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医药循证医学论文

中医药循证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中医药循证医学论文

实践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按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进行写作,要求每个步骤具体、详细,并列出参考文献)五、 研究结论六、 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大于1200字,用A4打印,宋体字,小4号,单倍行距。在循证医学最后一次课堂上交给老师,不交者不得成绩。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1提出需解决的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 思维方式 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1 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4.1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2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4.3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4.3.1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4.3.2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4.3.3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4.3.4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4.3.5体操 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4.4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4.5 康复指导 4.5.1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4.5.2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4.5.3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5.4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4.5.5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5.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4.5.7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4.6自我治疗及预防 4.6.1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4.6.2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4.6.3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4.6.4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4.6.5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4.6.6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4.6.7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4.6.8预防 措施 4.6.8.1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4.6.8.2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4.6.8.3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4.6.8.4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4.6.8.5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68.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3):164-165.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篇2 浅析中医临床思维 摘要: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东方古老传统思维方式的应用科学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可循。因此,要掌握这门科学就必须具有中医思维。中医医生应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疾病的诊疗。而在临床中,患者的主诉、需求与医生头脑内掺入的西医的信息,并与中医的信息混合或交织在一起,使中医自身学术的临床思维淡化、异化、西化,从而降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故中医医生应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及正确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中医思维 临床思维 1 关于中医思维的概念? 中医学思维是中国医学体系构建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它是在长期的实践医疗活动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并采纳了古代的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生物、心里等科学知识,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进行了 总结 、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1]? 2 中医思维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 辩证法思维是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医诊疗决策的基本方法。它包含着三大内容:①阴阳五行学说;②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③多端思维[2]? 2.1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 抽象思维 。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这一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基本指导思想。历代的中医名家无一例外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一哲学层次的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医疗实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2 以取类比象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 “比类取象”是中医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以相似的现象进行简单明洁的援比,常能突破常规的概念抽象。在中医古籍的记载中运用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获得了比 逻辑思维 更多的认识。在说明中药作用机理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时,都其重要作用。历代医家都大量借助比类取象的方法,或借以求得新知,或借以论证说理。? 类比思维是中医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不仅用于一些未知现象的解释与推演来进行理论的阐述,而且还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古代医案中用类比思维进行辨证者甚多,此类医案,巧取比喻,深入浅出,形象明了,发人深思,易于让后学体会领悟。当然类比思维于临床,不仅要启示于自然社会现象之理,更要与中医基本原则不相违背,所以只有善于将二者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才能正确地应用类比思维于临床。? 因其简洁明了的特点,尽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思维方法在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仍不能被完全取代。况且,目前仍有一些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无法解释,因此类比思维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2.3 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形成的多端思维。 多端思维法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到启发或结论。因为疾病本身就如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一样,是由相关联的多个因素并错综复杂促交织在一起而形成,而多端思维的方法使我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复杂的因素,从而把握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中医以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中的六淫、七情等来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无不体现多端思维的方法。由于多端思维常常从一个方面展开,而向多个方向延伸,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多种思路,使医生在临床中思路广阔,有助于明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提出。? 3 关于临床思维的探讨? 3.1 目前对临床思维的认识。 对临床思维这个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多数人是从局限的角度来看待的:第一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即认为临床思维是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的推理和思维方法,也就是临床医生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3]第二种理解为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 医学知识 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4]? 3.2 目前对临床思维认识的局限性。 虽然以上对临床思维的理解第二种较第一种要进步,但是从临床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只考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考虑较少。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复杂化,医学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利用 自然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二是局限于诊断与治疗。对疾病的预防、康复等考虑不多。使一些临床医生在实践中预防医学思维缺乏。对群体健康问题,尚未纳入考虑之中。而医学的目的不是在于治愈疾病,而是促进、保护和维持健康。当健康受到损害时,将疾病的痛苦最小化。三是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就关系到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医德高尚的的医生是以病人和社会的利益为追求目的。而不良的职业道德则易引起错位的临床思维,使思维浅表化、狭窄化、金钱化,导致诊治失败。另外,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易患的沟通与理解,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也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良药”。四是重 经验 ,对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方法注意不够,要么“夜郎自大”,要么“固步自封”。五是过分依赖仪器及化验指标。在当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虽然日趋形象化、客观化、数量化、精密化,促进医学诊断和治疗。但过分地依赖先进仪器检测,而忽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传统的诊断和常规检查方法,思维就容易局限化、简单化、偏激化甚至思维逆转现象,造成误诊误治。[5]? 3.3 对临床思维的探讨。 临床思维应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中医思维是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结合生理与病理现象,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的临床思维,形成有利于病人的综合诊断、治疗、康复、预防方案,提高医学处理的效果与效率。可见,中医思维在临床当中更符合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绪论[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1? [2] 颜德馨.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5? [3] 赵书云,姚有为,刘豫安等.医学生临床思维欠缺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 教育 .1998,6(42-43)? [4] 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9-107

中国药房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最新国内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1.237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1.228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0.904 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0.903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0.891 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0.738 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0.680 8、 营养学报 773 0.632 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0.490 11、卫生研究 751 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0.131 33、职业与健康 337 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1.556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1425 1.171 3、 中华医学杂志 3792 1.091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634 0.998 5、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690 0.997 6、 中华麻醉学杂志 1487 0.918 7、 生理学报 697 0.851 8、 高血压杂志 689 0.701 9、 免疫学杂志 544 0.683 10、中华血液学杂志 1452 0.676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994 0.656 1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768 0.629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644 0.617 14、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501 0.592 15、中国计划免疫 455 0.587 16、中华男科学杂志 526 0.586 17、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621 0.541 18、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0.539 19、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661 0.515 2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658 0.489 2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573 0.478 2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01 0.476 23、解放军医学杂志 1023 0.474 24、解剖学报 586 0.455 25、重庆医学 968 0.436 26、诊断病理学杂志 411 0.395 27、基础医学与临床 485 0.387 28、生理科学进展 443 0.378 29、中国医学伦理学 405 0.371 3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85 0.368 31、中国免疫学杂志 718 0.356 32、中国急救医学 943 0.352 33、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741 0.350 34、医学与哲学 563 0.350 3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754 0.345 36、中国男科学杂志 263 0.340 37、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49 0.325 38、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616 0.322 3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394 0.311 40、医用生物力学 131 0.308 41、医疗设备信息 364 0.303 42、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2 0.286 42、微循环学杂志 248 0.286 44、解剖学研究 148 0.282 45、现代免疫学 469 0.276 46、中国医师杂志 544 0.275 4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362 0.269 48、毒理学杂志 295 0.268 49、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5 0.266 50、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26 0.260 51、江苏医药 508 0.260 52、解剖科学进展 190 0.259 5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36 0.245 5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8 0.237 55、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81 0.233 56、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82 0.225 56、中国医刊 299 0.225 58、北京医学 282 0.223 59、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26 0.219 6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77 0.211 61、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24 0.205 6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44 0.192 63、解剖学杂志 425 0.190 64、上海医学 597 0.180 65、医疗卫生装备 224 0.170 66、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70 0.166 67、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4 0.151 68、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35 0.149 69、广东医学 697 0.140 7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2 0.137 71、天津医药 359 0.132 72、华西医学 331 0.130 73、现代医学 135 0.119 74、医师进修杂志 380 0.118 75、山东医药 587 0.109 76、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70 0.097 77、四川医学 376 0.082 78、河北中医药学报 49 0.078 79、西南国防医药 109 0.069 80、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35 0.059 医科大学学报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957 0.744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9 0.595 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047 0.51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91 0.506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132 0.488 6、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788 0.455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443 0.431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481 0.395 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77 0.381 10、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452 0.362 11、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190 0.328 1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550 0.312 13、新乡医学院学报 340 0.296 14、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513 0.293 15、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547 0.268 16、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575 0.262 1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2 0.256 18、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83 0.255 1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24 0.247 20、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72 0.243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450 0.235 2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0 0.228 23、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38 0.222 24、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06 0.205 2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 0.183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426 0.179 2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44 0.160 2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15 0.157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67 0.152 3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21 0.147 3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68 0.147 32、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7 0.138 33、蚌埠医学院学报 251 0.134 3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52 0.133 35、温州医学院学报 176 0.126 3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27 0.103 37、昆明医学院学报 139 0.100 3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414 0.094 38、江西医学院学报 172 0.094 40、徐州医学院学报 202 0.086 41、贵阳医学院学报 185 0.085 42、广州医学院学报 128 0.070 药学类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897 0.895 2、 中国药房 1123 0.784 3、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350 0.733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87 0.729 5、 药学学报 2351 0.670 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94 0.584 7、 中国药学杂志 1910 0.557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924 0.540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358 0.510 1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815 0.503 11、中国抗生素杂志 592 0.440 12、药物分析杂志 1081 0.409 1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568 0.408 14、中国海洋药物 467 0.398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504 0.357 16、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425 0.339 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176 0.321 18、药物生物技术 254 0.317 19、中国药师 364 0.308 2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66 0.297 2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399 0.295 22、中国新药杂志 936 0.290 2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444 0.275 24、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310 0.273 24、华西药学杂志 511 0.273 26、药学服务与研究 115 0.237 27、医药导报 448 0.205 28、解放军药学学报 270 0.204 29、中国基层医药 497 0.201 30、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423 0.187 31、药学实践杂志 238 0.134 32、广东药学院学报 221 0.126 33、山西医药杂志 185 0.045 临床医学类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045 1.368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566 1.054 3、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307 0.831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82 0.783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370 0.719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874 0.715 7、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343 0.694 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651 0.689 9、 中国输血杂志 607 0.600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37 0.588 1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42 0.587 12、临床骨科杂志 477 0.489 1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738 0.486 1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18 0.486 15、中国循环杂志 606 0.480 16、临床皮肤科杂志 1082 0.479 17、临床麻醉学杂志 996 0.475 18、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048 0.457 19、中国全科医学 1219 0.420 20、临床检验杂志 655 0.414 2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607 0.411 22、检验医学 497 0.390 2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643 0.382 24、中国微循环 311 0.349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485 0.349 26、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327 0.338 2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26 0.336 28、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72 0.262 29、循证医学 52 0.256 29、临床肝胆病杂志 419 0.256 31、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399 0.254 32、中国综合临床 585 0.241 33、血栓与止血学 84 0.215 3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56 0.201 35、临床心电学杂志 111 0.190 36、中国临床医学 356 0.174 37、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61 0.159 38、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131 0.147 3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5 0.133 40、实用医学杂志 672 0.121 4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144 0.112 41、医学临床研究 269 0.112 43、临床输血与检验 86 0.104 44、临床肾脏病杂志 43 0.097 45、临床急诊杂志 30 0.038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0.706 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0.674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0.596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0.554 5、 中国临床康复 3929 0.531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0.524 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0.443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0.355 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0.322 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0.252 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0.248 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0.171 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077 妇、儿科医学类 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1.347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121 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0.874 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0.716 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0.691 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0.579 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0.567 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0.453 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0.439 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0.425 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0.374 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0.370 13、生殖与避孕 317 0.340 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0.297 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0.282 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循证医学期刊

专门的循证医学期刊里SCI的很少,据我所知只有心理学和替代医学有。如果不强求SCI,有三本刊可以投:Evidence-basedMedicine,Evidence-basedNursing和Evidence-basedMentalHealth。其实循证医学可以投的SCI期刊很多,尤其是综合期刊,比如BMJOpen就欢迎循证医学文章。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创刊于2001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循证医学》第四版是李幼平2022年所编制的最新版的循环医学书。

循证医学发文章

根据多年的SCI论文写作经验和审稿经验,很多人不能发表出SCI论文的原因,要么最起码的英文写作不行,要么逻辑不清晰导致写作混乱写出的东西别人看不懂,要么工作没有新意,要么有新意没有表达到位。这是新手发SCI论文乃至所有类型论文经常犯的错误。

第一个阶段:调研的过程

如果是在读研究生,从一开始到入门,针对某个研究方向,标准的要求是读100篇以上的相关学术论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凝聚态方向,就是多读Nature及其系列、Physical Review系列等。这里读100篇文献的目的是对你要做的研究课题和方向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在以后的过程中犯各类幼稚的错误,从而大大提高发表SCI文章的效率。一部分人这个阶段需要1-2年度过。

第二个阶段:做实验或者理论计算的阶段

能否完成一篇好文章取决于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第一阶段的调研产生的对所研究方向的正确决断,以及现阶段的执行力。

以做实验为参考,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的方案验证与其不断调整、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总结、实验方案的可延续性—新的实验等几个阶段过程。

第三个阶段是SCI文章写作的阶段

首先是SCI文章框架格式,主要包括文章题目、摘要、引文、样品制备、实验结果与原理分析,总结,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这些是写一篇SCI文章的一个基本知识。

然后是如何将实验(理论)数据描绘成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它首先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体现在文章的题目上;其次是文章摘要和引文部分,分别是对自己工作的精炼总结以及对别人工作的总结,包括别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展望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是下面的部分是实验结果与原理分析总结,这里只需要把第二个阶段中所涉及的“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总结”来一个复制即可。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新意表达到位,这需要将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深入比照,在此基础上做出结论。

另一个注意事项是语言问题,SCI文章写作是地道的英文写作、逻辑性要好。地道的英文写作是非英语国家的人经常遇到的一个困境,解决方法是多读英文国家的科研工作者的文章,尤其是Nature及其系列,Science等高质量杂志文章,体会玩味地道英文的写法,也体会研究者的思维逻辑。没有捷径,勤能补拙。

以上三个阶段是新手发SCI论文乃至所有类型论文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实践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按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进行写作,要求每个步骤具体、详细,并列出参考文献)五、 研究结论六、 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大于1200字,用A4打印,宋体字,小4号,单倍行距。在循证医学最后一次课堂上交给老师,不交者不得成绩。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1提出需解决的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适合医学类学习的专业有医事法学专业。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给我留言或者百度HI在线咨询。

每个人的方法不同,我觉得可以说下优助医学的体会:

体会一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3.记录真实详尽。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错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体会二

1.先看综述,后看论着。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3.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5.两手准备。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体会三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怎样看文献

1. 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着、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着;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体会四

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着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5.SCI 有时像个陷阱

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

体会五

我不知道科研对造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但台上的人都在说——决不造假。

1.适当造假:无关痛痒,偏差不大。

论文中做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对照,实际用脐血DNA 做对照;论文中正常对照做了200 例,实际做了150 例;论文中有显着性差异,实际也有显着性差异,但均值的差别没有论文中那么大;论文中随机分组,实际上随意分组;论文中给动物行无菌手术操作,实际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剂里泡了泡。

2.被动造假:忍辱负重,有苦难言。

师兄的论文发表了,导师让伊接着做,伊没有重复出来,但伊不能说师兄的论文有问题,伊在隐瞒事实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导师想要什么结果,伊就能做出什么结果;毕业前的几个月很多人的实验变得异常顺利,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3.客观造假:无意而为,缺乏常识

论文中报道一个新的缺失突变,据说伊只挑了一个克隆测序;一个本该重复数次的实验没有重复就拿去发文章了。

4.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

论文中的一张电泳照片来不及重做,借别人的一张差不多的照片顶替;酶切的时候,有一条带应当完全切掉,但总切不干净,伊用PHOTOSHOP 把它涂掉了;论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仪使用登记本上只有一次记录;论文中p=0.041,实际p=0.055,把对照组中的一例阳性观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

5.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

伊在一年中发表第一署名的论文50 篇;先有论文后有实验记录。

体会六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英语编辑服务优助医学这样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体会七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体会八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 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优助医学再次提醒很多时候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体会九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

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5.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体会十

动态的科研

1.科研靠积累

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5.老板要看清。

老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循证医学sci杂志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由Cochrane协作网创建的Cochrane Library已成为获取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数据库,其高质量的系统综述被誉为提供科学证据的最佳来源。由于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的飞速发展,许多著名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如:MEDLINE、EMBASE、BIOSIS、SC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纷纷由光盘转向网络,使广大医学专业人员可在网上进行全面、无偏倚的文献检索,进而获取有关某一临床具体问题的摘要,但是文摘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循证医学系统综述的信息需求。目前网络期刊的大量涌现,已促使信息服务机构和出版商开始提供从关键词查询-文摘-原文的一体化服务,为医学专业人员在网上直接获取原文提供了机会,其中不乏有提供循证医学资源的著名全文库数据库OVID、中国最大的全文库中国期刊网等。此外,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其网站也日趋完善,几乎囊括了循证医学的各个方面:系统综述数据库、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循证医学期刊、Meta-分析软件、循证医学教学资源和导航等,其中许多资源可免费获取,一些已成为临床医生查阅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网站。

是核心期刊,是 中国科技核心+CSCD核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专门的循证医学期刊里SCI的很少,据我所知只有心理学和替代医学有。如果不强求SCI,有三本刊可以投:Evidence-basedMedicine,Evidence-basedNursing和Evidence-basedMentalHealth。其实循证医学可以投的SCI期刊很多,尤其是综合期刊,比如BMJOpen就欢迎循证医学文章。

一、什么叫循证医学,它和临床睡眠医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是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科学研究证据(current best evidence)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循证医学强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和根据所收集质量较高的 RCT研究作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践循证医学须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常用最佳临床证据的来源有:(1)APC杂志俱乐部(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 Club,ACPSC)及循证医学杂志:对结论真实而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文章,以结构式摘要的形式二次出版,并附有专家评述,通常符合标准的文献仅占据2%;(2)系统综述:系统、全面收集杂志上发表RCT文章,经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应用荟萃(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综合,从而提高结论把握度和正确性,对临床具有导向作用。Cochrance协作网的建立,Cochrance图书馆为系统综述做了大量工作。循证医学的发展反映了临床医学已从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的新阶段,将会大大提高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水平。当然循证医学的发展并不排斥临床经验的重要性。因此循证医学对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临床睡眠医学临床的研究应当提供更多高质量的RCT文章,为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睡眠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应建立在循证医学原则上。总之,循证医学的发展为我们睡眠科医师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二、应用证据指导睡眠疾病的诊治睡眠病的诊断特别需要依靠各种诊断试验,对各种诊断试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其确实性和实用性,将会提供许多有益的证据,从而提高睡眠病的诊断水平,同时也是制订各种诊断标准的依据。既往对新的诊断试验的研究有二个最主要的缺点:(1)没有和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因此缺乏对诊断试验确实性的了解;(2)一项新的诊断试验往往在健康人和典型患者中进行测定,来决定其鉴别诊断的价值,这实际上并没有告诉读者关于这一诊断试验真正临床使用价值。一项诊断试验只有在达到能鉴别容易混淆疾病或状态时才能被认为真正是有用的。为了探索简便、临床易于推广应用的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治手段,黄席珍等(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98年8月第21卷第8期)对11例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同步进行经典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和自动持续正压系统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对23例已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使用自动持续正压系统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各监测指标比较最高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AHI)指数等监测结果,各参数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自动持续正压系统诊断OSAS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100%。此外,平均和最高压力与95%可信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认为自动持续正压系统使用简便,并减轻了技术员监测时的劳动强度;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时间采用95%可信限所需的压力。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往往使特异性降低,对于一项诊断实验,可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参数的诊断价值,但是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及AHI指标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其诊断价值都是最高的,并且不需要设立两种标准。实验设计科学和正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认为是可靠的,为了评价CPAP治疗的疗效,Lajander等[Chest 1996 Jul;110(1):114-9]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nCPAP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OSAS的疗效,并随访一年,得出结论认为nCPAP治疗效果较手术治疗疗效明显高。nCPAP治疗的最大问题是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此后的研究针对如何改善患者应用CPAP治疗的依从性、适应症等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研究,包括教育措施等。使cPAP治疗成为OSAS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从以上的工作可以看出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诊断试验的评价,即和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可以获得有关论断试验的最佳证据,应用这些结果来指导临床诊断能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三、临床实践指南的产生 治疗建议的形成可来自系统综述、决策分析或实践指南。现将实践指南作一介绍。以循征医学为基础的实践指南(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医疗质量,给予最佳治疗和合理治疗;(2)减少不同医疗机构和个同医师间医疗水平的差异;门)减少医疗费用;(4)有助于继续教育;(5)作为医疗质量检查的依据;(6)作为医疗保险的凭证。一项好的临床实践指南应具有确实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临床实用性(Clinical applicability)、临床灵活适应性和明目标性(Clinical flexibility,clarity)、系多学科参与制作(Multidisciplinasy process)、文件式(Documentation)、应复习过所有的证据。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作过程:(1)成立工作组,参加者包括临床专家、有关份床科研工作人员、基础研究者、统计学家、临床经济学家及医学决策专家等;(2)资料收集及文献复习(Medline,其它databases,原著,药厂提供,自接和作者联系);(3)按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文献评价。临床证据的分类和分级(表l,2);(4)工作组集体讨论,取得一致意见,最后形成指南草案;(5)报请学会批准(药厂要回避)。()每年依据新文献进行修改。表1 证据分类类别 证据来源Ⅰ 从多个设计良好的RCT通过荟萃分析获得;或来自把握度高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Ⅱ 至少有一项设计良好的RCT;或来自把握度较低的随机对照实验Ⅲ 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前后对照、队列研究或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半实验性)Ⅳ 来自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研究,如对比性和相关性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分析Ⅴ 来自病例报道和临床实例表2.证据分级分级 证据来源A Ⅰ类证据或多个Ⅱ、Ⅲ、Ⅳ类证据且结果均一致B 来自Ⅱ、Ⅲ、Ⅳ类证据且结果基本一致C 来自Ⅱ、Ⅲ、Ⅳ类证据但结果不一致D 缺乏证据或证据甚少 应用这一方法,我们可对临床睡眠医学中常遇见的诊治问题,如失眠的治疗等制作治疗指南,如药物治疗选择指南,剂量增减指南等。所有这些均相当详细和具体,并且指南中的每一条均应有证据的分类和分级,如安定治疗时的药物依赖性发生率“10%”,证据:老年人I类,A级,儿童,I类,C级等。 由于睡眠医学为临床实践很强的学科,循证医学与临床睡眠医学关系非常密切。循证医学可理解为一种学说、一种观点,但贯彻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又非常具体。贯彻循证医学原则在我国临床医学界还刚刚开始,任务还非常艰巨.要很好实践循征医学,须有大量的“最佳证据”,这就是对临床睡眠医学研究者提出的要求。目前睡眠医学情况尚不尽人意,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章还较少,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诊断试验评价还不普遍,还需要广大临床睡眠工作者经过艰苦的努力,以为循证医学的实践铺平道路。

  • 索引序列
  • 中医药循证医学论文
  • 中国药房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 循证医学期刊
  • 循证医学发文章
  • 循证医学sci杂志
  • 返回顶部