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费孝通毕业论文导师点评

费孝通毕业论文导师点评

发布时间:

费孝通毕业论文导师点评

个人成就1、经济年鉴1998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费孝通任名誉主编。刊名由费孝通题写。2、民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费孝通积极从事民族工作,曾率领中央访问团在贵州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调查。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1955年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1956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深入民族地区。1957年以后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1979年当选为社会学研究会会长。1980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他还历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50年来,费孝通一直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深入实际从事社会调查。为表彰他在人类学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利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1981年度赫胥黎奖章,成为第一位接受这项荣誉的中国学者。1982年12月,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荣誉院士推选委员会推举他为该校荣誉院士。1988年获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亚洲文化大奖。3、人物简介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求学期间,费孝通分别是从中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吴文藻和俄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史禄国。后来费孝通前往英国留学,在此期间,他碰到了对自己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老师,这个就是马林诺夫斯基。

费孝通( ),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汉族,江苏吴江人。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博士毕业论文

聊聊昨天刚读完的《江村经济》吧。先扯个题外话,总有朋友关切地问“你读这些奇怪的书干嘛?有什么意义?”,在中国人的自古意识里,读书都是枯燥乏味且痛苦的(除非读武侠色情之类的),所以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想说,苦你妹啊,读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读书有读书的乐趣,有人喜欢泡妞,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读书,就这么简单。读书不见得非得有什么现实意义,当然一定要说上几点,也还是有的,拿《江村经济》来举个栗子。 1、真诚的读书治学态度 人总是有欺骗他人和自我欺骗本能的,所以要纯粹且诚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包括对自己诚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读《江村经济》,因为这本书被捧为人类学或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我们有时候会假设自己读过了,然后看到一些费孝通的观点,就拿来直接用。 时间一长,我们就真的以为自己读过了,然后就很难有勇气拿起来读了。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事实上我仔细审视自己,发现真正好好读过的书并不多,而这样的“假”读过的书却不少,汗颜之余我得好好读些原著,对自己诚实些。比如我连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都没读完过(看电视剧、小人书这些不能算),朋友,你诚实点说,读过没? 另一件事是面对一本书的态度,最好的态度是没有态度,不要有任何预设立场。但这也很难,我读完《江村经济》后打开豆瓣书评,不出所料,两种态度,一种是通篇“知识分子的良心…高尚的情怀…这样才是做学问”之类的溢美之词,这种文章里边一定不能用费孝通,要称“费老”,这样显得很熟;第二种态度是一上来就说“我操,大名鼎鼎的江村经济不过如此啊,被夸的过高了啊”之类的,这种文章里称“老费”,这样显得不屑。 很遗憾这两种态度的书评文章读完之后给我的感觉都是没读就准备好了姿势,第一种是跪着读的,第二种是斜着眼读的,前者准备好了赞美的东西,也赞不出新鲜的了,无非就那些;后者读什么都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劲儿。 2、《江村经济》怎么来的,该怎么读 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研究生院毕业,又获得了去英国公费读博的资格,导师建议他出国前先实调一年,于是他和妻子王同惠一起去广西大瑶山调研,结果那年冬天在大瑶山迷路失事,妻子去世。1936年夏天费孝通医治后返乡休息,在他姐姐的建议下,去老家边的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调研了两个月。然后在去英国的船上(那时候去英国开船得两周多)整理资料成初稿。 后来费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觉得这个题不错,建议费作为博士论文,于是1938年,28岁的费孝通写了《开弦弓,一个农村的经济生活》这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推荐给书局出了书,改名《Peasant life in China》,后又经翻译回国内出版,名为《江村经济》。 所以,首先它是一个30岁左右学者的博士论文,因为是英国读书时期的论文,所以是英文写的,翻译成中文后字数不多,全书200多页,20万字。所以读这本书时,我们得去掉后来加在这本书和费孝通身上的光环,客观的读。 3、《江村经济》写了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我读了首先是惭愧的,对比我在北大读研时的硕士论文,费孝通显然比我严谨、扎实地多,且对学术结构、文字要讲究得多,有人会说“你丫也不撒泡尿照照,居然跟费孝通比”,嘿,这又是态度问题咯。其实费孝通实地调研才1个多月,加上船上整理资料时间半个月,博士论文写的时间算两个月吧,也就3个多月,但我们现在做学问有时候连3个星期都不愿意深入…… 开弦弓村是江苏太湖边的一个普通农村,费孝通的这篇论文从“家、财产、亲属关系、户与村、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占有、贸易、资金……”等多个角度把这个村的经济、文化生活做了一个详尽的描述。 也许你会说,我去,我老家农村的啊,这我也会写。非也,阿兰德波顿说,我们生活在土地上,从来没有像老鹰和上帝一样睹其全貌。学术的作用是冷静客观整体,这样才是一门科学。立题,然后建立一个框架,然后实地调研,过程中搜集数据、搜集信息、调整框架,所以学术书跟画建筑图纸一样,是精确的,冷静的,但呈现出美感来。 《江村经济》里结论性的东西很少,作者在提观点和结论方面很谨慎,但它通过给出各个层面的数据和信息描述,让政策制定者,包括我们读者可以自己去推导一些观点和结论,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正确地了解当前存在的以事实为依据的情况,将有助于引导这种变迁趋向于我们所期望的结果。 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它地方进行调研时的比较材料。这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好方法。 引两段原文吧。至于《江村经济》具体讲了哪些东西,对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或者某位朋友的创业项目有什么直接参照意义,恕我不多讲了,我又不是罗胖,我不负责输出所谓的“干货”观点,我只输出态度和方法。 上面打过比方了,读书有乐趣,和泡妞一样。让别人替你读书告诉你干货,就跟你让别人替你泡妞,然后讲给你听一样。有意思吗?

费孝通,享有世界名誉的著名社会学家,江苏吴江人,早在学生时代即凭一本《江村经济》一举成名。是什么造就了费孝通?人杰地灵的故乡?思想“新潮”的父母?生逢其时的幸运?一个91岁老人的深情回忆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走过风风雨雨的百年中国。年轻的费孝通在未名湖畔和清华园里度过了一生中最恬淡的日子,在这里,他遇到了良师和志同道合的伴侣,并逐渐确立了“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调查报告”的理想,1935年夏天,他和新婚的妻子出发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在广西大瑶山的实地调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爱情上,都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1938年,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英文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这篇文章使得靠桑蚕为生的“开弦弓村”从此成为国际社会学界研究中国农村的首选之地,它也把费孝通的命运和这座普通的江南水乡、和历经沧桑的中国农村工业紧紧连在了一起。抗战时期,费孝通来到了云南,一面教书,一面继续着他在农村的实地调查工作,并团结一批年轻、智慧、实干的研究者,组成了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学者集团——魁阁,战时的生活自然艰难,但在西南联大璀璨的学者群星中,费孝通的才华得以迸发,西南岁月在他许多传世之作中也留下了烙印。费孝通一生心无旁骛,致力于他所认定的学术道路,晚年的他依然在为中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四处奔走忙碌。为了重建中国社会学,他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了和世界学术界的交流,并十分重视对新一代学者的培养。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的费孝通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人间很大,世事纷杂,哪有那么多的偶然,等着我们去发现,今生的一次回眸,却是数千年来的擦肩而过。久别重逢,一句好久不见,是我们不得不遇见的必然。

一九一零年十一月二日,在那个风雨漂泊,战火纷飞的年代,梦想是遥远而触不可及的梦。人们为了生计而劳作, 在幼小的溥仪清帝手中,国家恍若儿戏 ,没有谁会在意。

所幸费孝通诞于苏州的吴江,所幸在费府的高墙之内,不仅有眼前的生活与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就这样, 费孝通懵懵懂懂走过清朝的废墟 ,来来回回,行走在民国的荫蔽。或许看过太多的人间疾苦,才知生命可畏,费孝通在民国十七年,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决择,毅然决然的闯入了医学杏林。

可很多时候,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不是鲁迅先生的路,也注定不会成为费孝通的路。

一九三零年, 燕京大学,那是费孝通梦想真正起航的地方 。人一旦有了方向,玉汝于成,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不会再成为阻碍。

刚刚起航的费孝通,终于在三三年,抵达了他人生的第一处港湾, 清华大学,成为了一名 社会 学与人类学系研究生。

那时的中国,多灾多难,许多知识,作为引入不久的新生代,大多尚还处于老师不会讲,学生听不透的阶段。

作为文科的一门课, 社会 人类学的课程内容单薄且枯燥,数据的简单积累,一旦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同中国 社会 的实际面貌有着极大的出入。

从那时开始,费孝通的心里便埋下了一粒种子, 他决心,一定要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真正的实地调研。这就是其后贯穿了费孝通一生的"田野调查"研究风格的雏形。

大学的象牙塔在怎么洁白,仍挡不住窗外灰蒙蒙的细雨,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做龙。费孝通不甘平庸,也不愿平庸,他会走岀这片天地,去拥抱更大的未来。

一九三五年,在司徒雷登的证婚下, 费孝通与王同惠结发为夫妻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什么举案齐眉。他们之间,充满了鸡毛蒜皮,争争吵吵,可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有着同一个梦,一个让中国现状可以真正浮出水面的梦。

志同道合,高山流水,一样的梦,使这一对佳人携手。

"和同惠一起,是我心情最平服,工作最舒畅,生活最优裕,学业最有劲的时光。"

可民国的爱情,十有九悲,意外和明天,我们不知道,谁会想到,只剩一段唏嘘,不仅为故人,更为自己。

而他们的故事,便是从他们踏出梦想的第一步开始的。本来,费孝通已取得了学校公费留学的名额, 可他仍决定,要先实现去实地调查的想法 。

广西大瑶山深处,这就是费孝通的选择,不仅为学术,更可比做蜜月。费孝通带着自己的新婚娇妻,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处贫困的地区。

哪怕艰苦,只要还有彼此的相伴,路上便不会是孤单,挽起裤腿,他们的大瑶山之行,就是向梦的冲击。

一处村庄,一名向导,路途漫漫,文弱书生,又怎比得山间游走的汉子,不消多时, 黑沉阴暗的山路吞噬了费孝通二人 ,他们丢了人,迷了路。

原始森林里,费孝通夫妇深一脚,浅一脚,早已脱离了原有的轨道。瑶人安放的捕虎陷阱,却是害惨了费孝通,石头滚落,正正砸在了费孝通的大腿上。

哪怕后来在费孝通夫妇的努力下,一齐推开大石, 但费孝通的腿已骨折,就是站立都成了问题 。王同惠试图背着他前行,但一个弱女子哪有能力背着一个男人远行。

费孝通让王同惠放下他,沿着溪水寻找村庄,喊村民来帮忙。他本来是想把生的机会留给王同惠的,可人命无常,听天由命,世事难料。

费孝通被次日进山的瑶民所救, 而王同惠的生命却永远的停留在了山涧里汩汩地溪水旁, 当时他们结婚才108天 。

为了未完成的梦,费孝通继承了王同惠的意志,把连同她的那一份生命,继续活下去。伤好之后,费孝通来到了江苏省吴江县太湖边上的一个小渔村——开弦弓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

一九三六年,告别亲人和导师,暂离中国,去到英国攻读人类学博士, 师从人类学大师布·马林诺斯基 ,在这里继续他的梦想。

一九三八年,费孝通的一篇关于开弦弓村的博士论文在马林诺斯基的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导师马林诺斯基更是想要将费孝通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交给书局出版, 可让些在费孝通的心里都不重要。

因为,他现在的实力,足以支撑起他自己的梦想,哪怕中国那时筋疲力尽,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可他仍想去守护这片生他,育他的大地。

一九三九年,费孝通只来得及将论文书匆匆改为英文名《中国农民的生活》,便迫不及待的回到了祖国,而这篇将要名满天下的论文,更是忘到了脑后。

当时的中国已大半沦陷, 费孝通只得暂时任教于云南大学 。

随着抗战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费孝通才得以返回清华园,也就是那时,他第一次收到从国外辗转邮寄过来的,早已印刷发行的《中国农民的生活》。

可百废待兴的中国有大多的事情,相比于各地的调查,费孝通并没有把这本书太当回事,再加上美国当时对中国外交上的封锁,哪怕这本书在国外早已声名鹊起,重印多次,可身为作者的费孝通仍毫不知情,而他的梦想却依旧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动荡时期期间,他被打击过, 二十多年未发表过一字一文, 可他没有忘记梦想,直到一九七九年,在平反与开放的双重浪潮下,七十岁的费孝通才知道,原来自己四十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已让他名满天下。

自此, 费孝通的名字,国内外闻名 ,可他仍想继续那个丈量祖国大地的梦。

二零零一年,历时一百八十天,费孝通拖着耄耋之躯,踏遍常州、上海、吴江、苏州、深圳、沈阳、成都、兰州等十几个地方,九十多岁高龄的老者,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年少时,许诺在心底的一诺言。

二零零五年,费孝通合上了他的双眼。

四十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在国外达到教科书的水准,若是有心,费孝通何苦会在七十多岁后才知晓此事,其实,不是费孝通无心,只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祖国上。

舍小我而成大我 ,费孝通没有辜负他自己的梦想,他把连同王同惠的生命,一起活得好好的。

费孝通毕业论文完整版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学校教育的家庭,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费孝通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当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王同惠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妻子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1936年,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十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走符合十堰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一、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 十堰作为地处鄂西北山区的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我市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像十堰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十堰市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有14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很有限,种植业增长的空间也很有限。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也大大提高,收入相应增长。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极为有限。因此,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只有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除此别无出路。 2、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市乡镇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通过发展小城镇,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农村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和人才条件;通过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 3、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市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在全市240多万农村人口中,有当家地仅160万亩,由于居住分散,自然灾害频发,种植业的70%望天收。只有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在总量上相应减少现有耕地承载人口数量,转变农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聚集,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才能解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4年地市合并后,十堰市的城镇有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建制镇由1984年的13个发展到63个,其中城镇居民万人以上的9个,城镇总人口万人,短短17年城镇化率由提高到。城镇的空间布局主要沿交通干线襄渝铁路、汉江、209国道、316国道展开,城镇职能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职能或低水平商贸职能为主的状况,形成了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各种类型结构。纵观十堰城镇化进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十堰城区(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因汽车产业的聚集效应使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二是乡村城镇化即小城镇的发展相对缓慢。建制镇的发展由于在地市合并以前受行政管理区划的限制,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松散型,区域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边境贸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辐射能力较弱。地市合并后,城镇建设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由于十堰市农村人口较为稀疏,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适中,同时农村经济非常落后,因此,在农村地区形成小城镇的内、外动力较弱,导致小城镇发展滞后。 十堰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划问题。规划不科学,执行缺乏严肃性。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格雷同;二是融资问题。目前,城镇化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尚未面向市场,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因此,城镇建设资金来源贫乏,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延缓了农民离土离乡的步伐,不利于调动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农民进镇缺乏“安全感”,增加了城镇化成本;四是政策问题。各地出台了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系列优惠政策,但落实不力,农民在市场准入、税费征收、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不到优惠待遇,甚至有的地方农民进镇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待遇。我市小城镇发展滞后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建设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存在有思维误区,我们必须克服:第一,要克服官位设市的思维误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除了帝王以外,下面的州、府、郡、县的设置,等级森严,不可僭越,哪一级官管辖下的城市,城墙该有多高,该有几条街道,衙门有多大,均有严格的规定。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省、市、县、镇的设置,也基本沿用封建社会那一套,严格按行政级别、管辖面积、人口设市,城镇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经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改革30多年了,包括体制上、观念上很多脱离实际的东西都改过来了,但这一传统的设市设镇模式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而且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体制上形成了固有的模式,难以体现时代精神,制约了城镇化发展,我们必须克服。 第二,要克服人为构市的思维误区。如果说古楼兰曾为古丝绸之路开辟立下汗马功劳的话,那么它的消失,也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城镇的生存与发展及其发展规模该有多大,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不能凭主观想象来构筑城镇框架,我们不能不顾城镇发展规模和区域经济社会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市,以至于城镇“增肥”了,却有城无市。如我市一些小城镇,虽耗巨资建起了几条街道和广场,至今门可罗雀,成为“空壳”。这样的浪费和教训令人心痛。今后,我市的城镇化必须注意克服这种违反规律、人为构市的思维误区。第三,要克服全能乱市的思维误区。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影响,我市不少小城镇总想来个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镇的产业强项和文化特色,搞“全能城镇”。资深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苏南地区凋查后曾提出一个“小城镇、大战略”的概念,意思是说,改革开放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呼唤小城镇的发展,为其提供信息、市场和科学文化服务。加快小城镇建设,其目的一是解决农村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的流通问题;二是以小城镇的广泛建设解决大城市的“通病”。遗憾的是我们却误解了费老的原意,片面认为发展小城镇商品经济就是要搞“小而全”,而未能与时俱进,把小城镇建设放在国际社会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去考察去建设,导致在小城镇的发展上出现了不少“全能城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我市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市情,既要增加城镇的数量,但更应注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搞“一刀切”。要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重点城镇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要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使小城镇成为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支点。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1、变官位设市为按经济规模设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经济规模而言,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沿海乡镇已超过了西部不少地级市,其城镇发展的规模和格局,也超过了西部的不少县和市。就十堰而言,城镇化进程起步晚,即使是县城,与沿海一些乡级小镇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上的差别都很大,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就更大了,尽管国家还沿用按行政级别设市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但打破这一传统的桎梏,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我市应遵循城镇化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样一条客观规律,按经济规模来安排城镇资源的分配,收紧拳头,突出重点,把握规律,有选择、有特色地走自己的城镇化之路。否则,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2、变人为构市为产业兴市城镇发展必须以经济产业作为依托。我市多数小城镇近些年来之所以出现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镇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甚至是没有经济内涵的“空壳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和架构小城镇,小城镇缺乏主导产业支撑。一个城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镇特点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优势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兴的城镇,如温州、绵阳、诸城等等都是以特色产业立市。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依据各自的优势,推准主攻方向,大力培植工业主导产业,走依靠产业支撑辐射功能的路子。我市小城镇应当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山区资源加工工业,培育城镇支柱产业,增加城镇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功能。3、变全能镇为特色镇我市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我市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结合十堰产业与资源特点,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边贸口子镇要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鄂、渝、陕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要依托药材、黄姜、茶叶、绿松石等山区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包装、销售业,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五是建设移民镇。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用好用活移民政策,推动移民小城镇的建设。4、积极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使小城镇得以健康发展,还应解决如下问题:(1)搞好科学规划。小城镇规划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选址要与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导向政策、交通、通讯大动脉相联系。起点要高,具有时代气息;必须满足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小城镇发展的规划,不仅要考虑长远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还应考虑职业技术教育设施布局,科教兴镇,保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把市场一体化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将小城镇规划建设融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同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城镇化体系格局,利用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的风貌一定要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群体凝聚力,使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要把环境生态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小城镇。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意识,着眼于长远,决不能因党政负责人的更换而改变。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列入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2)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首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费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其次,通过小城镇安居工程,吸引农民建房资金。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政府通过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自然资源变成城镇发展的宝贵财源,变过去土地使用的“行政审批制”为现在的“市场配置制”,使国有土地的资本效益趋向最大化,大力推行竞价拍卖等多种土地经营形式,为城镇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营运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经营城镇有形资产,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经营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空间、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交通线路营运权、道路和其它设施的冠名权等,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3)加快改革步伐,消除制度障碍。要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落实以现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以住户、职业、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以居民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确保进镇农民的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和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要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允许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解决农民担心长期离开农村后、遇到困难生活没有保障和后路问题,并为农民进镇后土地集中使用打好基础。同时,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就业、教育制度等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进镇解决后顾之忧。

1、费孝通( ),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3、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4、人物生平:1910年11月2日(清宣统二年),费孝通诞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5-6] 六岁入吴江县城的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923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4年开始发表文章。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想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东邹平县参加乡村建设工作。 5、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 6、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1936年秋(中华民国二十五年),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

费孝通的博士毕业论文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学校教育的家庭,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28年,费孝通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当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王同惠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妻子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1936年,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1944年,费孝通访美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费孝通( ),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出版的具体作品按出版社分类,具体如下:

1. 出版在上海生活书店的作品:

①《初访美国》,生活书店

②《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上海:生活书店

③《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

④《工党一年》,上海:生活书店

⑤《美国人的'性格》,上海:生活书店

2.出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作品:

①《生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

②《社会变迁 重庆》,商务印书馆发行;

③《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3.出版在上海观察社的作品:

①《皇权与绅权》,上海:上海观察社

②《乡土重建》,上海:上海观察社

4.出版在北京三联书店的作品:

①《兄弟民族在贵州》

②《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③《世界史》(上、中、下),

④《访美掠影》

⑤《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⑥《美国与美国人》

⑦《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5.出版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从实求知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出版在北京其他出版社的作品:

①《非洲的种族》,北京:商务印书馆

②《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③《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

④《费孝通学术精华录》,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⑤《费孝通外访杂写》,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⑦《Chinese Village Close-up》,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⑧《社会调查自白》,北京:知识出版社

⑨《小城镇四记》,北京:新华出版社

⑩《Small Towns in China》,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7.出版在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作品:

①《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②《杂写丁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③《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杂写甲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⑤《民族与社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⑥《费孝通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⑦《人的研究在中国》,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⑧《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8.出版在苏州大学出版社的作品:

①《芳草天涯》,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②《言以助味》,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③《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出版在境外的作品:

①《中国农村四细密画》,日本:日本研文出版社

②《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

10.出版期刊的主要论文:

①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 期

②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③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 期

④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 期 1-1-93

⑤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 第5 期

⑥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 期 1-1-94

⑦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 期

⑧关于人类学在中国, 《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2 期

⑨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 《读书》1995年第8 期

⑩家底实创新业--再访温州, 《了望》1995年第5 期

《乡土重建》是《乡土中国》的姊妹篇,同样是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除了更深层次地探究了中国社会自身内在机理与特点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落脚于“重建”二字,剖析了农村与城镇到都市的变迁发展,把中国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现代乡土经济的主要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及措施。我们研究社会学的意义必定要落到实处,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与传统文化必然是为了更了解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而探求于乡土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其现实的具体途径,其中不乏发展乡土工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也不乏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与措施。费孝通先生一直执着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是中国这两个领域的奠基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江村经济》堪称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他的声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他不但笔耕不辍,而且步履不停。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步一个脚印进行实地勘测,使他的著作不光有专业理论知识,更是具有符合当地实际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我们把理论变成实践。更让我惊喜的是频频出现在高中历史课本的词——“文化自觉”,原来是费孝通第一个提出来并阐述的,后人纷纷用在各种场合上,得到了广泛传播。费孝通在1948年第一次出版了《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这两部著作,距今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但是一本好书,不会被时代的尘埃所掩埋,反而在时间的洗礼下,在历史长河与人类进步史上越发熠熠生辉。虽然两部作品是费孝通同时写的,但它们的性质却相差很多。与《乡土中国》收录的十四篇短小精悍的学术论文不同,《乡土重建》收录的十五篇文章类型多样。除了论文,《乡土重建》还收录了演讲稿、发表于杂志报纸的文章等等,类型更加丰富。比起《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的结构更为复杂一些,而且里面的文章也普遍变长了。他在书中提到“要乡土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中重建起来,乡土工业可能是一种最有效的入手处。乡土工业并不限于家庭工业,有许多工业,开头就可以用村子或区域作设计的单位,每种工业都有它适中的规模,需要我们研究和实验。乡土工业本身是可以演进的,我们得从土地里长出乡土工业,在乡土工业长出民族工业。”正是这种独到之处使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表现出高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在时代的不断印证中彰显出自身不凡的价值。研究费孝通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

导师点评毕业论文

导师对毕业论文的评语如下:

根据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评阅成绩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现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对毕业论文的具体标准抄录如下,供参考。

(一)优秀

1、能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

2、能密切联系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创见,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

4、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

1、能正确体现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2、能较好地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指导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4、材料比较丰富,数据基本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及格

1、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与政策,在理论上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能基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已学的有关知识。

2、尚能联系工作实际,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但分析问题较肤浅,或只能罗列现象,中心不够突出。

3、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句尚通顺。

4、有一定的原始材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四)不及格

凡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评为不及格。

1、违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在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掌握已学有关专业知识很差。

2、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文句不通。

3、材料零乱不全或主要数据失真,加工整理差。

4、主要内容基本抄袭他人成果。

(五)凡属抄袭他人成果或属他人帮忙写的论文,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评阅、答辩资格。

以上评阅标准,一要严格掌握,不可降低标准,拔高分数;二要因时因地制宜,但在同一时间、同一批学员中,应“一碗水端平”,不可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

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评语:

1、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2、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3、本文研究了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4、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5、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导师评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评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评语于细微之处肯定被评价对象的进步,鼓励其自信。那么你所知道的评语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导师评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师评语一】

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导师评语二】

该生热爱祖国,工作努力、勤奋,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的东西和事物;科学研究和论文工作比较踏实,责任心较强;学习努力,成绩优良;外语水平较高,有很好的阅读、协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该生全面发展,科研学习和文艺社团工作都体现出较高素质。

完成硕士论文课题期间,该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研思路进行实验设计,熟练掌握了纺织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熟练的应用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过文献查阅、开题报告、课题实施、资料整理、论文等系统培养,该同学已获得了独立从事上述科研工作的能力。

我认为该硕士论文已达到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特同意其进行硕士论文答辩,并推荐其申请硕士学位。

【导师评语三】

赵迦颐同学在读期间,刻苦认真,阅读广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理论分析能力。本论文以较少受人关注的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的诗歌创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林诗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论文从生命体验、审美系统、艺术系统三个方面,深入探究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表现。观点明确,论述有力。论文解读细致,文字细腻而亲切,温婉可读。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林徽因在时代冲击下的心境转变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尚可进一步展开。总的说来,我以为这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硕士毕业论文,同意推荐该同学申请论文答辩。

【导师评语四】

论文对批量控制中的配方与异常处理进行研究,在分析了经典聚类算法和子空间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子空间算法,这种算法对配方数据聚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

异常处理是任何控制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部模型状态机的方法,使用JGrafchart对啤酒生产过程中糖化过程进行建模。然后构建异常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运行糖化配方,并进行异常诊断和异常处理,最后填料过程中阀门未响应,分析了三种原因。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异常处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诊断和处理。

【导师评语五】

目前,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研究领域,某同学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选择土地征收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选题适中,即具有前沿性,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管理制度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从目前的适当补偿过渡到合理补偿是一个影响乡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论文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占有资料丰富,讨论了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及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xxx有一定的新意。

论文表明,该同学阅读了较多的参考文献,对该研究领域较熟悉,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xxx。论文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合理,观点正确,相关分析论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xxx。论文表明,该同学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xxx,论文达到了学士学位应有的水平,同意论文答辩。

作者的工作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认真结构严谨,文字通顺,反映出作者具有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意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2.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3.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与政策,在理论上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能基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已学的有关知识。

4.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5.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6.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xxx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7.该同学的论文从分析英语教学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文章论点明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8.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9.本文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际效果的建议。作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作出了思考。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总来说,研究不够深入,分析比较抽象,实证和实例不够充分。

10.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1.作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展开讨论。选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点正确,论据确凿,论述清晰,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整个论文设计与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治学态度极其严谨认真。

12.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3.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14.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15.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赵霞同学负责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1.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xxx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xxx的问题,然后分析xxx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xxx。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2.本文以xxxx为题,重点探讨xxxx。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4.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xxxx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5.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进而研究了足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以及足球文化与大学生体育目标,对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6.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城区小学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结论与建议,这对德城区小学足球的开展和小学体育教学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8.论文文字表达准确,内容阐述较为准确,格式较规范研究生。该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并认真调查研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本文题目有些偏大,内容略显空洞。

9.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0.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德城区小学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开展的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对德城区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学院普通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成因,提出自己的结论与建议,这提高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德州学院足球运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该实习生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剑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晚自修期间能下班辅导,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13.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4.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在生活中为人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取得更大的成绩。

15.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6.该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具备较好的英语写作和会话能力。

17.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多次省级以上论文学术交流,口才与演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18.作者积极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同时吸取同学们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该作品。作品构图结构合理,色彩搭配鲜明,中心主题突出。是一幅较好的创意作品。但是,广告语还不够精炼。

19.该平面广告作品整体感觉统一协调。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制作水准。色调搭配较一致。主题表现突出。能有效的融广告元素于作品中。板式设计较好。但是,在某些色彩搭配上还值得思考。

20.该平面广告作品体现作者的原创性。广告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独创性。这副作品正是体现此原则。作品能科学有机的表现主题。色调整体搭配和谐。但广告词仍然不够精辟,吸引力度不够。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范例

致谢一:

时光荏苒,我的硕士生涯已接进尾声。这几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更有收获和成长。几年来,感谢陪我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我才能克服困难,正是你们的指导,我才能解决疑惑,直到学业的顺利完成。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恩师童群义教授的殷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从课题的选择、项目的实施,直至论文的最终完成,童教授都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支持,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童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与我一道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在此还要对实验室所有师兄弟姐妹们在平时开展相关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一并表示感谢。感谢我的伙伴们崔竹梅、胡新洁、彭英云、冯再平、李娟等,在实验过程和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热心帮助!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他们不辞劳苦地为我提供无私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江南大学10级硕士班的全体同学陪我一起走过这段人生难忘的历程!

感谢合肥师范学院的领导给我提供的机会。我会更加珍惜教师的岗位,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做终生学习型的人。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他们是最爱我的人,也是我亏欠最多的人,他们默默的奉献是我求学四年来的支持和动力。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参与审阅、评议本论文各位老师、向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值得好好珍惜,这段美好岁月,因为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很幸福。我会更加勤奋学习、认真研究,我会努力做得更好,我想这也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好的回报吧。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你们,愿永远健康、快乐!

致谢二:

行文至此,意味着我的硕士生涯已至谢幕时刻。回首九年多的江大生活,百感交集,苦辣酸甜集结于心头,但心中充盈最多的仍是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钟芳教授对我生活和学业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钟老师品德高尚、待人和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在我五年多的博士学习期间,她不仅传授了我做学问的技巧,还传授了我做人的准则,这些必将让我受益终身。在课题进行过程中,钟老师耐心听取我们的阶段汇报,及时提出修订方案,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值此课题完结之时,再次向钟老师致以我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李玥副教授,徐菲菲老师和关天琴老师对我平时实验和生活给予的关心和照顾。此外,感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朱松老师和食品加工与配料中心的于沛沛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舒俊生主任、徐迎波主任和王程辉主任对我实验提供的帮助,感谢徐志强师兄对我实验的指导和生活的关心,感谢分析检测室的田振峰、陈开波、汪华、朱青林、谢映松、周顺、葛少林、胡永华等对我实验和生活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山东瑞博斯烟草有限公司的薛长森总经理、孙伟经理、田海龙主任、李刚、李晓华和李玲在我实验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烟草课题组的孙伟峰师姐、殷春燕师姐和周志磊师兄,在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一起学习一起实验的日子让我终身难忘。感谢实验室所有的兄弟姐妹带给我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是:梁蓉、祁静、刘治涛、栾宏飞、徐胜男、魏冬、张超、易江、王海洋、许智婷、冯兆欣、吴佳、付婷婷、刘欢、张明秀、吕淑一、马菲菲、刘小楠、李超、常玉梅、夏熠珣、王浩、刘飞,虞健、程雯丽、彭田慧、王庆卫、林全全、陈雪梅、陈翰、汪娇玲、桂莎莎、姚佩毓、袁玲、雍晓磊、常冰玉、王芳、李卢娟、于哲、陈羚、王一涵、Kingsley、Zehadi等。

感谢读博期间陪伴我一起奋斗的战友们,他们是闫博文、唐鑫、翟齐啸,你们让我在读博期间充满了开心与快乐。感谢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感谢哥哥、嫂子、妹妹对家庭责任的承担,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顺利毕业。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祝你们一切顺利,幸福美满!

  • 索引序列
  • 费孝通毕业论文导师点评
  • 费孝通博士毕业论文
  • 费孝通毕业论文完整版
  • 费孝通的博士毕业论文
  • 导师点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