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

发布时间: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

文档一体化原则:各单位应坚持文档一体化原则,规划建设本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实现办公信息的顺畅交流。统筹规划原则:数字档案室是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内容,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构成。各单位应把数字档案室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建设。确保安全原则:各单位应健全各种设施,加强管理,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扩展资料: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一、提高经济效益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二、提高办公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组织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干部的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三、增强档案原件保护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流程大概是怎样的1)档案数字化加工前,需要将档案分类、整理完成,才可进行后面的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打好了后面的工作才不会乱。2)档案数字化加工时,必须根据档案纸质的情况,选用适合的扫描设备,否则不仅损伤档案纸质原件,还无法完成扫描质量。3)档案数字化加工时,请选择正规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方面保证档案扫描后的图像加工操作,另一方面为后续档案查询/借阅等工作提升效率。4)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中,虽然已获取了电子版档案,但同样要注意纸质原件的安全保护,防止非法人员钻空子。

通过各类软硬件技术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化档案数据,辅以人工校对,最终将合格的档案数据存储到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快速调取阅览。基本操作流程为:档案前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质检、文字校录(条目著录)、图像OCR(合成PDF并文字识别)、数据存储备份。需要各类数字化流程加工软件的

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前期档案整理  档案借出  从档案室接件,填写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两份。拿到档案后,开始核对档案数量,数量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将档案拿回加工现场。  目录数据准备  按照各类档案整理规定的要求,在档案管理系统著录目录数据。如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日期、起止页号等,应进行修改。  拆除装订  在不去除装订物情况下,会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拆除装订物时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页面修整  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褶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后再进行扫描。  档案扫描  扫描方式  (1)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  (2)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扫描色彩模式  (1)扫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通常采用彩色。  (2)页面为黑白两色,并且字迹清晰、不带插图的档案,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进行扫描。  (3)页面为黑白两色,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可采用灰度模式扫描。  (4)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可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扫描分辨率  (1)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2)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其分辨率一般应设为200-300dpi。特殊情况下,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图像处理  图像数据质量检查  (1)对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图像的处理。  (2)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扫描的图像文件不完整或无法清晰识别时,应重新扫描。  (3)发现文件漏扫时,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  (4)发现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纠偏、去污、图像拼接、裁边处理  (1)对出现偏斜的图像应进行纠偏处理,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以符合阅读习惯。  (2)对图像页面中出现的影响图像质量的杂质,如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应进行去污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档案原貌的原则。  (3)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4)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去除多余的白边,以有效缩小图像文件的容量,节省存储空间。  图像存储  存储格式  (1)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PDF格式存储。  (2)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的文件,一般采用PDF格式存储。  图像文件命名  (1)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中的每一份文件,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档号,以该档号为这份文件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命名。如图像文件较大,不便于网络浏览,可拆分为多个图像文件,文件名后增加A、B、C等区别。  (2)分别建立文件夹,以文件档号命名,并存储对应图像文件。  数据挂接  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扫描所得的图像存储到相应档号的文件夹后,认真核查每一份图像文件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是否相同,图像文件的页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文件的总页数是否相同等。通过每一份图像文件所在文件夹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的一致性,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为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批量挂接提供条件。

档案与图书文献资料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文献在现代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指典籍,献指人才。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后该词向偏义词演化,偏重于“文”,单指典籍。 文献的属性 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 知识性 记录性 物质性 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的等级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 零次文献: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论文,报告等 二次文献:比如各种文摘 三次文献:各种综述性的文章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的载体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这样一些: 古代的载体 甲骨: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 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木片,称为竹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帛:即丝绸,始见于商,流行于秦汉时期。 纸:纸最早发明于西汉初年,公元150年左右,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到东晋基本取代竹木。 古代国外主要载体:包括古埃及使用的莎草纸、古印度使用的贝叶及中世纪欧洲使用的羊皮纸。 现代载体 现代的文献根据载体形式分为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文献形式,是目前整个文献中的主体,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献形式。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随身携带,随处随时阅读。但存贮密度小,体积大,占据空间大,不便于保存。 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缩微型文献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收藏和保存,价格便宜等,但阅读需要有较复杂的阅读设备来支持。目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 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和感光材料为介质记录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其优点是存取快捷,可闻其声,见其形,易理解。 电子数字型文献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这种文献存贮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数字型文献又分为光盘文献和网络文献。 文献的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文献的产生方式包括“著”、“述”、“编”和“译”四类: 著: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即强调原创性。 述:相对于著来说,述就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看,《论语》、《春秋》等著作的原创性也是很高的。 编:又叫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译: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东汉明帝时期,大月氏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为佛经翻译之滥觞。后来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有东晋的释道安、鸠摩罗什,唐代的玄奘等。明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学术翻译,重要的翻译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人徐光启、魏源等。佛经翻译中有部分文学故事,但真正的文学翻译始于近代,主要翻译家是林纾。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等人都翻译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1)本质不同:档案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图书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认识研究的结果。2)社会功能不同。这个由于其不同的本质所决定的。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可供查考——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历史。人们看书则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为了陶冶性情。3)内容上的交叉重合部分特点也不同,档案中虽也有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知识片段,图书内容中虽然也有对历史事实的记载,但这种记载却不是直接的原始记录,而是进过加工提炼后的知识

资料与史料文献档案的区别

实物资料是反映历史事件的具体器物,如司母戊鼎,是第一手资料文献资料是记载,描写,评论历史的文字,书籍,卷宗。可能第一手如三国志,可能第二手如资治通鉴

档案资料参考文献格式

1 期刊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徐勇,吴记峰重达自治:连接传承的尝试与困境——以广东省云浮和清远的探索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4(4):50-吴毅,贺雪峰,罗兴佐,等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J]开放时代,2005(4):82-2 学位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3 书籍著作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4 报纸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文章名称[N]报纸名称,发行日期(版面)示例:胡祖六“一带一路”战略给河南定位精确[N]大河报,2015-3-30(5)以上是这几日指导过程中出现最多的几个参考文献类型,当然参考文献的种类不止这四种。我查阅了一些期刊,个人认为《许昌学院学报》的参考文献格式比较标准规范,我们可以拿来参考一下(可以从知网查询)。当然具体到个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最终还是以指导教师的建议为准。

你好,不知道你是发表的论文还是学校答辩的大论文。发表到期刊的论文,他们会要求你把参考文献写成什么格式。所以你必须去看该期刊的要求,来写你的参考文献。各个期刊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能都会有那么一点不同。学校答辩的论文,也是要按照你们学校的要求写的。一般在教务处的网站上会有。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1、期刊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2、学位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3、书籍著作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扩展资料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档案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的来源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参考文献类型有:图书(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汇编(未经过会议的论文汇编)、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报纸文章、计算机程序、数据库,以及电子公告。这些都是可以公开获得的文献。设计图纸或者结构的设计文件一般属于档案资料,由于档案资料不公开出版发行,所以参考文献中没有规定列出。我建议,你如果在论文中引用了某些图纸或档案文件,可以在文后用致谢的方式加以说明。

如果是网络的就按网络的格式来,如果不是,就在文中写清楚,在某个设计案例中,设计人员怎么怎么着

参考文献是A

  • 索引序列
  • 文献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导则
  • 档案与图书文献资料
  • 资料与史料文献档案的区别
  • 档案资料参考文献格式
  • 档案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的来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