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三级论文
论文发表三大网站
一般的直接从百度之类的查找,最好是去学校的教育网去找,那里有很多,也可以在手机迅捷论文查重里面去查重,工具都是可以的,不过都是要自己去尝试的。
中国知网,也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原18号。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下同)、高级职称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等。即 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
四大论文网站,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期刊网。其实后面的这个龙源期刊网不算,他不算是论文数据库,就是个期刊库。前面三个,一般是发表论文经常用来检索的,也以这三个是否收录我依据。再给你推荐另外一个,淘淘论文网,小而美,论文知识型网站,比较实用。
论 文 发 表 网 站 还 是 挺 多 的 , 你 一 百 度 就 会 出 来 很 多 , 但 是 靠 谱 不 靠 谱 就 另 说 了 。 因 为 我 之 前 有 个 朋 友 , 他 是 在 一 家 比 较 大 大 的 有 工 商 注 册 , 而 且 他 还 去 他 们 公 司 去 实 地 考 察 了 下 的 , 然 后 结 果 给 他 发 表 到 了 电 子 版 期 刊 上 , 他 奔 溃 了 , 因 为 费 用 不 过 是 一 千 多 块 钱 , 他 是 心 疼 他 的 论 文 , 毕 竟 写 了 小 半 年 , 发 到 垃 圾 上 等 于 浪 费 了 。 后 来 , 另 外 一 个 朋 友 给 他 推 荐 了 淘 淘 论 文 网 , 他 在 上 面 发 表 了 一 篇 , 费 用 比 那 家 贵 差 不 多 3 倍 , 但 是 拿 到 刊 物 后 , 他 们 单 位 很 顺 利 就 通 过 职 称 评 定 了 。 真 是 没 有 对 比 就 没 有 伤 害 。 反 正 这 个 论 文 发 表 网 站 的 差 距 还 是 挺 大 的 。 你 自 己 如 果 想 通 过 这 个 渠 道 发 表 , 那 你 就 多 留 心 吧 。
三类期刊论文发表难度
A刊、B刊、C刊和普刊的区分有不同标准,一般以水术水平来区分。C刊即是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也不一致。人文社科的期刊,CSSCI是南京大学的检索的,水平要高于北大的核心,因为北大核心的杂志数量更多。具体而言: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一般简称核心。南大核心的范围要比北大核心要小,所以C价值更高。CSSCI里顶级的期刊,有的学校认定为A,那就是中文期刊里最高级的了。而B刊是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自己规定的。所以如果要发表论文,选择期刊前,还是要到本校相关部门问清本校的期刊分类目录,才好决定投稿对象。综述而言,就所代表的学术水平来说 ,A优于C优于B。拓展资料: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广义上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区别有没有被认定。各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研究特点,会对期刊进行筛查,确定其中一部分期刊为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那么没有被认定的那部分期刊,就被统称为普刊。而A刊、B刊、C刊属于已被单位认定的期刊。A刊、B刊、C刊再根据各单位不同划分标准进行细分。学术水平高低。普刊属于行业认定的期刊之外的期刊,通常在这一行业内所代表学术水平会低于被认定期刊,而行业认定期刊根据不同划分标准会分为A刊、B刊、C刊,根据划分标准不一样,所代表学术水平高低会有所区别。关于A类、B类、C类:这是是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这种划分方式按期刊代表学术水平通常A类>B类>C类。由于具体划分标准各行业各机构千差万别,这里不再叙述,如有需要,可向所在学校或企业咨询具体分类。二针对期刊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多种分类。 按期刊的学科归属进行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 按期刊的内容特征和读者层次进行分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按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三论文比较容易被接受并不分那个期刊,还是看论文的质量,论文质量好了就容易被接受。四时间: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从投稿到审稿到发表一般需要一个月。五投稿的注意事项:《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明确指出,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其中,“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发表学术论文 牢记五个不准
回答 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 按这个分的基本是地方性的机构的一种分法,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一般期刊等级的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2、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更多5条
1、C刊如果取C等期刊的意思,那c刊等级就低于核心期刊;c刊如果取cssci南大核心期刊的意思,那c刊等级跟核心期刊差不多,或者说C刊就属于核心期刊。2、核心期刊的论文录用率明显低于c刊,核心期刊对于论文的质量要求更高;3、核心期刊的审核周期更久,核心期刊审稿周期大概1-2个月,而普刊周期则1-2周就可以;4、核心期刊论文的篇幅较长,c刊论文篇幅比较简练。5、核心期刊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c刊主要指国家级普刊、省级普刊等。核心期刊和c刊六个级别(类)的划分: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三大索引论文多久发表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普刊的有旬刊,月刊。核心的一般都是一年,加急可以半年。就看你选择的是什么刊物。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期的问题,而且有的版面特别紧张,所以,如果用,要提早半年,不宜临时抱佛脚。每年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各个正规杂志社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因此,及早准备。早准备、早受益。我当时是在百姓论文网发表的,省级的大概在2个月左右拿到手的,各方面都挺满意的,
淘淘论文给我发表的最快一个多月,但也属于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加急的。
国际论文发表三大网站
论文发表网站还是挺多的,你一百 度就会出来很多,但是靠谱不靠谱就另说了。因为我之前有个朋友,他是在一家比较大大的有工商注册,而且他还去他们公司去实地考察了下的,然后结果给他发表到了电子版期刊上,他奔溃了,因为费用不过是一千多块钱,他是心疼他的论文,毕竟写了小半年,发到垃圾上等于浪费了。后来,另外一个朋友给他推荐了淘淘论文网,他在上面发表了一篇,费用比那家贵差不多3倍,但是拿到刊物后,他们单位很顺利就通过职称评定了。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正这个论文发表网站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你自己如果想通过这个渠道发表,那你就多留心吧。
做这行很多年了,需要的可以私信我
论文网站一般都是中介网站,没什么权威可言的,现在很少有期刊有官网了。如果说论文发表在哪个数据库收录的刊物上更权威的话,那么普遍来说知网收录的刊物肯定是最权威的,其次是万方、维普等。
权威网站?好像没有一个标准去评价吧。只能说是找靠谱的论文发表网站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发表
三峡文化的主要类型如下:(1)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2)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3)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为载体。(4)民俗旅游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5)饮食旅游文化:以川味、山野味和重庆火锅为特色。(6)名人旅游文化:以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等文化。(7)宗教旅游文化:以佛教、道教和巫文化为主的。(8)军事旅游文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9)移民文化:三峡地区是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形成民族融合,生活习俗相互吸取,形成民族混同。(10)其他文化:以及颇具神奇色彩的悬棺崖葬,古栈道,古兵塞,奇石,根雕,盆景等旅游文化。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三峡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你眼中的三峡,我们哪里知道呢? 给你看看别人眼中的三峡吧 ----------------------------------------------------------- 三峡精神之旅zz 附图:三峡夔门映像(centrial摄) 一支竹篙撑过三峡的湍流,也划过千年的华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三峡,曾是一 代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的形胜之地,是长江文化源流最光彩照人的一段。世易时移, 屈原归去,李白不复,沿岸的城镇早已更换了名字。而当6月1日下闸蓄水之时,高峡 出平湖,三峡将又一次改变它原有的样子。 值此之际,我们请来各界学者名人,各抒己见,纵论三峡之美。历史的湍流不可 挽留,但有关美的记忆却可在心中典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撰文/刘征(著名散文家、中学课文《过万重山漫想》作者) 与黄河文明比起来,长江文明的特质最重要的便是:人文的、开放的、多元的、 感性的。 我一生三下三峡,三峡至今对我来说仍是人生里极其重要的地方。《过万重山漫想》 是在1979年我第一次去三峡时写的。二期工程以后,三峡将再无险可言,后人们恐怕 再难体会人们最初克服这一天险时的心情了。 开放的另一重意义是冲破,到了三峡,“冲破”变成一件极为艰巨的事情。三峡 险峻,自古就是天堑,北魏的郦道元曾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水经注》)险滩乱礁,狂风巨浪,三峡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里都是生死路。老船工讲,“闯过去了是运气,闯不过去就再无回头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极大的勇气,否则是很难下决心走一遭的。 而我眼中的三峡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开拓精神。古人下峡,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 每到急流,就用篙将船从逼近礁石的角度上撑开,生死毫发,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实在 太令人感叹了。当初看到宋人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我震惊了好久,再过三峡时,头 脑里总是反复出现苏轼“古人篙眼似蜂窝”的诗句来,感慨万千。前人眼中的三峡是 生死关,就是这样的生死关,无数的中国人闯过去,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许多人说中 华民族是封闭、保守的民族,我想如果他们去走一遭三峡,看看那些与时代与急流险 滩搏斗的艄公,就不会再这么想。 我一直坚持,只有开拓精神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开拓,三峡才能 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它也因此而最美。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撰文/舒婷(我国著名诗人,曾作神女峰组诗) 睽别三峡20余载,我所念念不忘的神女,可还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 云,暮为行雨”,于“阳台之下”,为谁望穿秋水? 1981年初夏,我在北京开完会,准备到武汉参观正热火朝天的葛洲坝工程,顺便 游三峡。我们先坐长途汽车,崎岖惊险,年轻不知道害怕,一路颠簸到宜昌,然后上 船。没有导游拉客,只有广播,每到紧要关头轰轰响起。解说者操浓重地方口音,不 是湖北腔便是四川嗓门,初闯江湖的我,听在耳朵里全成了一片紧张嘈杂的防空警报 。只凭着对三峡的一点粗浅常识和周围游客的兴奋度,来揣测西陵峡呀香溪呀兵书宝 剑峡呀等逶迤变幻的山水画廊。 其实看山看水,不必拘泥于名头的响亮与否,而在于入目入耳入心,那一刻的亲 近和融汇。想它是什么便是什么吧。于是拿把椅子,披件同伴的宽大西装,坐在船头 ,任风勒着我,把乱发一根根往后扯直如缰绳。仰望“两岸连山,别无阙处”(北魏 郦道元《水注经》),“肃何千千”、“磐石险峻,交加累积,重叠增益”(楚宋玉 《高唐赋》);俯视江涛水流,汹汹洋洋湛湛,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感心动耳” ,回肠荡气。 游客纷纷,说是半夜进巫峡,怪不得楚王邂逅神女,一定是在睡梦中。我非白马 王子,要亲睹倩影只有睁大眼睛,片刻不敢交睫。守侯许久,见众人慌张着鞋加衣, 挤向舷边甲板,我自然不甘人后一涌而出。 微蓝的天幕已经拉开,序曲低溢在浪弦的韵律之间。清月迷朦、冷雾飘忽,山影 幢幢,江氤四起,烘托的悲剧呼之欲出。神女裹着素袍缓缓转过身来,却只是默默侧 聆,幽幽眄视,欲说还休。千言万语只在最不设防的一瞬间,她是我们大家的梦中情 人,随即隐入其他形状,不复重现芳容。 众人还在指指点点。蓦然,我眼眶一热心中刺痛,不由得抽身回到空寂的船舱里。江 涛高一声低一声,都是激越的和弦。 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民间 另有传说:夏禹时代,西王母娘娘的女儿瑶姬带领十一姐妹下凡,协助大禹治水,并 送他一本工具书叫《上清宝经》。瑶姬不但是个杰出的女工程师,还是称职的地方官 员。疏通峡道,解除水患后,奔波流连于三峡,为民办实事,例如为船民擒水妖,为 樵夫驱虎豹,为农人布云雨等。三峡人民把这群叛出天庭的守护女神挽留在人间,化 成奇俏秀绝的巫峡十二峰,最高峰即是为首的瑶姬,被称为神女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撰文/林东海(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李白研究会会员,为寻访李白的踪迹曾多 次游历三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固然是三峡的山川锦绣之美,而巫山云雨,白帝晨昏,亦 是三峡的古今叠映之美。昭君村、白帝城、屈子庙、武侯祠……这些密布于三峡沿岸 的古迹遗踪、情景交融投射下历史的叠影,引无数文人墨客穿过惊涛骇浪走向楚天大 地。 是以如果没有三峡,地图上不仅将抹去一道水流湍急的河道,更重要的是,中国 的文学史一定会因此而改写。巴楚文化的源流浇灌出三峡两岸的风光,壮美的景象催 促屈原宋玉写下楚辞中的不朽篇章,而他们本人也成为后人吟咏的章节。李白杜甫从 这里走过,沿岸的足迹又铸出了三峡新的传说。然后又是陆游、苏轼……古人的身影 在这里穿梭交织,一代代密密层层有如地质层累积。一道巫山云雨,两岸猿声哀啼, 就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史。 历史上的三峡是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同时也遭遇过不少战乱以及历朝历代 的水患。沿岸的民族风情、民生疾苦、英雄史事以及沧桑变化的感叹,和着涛声一古 脑儿都汇入了诗篇。是以在三峡必作怀古诗、咏史诗,千古以来蔚然成风。诗风在李 白之前多为浪漫遐想,在杜甫之后则多为沉郁悲凉。身世的沉浮造就了不同的诗篇, 想来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同样欣赏到的三峡风光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撰文/鲜于煌(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导师、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学者、多年来从事三峡文化的研究工作) 司空图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诗品》将中国古诗按照美学风格分为二十四种情境, 其中“劲健”一派中有“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的字样,这里的巫峡是泛指三峡。它 清楚地说明了三峡已经作为一种符号,深入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之中。 黑格尔说:“美感是主体同对角处于和谐统一,主体的感性与理性活动也处于和 谐统一状态时的心意状态。”就三峡来说,山的巍峨、水的急流,以及行舟峡中的跌 宕奇险,很自然地引发文人们内心的激荡不安;灵感,往往由此而来。外在的景色美 冲撞着心灵,景物与心灵和谐契合,反映在文学上,便是触景生情,物我为一。当小 船在冲破激流险滩之际感受良辰美景,不由发出浩浩长叹。 群山万壑、大江奔腾,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海洋、画的长廊。李白、杜甫、高 适、岑参、元稹、刘禹锡、苏轼、陆游、黄庭坚、范成大……一连串的诗人铭刻在三 峡的史册上。高耸入云的巫山十二峰、一泻千里的滚滚长江,以及生活在高山密林、 深沟险谷中的苗人、瑶人、羌人、越人等许多少数民族,都曾以三峡特有的地理环境 和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激发出创作灵感和激情。最具说明性的是杜甫——他一生50多 年的时间里总共写出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三峡地区共居住了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就写出481首,几乎平均每两天就写一首,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撰文/岑学恭(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三峡画派创始人,多年来专门从事三峡 山水与巴蜀风光的绘画创作) 画家眼里的长江三峡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三峡之美,美在雄、险、奇、幽。 瞿塘峡以雄伟峻拔著称,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西陵峡以滩险水急逞胜。在三大峡谷 之间处处风光旖旎,两岸青山,犹闻猿声;数叶扁舟,饶有野趣。千姿百态、相得益 彰,令人心驰神往。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似诗如画。比较起方正平整的 黄河文化来,三峡之美是一种动态之美。要体会出三峡的美,就要在中景、远景处欣 赏。三峡峡谷高且窄并险,但仍有平缓的山势和宽谷。峰峦如削,波涛如怒,湍急的 水流和巨大的落差构成了动态的画面,也因而更能激起书画者的激情与畅想。如能乘 船江上,船动景移,可揽尽山、水、泉、洞之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三峡文化,长江就只能是一条“长白江”。 中国长江三峡历史上早有闻名,隋唐时期山水树石,已渐转入独立画科,刘(松年) 、李(唐)、马(远)、夏(圭)画作显示出山水画气势之清劲雄伟,大有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风。美 不胜收的历史上记载了绘画山水,如唐吴道子画嘉陵山水(嘉陵江为长江在重庆、四 川的一大支流)三百余里一日而毕。 三峡画派的形成主要在于巴山蜀水,长江三峡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出了一大批绘画 艺术家。三峡画派,把最能反映巴蜀变迁的三峡风光,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以绘画 方式来描写历史文卷,被感染者愈来愈多,描绘长江三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记录三 峡的新景观,久而久之竟在现代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 弹指算来,画三峡近五十年了。我对三峡的风景感兴趣由来已久。小时候读到的地理 课本上面有插图、照片,其中描绘三峡景色,曾使我对景生情,殊为神往。我生长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平原,每见到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的风景照片时 ,总会幻想那远古时代“蜀犬吠日”的四川山川风物的图像…… 抗日战争爆发,我被迫离开那莽莽大漠,从西北向西南,踏着三国时邓艾走过的“阴 平小道”,走蚕丛,攀栈道,进入了四川,从此又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往返三 峡,写生采集素材。李杜的诗句,开阔了我画三峡的胸襟。恩师徐悲鸿先生在抗战期 间也为我写过三峡题画诗。总之,不到三峡,没有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是很难体会 到这些诗句之意境的 (以上文字内容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详情请见中国国家地理6期)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三峡的
三峡库区应该重点挖掘的文化是:三峡移民文化、三国文化、巫文化、巴文化、西南民俗文化、重庆陪都文化。移民文化:以典型移民新城、镇(万州、云阳、丰都)、农业移民典型代表(万州苎溪河橘园生态农业、忠县施格兰柑桔园)、移民博物馆为代表的移民文化。三国文化:深入挖掘以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为典型代表的三国文化。巫文化:由巫溪巫灵洞、汉风神谷、巫山以神女峰及新县城高唐观、凝翠湖、神女庙、望天坪为代表的神女文化组成。西南民俗文化:以湖广会馆、火锅、毕兹卡等为代表的西南民俗文化。重庆陪都文化:红岩村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沙坪坝“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遗址;曾家岩周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人民解放纪念碑、桂园、孔园、黄山陪都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战时陪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