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啊萍狡辩自己供奉日本战犯是因为自己在2018年期间,生活和工作均不如意,导致自己处于焦虑状态,恰巧那段时间在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方面的书籍,因此常常在梦里梦见了自己供奉的这几名日本战犯,让自己非常受困扰。面对这种现象,吴啊萍认为自己是被日本战犯的“鬼魂”缠住了,因此,便想通过供奉的方式让“鬼魂”放过自己。对于吴啊萍的这番说辞,我个人觉得不可信,而是觉得吴啊萍别有用心。
自从“寺庙供奉日本战犯”被揭露后,关于供奉落款人吴啊萍便出现了各种猜测。当时有网友怀疑“吴啊萍”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名,而已为了掩人耳目用的假名,因为几乎不会有人有“啊”这个字用于名字。就算是“吴啊萍”是真名,那也很有可能是老一辈人因为缺少文化而起得名字,那么这个“吴啊萍”估计应该是一个有一定年纪的老者。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吴啊萍”不仅是真名,而且还是一位90后年轻女子。
调查结果显示吴啊萍1990年出生在福建晋江,2000年跟随父母到南京生活,大学学历,曾就读北京某医学院,毕业后在南京某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不过,在2019年时,她却忽然抛下家人和工作,到五台山某寺庙成为一名居士。供奉资料显示,吴啊萍是在2018年开始供奉日本战犯的,供奉期是五年,交付了3000元供奉费。
吴啊萍如今狡辩的供奉理由是称为了摆脱“鬼魂”,相信决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不可信。因为不要说一个拥有大学学历的高知识分子不应该有这样的认知,那怕是一个文盲都不应该有这么的认知。第一国耻不可忘,第二有病吃药是常识,但是吴啊萍却用了一个如此荒诞且无耻的行为来应对所谓的“鬼魂”,着实荒唐至极,所以,我个人觉得吴啊萍的狡辩不可信。
“南京发布”《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里写道:“据吴啊萍供述,…… 在接触佛教后,产生了通过供奉5名侵华日军战犯“解冤释结”、“脱离苦难”的错误想法;”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永远不能理解吴啊萍的“想法”。
1、如果一个人的所谓“解脱”,让众多人感到愤怒、错愕与不解,这样的行为,只能是自私自利、无知无畏的。事实证明,建立在伤害多数人基础上的“解脱”,只会为自己套上更沉重的枷锁。无论怎样,历史需要敬畏、是非应该分明、战犯必须唾弃。
2、为求不再噩梦缠身,遂供奉5名战犯意在“解冤释结”。对于如此黑白颠倒的逻辑,常人恐怕无法理解。虽然吴啊萍的想法很难自洽,但是点滴中多少能透露出在混乱的思维背后,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她一定极其自私,因为在供奉日本战犯之前,她就已经了解到他们对自己同胞们,犯下的种种罪行。
吴啊萍已被刑拘,等待她的是法律严惩。身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明知5名被供奉者为侵华日军战犯,仍出资在宗教活动场所为其设置牌位,病得不轻!心怀鬼胎,玩鬼把戏,做出如此毁三观的事情,可谓离了个大谱,性质和影响都极其恶劣,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第一,这件事是吴啊萍个人所为。“吴啊萍出于自己对因果释结的错误认知和自私自利的动机,在明知5名被供奉者为侵华日军战犯的情况下,仍出资在宗教活动场所为其设置牌位”,其行为“严重违背了佛教扬善惩恶的教义教规,严重破坏公共秩序,严重伤害民族感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涉嫌犯寻衅滋事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痛恨日本军国主义是全民的共识和坚定立场。此事对南京民众以及宗教界不具有任何代表性。作为个人,不管宗教信仰如何,在民族大义和底线面前容不得半点含糊。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吴啊萍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和道义的责任,依法依规接受惩处。至于焦虑、失眠等症状,该医治就医治,而不是自私妄为,失去对历史的敬畏,步入歧途。
第二,通过这一事件,中国社会的爱国情感得到一次空前的凝聚和检阅。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的苦难与辉煌,中国人民对任何挑衅历史定论、挑战民族大义的行为零容忍。许多国民全程高度关注此事,理性对待此事,旗帜鲜明表明立场,这是民族自尊自强的最可贵精神力量。相信大家会更加团结,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记忆,捍卫民族尊严,推进民族复兴,维护和平正义。
对吴阿萍供奉日本战犯理由质疑: 一般我们害怕恶鬼来纠缠,会供奉菩萨、神佛或天尊等来保佑自己。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因为怕鬼,反而去供奉恶鬼。 好比我们怕村里某大恶人,会躲避远远甚至永不相见,就连傻子绝对也不会天天上赶着送贡、叩拜,这不就是纯属下贱找抽? 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提前策划好的,已老早做好铺垫工作,想好一旦被揭穿,如何编造一个看似极其合理又能不被惩罚的理由,既保住自己,还能掩护背后一群各种各样的人。
这些年央视推出的“央视boys”可谓红极一时,央视的主播们也是各个都才华横溢,绝对配得上观众的喜爱与称赞。有一位央视男主播他曾经不逊色于朱广权、尼格买提等人,可是在央视工作20年后他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他就是那个主持过《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的郎永淳。他凭借着端正清秀的外表,优异的成绩在央视发展迅速,却又为患病的妻子选择了离开央视舞台。之后遭遇了负债、入狱,如今他又过得怎样呢?
有远大抱负的青年
与现在的小鲜肉不同,郎永淳出身于平凡的农村家庭,他的成功也不是依靠家人,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青年时期郎永淳所居住的环境医疗条件很落后,他自幼学习成绩好便决定努力考取医学专业,改善家乡的医疗现状。之后他便成功进入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大学里的郎永淳非常耀眼。他做了学生会主席,而且课业成绩依旧不错。
进入中医药大学后郎永淳又发觉他不适合在这条路上长久发展,便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年轻的郎永淳就很有长远的眼光,他明白想要在传媒界发展还要更多的学识才行。就这样他又辅修了新闻专业,成为了双学位人才。
由于他过人的才华在还未毕业时,便被央视发现看中,进入央视成为了郎永淳人生至关重要的节点。1995年郎永淳进入央视没有经历普通毕业生那样的打杂实习期,他凭着流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清秀的外貌直接主持了《新闻30分》。
年轻的郎永淳除了令人艳羡的事业还有美满的家庭。郎永淳的爱人名叫吴萍,是他的同班同学。二人有很多共同话题,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毕业之后郎永淳进到了央视,而吴萍被分配到了上海电视台。两人就此开始了异地恋,不过这也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感情。
两人经常为见彼此一面穿梭在来往的路上,他们相信感情可以跨越物理距离。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经历了漫长的恋爱长跑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还迎来了爱子,相当幸福美满。
急转直下的人生
郎永淳的家庭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幸福的,可是人生从来不能永远顺利无阻。在2011年,郎永淳的妻子吴萍被确诊为乳腺癌,这个噩耗对于温馨的小家简直是晴天霹雳。当时郎永淳正在与欧阳夏丹搭档做《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赚钱更多的医疗费用郎永淳选择了离开央视。在他精心的照料之下妻子坚强地挺过了化疗、放疗。眼看着是有好转的迹象。
癌症像是折磨人的处刑,在人们以为逃过一劫时它又让其打入深渊。吴萍的癌细胞再次转移,这回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犹豫再三郎永淳决定送妻子去美国治疗,在当时那里治疗这病的几率更大些。为了让妻子身边有人陪伴,郎永淳将儿子也送到了美国留学。
他独自一人承担家庭的全部经济压力是相当困难的,随后他被传出已经欠债68万。郎永淳对这些并不是很在意,他要的是妻子能健康平安地活下去。郎永淳在工作的得失不好评价,但他确实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家庭遭受了如此大的变故后,郎永淳难免会承受不住压力崩溃的时候。在一次酒局过后郎永淳驾车回家发生了剐蹭,经检查是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郎永淳再次摔入更深的低谷,他因酒驾锒铛入狱。
由于是公众人物的身份,网友对他的批评也很是猛烈。再加上他将家人送往国外的行为早就引起了大众的不满。郎永淳对此表示真诚的道歉后,他妻子吴萍也为他出面致歉,又过了很久这次风波才算平息。
其实大多数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大众对待公众人物总是更为苛刻,但像郎永淳这样本性不坏,偶尔做错了些事情还是可以被适当理解的。毕竟人无完人,也没有人能永远光鲜靓丽。
郎永淳的故事绝不是个例,观众要学着接受公众人物并非神人,无需去过度地崇拜他们也无需严苛地要求他们。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偶像被粉丝逼到去扮演人设的事情发生。
峰回路转再次启航
经过与病魔作斗争的漫长日子,吴萍的身体总算有了好转。癌细胞已经稳定,没有再次转移的现象。夫妻二人也算是能松口气了。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而郎永淳夫妇向我们展示了当下社会稀缺的:同甘共苦、共同进退。
为年轻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了纪念他们的感情,郎永淳夫妇还共同撰写了《爱,永纯》。等到他们都到了白首的时候,牵着手回看一定会有深刻的感触。
随着妻子病情的好转,郎永淳也渐渐振作起来了。他没有再回到演播室做主持人而是选择下海经商。他担任起找钢网的高管,也做起了一系列的投资。
命运没有一直和他开玩笑,再加上郎永淳向来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成功是必然的。经商后郎永淳的身家达到了千万,再次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他还收到了高校的邀请去学校做研究生的导师。
郎永淳的人生经历了几次波折,放在一般人身上很有可能一蹶不振。但是郎永淳没有,他是有卓越的才学,真正使得他再次启航的是永不气馁的决心和对家人真挚的爱。郎永淳做到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语
人生不可能永远成功,而且成功还恰恰总是转瞬即逝的。有时候该很像流沙置于掌心,越想抓住流走得就越快。所以人们要学会面对失意之时。
郎永淳值得大众学习的优点并非是他曾在央视的光鲜亮丽,也不是转型成功身家千万,因为在这些领域比他做得好的人数不胜数。
他身上的闪光点反而是他在困境时对妻子矢志不渝的爱,面对重重压力不轻言放弃的坚毅。这样的郎永淳才值得成为学习的榜样。
闫吉青撰写的《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特质探蕴》发表于《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4期。作品主要强调俄罗斯生态文学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化传统,密切关心国家政治命运、紧密联系人民大众、密切关注社会现象,俄罗斯文学始终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大众的幸福自由而奋斗,具有高度的社会使命感、道德感和责任感。俄罗斯文学家们忧国忧民、孜孜不倦地为整个俄罗斯民族乃至全人类寻找摆脱贫穷、摆脱苦难、通向幸福的道路。俄罗斯知识分子一直关注社会重大问题,提出“俄罗斯,你向何处去”、“啥人能在俄罗斯过好日子”、“谁的过错”、时代关注的“怎么办”等疑问,这正反映出了人民大众的呼声,从而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作家布宁著的《新路》一文结尾写道“列车在新修成的铁路上向前奔驰,前方等待人们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作家拉斯普京创作的《告别马焦拉》一文末尾写到“小船在茫茫大雾的海上迷失了方向,人们拼命地大声呼叫”;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创作的《鱼王》一文尾部提出了许多令人矛盾的、困惑的时代问题。许多作家在作品中采用了开放式结尾,他们提出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但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些社会问题,而是留给人们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深思。可以这么说,俄罗斯生态文学也是“为人生”的文学、“问题文学”。鲁迅先生曾说过,俄罗斯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关注人生和社会,自从尼古拉二世以来,就是“为人生”的,无论它的主意是在探究还是在解决,或者沦于颓唐、堕入神秘,它的主流还是为人生。俄罗斯作家非常关注国家、社会、民生、自然环境问题,所以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强烈的忧患感,这些作品写出了作家对宇宙、地球、人类、自然的不安与担心。忧患是指一种忧虑、焦躁、敏感、坎坷不安、忧愁的特征。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在愉快中创作的,而是在关注人民大众的痛苦、关心人类的命运、拯救全人类的深思中诞生的。俄罗斯民族的忧患意识非常强烈,是一个具有极丰富忧患意识的民族。俄罗斯的生态文学家具有更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更严肃的社会责任感。
梁坤在《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一文中指出,俄罗斯生态文学中有许多有关大自然的神话,这些神话中带有早期泛神论多神教特征。赫克教授说过,斯拉夫人在原始宗教的信仰中,认为万物都有神灵。作家列昂诺夫著的《俄罗斯森林》文中指出,人们用神话传说形式把原始生活的感知演讲出来。阿斯塔菲耶夫1972—1975年著的《鱼王》中,也用神话艺术描述主人公伊格纳季伊奇一个偷渔者的钓鱼经历,贪婪的偷渔者伊格纳季伊奇施放排钩在叶尼塞河里钓鱼,有一天钓住一条大鱼,他不知这条大鱼是爷爷曾经给他讲过的“鱼王”,“鱼王”是一条硕大无比、带有女性意味的鳇鱼,没及时放掉这个庞大的自由精灵,结果自己也被钓鱼线拽到水里,腿被排钩扎上,动弹不得。两者都陷入绝境,等待死神的来临,差点丧命,最后鱼脱钩逃掉了,他也就避过了一难。伊格纳季伊奇通过这次死亡历险感悟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从伦理道德角度反思了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人类产生于大自然,是自然中的一员,我们与创造人种的规律同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态文学家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高不高就看他对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特别迷恋大自然的人,其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健康的。哲学宗教的世界观在大自然的图景被具体化了。在《告别马焦拉》中,“岛主”和“树王”这两个超现实的形象给了大自然以意象的特征。“岛主”是一个小动物,它很明智,它预知到这个孤岛上将发生很大的灾难,又亲眼见证了马焦拉岛厄运。“树王”是一个有自然魂灵的实体。它这棵老树,可主宰四方水土,马焦拉村被它固定在河底。“他”犹如化身的神灵,人们如果激怒“他”就会受到他的惩罚。相对而说,艾特玛托夫的神话意识比较自觉也比较浓烈。他非常善于用神话来表达人生的悲剧,因此他的小说也就变成了现代神话。他笔下的神话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是因为有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两种文化的沉淀。狼神比尤丽是《断头台》中的形象。“狼神”是母狼阿克巴拉的倾诉对象,它是月亮上的虚灵。阿克巴拉因人类的暴行而连失三窝幼崽,在这世界上孤苦伶仃,所以把比尤丽当做倾诉对象。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下来吧,狼神比尤丽,下到我这里,让咱俩坐在一起,一起号啕痛哭吧。下来吧,狼的神灵,让我把你带到那片现在已经没有我立足之地的草原。下到这儿来,下到这石头山里,这里也没有我们活动的余地,看来,哪儿也没有狼的地盘了。”这些神话传说他们真的是无价之宝。我们伟大的祖先,总是用惊悸恐怖的眼神注视着四面八方那些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有的和蔼可亲,有的阴沉狰狞。象征恐惧和虔诚的多神教也由此产生了,作为美和善的参天古树,在我们祖先崇奉的自然力中显现。人们崇敬这些古树,在树下人们经常进行一些审判活动或者赞颂该部落往昔的征战壮举。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说在理论上总结了对自然的崇拜。他认为,上帝爱的原则是把人与自然界统为一体,认为哲学里的上帝的实质是万物统一。主要针对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世俗化传统而提出了这一学说,其中确实有泛神论的因素,宇宙中心论引起了泛神论。索洛维约夫把人类中心主义和宇宙中心论的分裂弥合了,同时也弥合了神学与哲学的分裂,“自由的神智学”由科学、哲学与神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号。
杨素梅学者撰写的《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的生态文学》论文主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文中指出,纵观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传统主题一直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花草树木、大小生灵、山川河流等等都是具有独特审美主题的,都紧密相连着人的个性意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19世纪的俄国作家谴责了人类残害生灵、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而18世纪苏联时期的作家,一方面,发展了人与自然这个传统主题的意义,拓宽了人道主义的界域,从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新内涵、新法则;另一方面继承了前辈如涅克拉索夫的优良传统,呼唤人们爱护大自然、歌颂赞美大自然,同时谴责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俄罗斯生态文学》的作者王淑杰是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她在牡丹江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这篇论文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向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及生态悲剧、人性悲剧、道德缺失的思考,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主张要关心、呵护、依存自然,与自然进行融合。通过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我们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珍惜自然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珍惜明天。借用一句苏联生态文学家阿斯塔菲耶夫的话:保护地球吧!永远地,随时地保护我们崇高的地球——母亲,保护我们的生命。
吴萍撰写的论文《大自然的呼唤——前苏联生态文学管窥》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本文考察了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一些生态题材作品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其中包括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道德探索及对哲理探索中忧患意识的探索。这些问题的探索揭示了生态文学的宗旨,即要培养具有全球性思维的人,以便可以尽快形成一种能与破坏大自然的势力相抗争的新的处世态度。
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万长松、陈凡在2002年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哲学作为自然科学是苏联(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列宁提出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为切入点,实事求是论证了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生态哲学80余年的发展成果与不足。2011年2月18日《中国绿色时报》发表评论说,俄罗斯侨民文学家尼·巴依科夫在中国已生活了48年,在民族上他是俄罗斯人,但在生活上他却是个中国人。《中国绿色时报》对尼·巴依科夫进行了这样的评价,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生态文学家。《大王》发表的时间比美国卡森发表的《寂静的春天》早很多年,所以有的专家说生态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的俄侨文学家尼·巴依科夫。《大王》在中国沉寂了50多年,在苏联同样又受到忽视,因为不是苏联“境内文学”。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大王》已经陆续被翻译成汉、法、英、意、德等多种语言,成为世界级作品。这是一部读不完的大自然史诗。在中国东北有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这一带风光秀美、山清水秀,堪称东北山林风景之最。而大秃顶子山——张广才岭的主峰,东邻老爷岭,南邻吉林省,是黑龙江省的最高峰,高1690米。它又是整个东北山林风景的最中之最:这里有长4000米、深1000米的龙江天险第一峡,还有千尺瀑布等等。而《大王》就是从描写大秃顶子山开始的,文章把东北山林的景致完美地展示给读者。主人公“大王”在大秃顶子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大王》的主角是虎“大王”,这个小说总共写了朝鲜虎、满洲虎、貂、胡獾、鼯鼠、马鹿、驼鹿、鲜卑鼬、水獭、红狼35种动物,鸱、山鹰、山雀、旋木雀、蓝雀、乌鸦、灰鸦、鹫等等17种乌类和橡树、胡桃木、落叶松、椴树、冷杉、白桦、人参等25种植物。可以说《大王》是中国东北大自然的百鸟图、百木图和百兽图。小说里各种美景一应俱全。夏天:清晨,云雾环绕着山峰;黄昏,山峰上一片金黄;夜里,一轮泛红的月亮从山脊后升起,在山林间洒下一片银光。秋天:松树是绿的,稠李树是黑的,杨树是黄的,桦树是白的,枫树是红的——真是五彩斑斓。冬天:山顶上的皑皑白雪与晶莹的蓝天相互辉映……这里风景美不胜收,堪称百景图。可以说,《大王》就是一幅无限延长的大自然画卷,令人手不释卷。在这里能听到各种音乐:从山泉淙淙到山鹰的嘹亮鸣声、从蟋蟀的悄声浅唱到气吞山河的虎啸、从白桦簌簌到松涛滚滚——应当说,《大王》又是一部独特的交响乐。《大王》还是一部伟大的自然史诗。这部史诗极其真切地展现了20世纪初东北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所以《大王》还是一部中国东北生态和谐的史诗。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美国等所有文学大国里,不会再有哪位作家能把自然的生态和谐描写得如此真实——《大王》是举世无双的!
刘敏娟撰写的《论苏联生态文学的历史轨迹和特征》是她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该文论述了1900年初的生态题材作品,却没有得到关注,但为后来的生态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在生态文学中作家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20世纪早期的生态题材为现在的生态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1940—195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作家召唤人们要和大自然共同去创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许贤绪撰写的《当代苏联生态文学》发表于《中国俄语教学》1987年第1期,文章中阐述了“生态文学”所谈的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是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文中总结了当代生态文学的三大特点和三大成就。三大特点是:悲剧性、政论性和美。三个鲜明特点和三大成就有着联系:第一,写出了保护自然这个主题,而且与传统的道德题材联系起来。这些文章在发表之初却被划为社会道德的题材范畴。因为这些作品的主要情节写的是善恶斗争,这类作品的结局几乎都是悲剧性的,也许是作家们感到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但因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还不够,所以自然就一再地遭到破坏,结局往往是好人没有好报,作恶多端的人得到的也仅仅是道德的惩罚而已。这些作品的总的特点就是悲剧性。第二,当代生态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了异议,如“征服自然”等。但是对于传统观念的认知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所以生态文学这类的作品就带有了很大的政治性质。第三,当代生态文学更注重表现自然美和心灵美相结合的部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能做到与以前的生态文学不同且可以超越先前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在于推陈出新,取其精华。普里什文作品的主要思想和原则之一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致。很显然当代生态文学继承并延续了这一思想和原则,在一方面可以说比之前的生态文学更近一步。在苏联文学界还有两种对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较绝对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自然神圣不可侵犯,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进步破坏了大自然的发展,所以为了保护大自然甚至要限制科技的进步。另一种观点则与保护自然形成对立面。如普罗哈诺夫说:“今天不仅要谈自然界的悲剧,还应该谈技术的悲剧。”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反驳了第一种观点。
梁坤在《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上发表的《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主要考辨了俄罗斯的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所具有的宗教意识和理性色彩,末日情怀与救世精神的生态末世论意识在俄罗斯作家的积淀。梁的论文通过对俄罗斯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学文本的分析,探讨其两个主要特征:神话意象的运用、末世论神话蕴含的现代启示。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韩捷进学者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撰写的《当代苏联文学的‘天人合一’》中,提出“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在苏联当代生态文学中具有更深层、更清新的内蕴,呈现出全球性、现代性、民族性之特征。
刘冬梅撰写的论文《乡土——人类永恒的家园》发表于《辽宁广电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描述了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同样贯穿始终的主题——对乡土、对土地的眷念。当代俄罗斯作家认为,大自然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孕育生命的主体,对人们审美意识、道德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篇文章以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列昂诺夫的《俄罗斯森林》、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这三位典型的乡土作家的作品为例进行生态文学的具体分析,不难看出在当代俄罗斯作家的心中对大自然的爱还有对祖国河山的那份不了情。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淑杰在《牡丹江学报》2010年第8期发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唤》一文,作者从俄罗斯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着手,解读了俄罗斯生态文学在不同时空的特点,深入考辨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哲理内蕴、道德伦理及生态文学的哲理价值。
后来生活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一直都在为还债而忙碌。
后来出狱后,他的老婆病情稍微好转,他也非常的努力继续工作,做过短视频也做过直播带货,后来又回到了央视,生活过得比较幸福美满。
目前能看到的就是说她是一个北京的医学院毕业,现在在南京的一个寺庙出家。
很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精神状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这样的说辞只是给自己开脱。
他就是一个出资在寺庙里进行供奉的人。官方目前并没有给出答案,而且也是在隐瞒他的身份。
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听说是大学毕业的可能是,为了保护他的隐私,为了避免社会舆论,并没有再透露非常多的。
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物理世界?通过观察和测量。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微观粒子表现出波动的性质,而电磁波又表现出粒子的性质。量子理论把的这种怪异的现象称为“波粒二象性”。它对于回答我们如何认识物理世界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想要观察微观粒子,就要用到光或其他形式的电磁波。假设我们想确定一个移动电子的位置,由于电子很小,我们只能通过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才能“看到”它们。根据量子理论,这种电磁波也具有类似粒子的动量/ 任何对电子的观察都是电磁波对电子的“碰撞”,都必然会改变电子的速度。越想精确地测定电子位置,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就越短,对电子的“碰撞”就越厉害,电子的速度改变就越大。换言之,要测量电子的位置而不影响其速度是不可能的——对一方面的测量越确定,对另一方面就越不确定。我们永远不能同时在这两方面得到准确无误的认识。 推导出了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这构成了测不准原理的核心。海森堡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关于电子目前状态的准确知识,那就完全无法预测下一步它会是什么状态——我们最多只能知道状态出现的概率。结论是:测不准原理是我们观察和测量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周围的物理世界的极限,是对哲学范畴中因果关系的挑战。如果人类期盼像上帝那样无所不知,测不准原理就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障碍。 论文引起了当时的物理学家们激烈的争议。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尼尔斯·玻尔基本同意理论,但认为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远比观察和测量造成的“惊扰”更加复杂。玻尔认为,不确定性的基础是互补性。玻尔指出,在经典理论中相互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相互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 经典意义的因果关系不复存在,这就是著名的“互补原理”。 反对者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论文刚一发表,爱因斯坦就开始设法诘难测不准原理。尽管物理学家们根据测不准原理,很快就破解了放射性衰变和太阳核聚变这些重大的科学之迷,但是爱因斯坦仍然坚持认为这种理论只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所有这些不确定性都表示量子理论还不完善。 爱因斯坦于1935年提出了一项他认为能够驳倒测不准原理的假想实验:设想有一个分子由A和B两个原子构成,然后分子裂变,把A和B分别射向相反的方向。根据测不准原理,任何对A准确位置的测量都将使我们难以知道A的准确速度。但爱因斯坦认为有一个办法可以做到: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这意味着A和B一定会以相同速率向相反方向运动。因此他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同时测量A的位置和B的速度来完全确定A的状态。 针对爱因斯坦的挑战,玻尔提出了反驳:测不准原理既影响A也影响B,也就是说,就在我们测量A的位置的同时,测量行为立即会对B的速度造成影响,令测量结果完全符合测不准原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玻尔认为即使两个微观粒子距离很远,这种作用也会瞬时发生。表面看来,玻尔的论点打破了爱因斯坦建立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的法则。但玻尔认为,这对微观粒子从来没有真正分开过,一旦同时形成,它们就永远“纠缠”在一起。爱因斯坦愤慨地表示:他完全不能接受玻尔如此“诡异”解释。 1982年,法国物理学阿兰·阿斯佩进行了“量子纠缠”实验,结果证明玻尔是对的。今天,“量子纠缠”效应为全新的通讯方法——“量子通讯”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秘密信息的传送都要冒着密码落入敌手的风险。“量子纠缠”实验表明,成对微观粒子即使相距很远,其中一个也能立即显示另一个是否被观察。如果利用纠缠的光子输送信息,那么任何试图非法读取信息的行为都会立即被发现。 当第一次提出测不准原理时,它震惊了当时的物理学界。85年过去,它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认识论和世界观。最初看上去,测不准原理似乎完全是负面的,不确定性是对人类认识世界的限制。然而只有承认不确定性,人类才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所进展。 务必采纳!
因为安东•塞林格教授积极推动中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自1983年起,他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等机构长期保持着沟通和交流,并与多家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其中,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他的团队合作参与了中科院主导的洲际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北京-维也纳两地的量子保密通信,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塞林格教授尽其所能为中国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2015年他组织奥地利科学院举办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6届院士大会,中科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参会,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安东·塞林格长期关怀中国科大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双方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交往,积极并富有成效地推动了中奥学术交流,同时助力中国科大与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量子科研国际合作。他曾多次做客中国科大“大师论坛”及“墨子沙龙”活动,启迪青年学子投身量子科研事业。因其为中外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安东·塞林格教授被授予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于他长期与中国合作,因此安东·塞林格被聘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奥地利留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受聘为中国科大“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该原理最有可能应用于量子运输,量子加密,量子信息,量子科技时期即将快速到来,即将颠覆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科技小迷妹,十分期待。
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而这一切都需强化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融资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为此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加上目前不良贷款比重较高,收贷难度大,而国家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目前尚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不良经营行为进行有效防范,为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其次,中小企业没有民间融资渠道,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区大多数是采取民间集资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完全靠个人信用和高利息,融资成本很高,风险相对来说要大得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五)财会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无证上岗的现象极其严重。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 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外,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扩大规模。其次,是集中优势,专业经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力量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样可以取得经营的成功。再次是拾遗补缺,用自己的产品去填补市场空白,充分利用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特点,按照“人无我有”的原则,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投资,进而可以扩大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二)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性。 (三)全方位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新的理财环境,若企业不能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入世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观念,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建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期形成内部有力的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的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19). 2、玉溪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成立,首批会员220户[N].玉溪日报.2006-08-08. 3、黄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6(3). 4、徐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5、李永宁.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与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06(8).
你胆子够大的,公然玩国家游戏~~ 呵呵`很多是能做不能说的~~我可不敢在这里乱说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基本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就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大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述....................................................1 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2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 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4 参考文献.......................................................................8 参考文献 1.李现宗,《高级财务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谷祺 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成栋 姚贤涛,《中小企业管理事物与实例》,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4.王蕾,“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商业现代化》,2007年第6期 5.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会计之友》,2007年第2期 6.徐国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研究》,2007年第 3期。 7.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现代化》,2007年第7期(下) 8.李永宁,“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与优化研究”,《会计之友》,2006年第8期 9.黄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10.金春芳,“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财政监督》,2008年第12期 11.党青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财会通讯》,2006年第2期 12.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19期 以上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