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巴黎圣母院》
《中国百老汇》,其主管单位为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为中国音乐剧协会。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3205/G0,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9401,双月刊。
卡门,杜兰朵公主,魔笛,唐璜等等,单单莫扎特创作的就有好多~
《西方音乐剧史》《萧伯纳戏剧集 》《万世巨星》《音乐剧英语综合教程》《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 等等。 这些 都还不错,望采纳!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考生必须掌握上自远古迄至清末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横纵两方面的知识。考生应对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史实,音乐文化现象,音乐种类、风格流派、音乐形态和传承方式,音乐文化交流等领域,包括对人物、事件、文献、乐器、乐谱以及音乐史学研究状况、音乐史学研究成果、音乐文物考古等,有相当的、具体清晰的认识。一、远古、夏、商时期1、旧、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的人类学和考古学一般知识。2、古代音乐文献所记载的原始音乐活动、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及其与中国音乐起源、氏族社会音乐文化、原始音乐形态和审美等问题的关系。3、部分岩画从图像学的角度所反映出的远古时期乐舞表现形式和音乐审美文化功能。4、关于这一时期的出土和传世乐器,以及如何依据这些乐器的材质、结构性能来比较和判断这一时期的音乐形态及观念。5、金属乐器的出现及其意义。二、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1、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2、儒家音乐思想、墨家音乐思想、道家音乐思想。3、这一时期的乐律理论(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4、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特点,以及此套编钟出土的重要意义。5、《诗经》和《楚辞》的音乐(结构)特点。6、周代的“采风制度”。7、有关这一时期的乐器、音乐文献及史料。三、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汉代“乐府”的主要职能,以及李延年的音乐贡献。2、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提示:鼓吹乐、相和歌、百戏)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示:徒歌与但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3、清商乐的兴起与发展。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提示;羌笛、胡笳、箜篌、筚篥、曲项琵琶、五弦琵琶)。5、稽康、阮籍的音乐思想。6、京房、何承天、荀勖在乐律学方面的探索及成就。7、这一时期的古琴音乐状况(提示:琴曲《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琴歌《胡笳十八拍》、琴谱)。8、文人音乐家的出现及发明。四、隋唐时期1、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2、唐代主要音乐机构的音乐职能。3、“八十四调”理论的由来,以及“八十四调”与“燕乐二十八调”(或“俗乐二十八调”)间的关系(提示:“为调式”、“之调式”、“四宫七调弝、“七调四宫”)。4、唐代的“大曲”与“法曲”的各自特点。5、唐代民间俗乐的主要形式(提示:“曲子”、“变文”)。6、唐代的乐器及器乐(包括乐谱、记谱法、乐器、器乐家等)。7、唐代的音乐文化交流。8、这一时期的有关音乐文献。五、宋、辽、金、元时期1、宋代市民音乐。2、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提示: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3、宋、元杂剧的特点。4、宋、元时期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5、宋代词乐及姜夔的音乐创作。6、宋、元琴人、琴派及琴曲(题示:郭沔、浙派、《潇湘水云》等)。7、宋、元时期的器乐艺术。8、宋、元时期律学的新发展 。(题示:王朴、蔡元定等)。9、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特点。10、燕乐半字谱(俗字谱)的读法和特点。六、明、清时期1、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声腔和剧种及其音乐特点。2、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特点。3、魏良辅在改革昆山腔方面的贡献。4、京剧的形成及特点。5、梆子腔的形成与特色。6、明清时期的乐器及器乐(提示:弦索十三套、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等)。7、明清时期的古琴流派及代表性琴曲。8、明清时期的乐谱及文献。9、明清时期的律学研究与创新。10、明清时期的宫庭音乐。11、有关的唱论和琴论。12、工尺谱的读法和特点。*** 对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及成果等方面亦须多加研究和思考,并参考哲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种成果来开拓眼界,以便增强解析和问答的能力。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中国音乐史近代部分是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考试之主要内容之一。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对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生成和演变的史实、辉煌成就以及经验教训等方面的认知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音乐文化现象有较清晰、具体的认知,并熟记硬背各时期不同的一些重要概念,为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及进一步提高音乐水平和学历层次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于近代演变发展的基本特征(1)掌握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于近代演变发展的基本特征。(2)了解民间主要表演艺术家和他们的历史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3)熟知近代出现的各种主要传统音乐体裁样式及流派。(4)了解传统音乐传承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各主要会、社、团、科、班等机构。2、近代音乐思潮(1)了解西方音乐传入的基本途径(宗教音乐、军乐、乐歌运动对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注意西方传教士们的宗教音乐活动,以及中国近代欧式军乐队建立的政治基础和文化背景。(2)了解晚清皇室住外史节、教育界、学术界、商界等人士对西方音乐文化最初的感性认知以及对西方音乐文化的输入介绍。(3)掌握乐歌运动及其历史意义的文化含义。熟记乐歌运动中各主要音乐家及其音乐实践活动;并熟练地听辩其主要代表作品之艺术上的风格特点;思考该思潮运动历史意义之所在。(4)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所形成的“新”的音乐文化思潮;掌握该时于欧美学成归来的主要音乐家及其为发展中国新的音乐文化,将西方音乐理论技巧运用于中国音乐实践中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掌握“新音乐”、“中国乐派”、“民族化”、“民族之声”、“中华民族性的国乐”、“东西调和”、“复兴雅乐”、“全盘西化”等文化概念;注意该时期音乐家们重要的音乐思想。(5)熟知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和“左翼音乐”运动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历史意义。掌握左翼音乐家及所赋予新含义的“新音乐”、“救亡歌曲”、“国防音乐”、“战时音乐”等文化概念,注意该时期的音乐家及其音乐思想,以及与前后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音乐家们音乐思想的区别。(6)了解30年代前后以上海国立音专为中心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出版等音乐实践活动;注意该时期几位主要的音乐家及他们的创作和几所重要的教育机构以及影响最大的几种音乐刊物(7)了解40年代延安音乐家及以“民歌研究会”等团体为中心,领导和掀起的,对民歌进行搜集、整理、研究、讨论的主要音乐理论实践活动;以及之后所引发的“新秧歌运动”和“新秧歌剧”、“新歌剧”的诞生。3、音乐教育(1)理清普通音乐教育于中国近代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乐歌兴起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掌握主要几位普通音乐教育家们的历史生平及其音乐教育活动。(2)理清社会音乐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化概念,了解几位主要社会音乐教育家们的历史生成背景及其音乐教育活动。(3)理清师范音乐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其文化生成的基础和背景,熟悉主要音乐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以及相关的文化事项。(4)理清专业音乐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专业音乐教育建立的基础与必要性,熟知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思想、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成果。 4、音乐作品的创作(1)声乐作品创作。了解中国近代声乐作品出现、发展的基本特征,它与传统音乐有何不同?提高对各时期新出现的各声乐体裁分类及艺术风格的认知能力;在对作曲家历史生平、创作特征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个别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2)器乐作品的创作。了解近代乐器音乐与器乐作品发展的基本脉络,提高对各时期新出现的各器乐体裁分类及艺术风格的认知能力;在对作曲家历史生平、创作特征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个别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西方音乐史部分 一、复习指南及要求: 硕士研究生《西方音乐史》公共课入学考试,要求考生对本科阶段已学过的此门课的基本内容有较为清楚的掌握。它包括:重要的基本概念;音乐体裁;各不同时期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及作为整个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取得的艺术成就(如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等);各不同时期具体作曲家创作的艺术特点及成就;对作曲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理解等主要方面。为便于考生的复习,特规定以下考生所需复习重点的具体要求和纲要: 1、古希腊、罗马音乐(1)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发展的时间跨度及音乐发展的一般概况。 (2)古希腊音乐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希腊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方式;音乐体裁和音阶调式。(3)古希腊的主要三件乐器。(4)古希腊的音乐美学:赫拉克里特、毕达格拉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5)古罗马音乐的来源和特征。2、中世纪的音乐文化(1)时间跨度及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2)教会音乐。概念: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的艺术特征。(3)世俗音乐。骑士歌曲;游吟诗人。骑士歌曲的艺术特征主要作曲家。(4)复调音乐。概念:奥尔加农(Organam);“古艺术”(Old Arts);“新艺术”(Arts Nora);狄斯康特(Discantus);孔杜克图斯(Conductus);经文歌(Motet)。中世纪复调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奥尔加农”、“古艺术”、“新艺术”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作曲家。(5)中世纪的音乐调式。音乐理论家圭多(Guido, 约997-1050)的六声音阶及唱名体系。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尼德兰乐派(又称为勃隆第乐派或弗兰德乐派)三代作曲家创作的艺术特征。(2)马丁•路德的新教圣咏。(3)意大利的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牧歌(Madrigal)的艺术特征。(4)法国歌谣曲的艺术特点(France Chanson)。(5)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发展的一般状况。4、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1)意大利音乐。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一般状况。弗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那波里乐派歌剧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那波里歌剧乐派对歌剧艺术的主要贡献。意大利器乐音乐的发展,主要音乐体裁。(2)法国歌剧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的风格特征,主要作品。法国古钢琴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代表人物。D•斯卡拉蒂的古钢琴音乐创作。(3) 英国音乐:普塞尔及其歌剧《迪朵与伊尼》。亨德尔的歌剧和器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主要作品。亨德尔清唱剧的主要作品,创作的历史意义、艺术特征及贡献。(4)十七世纪德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状况,主要作曲家。巴赫音乐的分类及主要作品。巴赫音乐的历史内容。巴赫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贡献。拉莫的《和声论》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5、古典主义音乐(1)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国歌唱剧(又称德国喜歌剧)的主要艺术特点,作曲家及其作品。(2)曼海姆乐派、北德乐派(又称柏林乐派)的主要历史贡献。(3)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要原因和内容,进行改革的主要歌剧作品及风格特点。(4)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的一般特征。海顿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不同时期的主要音乐作品。海顿交响曲、四重奏创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特征。海顿交响曲创作的主要历史贡献。(5)莫扎特创作时期的划分及其主要作品。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就。莫扎特器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就。(6)贝多芬创作的三个时期及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贝多芬器乐创作的历史内容和风格特征。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历史地位和成就。贝多芬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6、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1)韦伯的主要歌剧作品及艺术特征,韦伯对德国歌剧的贡献。舒伯特的主要音乐作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影响和成就。舒伯特的器乐创作的一般特点。舒曼的主要音乐作品。舒曼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的艺术成就。舒曼器乐音乐的一般特征。(2)门德尔松的钢琴及乐队作品的艺术特征,主要作品。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及主要作品。勃拉姆斯钢琴作品、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勃拉姆斯交响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历史地位和成就。(3)瓦格纳创作时期的划分及其主要作品。瓦格纳歌剧改革的主要原因和内容。瓦格纳歌剧(乐剧)的风格特征。瓦格纳歌剧改革的利弊。(4)安东•布鲁克纳交响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及其主要作品。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其作品。雷格尔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主要作品。马勒交响曲和歌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主要作品。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标题交响诗及歌剧创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作品。 法国:(1)法国历史大歌剧的主要作曲家、作品、风格特征。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作品及其影响。(2)浪漫主义时期法国喜歌剧、抒情歌剧的主要艺术特点及其主要作曲家。比才的主要音乐作品。歌剧《卡门》的艺术特色及创作的历史意义。(3)圣桑、弗兰克、肖松、丹弟、福列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 意大利:(1)意大利谣唱歌剧的主要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作品及创作的艺术特征。(2)威尔弟创作时期的划分及三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威尔弟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作曲家、主要作品及创作的艺术特色。 其他国家:(1)肖邦创作时期的划分及作品体裁的分类。肖邦钢琴创作的舞曲体裁、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协奏曲的艺术特色。肖邦音乐的基本内容及创作的历史意义。各种音乐体裁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席曼诺夫斯基对波兰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主要代表性作品。(2)李斯特标题交响诗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代表性作品。李斯特钢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3)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一般特征。(4)俄罗斯民族乐派:格林卡的主要音乐作品。格林卡音乐创作的艺术主张,主要特点,及对俄罗斯音乐发展的影响。达尔戈梅斯基创作生活的一般状况。“强力集团”的主要艺术主张,主要作品及创作的一般特点。穆索尔斯基的主要音乐作品,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鲍罗丁、李姆斯基•柯萨科夫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及主要作品。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主要内容。柴科夫斯基的歌剧、交响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斯克里亚宾和拉赫马尼诺夫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作品。(5)捷克及北欧民族乐派:斯美塔纳的歌剧创作及交响诗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两种体裁的主要作品。德沃夏克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各类不同体裁的主要作品。雅纳切克对捷克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主要音乐作品。格里格的主要音乐作品,其创作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征。西贝柳斯音乐创作的一般特点,代表性作品。(6)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的一般艺术特征。德彪西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德彪西音乐创作的总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意义。德彪西的钢琴创作、管弦乐创作、歌剧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主要音乐作品。(7)拉威尔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代表性作品。杜卡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其他印象主要作曲家雷斯皮基(意大利)、法亚(西班牙)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的主要作品。 7、1945年以前的现代西方音乐。(1)20世纪上半叶音乐艺术的总的发展特征。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一般艺术特点,与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在创作上的异同,与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之间的关系。(2)巴托克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主要作品。其音乐活动(创作,收集民歌)对匈牙利音乐的历史贡献。柯达依的音乐活动对匈牙利音乐发展的主要贡献(创作、教学、收集民歌等方面),主要作品。英国民族乐派发展的一般状况。作曲家埃尔加、霍尔斯特、戴利斯、布里斯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作品。沃安•威廉斯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代表性作品。美国民族乐派发展的一般状况。麦克道尔、科普兰、瓦雷兹、格什文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作品。艾夫斯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其代表性作品。(3)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艺术主张,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在20世纪发展的一般状况。(4)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亨德米特的音乐活动主要在那些方面。亨德米特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主要艺术特征。意大利作曲家卡塞拉、马利皮埃罗、皮采蒂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主要代表作作品。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发自德国一般状况。萨蒂的美学主张及创作的一般特征,主要音乐作品。“法国六人团”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代表性作品。奥涅格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风格和特点,主要音乐作品。(5)表现主义音乐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关系。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美学观点和艺术特征。表现主义音乐对20世纪音乐的影响。十二音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6)勋伯格音乐创作的时期划分。勋伯格音乐创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其不同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贝尔格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贝尔格的主要歌剧作品《沃采克》和《露露》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韦伯恩音乐创作的一般状况,其代表性作品。(7)布里顿音乐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及主要作品。微分音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和主要音乐作品,音乐创作的一般特征。噪音音乐的主要作曲家及作品,音乐创作的一般特征。 几点说明: 1、本纲所说的主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考生应不仅要熟知作品的标题,而且对其音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及作品的艺术特征有一般性的了解。 2、文艺复兴以后的作曲家的原文名及生卒年,可在有关书目中查阅。 3、本考试大纲是音乐院校非音乐学系本科生已达到的教学水准。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在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乐记》的《乐象篇》中告诉我们“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二 音乐欣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功能是: 一、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 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体系。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 在中国北京紫禁城太庙前由张艺谋执导的外国歌剧《杜兰朵》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对歌剧中被作曲者普契尼采用的《茉莉花》的素材创作的杜兰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爱。海外的华人当听到小提琴独奏曲子《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 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 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 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四、 音乐欣赏的心理功能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听、辨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 在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如何发挥音乐欣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良好开端,一首音乐作品能否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首作品的熟悉程度,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熟悉感受和陌生感受制约着学生注意的兴趣,似熟非熟对人有一种驱使力,适应人的探索新奇的心理,为了获得这种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逼真”的情境,它包括①提供积极、贴切的教学态度。②提供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③提供融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挂图、图片、教具等,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熟悉感受,促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适度集中性和稳定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保持期待和探索的状态。 上述情境的创设过程,也是音乐欣赏文化功能的逐步强化外显的过程。同时,又是音乐欣赏心理功能的具体体现与内化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负荷整体文化的音乐欣赏逐步逼近并进入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多方引导,互动欣赏。 白居易从“银瓶乍破水浆迸”的音响中想起“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画面,列宁从《命运》交响曲中听出了革命性,这都是音乐审美具有的不确定性。 音乐审美的这种非语言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即非学生学习的教导者而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字欣赏法、图画图形欣赏法和舞蹈欣赏法的结合,达到学生、欣赏材料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中的连动性、多面性和跨越性能力,并使人格在“高峰体验”中获得升华,促进个性更好实现自我完善。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教化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溶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发展中,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运用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美而求真向善,运用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的这四种功能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职责正在于最大限度地开掘与发挥这种功能,为培养新世纪的“四有”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产作曲家。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绍石编译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的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的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的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 《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的研究方向。 作为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的了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的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的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 骤: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的思考 进度安排: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2006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2006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2006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2006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音乐笔记》[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4]《西方音乐通史》
教师是课堂教学情绪的输出者、引导人。从教学思维的活跃,教学语言的活跃,教学行为的活跃,到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教师的教学情绪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这种良好的教学情绪,更易在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绪的渲染,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需要的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作者就如何在乐理视唱练耳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从而改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如下观点。 一、营造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思维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讲究的是实效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们很少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对课堂教学情绪的调整和把握。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可利用安静的环境训练学生记忆旋律短句、模唱内容,由易到难,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听觉进行链接式训练。例如模仿旋律短句《放马山歌》,让学生体验,宛如身临于空旷的山野间,节奏、音高、音量应如何处理,使学生产生想象,引导思维的发散,使学生在练习中自主独立思考,促使他们举一反三,加之语言和动作的结合训练,尽可能使每个学生与老师有一次互动交流,把他们的求知情绪激发起来;最后,在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对比学习和总结,对课程整合前后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让学生再次整理学习思路。再如,在加强学生对音的认知过程中,将七个基本音级与色彩中的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进行联想对比,按自己的喜爱将音和颜色配对记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常常令学生情绪高涨、茅塞顿开,能为以后准确听记音高、音程性质等积累感性的认知经验。总之,教师热情而充满活力的教学情绪的投入,可以活跃教学思维,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产生良好的情绪效应。 二、捕捉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启发性等特点,还具有情绪化的煽动性功能,包括表述语言和肢体语言,声形结合,更加活跃生动。比如说,如何让学生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意义呢?通常我们在表现颂赞的、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多与慢速度相配合;田园的、抒情的则多采用适中的速度;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多与快速相配合。指挥学生试唱不同速度的旋律进行对比,体验速度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得出结论。在举例说明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语言可运用速度的变化来形象生动地表现语言情绪。语速的快与慢,在表达情绪时有何区别,教师可用课堂教学内容提炼出要点,来分别用快速、慢速进行表述,让学生体会效果如何。再如流行乐中的RAP,如改变说唱音乐的速度,那么音乐所表现的意义就大相径庭了。让学生分组举例讨论,体会“速度”对音乐表现方面的影响力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通过自由、愉快的语言交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使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弱,由情绪低落转为兴趣高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教师就是依靠敏锐的捕捉,对富有价值资源加以引导,巧妙利用,捕捉无法预定的教学情景,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因势利导,才能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 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奋焦点与教学行为 整合后的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要求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当然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过于“活跃”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度”,由易到难,在不断地鼓励中引导学生分析、思索,同时掌控学生的情绪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次课堂里,先由两个特点不一的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讲述自己对三和弦的理解;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并按照他们讲述的思路进行梳理、归纳。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会因此获得认同和鼓励,心理上得到满足,学习情绪也会更加积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开始时,学生羞于上台,教师的鼓励给予了他们情绪上极大的安抚;学生们讨论时,教师机智的设问和参与使他们探究的热情不断高涨;最后教师的评述,宽容的态度和中肯的建议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又给了学生们开拓思路,不断求索的信心。再如,在做节奏训练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式练习、分组式练习、合作式练习、游戏式练习等活动,在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行为里,师生间的教学热情得到最大的释放,课堂教学效果也得以保证。 总而言之,乐理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是一门融听、视、练、唱等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理论课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随时调度自己的教学情绪,使每位学生都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课堂上,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训练,保障活跃的课堂情绪,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使情绪效应在乐理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实现。音乐教学与内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应该积极把握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发展学生多方面智能,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堂的重要保障,使音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音乐活动可让幼儿产生美感,陶冶他们的情感,在他们心灵上播下纯洁美好的种子。通过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在音乐伴奏下,合节拍地做各种听音动作及舞蹈动作,欣赏一些简单的歌曲,逐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之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我们要求幼儿必须对构成音乐美的诸多要素充分的感觉,感受作品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和声、曲式、情绪、风格等。这种能力的获得,需经过长期的听觉训练和有计划、有目的的欣赏活动。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这种体验往往很肤浅、不稳定,需要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选择美感强的教材,并充分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以音乐的真正美来感染幼儿,吸引幼儿。如中班的欣赏作品《瑶族舞曲》,这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曲调中速度、力度、节奏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个乐段的明显对比,使这首反映瑶族小朋友喜庆场面的乐曲,更富有情节性、可欣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光考虑形式,而要紧紧抓住这一对比特点,加以引导启发,反复比较,让幼儿在充分的感觉中体会音乐的真正美。 其次,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方法可分为: 引导幼儿欣赏,教给幼儿感受美的方法。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像,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又如针对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形象化的表演,在示范中展示作品内涵,然后,让幼儿反复感受,通过比较节奏的快慢、辨别音的高低、体验音乐的情绪,直到听懂音乐、领会歌词、想象意境,逐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方法。 创设感受的环境,培养感觉力。我们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伴以丰富多彩的乐曲,做到一日活动音乐化。如轻松愉快的报情乐曲,伴随孩子的起床、进餐;节奏快的进行曲,伴随孩子的游戏,玩耍;优美安静的摇篮曲,使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觉音乐美、生活美。此外,还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知风声、雨声、乌鸣声、波涛声等等,天长日久,不仅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教给幼儿简单的知识,如简单乐理、舞蹈技能等。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如让幼儿学习五线谱,先让幼儿学唱“五线谱象楼梯,上面高来下面低低音谱号象蜗牛,害羞躲在壳里头”等儿歌,让幼儿对五线谱有所了解,同时还利用“跳皮筋”、“跳格子”,“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这样学玩结合,深入浅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表现。幼儿在反复聆听、充分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对音乐产生兴趣后,随即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是由于幼儿的审美情感强烈、外露所致。幼儿的表现是带有行动性的,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后,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进行思维加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歌声来充分展示,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表达能力。如在欣赏《秋叶儿》歌曲后,我们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秋叶飘落,有的幼儿用旋转的动作表示树叶快速落下,有的幼儿用碎步表示树叶缓缓落下,还有的在原地转几圈后,快速蹲下,表示树叶落到沟里了。还有一次,幼儿在充分感受了《小海军》音乐之后,我启发他们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做踏步的动作。”这是对音乐性质(进行曲)的感受,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当解放军!”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说:“听了音乐我浑身都是劲!”这是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当我再放音乐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声音是那么响亮而自豪,不仅激发了幼儿表现音乐美的心情,也培养了幼儿快乐、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音乐情境,提供表现机会,如开设音乐活动区,提供录音机、磁带、小乐器、头饰、道具等,让幼儿组织小小表演队,通过自编、自演、自评、巩固已学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表现力。此外,还经常组织专门演出交流活动。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启发幼儿的创造意向。在音乐教育中,我们经常启发幼儿,按照乐曲的不同节奏,创造出走、跑、跳等不同动作;根据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联想,如用节奏明快、旋律跳跃的音乐,启发幼儿想象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情节;随着大管吹奏出缓慢而低沉的声音,启发幼儿回忆乌龟慢吞吞向前爬的情景;当听到粗狂、阴森的音乐时,引导幼儿联想面目狰狞的大灰狼,张开血盆大口想吃小白兔的场面使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与原来的故事情节统一起来,从而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憎情感,使美的创造得以升华。 保护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我在让幼儿表演《小海军》之后,继续鼓励他们联想:小海军还能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和动作,怎样使小海军的歌更动听?引导幼儿创编音乐节奏型、配乐器演奏……通过这些创编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展示自己创编音乐美的机会,使幼儿逐渐从感知音乐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同时,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时,要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体验引入表现阶段,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创造能力。 其实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意识,我们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教育环境,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产生不同的联想,只要有孩子自己的创作意图,那怕是“离谱”,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其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留给幼儿更多的创造余地。如在欣赏乐曲《小燕子》后,教师就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舞蹈创编,结果,有的幼儿编出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的情节;秋风吹,树叶飘,小燕子过冬去南方,一路上飞过高山、飞过树林,来到幽静的山谷,喝水、找虫、露宿、梳理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小燕子热爱生活,勇敢自强的生活场面;而有的幼儿却编出了小燕子克服困难,不怕风吹雨打,敢于与害虫作斗争的良好品德。这样,由于教师充分挖掘了音乐的内涵,引导幼儿把相同乐曲,通过想象,创编出了不同构思的舞蹈,使幼儿的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飞跃。同时我们也给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创造机会,满足更多小朋友的创造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尽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道具和场所,让幼儿自由进行创造活动,如创编歌诗、故事、动作等等,同时对孩子的创新欲望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他们的创新行为给予认可和赞扬,使幼儿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把美感的培养辐射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是世界公认的、巴洛克时期的主调音乐清唱歌剧创作的先驱。在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舞台演出状况和国际性声乐比赛曲目中来看,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作为一个流派被列为必唱曲目之一。而从当今国内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声乐曲目中以及音乐会、比赛曲目中观察,大多集中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上,这样的偏爱使声乐者造成对巴洛克时期清唱剧等风格的声乐曲目的偏失。鉴于此笔者选取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歌唱技巧及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可以对学生对此作品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学习指南。《让我痛哭吧》选自亨德尔的歌剧《里那尔多Rinaldo》,剧本由罗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塔索的同名叙事诗所改编。该作品严格考虑了声乐演唱者的音域,从放松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写作,其旋律基本在中声区,音域不宽,不为了炫技而频繁的运用高音,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声乐演唱者把良好歌唱发声习惯养成;避免了浓厚低音与强力冲击高音的力度,帮助歌唱者更加放松,自然发声,可以自然的保护声带,并且还能展现优质的声音。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有助于声音的规范,只有通过这样传统学派的训练才能更有效地系统地学习美声。2曲式结构分析作品《让我痛哭吧》由宣叙调与咏叹调两部分组成,主调为C大调,拍号为4/4拍。首先,第1-12节是使用叙事来说明故事由来的叙述,而叙事的平稳,则为第二部分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力度不寻求渐弱以及渐强的细微变化,而是使用阶梯式力度,这样显得更加的清晰。它在乐章中保持基本的情感,在相邻乐章之间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基本特征。其次咏叹调为13—84小节,结构是一个小型复三部曲式。第一个小节以柔和的音调开始,以强调歌曲的悲伤情绪。在旋律过程中,质感充满了谐调的伴奏,使气氛恢复了活力,速度由Larghetto代替Andante,以反映动态故事变化之间的对比。第一个小部分以单三部曲形式复制,调性F—C—F;第二小部分调性由d—a,第二小部分结束处再现第一大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从55小节开始是整首作品的高峰,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歌曲以f力度开始。它主要强调世界的无尽苦难,力度语气得到增强,以反映角色的激动感,后一种感觉逐渐得到缓解,下行级进渐弱。它以平静的语气开始,以口语表达,最后以激动的语气表达,以低声结束。语言的变化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标志着爱情悲剧的开始。中间部分感叹了荒凉,最后主角很激动。从爱慕到绝望,它反映了里纳尔多的复杂兴趣。著名歌唱家范竞马曾经说过,歌唱的呼吸是胸腹式呼吸。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胸腹式呼吸法,即气要感觉吸到了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在呼气的过程中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作品《让我痛哭吧》全曲较为平缓,比如如下谱例,第4小节与第5小节的第1拍中八分音符之后,就是一个十六分休止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那么这里就需要气息的控制,才能将休止符的感觉唱出来。共鸣的建立是保证合唱音响共振的重要前提,也是统一音色的重要手段。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作品《让我痛哭吧》总体来说音域不高,必须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才能演唱出其力度渐强和渐弱的特征。在一方面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使声音能通向鼻腔,更好地运用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亨德尔在冲突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优于其他作曲家。在他看来,情绪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心理状态;正如这首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整曲的基调应是悲情的,借爱情的不辛遭遇进而对命运以及人生产生了众多复杂无奈的情感,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某种程度上以缓慢的速度扩展了歌词“tà”,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感受。3演唱之二度创作情感处理完全由自身的情感整合,稍加哭泣便传达出作品形象的真实感受,诠释了戏剧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使用贴切的语气来解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并结合其表达能力来掌握作曲家想要展现的场景,并在不放弃的情况下对残酷的命运毫不妥协,再次升华了这一作品。首先尊重、忠实地再现作品形象;仔细阅读乐谱了解歌曲的氛围,以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人物形象,做到用自己真情实感去演绎,把自己的感想和情感真切融入在作品之中,这样我们所演绎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 结束语《让我痛哭吧》是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创作的优秀声乐代表性作品,加强对《让我痛哭吧》声乐作品研究,能够更好的学习和训练声乐作品发声,在明确掌握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声乐作品创作情感内涵,达到以气带声,以声带情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声乐欣赏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