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世界第一篇艾滋病研究论文

世界第一篇艾滋病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世界第一篇艾滋病研究论文

导读: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个节日在1988年12月1日开始,但是这一天并不是艾滋病发生的时候,第一例艾滋病者被发现是在1981年,那么第一个艾滋病怎么产生的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了解世界第一例艾滋病起源吧。

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者被发现,之后,艾滋病疯狂的在全球肆虐,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那么,是谁将艾滋病带出非洲走向国际的呢?

艾滋病的由来者Gaetan Dugas,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同性恋者,在确诊得了艾滋病后他的性生活依然活跃。

他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断为,艾滋病从非洲传入北美洲的零号感染源。

他外貌英俊,性感迷人,不断于全美各大城市的同志酒吧和浴室之间流连,几乎全美的同性恋者都知道他,尤以其刺激性的性行为方式而著称。

他具有反社会的行为,并因此有意为地传染身上的艾滋病病毒、或最少不顾后果地危害其性伴侣。根据他本人的估计,他每年平均与100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并表示自1972年活跃于同志社群起,就有超过2500名性伴侣横跨北美洲。

他于1980年6月验出得了由艾滋病毒并发的卡波西氏肉瘤。

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开始出现红疹与紫斑,之后,他被确诊为KS。当时,这种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志癌”。

在研究人员告诉Dugas应停止一切与他人的性接触时,他变得十分暴躁,说:“如果是别人传染给的我,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传染给别人?”

而后,他依然故我,或更加频繁地与他人发生关系,无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完事后,他还喜欢指着身上的紫斑跟对方说:

“看见了吗?我有同志癌,我会死,你也是。”

1984年3月30号,31岁的Dugas因AIDS死于魁北克市,死因是艾滋病并发的肾功能衰竭。

在最早死于AIDS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性关系;另一项针对最早的248名AIDS患者的调查显示,Dugas与其中的至少40人有关。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1)性传播

一个人可以通过与另一个人的性交行为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这包括异性间和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传播。

(2)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3)血液传播

1、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2、输入或注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3、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灸针、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医疗器械,如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等。

(4)其他可能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

1、理发、美容、文身、穿耳、修脚等用的刀具、针具不消毒;

2、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

3、体育运动外伤和引起流血的打架斗殴;

4、救护流血的伤病员时救护者有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第一例艾滋病什么时候发现已无从考究,但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是在1981年。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扩展资料:

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的预防,要从它的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最基本的防范。

艾滋病从切断传染源来讲是不现实的,不能说患有艾滋病就隔离起来,而且它的传播途径也不是通过日常的接触就能传染的。

保护易感人群,就像比如我们得了麻疹水痘,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种过麻疹疫苗了,所以你即使在接触麻疹的患者,可能得麻疹的概率就很低。

艾滋病不一样,直到现在也没有有效的疫苗被研制出来,由于这种病毒的特殊性,所以这一点也被排除掉了所以关键点就在中间,切断传播途径,那就要从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下手了。

血液传播,我们要严格的国家管理血源,避免针具的交换,不要吸毒;母婴传播,要尽早的发现母亲是HIV阳性,生孩子的话要去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做母婴阻断;性传播避免性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滋病

1969 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他多方求医,最终没能诊断清楚,无法医治而死亡,人们把他的部分组织保存起来。1980 年6 月,美国一名叫盖尔坦的男男性行为者,被诊断患了卡波西肉瘤,不久就死去了。接着,他的两个男性性伴侣以及一批年轻的美国男男性行为者,相继患了该病。此病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蔓延之快,病情之严重,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成立了由癌症专家、毒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调查研究小组,对这种被称为“同性恋者癌症”的疾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种新病以人体免疫力严重缺损为特征,两年内已有26 位男男性行为者患此种疾病,同时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已在男男性行为群体中蔓延开来。当时,这种疾病被命名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急剧增加。1982 年3 月,有285 位该病患者,到5 月,仅美国就有900 人患病。使专家们惊奇的是,这种被称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的疾病,除了男男性行为者外,还有异性恋者、吸毒者、儿童及血友病患者。这一病种的名字,显然与事实不符。

根据这一情况,学者们于1982 年秋更改了这一新病种的命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美国人罗伯特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患艾滋病的人。

第一例艾滋病最早是黑猩猩传染过来的大猩猩和人类像啊途径是三个母体针头和群交

艾滋病地研究论文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相关论文研究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天猫爱卫唾液收集器不用抽血在家取样,保护隐私。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把我的答案设为最佳答案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关于艾滋病研究论文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天猫爱卫唾液收集器不用抽血在家取样,保护隐私。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艾滋病研究报告论文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老人的感染例数增加明显。 艾滋病虽然被发现还不到30年,但因其死亡率高而至今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早已成为专业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些相关信息也被广泛认知,例如公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主要有:不洁的采供血、吸毒、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中不安全的性行为主要存在于性交易和同性性行为中。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调查数据来看,在商业卖血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中,老年人并不占有特别大的比例,所以,老年人感染艾滋病个案的增加明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交易传播。《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艾滋病防控人员在与感染老人的交流中,总结这些老人染病的原因是,退休后口袋里有钱但又不是很多,时间空闲,就会光顾一些低档的娱乐场所,有些老人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而不幸中招。 老年人买春,并不是单纯的性需求旺盛这么简单,更与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空虚有关。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乐融融、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形态,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年轻人大多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这个极端功利的社会,也没能为丰富老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帮助,所谓寂寞难耐,老人只能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生活方式,而从性交易中寻求慰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宣泄通道。 老年人热衷于买春,除了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几率较高外,还有其他风险。老人因“按摩”或“桑拿”而猝死———也就是传说中的“马上风”,就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事实上,就在今天,《南方都市报》就有报道,黄埔区一位收购废品的六旬老翁,昨日猝死在一暗娼家中,全身赤裸,怀疑因买春时吃药过度或病发致死。 当然,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我以前的一个邻居,父亲已经快70岁了,但平日很爱去风月场所“找女人”,邻居母亲对此非常不满,经常在他面前抱怨,他被唠叨得烦了,就冲母亲说:是我给钱他去玩的,你就别啰嗦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个心思和能力,作为儿子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身体还很好…… 当越来越多老人走进风月场所寻求性方面的慰藉之时,应该反思和检讨的正是我们———作为社会主流的青壮年阶层,我们没能充分考虑和照顾老人的需要,以至于他们中有些人晚节不保,甚至因此染上本不该有的疾病乃至失去生命。老人感染艾滋病个案增加明显这个现实提醒我们,除了继续关注和帮助卖血者、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防控艾滋病的努力中,也应该包含为劳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 导言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2 159人,艾滋病病人8 742人,死亡2 359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及患病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总体来说,在世界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老年人还没有进入主流视野,几乎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只是在近几年,一些国家才开始关注老年人与艾滋病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国,目前缺少关于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专门调查、报告和论文,该领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艾滋病的流行,客观上需要从老年的视角考察艾滋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掌握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利用全国艾滋病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完成了本研究报告。报告第一次揭示了中国老年人中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子女感染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这对推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向老年人的传播、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帮助并发挥老年人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今后向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实施关怀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一、研究背景在艾滋病领域,老年人一直很少为世人所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向艾滋病与老年人的关系,特别是美国、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泰国等,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和实证经验。但整体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研究还很少。从国外文献资料来看,有关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的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年人自身感染艾滋病,二是子女感染艾滋病对其老年亲属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艾滋病流行严重程度的差异,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途径及影响后果也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美国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老年艾滋病病人和老年感染风险人群上,研究内容详细,涉及面广,包括老年艾滋病病人的人口学概况、医疗资源及服务模式、社会歧视、心理、教育和预防计划等。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研究则集中在老年父母因其成年子女患艾滋病而受到的经济、健康、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及他们在照顾患艾滋病的子女和抚养艾滋病孤儿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艾滋病对老年父母的影响与子女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不同阶段,其影响内容与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来自两个大陆的研究都表明,相当部分患艾滋病的成年子女在接近死亡之前会回到父母家,由父母提供照料、经济和精神等支持。这些研究取得的共识是:老年人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是发展中国家阻击艾滋病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中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开展该领域的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艾滋病流行病监测数据的年龄分层,掌握中国老年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趋势,并辅以对艾滋病高发社区和个案的研究,了解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生活现况、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探索促进和改善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生存环境、发挥老年亲属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政策干预途径。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一)老年的概念“老年”的年龄界定是研究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首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的数据统计中50岁及以上即为老年人,关于老年艾滋病问题的文献中所指的老年人多为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使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常用的50岁为老年的起点。(二)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基本路径艾滋病影响老年人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直接影响,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其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通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作用于他们的老年亲属,给老年人带来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有两类,一类是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另一类是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主要是老年父母)。“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拟分为两个层次展开分析:一是宏观研究,从流行病学和人口学角度考察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二是微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来通过艾滋病监测网收集的报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在艾滋病流行的典型地区通过个案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实地调查,通过个案访谈、知情人座谈和社区基本状况调查等定性资料收集技术获得。对涉及的政策实施问题,本研究报告还采用座谈会方式咨询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调查方案由4种问卷和提纲组成,包括:(1)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问卷;(2)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问卷;(3)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调查表;(4)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深入开放式访谈提纲。开放式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社区中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类关键知情人,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近亲、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行政干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等。(四)个案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项目组原计划分别在城乡各挑选一部分人作为样本,但操作时发现,在城市开展深入调查较农村有更大的难度和阻力,再加上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本项目研究仅选择了山西省某县农村进行深入调查。该县为疫情高发区,当地人群的感染途径与2003年全国感染人群的主要感染渠道一致1,与全国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一特征相一致,因此在该县调查的结果具有典型性。调查县地处山西南部地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许多农民于1985年开始卖血,1995年私人血站增多,卖血达到高潮。由于血站没有注意采血安全,许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年卖血人多的村庄现在形成了艾滋病村。本项目调查的被访者绝大多数来自两个村。甲村有220户约1000人,2001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乙村有300户约1500人,1995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次调查被访者本人或子女50例中有44例为到私人血站频繁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个案调查共访问了51人,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最大的为75岁,其中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老年亲属37人,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人。在2个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有7人,包括:村干部2人,村会计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联系人2人,医务工作者1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亲属1人。鉴于艾滋病在目前的国情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保护个人隐私,本次调查采取了特殊的组织方式,即由该县防疫站工作人员通知被访者,他们乘公共汽车到县城,在调查组安排的单独房间内一对一进行调查。被访者所有的信息,包括所在村名、姓名及其亲属的姓名在报告中均采用匿名。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一、艾滋病在老年人口中的流行状况 准确估计艾滋病流行的真正范围是本研究课题的首要问题。(一)全国艾滋病流行状况1.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病人数持续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数量迅速增加。2003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1达到21 691例,比2002年增加了;艾滋病病人6 120例,比2002年增加了;死亡报告1 147例(艾滋病死亡1 110例),比2002年增加了。尽管报告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仍能看出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艾滋病病人数量及死亡数量明显增加。2.青壮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体从年龄分布看, 2003年度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20~29岁组占,30~39岁组占, 40~49岁组占。20-49岁组合计达到。上文提到,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如果按照80%的比例计算,全国即有20-49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万。假设每个感染者父母人数平均为,那么涉及的老年父母则达到100万人。青壮年是艾滋病流行的年龄主体决定了间接途径是艾滋病对老年人影响的主要形式。随着青壮年感染人数的增加,今后涉及老年父母的人数也将继续增加。大量青壮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今后将有大批的老年父母失去成年子女,成为社会救助的对象。在艾滋病高发区,青壮年艾滋病病人集中死亡会在短期内留下大量老年父母,从而急剧提升当地老年人口的比例,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3. 注射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经性传播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62 159例,以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主,占累计报告感染者的。其中注射吸毒最多,占累计报告人数的,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占,经性传播感染占,母婴传播占,传播途径不详占(二)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1. 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十分之一2003年病例报告资料显示,50岁及以上(简称“50岁以上”,下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感染人群的,性别比为108,低于总体水平(179);艾滋病病人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更高,达到;在死亡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的高水平1。50岁以上人群中许多人可能在中年时感染,到老年发病、死亡。这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所占艾滋病病人及死亡人群的比例高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比例的重要原因。按2001年50岁以上占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报告艾滋病病人的比例2保守地推算,上文提及的全国实际感染人数84万中50岁及以上感染者将达到万,全国艾滋病病人8万中50岁以上艾滋病病人将有万。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艾滋病与老年有关,这一结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表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群体中老年的比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既往有偿献血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从2003年报告数据看,既往有偿献血是15-49岁青壮年感染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老年感染的主要渠道,但老年的这一比例()较青壮年高得多。50岁以上经性传播感染占,经输血/血制品感染占,经注射吸毒感染占,感染途径不详的占。2003年与2001年的病例报告比较发现,近年来,艾滋病病毒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性传播、注射毒品、输血/血制品感染比例均显著下降,而既往有偿献血感染比例大幅度提高,两年时间从猛增至,翻了一番还多。近几年,国家加强了血液安全及管理工作,以既往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今后,老年人群中通过这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将减弱。预计经过若干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模式将从有偿献血感染逐渐转向性接触传播及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3. 50岁及以上感染者所占比例增长迅速根据全国监测数据,2001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8 219人,到2003年增长到21 691人,是2001年的倍。而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只有339人,到2003年增长到2 283人,是2001年的倍。2001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占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的,到2003年,这一比例猛增加到。1990年前后,内地一些地方采血时没有注意采血的卫生安全,许多中年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几年进入老年,是影响这一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二、艾滋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一)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者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有的感染者已经出现症状,有的人开始发病,一些病人已经死亡。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无明显症状的占,其余的人出现一种以上的症状。的人乏力,的人发热,的人消瘦,的人有鹅口疮,的人咳嗽,的人胃口差,的人腹痛,的人腹泻,的人皮肤有溃烂,的人水肿,的人有结核病。同时具有两项以上的症状的人达到。的被访者正在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而没有接受针对艾滋病的专门治疗;的人过去接受针对某种病症的治疗但现在没有;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没有接受治疗的原因:50%的人主要是没有钱,50%的人是其他原因。2.生活日益难以维持乏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普遍症状,健康状况的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调查的老年感染者中,的老人仍然从事田间劳动或外出打工,这些人很多现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病毒使其劳动受到影响,干不了重活。有一些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已不能下地劳动,平时在家做家务。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计。据本次调查11个感染者回答,去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为900元。家庭基本没有收入的有3人,占;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元至300元的有3人,占,这两种情况合计达到。被访的感染者多数健康状况还可以,他们中尚未花医疗费的占;花费1000~3000元的占;花费3000元以上的占,花费最多的已累计达到3万多元。随艾滋病症状陆续出现,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借债治病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维持健康和生命不可避免的手段。14个被访者中,除1人未回答、1人没有负债外,其他人因艾滋病或者其他原因而负债;负债额在3000元以下的占,负债额在3000元以上的占,负债额最多的达2万多元。3.精神长期压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生命之路就要走到尽头,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悲伤,生活度日如年。老年感染者由于死亡的威胁而普遍感到恐惧。他们希望活下去,但是,因为没有钱而缺乏药物和必须的治疗。一些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有的则不抱什么希望。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年感染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一位被访者因思想压力大,爱发脾气,影响到他人。4. 有关知识缺乏老年人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普遍比较欠缺。有的老年感染者或者病人在与其他家庭成员或他人密切接触(如行接触等)时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子女的老年父母的生活状况艾滋病危及年轻人,波及老年人。艾滋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对老年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1)生活水平下降,负债增加 在本次调查的两个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导致老年父母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大多数老人原本就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子女患病后,为全力支持子女的医疗和生活,老人节衣缩食,多数衣着简朴,面容消瘦,神情忧郁。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分别占和。少数困难户每天以馒头就开水充饥,有时吃一些咸菜,一年中有200天过这样的日子。为了给子女治病,父母都去借债。据知情人估计,子女因艾滋病去世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5000-6000元的债务。2)晚年生活失去保障 本次调查被访的36位老年父母中有29人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占;有3人主要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人依赖老伴(配偶)养活。子女发病后,通常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照顾年老的父母。他们一旦去世,抛下年迈的老人,使他们失去了可靠的生活来源。被访者中,有5个家庭已失去儿子,其余的家庭至少有1个子女处于患病状态。子女存活的被访老年父母有30人,其中有1人依靠子女或孙子女供养,而子女死亡的老年父母有5人,其中有2人依靠其他子女或孙子女供养。36号被访者一个人微薄的退休金收入要养活一家6口,经济负担极为沉重。许多本已经到了停止劳动年龄的老人为了给子女治病和抚养孙子女,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或者继续回到田间劳作。一位女性老人在儿子去世后不得不再就业。一户兄弟3人均因艾滋病死亡,留下5个遗孤,暂时由三个儿媳妇供养。待儿媳妇改嫁后老人的生活问题则无法解决。在甲村,子女因艾滋病死亡后,其老年父母需要供养的有十多个家庭户。3)精神压力巨大 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老年父母意识到孩子要先于自己去世,有些老人已经经历了孩子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经济窘迫、对子女的健康和生命感到茫然和绝望,也是造成思想上重负的原因。2.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的支持调查显示,老年父母向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提供多方面的支持。1)生活照料 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为照料方便,多数原来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改为与子女同住,或者不同住但吃饭在一起。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60%以上的人陪同看过病,65%的人买过药,65%的人帮助做家务。在感染初期或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父母多是以照料孙子女为主。老年父母提供的帮助主要在日常生活、护理、治病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患病后期,病人的免疫系统迅速崩溃,病情恶化,此时父母照料者的角色突出。去世者临终前卧床大多为3-4个月,此时绝大多数老人前来帮助,基本上整天伺候,侧重于护理、临终关怀和其他方面的帮助。母亲在护理、临终关怀方面较父亲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一些老年妇女的配偶也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她们的照料负担更重。2)经济支持 父母的经济支持作用非常明显,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提供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让孙子女在自己家吃饭、替孙子女交学费、买玩具、帮助子女借钱等。多数老年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持续的时间为2~5年,个别长达10年。在经济上如此长时间帮助子女,对本就不富裕的农村老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3)精神安慰 大多数艾滋病病人住在家里,老年父母精神上的安慰作用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老人。在外界歧视的环境下他们的安慰使子女感到格外温暖,大大缓解了子女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消极情绪。4)操办丧事,照料遗孤 当子女因患艾滋病去世后,许多老年父母承担起操办丧葬事宜。本次调查中,6个被访者的子女因艾滋病而去世,其中有3人是孩子丧事的主要操办者。甲村过去死亡的74个艾滋病病人家庭中有14-15户老人照料遗孤。他们年老体衰,自己就是弱者,子女离去后,他们却不得不再次承担抚养晚辈的责任。(三)外界的歧视村民的歧视普遍存在,人们因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害怕和躲避与感染者及其家属接触。一些村民不再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像以前一样交往。感染者很难参加集体活动,没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参加娱乐活动。顾及外界的歧视,许多老年人不愿公开自己或者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为避免外界的歧视,老年父母无法倾诉自己的痛苦,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精神倍感压抑。(四)老年人的愿望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迫切需要获得治疗艾滋病的免费药物。二是希望得到经济资助。三是希望消除社会歧视。四是希望解决遗孤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五是希望能自己干不动、行动不便时能有人养老送终。三、艾滋病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含义(一)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老年人失去晚年生活保障在发达国家,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经济自立,社会服务业发达,在生活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也很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医、养老只能依靠个人和家庭。艾滋病改变了家庭结构。泰国的研究表明,成年子女发病的后期多会搬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同住1。传统的家庭养老建筑在多子女上,当子女发生意外,先于老年父母去世时,安全带的安全系数降低。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独生子女来说,老年父母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随着生育率下降,未来老年父母的子女数减少,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对老年父母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后能够得到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则失去保障。子女因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后,农村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失去了唯一可靠而且稳定的经济来源。艾滋病的蔓延要求社会承担起一部分原先由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艾滋病的流行使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二)艾滋病加深了老年贫困艾滋病使老年父母处于高风险状态,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与其他疾病相比,艾滋病对贫困家庭的冲击更严重,而且对女性老年亲属的冲击较男性更高,贫穷者受其影响尤为严重。艾滋病加深了贫困程度。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更难摆脱贫困。(三)艾滋病使老年人受到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艾滋病相伴的耻辱感导致感染者失去自尊,并陷入难以挣脱的恐惧、悲伤、愤怒及抑郁之中。出于对歧视的畏惧,许多人即使出现了艾滋病的某些症状,他们也不愿意到医院/防疫站检查,更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许多人到临近县防疫站检查,而且使用假名字。由此推断,我国目前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报告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歧视的存在,也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获得医疗服务与社会救助的巨大障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果一旦断了生路和精神寄托,感染者攻击和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四)艾滋病使老年人处于双重社会边缘进入老年,失去了劳动能力,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在艾滋病危机中,他们进一步成为社会双重的边缘人群。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降低了他们改变风险行为的动机和预防能力,降低了他们对艾滋病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社会和经济的边缘地位也使得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获得医疗服务和坚持治疗方面面临许多障碍,其中包括缺少费用和信息、交通和行动不便,担心社会歧视、不信任保健系统的保密程度等。艾滋病状况势必加剧这些处于边缘境地的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处境。正如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沈洁主任所指出:艾滋病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面临的社会挑战。(五)老年亲属的角色发生改变艾滋病使代际关系发生倒挂,代际支持发生逆转,老年父母再次从传统的被赡养者转变为赡养者,由被照料者变成了照料者,老年妇女又是主要照料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成年艾滋病死亡人数将逐渐增加,艾滋病孤儿也会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在帮助艾滋病孤儿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显著。老年父母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艾滋病子女的帮助,极大地减轻了社会服务与经济负担。从这一角度说,老年人不仅在继续为家庭做贡献,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第三部分 社会支持环境与建议一、政策支持环境针对艾滋病的流行,中国政府加强了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组织建设。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3年,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增强政府责任、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对危险行为的干预和预防宣传工作、反对社会歧视等5点承诺1。自1988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家开始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2。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3。 国家开展了许多项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国家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计划。老年人群有其特殊的问题、困难和需求,需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老年群体被排斥在宣传教育的范围之外,成为工作的盲点。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很强的生产自救意识,需要外界给予鼓励。有些法律与规章需要细化。民政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属救助的政策,需要尽快落实财政拨款。二、社会救助与关怀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各种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相继展开。活动内容包括:家庭关怀、邻里照料、互不歧视、提供定期卫生服务、安扶家庭等。全国各地陆续涌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积极投入到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之中。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志愿者在解决艾滋病各方面的问题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上社会救助及艾滋病关怀活动的大部分均可在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老年人的工作中加以借鉴。三、国外的经验

  • 索引序列
  • 世界第一篇艾滋病研究论文
  • 艾滋病地研究论文
  • 艾滋病相关论文研究
  • 关于艾滋病研究论文
  • 艾滋病研究报告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