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21:08:41

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的建议 计算机毕业设计可不能马虎,最好还是自己动动脑筋,好好的写一写。 网上那种免费的毕业设计千万不能采用,要么是论文不完整,要么是程序运行不了,最重要的是到处都是,老师随时都可以知道你是在网上随便下载的一套 如果没有时间写,可以在网上找找付费的,我们毕业的时候也是为这个头疼了很长时间,最后在网上找了很久,终于购买了一套毕业设计,还算不错,开题报告+论文+程序+答辩演示都有,主要的都是他们技术做好的成品,保证论文的完整和程序的独立运行,可以先看了作品满意以后再付款,而且同一学校不重复,不存在欺的性质,那个网站的名字我记的不是太清楚了,你可以在百度或者GOOGLE上搜索------七七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应该是不会重复的

您好 我可以 的 专业的论文 服务 原创论文 成品论文 都有的 需要的可以找我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病毒论文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 能“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 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 它会自生复制并传播, 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地故意制造出来的, 有时一旦扩散出来后连编者自己也无法控制。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纯计算机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几年前,大多数类型的病毒主要地通过软盘传播,但是,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随着现在电子邮件被用作一个重要的企业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扩展得快。附着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病毒,仅仅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侵染整个企业,让公司每年在生产损失和清除病毒开销上花费数百万美元。 今后任何时候病毒都不会很快地消失。按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发布的统计资料,已有超过10,000种病毒被辨认出来,而且每个月都在又产生200种新型病毒。为了安全,我们说大部分机构必须常规性地对付病毒的突然爆发。没有一个使用多台计算机的机构,可以是对病毒免疫的。 计算机病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 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 风险小破坏大, 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 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 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 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 操作系统简单明了, 软、硬件透明度高, 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 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 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目前, 在IBM PC系统及其兼容机上广泛流行着各种病毒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有哪些? (1)搞计算机的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恶作剧、寻开心制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圆点一类的良性病毒。 (2)软件公司及用户为保护自己的软件被非法复制而采取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对软件上锁,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对非法拷贝的打击大, 这更加助长了各种病毒的传播。 (3)旨在攻击和摧毁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而制造的病毒----就是蓄意进行破坏。例如1987年底出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莱大学的犹太人病毒, 就是雇员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辞退时故意制造的。它针对性强, 破坏性大, 产生于内部, 防不胜防。 (4)用于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设计的程序, 由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还有很多: 自己看吧

紧接着相信不少人会在拿到毕设的题目之后,开始思考着该如何下手去写,用哪些编程语言会比较好,在这里我详细介绍一下Java (一)Java的编程原理:Java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计算机上需要经过编译和解释执行两个严格区分的阶段。Java的编译源程序先将Java源程序翻译成与机器无关的节码(bytecode),不是通常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特定计算机的机器代码。运行时系统装载和链接需要执行的类,并做必须的优化后,解释执行字节码程序。 (二)Java的四大核心技术:一、Java虚拟机;二、类装载器的体系结构;三、Java class文件;四、Java API。 (三)Java的优势: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编程思想》中提到Java语言是一种“Everything is object”的语言,它能够直观反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例如房子、动物等,因此通过它编写程序更容易。2、平台无关性。Java语言可以做到“一次编译,到处执行”。无论是在Windows平台还是在Linux、MacoS等其他平台上对Java程序进行编译,编译后的程序在其他平台上都可以正常运行。由于Java是解释性语言,编译器会将Java代码变成“中间代码”,然后在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即JVM)上解释执行。由于中间代码与平台无关,因此Java语言可以很好的跨平台执行,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3、Java提供了很多内置的类库,通过这些类库,简化了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工作,同时缩短了项目的开发时间,例如,Java语言提供了对多线程的支持,提供了对网络通信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提供了垃圾回收器,这使得开发人员从内存的管理中解脱出来。4、提供了对Web应用开发的支持。例如,Applet、Servlet和JSP可以用来开发Web应用程序;Socket、RMI可以用来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健壮性。Java语言经常被用在网络环境中,为了增强程序的安全性,Java语言提供了一个防止恶意代码攻击的安全机制(数组边界检测和Bytecode校验等)。Java的强类型机制、垃圾回收器、异常处理和安全检查机制使得用Java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很好的健壮性。6、去除了C++语言中一些难以理解、容易使人混淆的特性,如头文件、指针、结构、单元、运算符重载、虚拟基础类、多重继承等,让程序变得更加严谨简洁。 (四)Java缺点:解释型语言,运行速度效率极低,不支持底层操作,没有C和C++快Java一般都不用于建立大型项目。 取消了指针操作,不够C语言那样灵活。 使用JAVA能够运用在如图所示

企业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摘要随着互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中重要一环的电子文档资料管理在数字化网络时代的今天显得异常活跃与突出。由于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与企业自身规模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文档资料管理日益无法满足从决策管理的领导者到分工协作的员工对于及时、准确、可靠、权威的电子文档资料的需求,电子文档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应运而生。文章对于企业电子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阐述。首先从设计开发该系统的背景入手探讨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该系统意义所在;然后展开可行性分析研究,按照软件工程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依据需求报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与实施。最终交付成型的系统将极大地缓解文档管理人员的负担,显著地提高文档资料的管理效率,较大地节省电子文档管理成本,较好地满足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基本上达到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 文件资料管理 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Docu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documents management as a part of enterprises internal management displays extreme actively and Because of speeding up of information updat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raditional manual documents management more and more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s from decision-makers to general staff for timely, accurate, reliable and authoritative electronic So enterprises docu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es into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docu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t start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ystem to explor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n it begins to carry out feasibility and requirement analysis to design, develop and imp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software The final delivery system will greatly ease the burden of documents administrator, significantly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greater save the cost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d- It basically reached the purpose of this Keywords Docum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design System development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 1 引言 1 1 研究背景 1 2 文献综述 1 2 系统分析 2 1 开发背景 2 2 系统目标 2 3 可行性分析 2 4 需求分析 3 5 开发进度 5 6 数据流图 6 7 数据字典 9 3 系统设计 16 1 总体设计 16 2 详细设计 19 4 系统实施 30 1 系统编码 30 2 系统测试 36 3 运行环境 4 系统安装 5 系统运行 40 6 系统停止 405 结束语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第1章 绪论 1 课题背景 1 研究原因 在数字化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各类文件资料不断暴增,现在已经面临着信息爆炸的危机的严峻考验。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上至领导者,下至普通职员,得到及时、准确、可靠、权威的电子文件资料的希望更加迫切。而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面对纷繁复杂、不计其数的文件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却显得日益繁重,不堪重负,与此同时,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2 研究意义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减轻相关人员对电子文件资料管理的负担,提高文件资料的管理效率,满足领导者及普通员工对及时、准确、可靠、权威的电子文件资料的需求。文件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旨在规范电子文件资料的管理,加强文件资料的查阅、下载、备份、保密等工作,为企业立足于信息时代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1]。2 文献综述在当今的中国乃至全世界,信息处理是管理活动的支柱,是决策形成的基础[2]。面对大量的、广泛的文件、资料信息,将计算机用于管理信息处理,开发与应用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文件资料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较为成熟,国外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与此配套相关的技术、标准、方法理论等等发展都比较良好、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已总结出一整套的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方法与流程[3]。无论是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和通知,还是下级对上级的请示和报告,大都是通过文件资料的传递及其处理得以进行的,文件资料的处理也是企业的日常工作之一,传统的基于手工或半手工的公文处理方式,由于其工作繁琐,效率低,公开度、透明度不够,正逐渐被新的办公方式所代替,建立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的电子公文处理及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网上传递、审批和办理,对提高文件资料处理的系统性、时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大都有出现与发展。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例如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高校公文处理与文件管理系统[4]、工程资料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文件资料控制管理信息系统[5]、UML对基于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6]、邮政储汇经营分析管理系统、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同时也有丰富的相关开发方法与技术模式等的详细介绍。但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发展有待完善与开发。目前,我国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开发与设计时对文件资料管理工作估计不准,用户对已完成软件系统不满意,质量往往不可靠,维护性也不是很理想,同时没有完善的文档资料的支持,开发费用也相对较高。3 发展趋势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百花齐放,竞相发展。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将朝着文件资料管理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综合发展。文件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也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推动企业前进发展的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中坚力量。 第2章 系统分析 1开发背景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带动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文档资料管理手段与方法没有显著性改善,而文档资料却与日俱增,管理人员面对数量庞大的资料常常束手无策,于此同时,整个企业的相关人员对信息资料的急切需求促使了文档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刻不容缓。这个系统有望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对电子文档资料管理与使用的问题。2 系统目标该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现对电子文档的信息化管理;(2)提高企业文档资料的管理效率;(3)减轻文档管理人员的管理压力;(4)降低企业文档资料管理的成本;(5)实用简约的系统界面;(6)安全的文件数据管理;(7)强大的系统可维护性;(8)满足企业对及时、准确、可靠、高效、权威的电子文档资料的需求。3 可行性分析针对该系统特殊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研究系统开发的可行性。1 技术可行性分析企业文档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对软件与硬件的要求不高,目前开发该系统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只要搭建好系统开发平台(JDK、Tomcat、SQL Server、Eclipse等)即可顺利实现系统的开发。因此在技术方面开发是可行的。2 经济可行性分析开发该系统的成本费用相对比较低,除必要的人力资源外,只需一台标准配置的电脑及相关软件,其开发成本预计将远低于该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经济方面也是可行的。3 操作可行性分析该系统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来实现相关功能的管理,而这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该系统的操作方式在企业组织内部是完全行得通的。所以在操作方面系统也是可行的。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系统可行性研究最后认为:文档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4 需求分析该系统需求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 功能需求(1)用户管理①用户注册: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登记注册;②用户列表:对所有用户的相关信息列表显示;③用户搜索:按照关键字及范围进行用户搜索;④用户删除:管理员对特定用户ID给予删除;⑤密码修改:已经登录的用户可随时修改密码;⑥用户注销:用户要退出系统的安全注销方式;⑦资料修改:对用户自己的注册信息进行修改。(2)管理员管理①管理员列表:对所有管理员的相关信息列表显示;②管理员修改:管理员对管理员的信息进行的修改;③管理员搜索:按关键字及范围对管理员进行搜索;④管理员删除:按照管理员ID对管理员进行删除。(3)文件管理①文件列表:对所有文件资料的相关信息列表显示;②文件上传:管理员及用户将电子文档上传入系统;③文件下载:管理员及用户从系统中下载电子文档;④文件重命名:管理员或用户对其上传的文件重命名;⑤文件修改:管理员或用户对其上传的文件进行修改;⑥文件删除:管理员或用户对其上传的文件进行删除;⑦文件备份:管理员或用户对其上传的文件进行备份;⑧备份删除:管理员或用户对其上传的已备份文件进行删除;⑨文件检索:管理员或用户对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简单或高级搜索。(4)帮助文档对涉及到该系统的所有功能及操作进行必要的帮助。2 性能需求对该系统的性能需求简要如下:(1)平均响应时间:<=2s;(2)平均信息量速率:>=1Mbps;(3)主存容量:>=128M;(4)磁盘容量:视文件总容量而定;(5)安全性:较高。3 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1)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180天;(2)系统平均修复时间MTTR<=12H;(3)系统出现故障应有必要的保护措施不是机密泄露;(4)系统的核心功能必须是正常可用的;(5)系统的数据库及电子文档的备份必须是安全的;(6)系统出现错误时需有必要的出错提示说明。4 接口需求(1)在成本控制范围内,目前的技术可以达到且移植性强;(2)除对服务器有必要限定外,对客户端没有明显的超出标配的要求;(3)系统可以正常显示中文字符串。5 开发进度(1)25-9,系统分析阶段①可行性分析②需求分析(2)10-10,系统设计阶段①模块设计②数据库设计③界面设计(3)11-1,系统实施阶段①系统编码②系统测试(4)1后,系统维护阶段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试试

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看你喜好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

强烈建议你写写目前几个信息技术北斗们在研究的课题里的小分支们~~~看看中国电化教育什么的找找灵感吧~~~比如祝智庭现在在研究的智慧学校里的小部分什么的!都比较前沿又好找资料

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理解

!!题目要精确,不然过不了

我 们, 这,给的,好的, 吧,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信息技术系毕业论文

强烈建议你写写目前几个信息技术北斗们在研究的课题里的小分支们~~~看看中国电化教育什么的找找灵感吧~~~比如祝智庭现在在研究的智慧学校里的小部分什么的!都比较前沿又好找资料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试试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验,在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借助开放源代码网络平台Moodle进行信息技术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然后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并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后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作者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解决当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院校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并且推动Moodle网络平台在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原则和支持理论,然后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及现有的模式,最后分析了网络辅助教学、混合学习和网络课程三个概念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区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有机融合,即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验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学前,作者分别向2005级本科生和2006级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情况,为整合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第四章根据在Moodle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总结设计出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并阐述了应用过程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整合的一般过程,然后提供了具体应用过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在Moodle网络平台上,作者主要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讨了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和通过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模式。论文第五章首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前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进行整合效果分析,具体分析了整合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兴趣”、“信息素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整体能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分析了整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若干建议。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性阐述。 [1] 王晓波,魏宁,何克抗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何克抗教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涵[J]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2)[2] 陈仕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电教 2006(01)[3] 韩骏,刘菁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01)[4] 赵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05)[5]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 基础教育参考 2005(05)[6]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7] 胡俊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8] 吕森林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 2004(19)[9] 金利波,杨青,马学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8)[10] 王晓素,师书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