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我一直对艺术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研究「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糊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自然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影响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问题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C小调弥撒的情感,已绝对不是欢快性质,也与他十岁那年创作的 kyrie相距何其之遥!但到了「信经」曲,三次轮回的快版,把对上帝的信心表达的又是何其明确!因此这首弥撒曲很显然已完全不是敷衍著主教的要求,而是个人的真实信仰告白了。他要说的不是伪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实实安慰他短暂又痛苦的尘世生命的信仰。这种告白,绝对不是要求规格与形式的萨尔兹堡所能接受。宁静祥和的微笑莫札特与父母亲莫札特生命中最后的贫病交加的五年,曲风再度改变,从偶而出现突然结束的焦虑不安中挣脱,回到平静无波甚至有些逍遥感的曲风。譬如他去世那一年的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V595),其流畅的音符,因偶而的转小调,就绝对不再仅只是欢愉感的,但其返回大调,或优美不陷溺进情感的慢版,仍让人分享到他的平静无波。这绝对远远超过他早期的「欢愉」境界,是苦难中的安息了。莫札特去世的那年彷佛是想把未竟之志全数完成一般,在病痛中还是维持大量的创作。其中有一首大概是为领圣餐仪式而作的宗教音乐「Ave verum corpus」(KV618),简直是无法想像的超然平静,四部和声缓慢优美而无波澜的述说基督之爱,根本无法想像创作当时莫札特正在生命垂危之际奋斗。莫札特在他死前两年,曾经跟来比锡托马斯合唱队队长谈了一席话,他后来写信给父亲时提及此事。他跟队长说:「我觉得你完全感受不到『上帝的羔羊基督,你洗却世上的罪,请赐予我们和平』这句话的意思....。我从童蒙时代(注:莫札特的父亲在耶稣会受了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并得哲学博士学位,他非常重视莫札特的宗教教育。)就进了宗教的神秘圣殿,满腔热情期待弥撒开始,却不知到底要得到什么....,如今经过庸禄的生活,这一切又重新浮现,并深深感动著我的心灵,我乐于为这些听过千百次的话,谱成音乐....。」莫札特当年与主教之不合,显然与主教的成见有关——好动,滑稽可笑,动不动讲黄色笑话的音乐家,怎么可能在理论在实践上都明白信仰真理??但莫札特这从来与政治无缘无关,从不知道他将在生命末期经验法国大革命的人,却写出嘲弄达官贵人,帮助一切平民的「费加罗婚礼」,以至于贵族纷纷疏远他,加深他的贫困。当主教斥责他没有教养,是个坏蛋,他却于生命的后面十年,加入有平等思想扶弱济贫的「共济会」....,这一切都表明莫札特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无法把他自己的信仰跟形式化教条僵化的宗教气氛,与只在上流社会闲谈的宗教气氛连结。这正是他在萨尔兹堡受困,而后贫病交加的主因。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KV626)手稿莫札特在母亲为他劳累旅途中病故后,虽然其创作有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一反轻快风格的哀伤,但他还是写信给父亲说:「我顺服上帝的意志」。当父亲病危,他贫困交加的人生中再也没有长者的抚慰,莫札特跟父亲说:「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祝福我周围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样的幸福感。」最后,当他思索死亡时,写信给父亲道:「既然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终极目的,它对我而言就不再是某种令人惊恐的东西,而是让我感到安宁宽慰的东西。我感激上帝让我有机会认识死,上帝让我知道,死是达到真正的幸福的锁钥。」看过这些出自心灵的信仰表白,就不难明白,莫札特在创作中期离开萨尔兹堡前后,虽经历生命中严重的挫折伤害与怀才不遇,却仍走向创作中后期的平静愉快。这种平静愉快绝不是不解世事,因此即或是很容易倾向忧郁的小调,还是充满平静感,最终面对死亡,竟能创作出 KV618的天籁之曲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绝不是宗教扼杀艺术那般的一语化约——虽然形式化教条,的确使艺术窒息,莫札特也曾因此愤慨向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但形式化与教条绝不是宗教的本意。我们在聆听莫札特的音乐时,多少会体会到一种非出自自我的超然的情感,一种「不可言喻的奥秘」,因此有人说莫札特的音乐是「超验的音乐」,但这终归是因为莫札特自身先从自身的生命中挣脱,体会到一种超验情感的向度。因此我们可以归结:不是艺术可以取代宗教,而是宗教真实的体会与深度,赋予艺术一种非凡的内涵,因而走向超越的向度!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的 知识。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二,传统音乐的回归与加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从民歌进课堂看加强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譬如,流传在延安地区的民歌《东方红》,这是一首传遍全国的民歌。然而人们对这首民歌的了解仅限于口头的传唱之中,殊不知,其内涵深远,意义深刻。如今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首民歌传承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的变迁的了解,不仅反映出了采风的重要性,更体味到了歌曲中的文化意义。三. 音乐陪伴人成长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参考文献: [1 ]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3).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2008(4).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 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 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 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 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 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 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 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 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 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 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 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 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高中音乐是高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音乐课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提高其人文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注重课堂实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干预,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音乐;音乐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就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而言,从无到有,再到规范化,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整体上而言,高中音乐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依靠个人力量不足以解决,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共同努力,找出问题的症结,并一一解决。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

1.教学理念问题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开展得时间较短,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不单单出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也都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从初中开始,音乐课程几乎就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学生和家长单纯将音乐教育看作高中教学中的装饰,尽管每学期都有固定的课程,但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且由于学校认为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升学没有直接帮助,其短期效益不明显,因此开设课程在很多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课程仅仅只是教导学生唱歌,很多连基础课程都没有理解,很多学生简谱中“1234567”对应的“doremifasollasi”都不熟悉,更不用说五线谱。

2.基础设施问题

高中音乐教学基础设施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音乐教材和音乐设施方面,就音乐教材而言,普遍欣赏价值较低,难以提升将学生的审美朔评。很多教材选取的内容浅显易懂,与小学音乐基础声乐的差别不大,学生的兴趣不高;而教学设施简陋也是常见现象。设备对于教学的价值非常大,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教学设备欠缺,甚至有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教师方面的问题

高中大都配有音乐教师,但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很多教师没有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也是音乐课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受小学与初中音乐课程的影响,有部分学生的音乐素质较高,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也不乏一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程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学习积极性难以真正提高。

二、针对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1.改变思想认识

尽管音乐不是高考必考课程,但却是整个高中生涯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生、教师及学校领导都应当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首先,对学校来说,应当贯彻音乐教学方针,确保音乐课堂能正常开设,保障学生充分与优质音乐作品接触;其次,选择专业教师,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还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音乐课程尽管短期效益不高,但该课程能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更好低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2.在音乐课程中融入真正的感情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要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不单单需要教师的授课,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将音乐看作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授课和听课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思想感情。从而深刻地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增强课程实践

尽管音乐并不是高考的必要科目,但事实上音乐并不是一门浅显的课程。相反,学生要真正学好这一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年轻的高中生来说,音乐是一门具有很高吸引力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有较大的关系,教师应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和音乐互动。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讨论,或通过不同形式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课程效果。

三、结语

我国音乐课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在今后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应当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对高中生的重要性。音乐不但能提高个人修养,也学生在紧张学习中放松和宣泄的重要方式,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都应转变观念,优化调整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投入真正的情感,获得更高的课程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波.研究关于常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4):259-259.

[2]缪丽君.不为浮云遮望眼化作春泥更护花——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4(4):12-15.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逐渐被人们关注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的音乐不作为主要课程,一直得不到重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它不仅能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而如今,高中的音乐教学在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作好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被动变主动;强化师生间沟通以及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高中可以说是一个学生的转折点,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一切以学习为主,很多人认为高中开设音乐课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但是对压力如此之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是一门很好的心理课程,可以在学习压力过大时,有音乐课穿插在学习中,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但因高中音乐课受到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教学模式变化不大,还存在实质性的问题。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教学,目标不明确

音乐不参加高考,所以得不到重视。因此学校和教师对音乐的教学并不做特殊方案,只是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音乐课的安排少之又少,甚至其他主课需要课堂时,音乐课是可以让给其他学科的,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忽视了音乐对于每个高中时期的学生的重要性和素质教育,教学目的与实际教学相互矛盾,与新课改的目标相差甚远。

(二)学生对音乐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音乐不是参加高考的科目,在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音乐也不作为平时考试的科目,一般学生只会把参加考试的科目化为重点来学,所以对音乐课的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更加不够积极,更谈不上,欣赏和鉴赏音乐了。在高中有一部分学习音乐的特长生,在他们心里,多数为的是考大学,说到底也就是被迫学习。

(三)忽视了音乐的实质

音乐的实质就是在精神上给人一种更高的修养和支撑,而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候,喜欢教授学生们一些舞蹈,没有做到音乐的实质性教学,同学们在音乐方面的涵养和素养得不到很好的提高[1]。

(四)教学形式简单,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或者根本不听课,在课堂上搞一些其他的小动作,教学效率非常的差,另一方面,大部分高中教学设备有很多不足之处,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很多地方的高中只是一架钢琴,所以音乐课除了听老师唱几首书本上的歌之外,没有什么新意,有的时候,老师只是简单的讲一讲知识要点,其余就是自习时间。

二、高中音乐教学解决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作为素质培养

音乐课对于当代高中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所以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学校和老师要一改昔日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减少音乐课的课堂,或者是随意让给其他学科,更不能不设立音乐课课堂,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2]。例如,每周设置一堂音乐课,45分钟的课时可以分为两部分,前20分钟为赏析环节、后二十分钟为理论教学,赏析课程前组织学生对于想听的音乐等进行汇总,从中挑取较为经典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并讲述相关的知识内容,剩余5分钟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知等,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和情操,为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习兴趣,被动变主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学习每一节音乐课。随着多媒体走进学校的课堂,给老师和学生带了极大的方便,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和课本知识涉及的课外音乐片或者流行歌曲,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演唱等等,这些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例如,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唱比赛,选择学生最拿手的音乐,由学生之间进行评判,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选出学生们最喜爱的歌曲,然后组织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愿意并主动的参与音乐教学中。

(三)加强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在什么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上的学习,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渐渐的爱上音乐,了解音乐的本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如,你喜欢这首音乐的哪一块,哪那几句歌词等?多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动,良好的沟通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轻松。

(四)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就必须更改音乐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利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教师要有计划的设计好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来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同时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下载或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种新的享受,或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音乐短片、故事等等[3]。

三、结语

音乐课堂的气氛是轻松快乐的,高中的音乐教育是基础的教育,有着特定的教育意义,它更能体现出教育本质,主要以“育人”为主,高中的音乐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单单仅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和学校以及社会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努力,更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社会需把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关注起来,只有这样高中音乐得到了重视,才能解决一系列问题,提高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落实了新课改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史影.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余燕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观察,2016,06:137-138.

[3]贺晓琳.新课改背景下乌海市高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音乐人才的素质逐渐降低,学生和家长不重视高中音乐教育。音乐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好品德的引导作用非常巨大。本文重点探讨了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可以给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推动国家音乐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渴求的在音乐方面具备高素养的人才越来越少,这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使得人们空虚无聊,也极大地减弱了人们娱乐的兴趣,不利于人们释放压力。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方面进行突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方式依然大多遵循以前流传下来的方法,没有太多创新点和实践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该种模式下培养的音乐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和最初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不仅不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也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以下针对高中音乐教学问题进行阐述和剖析。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重视程度、课程实践性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清晰地理解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普遍重视程度低

目前我国教育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培养极其忽视。学生对音乐课多半是应付的状态,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时常抢占音乐课时来给学生补文化课内容,高中学校这种普遍忽视音乐课程的氛围让学生很难在音乐课程上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音乐课程的基本内容都很难在高中积极开展,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课程缺乏实践性

目前我国大多高中学校的音乐课程仅仅设置了理论学习课程,教学方案比较大众化,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课程也相当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学校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将兴趣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领域的应用方向,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和领域培养自己的音乐基础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优秀音乐人才到学校进行实践讲学,开展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拓展了学生思路。

(三)高中音乐老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经过以往的一些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当下大多老师不注重音乐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导致教学质量低,学生接受慢,知识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大多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学习的音乐知识怎么运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们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及时了解当下需求的人才特点,在课程中添加学生感兴趣或者关心的音乐主题,帮助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具特色。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在音乐领域有所造诣的音乐人来校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插入活动环节,老师们也可以参与其中,例如音乐剧欣赏、乐器表演学习、音乐背景知识学习等等,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插入思维导图和多媒体影像图画,单调的书本教学难以指导学生对音乐充分理解,老师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视频素材,例如动画,音频等方式,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的课程,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打造高水平的音乐师资队伍

音乐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是为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使大家都充分重视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的音乐老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将音乐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一边学习,一边应用,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的魅力,发掘音乐领域深层次的精神养分。在音乐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中也可以定期开展教师音乐启发活动,例如邀请资深音乐人来校做演讲,在教师内部展开教学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和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让老师接受音乐熏陶,例如组织老师听音乐剧、去音乐艺术学校学习或者去音乐剧院感受艺术的气息,教师们通过教学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憧憬。

(三)丰富高中音乐教育内容

音乐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设置主题和形式,还要不断对教学方案进行改变,迎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以下两方面可供参考:第一,老师们可以开展音乐教学评价活动,获取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喜好,设计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方案。第二;老师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等创建交流平台,建立这种交流平台,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话题,搜集各方面的前沿信息,随后将这些话题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将其转化为可以影响学生正确思考并养成特定思维模式的活动主题,提高音乐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三、结语

当今社会音乐人才素质低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不断改变音乐教学模式分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中音乐教育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必须实现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高中音乐教育改革,改革的重任直接落到高中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需要跟随当下时新的音乐风格和潮流方向,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变化。此外,高中音乐教育需要改变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展开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需要定制教学方案,让音乐教育真正融入到高中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将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教学结合起来,多样化音乐课堂形式,丰富内容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让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魅力,有益于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促进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和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一直对艺术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研究「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糊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自然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影响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问题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C小调弥撒的情感,已绝对不是欢快性质,也与他十岁那年创作的 kyrie相距何其之遥!但到了「信经」曲,三次轮回的快版,把对上帝的信心表达的又是何其明确!因此这首弥撒曲很显然已完全不是敷衍著主教的要求,而是个人的真实信仰告白了。他要说的不是伪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实实安慰他短暂又痛苦的尘世生命的信仰。这种告白,绝对不是要求规格与形式的萨尔兹堡所能接受。宁静祥和的微笑莫札特与父母亲莫札特生命中最后的贫病交加的五年,曲风再度改变,从偶而出现突然结束的焦虑不安中挣脱,回到平静无波甚至有些逍遥感的曲风。譬如他去世那一年的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V595),其流畅的音符,因偶而的转小调,就绝对不再仅只是欢愉感的,但其返回大调,或优美不陷溺进情感的慢版,仍让人分享到他的平静无波。这绝对远远超过他早期的「欢愉」境界,是苦难中的安息了。莫札特去世的那年彷佛是想把未竟之志全数完成一般,在病痛中还是维持大量的创作。其中有一首大概是为领圣餐仪式而作的宗教音乐「Ave verum corpus」(KV618),简直是无法想像的超然平静,四部和声缓慢优美而无波澜的述说基督之爱,根本无法想像创作当时莫札特正在生命垂危之际奋斗。莫札特在他死前两年,曾经跟来比锡托马斯合唱队队长谈了一席话,他后来写信给父亲时提及此事。他跟队长说:「我觉得你完全感受不到『上帝的羔羊基督,你洗却世上的罪,请赐予我们和平』这句话的意思....。我从童蒙时代(注:莫札特的父亲在耶稣会受了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并得哲学博士学位,他非常重视莫札特的宗教教育。)就进了宗教的神秘圣殿,满腔热情期待弥撒开始,却不知到底要得到什么....,如今经过庸禄的生活,这一切又重新浮现,并深深感动著我的心灵,我乐于为这些听过千百次的话,谱成音乐....。」莫札特当年与主教之不合,显然与主教的成见有关——好动,滑稽可笑,动不动讲黄色笑话的音乐家,怎么可能在理论在实践上都明白信仰真理??但莫札特这从来与政治无缘无关,从不知道他将在生命末期经验法国大革命的人,却写出嘲弄达官贵人,帮助一切平民的「费加罗婚礼」,以至于贵族纷纷疏远他,加深他的贫困。当主教斥责他没有教养,是个坏蛋,他却于生命的后面十年,加入有平等思想扶弱济贫的「共济会」....,这一切都表明莫札特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无法把他自己的信仰跟形式化教条僵化的宗教气氛,与只在上流社会闲谈的宗教气氛连结。这正是他在萨尔兹堡受困,而后贫病交加的主因。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KV626)手稿莫札特在母亲为他劳累旅途中病故后,虽然其创作有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一反轻快风格的哀伤,但他还是写信给父亲说:「我顺服上帝的意志」。当父亲病危,他贫困交加的人生中再也没有长者的抚慰,莫札特跟父亲说:「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祝福我周围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样的幸福感。」最后,当他思索死亡时,写信给父亲道:「既然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终极目的,它对我而言就不再是某种令人惊恐的东西,而是让我感到安宁宽慰的东西。我感激上帝让我有机会认识死,上帝让我知道,死是达到真正的幸福的锁钥。」看过这些出自心灵的信仰表白,就不难明白,莫札特在创作中期离开萨尔兹堡前后,虽经历生命中严重的挫折伤害与怀才不遇,却仍走向创作中后期的平静愉快。这种平静愉快绝不是不解世事,因此即或是很容易倾向忧郁的小调,还是充满平静感,最终面对死亡,竟能创作出 KV618的天籁之曲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绝不是宗教扼杀艺术那般的一语化约——虽然形式化教条,的确使艺术窒息,莫札特也曾因此愤慨向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但形式化与教条绝不是宗教的本意。我们在聆听莫札特的音乐时,多少会体会到一种非出自自我的超然的情感,一种「不可言喻的奥秘」,因此有人说莫札特的音乐是「超验的音乐」,但这终归是因为莫札特自身先从自身的生命中挣脱,体会到一种超验情感的向度。因此我们可以归结:不是艺术可以取代宗教,而是宗教真实的体会与深度,赋予艺术一种非凡的内涵,因而走向超越的向度!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高师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论文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与中学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改革的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本文基于笔者带学生实习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问题作一再度审视,并据此从与中学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一)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被视为“副科”,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稍好一点的学校,音乐课程也开,但挤占现象严重。 (二)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教师资源匮乏 “我国初中音乐教师万人,学历合格率为55%”,多数音乐教师的备课,确切地说就是抄写教师参考用书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上课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有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同时由于中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学教师,这使得中学音乐教师人才匮乏。 (三)“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缺乏 一部分音乐教师所上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其伴奏都是单一的和弦伴奏,使曲目的风格韵味一扫无余。自弹自唱也是薄弱环节,唱了就不能弹,弹了就唱错。这些音乐教师只能做些最基本的教唱和基本乐理的讲授,至于音乐欣赏方面,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尚不透彻,更无法给学生讲授。相关问卷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唱歌、感情处理得好;74%的学生希望老师除能弹一手好钢琴外,还能会一两件其他乐器,能伴奏好,能自弹自唱,能指挥学生处理好歌曲,82%的学生能够欣赏老师优美的舞姿,并希望老师能为学生编排简单舞蹈。而事实上,现在的音乐老师是不能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非常缺乏。 (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接受式”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对音乐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仍然以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些教师甚至仅以能否参加地方文艺演出来衡量教师的水平。当然,以上所谈大多指农村等落后地区的状况。尽管是一些农村地区,但仍然不容忽视,这与我国80%地区是农村的特点决定的。只有解决了这些地区的问题,特别是看起来是最基本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才能说有进展。 二、对策思考 不容否认,有些问题不是我们一般研究者能解决的。如,一些领导不重视问题等。笔者仅就与培养中学音乐师资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便从一定层面间接地去改变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导致以上现象的众多原因中,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与中学音乐教育脱节、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是主要原因。因此,应及时加强对高师音乐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 1.音乐感受与欣赏方面,开设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现方面,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另外,学生在学好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舞蹈、指挥的同时选修两件以上的中外管弦乐器,在钢琴必修2年基础上加修手风琴。有些学校条件不好,没有钢琴,有时演出排练钢琴不如手风琴携带方便,此时手风琴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同时还应加强自弹自唱这项重要技能的训练。 3.在音乐创造方面,高师可开设诸如歌曲作法、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 4.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内在和外在综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校综合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要求高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选修一些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戏曲鉴赏、影视文化鉴赏等课程,注意音乐与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综合。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 5.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重要的应用课程,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所必须掌握的。在当前中学中,经常有一些音乐教师钢琴弹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学生来却不知从何教起,歌唱的不错,却听不出学生歌唱的毛病,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一些错误。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 “中学教材教法”、“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等重要的应用课程。加强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以中学音乐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尽早熟悉中学音乐教材,开设一些“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同时,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能力,课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6.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师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有趣。简单的投影以及课件省去许多麻烦的板书,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很多学习资料和音像资源,从而节省教学资源用费开资!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师音乐教育应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本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要开设诸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课程。 显然,存在的问题不能掩盖中国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在考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接规时,不能仅考虑与先进地区接规,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如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接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理论落到实处,政策走向基层。 参考文献 [1]王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02). [2]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01).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如何发给你?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高中音乐的论文范文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我一直对艺术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研究「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糊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自然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影响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问题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C小调弥撒的情感,已绝对不是欢快性质,也与他十岁那年创作的 kyrie相距何其之遥!但到了「信经」曲,三次轮回的快版,把对上帝的信心表达的又是何其明确!因此这首弥撒曲很显然已完全不是敷衍著主教的要求,而是个人的真实信仰告白了。他要说的不是伪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实实安慰他短暂又痛苦的尘世生命的信仰。这种告白,绝对不是要求规格与形式的萨尔兹堡所能接受。宁静祥和的微笑莫札特与父母亲莫札特生命中最后的贫病交加的五年,曲风再度改变,从偶而出现突然结束的焦虑不安中挣脱,回到平静无波甚至有些逍遥感的曲风。譬如他去世那一年的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V595),其流畅的音符,因偶而的转小调,就绝对不再仅只是欢愉感的,但其返回大调,或优美不陷溺进情感的慢版,仍让人分享到他的平静无波。这绝对远远超过他早期的「欢愉」境界,是苦难中的安息了。莫札特去世的那年彷佛是想把未竟之志全数完成一般,在病痛中还是维持大量的创作。其中有一首大概是为领圣餐仪式而作的宗教音乐「Ave verum corpus」(KV618),简直是无法想像的超然平静,四部和声缓慢优美而无波澜的述说基督之爱,根本无法想像创作当时莫札特正在生命垂危之际奋斗。莫札特在他死前两年,曾经跟来比锡托马斯合唱队队长谈了一席话,他后来写信给父亲时提及此事。他跟队长说:「我觉得你完全感受不到『上帝的羔羊基督,你洗却世上的罪,请赐予我们和平』这句话的意思....。我从童蒙时代(注:莫札特的父亲在耶稣会受了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并得哲学博士学位,他非常重视莫札特的宗教教育。)就进了宗教的神秘圣殿,满腔热情期待弥撒开始,却不知到底要得到什么....,如今经过庸禄的生活,这一切又重新浮现,并深深感动著我的心灵,我乐于为这些听过千百次的话,谱成音乐....。」莫札特当年与主教之不合,显然与主教的成见有关——好动,滑稽可笑,动不动讲黄色笑话的音乐家,怎么可能在理论在实践上都明白信仰真理??但莫札特这从来与政治无缘无关,从不知道他将在生命末期经验法国大革命的人,却写出嘲弄达官贵人,帮助一切平民的「费加罗婚礼」,以至于贵族纷纷疏远他,加深他的贫困。当主教斥责他没有教养,是个坏蛋,他却于生命的后面十年,加入有平等思想扶弱济贫的「共济会」....,这一切都表明莫札特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无法把他自己的信仰跟形式化教条僵化的宗教气氛,与只在上流社会闲谈的宗教气氛连结。这正是他在萨尔兹堡受困,而后贫病交加的主因。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KV626)手稿莫札特在母亲为他劳累旅途中病故后,虽然其创作有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一反轻快风格的哀伤,但他还是写信给父亲说:「我顺服上帝的意志」。当父亲病危,他贫困交加的人生中再也没有长者的抚慰,莫札特跟父亲说:「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祝福我周围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样的幸福感。」最后,当他思索死亡时,写信给父亲道:「既然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终极目的,它对我而言就不再是某种令人惊恐的东西,而是让我感到安宁宽慰的东西。我感激上帝让我有机会认识死,上帝让我知道,死是达到真正的幸福的锁钥。」看过这些出自心灵的信仰表白,就不难明白,莫札特在创作中期离开萨尔兹堡前后,虽经历生命中严重的挫折伤害与怀才不遇,却仍走向创作中后期的平静愉快。这种平静愉快绝不是不解世事,因此即或是很容易倾向忧郁的小调,还是充满平静感,最终面对死亡,竟能创作出 KV618的天籁之曲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绝不是宗教扼杀艺术那般的一语化约——虽然形式化教条,的确使艺术窒息,莫札特也曾因此愤慨向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但形式化与教条绝不是宗教的本意。我们在聆听莫札特的音乐时,多少会体会到一种非出自自我的超然的情感,一种「不可言喻的奥秘」,因此有人说莫札特的音乐是「超验的音乐」,但这终归是因为莫札特自身先从自身的生命中挣脱,体会到一种超验情感的向度。因此我们可以归结:不是艺术可以取代宗教,而是宗教真实的体会与深度,赋予艺术一种非凡的内涵,因而走向超越的向度!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范文 一:音乐论文发表-平湖派

摘 要:在中国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之中,平湖派陶染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风韵,以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世代流传,极具研究价值。但在当下,其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概念日渐淡化、承人的稀缺以及传谱的缺失等原因致使其艺术影响力甚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试图从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起源、历代传人、发展过程、演奏风格和美学特点等方面入手,探究其传承现状并分析该流派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把握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传承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因其所代表的 文化 内涵典雅深厚、演奏技法独特多元、艺术作品华美丰富而长久流传于世。自魏、晋时期,琵琶首次传入中国以后,乐器本身所具有的西域色彩与东方文化特点,交融凝结为现今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大传统流派的产生与演进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中,平湖派隶属近代琵琶四大流派、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之一,与之同具艺术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琵琶流派还有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瀛洲派。平湖派琵琶艺术曾在我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甚至曾一度名扬海外。

但近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日渐削弱,流派的概念也渐趋于淡化,民众普及度较低,甚至在流派的发源地平湖,也是少人问津。琵琶艺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即口传心授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然而目前各地音乐院校或艺术 教育 机构所开设的琵琶课程,层次高低不等,但大多都以常规性的教学为主,根据难易程度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以流派为主的教学。在普通民众间,社会新兴文化日趋直上,对 传统文化 的承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趋淡化,平湖派的传播途径又相对较为狭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随之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从流派本身传承条件来说,传人严重稀缺,传谱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得到完整的保存,一些传统独特的演奏技巧无成文记录可考,难以承袭。如此历史悠久的民间流派若最终走向陨落,将是艺术领域的一件憾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承袭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将具有百年悠久而深厚积淀的平湖派琵琶文化继承下来,帮助古老的民间传统流派,拂去旧尘,重放光彩。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由于方兴未艾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促使多种乐器从伴奏地位不断向独奏艺术演化。而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崛起,器乐独奏艺术逐渐在城市节日庙会以及各种游乐场所中迅速地兴盛了起来。民间器乐别树一帜,各领域乐者演奏技艺超凡。在此时期内迅速兴盛起来的民间器乐艺术中,琵琶演奏艺术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器乐独奏艺术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了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①

在这一时期,琵琶演奏领域虽是名家辈出,琴技绝伦,但是却未曾出现成文的琵琶 曲谱 ,也未曾有古书文籍专门对特定的琵琶演奏风格进行记录与区分,因此在当时未产生清晰的各家流派。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1850—约1901年),将家中流传的所有琵琶乐曲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谱写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

早在清乾隆年间,浙江平湖李氏家族就是琵琶艺术世家。自李延森起,开启了李氏家族琵琶世代相传的历史。李延森(约1771年生)为平湖琵琶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起始者,他“举业之暇,性耽音乐,而尤爱琵琶,研究古曲,各极其妙”②。在此之后,李延森又传于其子李煌,李煌实则子承父业,以此而尽孝行,使双亲可听其琴音,取乐于此。在李煌之后,又传于其子李绳墉。后又传于其子李南棠,据《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记载,李南棠素嗜琵琶, 同时也非常地擅长琵琶演奏。但囿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旧俗所限下,李氏前三代都仅限于家中承袭,不可外传。因此,李氏琵琶也并未扬名于社会。直到传至李南棠后,才开拓了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承袭局面。到了李南棠的青壮年时期(1850—187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疆土。以经商为业的李氏,经常来往平湖、上海之间。他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愿交乐友,广师求益。1850年,李南棠与张子房、俞芝山“携谱奉访,杯酒论交”,1856年与故友郁谷园、姚飞泉、姚松斋等进行切磋。“先世遗谱相与参考,按节挥弦各有心得”。1876年,与陈子敬、周厚卿、黄梅汀、周蓉江等“见访”。③而陈子敬即当时极有名望的一位琵琶名家,颇受清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赏识,还曾受其“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在与众多琵琶演奏名家切磋琢磨的过程中,李氏琵琶开始摆脱原本封闭的、家族内部承袭的局面,同时,李南棠在此交流借鉴之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家传演奏技法。

在李南棠之后,又传于其子李芳园(1850—约1901年)。李芳园出生于如此几代相传的琵琶艺术世家,从小积久陶养,兴致浓厚且天赋过人。他在对于李氏琵琶的承袭有着极大的贡献。他不仅自身琴技过人,而且善于博采众长,对民间各家琵琶演奏流派都有吸收借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李氏琵琶的演奏风格与曲目。对于社会文化领域风气不佳的时局,李芳园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故而整理归纳了家中流传的曲谱,并融合民间各派的演奏特点,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将其系统地谱写,最终编撰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中国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的正式诞生。

二、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传人

(一)第六代传人朱英

朱英(1889—1954年)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今当湖街道)人,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在五十年代,他曾居住于原城关镇骑塘浜十号。朱英是平湖派琵琶艺术继李芳园之后的第六代传人。朱英儿时师从平湖派琵琶第五代传人李芳园。在李芳园私塾学习期间,最初是李芳园的学生吴柏君为其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芳园本人才开始为其授课,在此期间,朱英勤学苦练,深得李氏琵琶的精髓。1927年,朱英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举荐,到成立不久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受时局所迫,1948年,爱国的朱英不愿为日本人演奏琵琶,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平湖县(今平湖市)初级中学教授语文。朱英在其工作期间,仍坚持学习琵琶以及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这也为原本狭窄的民间流派创造了更多对外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教学都具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的许多琵琶演奏技巧至今仍为琵琶演奏家所使用。朱英首次将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1927年,他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琵琶。第一,在这期间,朱英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在任教的十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筱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第二,朱英提倡“文武合套”的演奏理念,他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文武合一”,打破了文曲、武曲的界限;第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首创左手五指并用;第四,他继承和发展了记谱特色,在原本的李氏工尺谱中,用短线标注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第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五卅惨案》、《难忘曲》、《秋宫怨》、《长恨曲》、《枫桥夜泊》、《海上之夜》等数首作品。④

(二)第七代传人杨少彝

朱英的学生杨少彝(1913—1974年),我国著名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开始师从朱英,学平湖派琵琶,琴技绝伦,深得老师朱英的认可,为平湖派琵琶的第七代传人。在1958年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被西安音乐学院引进。

他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任鸿翔、何明威、王天建等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在杨少彝毕生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为传统艺术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为古老流派的传承做出了许多努力。后为时局所害,蒙难弃世。

(三)第八代传人杨毓荪

杨少彝之子杨毓荪(1950- ),自幼师从其父,学平湖派琵琶。在父亲早逝后,更加坚定了承袭父亲夙愿的决心。此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浦东派琵琶演奏家林石城。杨毓荪不仅精于琴艺,还坚持致力于提高平湖派琵琶艺术地位的工作,整理并出版其父杨少彝生前所留曲谱,为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在移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播工作。

三、平湖派琵琶代表传谱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刊印标志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该曲谱融合了平湖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演奏技法、演奏符号等,是流派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平湖派琵琶保存相对完整的传谱,由清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李芳园整理编辑家传琵琶乐曲编撰而成。“窈念家君究心于此四十余年,方参透其中三味,尝因时尚艳曲淫声,风气愈趋愈下,欲著斯谱,为指南要法。自慨有志未遂,棻承先业,惟湮没是虞。于是发奋朝夕,汇集古曲十三套,按节寻声,一一参考默识”

(一)代表曲目《阳春古曲》

全曲共计十个段落,根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所记,十个部分分别为“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版声”。

(二)代表曲目《淮阴平楚》

该作品是平湖派典型武曲套曲的类型,全曲风格雄壮伟岸,大气磅礴,演奏者须表现出战争史诗般地宏伟场景。在演奏中,多使用满轮、绞弦、扫弦、轮拂、并弦、拍等技巧。⑤

(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该曲由“雁阵横空”、“霜天雁叫”、“平沙扑翅”、“高翔千仞”、“衡阳万里”、“逐队分飞”、“一行归影”七部分组成。为表现文曲悠远淡泊的艺术意境,演奏中应注意运用弹挑、滚奏、双弹、轮指、扫弦以及推、拉、吟、揉的技法。

四、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极富地方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独具匠心、丰富多元的演奏技法,才使得它清晰地有别于其他民间流派,以较高的艺术影响力长久流传于世间。本文在此,将进行简短论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手法、指法备载仿刻华君秋苹谱,惟有新增手法每曲详注逐段工尺旁。其中,右手的轮指技法是平湖派琵琶演奏特点的主要体现。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典型演奏指法。在琵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乐曲都要使用该演奏指法,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繁多,例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轮指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类。上出轮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时针依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下出轮即是无名指、中指、食指顺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中,多用下出轮手法,偶尔根据乐曲需要兼用上出轮手法。如代表作品《满将军令》的弹奏技法为先以食、中、名、禁四指,此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其声缓且长而易圆,须要连而勿断,断不可用上出轮。⑥平湖独创的演奏技法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上述技法演奏难度颇大,掌握者甚少。

平湖派琵琶艺术最初起源时,属于文人音乐,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自娱自乐。“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习音律,一般是为学习掌握一种演奏的技巧,但对于先者来说,怡养性情、修身静心。由此可见,平湖派琵琶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厚的,耐人寻味的。自古文曲宜静,以平湖派代表曲目《青莲乐府》为例,此曲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犹如以泼墨画式的笔触,描绘出古代文人墨客“起舞弄清影”一般的古朴典雅之景,给人以空灵舒畅、意境深远之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多倡导悠然心会,超乎功利,象征着高洁、寂寥、含蓄、典雅的君子品质。曲中始终激荡着一种至高的审美情趣,让听者在袅袅琴音中,洞悉艺术的真谛所在。

声乐论文范文二: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人们对高雅艺术展开追求同时,还希望艺术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大胆实践创新,也恰好满足大众这种审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作为音乐剧中一类独特创作特征的流行音乐元素,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文对校园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该特殊创作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希望为促进校园音乐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元素作用是深远的,本文主要围绕校园音乐剧和流行音乐元素关系展开,而流行音乐是当前覆盖面最广,比较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容易获得大众接受通俗演唱 方法 ,同音乐剧两者有机融合,促使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两者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特别当今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新兴事物逐渐涌现出来新时期,人类各方面均已取得质的飞跃,时代发展同大家坚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关系,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更带有新时代的气息。

一、校园音乐剧概述

校园音乐剧为一类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有机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表演。历经一个世纪发展阶段,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备受追捧,让人感到满意却又不置可否缔造艺术和商业间统筹兼顾的双重利益,但是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顾名思义,音乐剧表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戏剧性、整合性、风格化差异化和三项全能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音乐剧从诸多表演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舞台剧美学综合性的最高标准。相对来讲,音乐剧这一名词还比较新鲜时髦。最近几年,伴随音乐剧持续升温,国内音乐剧相关文字,乐谱还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国诸多校园也开始让师生尝试音乐剧编排与创作。音乐剧一大特征便是通俗性,这也是它同歌剧间最大差异①。绝大部分歌剧对于受众审美水平有极高要求,但音乐剧则恰好相反,其大众性特征异常鲜明,掌握起来也更为容易,从多角度考虑,音乐剧较歌剧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热情也会更高。另外,艺术与娱乐两点音乐剧中均具备,所以对学生课余生活也起到很好丰富作用。特别是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众多中小学也陆续开展艺术综合教学,音乐剧这一良好载体备受瞩目,对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这一独特创作特征加以研究,对我国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校园音乐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震撼人心视听效果。很多音乐剧成功之处便在于在音乐剧作品中不单融入法国大型歌剧,浪漫主义还有英国民谣等古典音乐元素,还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这些音乐节奏平稳、旋律简单。配合旋律特征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创作风格特点,促使受众可以单纯由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真谛;配器特征方面,把流行爵士音乐、电声等元素融入管弦乐中,制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类形式流行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出无与伦比动人曲调,让观众享受一场别开生面视听大餐②。其次,寓教于乐大众情趣。将流行音乐元素融于音乐剧中,对所有学生受众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乐剧中侧重流行风格作品,因其优美动人,朗朗入口特征变成学生生活娱乐重要组成,也成为其情感寄托与生活写照,让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剂。该类音乐对压力较大及学业繁重学生来讲,也不失为一类娱乐消遣好办法;音乐剧中各类西洋乐器伴奏,促使音乐渲染力加强,对学生陶冶情操及拓宽视野非常有利;另外音乐剧中多一些比较夸张的呐喊、尖叫等声音异化处理,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由精神与心理双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赏审美品质。校园音乐剧会沿用很多古典歌剧段落,采取宣叙调、咏叹调或古典音乐背景,也说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娱乐性同时,仍然要维系其自身高洁品质。优秀音乐剧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对立状态,拉近雅俗间距离,达到雅俗共赏交融情境③。相比 其它 古典音乐剧来讲,校园音乐剧桥段融入更多流行音乐元素,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在音乐剧享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

三、 结语

假使说八二年由中央歌剧院《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视作富有我国特色音乐剧,定义成我国当代自创音乐剧,则中国音乐剧也不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但通过国人不断摸索,我国文艺与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近年来我国自创剧目越发增多, 经验 积累也越发丰富。无论歌剧话剧,舞蹈影视,亦或是戏曲艺术,都有对音乐剧的不断考量,音乐剧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年轻受众,尤其是近些年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音乐剧,更是让青少年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成长,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于校园音乐剧当中,并不断加以创新与实践,这势必会让我国校园音乐剧未来呈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

高中音乐论文

我一直对艺术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研究「宗教音乐」。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糊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自然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影响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问题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C小调弥撒的情感,已绝对不是欢快性质,也与他十岁那年创作的 kyrie相距何其之遥!但到了「信经」曲,三次轮回的快版,把对上帝的信心表达的又是何其明确!因此这首弥撒曲很显然已完全不是敷衍著主教的要求,而是个人的真实信仰告白了。他要说的不是伪善的宗教,而是能真真实实安慰他短暂又痛苦的尘世生命的信仰。这种告白,绝对不是要求规格与形式的萨尔兹堡所能接受。宁静祥和的微笑莫札特与父母亲莫札特生命中最后的贫病交加的五年,曲风再度改变,从偶而出现突然结束的焦虑不安中挣脱,回到平静无波甚至有些逍遥感的曲风。譬如他去世那一年的第二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V595),其流畅的音符,因偶而的转小调,就绝对不再仅只是欢愉感的,但其返回大调,或优美不陷溺进情感的慢版,仍让人分享到他的平静无波。这绝对远远超过他早期的「欢愉」境界,是苦难中的安息了。莫札特去世的那年彷佛是想把未竟之志全数完成一般,在病痛中还是维持大量的创作。其中有一首大概是为领圣餐仪式而作的宗教音乐「Ave verum corpus」(KV618),简直是无法想像的超然平静,四部和声缓慢优美而无波澜的述说基督之爱,根本无法想像创作当时莫札特正在生命垂危之际奋斗。莫札特在他死前两年,曾经跟来比锡托马斯合唱队队长谈了一席话,他后来写信给父亲时提及此事。他跟队长说:「我觉得你完全感受不到『上帝的羔羊基督,你洗却世上的罪,请赐予我们和平』这句话的意思....。我从童蒙时代(注:莫札特的父亲在耶稣会受了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并得哲学博士学位,他非常重视莫札特的宗教教育。)就进了宗教的神秘圣殿,满腔热情期待弥撒开始,却不知到底要得到什么....,如今经过庸禄的生活,这一切又重新浮现,并深深感动著我的心灵,我乐于为这些听过千百次的话,谱成音乐....。」莫札特当年与主教之不合,显然与主教的成见有关——好动,滑稽可笑,动不动讲黄色笑话的音乐家,怎么可能在理论在实践上都明白信仰真理??但莫札特这从来与政治无缘无关,从不知道他将在生命末期经验法国大革命的人,却写出嘲弄达官贵人,帮助一切平民的「费加罗婚礼」,以至于贵族纷纷疏远他,加深他的贫困。当主教斥责他没有教养,是个坏蛋,他却于生命的后面十年,加入有平等思想扶弱济贫的「共济会」....,这一切都表明莫札特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无法把他自己的信仰跟形式化教条僵化的宗教气氛,与只在上流社会闲谈的宗教气氛连结。这正是他在萨尔兹堡受困,而后贫病交加的主因。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KV626)手稿莫札特在母亲为他劳累旅途中病故后,虽然其创作有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一反轻快风格的哀伤,但他还是写信给父亲说:「我顺服上帝的意志」。当父亲病危,他贫困交加的人生中再也没有长者的抚慰,莫札特跟父亲说:「我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并由衷祝福我周围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样的幸福感。」最后,当他思索死亡时,写信给父亲道:「既然死是我们生命的真正终极目的,它对我而言就不再是某种令人惊恐的东西,而是让我感到安宁宽慰的东西。我感激上帝让我有机会认识死,上帝让我知道,死是达到真正的幸福的锁钥。」看过这些出自心灵的信仰表白,就不难明白,莫札特在创作中期离开萨尔兹堡前后,虽经历生命中严重的挫折伤害与怀才不遇,却仍走向创作中后期的平静愉快。这种平静愉快绝不是不解世事,因此即或是很容易倾向忧郁的小调,还是充满平静感,最终面对死亡,竟能创作出 KV618的天籁之曲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绝不是宗教扼杀艺术那般的一语化约——虽然形式化教条,的确使艺术窒息,莫札特也曾因此愤慨向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但形式化与教条绝不是宗教的本意。我们在聆听莫札特的音乐时,多少会体会到一种非出自自我的超然的情感,一种「不可言喻的奥秘」,因此有人说莫札特的音乐是「超验的音乐」,但这终归是因为莫札特自身先从自身的生命中挣脱,体会到一种超验情感的向度。因此我们可以归结:不是艺术可以取代宗教,而是宗教真实的体会与深度,赋予艺术一种非凡的内涵,因而走向超越的向度!

篇一:感受音乐——触动心灵的情弦 有一句话说得很美: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与韵,而是在于聆听者用心聆听时,能真实地享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那份美丽心境。只有把自己的心真实地融入音乐,体验与琢磨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心情,才能真实地感受音乐那缕无形的魅力。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能催人奋发向上,能给人带来愉快,能给人带来伤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洗涤的一种无形的启示。它像涓涓的溪流,带给人无尽的温暖和慰籍…… 音乐是催人奋发向上的。当你听到那充满雄壮、充满庄严、充满激昂、激发炎黄子孙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时,你是否感受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人民高举铁拳和刀枪,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你是否感受到在和平建设年代,那高亢嘹亮的声音仍然提醒中华儿女要时刻有着迫切感和危机感,召唤着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的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向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前进呢?生命之光正在向你招手,音乐,一种无形的启示也正在发芽,它将催人奋发向上,它将使人变的坚强,它将把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酣畅的淋漓尽致。 音乐是愉快的。当你听到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的林俊杰的《不死之身》,你是否感受到音乐那引人入胜的意境?当你听到歌词滑稽搞笑,幽默风趣的潘玮柏的《我的麦克风》,你是否感受到音乐那的情调?当你听到韵律充满健康活力,带有青春气息的飞轮海的《只对你有感觉》,你是否感受到音乐那占据人心灵的安康?音乐博大而丰富,复杂而富于变幻,悠久而神秘……实在难以尽述。 音乐是伤感的。你听到过周杰伦浸满离别哀思的《夜曲》吗?你聆听过吴克群充满悲伤情愁的《为你写诗》吗?你倾听过陈楚生布满含情脉脉的《有没有人告诉你》吗?假如你盈耳过,你就会发觉音乐正是如此伤感,如此忧伤,如此惆怅才会使人感到短暂而惬意的心境。 音乐更是能给人带来心灵上洗涤的一种无形的启示。当一代宗师贝多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的面对人生。当他创作出一部部经典名作《月光曲》、《献给爱丽丝》、《暴风雨奏鸣曲》……时,他战胜了病魔,这就是音乐给他心灵命运的启示。当张杰面临着重重被污蔑的挫折时,他没有选择气馁与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强的面对生活。当他写出了一首首如潮水般涌动的歌曲《最美的太阳》、《仰望星空》、《消失》时,他已经战胜了人生的挫折,这是他追逐音乐梦想的回报,这也是音乐给予他的心灵上的洗涤。 感受音乐,有时象感受阳光,感受它的明丽和温暖;感受音乐,有时象感受大海,感受它的深奥和玄妙;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人生,感受它触动心灵的情弦! 篇二: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音乐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使我陶醉,令我心情舒畅。有了音乐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小草听了音乐,会长的越来越茂盛,越来越绿。数木听了音乐会长的越来越高。人们听了音乐也有好处,可以减轻痛苦、疲劳,也可以把不好的心情变成好心情,还可以让人们快乐,让人们跟随着音乐跳起舞蹈来。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音乐,小草就听不着音乐了,就会枯萎。树木没有了音乐就不会茂盛,也不会长高。人们听不着了音乐,就会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会感觉很压抑。 就说爸爸、妈妈吧!他们一天上班,工作很辛苦,晚上回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舒缓一下劳累一天的身体,也可以减轻疲劳。 奶奶一天很孤单,我早上上学去了,爸爸、妈妈上班去了,爷爷也出去逛公园去了。奶奶腿也不好,一走多了路就腿疼,所以奶奶只好呆在家里。奶奶没有事干,就在家里听听音乐,这样她就觉得不孤单了,也有事情干了。 人活着,就离不开音乐,要是没有了音乐,整个世界就会很苍白,我们生活也会很单调,乏味,所以音乐对我们非常重要的。 篇三:我的知心朋友——音乐 我有一位知心朋友,大家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吧!因为谁都有朋友,但我的这位朋友与众不同,她神通广大,要唱能唱,要说会说,要舞能舞。不信,就跟我来认识认识吧! 她没有具体的形状,我们用眼睛是无法看到她的,但是我们却能用耳朵听到,用心感受到:她时而像绵绵春雨,时而如狂风怒吼;时而像清泉流水;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像慷慨激昂的勇士,时而如清纯善良的姑娘;时而像善解人意的妈妈,时而如雷厉风行的爸爸……总之,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让你的生活充满多变的色彩。当你从梦幻中醒来时,她又会用甜美的声音陶醉你;当你烦闷时,她会用心灵和你沟通、交流。现在你们该知道我的朋友是谁了吧,那就是神奇美妙的音乐。 大家可能要问了,这么好的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那还得从我8岁时说起。 我8岁那年,因为和朋友吵了架,回到家闷闷不乐,想打开电脑寻个“乐儿”。刚打开电脑,电脑爷爷就说:“去找音乐姐姐吧,她会让你高兴起来的。”没办法,我只好去找音乐姐姐,刚到门口,就听她在唱:“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拉拉钩,拉拉钩,我们还是好朋友……”我照着她的话去做,果然,朋友原谅了我,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从此,我和音乐姐姐友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经常和我谈心,渐渐地,我也变得活泼、开朗、大方起来。 不信的话,你也去试试看! 篇四:我喜欢音乐 音乐,婉转动听,饱含激情!如果没有音乐,世界就不会这么缤纷多彩。音乐不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催人奋进。如果我生活在音乐王国里,我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思想会得到启迪。 小时候的我不爱睡觉,而妈妈只有一边抱着我,一边唱着“摇篮曲”,我才能慢慢进入梦乡。 音乐似乎跟我形影不离,慢慢长大了,我还是不折不扣地喜欢它,还了解了许多乐器的声音。“电子琴弹奏出来的乐曲是我最喜欢的,每一个音符就像一条欢快的“小溪”。由每一条“小溪”汇成了“大海”,“大海”有时“水波平静”,有时“波涛汹涌”,然而,电子琴又是非常欢快的,主题里总有大海的汹涌。有一次,隔壁的一个小女孩正在用电子琴弹奏乐曲,我听得入了迷,仿佛看见了大海,都把妈妈布置我的任务都忘了。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弹电子琴,所以现在我也在学电子琴。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举行的“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上,我用电子琴弹奏“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听着乐曲,同学们都产生了共鸣,便跟着唱了起来,连我自己都陶醉了,通过着一次,我更加热爱音乐。渐渐地,每天弹着电子琴,我真的觉得音乐是的朋友,懂我、教我…… 音乐,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物,它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纯净、催人奋进的世界!音乐,世界因你而缤纷多彩。 篇五:享受音乐的后果 现在是吃饭的时间,没有上课。先拿出禁止的后果好久的p4享受一下,塞上耳机,打开开关。“我送你离开千离之外,你无声黑白……” 跟着音乐的节奏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不禁又加上了肢体语言,时而摆手,时而扭臂,有节奏的流行音乐真满了我的耳朵。一些同学禁不起我的诱惑也跟着我扭头晃脑。顿时,感觉自己像刘德华样的在开演唱会。叮铃铃,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打破了教室里的吵闹,同学们都安静的做在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 我感到气愤就和同桌在诉苦,没想到她却反过来骂了我一顿。听歌也不听点正经的歌,总喜欢听一些乱七八糟的歌曲,你看“蜗牛与黄鹂鸟”多好听啊。一听起来就没完没了,还喜欢摇头晃脑唉 我不是善罢甘休的人,就和同桌吵了起来。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人要跟着潮流走,老停在一个地方。只配一个词“老古董"……

歌词是音乐必不可少的,歌词也是音乐的"前锋",它的文字表现突出了一首音乐的主题,就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养育之心,儿子对母亲的报答。歌词是吸引我们的一大亮点。歌词启发了我,有些歌词讲述人生哲理,使我心潮起伏,让我的人生修养受到了熏陶。

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古典音乐,音乐的另一杰作,"杰作",也许在人们看来,根本就是--烂。我却不这么认为。古典音乐的好处--让我们了解历史。古典音乐表现的不但是一种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的旋律、歌词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发展,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不会枯燥,还可以走进那悠久的历史,不是吗?

音乐不是文字和旋律的合作曲,它还有更深刻的一面,使我们获益匪浅。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课余生活...... 【篇二】

一曲《高山流水》已毕,弹筝人缓缓站起,向观众鞠了一个90度的躬。那人面容清秀,虽然脸上已刻满岁月的痕迹,但那双慈祥的眼睛却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她是谁?她就是林老师。林老师已年过五旬,但她对音乐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无限热爱。

林老师自幼酷爱音乐,长大后因家里不能供他她读音乐学院,而选择在师范就读音乐专业。在师范就读期间,她刻苦练习,笛子、口琴、古筝、钢琴、小提琴、扬琴,样样精通,就连现在非常少见的古琴都能弹得很好。特别让人佩服的是,古筝和钢琴,她都是到达十级,要知道这两样乐器不花大工夫是练不成的呀!

成名之后,林老师收了很多学生,但仍没放弃学习音乐。有一次,我去学古筝,我轻轻的打开了门,看见林老师正坐在钢琴凳上,细长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跳跃,一个个如水滴般清冽的音符滴下,时而变成暴风骤雨,时而变成静止在一片绿叶上的露珠,时而变成一阵绵绵细雨,时而变成一个幽幽山谷间的哗哗小溪......当一切都变得静谧的时候,我仍沉浸在乐曲的美好遐想中......"刚才的高潮部分不应该弹得那么激烈的。"林老师正边翻乐谱边纠出刚才犯的错误,却没发现我已经走了进来。如此认真,如此专注,如此努力,怎能不练就一身好的音乐技能呢?

林老师还经常课余时间翻阅枯燥的乐谱,一是能把乐曲熟记在心,二是能把书中的错误纠出来。

现在,林老师已经桃李满天下了,的学生,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会抽空来看看这位外表年老而内心充满激情的和蔼老人。也是她,教会了我:音乐只有碰撞,才能磨出火花。

看着林老师在演奏时的满足与专注,一股敬佩油然而生...... 【篇三】

--题记

音乐是什么?我想请大家与我共同进入音乐的论坛......

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摇滚的DJ舞曲予人劲爆的感觉;轻松闲适的轻音乐,领人飞上云端;浪漫的情歌更是带给性情中人幸福的声音......

可是随着当今流行歌手与其的流行情歌横霸乐坛,为什么呢?时尚的情歌之所以受年轻人和中学生的靑睐,是因为年轻人的情感需要可借以得到与中学生青春期好奇心驱使而得到大票支持吧。这样的话,音乐会不会只被往后的人们认为是情歌?不一定。当今人人贪图新鲜个性潮流,搞不好那天就兴回古代音乐了。

我想无论何种音乐,受人青睐且当之无愧的自然是音乐的重核心:创作者的灵魂与演唱者的牵引。你想,歌再好,唱的不好与歌不好,唱的再好亦难以带领听者进入其中的灵魂。

德国,这座音乐之都大概是牢牢抓住了这一点,不然近日德国举行的电子"爱的大*"音乐狂欢节如何吸引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乐迷参与?可是这次大规模的音乐会却因乐迷们人热情过于高涨兼会场双通道混乱以致几百人死伤!因自己喜爱的音乐而死,死者身处天堂心里应该也是七上八下地吧。次日,发生踩踏伤亡的街道的死者身上被撒上悼念的花瓣。整条街人人由心底里发出的寒颤和悲哀把昨日的热情赶走得无影无踪。唉,德国的乐迷们,安息吧。我会替你们更爱音乐的!

本来呢,我跟音乐是扯不上关系的,以前看到好友如此酷爱音乐,便开始听些杂歌,比如:流行音乐、DJ、轻音乐、等,渐渐地对音乐有了感觉。后来又听朋友介绍她崇拜的偶像歌手,这个歌手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人品也很好。这可是我好不容易从她的一大堆的赞语中省出来了"不过他的歌确实很有文学底蕴,初次聆听,迷雾上眼;再次细听,探索奥秘;多次倾听,深入歌髓,以至"爱不释听"怪不得朋友是他的铁杆粉丝!近来我比较喜欢他的历史慢歌《半城烟沙》与轻快上口的《多余的解释》,《多余的解释》并不多余,轻快的嵩风带给人的快感,是那么上口,总忍不住哼上整首歌。

心静,细心聆听。偶尔微风一过,头顶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此刻,你惬意吗?

  • 索引序列
  • 高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 高中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 高师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 高中音乐的论文范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