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风景地貌解析与鉴赏论文格式要求

风景地貌解析与鉴赏论文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风景地貌解析与鉴赏论文格式要求

桂林旅游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原因:(1)峰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岩体多被溶蚀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为主。它和土山以流水冲刷坡面,并使山坡由急向和缓演化相反,石山山坡上无散流、暴流产生。反之,山足多为地表水下透入地下地点。因此,石山四周有不少山溪、小河和冲沟流入。因而使石山山足成为流水侵蚀、溶蚀地区,小河的侧向侵蚀,落水洞的形成,都会使石山山坡由和缓变为急陡。例如在肇庆七星岩区,有个禾婆岩,它就是由西江支流蚀成,今天岩内还堆积着一层厚达2米的河床卵石层(鹅卵石),表示是河床相沉积。这个岩成立后,岩口处崩塌,而使石山形成峭壁了。这种洞可以称为“侧洞”。由于地面水流以石山为集中下透区,因而使石山四周陡立。形成拔地而起的孤峰。有时悬崖千丈,雄伟非常,如桂林的独秀峰即为一例。石山崩塌实例,可以在石山脚下发现巨大崩石来证明。如肇庆七星岩区,在1970年雨后即产生崩塌,巨石直径在二米以上,由崖壁上崩落,打穿了水泥建筑物的屋顶。崩塌可使崖壁成为悬崖,即额状突出崖顶的峭壁地形。又如肇庆含珠洞、双珠洞等,也都是巨石崩落时。刚好卡在岩隙中形成的,表示崖坡是以崩塌作用为主。(2)峰林石山地形特征是“逢山有洞”:有的不止一个,如桂林七星岩即有5个洞口。但是最奇特的要算“脚洞”了。脚洞是在石山山脚形成的洞穴,故名“脚洞”。它的地形特征是沿着地下水面发育的。所以,脚洞内部一般都有广大的洞穴系统。例如肇庆七星岩的大岩,即在洞中有一大厅堂,沿厅堂四周分支出了小洞和走廊,在大厅堂处还有一个地下湖形成,表示脚洞是由地下水面附近有强大的溶蚀力所致。因此,脚洞洞顶一般按地下水面形成,故顶部平坦是脚洞的一大地形特色。“顶平如割”是各地县志称呼这种脚洞相似的形容词。但是脚洞洞顶也并不是平坦如板,而是有不少石锅、石钟地形分布着。这种地形是其他洞穴少见的。石锅是一片分布的多个浅平半圆穹形凹入洞顶中的石穴,大小在1米以内,凹入洞顶不到半米,半圆形态完整,互不干扰,说明石锅是溶蚀出来的,并且以中心部分溶蚀、冲蚀较强所致。石锅一般大小相似,这是洞穴充水时水流呈素流状态的结果。水流一般分层流和紊流,层流即水层中各点速度相同,在石灰岩裂隙中流水即是层流,它的速度较慢,每秒在1厘米以下。洞孔大了,水流较畅,流水中各点速度不同,即成紊流,流水按速度分成多股,彼升此降,彼急此慢。如在3厘米溶孔中,流速为0.1厘米时,即可由层流转为紊流。雨期溶洞充水,水股冲击处溶蚀力更大,因为冲击地点压力大,溶蚀量增加,如按实验资料,地下水在不承压状态下,岩隙每年扩大为0.35毫米,而在充水承压后,可增加到每年扩大岩隙达5毫米,即承压后溶蚀力增加15倍。冲击洞顶的急流就可以在汛期冲蚀、溶蚀出石锅地形。石钟成因全然不同。它是由于地下水沿节理下透并在洞顶滴下处,进行溶蚀成一深穴如钟形的结果。如果地下水丰富,沿节理齐流出时,则石钟形态可变成一条凹入的顶槽。石钟只是一孔滴下水量所成,所以钟顶即见一溶孔存在,这在石锅中是没有的。整个石锅就是在一块岩面上形成的,而石钟分布是依据溶孔所在地而形成,多呈疏落分布,也和石锅成片分布不同。洞两侧还有边槽发育。这是由于地下水面季节性存在的表示。因为水面附近溶蚀力最大之故。凹入的边槽在古书中称为“石床”,因为边槽底部是平坦如床的。如果边槽有几层就表示地下水面季节性有变动了,正象河流有枯水期水面,洪水期水面那样,洞中常有小河流贯(如在凌霄岩、燕岩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等石灰华沉积不多,也是脚洞沉积地形的特点。因为脚洞雨期充水,紊流冲蚀,石灰质很难沉积在岩面之上,形成灰华沉积。有亦是小型的,如形成了“团龙”、“飞凤”、“蛇”、“果子”、“花”等薄而小的形态。脚洞是地面流水流入石山体内的通路。因此,洞口一般比洞内高,呈广阔低平洞口,常为较冷空气积聚洞内,属于“冷洞”型洞穴。因为冷空气比重较大,不易上升和排出洞外,无怪夏日人们在此避暑了。广东云浮凌霄岩且有地下河贯通。脚洞沿地下水面向四周沿节理伸展,如果遇到石山外面的河流时,地表上的河流会立即把水量转向脚洞流下,使地面河流下游成为无水旱谷,这种现象叫做“地下掠水”。早在宋代我国已有脚洞进行地下掠水或劫夺的记载。当脚洞贯穿了整个石山山体时,就被称为“穿洞”了。桂林北面的灵川就是这样形成和得名的。 (3)峰林石山上的“穿洞”当脚洞上升之后,高出地下水面时,穿过石峰的脚洞,就叫做“穿洞”。这是由于地壳上升了,或者地下水面下降了。从前的脚洞就成为没有流水、积水的干涸洞穴,洞底也高出平原地面,变成为于半山上的洞穴,由于洞穴穿过石山,故名“穿洞”。穿洞可以由于不断侵蚀、崩塌,变成一个半山上的洞穴,有如窗口,这种奇异的地形,每成为当地风景区,如阳朔的月亮山,即因穿洞有如半月形状得名,故又名明月洞。此外,桂林穿山的月岩,坪山的穿岩都有象明月高悬天空美景,成为名胜。它们都是上升了的脚洞所成。即在中更新世时(6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条地下河所在。当时地面即今天的40~60米比高的阶地面。目前桂林峰林石山中最好的穿洞,却不呈月亮山形态,而是保存良好的脚洞地形,例如平坦的洞顶,边槽有多层,石锅、石钟的发育,平坦而有地下河堆积的洞底等。不过,穿洞毕竟和脚洞不同,因为地下河消失了,洞穴中水流向下流失了。于是无水的洞穴给石灰华沉积带来良好的保存环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灰华阶地(包括灰华田)最为发育,还有平缓洞底可发育出深深陷落的落水洞,被称为“无底洞”。洞口及洞顶每因长期受侵蚀、溶蚀而崩塌,使洞口高而广大,崩石塞道,洞内大厅又可因崩落而显得特别高大,破坏平坦的洞顶地形。例如桂林芦笛岩就是以各种石钟乳出名,游览道路要靠凿开钟乳石林来开辟。桂林七星岩更突出,它以四十五个洞连成,主洞长达814米,贯穿着八大厅堂,五个出口;全部洞穴长达3公里,分为三层,最下一层仍为脚洞;中层大洞厅堂高27米,宽48米,由二层脚洞崩陷合成;有边槽(称白石天篷),脚下听到地下洞穴的“空谷传声”。中心部分较低,即大教场处,为古地下湖所在。落水洞分别被命名为“无底深潭”、“癞子潭”、“双狮守龙潭”等。在茅茅头石山(即光明山),除芦笛岩外,还有大岩(长达875米,唐代僧人墨迹亦已被钙膜保护起来,墨迹如新)、飞丝岩、穿岩等四个穿洞贯穿,这种穿洞是战时避难地点,因为洞底平坦,厅堂广大,支洞众多,战时工厂、学校、医院仓库均可利用。在峰丛石山区亦常有穿洞发育,如广东怀集燕岩,广西靖西穿岩等,即为公路利用穿行.【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图片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参考文献匿名的风景论文格式:1、论文全程不得有省编号和代码。2、全文格式同论文正文格式一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而在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园林做为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家”,其环境的艺术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简单描述了园林的地形地貌以及其作用,总结了园林地形地貌设计,利用及改造的原则、步骤和设计的方法。关键词:园林;地形与地貌;作用;设计:利用,改造窗林的地形和地貌以及其作用(1)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称之为地形的概念仅表示测量学中地形所包括的一部分-即地貌,其中包括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当然也囊括了河流以及湖泊。(2)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作为园林的绿地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地形地貌的处理在园林中有很多的作用:①可以满足选择的功能要求,通过使用不同的地形和维敬,可以设计出具有较多功能的场所以B饮点,可以使种植的植物生长细况和

旅游地貌景观赏析公选课论文答辩

会根据你写的论文的内容来出题,所以要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就不用怕老师提问的问题了。

一看我们就是一起上的课,你写好了,借我看看啊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

论文答辩时陈述的内容是设计这篇论文的目的和在这篇论文中得到的收获包括还有哪些不足。以下是我分享的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班,我论文的题目是《纪念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

本篇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欧阳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不胜感激。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一、研究背景。

纪念空间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它具有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随意翻开一部城市的建设史,纪念空间都占据着非常大的篇幅。从当代纪念空间的.建设情况来看,世界各地对于纪念空间的营造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民族精神的优秀纪念性场所。

一方面,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人们出于缅怀或者庆祝而建造纪念性构筑物以示纪念。如在二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涉及世界的和平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较高的关注度;三峡大坝的顺利截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也掀起了纪念空间的建设热潮,如云南宁洱县 6.4 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园、汶川地震纪念园、北川县城地震纪念旅游区、北川抗震纪念园。2013 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后不久,便兴建了雅安 420 大地震纪念馆,由此可见人们对纪念空间建设的重视,并期望这些纪念空间能对后人起到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而出台了许多推动纪念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措施,比如 2009 年,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出台的《南京宣言》中,就提出将各地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建筑统一打包,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集体记忆也随之丧失和消逝。导演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感动观众;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来陈述史实。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纪念空间的建设,再现历史片段和记忆影像,为人们创造感受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场地。早期的纪念形式较少,主要是陵墓、纪念碑和记功柱等,其中植物的应用也一般以点缀为主,作用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空间的形式逐步增多,植物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当代的许多纪念空间中,如纪念公园、烈士陵园等,植物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纪念环境的重要构景元素。因为植物本身线条柔和,且与环境的协调性好,应用灵活性强,其自身不但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共筑空间,在对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上有巨大作用。纪念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纪念性构筑物、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环境小品等,由于植物具有最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使其成为纪念空间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

在纪念空间中,适宜的植物类型和植物配置方式,能充分地衬托出纪念主旨和场地精神。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整个碑墙被置于开阔的草坪中,纪念墙前为一片槭树林,中间夹杂着红枫、白桦和其他低矮小乔木,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充分衬托出了纪念墙的主体性。植物景观因其自身属性及蕴含的象征性,在营造纪念氛围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纪念空间植物景观配置的效果对纪念性情感的传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今纪念空间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植物景观在纪念空间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在供人们缅怀纪念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活动场所的职责。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

三、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分析与回顾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概述,对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植物在纪念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分析。

第三章,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功能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因素、植物的观赏特性因素、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因素和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融合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以重庆为例,选取不同类型的纪念空间进行调研,将上一章总结归纳出的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素应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

第五章,基于案例分析,提出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思考。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中国风格音乐鉴赏与分析论文研究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作者:陈雅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6-2-23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 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锡剧等,各个戏曲剧种的唱腔都有分别,也各有自己的长处。 学习体会《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后,感触颇多,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欧洲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现在知道了民间音乐浩瀚如海,并不比欧洲优秀的音乐差了多少,也是那样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我们更应为我们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民族音乐学家刘九达先生曾说过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坐船回四川老家,忽听得船工唱起了号子,便赶紧掏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船工们一见那个阵势忽然都哑了。其中一位老船工说:“那位先生是同我们闹玩,哪有那样阔气的人来学这不三不四的东西哦!”现如今的学者和歌唱家去“采风”或者没遇过这种尴尬,可是说实在,“场面”上的东西我们见得太多。周强在《石工号子》的封面上写道,他的专辑是“学院派与原生态的对话”,相信这是他多年歌唱实践与思索的感悟。所谓“学院派”和“原生态”,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原生态”人以为“原汁原味”才是最好,任何对它进行艺术“加工”都是对它的“污染”。而“学院派”又往往被人指责“高高在上”,对业余的民间的东西不屑一顾。其实这都是“鬼不吃蜡烛屎――人做出。”“原生态”无非就是民间的东西,它既不会一成不变,甚至不可以复制。你以为侗族人平日唱的“大歌”与央视演播厅里表演的“大歌”是一样的么?傻!说白了,后者也是对前者的一种“加工”。艺术加工并没那么可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法则。胡松华唱《草原赞歌》以及滕格尔唱《天堂》不都一样经过了“加工”的么?牧民并没指责...

虽然不是音乐生,但也来说说吧··我先说说少数民族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说到音乐特色必须要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因为没有舞蹈的音乐是不完美的,那就没有民族的特色了,也就没有民族风格了!维族的民歌基本上都与舞蹈有关系,他们节奏很简单,咚嚓嚓咚嚓.这个节奏..适合新疆的民族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之类的歌,都是歌颂新疆那美丽的大草原..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的乐器丰富而简单,有阿地力,冬不拉等等.还有吹奏乐器.新疆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艺术性很强,尤其是舞蹈艺术性很强,算是很好的舞蹈即兴伴奏歌曲.那轻快的节奏,仿佛流动的河水在蟠曲而行.新疆舞蹈的特点也很明显,就是惟美,优雅,轻快,活泼!这也算新疆少数民族的风格!他们在大草原的生活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很显然,大草原的生活是美好的,才会有那么优美的新疆舞蹈还有那么动听的新疆民歌! 说到新疆,当然就不能忽略蒙古族人民.他们和新疆的维吾尔的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大草原那种豪情奔放!虽然这样,但是也有不同,比如音乐形式就不一样,蒙古族的乐器有很多,而且这些乐器更可能的抒发在草原的心情,蒙古族的马头琴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欢快,而是幽静.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种马头琴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了就凄凉,听了就有种心旷神怡的幽静.应该说蒙古族比新疆的维族更加贴近"草原之夜",毕竟蒙古族讲究的礼数很多很多,这样在音乐形式不同也就会引发舞蹈的不同.舞蹈形式应该说新疆的舞蹈是无与伦比的.新疆舞舞步很灵活,而且跳得也轻快,而蒙古族的舞蹈略与草原或者说是家乡联系的紧密一些!要说到家乡那蒙古族的风格都与家人,家乡,母亲有关,相信腾格尔的蒙古人你是听过的.歌曲叙述的就是他深爱的家--大草原.他一生的顽皮都寄托给了让他长大的神圣的大草原! 可以说是维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是非常相象的,但也有略不同.也许是政治因素所造成的,但这个不是所关心的,真正的答案也许在那些已经经过历史磨练的音符里面,说不定只有音符所表达出来的旋律才是真正他们为什么不同的答案! 说完了北方的歌曲,南方歌曲一样有他的魅力所在,比如说云南吧,音乐的风格很有江南风采,很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已经家喻户晓,周杰伦<菊花台>结尾的那段就用到了它,可以说他乐器搭配的是无懈可击.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傣族白族等等,在这样一个大民族汇聚的地方,舞蹈肯定是大众化的,就必须欢快,有潮流,有内涵,虽然风格和北方的新疆舞蹈差异很大,甚至舞蹈元素很简单,区别不同的是他们的舞不同之处是节奏,可以说南方的舞蹈节奏很丰富,而北方的节奏性很单一,也有的没有节奏的感觉就一跳而过,很优美的舞步一个连贯的动作就完成.舞步不同也就意味着音乐不同,南方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所谓的江南风格.正如旧式中国风风格的歌曲.有古筝,二胡,琵琶.它们一听上去就很优美,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有的感怀.在音乐领域上是略胜一畴.带有江南色彩的曲调包含了有意境的中国风歌曲毕竟是能被中国人所接受的! 总之,民族音乐风格收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相互沟通,世界才会流动!永不静止,永葆生机!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争斗、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 Baidu文库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港、台、内地三地的流行音乐差异日益缩小,在这个时期,古今的碰撞、中外的结合都汇集到一起。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把民族的真正变为世界的、把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还需要广大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动画鉴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字体格式要求: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2.5cm、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论文集出版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三、论文格式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居中排,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作者单位与省市名之间用逗号,城市名与邮编之间空一全角格。作者单位多于一个在作者姓名处用上角标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内容小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需列出3~5个。“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其他小五号宋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2)英文格式

英文字体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中,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号字体、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用五号字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

摘要,“Abstract”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不少于200个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关键词,“Keywords”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英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分别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左右各缩进2字符。

五号宋体通排;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h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尽量采用Word文档以插入表格方式制作三线表。图(表)须有图(表)题,紧随文后,且在同一页面。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号

在书写论文时需要规范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字体,那么在论文中擦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XX)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五、参考文献字号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观赏植物的鉴赏与栽培论文格式

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研究 作者:魏开云 罗雁玲 摘要: 花卉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它们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本文针对昆明市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园林花卉植物 应用研究 1.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 1.1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 1.2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 气候分类法 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 1、热带花卉 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 2、副热带花卉 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 3、暖温带花卉 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菊花、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4、冷温带花卉 包括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和北美气候以及中欧、北欧、东欧等地原产的花卉,如百合、黄刺玫、丁香等,这类花卉耐寒性较强,但忌高温高湿,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开花不良,极易染病。 形态分类法 草本花卉:即从外形上看没有主茎或者虽有主茎但是主茎没有木质化或仅有体基部木质化的花卉,这类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又分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两类。 木本花卉:指植株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根据其茎干形态及其生态习性分为:乔木、灌木、竹类。 实用分类法 依据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进行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及切叶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 2.1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 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 2.2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菊花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 2.3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 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 2.4水生花卉 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挺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 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 2.5野生花卉 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1.5米的。如报春、龙胆等。 3昆明地区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及示例 3.1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3.1.1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一)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为: 灌木花坛:主要用开花或色叶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坛: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坛:用开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专类花坛:应用品种、类别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的花坛,如牡丹专类花坛,月季专类花坛,菊花花坛等。详见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鉴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并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布置的一种形式。即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种类的花卉以自然斑块状混交栽植,其边缘可以是自然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布置花境应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应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详见附表七。 (三)花从及花群 花从及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观借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起联系和过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线型道路的转折点,使人产生步移景换的感觉;也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之中。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详见附表八。 花台和花池 花台是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则一般平与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围多用砖石等围起,形成一种池型的封闭空间,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通常设置于庭院中央或两侧角隅、建筑物的墙基、窗下、门旁或入口处。 篱垣及棚架 在景观配置中,对于篱垣、门楣、窗格、栏杆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点缀和掩蔽。 岩石园和墙园 岩石园和墙园主要是借鉴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缝、石隙间散生的野生花卉所显示的独特风光而布设的一类园林景观。 缀花草坪 在观赏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适量混种一些植株低矮、花叶细小而适应性强、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来装饰点缀,形成缀花草坪。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种植,且以宿根花卉为主,间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体景观 在园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点缀外,还常专设一区,创造涧、喷泉、跌水、瀑布等水景,汇于池沼湖泊,栽种多样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园或沼泽园。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芦苇、千屈菜等。 3.1.2花卉装饰 花卉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除用于露地景观布置外,还常用于美化室内及建筑近旁,创造优美舒适的劳动、生活、休息环境;或应用花卉专为各种集会、展览场所等进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题,烘托或调和气氛。 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或供人欣赏、评品,或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或烘托氛围,或起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所以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布置时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 节日街道广场的花卉装饰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标语、标牌、画像、花篮、花球等,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色彩上要多用红、黄、紫等鲜艳亮丽色系。 居住环境的花卉 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装饰主要应用于起居室、餐厅、卧室以及阳台、客厅等处。门窗及阳台护栏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装饰,向阳的窗户或阳台可用金银花、牵牛花、茑萝等组成花檐或绿棚。枝叶下垂的花卉最适合放在窗台及阳台外沿或悬挂于窗台中央。有落地窗时可陈设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台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来装饰。室内几角处最适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装饰,常用常绿观叶或观花叶俱美的材料,如凤梨、绿巨人、发财树等。桌柜台面等适宜选用花色鲜艳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篮、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处观赏,最好选用体量较小的。如新几内亚凤仙、仙客来、红掌等。居室内自然光线较弱,最好选择喜阴或耐阴性较强的花卉材料。干花观赏持久、姿态活泼,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览会场的花卉装饰 花卉展览因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庆贺展览、纪念展览、科普展览、品种评比展览等,或兼而有之。 游览观赏用温室的花卉布置 游览观赏温室是在冬季陈列热带、亚热带花卉供游人参观游览欣赏,使人能在寒冷季节里感到春的温暖、夏的热烈,仿佛到了异国他乡。此外,在寒冷地带还建造宽敞的温室,分隔成各种气候分区,布置组成不同气候地带的植物景观或室内花园。 3.2园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3.2.1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在花卉配置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地域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花卉配置造景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花木种类、品种时应以当地乡土种类为主,引种其他地域或气候带的花卉种类时,应按照“气候、立地相似的原则”进行,并加强相关的科研、实验,待完全适应后再大规模应用于景观配置中。要做到科学、安全可靠、节约、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则 每一座园林、每一片绿地、每一个景点,都会有地势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湿、地面空旷而阳光充足或阴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闭而通风不畅或周边开阔而通风良好、肥沃或贫瘠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花卉配置时,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阳坡地就应选择耐旱性强的花卉,低湿处则应选耐水湿的花卉;耐阴的花卉必须栽种在荫蔽的环境下,避免强光照射,喜光的阳性花卉则必须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处。 我国传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视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绿针叶类花木为主体,以杏、枫香、黄连木、槭树与竹类等色叶树木类为衬托,并以杜娟、栀子花、绣线菊等花灌木相间其中,以丰富山林景观的层次和色彩。而溪谷水边,通常配置池杉、乌桕、枫杨、垂柳、水竹等植物,以丰富水岸景观。池塘水体,一般适当栽种观赏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浮萍等以点缀水景。住宅区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兰、紫薇、桂花、腊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结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草及地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型景观,保证四时有花、四时有景,花红草绿,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围,通常散植雪松、龙爪槐、枫香、丛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阴的花木。墙面、廊、架、柱、桥等则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莲、叶子花、爬墙虎、常春藤、牵牛花、鸟萝、金银花、鸡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蔷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装饰点缀。 总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势和立地条件,顺应花木的生物学特性,照顾游赏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置时应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叶色、花色、茎杆和枝条颜色等)应与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场景氛围(喜庆、哀伤、热闹、幽静)等相协调,要能通过花木的色彩、形态等来衬托气氛、突出主题、创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时,常常用到对比色彩搭配配植,若应用得当,能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时还应同时考虑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如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比如,幽深浓密的片林或风景林往往使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畏惧感,若在其中间植一株或一丛开花或秋色叶鲜艳的乔木或灌木,如银杏、枫香、桦木、迎春、连翘、黄连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可以使整个片林或风景区活泼而明亮起来,同时还有扩大空间感的作用。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给人感觉热烈、喜庆和奔放,刺激性强,能很好地渲染喜气洋溢和活泼热情的气氛。如街头小游园中栽植一片石榴,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或在地势高显的坡地上栽植一丛或一片红碧桃或榆叶梅,开花后如霞如云的尉为壮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具有深远、清凉、宁静、舒缓的感觉,因此布置以夏季观景为主的景观时,多选用蓝色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严、高贵和浪漫温馨的感受。园林造景时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绣球、美女樱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叶铁线等,尤其在花坛布置时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与鲜黄或亮黄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鲜明的印象。白色悠闲淡雅,是纯洁朴素的象征,给人感觉柔和、淳朴、凉爽和洁净,通常用来柔化鲜艳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观的布置。此外,园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墙为底色,配植枝干修条的竹类、垂柳或花色艳丽的乔木、灌木等,映衬出美丽如画的景致。园林雕塑也常用白色,与周围的色彩与景观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题与意义。 季相相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花木配植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因春、夏、秋、冬四季而变换,力争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观创作中应将地形与植物这两种与人类最具亲和性的造景因子结合起来,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景观题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叶色与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则以夏阴浓郁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态、郁闭后的遮荫效果,并用夏花植物来点缀其中;秋景应侧重秋果秋实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实形态等的变化,并点缀叶树,以强化景观效果;冬景则宜突出清爽与风寒的冬意—以常绿的松柏等植物与落叶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丰富的天际线与疏密错落的空间内容,同时考虑自然风雪冰霜等景观的因素。这样既能给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联想,又能使人从花木的生长变化中感受到四季的变换、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兴盛衰亡,增加人对自然的感知和视觉感观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冬季景观的配置,当然也是园林景观构造中最难的。其实,树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般多采用枝条优美的落叶树种,配植适量的常绿观赏树,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开花花木,如梅花、蜡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营造出幽静迷人的冬之景致。 因景制宜的原则 花木配植造景时除考虑气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应兼顾景观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为因子。无论是纯朴还是混交,是孤植、丛植还是片植、对植、行植、篱植,都要因景观主题的需要而选择。一般,孤植应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浓郁强烈的景观氛围。对植通常适宜于园门、厅堂、桥头等的两侧,一般选择冠型优美且规整对称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黄杨等。行植一般用于园路两侧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选用龙柏、银杏、香樟、棕榈、玉兰等树干高挺,冠型整齐、枝密阴浓的花木。园林境界、树坛、花坛、草坪周围、道路的边缘等通常用黄杨、栀子花、木槿、杜鹃、女贞等密植成篱,以分割空间,并有防护功能。 因质相宜的原则 在花木配植造景时还需要考虑花卉植物的质地和质感差异,所选用的花卉材料质地与质感等都应与所处的环境、造景的目的与意图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与飘逸;栎、槲等叶质粗糙宽大,给人的感觉是质朴与粗犷;水仙的冰清玉洁、牡丹的华丽富贵、松树的苍逸与遒劲、雪松的高贵与清丽,这些都因为其形、其质的不同,应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花材的质感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树名木的原则 老态龙钟的古树名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态,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观配置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古树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势而配置独特的花卉景观,来衬托它和修饰它,使人触景怀古,观感岁月沧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伟大。 3.2.2花卉造景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植物造景不仅走进了富裕、殷实的现代家庭,也逐渐成为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耐阴的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应时花卉以及仿真的墙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内景观,使人们身居居室,却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怀抱,能消除人们的疲劳、恢复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园林布置中大多借鉴自然界景观特色,使人们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怀抱,他们十分重视造景植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的稳定性。很多国家在保护、培育繁殖、育种创新的同时,还不断地从国外收集、引种大量的观赏植物。 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红又专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国内国外都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国内有一种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的现象。更有偏激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便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当然的,而植物只是毛发、是陪衬。而今人口稠密,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恶劣,生活其中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与古人相去甚远。因此在构造城市景观时还应以人为本,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为景观主体,同时借鉴、吸收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应以自然为师,以提高率视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住,同时要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等化学药剂所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陈俊愉.《园林花卉》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陈淏子.《花境》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云南省园艺博览局.《世界园艺博览园植物名录》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陈少风.《庭园调色板》第一版.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园林鉴赏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他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又如柳树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王渔洋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神韵天然,最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 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唐诗中不乏咏假山诗句,说明了假山和园林已结成不解之缘。后来历代出现了许多堆砌假山的名字,总结了不少掇石的经验。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又称十字诀):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如黄石山少变化,故叠石时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要在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太琐碎,叠筑时要宛转多姿,少做作,要空灵中寓浑厚。到了我国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寻味处在开合多变。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上海豫园大假山就是一个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层次分明,而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清代同治光绪年代,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所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乃自然之理也。 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沈元禄记猗园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园林建筑要有如下特点: ①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园林的最大功能是观赏。实现观赏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体的人。所以构园重在构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就描写了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园思想。他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此乃园中景也。“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乃景中人也。人们有了这种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造园之道,还在于“悟”。悟即领会造园之意境,建筑之虚实。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境界云: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园林建筑意境亦然,其诗情画意,在实际事物中体现出来,就是园林之意境。园林建筑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得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则意境自然油生。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红楼梦》大观园有真,但也有假。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虚构之处。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其迷惑人之处正在此。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如园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而达人格化。 在上述景与人、虚与实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导下,就不难理解和运用构景作法了。 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如曲径、曲桥、曲廊等,设计时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意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根据这一原理,园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多采用磴道。 园林建筑变化多姿,还可使游人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之感。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其要谛就是采用“空灵”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虑。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游人感到有景可赏,办法就是改变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宁绍之园,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 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常采用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手法。此例极多,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海棠坞等。如果入门便觉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必游遍全园。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变,游之不足,下次再来。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尽。 除了以墙、廊等建筑物分隔空间外,还要穿插山石树木,使空间变化灵活而不呆板。花墙或墙上开设漏窗,不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间互相渗透。通过分划空间的大小对比,使人感到景物层出不穷。此点正是我国园林建筑技术的特色之一。 ③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建筑物起“点景”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花终不能压锦也。基于这一要求,园林叠山理水应尽量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我国古代许多叠山家从来主张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园林建筑也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如明末清初张南恒所主张的平岗小坡、陵阜陂阪等。今日构园家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使园林建筑离自然太远,并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如作为栖息小休的宾馆,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骋怀,故室内外空间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辉,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所以有些园林专家一再提倡:风景区(包括园林)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顶(山顶),须变化多,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求古朴之情趣,如小院曲户,粉墙花影,“城市山林”,两得其宜。这样园内建筑可互为对景,园外佳景,可借入园内,而建筑本身能与地形结合,越山跨水无所不宜,有的还可与山石岩洞结合成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建筑。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忆记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近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缯楼慢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目前,我国有些风景区及园林,移入许多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如南京燕子矶,除临水一面尚可观外,余则黑云滚滚,势袭长江。有人坐石矶戏为打油诗云:“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总之,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园林之处应以幽秀为主,自然景区应以天趣为主,切不可移入不协调之建筑。否则,祖国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将受大损矣。 为了避免远离自然的弊病,园林建筑布局首先要求单体与环境意境协调,或者人工移植一定的外来气氛,后者可以通过所谓模山范水来实现。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建筑以仿江南胜景为主,并且采取苏州集锦式建筑,绘画着重清淡色调,绝禁重彩,与湖光相配,具有塞外江南情调。平原应和山区则仿北方景色为主,再加上园外奇峰异景,构成北国风光。山庄就因仿全国各地胜景,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加以再创造设计,因而南秀北雄兼而有之。 ④法在借景:城市园林要素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办法就在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寻觅借景。晋陶渊明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暗示一种“借景”。北京圆明园,也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可见,许多园林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借”。陈从周先生提出:“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如今城市造园,已成定势,但要臻其美,关键在“借景”,招城外山色、远寺浮屠入园。 ⑤奇在隔景:园林要借景,也要隔景。特别是市园。经常出现一端要“借”,而另一端要“隔”的局面。借者是招美景于园内;隔者是屏谷丑于园外。合分本相对而言,亦相辅而成,不隔其俗,难引其雅,不掩其丑,何逞其美。造景中往往有能观一面者,有能观两面者,在乎选择得宜。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其后墙外紧临地安门西大街。如果不用边廊相“隔”,则市嚣之气会历历在目,从而损害古园气氛。今游人入园,目光被边廊亭阁绝然遮隔,尽管身居市街包围,亦无摒弃仙境之感。上海豫园也是一例:此园翠秀堂,乃尽端建筑,厅后为市街,然面临大假山,深隐北麓,人留其间,不知身处市嚣中,仅一墙之隔,判若仙凡,可见隔之妙哉!我国江南市园,无不皆存前奏。沧浪亭虽属半封闭之园,而园中景色,隔水可呼,缓步入园,前奏有序,信是成功。 ⑥精在特色:园林虽有树木、山水、建筑构成,此为共性;但每个园林又有特色,此为个性。如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以静观为主,拙政园以动观为主,沧浪亭之苍古,留园之华瞻,它们各具特色,吸引游众。又如北方园林,在建筑上多不用有正脊的屋顶,而用卷棚屋顶(如卷棚悬山,卷棚歇山等),以求轻巧和曲线轮廓。南方园林中建筑的屋顶翼角采用嫩戗起翘,更突出了屋顶曲线。而古代帝王苑囿中为了表现仙山楼阁的境界,集中当时能工巧匠的神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如尚能反映古代精湛建筑形制的黄鹤楼、滕王阁以及北京故宫角楼、颐和园佛香阁、画中游等。这些建筑比一般建筑更重视造型及轮廓,表现了我国园林古建精华,其吸引力都凝聚在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上。还有一些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有亭名“月到风来”。它临池面向,有粉墙若屏,正撷风花雪月胜景精华,体现了客观存在的风月招之即来、为我所有的意境,因此该亭成了网师园具有特色的点景建筑。再如西湖三潭印月,为西湖的点景标志建筑之一,因无潭则景不存。人常言:画龙点睛,破壁而出,其理自同。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藉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我国许多亭台楼阁,都题有对额,这种题辞无不起着“点景”作用。 ⑦首在神气:巨山大川,古迹名园,首在神气。所谓神气即指园林建筑全局、总体或风格。它是决定园林局部单体建筑的基因,任何构园师若不先观全局、风格和神气,而一味追求枝节琐碎问题,必然限入舍本求末,难以定论的局面。“五岳”之所以为天下名山,就在于“神气”之旺。今规划风景区或园林,若不解“神气”,必至庸俗低级,有污山灵。又如苏州园林建筑,其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园林建筑,风格则多雅健。只有风格定后,方能言局部单体,宜亭施亭,宜榭设榭,山叠何派,水引何式。总之,这些单体建筑,都必循风格之特征。 ⑧贵在层次:山不在高,贵在层次。峰岭之胜,妙在深秀。园林同山景一样,也要深秀而富层次。布局时要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例如,园林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等,都是增加园林层次的造园艺术特征的措施,是符合“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等造景机理的。有些园林,如无锡的梅园,常州的红梅阁园,内植许多梅林,最宜以廊“勾勒”,使园内处处成图,实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总之这些造园手法,都有增加景深和层次变化的作用。

  • 索引序列
  • 风景地貌解析与鉴赏论文格式要求
  • 旅游地貌景观赏析公选课论文答辩
  • 中国风格音乐鉴赏与分析论文研究
  • 动画鉴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 观赏植物的鉴赏与栽培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