%以上。1978年世界消耗量为12,000~12,500吨,而到1990年世界需求量约5万吨,其中美国占70%。UHMWPE平均分子量约35万~800万,因分子量高而具有其它塑料无可比拟的优异的耐冲击、耐磨损、自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等性能。而且,UHMWPE耐低温性能优异,在-40℃时仍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甚至可在-269℃下使用。UHMWPE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使它广泛应用于机械、运输、纺织、造纸、矿业、农业、化工及体育运动器械等领域,其中以大型包装容器和管道的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由于UHMWPE优异的生理惰性,已作为心脏瓣膜、矫形外科零件、人工关节等在临床医学上使用。2 UHMWPE的成型加工由于UHMWPE熔融状态的粘度高达108Pa*s,流动性极差,其熔体指数几乎为零,所以很难用一般的机械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近年来,UHMWPE的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普通加工设备的改造,已使UHMWPE由最初的压制-烧结成型发展为挤出、吹塑和注射成型以及其它特殊方法的成型。 一般加工技术(1)压制烧结压制烧结是UHMWPE最原始的加工方法。此法生产效率颇低,易发生氧化和降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采用直接电加热法〔1〕;另外,Werner和Pfleiderer公司开发了一种超高速熔结加工法〔2〕,采用叶片式混合机,叶片旋转的最大速度可达150m/s,使物料仅在几秒内就可升至加工温度。(2)挤出成型挤出成型设备主要有柱塞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多采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60年代大都采用柱塞式挤出机,70年代中期,日、美、西德等先后开发了单螺杆挤出工艺。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最早于1974年取得了圆棒挤出技术的成功。北京化工大学于1994年底研制出Φ45型UHMWPE专用单螺杆挤出机,并于1997年取得了Φ65型单螺杆挤出管材工业化生产线的成功。(3)注塑成型日本三井石油化工公司于1974年开发了注塑成型工艺,并于1976年实现了商业化,之后又开发了往复式螺杆注塑成型技术。1985年美国Hoechst公司也实现了UHMWPE的螺杆注塑成型工艺。北京塑料研究所1983年对国产XS-ZY-125A型注射机进行了改造,成功地注射出啤酒罐装生产线用UHMWPE托轮、水泵用轴套,1985年又成功地注射出医用人工关节等。(4)吹塑成型UHMWPE加工时,当物料从口模挤出后,因弹性恢复而产生一定的回缩,并且几乎不发生下垂现象,故为中空容器,特别是大型容器,如油箱、大桶的吹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UHMWPE吹塑成型还可导致纵横方向强度均衡的高性能薄膜,从而解决了HDPE薄膜长期以来存在的纵横方向强度不一致,容易造成纵向破坏的问题。 特殊加工技术 冻胶纺丝以冻胶纺丝—超拉伸技术制备高强度、高模量聚乙烯纤维是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颖纺丝方法。荷兰DSM公司最早于1979年申请专利,随后美国Allied公司、日本与荷兰联合建立的Toyobo-DSM公司、日本Mitsui公司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纺织大学化纤所从1985年开始该项目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制得了高性能的UHMWPE纤维〔3〕。UHMWPE冻胶纺丝过程简述如下:溶解UHMWPE于适当的溶剂中,制成半稀溶液,经喷丝孔挤出,然后以空气或水骤冷纺丝溶液,将其凝固成冻胶原丝。在冻胶原丝中,几乎所有的溶剂被包含其中,因此UHMWPE大分子链的解缠状态被很好地保持下来,而且溶液温度的下降,导致冻胶体中UHMWPE折叠链片晶的形成。这样,通过超倍热拉伸冻胶原丝可使大分子链充分取向和高度结晶,进而使呈折叠链的大分子转变为伸直链,从而制得高强度、高模量纤维。UHMWPE纤维是当今世界上第三代特种纤维,强度高达,比强度是化纤中最高的,又具有较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耐光等优良性能。它可直接制成绳索、缆绳、渔网和各种织物:防弹背心和衣服、防切割手套等,其中防弹衣的防弹效果优于芳纶。国际上已将UHMWPE纤维织成不同纤度的绳索,取代了传统的钢缆绳和合成纤维绳等。UHMWPE纤维的复合材料在军事上已用作装甲兵器的壳体、雷达的防护外壳罩、头盔等;体育用品上已制成弓弦、雪橇和滑水板等。 润滑挤出(注射)润滑挤出(注射)成型技术是在挤出(注射)物料与模壁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层,从而降低物料各点间的剪切速率差异,减小产品的变形,同时能够实现在低温、低能耗条件下提高高粘度聚合物的挤出(注射)速度。产生润滑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自润滑和共润滑。(1)自润滑挤出(注射)UHMWPE的自润滑挤出(注射)是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外部润滑剂,以降低聚合物分子与金属模壁间的摩擦与剪切,提高物料流动的均匀性及脱模效果和挤出质量。外部润滑剂主要有高级脂肪酸、复合脂、有机硅树脂、石腊及其它低分子量树脂等。挤出(注射)加工前,首先将润滑剂同其它加工助剂一起混入物料中,生产时,物料中的润滑剂渗出,形成润滑层,实现自润滑挤出(注射)。有专利报道〔4〕:将70份石蜡油、30份UHMWPE和1份氧相二氧化硅(高度分散的硅胶)混合造粒,在190℃的温度下就可实现顺利挤出(注射)。(2)共润滑挤出(注射)UHMWPE的共润滑挤出(注射)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缝隙法〔5、6〕将润滑剂压入到模具中,使其在模腔内表面和熔融物料间形成润滑层;二是与低粘度树脂共混,使其作为产物的一部分(详见)。如:生产UHMWPE薄板时,由定量泵向模腔内输送SH200有机硅油作润滑剂,所得产品外观质量有明显提高,特别是由于挤出变形小,增加了拉伸强度。 辊压成型〔1〕辊压成型是一种固态加工方法,即在UHMWPE的熔点以下对其施加一很大的压力,通过粒子形变,有效地将粒子与粒子融合。主要设备是一带有螺槽的旋转轮和一带有舌槽的弓形滑块,舌槽与螺槽垂直。在加工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了物料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压力足够使UHMWPE粒子发生形变。在机座末端装有加热支台,经过模口挤出物料。如将此项辊压装置与挤压机联用,可使加工过程连续化。 热处理后压制成型〔8〕把UHMWPE树脂粉末在140℃~275℃之间进行1min~30min的短期加热,发现UHMWPE的某些物理性能出人意料地大大改善。用热处理过的UHMWPE粉料压制出的制品和未热处理过的UHMPWE制品相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和透明性,制品表面的光滑程度和低温机械性能大大提高了。 射频加工〔9〕采用射频加工UHMWPE是一种崭新的加工方法,它是将UHMWPE粉末和介电损耗高的炭黑粉末均匀混合在一起,用射频辐照,产生的热可使UHMWPE粉末表面发生软化,从而使其能在一定压力下固结。用这种方法可在数分钟内模压出很厚的大型部件,其加工效率比目前UHMWPE常规模压加工高许多倍。 凝胶挤出法制备多孔膜〔10〕将UHMWPE溶解在挥发溶剂中,连续挤出,然后经一个热可逆凝胶/结晶过程,使其成为一种湿润的凝胶膜,蒸除溶剂使膜干燥。由于已形成的骨架结构限制了凝胶的收缩,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微孔,经双轴拉伸达到最大空隙率而不破坏完整的多孔结构。这种材料可用作防水、通氧织物和耐化学品服装,也可用作超滤/微量过滤膜、复合薄膜和蓄电池隔板等。与其它方法相比,由此法制备的多孔UHMWPE膜具有最佳的孔径、强度和厚度等综合性能。3 UHMWPE的改性 物理机械性能的改进与其它工程塑料相比,UHMWPE具有表面硬度和热变形温度低、弯曲强度以及蠕变性能较差等缺点。这是由于UHMWPE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形态造成的,可通过填充和交联的方法加以改善。 填充改性采用玻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滑石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硫化钼、炭黑等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可使表面硬度、刚度、蠕变性、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得以较好地改善。用偶联剂处理后,效果更加明显。如填充处理后的玻璃微珠,可使热变形温度提高30℃。玻璃微珠、玻璃纤维、云母、滑石粉等可提高硬度、刚度和耐温性;二硫化钼、硅油和专用蜡可降低摩擦因数,从而进一步提高自润滑性;炭黑或金属粉可提高抗静电性和导电性以及传热性等。但是,填料改性后冲击强度略有下降,若将含量控制在40%以内,UHMWPE仍有相当高的冲击强度。 交联交联是为了改善形态稳定性、耐蠕变性及环境应力开裂性。通过交联,UHMWPE的结晶度下降,被掩盖的韧性复又表现出来。交联可分为化学交联和辐射交联。化学交联是在UHMWPE中加入适当的交联剂后,在熔融过程中发生交联。辐射交联是采用电子射线或γ射线直接对UHMWPE制品进行照射使分子发生交联。UHMWPE的化学交联又分为过氧化物交联和偶联剂交联。(1)过氧化物交联过氧化物交联工艺分为混炼、成型和交联三步。混炼时将UHMWPE与过氧化物熔融共混,UHMWPE在过氧化物作用下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偶合而产生交联。这一步要保证温度不要太高,以免树脂完全交联。经过混炼后得到交联度很低的可继续交联型UHMWPE,在比混炼更高的温度下成型为制件,再进行交联处理。UHMWPE经过氧化物交联后在结构上与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和硫化橡胶都不同,它有体型结构却不是完全交联,因此在性能上兼有三者的特点,即同时具有热可塑性和优良的硬度、韧性以及耐应力开裂等性能。国外曾报道用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炔-3作交联剂〔11〕,但国内很难找到。清华大学用廉价易得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交联剂进行了研究〔12〕,结果发现:DCP用量小于1%时,可使冲击强度比纯UHMWPE提高15%~20%,特别是DCP用量为时,冲击强度可提高48%。随DCP用量的增加,热变形温度提高,可用于水暖系统的耐热管道。(2)偶联剂交联UHMWPE主要使用两种硅烷偶联剂:乙烯基硅氧烷和烯丙基硅氧烷,常用的有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一般要靠过氧化物引发,常用的是DCP,催化剂一般采用有机锡衍生物。硅烷交联UHMWPE的成型过程首先是使过氧化物受热分解为化学活性很高的游离基,这些游离基夺取聚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使聚合物主链变为活性游离基,然后与硅烷产生接枝反应,接枝后的UHMWPE在水及硅醇缩合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缩合,形成交联键即得硅烷交联UHMWPE。(3)辐射交联在一定剂量电子射线或γ射线作用下,UHMWPE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主链或侧链可能被射线切断,产生一定数量的游离基,这些游离基彼此结合形成交联链,使UHMWPE的线型分子结构转变为网状大分子结构。经一定剂量辐照后,UHMWPE的蠕变性、浸油性和硬度等物理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用γ射线对人造UHMWPE关节进行辐射,在消毒的同时使其发生交联,可增强人造关节的硬度和亲水性,并且使耐蠕变性得以提高〔13〕,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研究〔14〕表明,将辐照与PTFE接枝相结合,也可改善UHMWPE的磨损和蠕变行为。这种材料具有组织容忍性,适于体内移植。 加工性能的改进UHMWPE树脂的分子链较长,易受剪切力作用发生断裂,或受热发生降解。因此,较低的加工温度,较短的加工时间和降低对它的剪切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解决UHMWPE的加工问题,除对普通成型机械进行特殊设计外,还可对树脂配方进行改进:与其它树脂共混或加入流动改性剂,使之能在普通挤出机和注塑机上成型加工,这就是中介绍的润滑挤出(注射)。 共混改性共混法改善UHMWPE的熔体流动性是最有效、最简便和最实用的途径。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多见于专利文献。共混所用的第二组份主要是指低熔点、低粘度树脂,有LDPE、HDPE、PP、聚酯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中分子量PE(分子量40万~60万)和低分子量PE(分子量<40万)。当共混体系被加热到熔点以上时,UHMWPE树脂就会悬浮在第二组份树脂的液相中,形成可挤出、可注射的悬浮体物料。(1)与低、中分子量PE共混UHMWPE与分子量低的LDPE(分子量1,000~20,000,以5,000~12,000为最佳)共混可使其成型加工性获得显著改善,但同时会使拉伸强度、挠曲弹性等力学性能有所下降。HDPE也能显著改善UHMWPE的加工流动性,但也会引起冲击强度、耐摩擦等性能的下降。为使UHMW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维持在一较高水平,一个有效的补偿办法是加入PE成核剂,如苯甲酸、苯甲酸盐、硬脂酸盐、己二酸盐等,可以借PE结晶度的提高,球晶尺寸的微细均化而起到强化作用,从而有效阻止机械性能的下降。有专利〔15〕指出,在UHMWPE/HDPE共混体系中加入很少量的细小的成核剂硅灰石(其粒径尺寸范围5nm~50nm,表面积100m2/g~400m2/g),可很好地补偿机械性能的降低。(2)共混形态UHMWPE的化学结构虽然与其它品种的PE相近,但在一般的熔混设备和条件下,它们的共混物都难以形成均匀的形态,这可能与组份之间粘度相差悬殊有关。采用普通单螺杆混炼得到的UHMWPE/LDPE共混物,两组份各自结晶,不能形成共晶,UHMWPE基本上以填料形式分散于LDPE基体中。熔体长时间处理和使用双辊炼塑机混炼,两组份之间作用有所加强,性能亦有进一步的改善,不过仍不能形成共晶的形态。Vadhar发现〔16〕,当采用两步共混法,即先在高温下将UHMWPE熔融,再降到较低温度下加入LLDPE进行共混,可获得形成共晶的共混物。Vadher用溶液共混法也得到了能形成共晶的UHMWPE/LLDPE共混物。(3)共混物的力学强度对于未加成核剂的UHMWPE/PE体系,其在冷却过程中会形成较大的球晶,球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而在这些界面上存在着由分子链排布不同引起的内应力,由此会导致裂纹的产生,所以与基体聚合物相比,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常常有所下降。当受到外力冲击时裂纹会很快地沿球晶界面发展而导致最后的破碎,因此又引起冲击强度的下降。 流动改进剂改性流动改进剂促进了长链分子的解缠,并在大分子之间起润滑作用,改变了大分子链间的能量传递,从而使得链段位移变得容易,改善了聚合物的流动性。用于UHMWPE的流动改进剂主要是指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中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有:碳原子数在22以上的n-链烷烃及以其作主成分的低级烷烃混合物;石油分裂精制得到的石蜡等。其衍生物是指末端含有脂肪族烃基、内部含有1个或1个以上(最好为1个或2个)羧基、羟基、酯基、羰基、氮基甲酰基、巯基等官能团;碳原子数大于8(最好为12~50)并且分子量为130~2000(以200~800为最佳)的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酸酯、脂肪醛、脂肪酮、脂肪族酰胺、脂肪硫醇等。举例来说,脂肪酸有: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酯酸、油酸等。北京化工大学制备了一种有效的流动剂(MS2)〔17〕,添加少量(~)就能显著改善UHMWPE的流动性,使其熔点下降达10℃之多,能在普通注塑机上注塑成型,而且拉伸强度仅有少许降低。另外,用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改性UHMWPE,除可改善加工性能使制品易于挤出外,还可保持UHMWPE优良的耐摩擦性和耐化学腐蚀性〔18〕;1,1-二苯基乙炔〔19〕、苯乙烯衍生物〔20〕、四氢化萘〔21〕皆可使UHMWPE获得优良的加工性能,同时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耐磨损性。 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液晶高分子原位复合材料是指热致液晶高分子(TLCP)与热塑性树脂的共混物,这种共混物在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TLCP分子结构的刚直性,在力场作用下可自发地沿流动方向取向,产生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并在基体树脂中原位就地形成具有取向结构的增强相,即就地成纤,从而起到增强热塑性树脂和改善加工流动性的作用。清华大学赵安赤等采用原位复合技术,对UHMWPE加工性能的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2〕。用TLCP对UHMWPE进行改性,不仅提高了加工时的流动性,采用通常的热塑加工工艺及通用设备就能方便地进行加工,而且可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耐磨性也有较大提高。 聚合填充型复合材料高分子合成中的聚合填充工艺是一种新型的聚合方法,它是把填料进行处理,使其粒子表面形成活性中心,在聚合过程中让乙烯、丙烯等烯烃类单体在填料粒子表面聚合,形成紧密包裹粒子的树脂,最后得到具有独特性能的复合材料。它除具有掺混型复合材料性能外,还有自己本身的特性:首先是不必熔融聚乙烯树脂,可保持填料的形状,制备粉状或纤维状的复合材料;其次,该复合材料不受填料/树脂组成比的限制,一般可任意设定填料的含量;另外,所得复合材料是均匀的组合物,不受填料比重、形状的限制。与热熔融共混材料相比,由聚合填充工艺制备的UHMWPE复合材料中,填料粒子分散良好,且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也较好。这就使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与UHMWPE相差不大,却远远好于共混型材料,尤其是在高填充情况下,对比更加明显,复合材料的硬度、弯曲强度,尤其是弯曲模量比纯UHMWPE提高许多,尤其适用作轴承、轴座等受力零部件。而且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也有较好的改善:维卡软化点提高近30℃,热变形温度提高近20℃,线膨胀系数下降20%以上。因此,此材料可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并适于制造轴承、轴套、齿轮等精密度要求高的机械零件。采用聚合填充技术还可通过向聚合体系中通入氢或其它链转移剂,控制UHMWPE分子量大小,使得树脂易加工〔23〕。美国专利〔24〕用具有酸中性表面的填料:水化氧化铝、二氧化硅、水不溶性硅酸盐、碳酸钙、碱式碳酸铝钠、羟基硅灰石和磷酸钙制成了高模量的均相聚合填充UHMWPE复合材料。另有专利〔25〕指出,在60℃,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UHMWPE在庚烷中干燥的 氧化铝表面聚合,可得到高模量的均相复合材料。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分别用硅藻土、高岭土作为填料合成了UHMWPE复合材料〔26〕。 UHMWPE的自增强〔27、28〕在UHMWPE基体中加入UHMWPE纤维,由于基体和纤维具有相同的化学特征,因此化学相容性好,两组份的界面结合力强,从而可获得机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UHMWPE纤维的加入可使UHMW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冲击强度、耐蠕变性大大提高。与纯 UHMWPE相比,在UHMWPE中加入体积含量为60%的UHMWPE纤维,可使最大应力和模量分别提高160%和60%。这种自增强的UHMWPE材料尤其适用于生物医学上承重的场合,而用于人造关节的整体替换是近年来才倍受关注的,UHMWPE自增强材料的低体积磨损率可提高人造关节的使用寿命。4 UHMWPE的合金化UHMWPE除可与塑料形成合金来改善其加工性能外(见和),还可获得其它性能。其中,以PP/UHMWPE合金最为突出。通常聚合物的增韧是在树脂中引入柔性链段形成复合物(如橡塑共混物),其增韧机理为“多重银纹化机理”。而在PP/UHMWPE体系,UHMWPE对PP有明显的增韧作用,这是“多重裂纹”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国内最早于1993年报道采用UHMWPE增韧PP取得成功,当UHMWPE的含量为1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2倍以上〔29〕。最近又有报道,UHMWPE与含乙烯链段的共聚型PP共混,在UHMWPE的含量为25%时,其冲击强度比PP提高一倍多〔30〕。以上现象的解释是“网络增韧机理”〔31〕。PP/UHMWPE共混体系的亚微观相态为双连续相,UHMWPE分子与长链的PP分子共同构成一种共混网络,其余PP构成一个PP网络,二者交织成为一种“线性互穿网络”。其中共混网络在材料中起到骨架作用,为材料提供机械强度,受到外力冲击时,它会发生较大形变以吸收外界能量,起到增韧的作用;形成的网络越完整,密度越大,则增韧效果越好。为了保证“线性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必须使UHMWPE以准分子水平分散在PP基体中,这就对共混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北京化工大学有研究发现:四螺杆挤出机能将UHMWPE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中,而双螺杆挤出机的共混效果却不佳。EPDM能对PP/UHMWPE合金起到增容的作用。由于EPDM具备的两种主要链节分别与PP和UHMWPE相同,因而与两种材料都有比较好的亲合力,共混时容易分散在两相界面上。EPDM对复合共晶起到插入、分割和细化的作用,这对提高材料的韧性是有益的,能大幅度地提高缺口冲击强度。另外,UHMWPE也可与橡胶形成合金,获得比纯橡胶优良的机械性能,如耐摩擦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其中,橡胶是在混合过程中于UHMWPE的软化点以上进行硫化的。5 UHMWPE的复合化UHMWPE可与各种橡胶(或橡塑合金)硫化复合制成改性PE片材,这些片材可进一步与金属板材制成复合材料。除此之外,UHMWPE还可复合在塑料表面以提高耐冲击性能。在UHMWPE软化点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将含有硫化剂的未硫化橡胶片材与UHMWPE片材压制在一起,可制得剥离强度较高的层合制品,与不含硫化剂的情况相比,其剥离强度可提高数十倍。用这种方法同样可使未硫化橡胶与塑料的合金(如EPDM/PA6、EPDM/PP、SBR/PE)和UHMWPE片材牢固地粘接在一起。参考文献:〔1〕 钟玉荣,卢鑫华.塑料〔J〕,1991,20(1):30〔2〕 孙大文.塑料加工应用〔J〕,1983(5):1〔3〕 杨年慈.合成纤维工业〔J〕,1991,14(2):48〔4〕 JP 63,161,075〔P〕〔5〕 .〔J〕,1981,27(1):8
装甲列车是一种在铁路沿线对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和独立作战的装甲铁路车辆,由战斗列车和基地列车组成,一般由一台装甲蒸汽机车,两节以上的装甲车厢或二至四节作掩护用的铁路平板车构成。装甲蒸汽机车位于装甲车厢之间,煤水车朝向敌方,机车上备有通信设备和射击指挥器材.装甲列车的历史 最早的装甲列车于1861~1865年美国国内战争期间用来对骑兵作战。1870~1871年普法战争和1899~1902年英国—布尔战争中,大量出现了装甲列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兵和装甲坦克兵的发展,降低了装甲列车的作用。装甲列车多用于对后方铁路交通线的警戒,普遍装备有高射炮和高射机生气勃勃,对掩护大型铁路枢纽和铁路车免遭敌航空兵的袭击,起过一定的作用。战后,各国不再发展这种完全依赖铁路机动作战的装甲车辆1,简易武装运输列车,有两种编成方式,其一是在牵引车的前面和尾车加挂一节有沙包和装家板的炮车,炮和牵引车没有装甲保护。其二是在最前面加一节无人货车,可防地雷爆破,牵引车位于中部。 2,运输警戒两用车,有些装甲列车上甚至装载上坦克装甲车辆,已便自卫。更有甚者用特殊设备使履带式坦克在不经大改的前提下,在铁轨上来去自如或用机车头带动前进。 3,军装甲列车的编成 警戒列车,一般为自带动力的装甲机车编成,可以单独使用,同时还牵引炮车作火力支援。 轻装甲列车,为加装装甲的货车车厢,用于兵员收容运输
因为华电的专业少。各种排名都是看专业的数量的。比方说,专业多,科研成果就多,发表的论文就多,院士,学者等各种多。这些加起来,就显得一个学校很强大。对比北邮,你可以看到排名也不高。简单的说,一个学校有100个专业,每个专业平均65分,总分有6500分。另一个学校有50个专业,每个专业平均90分,总分有4500分。前者远高于后者,排名因此靠前,而实际水平呢?就像印度和瑞士,瑞典比,排名肯定靠前。而且,对社会发展而言,专业是不等价的。打个比方,陆军中的大专业就重要性而言,依次是坦克兵,炮兵,步兵。而各种排名也不管这些差异,按同样的分值计算。而实际上,一个坦克团怎么可能和一个步兵团等价。华电的各专业,主要针对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行业,远超诸如服装,纺织,轻工,铁路,农林,治金,钢铁,交通,等行业。技术含量也很高。请看世界500强里有多少电力/电气公司,有多少这些行业的公司。ABB,GE,Siemens,Alstom,GEC,安莎尔多,法国电力,东京电力,日立,东芝,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施耐德。不要以为日立,东芝只能造家用电器,它们是造发电机,汽轮机,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起家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三大动力。等等。而且很多其它公司也生产电力设备。美国等主要强国,都把电力行业明确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行业。被选定作为战略行业的没有几个,还包括国防工业,飞机制造,宇航,等。记不清是否有IT,和通讯。但是就算这两个行业是,它们水分太大,保鲜期太短。我们看到,美国的工业已经很残缺不全了。实际是放弃了很多工业。就连汽车工业,德日的汽车在美国本土也把美国汽车工业打得满地找牙。当然,这个政策也是有问题的。对比德国,制造业很强大,IT很弱。但是德国无论国家,企业和人民都从制造业获益非浅。所以,美国要所谓“再工业化”,迄今为止,没什么效果。但即使这样,美国也不会把低端工业引回美国,如建材(美国本土现在没有一个水泥厂),冶金,钢铁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电力/电气工业的重要性。电力/电气工业是长青树。GE雄踞世界第一大公司几十年。而且GE是纽约交易所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一百多年过去了,其它上市公司都已经走进历史,只有GE一家不仅活到现在,而且依然兵锋犀利。50年后微软,Facebook,苹果还会在吗?不好说。但是GE会在的。德,日等国,电力/电气都是第一大产业。实际上,最近几年,GE大规模抛弃非核心业务,如金融,包括把其上百年的家用电器作价50亿美元,甩给了海尔。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电力。其力度之大,GE历史上从未有过。这包括挺进物连网。因为GE有先天优势,GE生产的设备(主要是电气设备),世界第一多。无独有偶,GE的老基友西门子也含泪卖掉了一直以来的家用电器业务,集中于电力,也包括物联网。其实GE,和西门子的家用电器业务并没有亏损。排名都是有倾向性的。五鼠连,是某大的,所以他的排名方法,就可以把某大排的很靠前。还有更误导的。中国校友会,把华电排到116,而把南中大学排到20名,还被标成“名校”了。扒一扒这个排名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个学校的一个“教授”。这个由南中矿冶学院,南中铁道学院合并起家的学校,靠着专业多,还进了985,让中国矿大,北交,这两所对应行业的最好学校,才是211,情何以堪。南中大学,专业差,其专业,在所在行业里地位差,地方差。还合并了一个雅湘医学院,专业真是多。这个医学院曾经可能不错。但是现在和一,二线城市的医学院怎么比。还有西北农林大学,是985。倒是北林是211。所以连教育部,也胡闹,更别说这些排名了。有人按照这些排名机构的方法,给加州理工排名,结果是500十。因为加州理工专业少,学生和教师也少。大家可以网上搜搜这个所谓的"中国校友会"及其网站,看看这些都是什么货色。天涯已经揭露了。“中国校友会”根本没有经过民政部注册,完全是个非法组织。几个烂校的所谓“教授”在这里把自己的烂校靠着烂专业多,排名靠前。华北电力大学校友会可是民政部注册的,是合法组织:国外排名呢?也不靠谱。最新2017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把华清大学列为理工科第一。麻省理工(79个诺贝尔奖得主),加州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洛山鸡分校,东京大学等等等都在哪呢?这个排名把华电排在全球工科114,中国20。大家看看就得了,别当真。但是华电专业这么少,也还可以了。国外媒体曝光了美国东北大学的排名十几年来窜升了一百多位。其校长“治校有方”,收入也大幅窜升,最后“光荣退休”。其实,这位校长请人详细研究了排名规则,发现了”诀窍“。针对排名给分高的项大力使劲,对排名不涉及的地方,大刀阔斧砍去。这样,科研水平,学术,和教学水平并没有真正提高,可是排名确大幅窜升。结果被排名忽悠的雇主招了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呼上当。我们可以注意到,国际上的这些比国内排名还算客观和公正的排名都是英美推出的。在前100,200名里有很多澳大利亚,加拿大大学。而法,德,俄等国的大学相对并不多。考虑到这三国的人口是澳,加的好几倍。因为这些排名也是把大学的成果,如论文等进行累加的。这种方法无疑对英美系的大学(特点是综合性大学,专业众多)极为有利。英美系的大学还包括日本,印度,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大家不觉对奇怪吗?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和科技远超澳,加,印度,香港和台湾地区。怎么排名靠前的大学这么少?其实,法,德,俄等国的人早看出来了。这三国的大学一般规模不大,所以这种排名方法就吃亏。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北京的所有大学合并成一个大学,上海的所有大学也合并成一个,。。。这些超级大学是不是就可以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一,第二。我们的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就可以一夜之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多省事啊!扯淡。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专业多,排名靠前并不代表水平高。也可以看出这种按专业数量多寡累加成果进行排名的荒谬。辣么,为何英美人要干这事呢?吃饱了撑得,闲得蛋疼?当然不是。我们知道,央格鲁--萨克逊人是商业民族,商业意识极强。大学排名不过是给自己的大学做广告,忽悠大家去他们那上学,好挣学费。尤其是英国,工业快没了。又没有IT可以挣钱,教育就成了一大产业。尤其是这个硕士,一年制。挣钱的意思太明显了。央格鲁--萨克逊人的一大本事,就是忽悠。不费一枪一弹,把苏联忽悠没了,还有休克疗法,一夜让苏联回到解放前。把华约忽悠没了,说好了也要解散北约。结果不仅没有解散,还一直添丁加口,不停东扩。让xtl在阴间看了,狠抽自己大嘴把子:我TM的怎么不会这一手呢。还有把IT层层拔高,从刚开始叫信息技术,到高科技,到现在就叫“技术”。辣么,法拉利,保时捷,奔驰,宝马等等还能叫什么?不是技术?那你美国人造的出来吗?美国人不需要吗?这些东东在美国卖的好着呢。美国人的意思是我的IT才是技术,所以应该卖高价,你们的这些垃圾就应该贱卖。我一个二手肾6就应该换你一个最新款的保时捷,外加一个最新款的大奔。你还得包邮。所以英美推出的大学排名,也是一大忽悠。抬高自己(体系)的大学,贬低其它体系的大学。华电的成立在211,985里是相当晚的,1958年。不要说老牌学校了,就是其它主要的行业学校也是52年成立的。50年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黄金年代。而且,刚开始只有3个专业,也远少于其它行业院校。又经历搬迁等。华电在开始的几十年里也非常保守,招生人数和专业都很少。这导致评审211,985时吃亏极大。错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九十年代。也就是2000年后,华电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才逐渐扩大专业和招生人数。比方说电气,华电以前只有一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因为电力系统里的二个半主专业是电力,热能动力,和热自。也就是2000年以后才有高电压,电力电子,电机和电器等电气学科的其它专业。所以,根据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华电的电气学科才排名第6。但是,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电气学科中各专业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是不等价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和最大的专业就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的其它专业在电力系统中也就是打酱油的地位。这也是华电几十年来只有电力系,没有电气系的原因。以前电力系貌似有两个专业,这是学校自己分的,在教育部眼里,就是一个专业。一个系就一个专业,确实很奇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第一次统计各大学,各专业的花费时,华电的电力专业(当时称作“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就以每个学生每年4千人民币的花费高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第一。那可是80年代中期,4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那时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才多少钱。华电的教师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北航的学子骄傲于航空发动机专业,宣称航空发动机是工业制造的皇冠。我70%相信。在飞机制造的三大专业: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器设计中,航空发动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所以,我国无论军机,民机;大小飞机,还是直升机,发动机都是疼点。但是即便如此,华电的电力专业也比北航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值钱。教育部和各种排名把这么高价值的专业,和低档,廉价的专业按一样的分值计算,一是无知,二是别有用心。华电的电力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最重要的,就是继电保护,这在华电是一个专业。还有微机保护。还有中国第一个动模实验室(交直流动态联合模拟实验室),这是很昂贵的。80年仅仅建设实验大厅就花了1千万人民币。就学术来讲,以美国的理工科综合性大学为例,工科第一大系就是电气和电子工程系,强电和弱电。机械系是第二大系。电气和电子工程系(有的翻译成电机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包括或者有可能不包括电子),不仅大,而且高上。因为前面说了第一条,重要。第二条,难学。国内以前被其它专业的学生调侃为“老头系”。强电又比弱电难学,因为强电的课程包括了弱电的课程,还有强电的课程。在强电(电气)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个专业在电气学科各专业中也是最难学的,也是最高大上的。华电的电力专业最难的两门课是电力系统暂态和稳态。至少从77/78年恢复高考开始,几十年来及格率都是50%左右。想学这个专业的要考虑好了。所以叫电力大学,而不是电气大学。但是这样做是有弊端的。一支陆军只有坦克,没有炮兵,和步兵。这支步兵的战力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还要陆航,防空部队,防化兵,特种兵,工兵,等等。还需要空军,海军,火箭军,网络部队,等等。认为靠着几辆坦克就能包打一方的思维确实是狭窄。不过,华电的电力专业是属一属二的,有两个院士,还有杨以涵教授,在中国首创该专业。所以华电在电力行业还是很强大的。坦克足够多,足够强,虽然战力打折扣,也还是很腻害的。短板正在补齐。华电的电气学科其它专业需要时间发展,成长。以华电的资源在10年内成为前2,3名是可以预期的。另外,华电近年来还发展了新能源专业,核电,风电,太阳能,水电,生物发电等,也需要时间。华电的很多专业是有电力特色的,虽然专业名字可能和其它学校一样,但实际上是有差异的。比方说通讯,华电的通讯是电力通讯,是载波通讯,和北邮,两电的通讯是不一样的。目前只有硕士点,但电力通讯这个专业是华电在中国首创的,也是第一的。邮电网是第一大通讯网,电力通讯网是第二大。当然这个第二和第一的规模差距很大。你也可以说电力通讯是小众,北邮的才是大众。以通讯作为学科整体排名,华电肯定是不行的。以后会有博士点,会成为重点学科,但是也是小众。电力通讯这个专业出现比主流通讯的出现晚了好几十年,所以成长也晚。再举一个栗子,华电的自动化是热工自动化。主要是锅炉,汽轮机的控制,这个很复杂。自动化属于弱电,有很多种。如北理工的导弹控制(陀螺,惯性导航),坦克,装甲车辆的火炮控制(火控);北航的飞行器控制(液压控制);哈工大的火箭控制(陀螺),等等。还有就是工业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过程控制,依难度和重要性为:电厂控制,炼油厂控制(石油大学),化工厂控制,等。难点就在于这些生产过程不能随便停(不像汽车生产线),而且一旦控制不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电厂有几千个监测量,几百个控制量,是最多的。 如果控制量是以等差级数上升,控制难度就会以等比级数上升。热工自动化(电厂控制)的出现在自动控制领域里非常晚,成长也晚。这个专业也是华电在国内首创的,也是第一。但是,几十年来华电在自动控制学科里也就是这一个专业。大约近十几年来才有了仪器仪表专业。所以不论是按专业,还是按学科排名,和电力通讯类似,都靠后。东北大学和天大自动化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它们的钢铁厂的自动化,主要是轧机。比热工自动化容易多了。但是要是去电厂工作,那就不一样了。和电力通讯不一样的是,热工自动化是主流的。因为,第一,从应用来说,电厂多,而且控制复杂,所以控制设备就多且昂贵。第二,从设备制造来说,曾经的第一大独立的控制设备公司--Bailey 贝利控制设备集团,就是专门搞电厂控制的,后来被ABB兼并。第二大控制设备公司是Siemens的下属公司,也是专门搞电厂控制的。第三大就是Heneywell 霍尼韦尔公司,主要是电厂和炼油厂控制,还有飞行器控制,火控等。以前好像看过一份统计,世界上25个最大的工业控制装置里,24个是电厂,一个是炼油厂。核电站的控制也很复杂,而且更不能出事。国内,电力系统也在做电厂控制,而且还颇有进步。所以,华电的自动控制还是很有前途的,无论从就业,科研和学术。不要被排名误导了,电力系统不会看得上冶金自动化,就算专业和学科排名第一。通用自动化也不行。电厂是仪器仪表的第一大用户,而且使用环境恶劣,所以华电的仪器仪表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就行业性大学来说,华电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第一,很惭愧地说,以前专业太少。第二,电力/电气行业的专业还是不少的,而且很多专业是主流的。而铁道学院,钢铁学院等的专业,以理工类综合性大学的专业为标准,没有一个是主流专业。不能简单地看专业的名字,其实内容是不一样的。就像上面我谈到的通讯和自动控制。其实至少在2000年前铁道学院,钢铁学院,还有很多其它学校都比华电有进取精神,在他们行业里,已经伸展得非常充分了。华电不过是补以前欠的功课。综合性大学也向高大上的行业和专业扩展,比方说电力,通讯。但是它们不会进入矿山,公路,等不够高大上的行业和专业。但是,所有行业性学校都有着致命的缺陷:无法发展成综和性大学。因为教育部不给钱。这非常不公平:综合性大学可以向高大上的行业和专业扩展,行业性学校为什么不能发展成综和性大学。不仅这样,而且教育部还不让这些行业性学校所在的行业给钱。美国最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的。我们的行业比美国的私人资本家有钱多了,为何不让我们的行业投资高等教育?至少我们的每个主要行业都可以投资一,两所大学。完全可以办好。教育部水平很差,经常干烂事,如扩招;大中专随意升级;乱改学校名,误导考生。等等。一大堆烂专业拼凑起来的大学封为985,行业精尖学校到是211。以华电的资源,不太可能成为综合性大学,因为被教育部限制。也就是靠拚专业多的各种排名,不会靠前。当然,也有靠着合并的学校专业也很多。但是以专业多而不是精论英雄的211和 985也有很多敝端,教育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出台双一流。不过,双一流看起来并不像教育部宣称的那样。而是取消了211;取消了部分985,加强了某些985。更加倾向于综合性大学,更加压制了专业少的专业学校(侧重学科而非专业)。请务必注意华电是一所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华电的主战场电力系统,华电--电力系统的黄埔军校,远超所谓的985综合性大学,更不用说靠着合并成为985的学校,和档次比较低的行业的行业211,985学校。
小道消息,华电是强电也就是火电,就是用煤发电………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号称世界”第-坦克大国”和”第一装甲列车大国”的苏联没有挡住敌人的进攻,大批军用装备被德军缴获。德军非常欣赏苏联人的装甲列车设计,他们发现,红军的标准装甲列车包括4节运兵车厢、4节有旋转炮塔的火力支援车厢、2节高射炮车厢和1个装甲机车头;各车厢均可通过装甲舱口进入,而这些舱口盖都是密封的,观察哨和所有窗口均有装甲板保护。机车头有1根传声管用来通话,传声管由橡皮管和金属管组成,装甲列车的指挥官、机械师、各独立车厢的指挥官和射手间通过它进行内部联系,列车与外界的联系则依靠指挥塔中的无线电台。苏军装甲列车上普遍安装的是ZIS-2/3型野战炮、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和7.62毫米捷格加廖夫机枪等。德军后来在克里米亚半岛作战时,缴获的苏军新式装甲列车上安装了T-34/76坦克的炮塔。值得一提的是,苏军装甲列车每个车厢内都有机车蒸汽供暖系统,增强了土兵冬季作战的舒适性。苏联军事专家是这样评价装甲列车的:”装甲列车的最大优点是行驶速度快,即便是面临敌人地面和空中打击,装甲列车在1天内也能行驶约500千米,而且-般轻兵器和炮弹破片无法穿透其装甲,因此,这种列车能够与敌人近距离交战,车载的至少4门火炮和8-12挺机枪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而且还有防空能力和运载步兵的能力。”装甲列车的缺点是,无法离开铁轨作战,只要铁轨有一点小的损坏就能使列车失去机动能力。与其他武器相比,装甲列车对后勤支援的依赖性要大得多。列车要不断加水,每天都要补充煤,而且还必须要清理锅炉。不过,苏联还是认为,他们的装甲列车在二战中十分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战争第一阶段保卫铁路枢纽的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56号列车曾将来势汹汹的德军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阻挡于基辅城外,第72号列车曾辗转于明斯克、布里扬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多处作战;”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列车战斗行程达2500千米,一直打到法兰克福,曾击落敌机7架,击毁敌装甲列车1列和7门火炮;”乌兹别克斯坦”号列车一直打到勃兰登堡。1945年,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前往波茨坦参加三巨头会议时,他赴会的”座驾”既非战舰又非飞机,而是由8列装甲列车车厢组成的豪华武装列车。◆特种防空装甲列车[ 转自铁血社区 ]虽然苏军在二战初期十分强调装甲列车的作用,但在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德军坦克在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上大大超过了装甲列车的水平。尽管装甲列车的劣势已暴露出来,但战争初期苏军处境困难,不得不在一些战斗中仍使用装甲列车,并在一些装甲列车上加装四联装”马克沁”机枪或一些特殊的组合防空武器,包括T-34坦克炮塔、高射炮和火箭炮(即苏联人所称的”喀秋莎”)等,这使它具备了相对强大的火力。这种装甲列车被称作特种防空列车。苏联陆军《红星报》曾报道,”布尔什维克”号防空装甲列车,从1942年1月到战争结束共行驶了1.3万千米,击落德机30架,这辆装甲列车既装有轻型和中型加农炮,还装有用于防空的超重型高射炮。◆铁道炮1917年后服役的俄国装甲列车归类为铁道炮,其中的1辆是1920年服役的”阿塔曼.楚尔金”号,它除了列车本身外,车上还装有1辆4轮驱动的装甲车辆。装甲车辆上装有1门大口径、长身管加农炮。这种装甲车辆是否属于列车的一部分从照片上无法判知,但有一项创新,那就是列车上装备有系留气球,乘坐在气球上的观察员能侦察方圆20千米内的地形,向地面部队提供矫正弹道和指示地面目标的信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苏联设计师开始致力于开发新的铁道炮。1927年,工程师杜捷尔斯基开始着手将巡洋舰”伊兹梅尔”号上著名的356毫米加农炮移植到装甲列车上。根据杜捷尔斯基的建议,一个专门负责铁道炮研制的设计局于1930年成立。苏联当时建造的铁道炮均采用现成的舰用火炮,口径有130毫米(最大射程23.5千米)、152毫米(最大射程30.8千米)、180毫米(最大射程37.8千米)和356毫米(最大射程31.2千米)。建造铁道炮计划的目的是与现有的或将要建造的碉堡和海岸火炮配合,守卫苏联漫长的国境线。由于铁道炮必须与海军舰艇协同作战,因此,波罗的海舰队首先装备了铁道炮,然后是远东舰队。不过,到二战爆发前,苏联的这些铁道炮在数量上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苏联第一列新型铁道炮安装1门356毫米加农炮,其车体重达340吨。1932年首批2个铁道炮兵连(各装备3列铁道炮)开始在太平洋沿岸驻守。不久以后,苏联又开始设计出能够在远距离击沉敌舰的180毫米铁道炮和305毫米口径的铁道炮。到二战开战前夕,苏联拥有11个铁道炮兵连,共37列铁道炮。与此同时,苏联的设计师们还研制出了一种203.2毫米榴弹炮,这种炮装在轨道车辆上,并由火车头拖曳,其他国家从未见到过有此类武备。[ 转自铁血社区 ]根据计划,在德军入侵时,岸炮、铁道炮和海军舰炮在反击纳粹德军的入侵中相互配合为地面作战提供火力支援。为此,苏军开始大量部署舰炮、岸炮和铁道炮。驻守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舰队最早有4个重型铁道炮兵连,1941年8月后又紧急生产了70门铁道炮,组建成29个炮兵连。同时,波罗的海舰队武库中的100毫米、130毫米和152毫米炮以及原准备装在新造舰艇上的火炮都被安装在列车上与其他火炮一起参加战斗。实战证明,铁道炮在炮弹威力和射程上均大大超过了野战火炮。虽然铁路系统经常被炸毁而且还要花很多时间来伪装车体,但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铁道炮仍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苏军利用列宁格勒市内和市郊密集的铁路网以及新建造的炮兵火力点,使铁道炮能出其不意地移动到敌人后方或其指挥部、预备队、火力据点等目标发动攻击或为己方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据苏联方面统计,在1942-1943年这段时间内,在列宁格勒作战的铁道炮共发射了14.4万发炮弹。为这些铁道炮提供弹道校正的是空军的一个特殊的中队以及第3飞艇营,他们装备了一些系留气球,观察兵在气球上可对战线后方的敌军重要目标进行定位。在战争后期,曾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铁道炮加入到反攻德军的行列中,它们的任务是摧毁特定的目标。1944年,苏军在铁道炮的协助下摧毁了位于维堡的德军工事,并在立陶宛梅尔附近压制住了德军火力阵地。有2个铁道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10门180毫米、9门130毫米和12门152毫米铁道炮,另1个团装备17门130毫米铁道炮)后来一直在苏联沿海地区服役。1945年4月有数个炮兵连参加了攻占柯尼斯堡和皮劳的战役,它们在野战炮无法达到的射程上,对德军工事进行了猛烈炮击。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5月共有6个营的62门口径从130毫米至180毫米的铁道炮与陆军部队一同参加了战斗。在837次作战中,这些铁道炮共发射了15028发炮弹,击沉船只8艘,击毁运输火车7列,击伤5列,并摧毁了21座敌军要塞的防御工事。战后,苏联铁道炮便销声匿迹了,只有在苏联海军博物馆中才能找到一些有关铁道炮的图片和模型。但至少有1辆铁道炮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并公开展出,这辆停在塞瓦斯托波尔火车站的铁道炮装1门152毫米加农炮,有可旋转的炮架和炮塔。◆铁道装甲汽车[ 转自铁血社区 ]1917年后,苏军在对装甲列车大规模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急需一种机动性好的小型装甲铁道车辆,用来执行各种通信、支援和侦察任务。于是,苏军进行了大量试验,让汽车用轮辋在铁道上行驶。在苏联内战中就使用了1辆装1门加农炮和3挺机枪的加福特-普季洛夫铁道装甲汽车。在苏联红军铁道炮部队重组过程中,计划为每支铁道炮部队都配备侦察和通信用的铁道装甲汽车。苏军采用的BA-20轻型装甲汽车和BA-6及BA-10重型装甲汽车,车轮可随时更换成铁道用或公路用的车轮。德军在1941年缴获了大量这种型号的装甲汽车。BA-20Shd(Shd是俄文铁道的缩写)、BA-20ShdPU(装有外部电台天线)和BA-6/10装甲汽车外部携带的备用车轮更换起来十分繁琐,于是,苏军开始试验在车辆的前、后装上专门用于铁道行驶的折叠式轮轴,原来的车轮不动,汽车靠前后车轮在铁道上行驶。这种利用倾斜车轴上的小型导向轮使常规汽车在铁轨上行驶的技术,到二战后仍为苏联大量使用。经过实战,苏军期望能拥有一种既具有装甲列车优点又具有装甲汽车优点的新型车辆。一方面,车体要与铁道装甲汽车尺寸相同,另一方面,火力和作战效能又要和装甲列车相同,但不一定需要那么大的车体。20世纪30年代末,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开发了一种”摩托装甲汽车”(简称MBW)。这种车辆采用了不少T-28中型坦克的部件,尤其是武器和驱动系统。MBW的外观特征是车辆前端有3对车轮,支撑着车辆上部的T-28坦克炮塔。该车除了有5挺并列机枪外,两侧还有2座活动式”马克沁”机枪塔。76.2毫米主炮弹药基数365发,并列机枪弹夹145个(子弹10962发),”马克沁”机枪弹夹48个(子弹共22000发)。该车还装有简易火控系统,即在炮塔上安装了PT-1型坦克潜望镜和TOD型远距观测仪。后者既可电动操作亦可手动。全车有装甲覆盖,两侧的装甲厚16-20毫米,有10度倾角;车顶装甲厚20毫米,舱门厚10毫米:炮塔装甲厚20毫米。MBW指挥官位于中间的炮塔内。后部2个炮塔也可分别安装1挺并列机枪用于防空。该车的动力装置为功率294千瓦的M17-T汽油机,可使重约80吨的MBW最大速度达120千米/小时。该车可载重120吨。外部通信则由71-TK-1电台提供,而内部的联络则依靠6台电话。除此以外,该车还装备一套强大的信号灯系统。战争初期,MBW只装备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司令部直属的装甲列车营。据苏联的一些资料透露,有一些MBW装上了T-34坦克的炮塔和V-2柴油机。有1辆MBW被作为技术样车保留了下来,这辆车装有T-28的炮塔和T-34的76.2毫米主炮,现在无法判断这种混合式的武器配置是设计时的初衷还是后来改装的结果。[ 转自铁血社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争中铁道装甲车辆也曾装备过其他各型坦克的炮塔。有一张照片就显示一辆装甲列车装备有T-26坦克的炮塔和主炮(口径45毫米)。目前现存的铁道装甲车辆除模型和那辆停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铁道炮外,还有1辆保存在莫斯科陆军博物馆的装甲列车,虽然这辆列车是用许多辆残破的装甲列车的部件拼成,但它却逼真地再现了昔日”铁道战神”的风采。装T-34/76炮塔的苏联装甲列车装T-26炮塔的苏联装甲列车[ 转自铁血社区 ]装14.5毫米高射机枪的装甲防空列车装L-11型76.2毫米坦克炮的装甲列车装F-34型76.2毫米坦克炮的装甲列车[ 转自铁血社区 ]苏联装甲列车侧视图德军缴获的装4联马克沁防空机枪的苏联装甲列车装180毫米火炮的TM-1-180铁道炮[ 转自铁血社区 ]TM-1-180铁道炮侧面特写装高平两用舰炮的苏联装甲列车
噶声音大嘎哈是按时打算打算的撒打算打算大飒飒
1. 无线数据网络中基于斯塔克尔博格博弈的功率控制 2.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3. 宽带网络中业务模型的仿真分析 4. 基于 AVC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 5. 基于GRF-3100射频系统的混频器的设计与制作 6. VOIP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 基于Labview的实验数据处理的研究 8. 基于NS2的路由算法研究与仿真 9. 图像处理工具箱的VC实现 10. 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模式的应用 11. 基于VC的UDP的实现 12. 基于TCP/IP协议嵌入式数字语音传输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13. 基于MPLS的VPN技术原理及其实现 14. 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硬件设计研究 15.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发信系统模型 16. 数字音频水印研究 17.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城市数字电视平移 18. 虚拟演播室应用研究与设计 19.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设计 20. KM3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算法设计 22. 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23. 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分析 24. 基于OPNET的网络规划设计 25. 基于NS2的路由算法仿真 26. 基于GPRS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27. 搅拌混合器微分先行控制系统设计 28.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 29. 基于CPLD器件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30. 大容量汉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31. 数控直流电压源的设计 32. 基于s6700电子标签阅读器设计 33. 嵌入式网络连接设计 34. Java手机网络游戏的实现和程序设计 35. 简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36. DDS及其在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37. AVR 8位嵌入式单片机在车载全球定位系统显示终端中的应用 38. 基于单片机的考勤系统设计 39. 基于单片机的寻呼机编码器 40. 基于MF RC632射频识别读写器芯片的专用读卡器 41. 具有SPI接口的数字式同步发送器设计 42. 小区停车场计费系统设计 43. 村村通无线接入系统中的CDMA技术 44. 语音校检报文的程序设计 45. 基于轧制扰动负荷观测器的轧机传动机电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46.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47. 基于VHDL的乒乓游戏机的设计 48. 语音信号的滤波设计 49. 基于DSPTMS320F206的高炉自动进料控制系统 50. 基于VHDL语言的基带线路码产生电路仿真设计 51. 智能天线的研究 52. 混合动力汽车电机驱动单元 53. 混合动力汽车 54.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55. 双馈电机直接转矩DSP控制 56. 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57.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58.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59.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0. 锁相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仿真 61. 动态链接库进阶 62. 电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63. 弹性分组环RPR的公平算法研究 64.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65. 大数计算的算法探讨及其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中的应用 66. HY防火墙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及ACL模块功能实现 67. EPON的原理分析 68. DCS通讯与软测量技术的研究 69. 3G的AKA协议中F1至F5的UE端的实现 70. 《信号与系统》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71. 《电路与电子学》电子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72. RSA公钥算法研究与实现 73. p2p通信模型的java实现 74. 搜索引擎的开发与实现 75. 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原代码毕业设计 76. 网络安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 77. 网络教育应用网站设计 78. 校园网组建、开发与管理 79. 最优化软件设计实现 80. 租赁网的设计和实现 81. 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接口设计 82. 遗传算法及其在网络计划中的应用 83. 研华PCI-1753板卡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 84. 软测量技术在造纸打浆过程的应用研究 85. 嵌入式系统研制AD数模转换器 86. 劳动生产率增长条件的研究 87. 基于XML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8. 基于MPT-1327的集群系统智能基站的研究与设计 89. 基于J2ME的手机部分功能实现 90. 购销存财务软件的应用比较 91. 高清视频多媒体播放器 92. 基于CORBA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和应用 93. 基本开发的网上商场的设计与实现 94. 桂林大广电子公司网站设计 95. 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96. 企业办公局域网的建设 97. 第三代移动通信承载业务和QoS处理机制无线资源管 98. 计算机病毒动态防御系统毕业论文 99. 3G标准化进程及其演进策略 100. 鲁棒数字水印算法的研究和比较 101. 基于SPCE061A的语音遥控小车设计——?硬件电路设计
、 [通信工程]手持蓝牙心肺音采集设备研发 摘 要本毕业设计主要设计开发可分离心、肺音的多功能无线可视化电子听诊器。以分离体内各器官所发出的讯号及降低前端仪器的杂音,并将分离后的心、肺音两种生理讯号在电脑上记录并且存储、回放。本系统的软件...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91 KB 日期:2008-07-09 3、 [通信工程]综合业务数字宽带网 [摘要]综合业务数字宽带网(BISDN)是一项充满活力、对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有极强适应能力的技术。随着数字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万维网的发展、多媒体应用的普及,BISDN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的通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7 KB 日期:2008-07-08 4、 [通信工程]智能程控打铃器 摘 要提示作息时间的打铃器在各学校等单位经常被使用,其中智能程控打铃器应运最广泛。智能程控打铃器不但解除了作息管理的麻烦,而且改变了人工打铃、人工控制电器等落后现象,它可以使电器自动的周期性工作。在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56 KB 日期:2008-07-03 5、 [通信工程]WebSpeed 程序设计 【摘要】 网络上散布着庞大的信息,而且它们分散的组织形式使得信息的发布和查找效果都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发布者不能及时将更新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最需要的用户;同时,对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也很难获得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42 KB 日期:2008-06-27 6、 [通信工程]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控直流稳压电源,本电源由模拟电源、显示电路、控制电路、数模转换电路、放大电路五部分组成。准确说就是模拟电源提供各个芯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8-06-12 7、 [通信工程]数码相机的镜头控制模块设计 摘要镜头的控制模块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本文阐述了数码相机镜头控制模块主要功能的算法设计;着重介绍了镜头变焦和对焦的原理和实现,以及镜头变焦与对焦的调整。然后讨论...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0 KB 日期:2008-06-06 8、 [通信工程]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音乐播放器的设计 摘 要为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优化学校、机关等单位的计时系统,采用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的自动音乐播放器。本设计利用单片机89C58RD+的定时和计数功能,来完成时间的显示和定时功能。并且,通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4 KB 日期:2008-06-06 10、 [通信工程]一种P2P内容下载缓存系统设计和下载软件开发 摘 要随着BitTorrent(以下简称BT)等一系列P2P应用的兴起,网络流量犹如洪水到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下简称ISP)正在面临巨大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4 KB 日期:2008-06-06 11、 [通信工程]家庭智能紧急呼救系统的设计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STC89C52RC和DTMF编码集成电路MT8888CE为核心,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话自动拨号呼救系统。平时系统处于等待状态,在经按键触发后,调用存储在单片机里的电话...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669 KB 日期:2008-06-06 12、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象处理方法研究 2005-06-25 21:46 89,088 21:58 24,576 1扉页.doc2005-06-23 20...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8-06-03 13、 [通信工程]非对称业务的信道分配策略 2005-06-25 22:04 182,784 演示文稿.ppt2005-06-25 22:04 24,576 扉页.doc2005-06-25 22...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95 KB 日期:2008-06-03 14、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识别 2004-06-27 14:22 651,776 程序及结果.doc2004-06-27 14:14 52,224 任务书摘要前言目录.doc2004-0...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8-06-03 15、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象去噪 2004-06-25 09:07 35,840 中文摘要.doc2004-06-25 09:30 44,032 任务书.DOC2004-06-23 1...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 MB 日期:2008-06-03 16、 [通信工程]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77 KB 日期:2008-05-27 17、 [通信工程]MCS-51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摘 要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温度是一个系统经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量,而温度是一个模拟量,不能直接与单片机交换信息,采用适当的技术将模拟的温度量转化为数字量在原理上虽然不困难...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58 KB 日期: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